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共11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嘉惠恩惠天惠清惠福惠宽惠贤惠谨惠
慈惠不惠柔惠施惠宣惠和惠优惠匪夷匪惠
怀惠忠惠智惠贞惠简惠英惠达惠邓惠
分惠文惠私惠阴惠黠惠淑惠赈惠邀惠
夷惠柳下惠流惠骏惠硕惠早惠赐惠互施恩惠
仁惠寄惠神惠重惠泽惠敏惠风惠互惠
布惠威惠子惠偏惠顾惠若惠单惠盗跖下惠
小惠见惠遗惠温惠三惠饮惠口惠本惠
佳惠柳惠加惠爱惠知惠雅惠聪惠平惠
实惠德惠受惠渥惠保惠贾惠九惠辩惠

词语解释:嘉惠  拼音:jiā huì
(1).对他人所给予的恩惠的敬称。《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 楚国 ,以信 蜀 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 唐 李益 《从军有苦乐行》:“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之三:“前月得舍弟书,知过岭修謁,重蒙嘉惠,感谢感谢。”
(2).指施予恩惠。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天子嘉惠羣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 清 王先谦 《邓湘皋〈船山遗书目录〉序》:“旧刊之本类坊刻,且日久漫漶, 显鹤 病之,尝慨然发愤,思购求先生全书,精审鋟木,嘉惠来学。”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我以为这样的事,正可以嘉惠士林不少呢。”
词语解释:慈惠  拼音:cí huì
犹仁爱。《左传·成公十二年》:“於是乎有享宴之礼,享以训共俭,宴以示慈惠。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 汉 徐干 《中论·谴交》:“乡有大夫,必有聪明慈惠之人,使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皇太子某睿哲温文,宽和慈惠。”《西游记》第四七回:“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 柔石 《二月》一:“一副慈惠的微笑,在他两颊浮动着。”
词语解释:怀惠  拼音:huái huì
谓感念长上的恩惠。《论语·里仁》:“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直谏》:“陛下功高矣,民未怀惠。”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羣生怀惠,犹劳宵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又往市马,彼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惠。”
词语解释:分惠  拼音:fēn huì
分得利益,分到好处。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仲巴呼图 者, 班禪剌麻 之兄也,为 班禪 治商上事,遂尽有其财,虽其弟 舍玛尔巴 亦以习红教不得分惠。”
词语解释:夷惠  拼音:yí huì
伯夷 、 柳下惠 的并称。古代廉正之士。 汉 扬雄 《法言·渊骞》:“‘其为人也奈何?’曰:‘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 夷 惠 之徒与?’曰:‘不 夷 不 惠 ,可否之间也。’” 汉 班固 《幽通赋》:“三仁殊於一致兮, 夷 惠 舛而齐声。”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故轮盖所游,必非 夷 惠 之室;苞苴所入,实行 张 霍 之家。”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还初超然,庶几 夷 惠 !”
词语解释:仁惠  拼音:rén huì
(1).仁慈惠爱。《史记·律书》:“今陛下仁惠抚百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 须达 、 流水 不必剃落鬚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盖欲敦崇仁惠,蕃衍庶物,立政经邦,咸率斯道。”
(2).仁爱贤惠。 许地山 《枯杨生花》:“妻子也很仁惠,忙给她安排屋子,凡生活上一切的供养都为她预备了。”
词语解释:布惠
布施恩惠
词语解释:小惠  拼音:xiǎo huì
(1).微小的恩惠。《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喜譎数,行小惠,羣吏任职。”《红楼梦》第五六回回目:“敏 探春 兴利除宿弊,贤 寳釵 小惠全大体。” 苏曼殊 《婆罗海滨遁迹记》:“或甘於小惠,为贼廝养。”
(2).引申为小利益。 郭小川 《新路歌》:“我们爱护一草一木,却不能妨碍大局顾小惠。”
(3).小慧,小聪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诚信》:“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惠,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於倾败。”
词语解释:佳惠  拼音:jiā huì
(1).嘉惠。对别人的恩惠的敬称。
(2).用为对别人赐予财物的敬称。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佳惠致新茗,远来自 闽 笈。”
词语解释:实惠  拼音:shí huì
(1).实际的好处。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无实惠尽是虚桩,充饥画饼诚堪笑。” 清 李渔 《比目鱼·联班》:“拼着些假意虚情,去换他真财实惠。” 杨朔 《晚凉天》:“这两种人,好比阴阳两极:一个是光明磊落,连生命都不自私;另一个呢,要虚荣,要实惠。”
(2).有实际的好处。 蒋子龙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把钱往大伙手里一分,又稳当,又实惠。”
(3).讲究、注重实际的好处。《收获》1981年第5期:“ 苗苗 生活的圈子小,心灵没受过污染,等以后,她也会变得实惠起来,庸俗起来。”
词语解释:恩惠  拼音:ēn huì
仁爱。亦谓他人给予的好处、照顾。《文子·自然》:“去恩惠,舍圣智,外贤能,废仁义,灭事故,弃佞辩,禁姦伪,则贤不肖者齐於道矣。”《汉书·息夫躬传》:“辩慧则破正道,深刻则伤恩惠。”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朱子语类》卷七七:“人施恩惠时,心自是直,无疑惮心。” 老舍 《蜕》十三:“ 桂枝 把他服侍好,这是他终身不能忘记的恩惠。”
词语解释:不惠  拼音:bù huì
(1).不顺。《书·康诰》:“惠不惠,懋不懋。” 孔 传:“当使不顺者顺,不勉者勉。”《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朱熹 集传:“昊天不顺而降此乖戾之变。”《荀子·非十二子》:“好治怪説,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
(2).不仁德;无德行。《墨子·兼爱下》:“为人君者之不惠也……子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汉书·艺文志》:“人失常则訞兴,人无衅焉訞不作。故曰:德胜不祥,义厌不惠。”
(3).不聪明,愚笨。惠,通“ 慧 ”。《鬼谷子·忤合》:“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小子不惠,猥以文句微识蒙念。”
(4).谓白痴。《晋书·安帝纪》:“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词语解释:忠惠  拼音:zhōng huì
忠诚仁爱。《墨子·天志下》:“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故凡从事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国语·吴语》:“ 越国 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逸周书·官人》:“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
词语解释:文惠  拼音:wén huì
文德恩惠。后多用为谥号。《史记·秦始皇本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词语解释:柳下惠  拼音:liǔ xià huì
春秋 鲁 大夫 展获 ,字 季 ,又字 禽 ,曾为士师官,食邑 柳下 ,谥 惠 ,故称其为 展禽 、 柳下季 、 柳士师 、 柳下惠 等。以 柳下惠 之名最为著称。相传他与一女子共坐一夜,不曾淫乱。后用以借指有操行的男子。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镜花缘》第三八回:“据这光景,舅兄竟是 柳下惠 坐怀不乱了。”
词语解释:寄惠  拼音:jì huì
(1).遗留的恩惠。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先王讨 蔡 、实取 沔 、 蘄 、 安 、 黄 ,寄惠未亡。”
(2).寄赠,惠寄。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特承寄惠寄篇,伏读惊耸。”
词语解释:威惠  拼音:wēi huì
(1).犹威福。谓持势弄权。《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 竇宪 矜三捷之効,忽经世之规,狼戾不端,专行威惠。”参见“ 威福 ”。
(2).犹威恩。声威和恩泽。《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 隋 室无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 岭 表。”《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 顺帝 之世,天下多故, 云南 僻远,王抚治有威惠。”
词语解释:威福  拼音:wēi fú
语出《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孔颖达 疏:“惟君作福得专赏人也,惟君作威得专罸人也。”原指统治者的赏罚之权,后多谓当权者妄自尊大,恃势弄权。《汉书·诸侯王表》:“因母后之权,假 伊 周 之称,顓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假君王之顾盼,用君王之威福。”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初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 王公 十朋 ,以太学生对策,请收还威福,除 秦檜 蔽塞之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 席 寃愤正无所出,且意是必巨官,或当能作威福,因缅诉毒痛。”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一》:“大约就为了这,那株坏材便认真作起威福来了吧?”参见“ 作威作福 ”。
词语解释:见惠  拼音:jiàn huì
谢人贶赠的谦词。《宋书·庾悦传》:“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人请问房钱。僧官説:‘这个何必计较……随便见惠些须香资,僧人那里好争论?’” 鲁迅 《书信集·致邵文熔》:“顷奉到二十日函,知特以干菜、笋干见惠,甚感甚感。”
词语解释:柳惠  拼音:liǔ huì
春秋 柳下惠 的省称。 汉 班固 《答宾戏》:“若乃 伯夷 抗行於 首阳 , 柳惠 降志於辱仕……真吾徒之师表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且 子文 三显,色不加悦; 柳惠 三黜,容不加戚。何者?令尹之尊,不若德义之贵;三黜之贱,不伤冲粹之美。”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 柳惠 善直道, 孙登 庶知人。”参见“ 柳下惠 ”。
词语解释:柳下惠  拼音:liǔ xià huì
春秋 鲁 大夫 展获 ,字 季 ,又字 禽 ,曾为士师官,食邑 柳下 ,谥 惠 ,故称其为 展禽 、 柳下季 、 柳士师 、 柳下惠 等。以 柳下惠 之名最为著称。相传他与一女子共坐一夜,不曾淫乱。后用以借指有操行的男子。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镜花缘》第三八回:“据这光景,舅兄竟是 柳下惠 坐怀不乱了。”
词语解释:德惠  拼音:dé huì
德泽恩惠。《管子·五辅》:“务功劳,布德惠,则贤人进。”《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辨思潮的批判》:“如取其忠于上层则不妨抺杀其对下层的恶行,反之,如忌其有害于上层则不妨抺杀其对下层的德惠。”
词语解释:天惠  拼音:tiān huì
(1).帝王的恩惠。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
(2).上天的恩惠。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二讲:“和世界的民族比较,我们还是最多最大的,是我们民族所受的天惠,比较别种民族独厚。” 郭沫若 《女神·湘累》:“我不是上天底宠儿?我不是生下地时便特受了一种天惠?”
词语解释:柔惠  拼音:róu huì
(1).温顺柔和。《诗·大雅·崧高》:“ 申伯 之德,柔惠且直。” 唐 柳宗元 《为王户部荐李谅表》:“﹝ 李谅 ﹞清明直方,柔惠端信。” 唐 陆贽 《册蜀王妃文》:“生禀柔惠,习知礼节。” 明 唐顺之 《贺氏孙杨二妻墓志铭》:“而二孺人者又皆柔惠婉娩,克媲厥美。”
(2).施仁爱;仁爱。《国语·晋语七》:“﹝ 午 ﹞其冠也,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 韦昭 注:“柔,仁也。惠,爱也。”《尚书大传》卷三:“和外怨,抚四方,行柔惠,止刚强。”
词语解释:智惠  拼音:zhì huì
见“ 智慧 ”。
词语解释:智慧  拼音:zhì huì
亦作“ 智惠 ”。
(1).聪明才智。《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三国 魏 嵇康 《大师箴》:“下逮德衰,大道沉沦,智惠日用,渐私其亲。” 宋 梅尧臣 《桃花源》诗:“英雄灭尽有石闕,智惠屏去无年华。” 袁鹰 《篝火之歌·为家乡画图样》:“用双手把图样变成现实,靠你,靠我,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梵语“般若”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神通能动於十方,智惠广弘於沙界。”
词语解释:私惠  拼音:sī huì
(1).私自馈赠。《礼记·缁衣》:“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 郑玄 注:“私惠,谓不以公礼相庆贺,时以小物相问遗也。”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
(2).私人的恩惠。《管子·法禁》:“故举国之士,以为亡党,行公道以为私惠。” 尹知章 注:“费公以树私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田恒 因行私惠以取其国,遂杀 简公 而夺之政。”《旧唐书·巢王元吉传》:“ 秦王 常违詔敕,初平 东都 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
词语解释:流惠  拼音:liú huì
布施恩惠。《汉书·翼奉传》:“今陛下明圣,深怀要道,烛临万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遗。”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词语解释:神惠  拼音:shén huì
(1).神灵的恩惠。 宋 陈造 《离富池》诗:“向兔犯险艰,神惠顾岂少。”
(2).灵妙的智慧。惠,通“ 慧 ”。 晋 张湛 《〈列子〉序》:“其书大略明羣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梦化等情。”
词语解释:子惠  拼音:zǐ huì
慈爱;施以仁惠。《书·太甲中》:“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新唐书·刘蕡传》:“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无繇而信。”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於皇上帝,子惠我民。”《清史稿·圣祖纪二》:“从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称朕子惠元元至意。”
词语解释:遗惠  拼音:yí huì
(1).留予后世之恩惠。《后汉书·灵帝纪》:“又故刺史,二千石清高有遗惠,为众所归者,皆诣公车。” 宋 梅尧臣 《送胡武平》诗:“人归多慕恋,遗惠在兹民。” 清 方文 《过彭泽有怀董澹园明府》诗:“遗惠在人口,娓娓谈不倦。”
(2).指留下恩惠。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之六:“遗惠鄙州,民物同哀。”
词语解释:加惠  拼音:jiā huì
(1).谓于正礼之外加增的优惠待遇。《左传·宣公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 杨伯峻 注引 邵瑛 《刘炫规杜持平》:“此谓年老者有加增恩惠。”《周礼·秋官·司仪》“明日,客拜礼赐,遂行,如入之积” 汉 郑玄 注:“礼赐谓乘禽,君之加惠也。” 孙诒让 正义:“云君之加惠也者,以在致飱及饔餼诸正礼之外,故曰加惠。”
(2).施予恩惠。《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宋 陈亮 《国子》:“ 东汉 之置五经师以教四姓小侯, 唐 分四学以官品而教其子弟,盖亦足以加惠於公卿士大夫矣。” 朱自清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但可知的,运命决不加惠于她!”
词语解释:受惠  拼音:shòu huì
得到好处。 宋 陈录 《善诱文·省心杂言》:“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做买卖的人,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
词语解释:清惠  拼音:qīng huì
清廉仁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文字剥缺,不可悉识,其略曰:‘惟兹 陈国 ,故曰 淮阳郡 ’云云。清惠著闻,为百姓畏爱。”《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顾东桥 ﹞遂遭谗诬,逮至京师,以公官清惠,狱久不成。”
词语解释:施惠  拼音:shī huì
给人以恩惠。《周礼·地官·乡师》:“賙万民之囏阨,以王命施惠。”《淮南子·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於百姓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市药即干汞》:“性好施惠,遇人有急难,如在己也。”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我们并能以我们的文化成品毫无吝惜地施惠于邻人。”
词语解释:贞惠  拼音:zhēn huì
谓忠贞而爱民。《礼记·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请諡於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 卫国 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 卫国 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 卫国 之政,脩其班制,以与四隣交, 卫国 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 贞惠文子 。’”《周书·裴侠传》:“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 贞惠,为世规矩。’” 唐 李德裕 《赠陈夷行司徒制》:“昔 柳庄 云亡,輟宗庙之祭; 公叔 既殁,表贞惠之名。”
词语解释:阴惠  拼音:yīn huì
(1).犹阴德。《南齐书·张敬儿传》:“推此阴惠,何愧怀抱。”参见“ 阴德 ”。
(2).暗中施惠。 宋 秦观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之六:“使君本住道家山,时访 玄都 太古坛。阴惠已能追 许令 ,治功不独过 韦丹 。”按, 许令 指 后汉 许荆 ,《后汉书》有传。 韦丹 为 唐 人,《新唐书》有传。
词语解释:阴德  拼音:yīn dé
(1).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淮南子·人间训》:“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隋书·隐逸传·李士谦》:“或谓 士谦 曰:‘子多阴德。’ 士谦 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如今单説前代一个公卿,把几个他州外族之人,认做至亲骨肉,撮合了才子佳人,保全了孤儿寡妇,又安葬了枯骨枯骸,如此阴德,又不止是完人夫妇了。”
(2).男女之间隐而不露的相互亲爱的天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阴德,谓男女之情,天性生而自然者……情性隐而不露,故谓之阴德。”
(3).帝王后宫的事务。《礼记·昏义》:“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治。” 郑玄 注:“阴德,谓主阴事、阴令也。”
(4).女德,女子应具的美德。《魏书·皇后传·文帝幽皇后》:“ 高祖 疾甚,谓 彭城王 勰 曰:‘后宫久乖阴德,自絶於天。若不早为之所,恐成 汉 末故事。吾死之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 冯 门之大过。’”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唯餘 文 母化,阴德满公宫。”按, 文 母, 文王 之母。
(5).星名。《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张守节 正义引《星经》:“阴德二星在紫微宫内,尚书西,主施德惠者,故赞阴德遗惠,周急賑抚。占以不明为宜;明,新君践极也。”
词语解释:骏惠  拼音:jùn huì
(1).极力遵从。《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 文王 ,曾孙篤之。” 郑玄 笺:“大顺我 文王 之意。”一说,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见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2).极大的恩惠。 晋 陆云 《祖考颂》:“骏惠雨施,景润云行,洋洋玄化,功济其民。” 晋 荀勗 《正旦大会行礼歌》:“惟祖惟宗,高朗缉熙,对越在天,骏惠在兹。”
词语解释:重惠  拼音:zhòng huì
(1).犹厚赐。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重惠苦言,训以政事。”
(2).引申指厚谊。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 长安 多门户,弔庆少休歇。而能勤来过,重惠安可揭!”
词语解释:偏惠  拼音:piān huì
特殊的利益。 郭沫若 《羽书集·告国际友人书》:“它反而是得到了偏惠,把它的各种势力扶植了起来。”
词语解释:温惠  拼音:wēn huì
温和仁慈。《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平王 之温惠共俭,有过 成 庄 ,无不及焉。”
词语解释:爱惠  拼音:ài huì
慈爱仁惠。《韩非子·奸劫弑臣》:“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 南朝 陈 徐陵 《陈武帝下州郡玺书》:“爱惠以抚孤贫,威刑以御彊猾。”
词语解释:渥惠  拼音:wò huì
深厚的恩惠。《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 颜师古 注:“渥,厚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伤己赋》:“丁旷代之渥惠,遭谬眷於君子。” 唐 谢偃 《观舞赋》:“列通籍之渥惠,承置醴之殊恩。”
词语解释:福惠  拼音:fú huì
犹福利。 南朝 梁武帝 《南郊大赦诏》:“大礼克遂,感庆兼怀,思与亿兆,同其福惠。”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二章:“工业革命之结果,其施福惠於人羣者,为极少之数,而加痛苦於羣者,为极大多数也。”
词语解释:宣惠  拼音:xuān huì
普施惠爱。《国语·晋语七》:“君知 士贞子 之帅志博闻而宣惠於教也,使为太傅。”
词语解释:简惠  拼音:jiǎn huì
谓施政宽大仁惠。 南朝 宋武帝 《江陵平加领南蛮校尉下书》:“每永怀民瘼,宵分忘寝,诚宜蠲除苛政,弘兹简惠。”《南史·羊欣传》:“在郡四年,简惠著称。”《北史·魏玄传》:“迁 熊州 刺史,政存简惠,百姓悦之。”
词语解释:黠惠  拼音:xiá huì
见“ 黠慧 ”。
词语解释:黠慧  拼音:xiá huì
亦作“ 黠惠 ”。 机敏聪慧。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颜色悦懌,颇更黠慧胜故。”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诗:“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乐天 喜其黠慧,遂口吟一絶。”《清史稿·王杲传》:“ 王杲 ,不知其种族。生而黠慧,通番、汉语言文字,尤精日者术。”
词语解释:硕惠  拼音:shuò huì
大恩。《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丕功著於 大汉 ,硕惠加於生人。”
词语解释:泽惠  拼音:zé huì
恩惠。《艺文类聚》卷一百引 汉 京房 《别对灾异》:“人君无施泽惠利於下人,则致旱也。”
词语解释:顾惠  拼音:gù huì
顾念关怀。 唐 李翱 《论故度支李尚书事状》:“ 翱 於 李尚书 ,初受顾惠。及其去选也,客主之义,亦不得如初懽矣。”
词语解释:三惠  拼音:sān huì
指 清 代经学家 惠周惕 及子 惠士奇 ,孙 惠栋 三人。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至本朝,三 惠 之学,盛於 吴 中, 江永 、 戴震 诸君,继起於 歙 。”
词语解释:知惠  拼音:zhī huì
见“ 知慧 ”。
词语解释:知慧  拼音:zhī huì
亦作“ 知惠 ”。 聪明,才智。《庄子·列御寇》:“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荀子·君道》:“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孔子家语·执辔》:“食气者神明而寿,食穀者知慧而巧。”一本作“ 知惠 ”。
词语解释:保惠  拼音:bǎo huì
(1).保护并施以恩惠。《书·无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
(2). 唐 李德裕 任 剑南 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支称“保惠”。《新唐书·忠义传中·李德裕》:“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其精兵曰 南燕 保义、保惠、 两河 慕义、左右连弩。”
词语解释:宽惠  拼音:kuān huì
宽厚慈惠。《管子·小匡》:“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汉书·高帝纪》:“将军 刘贾 数有大功,及择宽惠脩絜者,王 齐 荆 地。”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其为郎官令守,慎法宽惠不刻。”《明史·费震传》:“ 费震 , 鄱阳 人。 洪武 初以贤良徵,为 吉水 知州,宽惠得民,擢知 汉中 。”
词语解释:和惠  拼音:hé huì
温和仁惠。《汉书·匡衡传》:“宽柔和惠,则众相爱。”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军节度使制》:“慈仁和惠,爱养士伍。”《三国演义》第一○六回:“ 元 愷 辅 舜 , 周公 佐 周 ,皆以和惠谦恭,自求多福。” 郭沫若 《纪念高尔基》诗:“我在他那普被的不息的和惠的光辉中,又感觉着了 高尔基 的永远不灭的容貌。”
词语解释:英惠  拼音:yīng huì
见“ 英慧 ”。
词语解释:英慧  拼音:yīng huì
亦作“ 英惠 ”。 聪明。《晋书·刘元海载记》:“﹝ 元海 ﹞齠齔英慧,七岁母忧,擗踊号叫,哀感旁邻。”《北史·王肃传》:“故 扬州 刺史 肃 ,忠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
词语解释:淑惠  拼音:shū huì
犹贤惠。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 北齐 文宣李皇后 ……天性淑惠,为 文宣帝 所宾礼。”
词语解释:早惠  拼音:zǎo huì
犹早慧。惠,通“ 慧 ”。《后汉书·孔融传》:“ 煒 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融 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词语解释:敏惠  拼音:mǐn huì
见“ 敏慧 ”。
词语解释:敏慧  拼音:mǐn huì
亦作“ 敏惠 ”。 聪明。《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伏波将军 援 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 客卿 敏惠早夭。”《北齐书·废帝纪》:“﹝ 高殷 ﹞性敏慧。”《旧唐书·王毛仲传》:“ 毛仲 亦悟 玄宗 旨,待之甚谨, 玄宗 益怜其敏惠。”《明史·忠义传一·王祎》:“﹝ 王禕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第三个的特性的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
词语解释:若惠  拼音:ruò huì
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汉 扬雄 《反离骚》:“卷薜芷与若惠兮,临 湘 渊而投之。”
词语解释:饮惠  拼音:yǐn huì
谓蒙受恩德。 南朝 梁 江淹 《始安王拜征虏将军丹阳尹章》:“臣少识犹晦,哀辛方袭。藉以毓采上霄,搏华中汉。饮惠延光,偭爵假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控代》:“追忆前王宠貺,金莲撤殿前,奇才曾奬。看万里孤臣,饮惠无疆。”
词语解释:雅惠  拼音:yǎ huì
犹雅贶。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桩桩雅惠俱颁,只有嫖金未赠。”
词语解释:贾惠  拼音:jiǎ huì
谓以讨好的手段使人受损。 明 何景明 《何子·势成》:“求所害而利之,谓之贾惠。”
词语解释:贤惠  拼音:xián huì
贤明仁慈。 汉 王充 《论衡·治期》:“案富饶者命厚所致,非贤惠所获也。”后多形容女子心地善良,通情达理。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显的我这夫克己,你箇妻贤惠。”《老残游记》第五回:“这 吴氏 真是好个贤惠妇人!”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谁都晓得,她贤惠,心肠好,待人直,为人正派,肯帮助人。”
词语解释:优惠  拼音:yōu huì
(1).优待照顾。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临御五年,三布赦令。殷勤晓諭,优惠困穷。”
(2).较一般优厚。如:优惠条件。优惠贷款。
词语解释:达惠  拼音:dá huì
给以恩惠。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词语解释:赈惠  拼音:zhèn huì
救济的恩惠。 明 张永明 《旱灾陈言疏》:“秋冬以后,旧穀且尽,民歉渐急,再议开放常平仓米,以加賑惠。”
词语解释:赐惠  拼音:cì huì
(1).赐给恩惠。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 潮儿 抆泪言曰:‘亡母感古装夫人极矣;舍古装夫人而外,欲得一赐惠之人,无有也。’”
(2).称人对自己启发教育的敬辞。为旧时书信中套语。
词语解释:风惠  拼音:fēng huì
风教惠德。《晋书·何无忌传》:“敷政方夏,实播风惠。”
词语解释:单惠  拼音:dān huì
小才智。《文选·左思〈魏都赋〉》:“过以汎剽之单惠,歷执古之醇听。” 张铣 注:“单惠,犹小才也……二客自云:‘已过者,由轻薄小才。’”
词语解释:口惠  拼音:kǒu huì
亦作“ 口慧 ”。
(1).空口许人以好处。《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孔颖达 疏:“言口施恩惠於人而实行不至。”《淮南子·缪称训》:“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空口说白话,一点实际的好处没有,我们的苦头,就是吃在这种口惠的教育上!”
(2).指口头给予的赞扬。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其於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爱惜云尔。”
词语解释:聪惠  拼音:cōng huì
见“ 聪慧 ”。
词语解释:聪慧  拼音:cōng huì
亦作“ 聪惠 ”。 聪明而有智慧。《国语·齐语》:“ 桓公 又亲问焉,曰:‘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三国 魏 曹植 《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玄之 、 顾敷 ﹞皆少而聪惠。” 唐 杜甫 《忆幼子》诗:“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几个聪慧的小姑娘,戴着红领巾,静静儿围在她身边。”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在她明媚的眼睛里,闪出聪慧和威严。”
词语解释:九惠  拼音:jiǔ huì
九方面的仁政。《管子·入国》:“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絶。”
词语解释:谨惠  拼音:jǐn huì
敬慎柔顺。《魏书·恩倖传·茹皓》:“ 皓 年十五六,为县金曹吏,有姿貌,谨惠。”
词语解释:匪夷匪惠  拼音:fěi yí fěi huì
谓既无 伯夷 之清,又无 柳下惠 之和。 伯夷 、 柳下惠 事,见《孟子·万章下》《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 昭宗 迁 洛 ,鼎欲归 梁 , 柳璨 希贼旨,陷害旧族,詔 图 入朝, 图 惧见诛,力疾至 洛阳 ,謁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 璨 知不可屈,詔曰:‘……匪 夷 匪 惠 ,难居公正之朝;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参阅《资治通鉴·唐天祐二年》
词语解释:邓惠  拼音:dèng huì
春秋 郑国 人 邓析 与 战国 时 宋国 人 惠施 的并称。二人均以善辩著称。后用以代指善辩者。《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伊索寓言》,一 庄 列 之遗也;《卑娄谩言》,一 邓 惠 之遗也。”
词语解释:邀惠  拼音:yāo huì
谓受到恩惠。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此皆主公圣德格天,致使山灵邀惠。”
词语解释:互施恩惠  拼音:hù shī ēn huì
互相给予好处
词语解释:互惠  拼音:hù huì
谓国际间根据平等原则相互给予优惠待遇。多指通商贸易。 朱自清 《论老实话》:“就是条约的语言,以利害为主,有些是互惠,更多的是偏惠,自然是弱小吃亏。”
词语解释:盗跖下惠
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
词语解释:本惠  拼音:běn huì
(1).本来的善意。《汉书·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髠钳一等,转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汉文 欲轻刑而反重,议者以谓失本惠而伤吾仁,固也。”
(2).指本土的惠政。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袭,不可以制末。是以春秋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华而后夷狄。”
词语解释:平惠  拼音:píng huì
平正仁惠。《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四年》:“ 司马懿 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词语解释:辩惠  拼音:biàn huì
聪明而富于辩才。《逸周书·宝典》:“十姦……三,辩惠干智。” 朱右曾 校释:“惠与慧通。”《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俗士以辩惠之能,据官爵之尊,望显盛之宠,遂专为贤之名。”
共11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