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惛惛 拼音:hūn hūn
亦作“惽惽”。
(1).精神昏暗;神志不清。《庄子·至乐》:“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一本作“惽惽”。《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为人少文,居它惛惛不辩,至於中尉则心开。” 颜师古 注:“言为餘官则心意蒙蔽,职事不举。”《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原来 功父 身子眠在床上,惛惛不知人事,叫问不应,饮食不进,不死不活,已经七昼夜了。”
(2).指晦昧不明。《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一本作“惽惽”。 尹知章 注:“惛惛,微暗貌……六,谓阴阳四时,其理微暗。”
(3).专一;专心致志。《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清 朱仕琇 《赠黄君序》:“ 黄君 昇玉 ,技於画者也。其急於其技之工也,其用心也,恒惛惛焉,孑孑焉。”
亦作“惽惽”。 沉闷。《楚辞·九辩》:“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王逸 注:“忧心闷瞀自约束也。”词语解释:钝惛 拼音:dùn hūn
见“ 钝惽 ”。
词语解释:钝悯 拼音:dùn hūn
昏昧,不明事理。《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惽,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一本作“ 钝惛 ”。词语解释:口惛 拼音:kǒu hūn
见“ 口惽 ”。
词语解释:口悯 拼音:kǒu hūn
口吻。口音。词语解释:利令志惛 拼音:lì lìng zhì hūn
见“ 利令智昏 ”。
词语解释:利令智昏 拼音:lì lìng zhì hūn
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鄙语曰:‘利令智昏’。”《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亦作“ 利令志惛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词语解释:愁惛 拼音:chóu hūn
见“ 愁闷 ”。
词语解释:愁闷 拼音:chóu mèn
亦作“ 愁惛 ”。 忧虑烦闷。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南史·刘述传》:“ 述 又尝有緦惨,或诣之,问其母安否。 述 曰:‘惟有愁惛。’” 宋 朱淑真 《菩萨蛮》词:“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顰。”《东周列国志》第三一回:“ 重耳 已失窠巢,又没盘费,此时情绪,好不愁闷!” 峻青 《秋色赋·爆炸远征队五》:“看到这种情况,队长愁闷起来了。”词语解释:智惛 拼音:zhì hūn
见“ 智昏 ”。
词语解释:智昏 拼音:zhì hūn
亦作“ 智惛 ”。 神智迷乱;胡涂。《淮南子·齐俗训》:“水击则波兴,气乱则智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幽明诡性,令智惛兮。” 唐 皎然 《禅诗》:“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词语解释:老惛 拼音:lǎo hūn
见“ 老昏 ”。
词语解释:老昏 拼音:lǎo hūn
亦作“ 老惛 ”。 犹老糊涂。《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性无检度知足之分,而有豺狼无厌之质,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你看我老昏么?不曾办得早饭。”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你真被迷住了,老昏了,一点也不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