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凄惋 拼音:qī wǎn
哀怨。《世说新语·贤媛》“ 桓宣武 平蜀” 刘孝标 注引《妒记》:“﹝郡主﹞见 李 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髮,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悽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悽惋,曲终自投河而死。”《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上与 郭淑妃 思公主不已。乐工 李可及 作《叹百年曲》,其声悽惋。”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刘长卿集》,悽惋清切,尽羈人怨士之思。”
哀伤。 宋 陈恕可 《齐天乐·馀闲书院拟赋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惟觉凄惋太甚耳。”
哀伤。《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政 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又勉强劝了 贾母 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復去,甚觉凄惋。” 柳青 《狠透铁》一:“他说得那样凄惋、伤心,弄得大伙哭笑不得。”词语解释:愤惋 拼音:fèn wǎn
怅恨;愤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后汉书·袁绍传》:“海内伤心,志士愤惋。”《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绍宗 对曰:‘太后临朝,淫虐无道,天下愤惋,共所弃之。’”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丈夫誓许国,愤惋復何有!”《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元年》:“ 德驤 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擅减刑名, 德驤 愤惋求见,欲面白其事。”词语解释:惊惋 拼音:jīng wǎn
惊讶叹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忽见屋中有大缸,妇试发之,见有大蛇。妇乃作汤灌杀之。及家人归,妇具白其事,举家惊惋。”《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乃引刀剪髮一繚附献, 玄宗 见之惊惋。” 明 归有光 《与嘉定诸友书》:“里中人争言 张烈妇 事,惊惋累日。”词语解释:嗟惋 拼音:jiē wǎn
慨叹惋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寺前有槐树数株, 金监 买一株,令所使巧工解之,及入内迴,工言木无他异, 金 大嗟惋。” 宋 苏洵 《与梅圣俞书》:“不得 圣俞 、 永叔 相与谈笑,深以嗟惋。”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洛阳花神》:“ 暎 玩其诗,出以示人,未尝不嗟惋云。”词语解释:悲惋 拼音:bēi wǎn
(1).悲愤怨恨。《韩非子·亡徵》:“婢妾之言听,爱玩之智用,外内悲惋而数行不法者,可亡也。”
(2).悲伤叹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八:“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霑衣抚心嘆。”《太平广记》卷二八○引《河东记·独孤遐叔》:“ 遐叔 悵然悲惋,谓其妻死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十一娘 伏牀悲惋,如失伉儷。”词语解释:叹惋 拼音:tàn wǎn
嗟叹惋惜。 晋 陶潜 《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开善寺》:“ 融 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叹惋,不觉生疾。”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及闻 马嵬 之死,数日叹惋。” 宋 苏轼 《答王敏仲书》:“舟行至 扶胥 ,急足示问,乃知有 袁州 之命,叹惋而已。”
嗟叹惋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方悽然欲询所之,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復见。生嘆惋木立,若丧魂魄。”《诗刊》1978年第4期:“ 李贺 用乐府歌行和清新的小诗大胆讽刺皇帝求仙……反对藩镇压迫人民,叹惋宫女幽闭深宫等等,其精神是和新乐府运动相通的。”词语解释:烦惋 拼音:fán wǎn
郁闷叹恨。《素问·调经论》:“血并於上,气并於下,心烦惋善怒。” 汉 张衡 《四愁诗》之四:“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法苑珠林》卷一一五:“是时大王既出城已,四向顾望,求觅其子,烦惋心乱,靡知所在。”词语解释:怅惋 拼音:chàng wǎn
惆怅惋惜。《晋书·孝友传·许孜》:“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 孜 悵惋不已。” 唐 张怀瓘 《书断·高正臣》:“ 高 尝许人书一屏障,逾时未获。其人出使 淮南 ,临别大悵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 方叔 归,求简不得,知为二 章 所窃,悵惋不敢言。” 清 唐孙华 《哭座主宛平王文靖公》诗之二:“溟竭山空争悵惋,纤纤弱羽復何依!”词语解释:惋惋 拼音:wǎn wǎn
忧郁貌。《文子·道原》:“其於乐不忻忻,其於忧不惋惋。”词语解释:惭惋 拼音:cán wǎn
惭愧惋惜。 清 冯桂芬 《〈天元算术〉序》:“余早岁颇事涉猎,而不专为病,无由造微,未尝不退自惭惋。”词语解释:唶惋 拼音:jiè wǎn
叹惜。 宋 陈造 《七月附米舟之浙中作》诗:“临流念彫年,胡迺置身此!笑口忽唶惋,曼肤或疮痏。”词语解释:伤惋 拼音:shāng wǎn
悲伤叹惋。 明 归有光 《壬戌纪行》下:“在泊头得信, 孺亭 竟死,伤惋殊甚。” 清 朱仕琇 《上原任福建督学吴公启》:“以故进退无据,而去就不自由,徒伤惋叹悼於命实为之而已。”词语解释:骇惋 拼音:hài wǎn
惊叹,惊异。 南朝 宋 谢灵运 《诣阙自理表》:“披疏骇惋,不解所由。”《南史·刘敬宣传》:“及在 江陵 ,知 敬宣 还,寻知为 江州 ,大骇惋。”《新唐书·刘晏传》:“不加实验,先诛后詔,天下骇惋。”词语解释:慷惋 拼音:kāng wǎn
愤激怨恨。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近丁丑岁,有过军挟一妇人经从 长兴 和平酒库前,题一词……语意慷惋,见者为之伤心。”词语解释:懊惋 拼音:ào wǎn
懊恼怅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将军好马,甚爱惜;今死,甚懊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姊妹易嫁》:“已而晓榜既揭,竟落 孙山 ,咨嗟蹇步,懊惋丧志。”词语解释:惜惋 拼音:xī wǎn
惋惜。 茅盾 《虹》七:“没有一个男教员对于 周平权 的得意的揭发表示着若何快感,反觉得很惜惋似的。”词语解释:怛惋 拼音:dá wǎn
悲伤。 三国 魏 曹植 《鹞雀赋》:“鷂得雀言,意甚怛惋。” 明 何景明 《寡妇赋》:“遂躑躅以返室兮,心怛惋而若丧。”词语解释:惶惋 拼音:huáng wǎn
惶惑惋惜。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主帅大怒,令缘门入。从人窥门内,见大小械百餘,出门还説如此。帅大惶惋。”词语解释:恨惋 拼音:hèn wǎn
犹怅恨。《新唐书·儒学传下·陈京》:“帝恨惋曰:‘ 京 与 赞 ,真贼臣。’”《增修诗话总龟》卷三七引 宋 钱易 《南部新书》:“ 先天 中, 王上客 为侍御史,自以才望当在前行。忽除膳部员外郎,微有恨惋。”词语解释:惆惋 拼音:chóu wǎn
伤感惋惜。《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孤子近遣信申述姦祸,方大惆惋,追恨前迷,比者信使,每申勤款。”词语解释:怆惋 拼音:chuàng wǎn
悲伤怨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忽 小谢 至,愴惋欲絶。”词语解释:咨惋 拼音:zī wǎn
叹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女还往之间,人咫尺不相窥。归家咨惋,遽遣婢子去。”词语解释:哀惋 拼音:āi wǎn
悲伤惋惜。《宋书·刘穆之传》:“ 高祖 在 长安 ,闻问警慟,哀惋者数日。” 阿英 《从〈拷红〉说起》:“这一阶段 红娘 的情绪,是从‘低落’转到‘哀惋’。”词语解释:痛惋 拼音:tòng wǎn
谓极其怅恨而惋惜。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走到出版界〉的“战略”》:“于是‘思想界权威者’的大广告便在《民报》上登出来了,我看见了真觉‘瘟臭’、痛惋而且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