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末字词组
悯悼惊悼轸悼隐悼追悼恸悼怅悼耄悼
哀悼凄悼嗟悼郁悼闵悼沈悼笑悼眊悼
悲悼感悼荐悼吊悼惨悼怜悼嘉悼痛悼
震悼伤悼赞悼益用伤悼忧悼怛悼叹悼 

词语解释:悯悼  拼音:mǐn dào
哀悼;哀怜。《东观汉记·朱遂传》:“政失厥中,狼灾为应,至乃残食孩幼,朝廷愍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颖 仍还眠向寐处,梦见谓 颖 曰:‘我以穷苦告君,奈何不相愍悼乎?’” 唐 陆龟蒙 《南泾渔父》诗:“民皆死搜求,莫肯兴愍悼。”《辽史·萧海瓈传》:“年五十卒,帝愍悼,輟朝二日。”
词语解释:哀悼  拼音:āi dào
(1).悲痛地追念。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鉤弋夫人 ﹞葬 云陵 ,上哀悼之。”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郗超出与桓温密谋书以解父》:“ 愔 后果哀悼成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沧客哀悼,殆不能堪。”
(2).指悲痛追念的感情。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墓碑上﹞有的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留下自己深沉的哀悼。”
词语解释:悲悼  拼音:bēi dào
(1).悲痛伤感。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降言不永,民斯悲悼。”《隋书·孝义传·徐孝肃》:“及母老疾, 孝肃 亲易燥湿,忧悴数年,见者无不悲悼。” 清 戴名世 《疑解》:“昔者 孔子 删诗,自《国风》《小雅》,大半皆劳人、思妇、忠臣、孝子悲悼惨怛之音,其言至深痛不可读。”
(2).哀伤追念。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沉亚之》:“久之,闻宫中出輦,鸣簫击鼓,言葬 西施 。王悲悼不止。”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此去 剑门 ,鸟啼花落,水緑山青,无非助朕悲悼妃子之由也。” 梁斌 《播火记》四九:“从这一天起,四十八村的人们,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年月月悲悼死去的人们。”
词语解释:震悼  拼音:zhèn dào
惊愕悲悼。《楚辞·九章·抽思》:“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陈书·徐陵传》:“奄然殞逝,震悼于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故其薨日,上甚震悼。”
词语解释:惊悼  拼音:jīng dào
震惊而伤悼。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悼之情,弥以伤惻。” 宋 苏辙 《超然台赋》:“彼世俗之私己兮,每自予於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明史·秦从龙传》:“寻病卒,年七十。 太祖 惊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但见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人心目。惊悼而归舍。”
词语解释:凄悼  拼音:qī dào
悲悼。《宋书·刘穆之传》:“故侍中、司徒 南昌侯 刘穆之 ,深谋远猷,肇基王跡……感事怀人,实深悽悼。”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忽若有物惊悟者,即已失妻矣……既逾月,忽於百里之外丛篠上,得其妻绣履一隻,虽浸雨濡,犹可辨识。 紇 尤悽悼。”
词语解释:感悼  拼音:gǎn dào
感伤哀悼,伤感。《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六年冬卒, 权 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 晋 王彪之 《与诸兄弟方山别》诗:“丝染 墨 悲叹,路岐 杨 感悼。”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三:“使君新篇韵险絶,登眺感悼随嘲咍。”
词语解释:伤悼  拼音:shāng dào
(1).忧伤,哀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既以适居 长沙 , 长沙 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唯 庄周 、 司马迁 、 柳宗元 三人者,伤悼不遇,怨诽形於简册,其於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 沙汀 《困兽记》七:“这是那种柔弱的自己伤悼的悯笑,在他一向很少有过。”
(2).对死者的悲伤悼念。《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周书·令狐整传》:“ 太祖 伤悼之,遣使者监护丧事。” 宋 宋濂 《送安南使臣杜舜卿序》:“皇情衋然伤悼,退而叹曰:‘ 日煃 ( 陈日煃 )率先内附朕意,西南之民将有攸赖,不知贤王何去朕之急也。’”《三国演义》第五三回:“ 孙权 闻 慈 死,伤悼不已,命厚葬於 南徐 北固山 下,养其子 太史亨 於府中。”
词语解释:轸悼  拼音:zhěn dào
痛切哀悼。 唐 白居易 《赠高郢官制》:“天不憖遗,深用軫悼!”《宋史·杨砺传》:“﹝ 咸平 ﹞二年,卒,年六十九。 真宗 軫悼,谓宰相曰:‘ 礪 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 嘉庆 十有六年四月戊申朔,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 戴公 薨,事闻,皇上軫悼。”
词语解释:嗟悼  拼音:jiē dào
哀伤悲叹。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 唐 韩愈 《荐士》诗:“况承 归 与 张 ,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一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词语解释:荐悼  拼音:jiàn dào
作佛事悼念死者。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自昔名公下世,太学生必相率至佛宫荐悼。”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其友 周逸卿 ,为率平日交游,裒金作设冥佛事,以荐悼之。”
词语解释:赞悼  拼音:zàn dào
赞叹哀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羊秉 为抚军参军,少亡,有令誉。 夏侯孝若 为之叙,极相讚悼。”
词语解释:隐悼  拼音:yǐn dào
沉痛悼念。《国语·晋语二》:“使寡君之绍续昆裔,隐悼播越,託在草莽,未有所依。” 韦昭 注:“隐,忧也。” 唐 元稹 《高允恭授尚书户部郎中判度支案制》:“兹用省於有司之狱,莫不伏念隐悼,周知物情。”
词语解释:郁悼  拼音:yù dào
郁抑忧伤。《汉书·元帝纪》:“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鬱悼,未知其序。”
词语解释:吊悼
凭吊、悼惜
词语解释:益用伤悼
更加悲伤
词语解释:追悼  拼音:zhuī dào
追念死者表示哀悼。 三国 魏 曹丕 《赠谥邓哀侯诏》:“追悼之怀,愴然攸伤。”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 薛收 ﹞为记室参军,未几卒, 太宗 深追悼之。” 孙犁 《秀露集·夜思》:“最近为 张冠伦 同志开追悼会,我只送了一个花圈,没有去。”
词语解释:闵悼  拼音:mǐn dào
(1).怜恤伤悼。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先帝閔悼其菑,亲省 河 堤,举 禹 之功, 河 流以復, 曹 卫 以寧。”《旧唐书·崔龟从传》:“ 贞观 中 任瓌 卒,有司对仗奏闻, 太宗 责其乖礼; 岑文本 既殁,其夕为罢警严; 张公谨 之亡,哭之不避辰日。是知閔悼之意,不宜过时。”
(2).忧伤。《新唐书·柳宗元传》:“ 宗元 不得召,内閔悼,悔念往吝,作赋自儆。”
词语解释:惨悼  拼音:cǎn dào
(1).丧事。 南朝 宋 鲍照 《请假启》之二:“加以凶衰,婴遘惨悼,终鲜兄弟, 仲由 所哀,臣实百罹,孤苦风雨。”
(2).凄惨悲痛。 清 皞皞子 《〈广东火劫记〉跋》:“情形惨悼,有甚於此。”
词语解释:忧悼  拼音:yōu dào
忧愁,不放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
词语解释:恸悼  拼音:tòng dào
悲痛伤悼。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 思文 暮年始生一子……年六七岁,竟死。 思文 慟悼,恨不身代之也。”
词语解释:沈悼  拼音:shěn dào
深切哀悼。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念沉悼而谁剧?独婴哀於逝躬。”
词语解释:怜悼  拼音:lián dào
哀伤。《南齐书·周颙传》:“观其饮喙飞沉,使人怜悼,况可心心扑褫,加復恣忍吞嚼。”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益困。私自怜悼,悔其初心。”
词语解释:怛悼  拼音:dá dào
忧伤;悲伤。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见主上惨愴怛悼,诚欲効其款款之愚。”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遂薨殂,年六十二,奏闻怛悼,俾官临弔。”
词语解释:怅悼  拼音:chàng dào
惆怅哀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一夕忽惨然告别……公送诸门外,湮然没。公悵悼良久。”
词语解释:笑悼  拼音:xiào dào
语本《诗·邶风·终风》:“謔浪笑敖,中心是悼。”后谓既可笑又可哀。 章炳麟 《排满平议》:“今之学者,於常识且不通练,而故譎觚其辞以相论难,夫妇之愚,或且笑悼之矣。”
词语解释:嘉悼  拼音:jiā dào
赞美并悼念。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力虽可穷,气不可夺,义立边疆,身终锋栝……皇上嘉悼,思存宠异。”《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季昶》:“言念忠冤,有怀嘉悼。”
词语解释:叹悼  拼音:tàn dào
叹息哀悼。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遐邇叹悼,痛心失图。”
词语解释:耄悼  拼音:mào dào
指老人与幼儿。《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耄与悼,虽有罪不加刑焉。” 郑玄 注:“爱幼而尊老。”《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阴欲袭 许 ,迎 汉帝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喜 《志林》:“ 顺帝 至 建安 中,五六十岁, 于吉 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
词语解释:眊悼  拼音:mào dào
老年与幼年。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汉书·平帝纪》:“及眊悼之人刑罚所不加,圣王之所制也。” 颜师古 注:“八十曰眊,七年曰悼。眊者老称,言其昏暗也。悼者,未成为人,於其死亡,可哀悼也。”
词语解释:痛悼  拼音:tòng dào
沉痛哀悼。《晋书·温峤传》:“方赖大猷以拯区夏,天不憖遗,早世薨殂,朕用痛悼于厥心。” 唐 杜牧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赠吏部尚书崔公行状》:“ 开成 元年十月二十日,薨於治所……主上痛悼,輟朝一日。”《明史·曹文诏传》:“力不支,拔刀自刎死…… 承畴 闻,拊膺大哭,帝亦痛悼。”京剧《杨门女将》第四场:“ 宗保元帅 捐躯沙场,朝廷失此栋梁,孤心实为痛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