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悬知 拼音:xuán zhī
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词语解释:悬崖 拼音:xuán yá
亦作“ 悬厓 ”。
(1).高耸陡峭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岐阳守风》诗:“广岸屯宿阴,悬厓栖归月。” 宋 辛弃疾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从 天门 小径附壁走木栈,为 贺老 避静处,悬厓奇险。”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用以比喻险境。 巴金 《关于〈家〉(十版代序)》:“他当时自然不会看见自己怎样一步一步地走近悬崖的边沿。”词语解释:悬车 拼音:xuán chē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词语解释:悬车束马 拼音:xuán chē shù mǎ
形容险阻。《国语·齐语》:“悬车束马,踰 太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 。” 韦昭 注:“ 太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悬鉤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 葭萌 ,勋参 绵竹 。” 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覊旅之士,其力足以穷悬车束马之径,凌跕鳶挂猱之阻。”亦作“ 悬兵束马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涪水》:“ 邓艾 自 阴平 、 景谷 步道,悬兵束马,入 蜀 逕 江油 、 广汉 者也。”词语解释:悬河 拼音:xuán hé
(1).指瀑布。
(2).谓倾泻不止。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復悬河。”
(3).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 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 《碎簪记》:“ 莲佩 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4).指高出地面的河。《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悬河’。”词语解释:悬弧 拼音:xuán hú
(1).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语本《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於门左,女子设帨於门右。” 汉 贾谊 《新书·胎教》:“太子生而泣……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 唐 包何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诗:“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 宋 王禹偁 《罔极赋》:“祝我寿考,劝我欢乐,感悬弧于兹晨,念陟岵而泪落。”《儒林外史》第十回:“悬弧之庆,在于何日?”
(2).谓尚武,练武。《孔子家语·观乡射》:“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 王肃 注:“男子生则悬弧其门,明必有射事也,而今不能射,唯病可以为辞也。” 唐 韦应物 《始建射侯》诗:“男子本悬弧,有志在四方。” 清 顾炎武 《丈夫》诗:“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词语解释:悬榻 拼音:xuán tà
《后汉书·徐稺传》:“ 蕃 ( 陈蕃 )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以“悬榻”喻礼待贤士。 北周 庾信 《园庭》诗:“倒屣迎悬榻,停琴听解嘲。” 唐 黄滔 《祭崔补阙》:“五辟三顾,悬榻开樽,不辞小国之权,盖切高堂之养。” 清 王摅 《怀许九日》诗:“应有 陈蕃 悬榻待,免悲 王粲 滞 荆州 。”亦作“ 悬床 ”。 元 戴良 《哭杨大章先生》诗之二:“许剑嗟何及,悬床事已非。”词语解释:悬泉 拼音:xuán quán
(1).形容漏壶滴出来的水。 晋 陆机 《漏刻赋》:“激悬泉以远射,跨飞途而遥集。”
(2).瀑布。 唐 张九龄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诗:“絶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 宋 梅尧臣 《寄题绛守园池》诗:“悬泉泻竇昼未停,飞玉贮蓝光入屏。”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六:“峻溪急流,悬泉泻瀑,衝石走沙,声如雷动。”词语解释:悬金 拼音:xuán jīn
(1).犹悬赏。《后汉书·党锢传序》:“於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切以纲维不举而督课徒勤,虽威以刺骨之刑,勗以悬金之赏,终不可也。”
(2).古代厌胜术之一。参见“ 悬炭 ”。
词语解释:悬炭 拼音:xuán tàn
(1).古代厌胜术之一。
(2).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魏书·律历志下》:“测影 清臺 ,悬炭之期或爽。” 南朝 梁简文帝 《江南思》诗之二:“月晕芦灰缺,秋还悬炭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悬炭》:“悬炭,古候气法也,今絶其法,而人亦罕知其事。”词语解释:悬圃 拼音:xuán pǔ
传说在 昆仑山 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 玄圃 。后泛指仙境。语出《楚辞·天问》:“ 崑崙 悬圃 ,其凥安在?” 王逸 注:“ 崑崙 ,山名也,其巔曰 县圃 ,乃上通於天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崑崙 、 悬圃 ,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无劳上 悬圃 ,即此对神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所谓 瑶池 、 悬圃 ,珠树芝田,概乎未见。”词语解释:悬空 拼音:xuán kōng
(1).悬在空中。 唐 薛曜 《舞马篇》:“婉转盘姗殊未已,悬空步骤红尘起。” 吴组缃 《山洪》一:“他的粗大的上身扒在高高的扶栏上,一只脚悬空,一下一下踏动着又灵活又沉重的碓头。”
(2).比喻凭空,空洞。《朱子语类》卷六六:“大凡人不曾着实理会,则説道理皆是悬空。” 明 王守仁 《〈大学〉问》:“然欲致其良知,亦岂影响恍惚而悬空无实之谓乎?” 瞿秋白 《再论大众文艺答止敬》:“他的所以不要看,往往是因为新式小说一开始就是悬空的对话。”词语解释:悬悬 拼音:xuán xuán
(1).遥远貌。 汉 焦赣 《易林·晋之坎》:“悬悬 南海 ,去家万里。” 唐 李白 《清平乐》词:“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2).惦念貌。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飢。”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清 恽敬 《与来卿书》:“自前年冬至今不得小女书,悬悬之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乞即函知,以便转达,免其悬悬耳。”
(3).心情不安貌。 巴金 《灭亡》第八章:“但听见了门铃声,知道她们已经来了之后,我心里又是悬悬的,怕见她们了。”词语解释:悬瀑 拼音:xuán bào
瀑布。 唐 韩愈 《送惠师》诗:“是时雨初霽,悬瀑垂天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峡中水至是如引丝,反不如悬瀑之势巨矣。”词语解释:悬鹑 拼音:xuán chún
鹌鹑毛斑尾秃,似披敝衣,因以“悬鶉”比喻衣服破烂。 唐 白行简 《李娃传》:“被布裘,裘有百结,滥缕如悬鶉。”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花深时伏雉,釜冷尚悬鶉。”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杼轴繁而悬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参见“ 悬鶉百结 ”。
词语解释:悬鹑百结 拼音:xuán chún bǎi jié
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二九:“盖闻悬鶉百结,知命不忧。” 明 邵璨 《香囊记·闻讣》:“你便是腰金衣紫,莫忘了贫贱之时,悬鶉百结君须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悬鶉百结,傴僂道上。”词语解释:悬鱼 拼音:xuán yú
(1).上钩的鱼。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悬鱼惑於芳饵,槛虎死於笼狐。”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多病多愁减带围,困纍纍命若悬鱼。”
(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 续 受而悬於庭;丞后又进之, 续 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晋书·姚兴载记下》:“然明不照下,弗感悬鱼。” 宋 徐积 《和路朝奉所居》之六:“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 南阳 悬鱼之庭,卷不离手; 魏郡 课树之暇,目以代耕。”亦作“ 悬枯 ”、“ 悬枯鱼 ”。《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猒,愧 王沉 之出賑;徵鱼无限,异 羊续 之悬枯。” 清 宋琬 《送别俞眉仙归新安》诗:“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
(3).佩带鱼符或鱼袋。《辽史·礼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带,悬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只今画袴悬鱼,朱扉施马。”
(4).铃柄上的鱼形饰物。《太平御览》卷三三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铃柄施悬鱼。鱼者,欲君臣沉静如鱼之入水,不可復得闻见耳。”
(5).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明 唐寅 《题自画水山》诗:“乱山杂云晓葱蘢,遥见悬鱼是梵宫。”词语解释:悬旌 拼音:xuán jīng
(1).挂在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唐 柳宗元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窜逐宦 湘 浦,摇心剧悬旌。” 景耀月 《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舆梁谢戚旧,方寸若悬旌。”参见“ 心旌 ”、“ 悬旆 ”。
(2).挂起旌旗。指进军。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秦始皇 筑城遏 胡 ,而祸发幃幄; 汉武 悬旌万里,而变起萧墙。”《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盪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振远,寧我区夏。”词语解释:悬岩 拼音:xuán yán
悬崖。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又别梦见悬巖峙壁,鬱然若似青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故其处悬巖,犹有五色焉。” 艾青 《光山》诗:“而最魅人的花朵,却开在悬岩的边沿。”词语解释:悬磬 拼音:xuán qìng
亦作“ 悬罄 ”。
(1).悬挂着的磬。 明 何景明 《石斋歌》:“悬磬真谐《韶》《濩》音,国琛果献珪璋用。”
(2).形容空无所有,极贫。《国语·鲁语上》:“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唐 柳宗元 《哭吕衡州》诗:“三亩空留悬罄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宋 王禹偁 《陈情表》:“四海无立锥之地,一家有悬磬之忧。”《明史·李梦辰传》:“民室如悬罄,生计日不支。” 梁启超 《新民说》第六节:“譬之一家,虽復室如悬磬,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处者。”词语解释:悬流 拼音:xuán liú
从高处下注的水流。多指瀑布。 晋 郭璞 《江赋》:“渊客筑室於巖底,鮫人构馆於悬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潧水》:“ 潧水 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积水成潭。”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林虚宿断雾,磴险掛悬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吕梁洪》:“ 孔子 观澜处,称为悬流三千仞,流沫四十里者,即其地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 唐 以前,自 杭 至 嘉 ,皆悬流。”词语解释:悬解 拼音:xuán jiě
(1).谓解除束缚。 晋 左思 《吴都赋》:“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
(2).犹了悟。《太平广记》卷七二引 唐 张读 《宣室志·袁隐居》:“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手乎?”《旧唐书·方伎传·神秀》:“吾度人多矣,至於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引》:“其特见罔弗厌余衷,而微辞眇论,亦间有未易悬解者。”
(3).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而引其权,伺其閒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词语解释:悬镜 拼音:xuán jìng
比喻肝胆相照,坦诚相见。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坦高轨以明道,谨大节而立诚,悬镜待人,虚舟济物。”《宋史·陈良翰传》:“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词语解释:悬想 拼音:xuán xiǎng
(1).挂念,远念。 汉 张芝 《与府君书》:“前比得书,不遂而行,望远悬想,何日不懃?”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十:“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知到官无恙,自处泰然,顿慰悬想。”《红楼梦》第二八回:“前儿説的‘幸与不幸’之事,我昼夜悬想,今日一闻呼唤即至。”
(2).想象,猜想。《朱子语类》卷四五:“而今只管悬想説道一贯,却不知贯箇甚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又出指环,兼述女子情状,某悬想曰:‘此必 寇三娘 也。’” 茅盾 《子夜》七:“在胜负未决定的时候去悬想胜后如何进攻罢,那就不免太玄空。”词语解释:悬溜 拼音:xuán liū
倾泻的小股水流。如小型瀑布、屋檐水等。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曖曖荒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 宋 陆游 《喜雨》诗:“幽人睡觉夜未央,四簷悬溜声浪浪。”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溪口广丈餘,中凹为臼,仰承上流,是曰‘药銚’,銚左欹而水出悬溜。”词语解释:悬隔 拼音:xuán gé
相隔很远;相差很大。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昔岁军在 汉中 ,东西悬隔, 合肥 遗守,不满五千。”《北齐书·封隆之传》:“太子少师 邢卲 ……与 孝琬 年位悬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其心已与古人天渊悬隔矣。”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而 櫆 不肖,方伏在山林巖穴之中,学既疏芜,地復悬隔,不能稍自振厉,以窥见大贤君子之门墙。” 李大钊 《面包问题》:“贫富的悬隔,一天甚似一天。”词语解释:悬殊 拼音:xuán shū
差别很大。《隋书·诚节传·杨善会》:“前后七百餘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召平》:“智愚之悬殊乃若此。” 峻青 《海啸》第三章:“双方的力量是十分悬殊的, 小于 的处境是十分险恶的。”词语解释:悬天 拼音:xuán tiān
(1).远天,高空。 汉 张衡 《灵宪》:“悬天之景,薄地之义,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
(2).系于天。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昔命悬天,今也惟 马 。”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苟悬天兮有命,永离决兮若何。”词语解释:悬象 拼音:xuán xiàng
(1).天象。多指日月星辰。《易·繫辞上》作“县象”。 汉 班固 《典引》:“悬象闇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公之忠孝信感人神,公之盟誓事同悬象。”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又如星之戾气,散为彗孛,亦为明体,亦为悬象。”
(2).公布历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善天文算法》:“乃知圣人御世,故天预令西法传入 中 土,使上因之悬象布命。”词语解释:悬绝 拼音:xuán jué
(1).相差极远。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絶。”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高卑邈殊,礼数悬絶。”《红楼梦》第九七回:“虽有几句儍话,却与病时光景大相悬絶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岂非以兼併土地之结果,而生贫富阶级之悬絶耶?”
(2).险峻峭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路出北巘,势多悬絶,来去者咸援萝腾崟。”《隋书·宇文庆传》:“贼据保巖谷,径路悬絶, 庆 束马而进,袭破之。” 金 元好问 《石门》诗:“两崖悬絶倚山垠,草逕低迷劣可分。”
(3).中医谓脉象虚悬若无。《素问·玉机真脏论》:“其至皆悬絶沉涩者,命曰逆四时。” 王冰 注:“悬絶,谓如悬物之絶去也。”词语解释:悬壁
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词语解释:悬冰 拼音:xuán bīng
悬挂着的冰柱。 北周 庾信 《梅花》诗:“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词语解释:悬心 拼音:xuán xīn
(1).挂念;担心。 晋 王羲之 《杂帖》二:“不得还问,悬心!” 唐 张鷟 《游仙窟》:“日夜悬心忆,知隔几年秋。”《红楼梦》第八四回:“姨妈更不用悬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 道静 悬心、忧虑,一刻刻捱着时间。”
(2).谓惊心。 唐 李商隐 《寓目》诗:“园桂悬心碧,池莲飫眼红。”词语解释:悬水 拼音:xuán shuǐ
(1).瀑布。《孔子家语·致思》:“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
(2).浮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龙门 人皆言善於悬水接水,上下如神。”词语解释:悬珠 拼音:xuán zhū
(1).比喻美目。《汉书·东方朔传》:“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2).比喻太阳。 明 高启 《赠步炼师祷雨》诗:“明朝师归定何许,云里悬珠火如黍。”词语解释:悬罄 拼音:xuán qìng
见“ 悬磬 ”。
词语解释:悬磬 拼音:xuán qìng
亦作“ 悬罄 ”。
(1).悬挂着的磬。 明 何景明 《石斋歌》:“悬磬真谐《韶》《濩》音,国琛果献珪璋用。”
(2).形容空无所有,极贫。《国语·鲁语上》:“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唐 柳宗元 《哭吕衡州》诗:“三亩空留悬罄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宋 王禹偁 《陈情表》:“四海无立锥之地,一家有悬磬之忧。”《明史·李梦辰传》:“民室如悬罄,生计日不支。” 梁启超 《新民说》第六节:“譬之一家,虽復室如悬磬,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处者。”词语解释:悬壶 拼音:xuán hú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费长房 者, 汝南 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 长房 於楼上覩之,异焉,因往再拜……遂能医疗众病。”后因以“悬壶”谓行医卖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君子要知医,悬壶旧家世。” 孙中山 《革命原起》:“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 澳门 、 羊城 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 端木蕻良 《乡愁》五:“我之悬壶问世,多半都是志在济世活人。”词语解释:悬剑 拼音:xuán jiàn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词语解释:悬丝 拼音:xuán sī
靠一根丝吊着。多比喻极危殆。《坛经·行由品》:“若传此衣,命如悬丝。”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圣主恩深宽斧鑕,叹餘生险似悬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且又遭墩锁十载,命若悬丝。”词语解释:悬瓠 拼音:xuán hù
古城名。以城北 汝水 屈曲如垂瓠,故名。 隋 唐 为 蔡州 治所。 唐宪宗 元和 十二年, 李愬 雪夜进军,擒 吴元济 于此。后泛指擒敌之处。 清 赵翼 《大柳驿相传为赵韩王授徒处》诗:“半夜遂成 悬瓠 擒,胆落 金陵 东海 鲤。”词语解释:悬衡 拼音:xuán héng
(1).挂起秤。《淮南子·说林训》:“循绳而斲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
(2).即天平。 唐 刘禹锡 《相和歌辞·贾客词》:“心计析秋毫,捶鉤侔悬衡。”参见“ 天平 ”。
(3).谓轻重相等,势均力敌。 五代 齐己 《酬西蜀广济大师兄见寄》诗:“ 楚 外已甘推絶唱, 蜀 中谁敢共悬衡。”
(4).公布法度。《汉书·邹阳传》:“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言其悬法度於其上也。”
(5).指对法度的严格执行。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制》:“端慎严恪,夙夜在公,按度悬衡,守而不失。”
(6).比喻一统。 清 姚鼐 《咏古》:“ 秦皇 服 胡 越 ,六合归悬衡。”
词语解释:天平 拼音:tiān píng
(1).衡器。杠杆两头悬以盘,一盘置所称物,一盘置砝码,以称物体。现代天平灵敏度甚高,多用于实验室等。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拿来上天平弹着,少少少,你这银子则十四两。”《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而今这银子在这里,拿天平来请少爷当面兑。”
(2).泛指衡量的标准、尺度。 艾青 《〈艾青诗选〉自序》:“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词语解释:悬处 拼音:xuán chǔ
对不到案的罪犯判罪。犹今言缺席审判。《魏书·宋弁传》:“ 文殊 父子惧而逃遁。鞫无反状。以 文殊 亡走,悬处大辟。”词语解释:悬石 拼音:xuán dàn
(1).药名。为络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络石》。
(2).药名。生于冢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盐药》﹝附录﹞引 保昇 曰:“人若常服鍊石者,至殁,冢中生悬石,若芒消,其冷如雪,杀火毒。”
(3).古时防守之具。 明 茅元仪 《武备志五·堡约》:“石宜二种,大者为悬石,用废碾石、陆轴之类为之,鼎足凿孔,下繫铁绳,一续麻索……敌有入壕墙者,则众以掷石共毙之。其推车蒙革肩版而至者,则下大石或以悬石击之。”
(4).岩洞中倒挂之石。一般称为石钟乳。《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始兴记》:“县下流有石室,内有悬石,扣之声若磬,响十餘里。”
(5).见“ 悬石程书 ”。
词语解释:悬石程书 拼音:xuán dàn chéng shū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 始皇 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言 秦始皇 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后以“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清 钱谦益 《嚮言上》之二:“夫乱世之君,各贤其贤,虽有真贤而不能用也。是故悬石程书,损撤膳服,忧劳日昃,而天下滋乱。”亦省作“ 悬石 ”。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为刑部郎中,能守训典……悬石允釐,挠而不烦,简而不傲。”词语解释:悬黎 拼音:xuán lí
亦作“悬璃”。
(1).美玉名。《战国策·秦策三》:“臣闻 周 有砥厄, 宋 有结緑, 梁 有悬黎, 楚 有 和 璞。”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悬黎结緑,不假观於琼珉。”
(2).泛指美玉。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 前蜀 贯休 《读〈离骚经〉》诗:“又想 灵均 之骨兮终不曲,千年波底色如玉……即全胜 和 璞悬瓈,垂棘结緑。”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灵液潜滋,是生石寳,美胜悬黎。”词语解释:悬瓢 拼音:xuán piáo
(1).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2).相传 许由 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 由 饮毕,悬于树上。后以为隐居的典故。 南唐 李中 《赠蒯亮处士》诗:“吾君侧席求贤切,未可悬瓢枕碧流。”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词语解释:悬虚 拼音:xuán xū
(1).凌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铁索为桥,悬虚为渡,下不见底,旁无挽捉。”
(2).空虚,空洞。 明 高攀龙 《讲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章》:“然则圣人説仁,果是悬虚道理否?”词语解释:悬望 拼音:xuán wàng
盼望,挂念。 唐 张鷟 《游仙窟》:“积愁肠已断,悬望眼应穿。”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即今圣人卧寐求贤,好生悬望。”《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説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词语解释:悬门 拼音:xuán mén
(1).古时城门所设的门闸。平时挂起,有警时放下,以便加固防守。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阱,食於悬门之下。”《旧唐书·太宗纪上》:“悬门发, 老生 引绳欲上,遂斩之,平 霍邑 。”
(2).指一般上下启闭的闸门,如水闸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 维岳 乃命创二斗门於 西河 第三堰,二门相踰五十步,覆以夏屋,设悬门畜水,俟潮平乃泄之。”
(3).挂于门首。 清 孙枝蔚 《赠汪舟次诗》之一:“人生贵是男,悬门贵是弧。”词语解释:悬鼓 拼音:xuán gǔ
(1).悬挂在架上的鼓。始于 周 代。《隋书·音乐志下》:“ 夏后氏 加四足,谓之足鼓。 殷 人柱贯之,谓之楹鼓。 周 人悬之,谓之悬鼓。”《礼记·明堂位》作“ 周 县鼓”。 陈澔 集说:“县,悬於簨簴也。”
(2).古时官署所挂的鼓。供击鼓求见之用。《后汉书·五行志一》引 汉 桓帝 时童谣:“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唐 刘禹锡 《龙阳县歌》:“沙平草緑见吏稀,寂寥斜阳照悬鼓。”
(3).亦作“ 悬皷 ”。比喻落日。《观无量寿经》:“见日欲没,状如悬皷。”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六:“夕阳楼外归心处,悬鼓西山观落暉。”词语解释:悬匏 拼音:xuán páo
有柄的匏瓜。 晋 潘岳 《笙赋》:“ 河 汾 之寳,有 曲沃 之悬匏焉。”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匏,瓠也……匏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 曲沃 者尤善。”词语解释:悬釜 拼音:xuán fǔ
谓架着锅烧饭。多形容野处的艰苦生活。《韩非子·十过》:“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大夫羸病。”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古人有言,人各有能有不能,悬釜带索,枯槁丘壑,虽穷死而不肯悔者。”词语解释:悬刀 拼音:xuán dāo
(1).弩牙下部如刀形的零件。《释名·释兵》:“弩……下曰悬刀,其形然也。”《文选·潘岳〈射雉赋〉》:“揆悬刀,骋絶技。” 徐爰 注:“悬刀,弩牙后刀也,一名机。”
(2).见“ 悬刀梦 ”。
(3).皂荚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词语解释:悬刀梦 拼音:xuán dāo mèng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室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悬刀梦”为升为州官的梦兆。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州应何日悬刀梦,山试今朝拄笏看。’”亦省作“ 悬刀 ”。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王濬 悬刀, 丁固 生松。”词语解释:悬光 拼音:xuán guāng
(1).高空下照之光。多指月光。 南朝 梁 江淹 《张司空离情》诗:“秋月映帘櫳,悬光入丹墀。” 隋 卢思道 《日出东南隅行》:“初月正如钩,悬光入綺楼。” 唐 许浑 《病中和大夫翫江月》:“江上悬光海上生,仙舟迢递绕军营。”
(2).骏马名。 唐太宗 十骥之一。 骨利干国 所献。见《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词语解释:悬挂 拼音:xuán guà
见“ 悬掛 ”。
亦作“ 悬挂 ”。
(1).吊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黄布袋,装裹佛马楮钱之类。烧过香后,悬掛於家中佛堂之内,甚是志诚。”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因此厅中及招待室、甬道等处,都悬挂的是海的图画。”
(2).挂念。《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张远 ﹞闻得 阮三 有病月餘,心中悬掛。”《白雪遗音·马头调·手拉手儿》:“免的偺,思思念念常悬掛。” 臧克家 《他回来了》诗:“哥哥请假回来探亲,家里的亲人,放下了那条悬挂的心。”词语解释:悬布 拼音:xuán bù
瀑布。 唐 杜佑 《杜城效居王处士凿山引泉记》:“悬布垂练,摇曳晴空。” 宋 范成大 《龙门峡》诗:“瀑流悬布不知数,乱落嵌根飞白雨。”词语解释:悬危 拼音:xuán wēi
谓高悬欲坠。 唐 杜审言 《南海乱石山作》诗:“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词语解释:悬飞 拼音:xuán fēi
悬空飞翔。 南朝 梁 沉约 《咏湖中雁》:“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词语解释:悬应 拼音:xuán yìng
遥应。《太平广记》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康僧会》:“雷霆破山,聋者不闻,非音之细。苟在理通,则万里悬应;如其阻塞,则肝胆 楚 越 。” 明 真鉴 《〈楞严经〉正脉疏》卷十二:“一请许悬应,所请意远,应在后文。”词语解释:悬乳 拼音:xuán rǔ
喻指檐下垂冰。 唐 韩愈 《苦寒》诗:“悬乳零落堕,晨光入前簷。” 方世举 注:“﹝悬乳﹞谓簷下垂冰。”词语解释:悬头 拼音:xuán tóu
(1).见“ 悬首 ”。
(2).悬头于梁,以防瞌睡。形容苦学。语出《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 孙敬 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又卷三六三引《汉书》,文字略异。 唐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会讲》:“谆谆教子读诗书,刺股悬头曾努力。”参见“ 悬梁 ”。
词语解释:悬首 拼音:xuán shǒu
亦作“ 悬头 ”。 谓杀人后挂头示众。《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方当繫颈蛮邸,悬首 藳街 ,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词语解释:悬梁 拼音:xuán liáng
(1).《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孙敬 字 文寳 ,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繫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后因以“悬梁”指苦学。《艺文类聚》卷三一引 南朝 梁 任昉 《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悬梁,裁据梧而锥幄。”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言怀》:“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2).自缢,上吊。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却见先生,这里恰待悬梁。些儿来迟,已成不救,定应一命见阎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方陈报应》:“一日,母怒曰:‘我当悬梁以谢汝。’遂以櫈接脚,以绳掛梁。”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七:“他觉得凄凉黯淡。他很想悬梁自尽。”词语解释:悬钩 拼音:xuán gōu
(1).喻缺月。 唐 康庭芝 《咏月》:“臺前疑掛镜,帘外似悬钩。”
(2).山莓的别名。 南朝 梁宣帝 《游七山寺赋》:“枳椇列植而为藪,悬钩触草而徘徊。” 宋 陆游 《闲咏园中草木》:“一树山樱鸟啄残,悬钩半舍亦甘酸。”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悬钩子》﹝释名﹞引 陈藏器 曰:“茎上有刺如悬钩,故名。”词语解释:悬璧 拼音:xuán bì
(1).用悬黎制成的璧。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握中有悬璧,本自 荆山 璆。”参见“ 悬黎 ”。
(2).悬挂着的璧玉。《初学记》卷一引《尚书中候》:“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
词语解释:悬黎 拼音:xuán lí
亦作“悬璃”。
(1).美玉名。《战国策·秦策三》:“臣闻 周 有砥厄, 宋 有结緑, 梁 有悬黎, 楚 有 和 璞。”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悬黎结緑,不假观於琼珉。”
(2).泛指美玉。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 前蜀 贯休 《读〈离骚经〉》诗:“又想 灵均 之骨兮终不曲,千年波底色如玉……即全胜 和 璞悬瓈,垂棘结緑。”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灵液潜滋,是生石寳,美胜悬黎。”词语解释:悬磴 拼音:xuán dèng
石桥。《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絶冥。” 李善 注:“悬磴,石桥也。”词语解释:悬素 拼音:xuán sù
挂着的白绸子。比喻瀑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水出山腹,掛流三四百丈,飞湍林表,望若悬素。”词语解释:悬军 拼音:xuán jūn
深入敌方的孤军。《宋书·柳元景传》:“ 元景 大军次 臼口 ,以前军深入,悬军无继。”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如此则 契丹 必有后顾之忧,未敢轻议悬军深入。”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当朝廷征 嘎尔旦 之时,悬军边外,督军者未至而粮饟匱絶。”词语解释:悬肘 拼音:xuán zhǒu
谓写字时臂肘空悬不着几案。 清 梁巘 《评书帖·执笔歌》:“悬腕悬肘力方全,用力如抱婴儿圆。”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我从前也学写过 颜 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词语解释:悬阔 拼音:xuán kuò
相隔很远。 唐 方干 《寄于少监》诗:“从此云泥更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词语解释:悬梁 拼音:xuán liáng
(1).《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孙敬 字 文寳 ,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繫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后因以“悬梁”指苦学。《艺文类聚》卷三一引 南朝 梁 任昉 《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悬梁,裁据梧而锥幄。”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言怀》:“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2).自缢,上吊。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却见先生,这里恰待悬梁。些儿来迟,已成不救,定应一命见阎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方陈报应》:“一日,母怒曰:‘我当悬梁以谢汝。’遂以櫈接脚,以绳掛梁。”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七:“他觉得凄凉黯淡。他很想悬梁自尽。”词语解释:悬麻 拼音:xuán má
见“ 悬麻雨 ”。
词语解释:悬麻雨 拼音:xuán má yǔ
指大雨。以其密集如麻,故称。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穿着这单布衣服,怎避这悬麻雨?”亦省作“ 悬麻 ”。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词语解释:悬疣 拼音:xuán yóu
见“ 悬疣附赘 ”。
词语解释:悬疣附赘 拼音:xuán yóu fù zhuì
比喻累赘无用之物。语本《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惜也附以 穰苴 纵横诡诞之习,参伍於仁义礼乐之中,悬疣附赘,特已甚焉。”亦省作“ 悬疣 ”、“ 悬附 ”。 宋 陆游 《秋兴》诗:“此世极知同逆旅,吾身亦自是悬疣。” 明 唐顺之 《镇江丹徒县洲田碑记》:“故洲之争未已,而新洲之争又起,於是 丹徒 之视 芦洲 ,如悬疣枝指之着体。”《红楼梦》第七八回:“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词语解释:悬火 拼音:xuán huǒ
悬灯。也称提灯。《楚辞·招魂》:“青驪结駟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王逸 注:“悬火,悬鐙也。” 蒋天枢 校释:“悬火,盖谓人所手持及车上所悬鐙。古铜器中有‘行鐙’, 寿县 出土行鐙,体圆三足,有柄旁出,盘中有锥形者三,用以植烛。所言‘悬火’指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吾乡诗有 浙 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 宋 人……嗣后学者,遂以‘瓶’为‘军持’,‘桥’为‘略仢’,‘箸’为‘挟提’,‘棉’为‘芮温’,‘提灯’为‘悬火’。”词语解释:悬断 拼音:xuán duàn
凭空臆断。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性騃滞,多所未甚諭,安敢悬断是非耶?” 清 戴名世 《左氏辨》:“凡此者皆不可知而固难以悬断者也。” 鲁迅 《书信集·致翟永坤》:“至于在那里可以住多少时,现在无从悬断。”词语解释:悬情 拼音:xuán qíng
挂念。 晋 王羲之 《杂帖二》:“念足下悬情 武昌 ,诸子亦多远宦。”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之八:“闻之深觉悬情,幸公自爱,勿太劳心可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嫂悬情尤切,旦夕啜泣。”词语解释:悬命 拼音:xuán mìng
谓寄托命运。《战国策·楚策一》:“ 齐 魏 必伐 韩 。 韩氏 急,必悬命於 楚 。”《后汉书·陈龟传》:“今 西州 边鄙……守塞候望,悬命锋鏑,闻急长驱,去不图反。” 唐 张九龄 《上封事》:“六合之间,元元之众,莫不悬命於县令,宅生於刺史。”词语解释:悬书 拼音:xuán shū
(1).张挂书信。《吕氏春秋·介立》:“﹝ 介子推 ﹞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 汉 刘向 《说苑·复恩》:“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
(2).犹悬法。《文选·陆倕〈石阙铭〉》:“悬书有附,委篋知归。” 李善 注:“《周礼》曰:‘正月,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浹日而敛之。’悬书,则悬法也;委篋,则藏书也。”参见“ 悬法 ”。
词语解释:悬法 拼音:xuán fǎ
公布法令。古时公布法令,都悬挂于宫阙,故称。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或以听穷省寃,或以布化悬法。” 唐 李华 《含元殿赋》:“东风发春,悬法象魏,与人惟新。”《元典章新集·刑部·盗贼通例》:“《虞书》有象刑之典,《周礼》载悬法之文。”词语解释:悬薄 拼音:xuán báo
垂帘。语本《庄子·达生》:“高门县薄,无不走也。” 成玄英 疏:“县薄,垂帘也。” 清 刘大櫆 《与某翰林书》:“未尝一往至康庄之衢,悬薄之第,曳长裾,趿珠履也。”词语解释:悬法 拼音:xuán fǎ
公布法令。古时公布法令,都悬挂于宫阙,故称。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或以听穷省寃,或以布化悬法。” 唐 李华 《含元殿赋》:“东风发春,悬法象魏,与人惟新。”《元典章新集·刑部·盗贼通例》:“《虞书》有象刑之典,《周礼》载悬法之文。”词语解释:悬注 拼音:xuán zhù
倾流而下;从高处下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锺水》:“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悬注,瀑布而下。”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词语解释:悬景 拼音:xuán jǐng
指日月。 三国 魏 曹植 《朔风》诗:“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晋 傅玄 《饮马长城窟行》:“悬景无定居,忽如驰駟马。”词语解释:悬首 拼音:xuán shǒu
亦作“ 悬头 ”。 谓杀人后挂头示众。《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方当繫颈蛮邸,悬首 藳街 ,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词语解释:悬赏 拼音:xuán shǎng
出具赏格。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於是 皋陶 乃立狱制罪,悬赏设罚,异是非,明好恶。” 宋 欧阳修 《论捕盗赏罚札子》:“臣伏见方今天下,盗贼纵横……得一捕贼可使之人,则必须特示旌酬以行激励,苟或未能者,犹须悬赏以待之。”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汉奸》:“初 林公 悬赏购夷,夷众心悸,不留 汉 人在船。” 陆柱国 《岔路口》二:“地主豪绅到处悬赏要我的人头呢!”词语解释:悬远 拼音:xuán yuǎn
相距很远。《魏书·序纪·穆帝》:“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 琨 求 句注陘 北之地。”《坛经·机缘品》:“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自 鲁 至 陈 ,道路不至悬远,何至五年不归?”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上》:“ 弘 正 并推 边 、 何 、 徐 、 李 ,每怪 边 品第悬远,胡得此称。”词语解释:悬舆 拼音:xuán yú
(1).谓辞官家居。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章和 二年,罢州家居,年渐七十,时可悬舆。” 明 何景明 《平埧城南村》诗之一:“悬舆当何时,可使志愿毕。”
(2).指致仕之年。即七十岁。 唐 张说 《唐故左庶子赡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铭》:“家无长物,士伏其清,年过悬舆,人伤其夭。”《旧唐书·裴度传》:“ 度 以年及悬舆,不復以出处为意。”参见“ 悬车 ”。
词语解释:悬车 拼音:xuán chē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词语解释:悬车束马 拼音:xuán chē shù mǎ
形容险阻。《国语·齐语》:“悬车束马,踰 太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 。” 韦昭 注:“ 太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悬鉤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 葭萌 ,勋参 绵竹 。” 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覊旅之士,其力足以穷悬车束马之径,凌跕鳶挂猱之阻。”亦作“ 悬兵束马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涪水》:“ 邓艾 自 阴平 、 景谷 步道,悬兵束马,入 蜀 逕 江油 、 广汉 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