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谏去声 [jiàn,间开][详注1][《广韵》乌患切,音畹。钩系也。亦作綄。][màn,动词][详注2][shān]


注1:栈 《广韵》《集韵》《韵会》士谏切《正韵》助谏切,輚去声。木栈道也。
注2:刬 又《韵会》初谏切,铲去声。攻也,平治也。《韩愈诗》活计以锄刬。
共11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忧患虑患免患三患贫患乱患养虎贻患避患
不患遗患构患四患厌患共患养虎遗患隐患
大患水患病患时患腹心之患凶患养虎自遗患未形之患
无患外患弭患小患艰患内患养痈贻患木梗之患
为患疾患恤患众患辽患内忧外患蠹患公患
祸患国患销患贳患人满为患利患通患任患
世患人患过患养患贻患蛟患通忧共患违患
后患染患边患生患饱经忧患养虎留患近患采薪之患
防患长患遘患苦患风患养痈成患速患批患
灾患罹患犯患危患羸患养痈遗患遭患毒患

词语解释:忧患  拼音:yōu huàn
困苦患难。《易·繫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於忧患而死於安乐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宋 王安石 《离北山寄平甫》诗:“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 杨朔 《茶花赋》:“我又望着他的脸……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
词语解释:不患  拼音:bù huàn
不用担忧。《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声遗制》:“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軫,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一三:“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
词语解释:大患  拼音:dà huàn
(1).大的祸患、灾难。《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唐 司空图 《答孙郃书》:“虽致二贤,适自困,亦何救於大患哉!” 明 方孝孺 《茹荼斋记》:“古之圣贤君子成大业、立大功者,天必俾之先受天下之大患,涉天下之至苦。”
(2).大的弊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梁启超 《商会议》:“一曰广兴教学。 中国 之大患在於乏才。”
词语解释:无患  拼音:wú huàn
(1).无所忧惧;没有灾祸。《书·说命上》:“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犀角刀子》:“而密诵咒七遍,无患矣。”
(2).指无患木。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拾櫨木一名无患者,昔有神巫名曰 寳眊 ,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为器用,以却厌邪鬼,故号曰‘无患’也。”参见“ 无患木 ”。
词语解释:无患木  拼音:wú huàn mù
木名。传说可镇鬼祛邪。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无患木,烧之极香,辟恶气,一名噤娄,一名桓……世人竞取此木为器,用却鬼,因曰‘无患木’。”
词语解释:为患  拼音:wéi huàn
形成危险、灾祸。例如:附近村庄蝗虫为患。
词语解释:祸患  拼音:huò huàn
祸害忧患;灾难。《荀子·大略》:“今废礼者,是去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祸患。”《韩非子·解老》:“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於道理,以称蚤服。”《后汉书·郑兴传》:“未有 高祖 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招)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词语解释:世患  拼音:shì huàn
世间的祸患。《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以 老子 之懦弱谦下,而终不涉乎世患。视世之騖於功利名誉之徒,其贤则多矣。”
词语解释:后患  拼音:hòu huàn
日后的祸害。《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魏书·序纪·文帝》:“ 晋 征北将军 衞瓘 ,以帝为人雄异,恐为后患,乃密啟 晋 帝,请留不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上命即军中诛之,毋濡忍貽后患。” 聂绀弩 《谈鸨母》:“不但应该没收,没收了还可杜绝他们兴风作浪的后患。”
词语解释:防患  拼音:fáng huàn
防止祸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故次以言怨人不可邇,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一朝得势便拟包弹,乘其未发急宜防患。”
词语解释:灾患  拼音:zāi huàn
亦作“灾患”。 灾难;祸害。《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 清 朱茂晖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纪事》诗:“或捍大灾患,勤事丧厥身。” 邹韬奋 《死路一条》:“国家多难,灾患洊臻。”
词语解释:虑患  拼音:lǜ huàn
忧虑祸患。《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 宋 苏辙 《历代论一·汉文帝》:“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 鼂错 者鲜矣!” 清 龙启瑞 《读〈曹参传〉书后》:“且 参 能幸而薨於 孝惠 之世耳,使天假之年得见 吕后 、 产 、 禄 之事,不知 参 将以歌謼日饮者治之耶,抑皇然虑患之不暇给也?”
词语解释:遗患  拼音:yí huàn
留下祸患,使人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楚 兵罢食尽,此天亡 楚 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宋 苏轼 《石塔寺》诗:“斋厨养若人,无益秖遗患。”
词语解释:水患  拼音:shuǐ huàn
水灾。《后汉书·明帝纪》:“ 兗 豫 之人,多被水患。”《元史·地理志五》:“ 海寧 东南皆滨巨海,自 唐 宋 常有水患。” 清 李必恒 《〈乙丑纪灾诗〉序》:“今 河 臣于沿隄一带,设立减水诸坝,又令每岁增隄土三尺。噫!于保隄则得矣,如水患何?留心民瘼者,宜思所变计焉。”
词语解释:外患  拼音:wài huàn
外来的祸害。多指外国的侵略。《礼记·杂记下》:“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 孔颖达 疏:“外患弗辟也者,外谓在外邻国为其寇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心闲无事,然后外患不入。”《新唐书·昭宗纪赞》:“ 昭宗 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兴復,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 邹韬奋 《经历》三二:“外患如此急迫, 中国 人如以仅有的武力消耗于内战,即是减少对外的力量。”
词语解释:疾患  拼音:jí huàn
(1).泛指疾病。《左传·桓公六年》“不以隐疾” 晋 杜预 注:“隐痛疾患,辟不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疾患危篤,不堪风冷,幃帐茵褥,任其所安。”《北史·隋纪下·炀帝》:“年七十已上,疾患沉滞不堪居职,即给赐帛,送还本郡。”
(2).患病。《晋书·王述传》:“臣忝端右,而以疾患礼敬废替,犹谓可有差理。”《南史·宋纪上·武帝》:“ 荆州 刺史 刘道规 疾患,求归。”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上自初即位,则疾患不能言,至四月益甚,时扶坐殿。”
(3).犹疾苦。 宋 叶适 《沉元诚墓志铭》:“君既重其县人,县将有大虑,必待君而后决。君同其疾患,时其闕蠹,起而谋诸。”
词语解释:国患  拼音:guó huàn
国家的灾难、祸患。《战国策·赵策三》:“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人臣同国患为忠,不同为逆。”
词语解释:人患  拼音:rén huàn
人为的灾祸。《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汉 刘向 《说苑·反质》:“非其所藏者,不有天灾,必有人患。”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五幕:“难道他就想不到:我本是上帝的化身,任有怎样的天灾、人患,都是有百神扶持的吗?”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之八:“人患不够,双管齐下又来了天灾。”
词语解释:染患  拼音:rǎn huàn
(1).染病。《水浒传》第二回:“如今 高殿帅 新来上任,点你不着。军正司禀説染患在家,见有病患状在官。”《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赵景清 ﹞就留 赵公子 在观中居住。谁知染患,一卧三月。”
(2).传染,感染。《水浒传》第二三回:“今欲正要回乡去寻哥哥,不想染患疟疾,不能勾动身回去。”
词语解释:长患  拼音:cháng huàn
长期存在的祸患。《晏子春秋·外篇上十四》:“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行与小人,此国之长患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今四夷内侵,不攘,万世必有此长患。”
词语解释:罹患  拼音:lí huàn
患病。例如:罹患疫病。
词语解释:免患  拼音:miǎn huàn
免除祸害。《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 吕 道,如是则可以免患。”
词语解释:构患  拼音:gòu huàn
(1).谓结怨交兵。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 梧宫 致辩, 齐 楚 构患。”
(2).作乱。 唐 杜甫 《彭衙行》:“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词语解释:病患  拼音:bìng huàn
疾病;患病者。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我覷了你面颜,休忧愁染病患。” 萧红 《生死场》二:“母亲回到屋中一边烧饭,一边叹气,她体内像染着什么病患似的。”京剧《沙家浜》第五场:“寻来草药医病患,弄清敌情就回还。”
词语解释:弭患  拼音:mǐ huàn
消除祸患。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无苛自可乐,弭患非所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是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你还没有看见满街上贴的招纸,还有出卖妇科絶孕丹的呢,那更是弭患於无形的善法了。”
词语解释:恤患  拼音:xù huàn
谓济人于患难。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凡书‘救’者,皆善其恤患而解纷也。”
救济遭受祸患的人。《后汉书·皇后纪论》:“故知持权引谤,所幸者非己;焦心卹患,自强者唯国。”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 黄河 白日,亟亶诚言,分灾卹患,事非虚旨。” 唐 皮日休 《春秋决疑》:“故 春秋 之时,灭人国者多,救人国者鲜, 仲尼 旌其卹患也。”
词语解释:销患  拼音:xiāo huàn
消除祸患。《汉书·刘向传》:“夫明者起福於无形,销患於未然。” 清 端方 《请平汉满畛域密折》:“我皇太后、皇上今日立行英断,销患未萌。”
词语解释:过患  拼音:guò huàn
(1).过失与忧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自 子游 、 子夏 、 荀况 、 孟軻 、 枚乘 、 贾谊 、 苏武 、 张衡 、 左思 之儔,有盛名而免过患者,时復闻之,但其损败居多耳。”《百喻经·磨大石喻》:“憍慢贡高,增长过患。”《坛经·付嘱品》:“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説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
(2).祸患;不良的后果。 唐 张怀瓘 《评书药石论》:“至若曲情顾旨,必无过患,臣深知之。”
词语解释:边患  拼音:biān huàn
边境遭到侵犯的祸患。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国有二族,方乱天下,甚於 匈奴 之为边患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文皇 之三犂虏庭,知其必为边患也。”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四》:“篇中更特别提到边患,而且把边患的情况说得相当严重。”
词语解释:遘患  拼音:gòu huàn
作乱。遘,通“ 构 ”。《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遘与构同,古字通也。” 唐 王昌龄 《咏史》:“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词语解释:犯患  拼音:fàn huàn
遭受灾祸。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吾闻古之士,犯患涉难者,其去遂於物也。” 宋 朱熹 《跋潘显甫字》:“涉世犯患,颠沛而归,然后知其言之有味也。”
词语解释:三患  拼音:sān huàn
(1).指多子有多惧之患,富有多事之患,寿有多辱之患。《庄子·天地》:“ 尧 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於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宋 苏轼 《黄河》诗:“帝假一源神 禹 跡,世流三患梗 尧 乡。”一说,指病、老、死三种祸患。
(2).指君子所忧之三事:不得闻、不得学、不能行。《礼记·杂记下》:“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3).指富贵所招致的三种祸害。《吕氏春秋·本生》:“出则以车,入则以輦,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彊,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 郑 卫 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词语解释:四患  拼音:sì huàn
(1).处事的四患。指叨、贪、很、矜。《庄子·渔父》:“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諫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2).致政的四患。指伪、私、放、奢。《后汉书·荀悦传》:“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
(3).指财、色、名、势。 宋 邵雍 《男子吟》:“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依。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4).佛教语。以生、老、病、死为人生四患。
词语解释:时患  拼音:shí huàn
(1).犹时弊。 唐 元结 《酬孟武昌苦雪》诗:“不能救时患,讽諭以全意。”
(2).时祸。 唐 韩愈 《答冯宿书》:“以此自谓庶几无时患,不知犹復云云也。”
词语解释:小患  拼音:xiǎo huàn
(1).小的疾患。《晋书·谢尚传》:“夫以一体之小患,犹或忘思虑,损听察,况於抱伤心之巨痛,怀忉怛之至戚,方寸既乱,岂能综理时务哉。”
(2).小的祸害。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緑林寧小患, 云梦 欲难追。” 宋 苏洵 《心术》:“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害。”
词语解释:众患  拼音:zhòng huàn
众多的迫害和困厄。《楚辞·远游》:“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 胡文英 注:“众患,世俗之迫阨也。”
词语解释:贳患  拼音:shì huàn
谓免除祸患。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紫芝谁復採,深谷久应芜。駟马无貰患,贫贱有交娱。”
词语解释:养患  拼音:yǎng huàn
养成祸患。 明 王廷相 《慎言·御民》:“事势有轻重,为政有几宜……施之失其宜,未有不养患而激乱者。”
词语解释:生患  拼音:shēng huàn
发生祸害。《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於生患。”
词语解释:苦患  拼音:kǔ huàn
犹苦痛。 唐 张贲 《酬袭美先见寄倒来韵》:“近年已絶诗书癖,今日兼将笔砚焚;为有此身犹苦患,不知何者是玄醺。”
词语解释:危患  拼音:wēi huàn
危难灾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兆武毅公》:“公先后两遭危患,皆死生不容髮间,竟得保全其身。” 冯玉祥 《答客问》:“在大难当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其至善的至大的努力去解除危患。”
词语解释:贫患  拼音:pín huàn
贫穷与祸患。 宋 郑刚中 《祭申屠伯村并亡妹文》:“妹以寒家女子,蚤归 屠氏 。贫患相须,哭乃夫荼毒之祸,未百日抱病而亡,非命也歟!”
词语解释:厌患  拼音:yàn huàn
厌恶。《礼记·曲礼上》“劳毋袒” 唐 孔颖达 疏:“袒,露也。虽有疲劳之事,厌患其衣而不得袒露身体。”
词语解释:腹心之患  拼音:fù xīn zhī huàn
比喻严重的祸患。《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 云 代 与 燕 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吴入郢于越入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于越入吴》:“东南又生一 越 ,为其腹心之患。”参见“ 腹心之疾 ”。
词语解释:腹心之疾  拼音:fù xīn zhī jí
生于要害部位的疾病。比喻严重的祸患。《左传·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 宋 王安石 《使医》:“有腹心之疾者,得吾説而思之,其庶矣。”亦省作“ 腹心疾 ”。《史记·伍子胥列传》:“今 吴 之有 越 ,犹人之有腹心疾也。”《新唐书·藩镇传·李师道》:“请烧 河阴 敖库,募 洛 壮士劫宫闕,即朝廷救腹心疾,此解 蔡 一奇也。”
词语解释:艰患  拼音:jiān huàn
艰难祸患。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自 义熙 草创,艰患未弭,外虞既殷,内艰亦荐。”
词语解释:辽患  拼音:liáo huàn
犹远患。 汉 班彪 《北征赋》:“捨 高亥 之切忧,事蛮狄之辽患。”
词语解释:人满为患  拼音:rén mǎn wéi huàn
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栈小,已经人满为患。” 方志敏 《狱中纪实》一:“各地监狱,都有人满为患之苦!”
词语解释:贻患  拼音:yí huàn
留下祸患;使受害。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若夫巢穴以风雨貽患,则大壮以栋宇祛弊。”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从来养虎能貽患,莫怪胡儿解负恩。” 萧乾 《西德的暮秋》:“不然军队会染上任何恶习,贻患本国。”
词语解释:饱经忧患  拼音:bǎo jīng yōu huàn
谓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第一场:“ 盛太夫人 , 夏完淳 之嫡母,年五十余,因饱经忧患,甚显衰老。” 冰心 《晚晴集·老舍和孩子们》:“他们说他是出身于贫苦的 满 族家庭,饱经忧患。”
词语解释:风患  拼音:fēng huàn
(1).指中风。《北史·元孚传》:“﹝ 孚 ﹞后遇风患,手足不随,口不能言,乃左手画地作牢,乞解所任。”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风患弥留,半体枯废。”
(2).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前汉书平话》卷中:“我儿有风患,不在宅内,往於东庄上去也。”
词语解释:羸患  拼音:léi huàn
犹羸疢。《南史·隐逸传上·戴颙》:“ 顒 十六,遭父忧,几於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词语解释:乱患  拼音:luàn huàn
灾乱祸患。《礼记·经解》:“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词语解释:共患  拼音:gòng huàn
共同承受忧患。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是以其安也,则黎元与之同庆;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共患。安与众同庆,则其危不可得也;危与下共患,则其难不足恤也。”
词语解释:凶患  拼音:xiōng huàn
灾祸。《左传·成公十二年》:“凡 晋 楚 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誓教恤,则民不怠” 汉 郑玄 注:“恤谓灾危相忧,民有凶患,忧之,则民不解怠。”《后汉书·张衡传》:“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於凶患乎!”
词语解释:内患  拼音:nèi huàn
国内的祸害忧患。《后汉书·陈蕃传》:“内患渐积,外难方深。”
词语解释:内忧外患  拼音:nèi yōu wài huàn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亦泛指内部的纠纷和外来的压力。语出《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鲁迅 《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只因为本国太破烂,内忧外患,非常之多,自顾不暇了,所以只能将 台湾 这些事情暂且放下。” 朱德 《和郭沫若同志》:“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 黄龙 定约君。”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想到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拚命的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够持久呢。”
词语解释:利患  拼音:lì huàn
患痢疾。利,通“ 痢 ”。《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
词语解释:蛟患  拼音:jiāo huàn
指水灾。 清 章季真 《〈文史通义〉跋三》:“在 楚 南 永顺 幕,罹蛟患,是书幸得之泥沙中。”
词语解释:养虎留患  拼音:yǎng hǔ liú huàn
同“ 养虎自遗患 ”。 《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
词语解释:养痈成患  拼音:yǎng yōng chéng huàn
同“ 养痈貽患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论三逆》:“ 吴 尚 等蓄彼兇谋已久,今若不及早除之,使其养痈成患,何以善后?”
词语解释:养痈遗患  拼音:yǎng yōng yí huàn
见“ 养痈貽患 ”。
词语解释:养痈贻患  拼音:yǎng yōng yí huàn
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身酿成祸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终受祸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散决裂乃至此。养痈貽患,我之谓也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倘能利用他呢,未尝不可借他们的力量办点大事,要是不能利用他,这个‘养痈貽患’也是不免的。”亦作“ 养痈遗患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责备了 唐玄宗 养痈遗患:‘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参见“ 养痈 ”。
词语解释:养虎贻患  拼音:yǎng hǔ yí huàn
同“ 养虎自遗患 ”。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貽患,是何等计策乎?”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七章:“与其养虎贻患,还不如--算了!”
词语解释:养虎遗患  拼音:yǎng hǔ yí huàn
见“ 养虎自遗患 ”。
词语解释:养虎自遗患  拼音:yǎng hǔ zì yí huàn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史记·项羽本纪》:“ 汉 欲西归, 张良 、 陈平 説曰:‘ 汉 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 兵罢食尽,此天亡 楚 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 听之。”《新唐书·突厥传上》:“陛下必欲引 突厥 居 河南 ,所谓养虎自遗患者也。” 清 宋儒醇 《甲申春三月》诗:“前日饵贼降,明日纵贼叛。武臣怯战斗,文臣主羈绊。驯致国破亡,养虎自遗患。”亦省作“ 养虎遗患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非常恨 陕西 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
词语解释:养虎自遗患  拼音:yǎng hǔ zì yí huàn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史记·项羽本纪》:“ 汉 欲西归, 张良 、 陈平 説曰:‘ 汉 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 兵罢食尽,此天亡 楚 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 听之。”《新唐书·突厥传上》:“陛下必欲引 突厥 居 河南 ,所谓养虎自遗患者也。” 清 宋儒醇 《甲申春三月》诗:“前日饵贼降,明日纵贼叛。武臣怯战斗,文臣主羈绊。驯致国破亡,养虎自遗患。”亦省作“ 养虎遗患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非常恨 陕西 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
词语解释:养痈贻患  拼音:yǎng yōng yí huàn
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身酿成祸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终受祸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散决裂乃至此。养痈貽患,我之谓也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倘能利用他呢,未尝不可借他们的力量办点大事,要是不能利用他,这个‘养痈貽患’也是不免的。”亦作“ 养痈遗患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责备了 唐玄宗 养痈遗患:‘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参见“ 养痈 ”。
词语解释:养痈  拼音:yǎng yōng
(1).亦作“ 养癕 ”。谓不治疗肿毒而听其滋长发展。《后汉书·冯衍传下》“不得畜媵妾” 李贤 注引 汉 冯衍 《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癕长疽,自生祸殃。”
(2).比喻姑息坏人坏事。 明 张居正 《答两广督抚计剿海贼》:“在我常有肘腋之虞,在贼常怀反侧之意,养痈待决,诚非计也。”《天雨花》第十五回:“开言对众官员道,悔不当初早发兵,勦灭 由校 除后患,养痈自溃到如今。”
词语解释:蠹患  拼音:dù huàn
灾难;祸害。《南史·陈纪下·后主》:“鏤金银薄、庶物化生、土木人、綵华之属,凡布帛短狭轻疏者,并伤财废业,尤成蠹患。”《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二年》:“ 江子四 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词语解释:通患  拼音:tōng huàn
犹通病。《晏子春秋·杂上十八》:“臣闻大国贪于名,小国贪于实,此诸侯之通患也。” 宋 叶适 《官法中》:“岂非荣古而陋今,乃论者之通患歟!” 清 魏源 《筹河篇下》:“利国家之公,则妨臣下之私,固古今通患哉!”
词语解释:通忧共患  拼音:tōng yōu gòng huàn
共同承担忧患。 康有为 等《上皇帝第二书》:“尝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广益,通达民情,实以通忧共患,给民合志。”
词语解释:近患  拼音:jìn huàn
指眼前的祸患。《淮南子·人间训》:“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词语解释:速患  拼音:sù huàn
招致祸患。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凡此皆以养寿,而不能斟酌之者,反以速患。”
词语解释:遭患  拼音:zāo huàn
受到灾难。 汉 班昭 《东征赋》:“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
词语解释:避患  拼音:bì huàn
犹避害。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復隐讳以避患,非所闻也。”
词语解释:隐患  拼音:yǐn huàn
隐藏着的祸患。《明史·徐文华传》:“ 寧王 威燄日以张,隐患日以甚。” 清 李渔 《比目鱼·办贼》:“这些山贼未除,终是地方的隐患。”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社会问题,隐患在将来,不像民族民权两问题,是燃眉之急,所以少人去理会他。”
词语解释:未形之患  拼音:wèi xíng zhī huàn
尚未显露的祸患。 宋 苏舜钦 《谘目》五:“若仓卒之际,得钱何用。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词语解释:木梗之患  拼音:mù gěng zhī huàn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客曰:‘臣之来也,过於 淄水 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返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 秦 ,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於是 孟尝君 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嚮 秦 。”
词语解释:公患  拼音:gōng huàn
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王先慎 集解:“公训为共,《荀子·解蔽》‘此心术之公患也’,语句正同。 杨 注‘公,共也’,是其证。”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词语解释:任患  拼音:rèn huàn
承受祸患,承担过失。《左传·成公二年》:“ 韩厥 献 丑父 、 郤献子 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乎?’” 清 梅曾亮 《梅个园传》:“新进多文巧机利而玩法,乾没而不顾后,私小智,破大体,为之首者,缩蓄深闭,莫肯任患,而奏销始失期。”
词语解释:违患  拼音:wéi huàn
避开祸患。《后汉书·逸民传序》:“ 扬雄 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违患之远也。”
词语解释:采薪之患  拼音:cǎi xīn zhī huàn
见“ 採薪之忧 ”。
词语解释:采薪之忧  拼音:cǎi xīn zhī yōu
《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朱熹 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后因以“採薪之忧”指患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 河中府 普救寺 ,忽值採薪之忧,不及逕造。”《荡寇志》第七八回:“实因晚生有採薪之忧,不能侍奉左右。”亦作“ 採薪之疾 ”、“ 採薪之患 ”。 宋 王安石 《辞参知政事表》:“先朝备位,每怀窃食之惭;故里服丧,重困採薪之疾。”《红楼梦》第三七回:“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竟为风露所欺,致获採薪之患。”
自称有病的婉辞。《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朱熹 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敍数载间阔之情,奈至 河中府 普救寺 ,忽值采薪之忧。”一本作“ 採薪之忧 ”。亦作“ 采薪之疾 ”。 宋 王安石 《辞参知政事表》:“故里服丧,重困采薪之疾。”
词语解释:批患  拼音:pī huàn
排除祸患。《战国策·秦策三》:“正乱批患,折难广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君之设智,能为主安危修政,治乱彊兵,批患折难,广地殖穀,富国足家。”
词语解释:毒患  拼音:dú huàn
犹祸患。《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性残忍,好驰猎,游荡无度,尤善弹,数弹人,军中以为毒患。”
共11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