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狂悖 拼音:kuáng bèi
(1).亦作“ 狂誖 ”。狂妄悖逆。《国语·周语下》:“若视听不和,而有震眩,则味入不精,不精则气佚,气佚则不和。於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晋书·王彬传》:“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 明 宋濂 《故贤母熊夫人碣》:“是虏狂悖不知有仁义,其败可立而待也。”《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六年》:“国主疑 佑 之狂誖,由 平 激之,忌者因中以淫祀鬼神事,乃先收 平 下大理狱,后收 佑 。”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彦彪 ﹞作书与 云山 ,语言甚狂悖。”
(2).指疯癫。《韩非子·内储说上》:“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
(3).叛逆。 汉 焦赣 《易林·观之遯》:“雍门内崩,贼贤伤仁,暴乱狂悖, 简公 失位。”《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庆元年》:“自冬徂春,雷雪非时,西 霅 东 淮 ,狂悖洊兴。”词语解释:老悖 拼音:lǎo bèi
亦作“ 老誖 ”。 年老昏乱,不通事理。《战国策·楚策四》:“ 襄王 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 楚国 祅祥乎?’” 吴师道 补正:“悖,乱也。言老而耄乱也。”《汉书·疏广传》:“吾岂老誖不念子孙哉?” 宋 陆游 《跋范巨山家训》:“ 巨山 父子不以予为老悖。”《水浒后传》第二三回:“ 姚平仲 忿然回营,召将校计议道:‘ 种师道 真是老悖无能!’” 蔡东藩 《五代史演义》第一回:“家人亦似信非信,或且笑 崇 母为老悖。”词语解释:不悖 拼音:bù bèi
不相冲突;没有抵触。《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国语·周语上》:“是以事行而不悖。” 韦昭 注:“悖,逆也。”词语解释:凶悖 拼音:xiōng bèi
凶暴悖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此乃祸 晋 之 驪姬 ,亡 周 之 襃姒 ,尽妖妍於图画,极凶悖於人理。”《晋书·温峤传》:“必其凶悖,自可罪人斯得。” 宋 苏舜钦 《论西事状》:“近闻朝廷将议深讨,覆其巢穴,此盖愤其凶悖,勇而不知思也。”《明史·齐王榑传》:“帝曰:‘王性凶悖,朕温詔开諭至六七,犹不悟,教授辈如王何!’”
凶恶悖逆。《魏书·元坦传》:“汝兇悖性与身而长。”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喻以圣德,放之使归,销其兇悖之心,贷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弃逆归顺。”《明史·宦官传一·张忠》:“﹝ 忠 ﹞与司礼 张雄 、东厂 张鋭 并侍豹房用事,时号三 张 ,性皆兇悖。”词语解释:突悖 拼音:tū bèi
鲁莽;反常。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二:“有鸟有鸟名老乌,贪痴突誖天下无。”词语解释:鄙悖 拼音:bǐ bèi
浅陋背理。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靳侮交杂,意极鄙悖。” 吴稚晖 《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此如 刘锡鸿 之徒,在三十年前,陈其鄙悖之理由,阻挠铁路等事。”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三》:“故以之接人,则彬彬有度;以之律己,则鄙悖远矣。”词语解释:顽悖 拼音:wán bèi
愚妄悖逆。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府迁 幽都 ,顽悖未孚。” 宋 陈亮 《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顽悖为众所共弃,而嗜好之异乃有甚於 伯恭 者邪!”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李愬》:“ 蔡 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词语解释:慢悖 拼音:màn bèi
傲慢不逊。《新唐书·宦者传下·杨复恭》:“﹝ 李茂贞 ﹞遂擅与 行瑜 出讨,自号 兴元 节度使,詒宰相书,慢悖不臣。”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 契丹 亡义,檮杌饕餮,敢侮大国,其辞慢悖。”词语解释:贪悖 拼音:tān bèi
贪婪悖谬。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贪悖之性胜,则彊猛为祸梯。”词语解释:荒悖 拼音:huāng bèi
昏乱;荒谬。《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羕 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七:“ 高祖 惑於内不察也,老耄荒悖,可胜言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心史》﹞所载 元世祖 剖割 文天祥 ,食其心肺,又好食孕妇腹中小儿,语太荒悖,殊不足信。”词语解释:诬悖 拼音:wū bèi
谓言不由衷和谬误无知。《吕氏春秋·振乱》:“固不知,悖也;知而欺心,诬也。诬悖之士,虽辨无用矣。” 高诱 注:“论説事情,固不知之,是为悖;实知之而自欺其心,是为诬。” 陈奇猷 校释:“固不知其説之矛盾而説之是为悖,已知其説之矛盾而説之,则为欺心。”词语解释:诟悖 拼音:gòu bèi
辱骂、悖逆。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雷谴逆妇》:“ 福建 延平 杜 氏兄弟三人,轮膳一母。三人出耕,三妇輒詬悖,嚣然相胜。”词语解释:诛悖 拼音:zhū bèi
讨罚悖逆。《汉书·刑法志》:“夫征暴诛悖,治之威也。”词语解释:很悖 拼音:hěn bèi
凶狠而忤逆。《宋书·鼓城王义康传》:“庶人 义康 负衅深重……曾不遇愆甘引,而谗言同众,佷悖徼幸,每形辞色。”词语解释:乖悖 拼音:guāi bèi
(1).悖逆不驯。《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帝以 牧犍 虽称藩致贡,而内多乖悖,於是亲征之。”
(2).违背情理。《明史·席书传》:“今陛下生於 孝宗 崩后二年,乃不继 武宗 大统,超越十有六年上考 孝宗 ,天伦大义,固已乖悖。”词语解释:乱悖 拼音:luàn bèi
昏乱悖谬。《史记·酷吏列传》:“ 禹 以老,徙为 燕 相。数岁,乱悖有罪,免归。”词语解释:诋悖 拼音:dǐ bèi
诋忤悖逆。 唐 柳宗元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君臣詆悖,前世多有之。”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其不能相合而相非,至於喧忿詆悖而相加以恶,亦其常情,无足怪也。”词语解释:邪悖 拼音:xié bèi
邪恶悖逆。《宋书·徐湛之传》:“臣每惧异闻,皆略而不答,惟心无邪悖,故不稍以自嫌。”词语解释:骄悖 拼音:jiāo bèi
傲慢悖逆。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子弟傲慢,父兄教以谨敬;吏民横悖,长吏示以和顺。是故 康叔 伯禽 失子弟之道,拜起骄悖,三见三笞。”《后汉书·史弼传》:“ 弼 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饮兴方酣,俄覩一少年跨驴而至,骄悖之状,旁若无人。”《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 徐州 承 王智兴 之后,士卒骄悖,节度使 高瑀 不能制,上以为忧。”词语解释:横悖 拼音:héng bèi
蛮横不讲理。 汉 王充 《论衡·谴告》:“吏民横悖,长吏示以和顺。”词语解释:桀悖 拼音:jié bèi
凶横狂妄。亦指凶横狂妄的行动。 清 薛福成 《练兵》:“畿辅有练军则隐若长城,洋人不敢肆为桀誖。”词语解释:傲悖 拼音:ào bèi
傲慢悖逆。《三国志·魏志·张既传》:“外假国威,内生傲悖,计定势足,后即反耳。”词语解释:并存不悖 拼音:bìng cún bù bèi
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巴金 《家》九:“但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词语解释:并行不悖 拼音:bìng xíng bù bèi
同“ 并行不悖 ”。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东汉桓帝》:“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时为进退者也。” 清 陈天华 《狮子吼》:“如今的事,本来复杂得很,大家只有分头办理的一法,我办我们的,你办你们的,自然是并行不悖。”
並行不悖:《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后以“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或同时存在而不相冲突。《朱子语类》卷四二:“问:二条在学者当并行不悖否?曰:皆当如此做。” 明 陆世廉 《西台记》第四出:“ 子陵 清高,丞相义烈。正自并行不悖,易地皆然。”并,现写作“并”。 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词语解释:违悖 拼音:wéi bèi
违背。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虽於古礼违悖,亦忠厚之至也。”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不违悖了父母的遗言。” 沉从文 《边城》一:“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词语解释:逆悖 拼音:nì bèi
悖逆,叛乱。《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词语解释:迷悖 拼音:mí bèi
迷乱悖逆。《晋书·愍怀太子遹传》:“伤其迷悖,又早短折。”词语解释:淫悖 拼音:yín bèi
邪恶违道。《管子·君臣下》:“为人君者,能远谗諂,废比党淫悖行食之徒,无爵列於朝者,此止诈、拘姦、厚国、存身之道也。”词语解释:放悖 拼音:fàng bèi
悖逆。《吕氏春秋·审分》:“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 陈奇猷 校释:“盖谓按实审名,听言察类,无使名与实、言与类相悖逆。”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吕氏春秋二》:“放、方字通……《孟子·梁惠王》‘方命虐民’注:‘方,犹逆也。’然则‘放悖’即逆悖,逆与悖义相因。”词语解释:枭悖 拼音:xiāo bèi
犹叛逆。《北史·李平传》:“ 冀州 刺史 京兆王 愉 反於 信都 ,以 平 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 冀州 以讨之。 宣武 临 式乾殿 劳遣 平 ,因曰:‘何图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平 对曰:‘ 愉 天迷其心,构此梟悖。’”词语解释:戾悖 拼音:lì bèi
乖张背离。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一:“《书》与《易》、《春秋》,经也,圣人於是乎尽其心焉耳矣。今其文相戾悖如此,欲人之无疑,不可得已。”词语解释:悔悖 拼音:huǐ bèi
因翻悔而违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詎料事过心变,悔悖前盟。”词语解释:无悖 拼音:wú bèi
没有背谬之行。 汉 王粲 《荆州文学官志记》:“官不失守,民听无悖,然后太阶平焉。” 唐 韩愈 《好恶箴》:“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 宋 曾巩 《代皇帝劝学诏》:“自今有敦行谊,谨名节,肃政教,出入无悖,明於经术者,有司其以次升之。”词语解释:暴悖 拼音:bào bèi
(1).残暴悖逆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2).昏愦悖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皇上帝独一无他也, 汉文 以为有五,其亦暴悖之甚矣。”词语解释:忍悖 拼音:rěn bèi
残忍狂悖。《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兽心,见於齠日,反败道德,著自比年。”词语解释:强悖 拼音:qiáng bèi
倔强悖逆。《明史·郭勋传》:“敕具, 勛 不领。言官劾其作威植党。 勛 疏辩,有‘何必更劳赐敕’语。帝乃大怒,责其强悖无人臣礼。”词语解释:惊悖 拼音:jīng bèi
受掠而昏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及 黻 诛, 素娥 者惊悖,不三日亦死。”词语解释:悖悖 拼音:bèi bèi
惶惑貌。 唐 欧阳詹 《右街副使厅壁记》:“憧憧焉斯焉而能在其中,悖悖焉斯焉而谨在其中。”词语解释:烦悖 拼音:fán bèi
纷乱谬误。 宋 苏舜钦 《〈石曼卿诗集〉叙》:“在上者不復知民志之嚮,故政化烦悖,治道亡矣!”词语解释:喧悖 拼音:xuān bèi
见“ 喧勃 ”。
词语解释:喧勃 拼音:xuān bó
亦作“ 喧悖 ”。 喧闹,吵闹。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姚仲四鬼》:“四鬼渐喧勃欲上。”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扬州醉人》:“客愈喧勃不可禁。”《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词语解释:私悖 拼音:sī bèi
邪曲而违反正道。《魏书·释老志》:“皆初假神教,以惑众心,终设姦誑,用逞私悖。”词语解释:穷凶极悖 拼音:qióng xiōng jí bèi
见“ 穷凶极逆 ”。
词语解释:穷凶极逆 拼音:qióng xiōng jí nì
极端凶残悖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 操 ( 曹操 )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鴆害。”《隋书·李德林传》:“此二虏也,穷凶极逆,非欲割 鸿沟 之地,闭 剑阁 之门;皆将长戟强弩,睥睨宸极。”《陈书·始兴王叔陵传》:“皇太后奉临,又加锋刃,穷凶极逆,旷古未闻。”亦作“ 穷凶极悖 ”。《宋书·少帝纪》:“ 义符 长嗣,属当天位,不谓穷凶极悖,一至於此。”词语解释:讨悖 拼音:tǎo bèi
惩治悖逆。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外篇》卷一:“朝覲之礼,非所以讨悖也,而悖自弭;絃诵之礼,非所以惩暴也,而暴自化。”词语解释:猖悖 拼音:chāng bèi
见“ 猖勃 ”。
词语解释:猖勃 拼音:chāng bó
亦作“ 猖悖 ”。 凶暴悖逆。《晋书·刘元海载记》:“自 和 安 已后,﹝ 汉 ﹞皇纲渐頽…… 黄巾 海沸於九州,羣阉毒流於四海, 董卓 因之肆其猖勃, 曹操 父子凶逆相寻。”《晋书·苻坚载记下》:“﹝ 坚 ﹞召 慕容暐 责之曰:‘卿父子干纪僭乱,乖逆人神,朕应天行罚……奈何因王师小败,便猖悖若此!’”《魏书·羊深传》:“ 羊深 血诚奉国,秉操罔贰,闻弟猖勃,自劾请罪。”词语解释:眊悖 拼音:mào bèi
昏聩惑乱。《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人君﹞不得其中,则不能立万事,失在眊悖,故其咎眊也。” 颜师古 注:“眊,不明也;悖,惑也。”词语解释:相悖 拼音:xiāng bèi
相违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公 之鹰扬, 伯夷 之叩马,道并行而不相悖也。”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庸俗之见以为列强环伺,群志未孚,专制行之,犹恐不济,况啟纷议之端,来解散之象,不与救时之旨相悖乎?”《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为了自己的前途, 赖采成 壮着胆子说了这几句相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