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末字词组
追悔懊悔恼悔亢悔背悔失悔怙终不悔衔悔
忏悔贞悔怨悔悲悔辄悔番悔悟悔疚悔
有悔余悔愧悔反悔谶悔感悔愆悔疵悔
后悔前悔改悔责悔过悔惎悔惊悔灾悔
寡悔忧悔退悔败悔伤悔怯悔恨悔 
尤悔痛悔重悔亢龙有悔迁悔惶悔恚悔 
翻悔咎悔贻悔首悔返悔悼悔悖悔 
惭悔遗悔祇悔变悔闵悔死而无悔叹悔 
中悔罪悔恫悔翻然改悔憾悔悛悔老背悔 

词语解释:追悔  拼音:zhuī huǐ
犹后悔。《逸周书·谥法》:“追悔前过曰思。” 宋 柳永 《慢卷紬》词:“到得如今,万般追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不必赶逐,我去罢了。只是后来追悔,要求见我,就无门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然而为着小孩子,对于这次的许愿,我不曾有半星儿的追悔。”
词语解释:忏悔  拼音:chàn huǐ
佛教语。梵文ksama,音译为“懺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懺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 晋 郗超 《奉法要》:“每礼拜懺悔,皆当至心归命,并慈念一切众生。”《法苑珠林》卷一○二:“积罪尤多,今既觉悟,尽诚懺悔。”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当往求 善秀 长老,説懺悔可以灭罪。” 清 袁枚 《新齐谐·石揆谛晖》:“夫儒家之改过,即佛家之懺悔也。” 巴金 《家》三七:“他本来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跑到里面去,跪倒在妻的床前,向她忏悔他这几年来的错误。”
词语解释:有悔  拼音:yǒu huǐ
有所悔恨的。例如: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词语解释:后悔  拼音:hòu huǐ
事后懊悔。《诗·召南·江有汜》:“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史记·张仪列传》:“ 怀王 后悔,赦 张仪 ,厚礼之如故。” 唐 李德裕 《论救杨嗣复李珏陈夷直状》:“伏望且降使臣,就彼鞫问,待得其罪,显戮不迟,如便遣使,必貽后悔。”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 玉梅 见她说上气来,很后悔自己不该先提起 玉生 媳妇。”
词语解释:寡悔  拼音:guǎ huǐ
少懊悔。《论语·为政》:“子曰:‘多见闕殆,慎行其餘,则寡悔。’”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殆,危也,所见危者,闕而不行,则少悔。”
词语解释:尤悔  拼音:yóu huǐ
指过失与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汉书·叙传下》:“浅为尤悔,深作敦害。” 宋 王禹偁 《谢赐御制月诗表》:“顾瑕疵之难掩,谅尤悔以何逃。”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一:“人生中古餘,谁能免尤悔?”
词语解释:翻悔  拼音:fān huǐ
因后悔而推翻曾经允诺的事或说过的话。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百姓闻之,皆谓朝廷不惜飢民,而惜此数百纸度牒,中路翻悔,为惠不终。”《水浒传》第五回:“大丈夫作事,却休要翻悔。”《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怕有了三百两银子,妈妈又翻悔起来。” 庐隐 《两个小学生》:“我还怕她今天早起又许翻悔,不叫我去,所以我一早就出来了。”
词语解释:惭悔  拼音:cán huǐ
亦作“慙悔”。 羞愧后悔。《后汉书·鲁恭传》:“亭长乃慙悔,还牛,诣狱受罪。” 宋 苏轼 《次韵子由述怀》之二:“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悔失两元》:“ 伯敬 始悔至 江 南,轻慢两元,惭悔不安。” 章炳麟 《送印度钵逻罕保什二君序》:“使帝国主义者之羣盗,厚自慙悔。”
词语解释:中悔  拼音:zhōng huǐ
中途反悔;后悔。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且本何善所见而使之王?后何恶所闻中悔不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谢安石 、 王坦之 优劣於 桓公 。 桓公 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復语卿。’”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忽成言而中悔,矫阴疏而阳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赵 难中悔,加金付媪。”
词语解释:懊悔  拼音:ào huǐ
因过错而自恨。 宋 杨万里 《明发康郎山下亭午过湖入港小泊棠阴砦回望豫章西山慨然感兴》诗:“不得一揖别,懊悔庸可追。”《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九妈 见了这锭大银,已自不忍释手,又恐怕他一时高兴,日后没了本钱,心中懊悔,也要儘他一句纔好。”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若只管悠悠忽忽,度将过去,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那时节休懊悔也。”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这女人倒没有懊悔自己行为的意思,只是觉得不该被人发觉,从而破坏了他们的幸福。”
词语解释:贞悔  拼音:zhēn huǐ
(1).《易·咸》:“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高亨 注:“言人之德行正则吉,其悔将去。”后以“贞悔”指吉祥、幸福。 南朝 齐 王秀之 《卧疾叙意》诗:“贞悔不少期,福极固难豫;疾药虽一途,遂以千百虑。” 唐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燕雀依大厦,期之保贞悔。”
(2).古代筮法,合上下二体为一卦。下体曰贞,是为内卦;上体曰悔,是为外卦。《书·洪范》:“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后因用指占卜之法。 唐 李华 《卜论》:“脱其肉,钻其骸,精气復於无物,而贞悔发乎焦朽。” 明 孙柚 《琴心记·誓志题桥》:“阳外而阴中,刚强而柔弱,自君卜之,深合贞悔之理。” 清 方履籛 《东流县志·叙录》:“五行占兆,术废已久,灾祥违政,如响斯叩,枢机虽隘,贞悔所诱,述《五行志》第十。”
词语解释:余悔  拼音:yú huǐ
事后的悔恨。《新唐书·韩充传》:“ 充 虽将家,性俭节,歷三镇,居处服玩如儒先生,乘机决策无餘悔,世推善将。”
词语解释:前悔  拼音:qián huǐ
以前的悔恨;悔恨过去。《新唐书·辛替否传》:“向使 鲁王 赏同诸壻,则有今日之福,无曩日之祸……今弃一宅,造一宅,忘前悔,忽后祸,臣窃谓陛下乃憎之,非爱之也。” 唐 孟郊 《秋怀》诗:“将死始前悔,前悔不可追。”
词语解释:忧悔  拼音:yōu huǐ
忧愁懊悔。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二:“疲疴苦沦世,忧悔日侵淄。”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然而褫免之誚不闻于耳,忧悔之绪不萌于心。”
词语解释:痛悔  拼音:tòng huǐ
深切地悔恨。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及官留都,復取 朱子 之书而检求之,然后知其晚岁固已大悟旧説之非,痛悔极艾,至以为自誑誑人之罪不可胜赎。” 郭沫若 《集外·我对于国防文学的意见》:“但当了汉奸也并不自由,或甚至过的是地狱生活,心里也老实在痛悔,甚至日夜以泪洗面。”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但是她一旦离开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词语解释:咎悔  拼音:jiù huǐ
(1).灾祸;灾患。 汉 班固 《奕旨》:“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衡 ( 禰衡 )恃才倜儻,肆狂狷於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
(2).指悔过,追悔自责。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年兄不自咎悔,对人反责不孝以十四年纪纲到省,不与回书。”
词语解释:遗悔  拼音:yí huǐ
犹后悔。《旧唐书·褚遂良传》:“ 遂良 以 太宗 鋭意 三韩 ,惧其遗悔,翌日上疏諫。”《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 存审 少在军中,识机知变,行军出师,法令严明,决策制胜,从无遗悔。” 明 高启 《赠何医师序》:“故必攻之以拨其根,溃之而泄其埶,庶可以收全功而无遗悔也。”
词语解释:罪悔  拼音:zuì huǐ
罪过。《诗·大雅·生民》:“ 后稷 肇祀,庶无罪悔。” 郑玄 笺:“无有罪过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家大人曰:‘悔与罪义相近。《笺》云:无有罪过,是以过释悔也。’”《后汉书·皇甫规传》:“﹝臣﹞以为忠臣之义,不敢告劳,故耻以片言自及微効。然比方先事,庶免罪悔。”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张服改太子中舍制》:“夫吏者三岁能率职厉行而无罪悔,是亦宜有赏。”
词语解释:恼悔  拼音:nǎo huǐ
悔恨。《红楼梦》第一○七回:“这里 贾赦 等出来……都不免将从前任性、过后恼悔、如今分离的话説了一会。”
词语解释:怨悔  拼音:yuàn huǐ
犹悔恨。《后汉书·卓茂传论》:“夫厚性宽中近於仁,犯而不校邻於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三状》:“臣不胜愤懣,敢復剖析肝胆陈布以闻,虽抵罪万死,亦无怨悔。” 清 恽敬 《与二小姐书》:“然为知县者穷,庶自愧处少,富则自愧处多。吾穷至此,无怨悔也。”
词语解释:愧悔  拼音:kuì huǐ
惭愧懊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闻吾此説,初大惊骇,其后寻愧悔焉。”《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二年》:“今者自新之路永絶,愧悔之心莫见,岂不哀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逾年,生乡、会果捷,官翰林,投刺謁 范公 ,公愧悔不见。” 柳青 《狠透铁》:“他妈好歹没吱声,只是愧悔地笑着。”
词语解释:改悔  拼音:gǎi huǐ
追悔前言而改变主意;认识错误,加以改正。《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説清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们怎样来改悔这‘惰性’呢,现在姑且不谈。”
词语解释:退悔  拼音:tuì huǐ
退缩;后悔。 南唐 冯延巳 《醉花间》词:“人心情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水浒传》第八七回:“汝等众兄弟,皆宜努力向前,勿生退悔。”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遇仙得瘖》:“此子有向道心,且有厄,余故欲度之,今忽有不净心,旋生退悔,故罚之耳。”
词语解释:重悔  拼音:zhòng huǐ
犹重罪。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四状》:“臣等当自循省,更思报効,岂復舍边陲之患,冐朝廷之宠,以取重悔哉!”
词语解释:贻悔  拼音:yí huǐ
留下悔恨。《晋书·王坦之传》:“悼司彻之貽悔,审褫带之所缘。” 宋 陈造 《泊海子口》诗:“遄迈自本图,闕供恐貽悔。”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约事之多歧,人言之可畏,稍不详审,或致貽悔於将来也。”
词语解释:祇悔  拼音:qí huǐ
大悔。《易·复》:“不远復,无祇悔。” 孔颖达 疏:“既能速復,是无大悔。”《后汉书·郎顗传》:“思过念咎,务消祇悔。”
词语解释:恫悔  拼音:tōng huǐ
痛悔。 宋 苏轼 《谢量移汝州表》:“岂谓草芥之贱微,尚烦朝廷之记録,开其恫悔,许以甄收。”
词语解释:亢悔  拼音:kàng huǐ
见“ 亢龙有悔 ”。
词语解释:亢龙有悔  拼音:kàng lóng yǒu huǐ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后汉书·阴兴传》:“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李贤 注:“《易·乾卦》上九爻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极也。龙以喻君。言居上体之极,则有悔吝之灾也。”《晋书·忠义传·王豹》:“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亦省作“ 亢悔 ”。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进脱亢悔之咎,退无濡尾之吝。”
词语解释:悲悔  拼音:bēi huǐ
悲痛悔恨。 唐 白居易 《遣怀》诗:“操之多惴慄,失之又悲悔。”
词语解释:反悔  拼音:fǎn huǐ
翻悔,后悔。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苟能反悔在我而无责於人,必有达鉴昭其情,远识迹其事。”《后汉书·南匈奴传》:“设购开赏,宣示反悔。”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三幕:“立纸人 王一声 ,今愿卖妻,连子,二百元,决不反悔。” 杨朔 《大旗》:“等着吧,不用逼我,早晚有你们反悔的日子!”
词语解释:责悔  拼音:zé huǐ
谓反省悔过。《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不自责悔,而内挟私恨。”
词语解释:败悔  拼音:bài huǐ
失败后悔。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於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於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輒败悔。”
词语解释:亢龙有悔  拼音:kàng lóng yǒu huǐ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后汉书·阴兴传》:“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李贤 注:“《易·乾卦》上九爻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极也。龙以喻君。言居上体之极,则有悔吝之灾也。”《晋书·忠义传·王豹》:“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亦省作“ 亢悔 ”。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进脱亢悔之咎,退无濡尾之吝。”
词语解释:首悔  拼音:shǒu huǐ
自首并悔过。《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更立明科,一听首悔;迷而不返,依制必戮;若有虚昧,州县同科。”
词语解释:变悔  拼音:biàn huǐ
改悔;反悔。《公羊传·文公十二年》“能有容,是难也” 汉 何休 注:“ 秦繆公 自伤前不能用 百里子 、 蹇叔子 之言,感而自变悔,遂霸西戎。”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若有变悔而证据明者,女氏父母兄弟,皆加刑罪,如此庶於无讼者乎。”
词语解释:翻然改悔  拼音:fān rán gǎi huǐ
见“ 翻然悔悟 ”。
词语解释:翻然悔悟  拼音:fān rán huǐ wù
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 宋 朱熹 《答袁机仲书》:“若能于此翻然悔悟,先取旧图分明改正。”亦作“ 翻然改悔 ”。 宋 黄干 《答梁宁翁书》:“一旦翻然改悔,而欲为善,顾亦何所不可。”
词语解释:背悔  拼音:bèi huǐ
犹背晦。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他是个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须有才智。”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俺爹娘他须是老背悔,妻也!你也好忒下的。”
词语解释:辄悔  拼音:zhé huǐ
擅自反悔;随便反悔。《唐律·户婚·许嫁女辄悔》:“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輒悔者,杖六十。”
词语解释:谶悔  拼音:chèn huǐ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讖,通“ 懺 ”。 明 汤显祖 《与门人李超无书》:“此时惟有痛自讖悔,尽消业缘。”
词语解释:过悔  拼音:guò huǐ
(1).过错。《书·冏命》“怵惕为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
(2).后悔。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许公 既老,居 郑 ,相遇於途。 文正 身歷中书,知事之难,惟有过悔之语。於是 许公 欣然,相与语终日。”
词语解释:伤悔  拼音:shāng huǐ
深悔。《汉书·韩延寿传》:“吏闻者自伤悔。”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寄 后自伤悔,发病死。”
词语解释:迁悔  拼音:qiān huǐ
犹改悔。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乞存皇后位号,安於别宫,暂絶朝请……俟其迁悔,復於宫闈。”
词语解释:返悔  拼音:fǎn huǐ
翻悔;后悔。《红楼梦》第六六回:“那 尤三姐 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返悔,便知他在 贾 府中听了什么话来。”《绿野仙踪》第七十回:“你随我们一年半载,返悔起来,岂不两误。”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为了人民的事业,他愿意把自己讨饭娃子不值钱的生命投了进去,永无返悔。”
词语解释:闵悔  拼音:mǐn huǐ
怜恤而悔念。《汉书·杜邺传》:“ 平阿侯 谭 不受城门职,后薨,上閔悔之,乃復令 谭 弟 成都侯 商 位特进,领城门兵,得举吏如将军府。”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上又閔悔勤劳,遣使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
词语解释:憾悔  拼音:hàn huǐ
悔恨。《战国策·秦策三》:“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词语解释:失悔  拼音:shī huǐ
后悔。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他现在多少有点失悔自己做了糊涂事情。” 王西彦 《曙》:“ 四宝 有几分失悔,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快嘴。”
词语解释:番悔  拼音:fān huǐ
反悔。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楔子:“你若又番悔,我出首与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新荷 :‘告恩王, 钱原 ,许妾供养,妾亦怕他番悔,已拏了他上直朱红牌一面为信。’”《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就如 王仙客 与 刘无双 两个中表兄妹,从幼许嫁;年纪长大,只须 刘尚书 与夫人做主,两个一下配合了,有何可説?却又尚书番悔起来,千推万阻。”
词语解释:感悔  拼音:gǎn huǐ
受到触动而悔改。《新唐书·陈子昂传》:“ 子昂 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饰。”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吾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学。” 明 刘基 《孝友堂记》:“君乃迎父及继母於己养,以其资为弟娶妇,嫁其妹,咸得所,由是继母大感悔。”
词语解释:惎悔  拼音:jì huǐ
教之悔悟。《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援贞咎以惎悔,虽在我而不臧。” 李善 注:“教为可悔之行也。” 吕延济 注:“惎,教也。”
词语解释:怯悔  拼音:qiè huǐ
又怕又悔。《再生缘》第七十回:“却説 酈明堂 一时胡言,将 忠孝王 骇闷在地,甚见怯悔。”
词语解释:惶悔  拼音:huáng huǐ
惶恐悔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向覿面不识仙人,实所惶悔,如容自赎,愿收为没齿不二之臣。”
词语解释:悼悔  拼音:dào huǐ
感伤悔恨。《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八年》:“先帝临朝悼悔,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
词语解释:死而无悔  拼音:sǐ ér wú huǐ
虽死也心甘。亦作“死而不悔”
词语解释:悛悔  拼音:quān huǐ
悔改;悔悟。《旧唐书·王毛仲传》:“往属艰难,遽兹逃慝,念深惟旧,义在优容,仍荷殊荣,蔑闻悛悔。”《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二年》:“ 鏐 遗 昌 书曰:‘与其闭门作天子,与九族、百姓俱陷涂炭,岂若开门作节度使,终身富贵邪!及今悛悔,尚可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汝即某耶?罪恶贯盈,不自悛悔,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此等横暴,合置鐺鼎!”
词语解释:怙终不悔  拼音:hù zhōng bù huǐ
见“ 怙终不悛 ”。
词语解释:怙终不悛  拼音:hù zhōng bù quān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怙姦自终,当刑杀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捨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水浒传》第九七回:“如将士怙终不悛,尔等军民……速当兴举大义。”《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曾敕责 第巴 具奏认罪,若怙终不悛,朕不轻恕也。”亦作“ 怙终不悔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 李定 言:知 湖州 苏軾 ……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
词语解释:悟悔  拼音:wù huǐ
悔悟。 汉 崔駰 《慰志赋》:“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驹之所从。”
词语解释:愆悔  拼音:qiān huǐ
犹悔过。《宋书·沉演之传》:“可徙 勃 西垂,令一思愆悔。”
词语解释:惊悔  拼音:jīng huǐ
惊恐悔恨。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王权射鹊》:“登木视之,一鹊中目,宛转巢内即死, 权 惊悔,拔佩刀碎其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一人引满射狼,乃误中番妇,倒掷堕山下,众方惊悔。”
词语解释:恨悔  拼音:hèn huǐ
悔恨。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恒》:“心多恨悔,出言为怪。”
词语解释:恚悔  拼音:huì huǐ
悔恨。《百喻经·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设使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词语解释:悖悔  拼音:bèi huǐ
见“ 悖晦 ”。
词语解释:悖晦  拼音:bèi huì
亦作“ 悖悔 ”。 糊涂;昏聩。《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哎呀!你小人儿家只这们悖晦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师傅,你这话从何説起?你今日大清早起,想来不醉!便是我合你别了一年,你悖悔也不应悖悔至此!” 萧乾 《栗子·皈依》:“我这当年绣过戏凤的眼,怎么会连根寸针都穿不上了,我这老悖晦!”
词语解释:叹悔  拼音:tàn huǐ
嗟叹后悔。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嘆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
词语解释:老背悔  拼音:lǎo bèi huǐ
亦作“ 老背晦 ”。 年老糊涂。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这都是咱老背悔,门儿外不曾撒把儿灰。”《红楼梦》第二十回:“你妈妈再要认真排揎他,可见老背晦了。”
词语解释:衔悔  拼音:xián huǐ
心怀悔恨。《新唐书·张嘉贞传》:“ 嘉贞 衔悔谓人曰:‘中书令幸二员,何相迫邪?’”
词语解释:疚悔  拼音:jiù huǐ
因负疚而后悔。 茅盾 《水藻行》四:“他望着 秀生 那张气苦得发青的脸孔,心里就涌起了疚悔。”
词语解释:疵悔  拼音:cī huǐ
缺点;过失。语本《易·繫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归我之昔,明年始笄。言无疵悔,动应衡规。”
词语解释:灾悔  拼音:zāi huǐ
见“ 灾晦 ”。
词语解释:灾晦  拼音:zāi huì
亦作“ 灾悔 ”。 灾难,晦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説话的同年生,并肩长,拦腰抱住,把臂拖回,也不见得受这般灾晦。”《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又不时有那来求子的,来做道场保禳灾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