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好恶可恶甚恶羞恶同恶嫌恶善善恶恶痛恶
疾恶恶恶憎恶众恶厌恶众好众恶好善恶恶 

词语解释:好恶  拼音:hào wù
喜好与嫌恶。《礼记·王制》:“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且夫爱憎好恶,古今不钧,时移俗易,物同贾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观人好恶,乃知人之本情,顺之则合,逆之则离。” 巴金 《秋》十二:“他们像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词语解释:疾恶  拼音:jí wù
憎恨坏人坏事。《后汉书·赵岐传》:“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唐 白居易 《和〈阳城驿〉》:“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緇衣。”《明史·王来传》:“而 来 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以天堂之逐客,又为人间道德之憎者,超越凡情,因生疾恶,与天地斗争,苟见众生动於凡情,则輒施以贱视。”
憎恶。《荀子·强国》:“夫 桀 紂 圣王之后子孙也,有天下者之世也……俄而天下倜然举去 桀 紂 而犇 汤 武 ,反然举疾恶 桀 紂 而贵帝 汤 武 ,是何也?”《东观汉记·王丹传》:“资性清白,疾恶豪强。”《晋书·羊祜传》:“ 祜 贞慤无私,疾恶邪佞, 荀勖 、 冯紞 之徒甚忌之。”《南史·循吏传·何远》:“ 远 性耿介,无私曲……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词语解释:可恶  拼音:kě wù
(1).令人厌恶恼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其身如兎,两眼如镜,形甚可恶。” 宋 王安石 《白鹤吟示觉海元公》诗:“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好可恶也,竟自闭门不纳了。” 浩然 《艳阳天》第五章:“真可恶!你怎么不言语一声呀?”
(2).憎恶。 洪深 《劫后桃花》九:“大人最可恶他,一向是不许他上门的。”
词语解释:恶恶  拼音:è wù
憎恨邪恶。《公羊传·僖公十七年》:“君子之恶恶也疾始,善善也乐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新唐书·魏徵传》:“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无为之化何远之有!”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诗》之恶恶,莫如《巷伯》,然犹戮及其身,今指斥及於腐骨,其疾恶甚於诗人矣。”
词语解释:甚恶
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
词语解释:憎恶  拼音:zēng wù
憎恨,厌恶。《荀子·大略》:“故塞而避所短,移而从所仕,疏知而不法,察辨而操僻,勇果而亡礼,君子之所憎恶也。”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三》:“ 雍齿 ,上最所憎恶,羣臣共知。”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又见夜叉辈六七人,皆持兵器,铜头铁额,状貌可憎恶,跳梁企掷,进退狞暴。”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然不敢輒以干人者,或好尚不同,徒取憎恶。”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我憎恶那些拿了鞭子,专门鞭扑别人的人们。”
词语解释:羞恶  拼音:xiū wù
对自己或别人的坏处感到羞耻厌恶。《孟子·公孙丑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朱熹 集注:“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于此有耻,则羞恶之心自在。”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五五:“但从好的方面看,可以说是多少尚有一些羞恶之心。”
词语解释:众恶  拼音:zhòng wù
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 《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词语解释:同恶  拼音:tóng wù
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 陆德明 释文:“好、恶,并如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马季长 佞媚获誚, 蔡伯喈 同恶受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 郭希仁 《从戎纪略》:“﹝ 韩映堃 ﹞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 同恶相求 ”。
词语解释:厌恶  拼音:yàn wù
讨厌,憎恶。 宋 梅尧臣 《和王仲仪咏瘿》诗:“厌恶虽自知,部割且谁肯。”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司户知其厌恶风尘,出于诚心,乃发书告其父。”《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众人见 赵昇 连住数日,并不转身,愈加厌恶,渐渐出言侮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从此那位老太太,因为和媳妇不对,便连儿子也厌恶起来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他不但是厌恶这种生活,而且为自己担心。”
词语解释:嫌恶  拼音:xián wù
怨恨;厌恶。 宋 苏轼 《答陈师仲书》:“处世齟齬,每深自嫌恶。”《红楼梦》第二三回:“因此上,把平日嫌恶 寳玉 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分。” 茅盾 《幻灭》十:“这件事,使 静 十二分地不高兴,渐渐对于目前的工作也连带地发生了嫌恶了。”
词语解释:众好众恶  拼音:zhòng hào zhòng wù
《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谓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旧唐书·宪宗纪下》:“故 孔子 有众好众恶之论,浸润肤受之説,盖以曖昧难辩故也。”
词语解释:善善恶恶  拼音:shàn shàn è wù
谓奖善嫉恶,好恶分明。《荀子·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宋 欧阳修 《王彦章画像记》:“予於 五代 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三国演义》第三五回:“久闻 刘景升 善善恶恶,特往謁之。”
词语解释:好善恶恶  拼音:hào shàn è wù
见“ 好善嫉恶 ”。
词语解释:好善嫉恶  拼音:hào shàn jí è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旧唐书·李晟传》:“尤恶下为朋党相构,好善嫉恶,出于天性。”《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词语解释:痛恶  拼音:tòng wù
(1).极其厌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生平痛恶之物与切齿之人,忽而去之,亦可当药。”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
(2).极其憎恨。 邹韬奋 《本刊与民众》:“我们以为‘力求政治的清明’与‘实业的振兴’,都是根本要策,所以我们痛恶虐待职工不顾人道的惨酷资本家。” 唐弢 《友谊的选择》:“ 鲁迅 痛恶叛徒,痛恶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 艾芜 《暮夜行》:“ 苏岳林 仍在痛恶同伴的莽碰,气恼自己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