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共22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恶风恶业恶少年恶岁恶习恶耗恶臭恶叉
恶木恶诗恶发恶趣恶果恶气恶辣恶月
恶少恶剧恶物恶道恶食恶德恶浊恶性
恶声恶毒恶言恶酒恶口恶得恶文恶慧
恶客恶浪恶事恶知识恶迹恶许恶党恶报
恶草恶恶恶子恶念恶意恶薄恶地恶生
恶语恶衣恶梦恶宾恶嫌恶稔恶书恶肉
恶水恶石恶俗恶疾恶作剧恶色恶狗恶舌
恶名恶相恶马恶卧恶作恶骂恶法恶女
恶人恶路恶心恶处恶鬼恶世恶煞恶劣

词语解释:恶风  拼音:è fēng
(1).狂风。 唐 杜甫 《渼陂行》:“鼉作鲸吞不復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陈毅 《野营》诗:“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
(2).以喻政治上的邪恶势力。
(3).坏风气,陋习。
词语解释:恶木  拼音:è mù
贱劣的树。《文选·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李善 注:“《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周书·寇儁传》:“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儁 於后知之,乃曰:‘恶木之荫,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悮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不子也》:“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况天子乎?”
词语解释:恶少  拼音:è shào
品行恶劣的年轻男子。《荀子·修身》:“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 唐 杜甫 《锦树行》:“自古圣贤多薄命,姦雄恶少皆封侯。”《金史·刘焕传》:“捕二恶少杖於庭中。”《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张委 也不答应,同了 张霸 ,和那一班恶少,转身就走。”《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便是那年场门首的那班世家恶少,我也都指给你看了。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只顾外面打扮得美服华冠,可不像个‘金漆马桶’!” 孙犁 《书的梦》:“这是一个典型的京华恶少,政界小人。”
词语解释:恶声  拼音:è shēng
(1).邪恶的声音。《孟子·万章下》:“ 伯夷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粗鲁的声气;怨恨之声。《庄子·山木》:“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絶不出恶声。”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餘犹在正供之外,徭役既免,民无恶声,而舟车工匠遇事未尝获免。”
(3).坏名声。《韩非子·说林上》:“ 汤 杀君而欲传恶声於子,故让天下於子。”《史记·苏秦列传论》:“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4).噪音。《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其路亦土多石少,车辙遂无恶声矣。”
词语解释:恶客  拼音:è kè
(1).庸俗不堪或不受欢迎的客人。 唐 李商隐 《杂纂》:“恶客不请自来。” 唐 李商隐 《杂纂》:“大暑逢恶客。”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湖上晚归》曲:“佳人微醉脱金釵,恶客佯狂饮绣鞋。”《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汪为霖 《厌雨》诗:“竟同恶客驱还至,却共闲愁灭復生。”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2).本指不饮酒的人。后转称酗酒者。 唐 元结 《将船何处去》诗:“有时逢恶客,还家亦少酣。”自注:“非酒徒即为恶客。” 宋 苏轼 《歧亭》诗之四:“三年已四至,岁岁逢恶客。”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元结 以不饮者为恶客,后人以痛饮者为恶客。”
(3).植物名。曼陀罗的别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曼陀罗为恶客,孤灯为穷客,棠梨为鬼客。”
词语解释:恶草  拼音:è cǎo
(1).有害的草,毒草。常以喻邪恶者。 唐 李商隐 《述德抒情》诗:“恶草虽当路,寒松实挺生。” 清 唐孙华 《张蒿园斋观离薋园图》诗之四:“恶草只今仍塞路,芳兰自古忌当门。”
(2).粗劣的食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怀古》:“召同乡中士绅饮,序以齿列,不论官,座中常有进士以齿加於京堂上者,具尝恶草,而情固款洽也。”
词语解释:恶语  拼音:è yǔ
(1).无礼、中伤的语言。《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説,不道恶语。” 金 王若虚 《文辨》:“ 子厚 才识不减 退之 ,然而令人不爱者,恶语多而和气少耳。”
(2).指拙劣的诗文。 宋 苏轼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后狂歌自不知。”
词语解释:恶水  拼音:è shuǐ
污水,脏水。《隋书·长孙晟传》:“天雨恶水,其亡我乎!” 唐 韩愈 《病鸱》诗:“屋东恶水沟,有鴟堕鸣悲。”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三折:“[搽旦云]是天泼下的恶水。”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回:“我给打杂,每天倒恶水、喂猪、看孩子……”
词语解释:恶名  拼音:è míng
坏名声。《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凶,增其恶名。”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五:“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新五代史·杂传五·李彦威传》:“奴辈负我,俾我被恶名於后世邪!”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好像有人说过,去年是‘翻译年’;其实何尝有什么了不起的翻译,不过又给翻译暂时洗去了恶名却是真的。”
词语解释:恶人  拼音:è rén
(1).坏人。《易·睽》:“见恶人,无咎。”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回:“照这样讲起来,岂不是好人也不得好报,恶人也不得好报,天下人都不必苦苦的作好人了?”
(2).形貌丑陋的人。《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赵岐 注:“恶人,丑类者也。”《吕氏春秋·遇合》:“ 陈 有恶人焉,曰 敦洽讎糜 ,雄顙广颜,色如浹赬。”
(3).遇事不肯行方便而执意为难人的人。《水浒传》第二二回:“ 朱仝 説:‘既然兄弟这般説了,我没来由做甚么恶人。’”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作母亲的做了一通恶人之后,照例又轮到作父亲的来做一通好人。”
词语解释:恶业  拼音:è yè
(1).不正当的职业。《史记·货殖列传》:“博戏,恶业也,而 桓发 用之富。”
(2).佛教谓出于身、口、意三者的坏事、坏话、坏心等。《华严经》四十:“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七:“﹝ 苏軾 ﹞復官,归自 南海 ,监 玉局观 ,作偈戏答僧曰:‘恶业相缠四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禪,却着衲衣归 玉局 ,自然身是五通仙。’”
(3).见“ 恶缘恶业 ”。
词语解释:恶缘恶业  拼音:è yuán è yè
冤业,罪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思量俺好命劣,怎着恁恶缘恶业!”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二折:“兀的那般恶缘恶业镇相随,好教人难摘难离。”亦省作“恶业。”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第一来恶业相缠,第二来神天报应。”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或问 计甫草 :‘暇日何以自娱?’ 计 云:‘赋诗弹碁,俱增恶业。’”
词语解释:恶诗  拼音:è shī
(1).拙劣或猥贱的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太保 在 淮南 ,进 崔叔清 诗百篇。 德宗 谓使者曰:‘此恶诗,焉用进?’时呼为‘准敕恶诗’。”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卷六:“ 文思 副使 方圭 ,好为恶诗,逢人即诵数十篇,其言喋喋可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前所列诸恶诗极矣。更有猥贱於此者,则诗佣是也。”
(2).用以谦称自己的诗作。 唐 白居易 《想归田园》诗:“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乌丝当用写道书一篇,非久纳上,恶诗不足録也。”
词语解释:恶剧  拼音:è jù
恶作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僧前行百餘步, 韦 知其盗也,乃弹之,正中其脑。僧初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捫中处,徐曰:‘郎君莫作恶剧。’” 宋 苏轼 《白水山佛迹岩》诗:“山灵莫恶剧,微命安足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饕》:“叟吐矢跃起,鼓掌曰:‘初会面,何便作此恶剧?’” 许地山 《集外·狐仙》:“你听了那男子的情话,看了那爱情底恶剧没有?”
词语解释:恶毒  拼音:è dú
(1).指阴险狠毒之心。 明 张居正 《与王鉴川言制俺酋款贡事》:“则老酋既感不杀之恩,小虏亦受中国之命,自可以销其恶毒,怀我好音。”
(2).阴险狠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我住在他家,看他这种恶毒样子,如何看得惯呢?” 魏巍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三:“禽兽只是盲目地谋生,并没有恶毒地残害人类之心呵!”
词语解释:恶浪  拼音:è làng
险恶的波浪。亦用以比喻困难。
词语解释:恶恶  拼音:è wù
憎恨邪恶。《公羊传·僖公十七年》:“君子之恶恶也疾始,善善也乐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新唐书·魏徵传》:“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无为之化何远之有!”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诗》之恶恶,莫如《巷伯》,然犹戮及其身,今指斥及於腐骨,其疾恶甚於诗人矣。”
词语解释:恶衣  拼音:è yī
破旧或粗劣之衣。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张知白 清俭好学,居相位如布素时,其心逸也。及病革,上幸其家,夫人恶衣以见。”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给於布帛菽粟而已,则是 禹 可以恶衣承祭,而不必致孝乎鬼神。”
词语解释:恶石  拼音:è shí
用以治病的石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杨伯峻 注:“恶石,以石为鍼,刺之常苦痛。” 清 方苞 《书高密单生追述考妣遗事后》:“盖功利嗜欲薰鑠流毒於人心者深且固矣,非猛药恶石不足以攻除。”
词语解释:恶相  拼音:è xiàng
(1).佛教语。谓不吉祥的现象。《楞严经》:“十习为因,现此恶相。”
(2).旧时迷信谓有不祥征兆的形貌。《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又有犯着恶相的,却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反祸为福。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
词语解释:恶路
恶露。妇女产后由阴道排出的液体
词语解释:恶少年  拼音:è shào nián
恶少。《史记·大宛列传》:“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 宛 。”《汉书·昭帝纪》:“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 辽东 。” 颜师古 注:“恶少年谓无赖子弟也。”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之三:“寄语恶少年,黄金且休掷。”《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三日前有好几个恶少年挟了几个上厅有名粉头,税了此房吃酒赌钱。”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髭鬚虽已白,狂过恶少年。”
词语解释:恶发  拼音:è fā
发怒,发脾气。《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连忙取得四个瓶来,便着添瓶。纔添得三个,又倒却两个;又添得四个,倒却三个。十遍五遍,总添不得。 难陀 恶发不添,尽打破。” 宋 柳永 《满江红》词:“恶发姿颜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北方民家,吉凶輒有相礼者,谓之白席,多鄙俚可笑。 韩魏公 自枢密归 鄴 ,赴一姻家礼席,偶取盘中一荔支,欲啗之。白席者遽唱言曰:‘资政喫荔支,请众客同喫荔支。’ 魏公 憎其喋喋,因置不復取。白席者又曰:‘资政恶发也,却请众客放下荔支。’ 魏公 为一笑。恶发,犹云怒也。”《西游记》第五八回:“当面説出,恐妖精恶发。”《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他为人也不甚十分歪憋,只是人赶的他极了,致的他恶发了,看来也不是个难説话的。”
词语解释:恶物  拼音:è wù
(1).怪物。《左传·文公十八年》:“好行凶德,丑类恶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其气中有恶物,不见其形,其似有声,如有所投击。内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土俗号为‘鬼弹’。” 明 刘基 《郁离子·蛇蝎》:“故见恶物而曲为之容,私於其身为之,而不顾其为人之害,其操心之不仁可见。”《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夜叉揭开盒盖,去那殿角头叫恶物过来。只见一件东西,似龙无角,似虎有鳞,入於盒内。”
(2).坏的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
词语解释:恶言  拼音:è yán
无礼、中伤的言语。《礼记·祭义》:“是故恶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恶言多矣,君请尽之。”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恶言詈辞,狼藉公牒,不敢为耻,实虑陷祸。” 宋 司马光 《右谏议大夫吕府君墓志铭》:“上之立,非 守忠 意,乘此与其徒间构两宫,造播恶言,中外恟惧。”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空城雀,谢少年,瘠土有善心,将死无恶言。”
词语解释:恶事  拼音:è shì
邪恶的行为或事例
词语解释:恶子  拼音:è zǐ
犹恶少。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轻薄恶子,不道凶民,思彼姦邪,起作盗贼。” 唐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贼臣恶子休干纪,魑魅魍魎徒为耳。”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若今惟苟合,是玷名恶子之中,得士如斯,在公焉用?”
词语解释:恶梦  拼音:è mèng
迷信认为不祥的梦。亦指梦境为恐怖、失意等情况的梦。《周礼·春官·占梦》:“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后汉书·彭宠传》:“其妻数恶梦,又多见恠变。” 五代 齐己 《荆门寄怀章供奉兼呈幕中知己》诗:“神凝无恶梦,诗澹老真风。” 许杰 《惨雾下》:“她幻想着这是一个恶梦,不是事实。”
词语解释:恶俗  拼音:è sú
(1).丑陋庸俗。《墨子·鲁问》:“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戏恼郝使君》云:‘愿携 王 赵 两红颜,再骋肌肤如素练。’则更恶俗,杀风景矣。” 阿英 《山居小札》:“午饭后,先到 眼镜湖 ,恶俗不堪,称不上风景。”
(2).不良的风俗。《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贬妖穴为罪隶论》:“其中之頽风恶俗,即罄 南山 之竹简,都写不尽。”
词语解释:恶马  拼音:è mǎ
顽劣不驯的马;驽马。《周礼·夏官·马质》:“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駑马,皆有物贾。纲恶马。” 郑玄 注:“纲,以縻索维纲狎习之。”《晋书·李雄载记》:“夫统天下之重,如臣乘恶马而持矛也,急之则虑自伤,缓之则惧其失。” 唐 张籍 《伤歌行》:“身著青衫骑恶马,东门之东无送者。”
词语解释:恶心  拼音:ě xīn
坏念头。《国语·鲁语下》:“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元典章·礼部三·移葬嫁母骨殖》:“ 董拾得 收内别无恶心。” 曹禺 《原野》第二幕:“你--你怎么这么待我?你怎么恶心做出这样的事情。”
(1).形容使人讨厌到了极点。《红楼梦》第六回:“这话没的叫人恶心!”《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不要恶心!我家也不希罕这样老爷!” 巴金 《探索集·“腹地”》:“我已经看透了那些美丽辞藻装饰的谎言,忽然感到一阵恶心。”
(2).想要呕吐的感觉。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二折:“但闻着荤酒气儿,就头疼恶心。”《儒林外史》第六回:“ 严贡生 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噦出许多清痰来。”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可是他胃里越来越不好受,并且还有点恶心,直想吐。”
(1).反胃,要呕吐的感觉。 曹禺 《日出》第一幕:“于是我就喝了,我就转,转了我又喝……我就觉得恶心,我就倒在床上。”
(2).使人厌恶的感觉。 巴金 《春》五:“ 琴 听见 沉氏 的话不觉起了一阵恶心。” 沙汀 《困兽记》二三:“‘哼,哼,’她鄙视的笑了,‘我只觉得恶心!’”
词语解释:恶岁  拼音:è suì
荒年。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币物,流有餘而调不足也。”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属当恶岁,府庾甚虚。” 宋 苏轼 《丙子重九》诗之一:“今年吁恶岁,僵仆如乱麻。”
词语解释:恶趣  拼音:è qù
(1).见“ 恶道 ”。
(2).低级趣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 梁伯龙 有《红綃》《红线》二杂剧,颇称谐稳,今被俗优合为一大本南曲,遂成恶趣。”
(3).犹嘲弄。 沙汀 《医生》:“老医生忍不住充满恶趣地喃喃说:‘暂且也让你受一点洋罪吧!’”
词语解释:恶道  拼音:è dào
(1).不正之道。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
(2).佛教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坛经·行由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持世 告假 帝释 曰:‘我修行日久,悟法分明,不可取你人情,交我再沉恶道。’”《法苑珠林》卷九六:“寧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於恶趣。” 唐 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遍念一切恶趣众生,愿同我身,离苦得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 王氏 女子,双亲早逝,继亡祖母,恐沦恶趣,仰祈超度上 瑶池 。”
词语解释:恶道  拼音:è dào
(1).不正之道。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
(2).佛教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坛经·行由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持世 告假 帝释 曰:‘我修行日久,悟法分明,不可取你人情,交我再沉恶道。’”《法苑珠林》卷九六:“寧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於恶趣。” 唐 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遍念一切恶趣众生,愿同我身,离苦得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 王氏 女子,双亲早逝,继亡祖母,恐沦恶趣,仰祈超度上 瑶池 。”
词语解释:恶酒  拼音:è jiǔ
劣酒。 宋 苏轼 《金山寺与柳子玉饮书其壁》诗:“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
词语解释:恶知识  拼音:è zhī shí
佛教语。指昧于佛法,导人入邪的人。《古尊宿语录》:“语未卒, 汾阳 叱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即便逃走,復於后时遇恶和识,恼乱不已。”参见“ 善知识 ”。
词语解释:善知识  拼音:shàn zhī shí
佛教语。梵语意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即善友、好伴侣之意。后亦以泛指高僧。《华严经·十迴向品八》:“常乐大愿,修习菩提,依善知识,离諂曲心。”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僕七十之岁,朝思夕计,竝愿与诸贤为真善知识。”《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诸善知识,汝等各各浄心听吾説法。”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常言道,今世饶人不算痴,喒两箇元是善知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这里有个 海月禪林 ,那和尚是个善知识。”
词语解释:恶念  拼音:è niàn
邪恶的念头。《菩提心论》:“宿殃未殄,恶念旋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才一善念动,则取白豆投其中,恶念动,则取黑豆投其中。”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词语解释:恶宾  拼音:è bīn
庸俗不堪或不怀好意的客人。《西京杂记》卷二:“ 公孙弘 起家徒步,为丞相,故人 高贺 从之。 弘 食以脱粟饭,覆以布被…… 贺 告人曰:‘ 公孙弘 内服貂蝉,外衣麻枲;内厨五鼎,外膳一肴,岂可以示天下!’於是朝廷疑其矫焉。 弘 嘆曰:‘寧逢恶宾,无逢故人!’”
词语解释:恶疾  拼音:è jí
(1).谓难以医治的疾病。《公羊传·昭公二十年》:“何疾尔?恶疾也。” 何休 注:“谓瘖、聋、盲、癘、秃、跛、傴、不逮人伦之属。”
(2).特指癞病,即麻风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伯牛 有恶疾。” 裴駰 集解引 包氏 曰:“ 牛 有恶疾,不欲见人, 孔子 从牖执其手。” 宋 李昌龄 《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鬚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足阳明经胃府脉证》:“ 崔 言得疾,眉髮自落,鼻梁崩倒,肌肤得疮如疥,皆目为恶疾。”
(3).喻恶劣的癖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而且多死一个鸦片鬼,世上便少一个传染恶疾的人。”
词语解释:恶卧  拼音:è wò
睡相不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词语解释:恶处  拼音:è chǔ
贫瘠的地方。 唐 赵璘 《因话录·宫》:“ 宪宗 初,徵 柳宗元 、 刘禹锡 至京。俄而以 柳 为 柳州 刺史, 刘 为 播州 刺史。 柳 以 刘 须侍亲, 播州 最为恶处,请以 柳州 换。”
词语解释:恶习  拼音:è xí
坏习气。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万历 中年杜撰娇涩之恶习,未必不缘此而起。”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论观宅第二吉祥相》:“若但如 櫟园 所云,适足啟子弟轻褻简编之恶习,岂雅深致哉?”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 巴金 《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制》:“特别是那些染上了官僚主义恶习的领导,许多地方都不能代表人民。”
词语解释:恶果  拼音:è guǒ
(1).佛教谓从恶事之因而生的苦果。《明觉禅师语录》:“不得春风华不开,华开又被风吹落;尔若明得贬褒句,未必善因而招恶果。”
(2).坏的结果。 吴组缃 《山洪》三四:“若是汉奸,你救了他一个人,可害了全村和全地方的人,你的好心只取得了恶果。”
词语解释:恶食  拼音:è shí
粗劣的食品。也谓吃得很坏。《韩非子·说疑》:“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 项王 使者。”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不知膏粱珍,恶食诗自好。”参见“ 恶衣恶食 ”。
词语解释:恶衣恶食  拼音:è yī è shí
同“ 恶衣菲食 ”。 《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书·王莽传上》:“恶衣恶食,陋车駑马。” 宋 王安石 《永安县太君蒋氏墓志铭》:“恶衣恶食,御之不愠。”
词语解释:恶口  拼音:è kǒu
(1).恶毒的语言。《汉书·王尊传》:“﹝ 杨辅 ﹞素行阴贼,恶口不信,好以刀笔陷人於法。”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讨帐还帐,是好说好话的事,犯不着恶口恶声。”
(2).佛教以恶口为十恶行之一。《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綺语。”《法苑珠林》卷九三:“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六十四种恶口》:“《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
词语解释:恶迹  拼音:è jì
劣迹。做过的坏事。《太平广记》卷一三三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皆称实知 王公直 埋蚕,别无恶跡。”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 金 某恶跡多端,罪难末减。” 王统照 《沉思》:“他来缠我,我只是不见他,他反在社会上给我散布些恶迹的谣言。”
词语解释:恶意  拼音:è yì
不良的居心;不好的用意。《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 ﹞疑 临 有恶意,不令得会丧。”《三国志·魏志·张鲁传》:“ 鲁 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鋭锋,非有恶意。寳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呔!我将酒敬人,并无恶意,怎么你酒也泼了?”
词语解释:恶嫌  拼音:è xián
讨厌。《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倘若恶嫌的很呢,求你老包涵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你若不来,就是恶嫌咱娘儿们,你快点来罢。”
词语解释:恶作剧  拼音:è zuò jù
令人难堪的戏弄。 宋 杨万里 《宿潭石步》诗:“天公吓客恶作剧,不相关白出不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天津 报上,谓我已生脑炎,致使吾友惊忧,可谓恶作剧。”
词语解释:恶作  拼音:è zuò
(1).恶作剧。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贵公子侦知赶至,急持之。 翠 大窘,因佯鸣曰:‘欲我为妾,何必如是恶作,可觅肩舆来同登舟。’”
(2).指十分低劣的作品。 鲁迅 《热风·“以震其艰深”》:“如此‘国学’,虽不艰深,却是恶作,真是‘一读之欲呕’,再读之必呕矣。”
词语解释:恶鬼  拼音:è guǐ
凶恶的鬼。亦常以喻邪恶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红楼梦》第八一回:“看见满屋子里都是些青面獠牙、拿刀举棒的恶鬼。” 夏衍 《克农同志二三事》:“你得认清这个时期、这个地方,和菩萨要打交道,和恶鬼也要打交道。”
词语解释:恶耗  拼音:è hào
坏消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毕刚毅》:“我军初五到防,随闻恶耗。” 鲁迅 《书信集·致楼炜春》:“先前时闻谣言,多为恶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六节:“割 台 恶耗传到 台湾 后,全 台 人民义愤填膺。”
词语解释:恶气  拼音:è qì
(1).邪恶之气。《吕氏春秋·审分》:“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姦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 汉 陆贾 《新语·明诫》:“恶政生於恶气,恶气生於灾异。”
(2).怨气;怒气。《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都是 孙 家老乞婆,害我家坏了门户,受这恶气!” 鲁迅 《徬徨·离婚》:“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
(3).腐败难闻的气味。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或圊溷,或死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词语解释:恶德  拼音:è dé
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书·说命中》:“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明 刘基 《郁离子·神仙》:“贪与廉相反,而贪为恶德。” 鲁迅 《伪自由书·文人无文》:“自然,嘴唇干和头皮痒,古今的圣贤都不称它为美德,但好像也没有斥为恶德的。”
词语解释:恶得  拼音:è de
见“ 恶垜 ”。
词语解释:恶垛  拼音:è duǒ
1.亦作"恶得"。
2.犹兀的、兀底。谓这般。
词语解释:恶许  拼音:è xǔ
何许,何处。《墨子·非乐上》:“古者圣王,亦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舟车。既已成矣,曰:‘吾将恶许用之?’”
词语解释:恶薄  拼音:è báo
(1).浇薄。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二:“ 秦 俗恶薄,有父子争瑟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雍正 四年, 世宗 以 浙 人……风气恶薄,停止 浙江 士子乡会试六年。”
(2).刻薄。《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虽然如此,这样人虽是恶薄,也只是没用罢了。”
词语解释:恶稔  拼音:è rěn
犹言恶贯满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今闻汝父子恶稔已极,特来除之。”参见“ 恶贯满盈 ”。
词语解释:恶贯满盈  拼音:è guàn mǎn yíng
(1).作恶极多,已到末日。语本《书·泰誓上》:“ 商 罪贯盈,天命诛之。” 孔 传:“ 紂 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你今日恶贯满盈,有何理説?”《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及至恶贯满盈,被拿到官,情真罪当,料无生理。” 峻青 《海啸》第四章:“ 沉百万 这老狗,恶贯满盈了。”
(2).作恶极多,已到末日。语本《书·泰誓上》:“ 商 罪贯盈,天命诛之。” 孔 传:“ 紂 之为恶,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毕其命。”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你今日恶贯满盈,有何理説?”《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及至恶贯满盈,被拿到官,情真罪当,料无生理。” 峻青 《海啸》第四章:“ 沉百万 这老狗,恶贯满盈了。”
词语解释:恶色  拼音:è sè
邪恶的事物。《孟子·万章下》:“ 伯夷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其言 大任 之娠 文王 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词语解释:恶骂  拼音:è mà
恶言大骂。例如:半小时过去了,仍旧恶骂不止。
词语解释:恶世  拼音:è shì
佛教谓恶事盛行之世。《阿弥陀经》:“娑婆国王,五浊恶世。” 苏曼殊 《遁迹记》:“虽然,以恶世相校,固无异仙乡。”
词语解释:恶臭  拼音:è chòu
污秽发臭之物;令人难耐的臭气。《周礼·天官·宫人》:“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发一念而恶也,恶之真如恶恶臭,则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 巴金 《要不要制订“文艺法”》:“还要设法排除背后荆棘丛中散发出来的恶臭。”
词语解释:恶辣  拼音:è là
凶狠毒辣。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但 邵 府上也有恶辣的谋士的。” 沙汀 《淘金记》十五:“而这怒气又立刻转化为一种恶辣的嘲笑。”
词语解释:恶浊  拼音:è zhuó
污秽混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吾厌见恶浊,请还待君於此,如过晡不来,予自去。”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吾人生在恶浊世界中,欲打破此旧世界,剷除一切烦恼,以求新世界之出现,则必有高尚思想。” 茅盾 《子夜》七:“空气恶浊到叫人脑昏目赤。”
词语解释:恶文  拼音:è wén
拙劣的文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黄督学》:“﹝ 黄公 ﹞手执笔,遇佳者輒用笔大抹,门役亟以酒大白进,为引满赏之;遇恶文,即大咤掷地上。”
词语解释:恶党  拼音:è dǎng
凶徒;坏蛋。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一折:“我与皇家定边疆,除恶党。”《三国演义》第三回:“ 袁绍 厉声大叫曰:‘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虚报》:“今日之言呵,又焉知不是恶党生奸计?”
词语解释:恶地  拼音:è dì
贫瘠之地。《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项羽 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汉书·沟洫志》:“ 临晋 民愿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东万餘顷故恶地。诚即得水,可令亩十石。”《新唐书·刘玄佐传》:“ 惟清 奔 郑州 , 彦琳 走 东都 自归,有詔宥死恶地。”
词语解释:恶书  拼音:è shū
拙劣的书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妄补古碑》:“近见 秦 中诸碑,如《九成宫》之属,下方多刓缺,俗人輒以恶书补之,更数十年,真面目不可復识矣。”
词语解释:恶狗  拼音:è gǒu
凶恶的狗。喻凶恶小人。《韩诗外传》卷七:“士欲白万乘之主,用事者迎而啮之,亦国之恶狗也。左右者为社鼠,用事者为恶狗,此国之大患也。”
词语解释:恶法  拼音:è fǎ
坏样子。《后汉书·朱浮传》:“内听骄妇之失计,外信谗邪之諛言,长为羣后恶法,永为功臣鉴戒,岂不误哉!”
词语解释:恶煞  拼音:è shà
凶神。参见“ 恶刹 ”。
词语解释:恶刹  拼音:è shā
凶神。 清 汪价 《三侬赘人广自序》:“一夕,正拈枯管作时论,忽闻櫺外呦呦鬼声,自思不敢为孽, 伯有 、 彭生 ,断不我厉,我岂畏倛头恶刹者耶!”
词语解释:恶叉  拼音:è chā
(1).树名。其子必三颗同一蒂。佛教以喻惑、业、苦。《翻译名义集·五果》:“恶叉,树名,其子似没石子,生必三颗同蒂,喻惑、业、苦三同时具足。”《楞严经》卷一:“佛告 阿难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2).凶恶。《全元散曲·满庭芳》:“心恶叉偏毒最狠,性搊搜少喜多嗔,百般的都难亲近。”
词语解释:恶月  拼音:è yuè
古代迷信称农历五月为恶月。《太平御览》卷二二引 汉 董勋 《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忌曝牀荐席及修盖房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恶月》:“京师谚曰:‘善正月,恶五月。’”
词语解释:恶性  拼音:è xìng
(1).性情凶恶;凶恶的性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魏武 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欲杀之则爱才,欲置则不堪。於是选百人,一时俱教。少时果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舜 初时致得 象 要杀己,亦是要 象 好的心太急,此是 舜 之过处。”
(2).能产生危险后果的。如:恶性循环,恶性肿瘤。
(3).佛教语。三性之一,指贪等恶心及恶心所引起的一切恶业。
词语解释:恶慧  拼音:è huì
指狡黠之心。 章炳麟 《人无我论》:“恶慧既深,道德日败,矫弊者乃憬然於宗教之不可泯絶。而崇拜天神,既近卑鄙,归依浄土,亦非丈夫榦志之事。”
词语解释:恶报  拼音:è bào
原为佛教语,谓行恶事而自食恶果。后泛指坏的报应。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行十恶者,受於恶报;行十善者,受於善报。”《三国演义》第一回:“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陈毅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中国 有一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词语解释:恶生  拼音:è shēng
犹厌生。《墨子·大取》:“诸所遭执而欲恶生者,人不必以其请得焉。” 孙诒让 间诂:“请,亦读为情……恶生谓乐於就死也。言遭囚执而不求生,则虽有屈抑而不欲自明,故不能得其情实。”
词语解释:恶肉  拼音:è ròu
腐败之肉。《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无药可服,以至於死” 裴松之 注引《华佗别传》:“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 佗 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
词语解释:恶舌  拼音:è shé
无礼、中伤的言辞。 唐 孟迟 《寄浙右旧幕僚》诗:“由来恶舌駟难追,自古无媒谤所归。”
词语解释:恶女  拼音:è nǚ
容貌丑陋之女。《史记·外戚世家》:“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词语解释:恶劣  拼音:è liè
很不好。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此人虽是性子恶劣,倒也有些慷慨粗直。”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心境恶劣,莫可名状。” 陈其通 《万水千山》:“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战斗前进。”
共22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