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阮上声 [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详注2][gǔn yù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注2:狠 通“很”。义凶狠,凶残。又音恳。本作豤。啮也。
首字词组
恳恳恳请恳诚恳求恳激恳祷恳央 
恳恻恳志恳愤恳亲会恳笃恳恋恳恳勤勤 
恳切恳乞恳谢恳愿恳悫恳怛恳谈 
恳款恳悃恳迫恳托恳愊恳恩恳血 
恳辞恳苦恳到恳曲恳恳悱悱恳至恳言 
恳告恳让恳挚恳直恳祈恳倒  

词语解释:恳恳  拼音:kěn kěn
(1).诚挚殷切貌。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省昌 虑郡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新唐书·赵憬传》:“ 憬 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 明 归有光 《祭外舅魏光禄文》:“公慰藉恳恳,未尝不以远大为期。”
(2).急切貌。《后汉书·王畅传》:“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姦,未若礼贤。”
词语解释:恳恻  拼音:kěn cè
诚恳痛切。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又 元和 故事,復申先典,前后制书,推心恳惻。” 三国 魏 曹操 《手书答朱灵》:“来书恳惻,多引咎过,未必如所云也。” 明 方孝孺 《答俞景文书》:“惠书以先夫人遗德未传於世,而以铭文见属,辞气恳惻厚甚,此固孝子仁人不忍死其亲之美意。”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当璧辞真王,累疏诚恳惻。”
词语解释:恳切  拼音:kěn qiè
诚恳殷切;诚恳痛切。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豫章太守汝南封祈》:“夫人虽有恳切之教,盖子不以从令为孝。”《晋书·山涛传》:“ 涛 辞以丧病,章表恳切。”《英烈传》第六一回:“赠 刘基 右丞相、太子太傅 安国公 。 刘基 再四恳辞不受…… 太祖 见他恳切,乃授以弘文舘大学士太史令。” 巴金 《望着总理的遗像》:“他那些恳切、明确而充满信心的言词,经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词语解释:恳款  拼音:kěn kuǎn
亦作“ 恳欵 ”。 恳切忠诚。亦指恳切忠诚之情。 唐 王维 《请施庄为寺表》:“上报圣恩,下酬慈爱,无任恳款之至。” 宋 陆游 《乞致仕札子》:“天实临之,冀俯从於恳款。伏望圣慈许臣守本官职,依前致仕。”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下:“公先饮食,以示不疑,戒二贼勿多饮,以示恳欵。” 清 魏源 《与曲阜孔绣山孝廉书》:“ 岱 云在望,昧昧我思,何日重谭,以申恳款。”
词语解释:恳辞  拼音:kěn cí
恳切辞让。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尹愔》:“ 开元 中,以道士 尹愔 为諫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兼知史舘事,赐朝散阶, 愔 恳辞。”《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事断不能了,总求老父臺代我恳辞。”
词语解释:恳告  拼音:kěn gào
犹恳求。《水浒传》第四七回:“我弟兄两个,只得上 梁山泊 去恳告 晁 宋 二公并众头领,来与大官人报仇。”《水浒传》第五三回:“且权宿一宵,明日再去恳告本师。”
词语解释:恳请  拼音:kěn qǐng
恳切请求。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孟尝镬》:“ 至德 初,蕃寇南侵,司马 李伾 毁其大鑊,以造兵仗,其小鑊及釜,僧徒恳请得免。”《水浒传》第七五回:“ 萧让 、 裴宣 只得恳请他。捧去酒果,又不肯吃。”《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经我一再恳请,他才开了口:‘我熟悉农民,我生活在他们之中,我热爱他们。’”
词语解释:恳志  拼音:kěn zhì
恳切的意愿。 唐 贾至 《授敬羽武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制》:“载执谦光,思弘让节,宜遂其恳志,退守本官,可守前官。”
词语解释:恳乞  拼音:kěn qǐ
请求。《六部成语·刑部》:“军流之犯有老亲,并无兄弟成丁之人,例准恳乞留家以养父母,免其远流。” 克非 《春潮急》十四:“他杂乱无章地说着……神色里带着无限的恳乞和渴求。”
词语解释:恳悃  拼音:kěn kǔn
恳切忠诚。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不感激恳悃之至。” 宋 欧阳修 《与执政书》:“某以官守居外,具瞻之地,非时不敢通问。今迫以恳悃,不能自默。” 明 李东阳 《东庄记》:“翁之为 东庄 也,承往敝而修之,恳悃劬瘁,歷数十年然后备,亦既艰矣。”
词语解释:恳苦  拼音:kěn kǔ
劳苦。 唐 李商隐 《骄儿诗》:“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词语解释:恳让  拼音:kěn ràng
恳切辞让。《新唐书·奉天皇帝琮传》:“君父有命,不敢违,永言恳让,不克如素。”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出为 成都 管内十州都巡检使,赐钱五百万……公以锡賚优厚,恳让不已。”
词语解释:恳诚  拼音:kěn chéng
诚恳。亦指诚恳的心。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陈恳诚於本朝之上,行话谈於公卿之门。”《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十七年而 郭后 废, 彊 常慼慼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请灵寳符文,按太玄科典,降延真圣,披露恳诚。”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念尔恳诚,吾令尔墟内石大小俱成砚,苟用者义理速解,以旌尔志。” 孙中山 《革命原起》:“ 坚如 聪明好学,真挚恳诚。”
词语解释:恳愤  拼音:kěn fèn
勤恳发愤。 唐 元稹 《训别致用》诗:“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词语解释:恳谢  拼音:kěn xiè
恳切称谢。《旧唐书·李勣传》:“ 勣 时遇暴疾,验方云鬚灰可以疗之, 太宗 乃自翦鬚,为其和药。 勣 顿首见血,泣以恳谢。”《水浒传》第八九回:“ 宋江 再用好言戒諭,二丞相恳谢而去。”
词语解释:恳迫  拼音:kěn pò
犹恳切。 唐 元稹 《为萧相让官表》:“全陛下始终之道,成微臣生死之荣,无任恳迫慙惶之至。” 明 李东阳 《求退录》:“伏乞圣明矜察,特允退休……臣不胜恳迫激切之至。”
词语解释:恳到  拼音:kěn dào
亦作“ 恳倒 ”。 犹恳至。《后汉书·独行传·谅辅》:“今郡太守改服责己,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今为六道四生,三途八难,慈悲恳倒。” 唐 柳宗元 《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被玄化而益深,望鸿名而未覩,恳倒之至,夙夜不寧。” 宋 苏舜钦 《论宣借宅事》:“上瀆宸严,无任恳到之至。” 明 吴从善 《〈郁离子〉序》:“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
词语解释:恳挚  拼音:kěn zhì
诚恳真挚。《明史·于慎行传》:“ 慎行 遗书,言 居正 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韙之。”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接到你两封冗长而恳挚的信,使我受了无限的安慰。”
词语解释:恳求  拼音:kěn qiú
诚恳请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凤翔僧煅朱熔金》:“后 陈公 知 坡 得之,恳求甚力。”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若夫其心所不喜者,虽恳求竟不得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连长答应了一声,接着用恳求的语气说:‘你先回去吧。’”
词语解释:恳亲会  拼音:kěn qīn huì
旧时学校邀集学生家长,以相互沟通情况,展示学生作业,并辅以游艺助兴的一种活动形式。 张天翼 《春风》:“就是上星期开恳亲会的时候,他们还跟家长带了许多礼物来的。”
词语解释:恳愿  拼音:kěn yuàn
(1).诚挚的愿望。 唐 元结 《让容州表》:“供给井税,臣之恳愿,尘黷天威,不胜惶恐。” 唐 吕温 《药师如来绣像赞序》:“齐献至诚,泣敷恳愿,遂得慈舟,密济觉路。”
(2).殷切希望。 唐 邵说 《谢墨诏赐历日口脂表》:“百辟献芹,独驰心而望闕;二毛垂领,唯恳愿以朝天。” 宋 王禹偁 《乞归私第养疾表》:“尽瘁匪躬,尚更期於晚节;悬车告老,敢轻议於明时。儻遂允俞,不胜恳愿。”
词语解释:恳托  拼音:kěn tuō
犹恳求。 鲁迅 《彷徨·伤逝》:“这之后,便浮出一个 子君 的灰黄的脸来,睁了孩子气的眼睛,恳托似的看着我。”
词语解释:恳曲  拼音:kěn qǔ
诚恳委婉。 明 李东阳 《赠户科给事中薛君墓表》:“平居友爱,诸昆弟有过,则恳曲开諭,抚羣从子,不异己出。”
词语解释:恳直  拼音:kěn zhí
诚挚切直。《魏书·儒林传·刁冲》:“ 延昌 中, 世宗 舅司徒 高肇 擅恣威权, 冲 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
词语解释:恳激  拼音:kěn jī
诚恳激切。《旧唐书·李渤传》:“ 絳 等能率御史諫官论列於朝,有恳激事君之体。”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而阁下误有听采,将引猥琐,置於左右……是以上犯盛意,恳激避辞者,盖在此也。”
词语解释:恳笃  拼音:kěn dǔ
犹恳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篤。”《明史·张居正传》:“入朝,帝慰劳恳篤,予假十日而后入阁。”《清史稿·礼志十一》:“先是太皇太后违豫,帝躬侍,步祷南郊,愿减算益慈寿。亲製祝文,词义恳篤。”
词语解释:恳悫  拼音:kěn què
诚恳。 宋 朱熹 《跋〈进贤傅君行实〉》:“予视其冠屨应礼,而戚容与之称,言词恳慤,情旨酸辛,为惻然动心焉。”
词语解释:恳愊  拼音:kěn bì
恳切。《新唐书·褚亮传》:“ 高祖 猎,亲格虎, 亮 恳愊致諫,帝礼纳其言。” 明 李东阳 《明故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张君墓志铭》:“久典刑狱,尤精法比,而能以宽恕将之。服念恳愊,每至验诸梦寐,歷佐臺省前后十五年。”
词语解释:恳恳悱悱  拼音:kěn kěn fěi fěi
诚挚而忧郁貌。
词语解释:恳祈  拼音:kěn qí
祈求。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 盛宣怀 欲保私产,不惜断送国权,恳祈顾全大局,勿堕奸计。”
词语解释:恳祷  拼音:kěn dǎo
恳切祈求。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特迴宸衷,俯受徽号……此实天下之幸甚,非独臣之幸也。臣等无任诚愿恳祷之至!”
词语解释:恳恋  拼音:kěn liàn
恳切恋念。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书辞繁委,无以自道。然即文以求其志,君子固得其肺肝焉,无任恳恋之至。”
词语解释:恳怛  拼音:kěn dá
诚挚痛切。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必酌时病,不夸不缓,异闻骇见必亟达,不惮讳恶,然而恳怛忠尽,故言而乐听。”
词语解释:恳恩  拼音:kěn ēn
请求恩典。《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如今老爷照看门下,除非恳恩借出几百两银子,仍旧与门下做这戏行,门下寻了钱,少不得报効老爷。”
词语解释:恳至  拼音:kěn zhì
恳切。《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 政 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臣伏闻宰相公卿百官及关辅百姓耆耋等,以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号於殊常,以昭示於来代,陈请恳至,于再于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辛未, 魏 以 彭城王 勰 为太师, 勰 固辞。 魏主 赐詔敦諭,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 勰 不得已,受命。” 清 王韬 《择友说》:“今夫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怀,然后有恳至篤忱之谊,岂可於寻常庸俗中求之哉!”
词语解释:恳倒  拼音:kěn dǎo
见“ 恳到 ”。
词语解释:恳到  拼音:kěn dào
亦作“ 恳倒 ”。 犹恳至。《后汉书·独行传·谅辅》:“今郡太守改服责己,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今为六道四生,三途八难,慈悲恳倒。” 唐 柳宗元 《为耆老等请复尊号表》:“被玄化而益深,望鸿名而未覩,恳倒之至,夙夜不寧。” 宋 苏舜钦 《论宣借宅事》:“上瀆宸严,无任恳到之至。” 明 吴从善 《〈郁离子〉序》:“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
词语解释:恳央  拼音:kěn yāng
恳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只求长兄恳央元帅,早发救书,也不枉俺一番远来。”
词语解释:恳恳勤勤  拼音:kěn kěn qín qín
恳切诚挚貌。《后汉书·何敞传》:“ 宪 深执谦退,固辞盛位,恳恳勤勤,言之深至,天下闻之,莫不悦喜。”
词语解释:恳谈  拼音:kěn tán
恳切交谈。《诗刊》1978年第5期:“读这样的诗,如闻老友恳谈,没有什么造作和拘束。”
词语解释:恳血  拼音:kěn xuè
犹赤诚。 宋 欧阳修 《辞转兵部尚书札子》:“圣恩优异,训諭丁寧,便当祗命而行……然臣恳血之诚,犹有不能自已者。”
词语解释:恳言  拼音:kěn yán
诚挚之言。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故曰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