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消息 拼音:xiāo xī
(1).消长,增减;盛衰。《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高亨 注:“消息犹消长也。”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清 顾炎武 《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
(2).偏指增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变化。 汉 孔融 《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 张天锡 《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 王韬 《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休养;休息。《晋书·谢玄传》:“詔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 京口 疗疾。”《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 吐蕃 与 默啜 耳。”
(6).停止;平息。《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閭里敬而爱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高士传》:“ 昭 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 欧阳修 《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7).斟酌。《晋书·慕容超载记》:“其令博士已上,参考旧事,依《吕刑》及 汉 、 魏 、 晋 律令,消息增损,议成 燕 律。”《隋书·礼仪志五》:“今之玉輅,参用旧典,消息取捨,裁其折中。”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则用其一而尚存其半焉,可以成大工,可以役大众,可以闢穷荒,政府统算而消息之可也。”
(8).音信,信息。 汉 蔡琰 《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輒復非乡里。”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人言陛下欲幸山南,在外悉装了,而竟不行,因何有此消息?” 清 周準 《明妃曲》:“中原消息断, 胡 地风沙寒。” 老舍 《离婚》第三章:“临走的时候, 老李 嘱咐 张大哥 千万别向同事的说这个事, 张大哥 答应了决不走露消息。”
(9).征兆,端倪。《淮南子·缪称训》:“故君子日孳孳以成煇,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 离朱 弗能见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窥见那消息。”
(10).奥妙;真谛;底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形骸土木心无奈,就中消息谁能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昌黎 硬语横空,而 元相 以此二联称之,此中消息,非深于诸者不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
(11).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 元 岳伯川 《铁拐李》楔子:“火坑里消息我敢踏,油鑊内钱财我敢拿。”《红楼梦》第四一回:“原来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 刘老老 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
(12).引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事物。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把视野专一放在人殉问题上,认为‘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消息就在于此’,这应该是一种偏差吧?”
(13).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易》乾卦主阳,坤卦主阴。阳升则万物滋长,故称息;阴降则万物灭,故称消。《史记·历书》:“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张守节 正义引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后汉书·陈忠传》:“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寒气错时,水涌为变。”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卦气之説,乾坤各六,主十二月。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消息不协者,谓风雨寒温不应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案《易》消息,四月乾卦用事。”
(14).新闻体裁名。其特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导新闻事实。以电报传递的消息,又叫“电讯”。
(15).词牌《永遇乐》别名。词语解释:叹息 拼音:tàn xī
(1).叹气。《礼记·祭义》:“出户而听,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 桓 灵 也。”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二:“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
(2).叹美;赞叹。《汉书·公孙弘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羣士向慕,异人并出。” 宋 陆游 《风雨中望峡口短歌》:“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上:“宾主欢醉,父老叹息称颂。”《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
(1).叹气;嗟叹。《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愾然必有闻乎其嘆息之声。”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吞声何足道,嘆息空悽然。”《西游记》第九六回:“那二老正在那里閒讲閒论,--説甚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嘆息。” 刘大白 《邮吻·黄叶》诗:“和树枝最亲密的黄叶;当它对伴侣告辞的时候,微微地--只是临风的一声叹息。”
(2).赞叹。《后汉书·朱晖传》:“ 暉 又与同郡 陈揖 交善, 揖 早卒,有遗腹子 友 , 暉 常哀之,及司徒 桓虞 为 南阳 太守,召 暉 子 駢 为吏, 暉 辞 駢 而荐 友 。 虞 嘆息,遂召之。”词语解释:太息 拼音:tài xī
(1).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庄子·秋水》:“ 公子牟 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史记·苏秦列传》:“於是 韩王 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 司马贞 索隐:“太息,谓久蓄气而大吁也。” 宋 叶适 《上西府书》:“天子为之忧愧太息,引咎镇抚,然后少安。”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人太息古昔工程的坚美。”
(2).长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张介宾 注:“闰,餘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词语解释:不息 拼音:bù xī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诗》:“用不息的斗争排除了种种干扰。”
(2).不用呼吸。《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3).不灭。《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与 舜 、 禹 俱传而不息。”词语解释:一息 拼音:yī xī
(1).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一息。” 晋 陆云 《岁暮赋》:“百年迅於分嘘兮,千岁疾於一息。”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盖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间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一息工夫,只听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许多脚步儿响,顷刻已经到了面前。” 方光焘 《疟疾》:“过了一息,她面上露着微笑,跑回房来。”
(2).暂停;稍歇。《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迴归。”
(3).一口气息。《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打起火来看时,却是十五六岁一个小厮,生得眉清目秀,浑身绑缚,微微止有一息。”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何士晋继母吴氏加赠淑人制》:“出遗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巴金 《衷心感谢他》:“他的确是带着年轻人的热情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息,战斗到最后一息的。”
(4).一个子嗣。《晋书·良吏传·邓攸传》:“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絶。”《新唐书·张嘉贞传》:“ 张嘉贞 晚一息 宝符 ,独未官。”
(5).犹一丝。 闻一多 《晴朝》诗:“再没有一息声音--和平布满了大自然。”词语解释:瞬息 拼音:shùn xī
(1).形容极短促的时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序:“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 北齐 李清 《造报德象碑》:“体瞬息之不留,识泡炎之必尽。” 唐 孟郊 《夏日谒智远禅师》诗:“何必千万劫,瞬息去樊笼。” 清 叶大忠 《黄金缕》词:“两两黄鸝相对语,一度韶光,瞬息看如许。”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现在正是风云变化的时候,吉凶祸福,瞬息可定。”
(2).引申为暂时偷生。《晋书·刘聪载记》:“ 徽 ( 鲁徽 )临刑谓 染 ( 赵染 )曰:‘将军愎諫违谋,戇而取败,而復忌前害胜,诛戮忠良,以逞愚忿,亦何颜面瞬息世间哉!’”词语解释:信息 拼音:xìn xī
(1).音信消息。 南唐 李中 《暮春怀故人》诗:“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臺。” 宋 陈亮 《梅花》诗:“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水浒传》第四四回:“ 宋江 大喜,说道:‘只有贤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 巴金 《家》三一:“二表哥的事情怎样了?为什么连信息也不给我一个?”
(2).现代科学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陈原 《社会语言学》4.1:“按物理学的观念,信息只不过是被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这个定义还不够:信息还必须有一定的意义,或者说信息必须是‘意义的载体’。”《科学画报》1983年第1期:“整个地铁的运行靠一台中心电子计算机控制,它赖以控制的信息,来自装在车站以及车站之间线路上的高灵敏度仪器。”词语解释:鼻息 拼音:bí xī
(1).从鼻腔出入的气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温病脉证》:“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衡所以揣其轻重,纊所以属其鼻息。” 巴金 《寒夜》五:“可是他连鼻息也极力忍住,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 周主任 会注意到他心里的不平。”
(2).特指熟睡时的鼾声。《宋史·王韶传》:“尝夜卧帐中,前部遇敌,矢石已交,呼声震山谷,侍者往往股栗,而 韶 鼻息自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齁齁鼻息,响动如雷。” 王统照 《搅天风雪梦牢骚》:“而左侧的 景武 也有了鼻息呼呼的声音。”
(3).比喻声势;气势。《后汉书·袁绍传》:“ 袁绍 孤客穷军,仰我鼻息。”《魏书·萧衍传》:“授以名器之尊,救其重围之死,凭人繫援,假人鼻息。”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四:“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清 赵翼 《感兴和放翁韵》:“少年鼻息薄星河,只觉将来岁月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在那时的司道府县的大小候补官员没有一个不去仰仰他的鼻息的。”词语解释:休息 拼音:xiū xī
(1).谓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息,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因述往蹟, 仲仙 始信。场后不暇休息,命驾同归。”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虽然客厅里也摆着一张可以卧倒的藤椅,我们劝他几次想让他坐在藤椅上休息一下,但是他没有去,仍旧坐在椅子上。”
(2).谓使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吕氏春秋·孟冬》:“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宋书·张畅传》:“此精甲十万,人思致命,恐轻相凌践,故且闭城耳。待彼休息士马,然后共治战场,剋日交戏。”
(3).休养生息。《史记·曹相国世家》:“然百姓离 秦 之酷后, 参 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 呼韩 ,罢酤铁而已哉。”《新唐书·高季辅传》:“畿内数州,京师之本,土狭人庶,储畜少而科役多,宜蒙优贷,令得休息,彊本弱支之义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元年至七年带征,缓征逋欠钱粮,普予豁免,与百姓休息。”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官吏少做一些恶,有利于人民的休息。”
(4).特指处于和平环境中,社会安定。 唐 张九龄 《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凶党闻之,卷甲而遁,使我边镇,且得休息。”《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尘, 高宗 泥马渡 江 ,偏安一隅,天下分为南北,方得休息。”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是 英 夷之在 粤 者稍稍敛戢,相与休息者数年。”
(5).休致,官吏年老去职。《后汉书·班超传》:“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裹,坐窃荣禄,免于事累。”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尝谓人生贵适意,顾名虽尊显而身甚劳,浩然有休息志。”
(6).休假;休整。《晋书·王浑传》:“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 淮 潜济,出其不意, 莹 等不虞 晋 师之至。”《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7).停止。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唐 苏涣 《变律》诗:“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復一闭,明晦无休息。”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 中国 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中国 作风和 中国 气派。”
(8).喻死亡。 唐 桑叔文 《淮南节度讨击付使田侁墓志》:“一朝休息,平生已矣。”词语解释:偃息 拼音:yǎn xī
(1).谓偃兵息民。《吕氏春秋·顺说》:“説虽未大行, 田赞 可谓能立其方矣。若夫偃息之义,则未之识也。”
(2).敛藏退息。《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阁下前视卿辅之地不欲处,谦让引去,偃息藩镇,以閒放自喜,此正得时止之道也。”
(3).睡卧止息。 宋 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虽有八尺牀,初无偃息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儼然而民上也者,偃息在牀,漠若无事,寧知水火狱中,有无数寃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
(4).停止;使停止。 唐 杜甫 《初冬》诗:“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金世宗 ﹞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 汉 文景 风。”《文汇报》1977.10.6:“虽然身体患病,在家休养,但是他那种要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信念并没有偃息。”
(5).平静,安静。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功成而退,三镇偃息。”词语解释:栖息 拼音:qī xī
亦作“栖息”。
(1).止息;寄居。 三国 魏 曹丕 《莺赋》:“託幽笼以栖息,厉清风而哀鸣。” 唐 韩愈 《鸣雁行》:“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显圣》:“你如今省得在此惊怕,可潜出宫中北门,暂往 阳山 栖息。” 李瑛 《芦苇的记忆》:“那时呵,苇丛间曾栖息过多少群雁。”
(2).指寄居之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察其所为,则无栖息,独卧圃中草舍。”
(3).谓隐居。《隋书·隐逸传·徐则》:“悦性冲玄,怡神虚白,餐松饵术,栖息烟霞。” 唐 权德舆 《浩歌》:“因兹谢时辈,栖息无何乡。” 明 何景明 《送五清先生》诗:“不然从此可栖息,无使天柱石鼓空巉巗。”词语解释:动息 拼音:dòng xī
(1).指出仕与退隐。《文选·谢朓〈观朝雨〉诗》:“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李善 注:“动息犹出处。” 唐 王勃 《秋日宴季处士宅序》:“虽语默非一,物我不同,而逍遥皆得性之场,动息匪自然之地。”
(2).活动与休息。《隋书·天文志上》:“生灵因之动息,寒暑由其递代。”
(3).引申为人的动止起居。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动息无格於温仁,颠沛安由乎正义。”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欲常候母动息,妇姑同一室处,嬉遨谐剧,不用常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自此雌每守 徐 ,动息不相离。”
(4).犹动静。情况,消息。《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宦者 安希伦 ,坐与 重诲 交私,常与 重诲 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宋史·韩世忠传》:“ 良臣 至 金 军中, 金 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 张公 为其所愚,倚为心腹,反为贼之耳目,军中动息,贼悉先知,早为备之。”词语解释:游息 拼音:yóu xī
(1).犹行止。《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
(2).游玩与休憩。《孔丛子·嘉言》:“子,吾心也。子以 齐 为游息之馆,当或可救,子幸不吾隐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 郁达夫 《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还有那个 三皇殿 哩,再过两年,怕庙址都要没处去寻了。我不懂 北戴河 的公益所,何以不去修理修理,使成一避暑的游息之所。”
游玩和休息。 汉 扬雄 《逐贫赋》:“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出户庭兮游息,千万里兮无极。”《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卓王孙 ﹞园中有花亭一所,名曰 瑞仙 ,四面芳菲烂熳,真可游息。”词语解释:暂息 拼音:zàn xī
风或暴风雨的暂时停息或减弱。例如:雨的暂息。词语解释:苏息 拼音:sū xī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词语解释:将息 拼音:jiāng xī
(1).养息;休息。 唐 王建 《留别张广文》诗:“千万求方好将息,杏花寒食约同行。”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西游记》第五三回:“ 唐僧 们喫了斋,消消停停,将息了一宿。”
(2).珍重;保重。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雨气无已,卿復何似?耿耿,善将息!” 宋 谢逸 《柳梢青》词:“香肩轻拍,樽前忍听一声将息。”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别》套曲:“唱道分破鸞釵,丁寧嘱付好将息。”词语解释:长太息 拼音:cháng tài xī
深长地叹息。《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汉 贾谊 《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飞烟 拆书,得以款曲寻绎。既而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 中山先生 在天有灵,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长太息吧!”词语解释:姑息 拼音:gū xī
(1).犹苟安。《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郑玄 注:“息犹安也,言苟容取安。”《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 胡三省 注:“姑,且也;息,安也;且求目前之安也。” 王闿运 《湘绮楼论文》:“人病在好名欲速,偷懒姑息。” 叶灵凤 《女娲氏之遗孽》:“我不知他之也甘心这样姑息相处,果因了何事!”
(2).无原则的宽容。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元典章·刑部二·系狱》:“昼夜桎梏则恐致惨伤,姑息任情则或生不测。”《儒林外史》第八回:“人家请先生的,开口就説要严;老夫姑息的紧,所以不曾着他去从时下先生。”
(3).谓宽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如今民主政府行的是宽大政策,我要求你们姑息姑息,担待担待,留着我这条小命。”
(4).犹妇孺。《尸子》卷下:“弃黎之言而用姑息之谋。”姑,妇;息,小儿。词语解释:好消息 拼音:hǎo xiāo xī
有利的、感兴趣的、关心的、激动人心的信息。例如:传播好消息。词语解释:气息 拼音:qì xī
(1).呼吸;呼吸出入之气。《庄子·人间世》:“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於是并生心厉。” 三国 魏 曹植 《上书请免发取诸国士息》:“今部曲皆年耆,卧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六:“气息榻然双翅垂,犹入笼中就颜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母衰迈受惊,仅存气息,二三日不復饮食。”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这是说话时透换气息的正常方式。”
(2).指说话声气。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不寻思当街上正是哥哥睡,直背的到家来不得口好气息,倒喫顿泼拳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闻者驩咍嗢噱。”
(3).指讯息。《梁书·武帝纪上》:“ 汉口 路通 荆 、 雍 ,控引 秦 、 梁 ,粮运资储,听此气息,所以兵压 汉口 ,连络数州。” 邹鲁 《中国同盟会》:“此皆吾党气息隔絶,万能自为联合,致良恶无从而辨,薰蕕同於一器。”
(4).气味。 唐 元稹 《人道短》诗:“天能种百草,蕕得十年有气息。”《红楼梦》第四七回:“这么气息,倒熏坏了我!”《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闻捷 《海燕》:“我住的房子……散发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5).喻指习气。《花月痕》第一回:“这 明经略 ,名 禄 ……年方四十五岁,弓马嫻熟,韜略精通,而且下士礼贤,毫无骄奢气息。”
(6).指诗文的风格。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是故两 汉 文章,著於 班 范 ,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自是而后,凡为文者,语必因人,句不自造,其构思不远,而气息益臻薄弱,不復上拟古人矣。”
(7).气恼。词语解释:喘息 拼音:chuǎn xī
(1).呼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惟 贯 所卧室户正开,犹奄奄然喘息。”
(2).急促的呼吸;急促呼吸。《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繇者,揭钁臿,负笼土,盐汗交流,喘息薄喉。”《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挨到晚上,痰响了一阵,喘息一回,呜呼哀哉。”
(3).指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家人喘息定了,方唤几个生力庄客,打起火把,覆身去抓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他轻轻坐在椅子上,喘息了一阵又说:‘……请把灯捻小点。’”词语解释:龟息 拼音:guī xī
道教语。谓呼吸调息如龟,不饮不食而能长生。一说,以为龟睡时,气由耳出,因此长生。语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仙经》象龟之息,岂不有以乎?”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乃虯蟠龟息,遁乎此山。” 元 岑安卿 《和李宰韵》:“常怀却世纷,宴坐学龟息。” 清 姚鼐 《定州遇雪》诗:“入舆坐龟息,下帷任所诣。”词语解释:屏息 拼音:bǐng xī
(1).犹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列子·黄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上变者徧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茅盾 《锻炼》十五:“全场屏息望着她,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光都很沉着。”
(2).指寂静无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犹敛迹;消失。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官閒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进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应麟 《诗薮·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内名士咸有颂章。” 乌兰汗 《心》:“周围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扰乱了这片意味深长的友情的氛围。”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类,其捧献人口鼻用物作长袋繫於颈后,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庙以黄罗,它祀以红紵绢为之。”词语解释:心息 拼音:xīn xī
心无所念;心灰意冷。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莫不輟镜徙倚,擥瑟心息。”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道消诗兴发,心息酒为徒。”词语解释:食息 拼音:shí xī
(1).饮食和呼吸。《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聂绀弩 《辈分·寿命·体格》二:“好人或祸害的生与死,短命与长命,其实并非完全指他们个人生命的存亡以及食息于人间的岁月。”
(2).吃饭休息。亦泛指休息。《水浒传》第九六回:“当下同众将统领军马,回营食息。”《水浒传》第一○八回:“军士方欲造饭食息,忽见 病大虫 薛永 ,领兵巡哨,捉了一箇奸细,来报 柴进 説。”
(3).谓每时每刻。 宋 叶适 《受玉宝贺表》:“皇帝陛下师古以治身,奉先而纘服,何食息不存於祖业,曾斯须敢怠於孙谋。”词语解释:踵息 拼音:zhǒng xī
道家炼气养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缓深沉。语本《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成玄英 疏:“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於气息,亦復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 宋 陆游 《独学》诗:“踵息无声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 清 金农 《广陵秋日杂作》诗之三:“屡访花隐翁,踵息无一声。”词语解释:无息 拼音:wú xī
(1).不间断。《礼记·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 朱熹 集注:“既无虚假,自无间断。”
(2).没有利息。 周恩来 《在摩加迪沙群众欢迎会上的讲话》:“ 中国 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词语解释:机息 拼音:jī xī
机心止息。犹忘机。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 明 唐顺之 《游马迹山宿许道士房有赠》诗之一:“机息何妨奕,神全可却粮。偶来分半席,遽使世情忘。”词语解释:憩息 拼音:qì xī
休息。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严备供具,憩息有所。”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作亭之意,盖为四方祈祷者憩息之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时候已经不早了,大家安排憇息。” 李若冰 《在柴达木盆地》:“每天,我们总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憇息在空旷的滩地里。”词语解释:燕息 拼音:yàn xī
安息。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 毛 传:“燕燕,安息貌。”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牀。”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日思所以奉二亲之欢,谓可以备燕息而资观览者,莫若堂也。” 清 方苞 《记梦》:“忽觉已归土街草堂,先君指画,将营西偏为燕息之斋。”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吾人於晨宵燕息之餘,忽获睹二三小册,数纸奇文,顿觉光风霽日。”词语解释:新息 拼音:xīn xī
指 东汉 伏波将军 马援 。 援 以战功被封为 新息侯 。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非 新息 苦战,则九郡左袵至今矣。”词语解释:止息 拼音:zhǐ xī
(1).休息;住宿。《楚辞·离骚》:“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史记·儒林列传》:“﹝ 伏生 ﹞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宋 苏轼 《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 惠州 嘉佑寺 ,纵步 松风亭 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2).停止;停息。《史记·孟尝君列传》:“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汉书·循吏传·龚遂》:“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自是灾厉止息,百姓遂大事之。”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叙》:“余观 昆甫 特立之志,方进取於古人,而未有止息。” 冰心 《山中杂记》九:“这声音直到黄昏才止息。”
(3).古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 李善 注:“《广陵》等曲,今并犹存,未详所起。”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韩太保 皋 生知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 嵇生 之音也!为是曲也,其当 魏 晋 之际乎?《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名也。其音主商。’” 元 耶律楚材 《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清旦炷幽香,澄心弹《止息》。”词语解释:风息 拼音:fēng xī
(1).风止息。《宋史·韩世宗传》:“ 闽 人 王 某者,教其舟中载土,平版铺之,穴船版以櫂桨,风息则出 江 ,有风则勿出。”
(2).消息;情况。《西游记》第三四回:“ 老孙 变化,也只为你们。你怎么倒走了风息。”
(3).风的声息。 郭沫若 《月光下》:“丝毫风息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声音。”词语解释:遑息 拼音:huáng xī
空闲休息。《诗·召南·殷其雷》:“殷其靁,在 南山 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词语解释:月息 拼音:yuè xī
即月利。《元史·奸臣传·卢世荣》:“国家虽立平準,然无晓规运者,以致钞法虚弊,诸物踊贵。宜令各路立平準周急库,轻其月息,以贷贫民,如此,则贷者众,而本且不失。”参见“ 月利 ”。
词语解释:月利 拼音:yuè lì
按月计算的利息。现代月利率一般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通称月利几厘几分。如月利五厘,即本金千元,每月利息五元。也称月息。词语解释:胎息 拼音:tāi xī
(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 李贤 注引《汉武内传》:“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坐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説 张果 是 帝尧 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
(2).指气息;呼吸。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则以前药復滴於鼻,须臾忽苏,黎明则胎息续矣。” 宋 范成大 《石湖书事》诗:“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
(3).犹师承;效法。 清 纪昀 《〈陈后山诗钞〉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学 杜 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舍人( 谭莹 ) 乐志堂 集文诗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 茅盾 《民间、民主诗人》:“最近, 马凡陀 的胎息于‘吴歌’的新诗,也颇值得称赏。”词语解释:生息 拼音:shēng xī
(1).生殖蕃息。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戈所麾,莫不寧顺。大宇之下,生息理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户口生息甚难,而凋耗甚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圃中蜂一房,三十餘年矣,生息颇繁。”
(2).生存;生活。 宋 李觏 《惜鸡》诗:“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梁启超 《民约论鉅子卢梭之学说》:“我 中国 数千年生息於专制政体之下。”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地面全是砖块瓦屑,可见以前那里建筑过房屋,有人生息在里边。”
(3).收益;取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功父 ﹞在 临贺 置有田产庄宅,广有生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原来我母亲将银子一齐都交给伯父带到 上海 ,存放在妥当钱庄里生息去了。”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这十几年的积存究竟总数若干,存放在何处生息?”
(4).积蓄并发展。 毛泽东 《战争和战略问题》一:“基于这些特点,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在于长期的合法斗争,教育工人,生息力量,准备最后地推翻资本主义。”
(5).犹生气。朝气、活力。 蒋光慈 《哀中国》诗:“回思往古不少轰烈事,而不料而今全国无生息,大家熙熙然甘愿做奴隶!”词语解释:久息 拼音:jiǔ xī
长久休息;长久停止。 汉 贾谊 《新书·劝学》:“昔者 南荣跦 丑圣道之忘乎己,故步陟山川,坌冒楚棘,弥道千餘,百舍重茧,而不敢久息。” 唐 皮日休 《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雷震久息,忽震则惊。”词语解释:少息 拼音:shǎo xī
(1).稍事休息;稍稍休息。 唐 韩愈 《祭女挐女文》:“撼顿险阻,不得少息。” 许地山 《鬼赞》:“我因疲极,才坐在一个祭坛上少息。”
(2).暂停;稍稍平息。 汉 马融 《长笛赋》:“众音猥积,以送厥终,然后少息暂怠。”《宋史·张齐贤传》:“及 继迁 为 潘罗支 射杀,边患谓可少息。” 元 施惠 《幽闺记·文武同盟》:“告少息雷霆怒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庶几弊政少除,民怨少息。”词语解释:数息 拼音:shù xī
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聪明,歷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飱风服道,结跏数息。”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诗:“梵宇调心易,禪庭数息难。”词语解释:真息 拼音:zhēn xī
犹真气。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 陈希夷 ( 陈摶 )先生一睡或半岁,或三数月,近亦不下月餘,留藏真息,饮纳玉液。”词语解释:停息 拼音:tíng xī
停止;止息。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因尔驱驰,不获停息。”《朱子语类》卷七五:“生将出去,又是无限箇太极,更无停息。” 杨朔 《风暴》:“渐渐地,枪声从繁密转到稀落,终于完全停息。”词语解释:安息 拼音:ān xī
(1).安逸。《诗·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息。”《汉书·翟义传》:“予承明詔,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养六尺之託,受天下之寄,战战兢兢,不敢安息。”
(2).安居生息。《孟子·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蜀 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明史·太祖纪二》:“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
(3).安宁,平静。《汉书·沟洫志》:“百餘里间, 河 再西三东,迫阸如此,不得安息。”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郡县渔猎,朝伺暮窥,蓄牧树艺之所入,先以赂吏,自享乃其餘耳,尚虑不得安息,以是愈无完书。” 清 陈金城 《平夷论》:“幸某等能刺毙夷人,逆夷随即窜逸,渐次安息。” 萧红 《生死场》十五:“ 二里半 的 麻婆子 被杀, 罗圈腿 被杀,死了两个人,村中安息了两天。第三天又是要死人的日子。”
(4).指停息。 巴金 《灭亡》第十九章:“他把死当作自己底义务,想拿死来安息他一生中的长久不息的苦斗。”
(5).安抚,抚慰。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及 三思 、 延秀 构逆,诸 武 多坐诛戮,唯 攸绪 不预其祸, 睿宗 即位,又令人安息之。”
(6).休息,多指睡眠。《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父子上床安息。”《英烈传》第四三回:“ 德柔 大喜,就请 友定 暂回本营,解甲安息,待众军解到 胡深 ,方请公堂筵宴庆贺。”《三侠五义》第三二回:“ 颜生 劝老母安息,自己把卷独对青灯。”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疲乏后的安息是最甜美的享受。”
(7).死的婉辞。多用于对死者的悼慰。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不由自主地低声念起了慰灵碑上那一句碑文:‘安息吧,过去的错误不会再犯了。’” 韩希梁 《阿妈妮,别撵火车》:“战士们相信你的话,你不会让安息在 朝鲜 人民怀抱里的烈士坟墓上长出一根杂草来的。” 李季 《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诗:“总理呵,请你安息合上眼,四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实现!”
(8). 伊朗高原 古国名。 汉武帝 时开始派使者到 安息 ,以后遂互有往来。 东汉 时来 中国 的僧人 安清 即是 安息国 人。参阅《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词语解释:宴息 拼音:yàn xī
(1).休息。《易·随》:“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君子学道从政,勤劳罢倦,必从容宴息以养志游神,故可久也。” 明 袁宏道 《抱瓮亭记》:“稍暇,则相与宴息树下,观其意,殊乐之,无所苦。”
(2).指死者长眠。 汉 杜邺 《临终作墓石文》:“ 魏郡 杜鄴 ,立志忠款,犬马未陈,奄先草露……封于 长安 北郭,此焉宴息。”
(3).宴乐和安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 灵王 自谓天下唾手而得,日夜宴息於 章华 之臺,欲遣使至 周 ,求其九鼎,以为 楚国 之镇。”
闲居休息。 唐 元结 《菊圃记》:“其地近讌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 宋 王禹偁 《李氏园亭记》:“而能开一园,构二亭,竹树花卉,少而且备,游赏讌息,近而不劳。” 清 章大来 《偁阳杂录》:“一日讌息 柯亭 ,与 张岂石 论此事。”词语解释:小息 拼音:xiǎo xī
(1).暂时休息。《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牀敷每小息,杖屨或幽寻。” 徐开垒 《竞赛》:“正当我们工作得疲倦了,准备伏案小息之时,我们又突然为这个不速之客所打扰了。”
(2).小儿子。《晋书·孙旂传》:“初, 旂 以 弼 等受署伪朝,遣小息 回 责让 弼 等以过差之事,必为家祸。” 南朝 梁武帝 《长安有狭斜行》:“大息组絪緼,中息佩陆离。小息尚青綺,总角游 南皮 。”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见 谢亶 ,言新生小息不安,甚挠怀。”词语解释:余息 拼音:yú xī
(1).犹残喘;残生。《陈书·徐陵传》:“况吾等营魂已谢,餘息空留,悲默为生,何能支久。” 唐 独孤及 《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左丞兼御史大夫等第四表》:“倘终丧纪,尚有餘息,誓当摩顶粉骨以答殊恩。”《旧唐书·萧瑀传》:“及乎 三淮 沸浪, 五岭 腾烟,假餘息於熊蹯,引残魂於雀鷇。”
(2).指正项利息以外的一种附加利息。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借债以开铁道说》:“有常息之外另提餘息以资鬮还者,言定常息由三釐加半以至四釐,餘息由釐半至二釐。”词语解释:衰息 拼音:shuāi xī
衰而止息。《汉书·礼乐志》:“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昔 袁太尉 不忍錮人,而 楚 狱衰息。” 明 陈子龙 《礼论》:“佛 老 邪淫之祠兴,故人之敬鬼甚於古,而不於其当敬,是以祭祀之道衰息无遗。”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且 北朝 更丧乱久,文章衰息,浸已絀於 江 左。”词语解释:假息 拼音:jiǎ xī
(1).苟延残喘。《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窃以占候,知长当死。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吾为囚俘,假息偷生。”《明史·明玉珍传》:“若必欲崛强一隅,假息顷刻,鱼游沸鼎,燕巢危幕,祸害将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而叛军凭城假息,亦不难膏我斧鑕也。”
(2).暂时休息。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尝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宋书·蔡廓传》:“百姓喁喁,无復假息之望。” 明 张居正 《暮宿田家》诗:“行子昧所知,假息墟里旁。”词语解释:声息 拼音:shēng xī
(1).消息;情况;形势。《三国志·蜀志·李恢传》:“时 恢 众少敌倍,又未得 亮 声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了也![旦云]呀,俺娘变了卦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土木之败》:“又明日,过 怀来 ;又二日,过 宣府 。日去一日,非风即雨,声息愈急,人情汹汹。” 萧乾 《往事回忆》:“从一开始,我就设立了个专栏,从创作观点到稿件处理,经常和作者们互通声息。”
(2).声音。《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玉姐 ﹞听丫环们都齁齁睡熟,楼下也无一些声息。”《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太守 道:‘是那三样?’ 蘧公子 道:‘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王太守 大笑道:‘这三样声息,却也有趣的紧。’”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马路上行人很少,静幽幽的,没有声息。”
(3).气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春花 ﹞去扶扶 甄监生 时,声息俱无,四肢挺直。” 金松岑 《心声》:“医者入门而视羸尩之疾,望闻切脉,必先听其声息之高下以差。” 巴金 《家》九:“两只眼睛闭着,鼻孔里微微发出一点声息。”词语解释:调息 拼音:tiáo xī
(1).调节呼吸。《摩诃止观》卷四下:“初入定时,调身令不宽不急,调息令不涩不滑。”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有隐者教余曰: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息微,则徐闭之。”《红楼梦》第十回:“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天。”注:“中医诊脉,先稳定自己的呼吸,叫作‘调息’。”
(2).调解,平息争端。《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曰:‘卿所料极善。然 李晟 移军, 怀光 不免悵望,若更遣 建微 、 惠元 就东,恐因此生辞,转难调息,且更俟旬时。’” 胡三省 注:“调息,犹今人言调停也。”
(3).调养将息。《红楼梦》第十回:“此时精神实在不能支持,就是去到府上也不能看脉,须得调息一夜,明日务必到府。”词语解释:闭息 拼音:bì xī
(1).犹屏息。有意地屏住气,暂时抑制呼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
(2).关店,歇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民间事业之腐败,其结果以财力尽,而至於闭息,此今后数年间所当屡见之事也。”
(3).犹闭气。 宋 苏轼 《养生诀上张安道》:“闭息,最是道家要妙。先须闭目浄虑,扫灭妄想,使心源湛然,诸念不起,自觉出入息调匀,即闭定口鼻。” 清 汪懋麟 《题山阴图》诗:“钩帘正好安吟榻,闭息还宜展道经。”参见“ 闭气 ”。
词语解释:闭气 拼音:bì qì
(1).古代道家的修炼术。用特殊的呼吸方法达到养生的目的。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 彭祖 ﹞常闭气内息。”
(2).犹闷气。指憋得难受但又不好发泄出来的气愤。《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 狄希陈 跨进门去, 秦敬宇 接出门来,与了 狄希陈 一个闭气。”《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 尤氏 道:‘你去罢,合你姑説,你説娘家的人俱死絶了,没有个人肯出出头的,叫他死心塌地别要指望了。’ 小玉兰 回家,把前后的话通长学了,给了 素姐 一个闭气。”
(3).暂时抑止呼吸。词语解释:蕃息 拼音:fān xī
滋生;繁衍。《庄子·天下》:“以衣食为主,以蕃息畜藏。”《淮南子·天文训》:“万物蕃息,五穀兆长。” 唐 元稹 《估客乐》诗:“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 清 俞显 《灰七姑辞》:“不愿生儿近侯王,但愿蕃息滋羊牛。”词语解释:睡息 拼音:shuì xī
睡眠时的呼吸。 宋 苏轼 《石芝》诗:“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来初匀。”词语解释:孙息 拼音:sūn xī
子孙。《后汉书·方术传上·折像》:“君三男两女,孙息盈前,当增益产业,何为坐自殫竭乎?”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尝闻 南阳山 ,有菊环清泉。居人饮其流,孙息皆华颠。” 宋 黄庭坚 《寄老庵赋》:“寄吾老於孙息,厌羣雏之嗸嗸。” 金 元好问 《挽赵参谋》诗之二:“雅道湮沉易,幽光发越难。高门有孙息,玉立看儒冠。”词语解释:中息 拼音:zhōng xī
(1).中间停歇;中止。《文选·马融〈长笛赋〉》:“藎滞抗絶,中息更装。” 李周翰 注:“中道息曲而復调气缓吹。” 南朝 宋高祖 《与臧焘书》:“戎车屡警,礼乐中息。” 南朝 梁武帝 《答萧颖胄书》:“处分已定,安可中息。”
(2).次子。 南朝 梁简文帝 《长安有狭斜行》:“大息騫金勒,中息綰黄银,小息始得意,黄头作弄臣。”词语解释:残息 拼音:cán xī
(1).犹残喘。《梁书·袁昂传》:“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復罹今酷,寻惟慟絶,弥剧弥深。”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刃接兵交,洞胷达臆,自辰踰午,鱼烂土崩,沸残息於层峰,更切守陴之哭;积圆颅于重阜,殆成京观之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幸习常见惯,颇不为骇。但念残息如丝,不觉失声大痛。”参见“ 残喘 ”。
(2).馀年,残生。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一表》:“庶使自安,以全残息。” 金 元好问 《落魄》诗:“中州遂南北,残息付悠悠。”
词语解释:残喘 拼音:cán chuǎn
(1).衰老或垂死时的喘息。 唐 元结 《再让容州表》:“餘生残喘,朝夕殞灭,岂堪金革,能伏叛人。” 元 宋旡 《老牛》诗:“草绳穿鼻繫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
(2).残生;垂危。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臣亦觉知先帝无意杀臣,故復留残喘,得至今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吾师何来,得救残喘。”词语解释:日息 拼音:rì xī
(1).日日生长。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小过》:“桃李花实,累累日息。” 宋 张载 《正蒙·乾称下》:“益物必诚,如天之生物,日进日息。” 王夫之 注:“息,长也。” 清 唐甄 《潜书·富民》:“ 吴 乡之民,编蓑织席,皆至微之业也。然而日息岁转,不可胜算。”
(2).按日计算的利息。也称日利。日息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通常称日息几厘几毫。如日息一厘,即本金千元,每日利息一角。词语解释:大息 拼音:dà xī
见“ 太息 ”。
词语解释:太息 拼音:tài xī
(1).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庄子·秋水》:“ 公子牟 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史记·苏秦列传》:“於是 韩王 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 司马贞 索隐:“太息,谓久蓄气而大吁也。” 宋 叶适 《上西府书》:“天子为之忧愧太息,引咎镇抚,然后少安。”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人太息古昔工程的坚美。”
(2).长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张介宾 注:“闰,餘也,犹闰月之谓。言平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词语解释:胁息 拼音:xié xī
亦作“脇息”。
(1).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李善 注:“胁息,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 颜师古 注:“胁,敛也,屏气而息。”《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姦豪胁息。”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 商鞅 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復请?”
(2).表示悲伤。《文选·宋玉〈高唐赋〉》:“令人惏悷憯悽,胁息增欷。” 李善 注:“并悲伤貌。胁息,缩气也。”词语解释:归息 拼音:guī xī
(1).休息。《诗·曹风·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郑玄 注:“息,止也。”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章》:“周而勿舍,亦利;归息士民而復之使如 中山 ,亦利。”《汉书·韦玄成传》:“羣生百神,有所归息。”
(2).止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金朝奉 又取二两银子,送了 张 李 二生央他出名归息。二生就讨过笔砚,写了息词。”词语解释:定息 拼音:dìng xī
(1).停止;平息。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二折:“风呵你略停止呼号怒容咱告覆,暂定息那颠狂性听喒嘱付。”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倖杀人也,方纔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
(2).我国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工商业者的资产进行核定,在一定时期内按固定利率付给的利息。词语解释:音息 拼音:yīn xī
音信;消息。《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李善 注:“音息,音问、消息也。”《北史·宇文护传》:“护居宰相后,每遣间使寻求,莫知音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太原意娘》:“倘得良人音息,幸见报扬。”词语解释:作息 拼音:zuò xī
(1). 汉 王充 《论衡·偶会》:“作与日相应,息与夜相得也。”后因称劳作和休息为“作息”。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宋 曾巩 《敕监司考覈州县治迹诏》:“夫能使吾民足于衣食、安于作息……在夫州县之吏而已。”如:作息时间。
(2).劳作,工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词语解释:坐息 拼音:zuò xī
(1).坐着休息。《百喻经·为王负机喻》:“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过 潼关 而坐息,窥黄流之奔猛。”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五幕:“正面右半有栏杆,栏杆下一段阶墀供人坐息。”
(2).轻易地平息。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晨起,耳语 金 曰:‘今往 南寧 , 南寧 人皆言汝叛,声甚恶,以五千人往则人益疑汝,不若散遣三千人,而选心腹从卒二千人以往,是汝不撤卫而坐息人言也。’”词语解释:视息 拼音:shì xī
仅存视觉、呼吸等。谓苟全活命。 汉 蔡琰 《悲愤诗》:“为復彊视息,虽生何聊赖!” 明 张煌言 《贻赵廷臣书》:“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息,更何所待。” 孙中山 《讨袁檄文》:“吾国民亦偷生视息,莫之敢指。”词语解释:儿息 拼音:ér xī
子嗣。 晋 李密 《陈情事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南朝 宋 谢庄 《与江夏王义恭笺》:“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儿息不免麤糲。”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诗:“幸看儿息大,敢有宦名求。”词语解释:长息 拼音:cháng xī
长叹。《列子·仲尼》:“ 公仪伯 长息退席,曰:‘善哉!王之问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东方先生 喟然长息。” 汉 应瑒 《正情赋》:“仰崇夏而长息,动哀响而餘嘆。”词语解释:顿息 拼音:dùn xī
(1).停留休息。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顿息石人下小瞑,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帝手毁其表而竞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军至 斗城 ,去 瓮口 二十餘里,解鞍顿息。”
(2).深深叹息貌。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赵臣》:“ 璋 大惊顿息曰:‘今日非 赵 君,我族矣!’”词语解释:寝息 拼音:qǐn xī
(1).停息;搁置。《后汉书·蔡邕传》:“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所因寝息。”《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恐真个查办出来,碍着海关大臣的情面,若有牵涉,觉得不好看,就把这事寝息不提。”
(2).睡卧休息。 晋 潘岳 《悼亡诗》:“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宋 王谠 《唐语林·容止》:“夏日中欲寝息,则顾军将令下帘。”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橐饘勤问遗,寝息共论评。”词语解释:息息 拼音:xī xī
(1).呼吸;气息出入。《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宋 苏轼 《谪居三适·午窗坐睡》诗:“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清 黄景仁 《大雨宿青山僧寺》诗:“劳魂与清气,息息共吁呐。”
(2).犹言时时刻刻。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夫自《三百篇》而下,三千餘年之作者,其间节节相生……衰旺相循而生物而成物,息息不停,无可或间也。” 鲁迅 《野草·死火》:“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不但爱看,还想看清,可惜他们都息息变幻,永无定形。”
(3).歇一歇。 潘漠华 《游子》诗:“浮浪无定的游子,在门前草地上息息力,徐徐起身抹着眼泪走过去。”
(4).象声词。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炉里的木柴,爆裂得息息的响着,火花飞上裙缘。”词语解释:出息 拼音:chū xī
(1).呼出的气息。 金 马钰 《女冠子》词:“忘情絶爱念,好把意马心猿牢繫,绵绵密密。有似出息,常不保入息。”
(2).收益。《北齐书·苏琼传》:“道人 道研 为 济州 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徵。” 宋 苏轼 《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庶使农民自此息肩,亦免后世有所讥议。”《红楼梦》第一一四回:“那一座大园子,人家是不敢买的,这里头的出息也不少,又不派人管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你书启名下应得的薪水,大约出息还不很坏。” 沉从文 《边城》十七:“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3).犹出挑;长进。《红楼梦》第二七回:“明儿你伏侍我罢,我认你做乾女孩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他黑夜还东跑西奔巡查,识字班也没好好上。不多识字,出息就慢。” 浩然 《艳阳天》第二十章:“姑娘大了,出息的又结实又能干,提媒的人多了。”
(4).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日后 兰哥 还有大出息,大嫂子还要带凤冠穿霞帔呢。”《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此时倒用得着一件东西,老哥哥可莫笑我没出息儿;还自怕你这里未必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服,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梁斌 《红旗谱》五:“有人说吃糠咽菜是穷人的本分,依我来看,那就是没有出息!”
(5).犹底细。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咳,说回来,这也不能就怪 大海 , 周 家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好东西。我伺候他们这两年,他们那点出息我哪一样不知道?”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他们家里这点出息当我不知道?”
(6).犹出色。特别佳美。 元 王祯 《农书》卷七:“大麦可作粥饭,甚为出息;小麦磨麪,可作饼饵,饱而有力;若用厨工造之,尤为珍味。”词语解释:静息 拼音:jìng xī
(1).静止;平息。 南朝 梁 任昉 《禅位梁王玺书》:“祥风扇起,淫雨静息。”《南史·江革传》:“ 革 乃广施恩惠,盗贼静息。”
(2).安静地栖息。 五代 齐己 《蝉八韵》:“静息深依竹,惊移瞥过楼。”词语解释:子息 拼音:zǐ xī
(1).子嗣,儿子。《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恭 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 唐 贾岛 《哭孟郊》诗:“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虽然咱有家私,我这眼前无一个子息。”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老身年逼桑榆,又无子息,止靠着半子终身。”
(2).泛指儿女。 郭沫若 《山中杂记·芭蕉花》:“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3).借贷的利息。《管子·轻重丁》:“ 峥丘 之战,民多称贷,负子息,以给上之急,度上之求。” 郭沫若 等集校:“钱分母钱子钱,见《周语》下。‘子息’即《周礼·小宰》《注》所谓‘贷子’。”
(4).孳生蕃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猗顿 , 鲁 穷士,闻 陶朱公 富,问术焉。告之曰:‘欲速富,畜五牸。’乃畜牛羊,子息万计。”词语解释:和息 拼音:hé xī
犹和解。《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查 家﹞情愿把坟界相让讲和…… 鲜于太守 准了和息,将 查 家薄加罚治。”《红楼梦》第三一回:“必定是你们两口儿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息和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彼得所欲,其怨自解,如人世之有和息也。”参见“ 和解 ”。
词语解释:和解 拼音:hé jiě
(1).宽和,宽容。《荀子·王制》:“和解调通……则姦言并至,尝试之説锋起。” 杨倞 注:“谓宽和不拒下也。”
(2).平息纷争,重归于好。《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匈奴 冒顿 大围 信 , 信 数使使胡求和解。”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令 ﹞与 张延赏 有隙…… 德宗 尝令 韩晋公 和解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二人几攘臂,一老儒和解之。”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十七》:“那天晚上 苇弟 赌着气回去,今天又小小心心的自己来和解,我不觉笑了。”
犹溶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凡三酘。济,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搅令和解。”词语解释:累息 拼音:lèi xī
(1).长叹。《楚辞·刘向〈九叹·禽世〉》:“立 江 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王逸 注:“言己还入 大江 之界,远望长吟,心中悲叹而太息,哀不遇也。”《后汉书·鲁恭传》:“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为累息。”《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 汉文 之时,诸侯强大, 贾谊 累息以为至危。”
(2).屏气。因恐惧而不敢喘息。 汉 蔡邕 《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 邕 怔营慙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周书·宣帝纪》:“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终。”《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词语解释:减息 拼音:jiǎn xī
(1).减少停止。《宋书·庾悦传》:“今 江 右区区,户不盈数十万,地不踰数千里,而统司鳞次,未获减息。”
(2).降低利息。词语解释:鼾息 拼音:hān xī
(1).鼾声。 宋 朱熹 《熹伏蒙判院丈垂示用韵喜晴之句率尔奉酬伏乞笑览》诗:“客枕终难稳,归来鼾息深。”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流汐涨》:“这晚上的催眠歌,就是父亲的抽噎声。不久,孩子也因着这声就发出微细的鼾息。” 周立波 《第一夜》:“他又放倒了身躯,发出了鼾息。”
(2).气喘。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 申王 有肉疾,腹垂至骭,每出,则以白练束之。至暑月,常鼾息不可过。”词语解释:稍息 拼音:shào xī
(1).略微休养生息。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请自今盐有餘,则出官钱买贮之,以配商引,而私贩赖以稍息。”
(2).略微停止。 严复 《论世变之亟》:“ 道 咸 以降,持驱夷之论者,亦自知其必不可行,群喙稍息,于是不得已廿三口之开。”
(3).小憩;歇息一会儿。《新民晚报》1982.7.8:“稍息片刻后, 特纳 驾车出去向 山姆 妻子报信。”
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姿势。 茅盾 《手的故事》:“壮丁上操快将两礼拜了,立正,稍息还没操好,怎么能上前线!”词语解释:暇息 拼音:xiá xī
闲暇歇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尝从塾师读於僧寺……内有 褚生 ,自言 山东 人,攻苦讲求,略不暇息。”词语解释:奄息 拼音:yǎn xī
休息。《方言》第十:“戏泄,歇也。 楚 谓之戏泄,奄息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奄息 总极 氾滥水嬉兮,使 灵媧 鼓瑟而舞 冯夷 。” 唐 张籍 《怀别》诗:“远程未奄息,别念在朝昏。”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磁州地震记》:“ 磁 之人,或甫晚餐,或已奄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