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盐平声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首字词组
恬淡恬养恬虚恬寂恬波恬噪恬倓恬美
恬然恬静恬素恬嬉恬惰恬卧恬不知耻恬简
恬澹恬熙恬适恬不知羞,恬不知愧恬敏恬娱恬让恬不为意
恬退恬如恬惔恬然自足恬不知愧恬逸恬言柔舌恬不为怪
恬和恬泊恬而恬淡无为恬不知羞恬酒恬穆恬不知怪
恬旷恬夷恬泰恬畅恬冲恬忽恬裕 
恬愉恬默恬澜恬怠恬乐恬雅恬谧 
恬漠恬安恬荡恬憺恬脆恬靖恬豁 

词语解释:恬淡  拼音:tián dàn
亦作“ 恬惔 ”。亦作“ 恬倓 ”。
(1).清静淡泊。《老子》:“恬惔为上,胜而不美。”《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史记·秦本纪》:“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子欲为恬淡也,则当如 老聃 之守一, 庄周 之自逸,廓然离欲,志陵云日。”
(2).多用以指不热中于名利。《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偃息於仁义之涂,恬惔於浩然之域。”《宋史·隐逸传·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 陈独秀 《敬告青年》:“ 欧 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 亚洲 以闲逸恬淡为美风。”
词语解释:恬然  拼音:tián rán
安然,不在意貌。《荀子·强国》:“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淮南子·原道训》:“恬然无思,澹然无虑。”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謫意。” 清 方苞 《先母行略》:“卧疾逾年,转侧痛苦,见者心惻,而母恬然。”
词语解释:恬澹  拼音:tián dàn
亦作“ 恬憺 ”。同“ 恬淡 ”。 清静淡泊。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恬憺无欲,志不在於仕;苟欲全身养性为贤乎?是则 老聃 之徒也。” 宋 曾巩 《徐干〈中论〉目录序》:“ 魏文帝 称 干 怀文抱质,恬澹寡欲。” 清 冯桂芬 《常熟叔岩曾君墓表》:“君素恬澹,春官屡荐不中第,遂絶意进取。”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吾尝读 赫尔图门 之宗教哲学矣,其説曰,有恶根在必有善根,若恬憺无为者,其善根亦必断絶。”
词语解释:恬退  拼音:tián tuì
(1).淡于名利,安于退让。《世说新语·文学》“ 羊孚 作《雪讚》” 刘孝标 注引 晋 何法盛 《中兴书》:“ 胤 少有清操,以恬退见称。”《梁书·孝行传·何炯》:“ 炯 常慕恬退,不乐进仕。” 清 黄景仁 《杂咏》之二:“恬退匪所甘,落拓计益疏。” 茅盾 《谈月亮》:“我觉得我们向来有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像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
(2).指安然退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猫怪》:“作官二十年,草菅人命者不知凡几,尚思恬退林泉,正命牖下,妄想极矣。”
词语解释:恬和  拼音:tián hé
安静平和。《文子·微明》:“ 老子 曰:清静恬和,人之性也。”《宋书·刘义庆传》:“前徵奉朝请 武陵龚祈 ,恬和平简,贞洁纯素。”《太平广记》卷三○三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圆》:“是日风色恬和,波流静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贞白》:“性恬和,明易象。”
词语解释:恬旷  拼音:tián kuàng
淡泊旷达。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餘。” 唐 白居易 《昭国闲居》诗:“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子遗万事遂恬旷,我繫一官常侷促。”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月涵》:“ 吴兴 董説 字 若雨 ,华阀懿孙,才情恬旷。”
词语解释:恬愉  拼音:tián yú
快乐。《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於体。” 成玄英 疏:“恬愉,乐也。” 晋 支遁 《咏怀》:“咏发清风集,触思皆恬愉。” 宋 王安石 《进圣节功德疏右语》之二:“伏愿备膺多福,大庇羣生,人永恬愉之安,物无疵癘之苦。” 清 龚自珍 《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铭》:“君受劾归,不问世事,恬愉冲夷,沦隐以没。”
词语解释:恬漠  拼音:tián mò
宁静淡泊。《墨子·非儒下》:“隐知豫力,恬漠待问而后对。” 汉 贾谊 《鵩鸟赋》:“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唐 卢仝 《叹昨日》诗:“天下薄夫苦耽酒, 玉川先生 也耽酒。薄夫有钱资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頽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道则以濡弱谦下,附於 尧 之克让,清静恬漠,合於 舜 之无为。”
词语解释:恬养  拼音:tián yǎng
谓以恬静涵养性情。语本《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 郭象 注:“恬静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 唐 元稹 有《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因成十八韵见寄〉,乐天前篇到时,适会予亦宴 镜湖 南亭 ,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末章亦示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诗。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序》:“余大父司徒公,虽贵仕而喜廉退恬养。”
词语解释:恬静  拼音:tián jìng
恬淡安静。《东观汉记·闵贡传》:“ 閔贡 字 仲叔 , 太原 人也。恬静养神,弗役於物。”《新唐书·陆象先传》:“然其性恬静寡欲,议论高简,为时推向。” 宋 王安石 《题南康晏史君望云亭》诗:“云徐无心静无滓, 史君 恬静亦如此。” 明 文徵明 《玉女潭山居记》:“ 恭甫 恬静寡欲,与物无忤。” 冯雪峰 《上饶集中营》第三部:“崇高伟大的感情在她恬静的脸上流露着。”
词语解释:恬熙  拼音:tián xī
安乐。 元 王逢 《览周左丞伯温拜御史扈从集》诗:“游豫循常度,恬熙属纍朝。”《明史·申时行传》:“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不知本住林泉,耕田凿井,恬熙相安,原无所戚戚於中也。”
词语解释:恬如  拼音:tián rú
(1).安然,泰然。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左右皆怖伏地,而 叔高 恬如也。”《晋书·王述传》:“性沉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 述 处之恬如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张昺》:“ 辽 乃逆格之,凡杀四头。左右皆怖伏地,而 辽 恬如也。”
(2).恬淡貌。 清 黄宗羲 《郑兰皋八十寿序》:“先生泊如恬如,而其中之确如者,又未尝少踰乎銖黍。”
词语解释:恬泊  拼音:tián bó
淡泊。《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幽居恬泊,乐以忘忧。”《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寧 清高恬泊,拟跡前轨,德行卓絶,海内无偶。”《晋书·儒林传·杜夷》:“少而恬泊,操尚贞素。” 宋 梅尧臣 《赵秘校见访》诗:“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词语解释:恬夷  拼音:tián yí
安静平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八:“恬夷宇宙泰,焕朗天光彻。”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中外恬夷,生灵辑睦,况属三元令序,大宥昌辰。” 宋 曾巩 《赠大理寺丞致仕杜君墓志铭》:“ 宗诲 为人,质厚恬夷,世俗之所为有不为者。”
词语解释:恬默  拼音:tián mò
恬淡沉静。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空背恬默之涂,竟无有为之益,不值祸败,盖其幸耳。”《北齐书·杨愔传》:“性既恬默,又好山水,遂入 晋阳 西 悬瓮山 读书。”《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伪之徒,自知其学问文采不足表见於世,乃窃其名以自售,外示恬默,中实奔竞。”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彭燕又宾》:“行路或咨嗟,达士乃恬默。”
词语解释:恬安  拼音:tián ān
安静;安逸。《汉书·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恬安不营,则盗贼销。”《旧五代史·晋书·张希崇传》:“昔 班仲升 西戍,不敢擅还,以承詔故也。我今入 关 ,断在胸臆,何恬安於不测之地,而自滞耶!”
词语解释:恬虚  拼音:tián xū
恬淡冲虚。《后汉书·刘平赵孝等传序》:“ 包 性恬虚,称疾不起,以死自乞。”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愉悦,淑穆玄真,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宋 范仲淹 《润州谢表》:“进则持坚正之方,冒雷霆而不变;退则守恬虚之趣,沦草泽以忘忧。”
词语解释:恬素  拼音:tián sù
恬淡朴素。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专气致柔,镇以恬素。”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隋书·韦世康传》:“ 世康 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王遵业 为黄门郎,从容恬素,若处丘园。”
词语解释:恬适  拼音:tián shì
(1).安适。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书》:“某稔闻才业之美,尚淹擢用,向承非罪被移,众论可怪。贤者处之,想恬适也。”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 石农先生 自髫年及於中岁……多处於忧患之中,即偶有恬适之时,亦思往念来,不可终日。” 叶圣陶 《归宿》:“ 陈君 慨叹道,这真是个不解之谜,既然感觉到这种境界未必恬适,却又喜欢向它奔趋!”
(2).指随遇而安的性格。《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虞博士 爱 庄徵君 的恬适, 庄徵君 爱 虞博士 的浑雅。”
词语解释:恬惔  拼音:tián dàn
见“ 恬淡 ”。
词语解释:恬淡  拼音:tián dàn
亦作“ 恬惔 ”。亦作“ 恬倓 ”。
(1).清静淡泊。《老子》:“恬惔为上,胜而不美。”《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史记·秦本纪》:“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子欲为恬淡也,则当如 老聃 之守一, 庄周 之自逸,廓然离欲,志陵云日。”
(2).多用以指不热中于名利。《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偃息於仁义之涂,恬惔於浩然之域。”《宋史·隐逸传·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 陈独秀 《敬告青年》:“ 欧 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 亚洲 以闲逸恬淡为美风。”
词语解释:恬而  拼音:tián ér
犹安然。《汉书·贾谊传》:“至於俗流失,世败坏,因恬而不知怪。”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恬而,恬然也。”
词语解释:恬泰  拼音:tián tài
安逸舒适。 唐 白居易 《问秋光》诗:“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或移 淛 中一郡,虽於国无济,但一方州,庶事由己,吏民可安,自且恬泰。”
词语解释:恬澜  拼音:tián lán
谓波澜平静。喻平静的世途。 宋 王安石 《答陈正叔》诗:“利行有阨辙,势涉无恬澜。”
词语解释:恬荡  拼音:tián dàng
淡泊坦荡。《东观汉记·卓茂传》:“ 茂 为人恬荡,乐道推实,不为华貌。” 晋 张华 《励志诗》:“安心恬荡,栖志浮云。”《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宽仁恭爱,恬荡乐道。”
词语解释:恬寂  拼音:tián jì
谓清静无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於蓬户。” 明 唐顺之 《祭孙南野太仆文》:“余厌纷嚣,公耽恬寂,真率之会,两心莫逆。”
词语解释:恬嬉  拼音:tián xī
嬉戏逸乐。 宋 李纲 《乞益修政事札子》:“自经一稔之后,上下恬嬉,不復勤恤民隐。” 明 李东阳 《送萧海钓诗序》:“使其优游恬嬉,更假以时日之久,虽在外服,亦岂独如是止哉!”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
词语解释:恬不知羞,恬不知愧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
词语解释:恬然自足  拼音:tián rán zì zú
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 和靖 能高卧 孤山 ,而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於隐,而非假借也。”
词语解释:恬淡无为  拼音:tián dàn wú wéi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语本《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太平之责塞,优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势,恬淡无为之场,休徵自至,寿考无疆。” 唐 王邕 《修养杂诀气铭》:“恬淡无为,以道自怡,妙中之妙,微中之微。”
词语解释:恬畅  拼音:tián chàng
恬静豁达。 汉 陆贾 《新语·怀虑》:“故气感之符,清洁明光;情素之表,恬畅和良。”《世说新语·德行》“ 王丞相 往看之” 刘孝标 注引《丞相别传》:“ 导 少知名,家世贫约,恬畅乐道,未尝以风尘经怀也。”《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虽神识恬畅,然无济世大略, 谢安 以为 惠帝 之流,但清谈差胜耳。”
词语解释:恬怠  拼音:tián dài
懒散,倦怠。《文选·枚乘〈七发〉》:“揄弃恬怠,输写淟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张铣 注:“恬,安也;怠,慢也。”
词语解释:恬憺  拼音:tián dàn
见“ 恬澹 ”。
词语解释:恬澹  拼音:tián dàn
亦作“ 恬憺 ”。同“ 恬淡 ”。 清静淡泊。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恬憺无欲,志不在於仕;苟欲全身养性为贤乎?是则 老聃 之徒也。” 宋 曾巩 《徐干〈中论〉目录序》:“ 魏文帝 称 干 怀文抱质,恬澹寡欲。” 清 冯桂芬 《常熟叔岩曾君墓表》:“君素恬澹,春官屡荐不中第,遂絶意进取。”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吾尝读 赫尔图门 之宗教哲学矣,其説曰,有恶根在必有善根,若恬憺无为者,其善根亦必断絶。”
词语解释:恬波  拼音:tián bō
(1).平息波澜。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变乘桴以造舟楫,水物为之祥踊,沧海为之恬波。”
(2).喻使局势平静。《晋书·刘弘传论》:“一州清晏,恬波於沸水之中;百城安堵,静祲於稽天之际。”《宋书·孝武帝纪》:“今息警夷嶂,恬波 河 渚,栈山航海,乡风慕义。”
词语解释:恬惰  拼音:tián duò
犹苟安。《宋史·高宗纪赞》:“其始惑於 汪 黄 ,其终制於姦 檜 ,恬惰猥懦,坐失时机。”
词语解释:恬敏  拼音:tián mǐn
谓恬静而敏达。《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 王僧孺 ﹞理尚栖约,思致恬敏,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吕延济 注:“恬,静;敏,达也。言栖意俭约,思致静达。”
词语解释:恬不知愧  拼音:tián bù zhī kuì
见“ 恬不知耻 ”。
词语解释:恬不知耻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 宋 吕祖谦 《东莱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 卫礼至 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於铭,以章示后。” 明 唐顺之 《与曹子泰评事书》:“如老嫠守节,盖几十年苦心,若一旦忘哀冒利,恬不知耻,则所谓举其平生而尽弃之,生不如死也。” 清 戴名世 《与白蓝生书》:“即其所习之文,不过记诵熟烂之辞,互相钞袭,恬不知耻。”亦作“ 恬不知耻 ”、“ 恬不知愧 ”、“ 恬不知羞 ”。 清 阎尔梅 《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 琯 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 叔寳 全无心肝者哉?”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 胡博士 。”
词语解释:恬不知羞  拼音:tián bù zhī xiū
见“ 恬不知耻 ”。
词语解释:恬不知耻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 宋 吕祖谦 《东莱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 卫礼至 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於铭,以章示后。” 明 唐顺之 《与曹子泰评事书》:“如老嫠守节,盖几十年苦心,若一旦忘哀冒利,恬不知耻,则所谓举其平生而尽弃之,生不如死也。” 清 戴名世 《与白蓝生书》:“即其所习之文,不过记诵熟烂之辞,互相钞袭,恬不知耻。”亦作“ 恬不知耻 ”、“ 恬不知愧 ”、“ 恬不知羞 ”。 清 阎尔梅 《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 琯 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 叔寳 全无心肝者哉?”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 胡博士 。”
词语解释:恬冲  拼音:tián chōng
淡泊、清虚。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曹爽》:“违由鄙钝,学行固野,进无和俗崇誉之高,退无静默恬冲之操。” 明 方孝孺 《卢处士墓铭》:“处士居虽近市,然恬冲坦静,不乐芬华。”
词语解释:恬乐  拼音:tián lè
安乐。《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正月十四日》:“自 吉安 至 赣州 一带,米价甚贱,每石千数百文,民情恬乐,赛龙灯甚多。”
词语解释:恬脆  拼音:tián cuì
甘美清脆。《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恬脆而美。”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白汤熟煮,掠去浮沫。欲去釜时,尤须急火,急则易燥,置箔上阴乾之,恬脆殊常。”一本作“甜脆”。
词语解释:恬噪  拼音:tián zào
发出粗而沙哑的叫声
发出它天然的叫声
词语解释:恬卧  拼音:tián wò
(1).安卧。指清静无为。《邓析子·无厚》:“为君当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自归,莫之使也。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淮南子·主术训》:“昔 孙叔敖 恬卧,而 郢 人无所害其锋。”
(2).谓高枕无忧。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故边民百战,而中国恬卧者,以边郡为蔽扞也。”
词语解释:恬娱  拼音:tián yú
安乐自娱。《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顾兹心之未泰,惧末涂之泥滞。”
词语解释:恬逸  拼音:tián yì
安逸。《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新唐书·藩镇传·魏博》:“今者及吾之壮,不图擒取,乃偷恬逸。”
词语解释:恬酒  拼音:tián jiǔ
即甜酒。酒汁与酒槽相和杂,类似今之酒酿。《周礼·天官·酒正》“二曰醴齐” 汉 郑玄 注:“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初学记》卷二六引作“甜酒”。
词语解释:恬忽  拼音:tián hū
犹淡泊。 汉 王充 《论衡·命禄》:“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之于天,故坦荡恬忽。”
词语解释:恬雅  拼音:tián yǎ
沉静文雅。《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 江智渊 素恬雅,渐不会旨。”《明史·陆树声传》:“ 树声 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纪。”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 恬菴先生 )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真吾乡前辈文也。”
词语解释:恬靖  拼音:tián jìng
犹恬静。《北齐书·卢潜传》:“ 怀仁 涉学有文辞,情性恬靖,常萧然有闲放之致。”《宋史·葛宫传》:“天性恬靖,年五十,忽上章致仕。” 明 李东阳 《锺君墓表》:“素履恬靖,年七十未尝至公府。”
词语解释:恬倓  拼音:tián tán
见“ 恬淡 ”。
词语解释:恬淡  拼音:tián dàn
亦作“ 恬惔 ”。亦作“ 恬倓 ”。
(1).清静淡泊。《老子》:“恬惔为上,胜而不美。”《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史记·秦本纪》:“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子欲为恬淡也,则当如 老聃 之守一, 庄周 之自逸,廓然离欲,志陵云日。”
(2).多用以指不热中于名利。《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偃息於仁义之涂,恬惔於浩然之域。”《宋史·隐逸传·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 陈独秀 《敬告青年》:“ 欧 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 亚洲 以闲逸恬淡为美风。”
词语解释:恬不知耻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 宋 吕祖谦 《东莱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 卫礼至 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於铭,以章示后。” 明 唐顺之 《与曹子泰评事书》:“如老嫠守节,盖几十年苦心,若一旦忘哀冒利,恬不知耻,则所谓举其平生而尽弃之,生不如死也。” 清 戴名世 《与白蓝生书》:“即其所习之文,不过记诵熟烂之辞,互相钞袭,恬不知耻。”亦作“ 恬不知耻 ”、“ 恬不知愧 ”、“ 恬不知羞 ”。 清 阎尔梅 《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 琯 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 叔寳 全无心肝者哉?”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 胡博士 。”
词语解释:恬让  拼音:tián ràng
恬淡谦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郑世子让国》:“上嘉其恬让,褒美甚至。”《明史·刘一儒传》:“ 南京 御史 李一阳 请还 一儒 於朝,以厉恬让,帝可其奏, 一儒 竟不赴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恬让之怀,油然动矣。”
词语解释:恬言柔舌  拼音:tián yán róu shé
犹言甜言蜜语。 唐 杜牧 《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词语解释:恬穆  拼音:tián mù
沉静肃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张之象》:“自谓一生不欺暗室,常渡 泖 ,中流风恶,舟人皆失色,公神宇恬穆。”
词语解释:恬裕  拼音:tián yù
谓淡泊自足。《北齐书·杨愔传》:“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羣儿咸争之, 愔 頽然独坐。其季父 暐 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
词语解释:恬谧  拼音:tián mì
安静。 唐 欧阳詹 《唐天文述》:“羽毛鳞甲,勾甲芽萌……求诸吹荡则常风,求诸恬謐则常寧。”
词语解释:恬豁  拼音:tián huō
恬静豁达。《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感兵难繁兴,时俗諠竞,乃著《大酒容赋》以表恬豁之怀。”
词语解释:恬美  拼音:tián měi
(1).甘美。 汉 陆贾 《新语·辅政》:“君子远荧荧之色,放錚錚之声,絶恬美之味,疏嗌呕之情。”
(2).宁静优美。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每个角落里,每扇窗子边,都印上艺术的灵思的标记,流荡着和悦恬美的空气。”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不仅五言,连四言诗也都照射出夕阳似的血红的恬美的光亮出来。”
词语解释:恬简  拼音:tián jiǎn
恬淡简易。《陈书·萧乾传》:“ 滂 弟 乾 ,字 思惕 ,容止雅正,性恬简,善隶书,得叔父 子云 之法。”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谢泌 ﹞深慕虚玄,朴素恬简,病革,盥沐,衣羽衣,焚香端坐而逝,首不少欹。”
词语解释:恬不为意  拼音:tián bù wéi yì
处之泰然,满不在乎。 宋 苏轼 《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岂有仁圣在上,羣贤并用,而肯恬不为意乎。” 明 刘基 《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而使者亦言 宋公 沮旨,执政大怒,奏收公按问,内外惊骇,公恬不为意。”《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 孟明 自恃才勇,以为成功可必,恬不为意。”
词语解释:恬不为怪  拼音:tián bù wéi guài
犹言恬不知怪。 宋 唐庚 《上监司书》:“比来州县削弱,纪纲弃坏,上下习熟,恬不为怪。”《西湖佳话·葛洪仙迹》:“独剩 葛洪 一人,据席大饮。顷刻潮至, 葛洪 举杯向之,称奇道妙,恬不为怪。” 陈垣 《史讳举例》卷八:“而内外所称,章疏所列,俱公然直呼,恬不为怪,亦无一人议及之。”参见“ 恬不知怪 ”。
词语解释:恬不知怪  拼音:tián bù zhī guài
谓安然处之,不以为怪。语本 汉 贾谊 《治安策》:“至於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既任止於训词,故权移於胥史,恬不知怪,习为故常。”《明史·海瑞传》:“陷陛下於过举,而恬不知怪。”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日久相沿,恬不知怪,惜无有正之者。”
词语解释:恬不知怪  拼音:tián bù zhī guài
谓安然处之,不以为怪。语本 汉 贾谊 《治安策》:“至於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既任止於训词,故权移於胥史,恬不知怪,习为故常。”《明史·海瑞传》:“陷陛下於过举,而恬不知怪。”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日久相沿,恬不知怪,惜无有正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