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遗恨 拼音:yí hèn
(1).到死还感到悔恨。《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 河 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闕庭,死无遗恨。” 晋 陆机 《文赋》:“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
(2).谓事情已过去但还留下的悔恨。 郭沫若 《黑猫》一:“提婚已经是二三月间的事了,母亲说着都好像还有遗恨。”词语解释:离恨 拼音:lí hèn
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 南朝 梁 吴均 《陌上桑》诗:“故人寧知此,离恨煎人肠。” 南唐 李煜 《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把这一腔离恨,哭个痛快。” 李大钊 《送别幼衡》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词语解释:别恨 拼音:bié hèn
离别之愁。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 宋 舒亶 《散天花》词:“驪歌齐唱罢,泪争流。悠悠别恨几时休。” 清 李景福 《与宋怿先同舟至广陵即返白下口占赠别》:“聚欢良不易,别恨復相仍。”词语解释:长恨 拼音:cháng hèn
(1).犹言遗恨千古。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2).指千古之遗恨。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3). 唐 白居易 所作《长恨歌》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词语解释:幽恨 拼音:yōu hèn
深藏于心中的怨恨。 唐 元稹 《楚歌》之十:“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清 龚自珍 《漫感》诗:“絶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郭沫若 《瓶》诗第一首:“一日的梦游,幻成了终天的幽恨。”词语解释:春恨 拼音:chūn hèn
犹春愁,春怨。 唐 杨炯 《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 前蜀 韦庄 《庭前桃》诗:“ 五陵 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元 黄庚 《闺情效香奁体》诗之一:“金鸭烟销一字香,满怀春恨强梳妆。”词语解释:客恨 拼音:kè hèn
(1).游子的愁思。 唐 李端 《送刘侍郎》诗:“几人同去 谢宣城 ,未及酬恩隔死生。唯有夜猿知客恨, 嶧阳 溪路第三声。” 唐 周存 《授衣赋》:“感虫鸣之促织,念客恨之衣裘。”
(2).游子发愁。 唐 郑谷 《蜀中》诗之一:“江楼客恨黄梅后,村落人歌紫芋间。”词语解释:新恨 拼音:xīn hèn
(1).新产生的怅惘之情。 唐 戴叔伦 《赋得长亭柳》:“送客添新恨,听鶯忆旧游。”
(2).新的仇恨。如:旧仇新恨。词语解释:古恨 拼音:gǔ hèn
昔日的遗恨。 唐 韩愈 《辞唱歌》:“君教哭古恨,不肯復吞悲。” 唐 刘禹锡 《三良冢赋》:“矧今情之犹悲,谅古恨之潜吞。”词语解释:苦恨 拼音:kǔ hèn
(1).苦恼。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西游补》第三回:“﹝ 行者 ﹞现原身望望使者,使者早已不见, 行者 越发苦恨,须臾闷倒。”
(2).甚恨,深恨。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綫,为他人作嫁衣裳。”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词语解释:可恨 拼音:kě hèn
(1).使人遗憾。《南史·范晔传》:“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 明 刘基 《倦寻芳慢》词:“小楼外榴花间竹,可恨红英飘坠,苔径雾罩。”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这许多好东西哟!’尽这般地想着;但终于没有勇气去借来细看,真是很可恨的!”
(2).令人愤恨。《老残游记》第三回:“ 佐臣 酷虐是诚然酷虐,然 曹州府 的民情也实在可恨。”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八:“敌人残暴可恨,敌人安然自在的样子更可恨!”词语解释:余恨 拼音:yú hèn
不尽的恨怒;遗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於是 要离 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 椒丘訢 於大家之丧,餘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 晋 傅玄 《怨歌行·朝时篇》:“ 涂山 有餘恨,诗人咏《采葛》。” 元 杨维桢 《新枝海棠》诗:“梅郎底事多餘恨,怪杀珊瑚不肯书。”词语解释:千古恨 拼音:qiān gǔ hèn
犹千载恨。 元 尹廷高 《会稽古陵》诗:“牧竪亡羊千古恨, 九疑 山下一沾衣。” 明 夏完淳 《即事》诗之一:“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词语解释:抱恨 拼音:bào hèn
心中存有恨事。《汉书·王嘉传》:“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 唐 杜甫 《负薪行》:“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三国演义》第四一回:“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 巴金 《家》三二:“他觉得无论如何应该给 觉民 帮忙,否则会造成一件抱恨终身的事。”词语解释:流恨 拼音:liú hèn
犹遗恨。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第七拍》:“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诗:“流恨寄 伊水 ,盈盈焉可穷。”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词语解释:愁恨 拼音:chóu hèn
忧怨。《汉书·谷永传》:“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诗:“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牀。” 清 姚范 《复某公书》:“此官酷其刑罚,而民愁恨无聊者也。” 谷风 《加勒比海的黄昏》:“而雪上往往加霜,此刻首相的愁恨又添上了几分。”词语解释:寄恨 拼音:jì hèn
寄托愁怨憾恨的情意。 唐 刘禹锡 《伤愚溪》诗引:“ 柳子 殁三年,有僧游 零陵 ,告余曰:‘ 愚溪 无復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唐 李商隐 《夜思》诗:“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璫。”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词语解释:悔恨 拼音:huǐ hèn
懊悔。《史记·孝武本纪》:“天子既诛 文成 ,后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尽,及见 欒大 ,大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王褒 ﹞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且意陛下他日亲见用兵之害,必将哀痛悔恨而追咎左右。” 元 张可久 《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虽休官早,悔恨来迟。”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像似总在悔恨自己过去铸成的错误。”词语解释:怅恨 拼音:chàng hèn
惆怅怨恨。《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少时,尝与人佣耕,輟耕之垄上,悵恨久之。” 晋 刘琨 《答卢谌书》:“天下之寳,固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悵恨尔。”《新唐书·敬晖传》:“ 三思 浊乱, 暉 每椎坐悵恨,弹指流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词语解释:远恨 拼音:yuǎn hèn
指远离家乡所产生的惆怅怨恨之情。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唐 唐彦谦 《柳》诗:“游客寂寥缄远恨,暮鶯啼叫惜芳时。”词语解释:懊恨 拼音:ào hèn
怨恨;悔恨。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懊恨年年秋不管,朦朧如梦空肠断。” 宋 罗烨 《醉翁谈录·林叔茂私挈楚娘》:“至其家,言 楚娘 已失,相与懊恨者弥日。” 明 沉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懊恨狂夫太不才,搆媒良善受非灾。” 倪贻德 《初恋》:“她一方面既懊恨刚才的性子过激,太对不起 麟儿 了;一方面又焦急地等着 麟儿 来上学。”词语解释:千年恨 拼音:qiān nián hèn
见“ 千载恨 ”。
词语解释:千载恨 拼音:qiān zǎi hèn
亦作“ 千年恨 ”。 谓永远的恨事。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唐 武元衡 《春晓闻莺》诗:“犹疑 蜀 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囀声。”词语解释:怨恨 拼音:yuàn hèn
(1).仇恨;强烈不满。《墨子·兼爱中》:“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汉书·王尊传》:“内怀怨恨,外依公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看见秀才这样奉承她,她却怨恨自己肚子底不会还债了。”
(2).感伤不平。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不惧不慑,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 胡 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 刘基 《巫山高》诗:“ 巫山 何事近 楚 宫,终古怨恨流无穷。” 鲁迅 《野草·风筝》:“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3).悔恨。 宋 高观国 《玲珑四犯》词:“少年曾失春风意,到如今怨恨难诉。”
(4).埋怨。 茅盾 《色盲》一:“每次她从家乡到 上海 来,便怨恨那甬兴轮船走得太快,只给她一夜又半日的海上经验。”词语解释:饮恨 拼音:yǐn hèn
抱恨含冤。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宋 秦观 《李训论》:“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 训 与 郑注 ,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闕之前,不胜饮恨而已。” 袁鹰 《飞》:“无数爱国者一腔热血,尽付东流,半世奔波,终身饮恨。”词语解释:积恨 拼音:jī hèn
深恨;久恨。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秋者愁也,酌浊酒以荡幽襟,志之所之,用清文而销积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操守》:“是己之严刑酷法而聚之,彼则倾囊倒篋而吞之矣,其民之深仇积恨不归之己而归之谁耶!” 邹韬奋 《经历》十五:“各人对他虽积恨在心,但都敢怒而不敢言。”词语解释:恨恨 拼音:hèn hèn
(1).抱恨不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隋书·孝义传·薛濬》:“但念尔伶俜孤宦,远在边服,顾此恨恨,如何可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不图先葬沟瀆,殊为恨恨。”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
(2).愤恨貌。《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一头上牀睡,一头口里恨恨的駡道:‘你这贱人!腌臢泼妇,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迨二更不返,大忿恨恨,背烛而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八回:“众人一听,几百只眼把 康顺风 恨恨瞪了一下,便都相随着回来。”词语解释:旅恨 拼音:lǚ hèn
犹旅愁。 唐 刘言史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旅恨生 乌 滸,乡心繫 洛 桥。谁怜在炎客,一夕壮容销。” 唐 郑準 《江南清明》诗:“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词语解释:含恨 拼音:hán hèn
怀恨。 南朝 梁简文帝 《拟古》诗:“忆人不忍语,含恨独吞声。” 前蜀 韦庄 《望远行》词:“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权 又加封 凌统 为承烈都尉, 统 只得含恨而止。”词语解释:重恨 拼音:zhòng hèn
犹深恨。 唐 孟郊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诗:“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词语解释:悲恨 拼音:bēi hèn
悲伤怨恨。《汉书·刑法志》:“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伤之。” 唐 李德裕 《瀑泉亭》诗:“向老多悲恨,悽然念一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和尚﹞带着悲恨而去。”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他们抬头望着 忠王 的去路,听见枪声响了,又增加无穷的悲恨。”词语解释:赍恨 拼音:jī hèn
亦作“賷恨”。抱憾。 宋 陈亮 《祭孙冲季文》:“今余不幸而言中,使子賫恨而入地,重慈亲之忧,有幼子之累。”《石点头·玉箫女再世玉环缘》:“正欲遣人迎取,不道此女已賷恨而亡。”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小人罪固当死,但以不能改过迁善,賷恨泉下耳。”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卒之疾病颠连,賫恨以没。”
抱恨。《后汉书·冯衍传上》“由是为诸王所聘请” 李贤 注引 汉 冯衍 《与阴就书》:“ 衍 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齎恨入冥。”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有孤前言,齎恨无已。” 唐 司空图 《绝麟集述》:“冒没已多,幸无大愧,固非齎恨而有作也。”词语解释:追恨 拼音:zhuī hèn
追溯往事而悔恨。《晋书·温峤传》:“身没黄泉,追恨国耻。”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师既惋慨此事,追恨不早研究。”词语解释:千载恨 拼音:qiān zǎi hèn
亦作“ 千年恨 ”。 谓永远的恨事。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唐 武元衡 《春晓闻莺》诗:“犹疑 蜀 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囀声。”词语解释:痛恨 拼音:tòng hèn
(1).谓沉痛地引为恨事。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 桓 ( 桓帝 ) 灵 ( 灵帝 )也。”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公实敬承遗志,行有日矣,而閔凶荐及,不克终事。则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后人有赞 徐庶 走马荐 诸葛 诗曰:‘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清 邓显鹤 《书楚宝增辑〈熊襄愍传〉后》:“疆事既败,国祚随倾。读史至此,未尝不太息痛恨於 神 ( 神宗 ) 熹 ( 熹宗 )之际也。”
(2).深恨,非常悔恨。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乡,卑湿昏霿,恐一日填委沟壑,旷坠先绪,以是怛然痛恨,心肠沸热。”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高宗 临朝,尝曰:‘朕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她后悔说话太冲,痛恨自己掌握不住自己。”
(3).深切地憎恨。《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又有原非爱玩,趁兴攀折……或随路弃掷,略不顾惜。如人横祸枉死,无处申冤。花若能言,岂不痛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追思 载垣 等从前朦蔽之罪,非朕一人痛恨,实天下臣民所痛恨者也。” 杨朔 《昨日的临汾》:“老百姓对于汉奸是那么痛恨,时刻都在消灭他们。”词语解释:衔恨 拼音:xián hèn
含恨;怀恨。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臣内省视气力羸劣,日夜寝剧,终不望復见闕庭,奉承帷幄,辜负重恩,衔恨黄泉,言之絶肠。”《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昔曾诣 康 , 康 不见,使主簿接之。 策 尝衔恨。” 宋 苏轼 《问答录·与佛印嘲戏》:“既入,上适见之,状貌魁伟,遂赐披剃。 佛印 不得已而顺受,实非本意,亦颇衔恨。”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民之受屈愈甚,则衔恨愈深。” 峻青 《秋色赋·记威海》:“多少空有抗敌救国伟大抱负的忠勇之士,壮志不能得酬,而不得不衔恨以终。”
含恨;怀恨。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愿申九泉啣恨,千古睽离之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受贿诬奸,啣恨已久。每欲浼君,一为昭雪。”词语解释:恰恨
正不巧词语解释:叹恨 拼音:tàn hèn
叹息怨恨。《三国志·蜀志·魏延传》:“ 延 常谓 亮 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唐 杜甫 《苦战行》:“干戈未定死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明 李贽 《读史·杨升庵集》:“於是乎前而生者,犹冀有待於后世;后而生者,又每叹恨於后时。”
叹息抱恨。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窅娘再世》:“入室,已不见女,几上留书诀别。生嘆恨发狂,削髮入山,不知所终。”词语解释:百恨 拼音:bǎi hèn
无数怨恨。 南朝 梁元帝 《燕歌行》:“还闻入 汉 去 燕 营,怨妾愁心百恨生。” 前蜀 韦庄 《黄藤山下闻猿》诗:“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词语解释:破恨 拼音:pò hèn
解除愁恨;排解幽怨。 宋 晏几道 《减字木兰花》词之二:“筝絃未稳,学得新声难破恨。” 宋 苏轼 《王巩屡约重九见访既而不至以诗送将官梁交且见寄次韵答之》:“知君月下见倾城,破恨悬知酒有兵。”词语解释:暗恨 拼音:àn hèn
隐藏在内心的怨恨。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琯霞传》:“此情此景,棖触心伤,幽愁暗恨,触绪纷来。”词语解释:宿恨 拼音:sù hèn
犹旧恨。旧日的仇恨。《三国志·吴志·孙辅传》“生得 祖郎 等”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尔昔袭击孤,斫孤马鞍,今创军立事,除弃宿恨,惟取能用,与天下通耳。”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强邻国势莫如,视眈眈交张虎牙。檀萝密议,有千年宿恨心头掛。”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猛触宿恨,肺叶震然,不知所可。”词语解释:感恨 拼音:gǎn hèn
怨恨,不满。感,通“ 憾 ”。《汉书·杜邺传》:“﹝ 周公 、 召公 ﹞分职於 陕 ,并无弼疑,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琨 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感恨空兴嘆,悲吟乃赋诗。”词语解释:徒恨
徒然抱恨词语解释:哀恨 拼音:āi hèn
悲痛憾恨。《晋书·温峤传》:“ 嶠 闇弱不武,不能徇难,哀恨自咎,五情摧陨。”词语解释:私恨 拼音:sī hèn
(1).私下怀恨或结怨。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和亲》:“ 于文定 与 石司马 私恨,遂记之笔麈以为信。”
(2).指私人的仇恨。《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僉事道:‘这是家人怀挟私恨诬首的,怎麼听得!’”词语解释:忧恨 拼音:yōu hèn
(1).犹愎恨。固执,乖戾。
(2).忧愁怨恨。 南朝 梁 沉约 《从军行》:“惜哉征夫子,忧恨良独多。”词语解释:怆恨 拼音:chuàng hèn
悲痛。旧题 汉 苏武 《别李陵》诗:“愴恨切中怀,不觉泪沾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愴恨?”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羽卫参差,拥翠华而不发;天颜愴恨,觉红袖以难留。” 李广田 《山之子》:“我爱设想……图画好看,而画中人却另有一番怆恨。”词语解释:愧恨 拼音:kuì hèn
(1).惭愧怨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光 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晋书·王浑传》:“﹝ 王浑 ﹞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
(2).惭愧悔恨。《太平广记》卷二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其僧愧恨,赴海而死。”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余笑曰:‘罢是,则门户冷落,患復不亟尔。’ 达文 颇愧恨。”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文清 愧恨地低下头,缓缓朝卧室走。”词语解释:怀恨 拼音:huái hèn
心存怨恨。 汉 王褒 《九怀·尊嘉》:“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惟陛下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於黄泉也。”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 安石 好生怀恨。”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平日多讲话,毫不客气,所以怀恨者颇多。”词语解释:发恨 拼音:fā hèn
犹发狠。《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那厮他刚纔发恨而去,明日还来拏我哩。” 茅盾 《子夜》十三:“老太婆忽然愤激,一骨碌爬了起来,扁着嘴巴,一股劲儿发恨。”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传说古时候有个好人,爱上个姑娘,没能达到心愿,一发恨,就到 西山 去刻‘龙门’。”参见“ 发狠 ”。
词语解释:发狠 拼音:fā hěn
(1).恼怒,动气。《西游记》第五二回:“这壁厢 哪吒太子 生嗔, 火德星君 发狠,即将那六件神兵,火部等物,望妖魔身上抛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朱晦翁 ﹞一发狠,着地方勒令大姓迁出棺柩,把地给与小民安厝祖先,了完事件。” 闻一多 《罪过》诗:“我儿子躺在床上发狠,他骂我怎么还不出城。”
(2).下决心,不顾一切。《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又説我不知世务,这个也不知,那个也不学;如今我发狠把那些没要紧的都断了,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买卖,又不准我了!”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五:“只有发狠做,你们会有发越的。” 吴组缃 《山洪》一:“﹝他﹞格外发狠练枪,从‘嫩手’打成了一个不坏的‘老手’。”词语解释:沈恨 拼音:shěn hèn
亦作“沉恨”。 深恨。《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佐文》:“叟则携致就炉,乃八九岁村女子耳。见客初无羞骇,但以物画灰,若抱沉恨。”词语解释:吞恨 拼音:tūn hèn
犹饮恨。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天道如何,吞恨者多。”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麟兮凤兮,自古吞恨无已!”词语解释:惭恨 拼音:cán hèn
亦作“慙恨”。
(1).羞愧遗憾。《后汉书·祭肜传》:“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2).羞愧忿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夏卿 ﹞摆袖引身而去, 执谊 大慙恨。” 明 方孝孺 《答张廷璧书》:“如吾子所戏,粉饰绘画,以为古人復生,令人惭恨。”词语解释:凄恨 拼音:qī hèn
犹哀怨。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老翁送 元寳 出,云:‘后会难期。’以为悽恨,别甚殷勤。” 唐 沉亚之 《异梦录》:“春风无处所,悽恨不胜怀。”词语解释:猜恨 拼音:cāi hèn
猜疑怨恨。《东观汉记·段熲传》:“ 张奂 事埶相反,遂怀猜恨。”《文选·鲍照〈白头吟〉》:“何慙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李善 注:“《方言》曰:猜,疑也。” 唐 冯著 《短歌行》:“君但开怀抱,猜恨莫怱怱。”词语解释:封恨 拼音:fēng hèn
(1).为文表恨。《全唐诗》卷六九四 褚载 诗残句:“除却 洛阳 才子后,更谁封恨吊《怀沙》。”
(2).封藏着怨恨。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词语解释:冤恨 拼音:yuān hèn
(1).冤屈之恨。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忠贞负冤恨,宫闕深旒缀。”
(2).怨恨。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二折:“臣不知太子有何罪犯,官里与皇后有这般冤恨。”词语解释:顾恨 拼音:gù hèn
顾惜悔恨。 汉 王充 《论衡·齐世》:“语称上世之人,重义轻身,遭忠义之事……则必赴汤趋锋,死不顾恨。”词语解释:愤恨 拼音:fèn hèn
(1).愤懑悔恨。 汉 王充 《论衡·死伪》:“ 田蚡 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发其愧耻愤恨之心。”
(2).愤怒痛恨。《后汉书·南匈奴传》:“ 比 不得立,既怀愤恨。”《北史·贺拔胜传》:“是岁, 胜 诸子在东者,皆为 神武 所害。 胜 愤恨,因动气疾, 大统 十年薨于位。” 唐 元稹 《赛神》诗:“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魏巍 《勇士镇守在东方》:“他愤恨地说:‘敌人一个也不能留。’”词语解释:后恨 拼音:hòu hèn
日后悔恨。语本《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悔之在前,无劳后恨。”词语解释:引恨 拼音:yǐn hèn
惹起愁恨。 唐 雍陶 《非酒》诗:“人人慢説酒消忧,我道翻为引恨由。” 元 周霆震 《冰盘雪藕》诗:“ 文园 近日真消渴,莫种莲根引恨长。”词语解释:情恨 拼音:qíng hèn
怨恨之情。 南朝 梁简文帝 《明君词》:“妙工偏见詆,无由情恨通。”词语解释:蹙恨
皱起眉头表示怨恨词语解释:畜恨 拼音:chù hèn
积恨。旧题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三:“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唐 善生 《旅中答喻军事问客情》诗:“畜恨霜侵鬢,搜诗病入神。”词语解释:忿恨 拼音:fèn hèn
忿怒怨恨。《汉书·赵充国传》:“ 岑 父母求钱财亡已,忿恨相告。 岑 坐非子免,国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既惧患至,兼怀忿恨,不能復远度孤心,近虑事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李太白 《去妇词》……古今以为絶唱,然以余观之,特忿恨决絶之词耳。” 茅盾 《子夜》三:“ 吴荪甫 那一股又忿恨又苦闷的神色,很使 竹斋 吃了一惊。”词语解释:酸恨 拼音:suān hèn
悲痛遗憾。《陈书·文学传·陆瑜》:“遗迹餘文,触目增泫;絶絃投笔,恒有酸恨。”按,恨,一本作“ 梗 ”。词语解释:毒恨 拼音:dú hèn
痛恨;憎恨。《史记·日者列传》:“ 贾谊 为 梁怀王 傅,王堕马薨, 谊 不食,毒恨而死。” 三国 魏 曹操 《请追增郭嘉封邑表》:“上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众烦攻其膏肓,人鬼齐其毒恨。” 臧克家 《运河》诗:“毒恨的眼泪,两地的哀号,终于掀起了万里波涛。”词语解释:憀恨
怅恨貌词语解释:忸恨 拼音:niǔ hèn
愧恨。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忸恨山思板,怀归海欲航。”词语解释:妒恨 拼音:dù hèn
亦作“妬恨”。 妒忌怨恨。《隋书·儒林传·刘焯》:“后因国子释奠,与 炫 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妬恨,遂为飞章所谤。” 叶圣陶 《未厌集·遗腹子》:“‘倒是个多子多孙的!’大太太这么想,自然含着妒恨的意味,但其间不无宽慰的成分。”词语解释:惋恨 拼音:wǎn hèn
(1).怨恨。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 虞翻 十三比岂少,遂自惋恨形於书。”
(2).懊悔。《法苑珠林》卷三四:“ 显 虽觉其韵高,而不悟是神人。后又逢一少僧, 显 问曰:‘向耆年是谁耶?’答云:‘ 头陁迦叶 大弟子也。’ 显 方大惋恨。”词语解释:惊恨 拼音:jīng hèn
又惊又恨。《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妇人忽然站起,灯烛皆暗,冷气袭人,四妾惊恨仆地。”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卷二:“ 韩 闻此语,惊恨而卒。”词语解释:雪恨 拼音:xuě hèn
洗雪仇恨。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你为亲爷雪恨当如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那时候大舅爷的辫子自然在我手里,那时便可以如何报仇,如何雪恨了。” 洪深 《赵阎王》第七幕:“总有一天反起来,拿鬼子一个个斩尽杀绝,报仇雪恨。”词语解释:恼恨 拼音:nǎo hèn
愤怒怨恨。《水浒传》第二一回:“若是今夜兜得他住,那人恼恨都忘了。且又和他缠几时,却再商量。”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倚屏美人图》:“肯笑笑价值千金。无语无言,恼恨何人?”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牙咬得格格响,恼恨 梁建 的感情在胸中飞滚。”词语解释:怪恨 拼音:guài hèn
责怪怨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郑老儿 道:‘这个茶酒,元不是好人。小女前日开面,也是他,因见他轻薄态度,正心里怪恨。不想宅上茶酒也用着他。’”词语解释:惨恨 拼音:cǎn hèn
凄惨怨恨。 唐 张祜 《送杨秀才游蜀》诗:“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宣和画谱·李公麟》:“ 公麟 作,《阳关图》,以离别惨恨为人之常情。”词语解释:惜恨 拼音:xī hèn
犹悲恨。 唐 李商隐 《肠》诗:“有怀非惜恨,不奈寸肠何。”词语解释:违恨 拼音:wéi hèn
怨恨。《国语·鲁语上》“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 三国 吴 韦昭 注:“无相违恨者也。”词语解释:仇恨 拼音:chóu hèn
因利害矛盾而产生的很深的怨恨。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一笑释仇恨,百金交弟兄。” 巴金 《灭亡》第四章:“然而对于我底爱,人们只拿陷害,仇恨,掠夺,欺骗来报答。”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我们 江苏 人 浙江 人从来没有仇恨。”词语解释:申恨 拼音:shēn hèn
诉说怨恨。 唐 杜甫 《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