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忠恕 拼音:zhōng shù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后汉书·章帝纪》:“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姦,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镜花缘》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説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词语解释:仁恕 拼音:rén shù
仁爱宽容。《汉书·叙传上》:“宽明而仁恕。”《世说新语·政事》“ 山遐 去 东阳 ” 刘孝标 注引《江惇传》:“ 惇 隐 东阳 ,以仁恕怀物, 遐 感其德。”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陛下严祗寅畏足以膺受付托,仁恕温厚足以慰答傒望。”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可是,真心的公理论者又‘勿报复’呀,‘仁恕’呀……的大嚷起来。”词语解释:明恕 拼音:míng shù
明信宽厚;明察宽大。《左传·隐公三年》:“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宋 曾巩 《韩晋卿莫君陈刑部郎中制》:“夫惟篤於明恕,可以副朕钦恤之心。” 明 李东阳 《姜贞庵传》:“迁 南京 刑部郎中,讞鞫明恕。”词语解释:宽恕 拼音:kuān shù
(1).宽大仁恕。《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时 黄霸 在 潁川 ,以宽恕为治,郡中亦平,娄蒙丰年,凤皇下,上贤焉,下詔称扬其行,加金爵之赏。”《魏书·序纪·文帝》:“ 始祖 与隣国交接,篤信推诚,不为倚伏以要一时之利,宽恕任真,而遐邇归仰。”《旧唐书·韩思复传》:“ 思復 少袭祖爵。初为 汴州 司户参军,为政宽恕,不行杖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先悼王善六合枪》:“阔怀大度,抚僚属以宽恕,喜人读书应试,人皆深感其惠。”
(2).饶恕,原谅。《隋书·东夷传·高丽》:“盖当由朕训导不明,王之愆违,一已宽恕,今日以后,必须改革。” 宋 苏轼 《与郭功父书》之四:“辱访临,感怍,独以忽遽为恨,迫行不往谢,惟宽恕,乍热万万自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不如你看日前夫妻之面,宽恕了我,放了这官人罢。”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六:“我应该感激她,应该宽恕她,虽然她在别的时候说了谎。”词语解释:容恕 拼音:róng shù
包容;宽恕。《后汉书·张敏传》:“夫死生之决,宜从上下,犹天之四时,有生有杀。若开相容恕,著为定法者,则是故设姦萌,生长罪隙。”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据情理难容恕,论所为忒狠毒,忍不住我怒气夯胸脯。”《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然如此鄙事,不知大人何以知而问及?殊深惶愧!只得实陈,伏乞大人容恕!”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 信陵君 :希望你看在弟兄骨肉的情分上,把我的过错一概容恕。”词语解释:内恕 拼音:nèi shù
谓存心宽厚。《礼记·孔子闲居》:“无服之丧,内恕孔悲。” 陈澔 集说:“内恕孔悲者,言其以仁存心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上奢侈,刑又急,皆不内恕,求备于人。”《南齐书·萧颖胄传》:“ 江夏王 拘迫威强,牵制巨力,迹屈当时,迺心可亮。竟不能内恕探情,显加酖毒。”词语解释:情恕 拼音:qíng shù
原谅。《水浒传》第五十回:“久闻大官人好处,因此行出这条计来,万望大官人情恕。”词语解释:公恕 拼音:gōng shù
公正宽厚。《宋史·儒林传六·陈亮传》:“天子蚤夜忧勤於其上,以义理廉耻婴士大夫之心,以仁义公恕厚斯民之生,举天下皆由于规矩準绳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从此而立。” 清 陈确 《大学辨一》:“存心公恕,夫后能知己之过,知物之情。”词语解释:推恕 拼音:tuī shù
推恩宽恕。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二:“公门少推恕,鞭扑恣狼籍。”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伏希閔其至诚,而少加推恕。”词语解释:廉恕 拼音:lián shù
廉洁宽厚。《宋史·周执羔传》:“ 执羔 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风。”词语解释:原恕 拼音:yuán shù
赦免;原谅。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前后轻重,輒得原恕。”《北史·魏南安王桢传》:“ 孝文 以 楨 孝养闻名内外,特加原恕,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錮终身。”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知道她是定能原恕我的;我虽然背叛了她,我对于她的礼赞是全未损灭的呢。”词语解释:诚恕 拼音:chéng shù
诚实仁爱。《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下车敷化,风动神行,诚恕既孚,鉤距靡用。” 李周翰 注:“而 缅 为 会稽 ,诚心恕物,为人明信,则鉤距无用。”词语解释:详恕 拼音:xiáng shù
审慎宽厚。《宋史·仇悆传》:“ 大观 三年进士,授 邠州 司法,讞狱详恕,多所全活。”词语解释:降恕 拼音:jiàng shù
减罪宽恕。《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邇观听,为之叹息。”《北史·游肇传》:“为廷尉时, 宣武 尝敕 肇 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词语解释:退恕 拼音:tuì shù
退让;退避。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陈声伯 《渚山诗话》云:‘近世士大夫遇事退恕,则曰:“过背之后,不知和尚在?鉢盂在?”其担任者,则曰:“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声伯 戏以此言作絶句云:‘……身谋过背谁知鉢,日记升堂且撞鐘。’观此则非退恕者矣。”词语解释:赦恕 拼音:shè shù
宽免,饶恕。《后汉书·卢植传》:“原禁者,凡诸党錮,多非其罪,可加赦恕,申宥回枉。”词语解释:镜恕 拼音:jìng shù
明察并宽恕。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二表》:“猥降前詔,未垂镜恕,一省惊惭,再悸魂府。”词语解释:乞恕 拼音:qǐ shù
请求宽恕。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下官退朝较晚,乞恕探望来迟之罪。”《四游记·玉帝设宴会群臣》:“误犯仙体,乞恕前罪。” 鲁迅 《书信集·致唐弢》:“病中,不能多写,乞恕为幸。”词语解释:顺恕 拼音:shùn shù
顺和宽恕。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言语造次,必以经纶,加之行己忠俭,事施顺恕。”词语解释:饶恕 拼音:ráo shù
不计较过错,宽容,宽恕。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哥哥,看您兄弟薄面,饶恕 杜蘂娘 初犯罢。”《水浒传》第四一回:“小可不知在何处触犯了四位英雄?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八章:“在你遭遇危险的时候,我没有能够及时帮助你,这是我终身难赎的罪恶,是我永不能饶恕自己的过失。”词语解释:谦恕 拼音:qiān shù
谦逊仁恕。 宋 孔文仲 《制科策》:“此陛下天资谦恕,思得深谋至计,以补所未照也。”词语解释:通恕 拼音:tōng shù
豁达宽厚。《晋书·庾纯传》:“初, 眅 与 纯 俱为大将军所辟…… 眅 以为愧恨。至是,毁 纯 。 眅 既免黜, 纯 更以此愧之,亟往慰勉之,时人称 纯 通恕。”词语解释:怫恕
愤怒词语解释:平恕 拼音:píng shù
持平宽仁。《北史·赵绰传》:“时 河东 薛胄 为大理卿,俱名平恕。”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 明 方孝孺 《杜推官赞》:“性刚严,而治狱平恕。”《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惟有 李勉 与他尉不同,专尚平恕,一切惨酷之刑,置而不用。”词语解释:弘恕 拼音:hóng shù
宽容;宽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南史·萧暎传》:“后为 北徐州 刺史,在任弘恕,人吏怀之。”《旧唐书·郑畋传》:“ 畋 文学优深,器量弘恕,美风仪,神彩如玉,尤能赋诗。”词语解释:度恕 拼音:dù shù
谓反省自身而宽厚待人。《管子·版法解》:“取人以己者,度恕而行也。度恕者,度之於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於人。”词语解释:宥恕 拼音:yòu shù
赦免;宽恕。 宋 王珪 《仁宗皇帝加上徽号册文》:“尔乃简拔俊贤,放远邪佞,宥恕刑狱,怀保鰥寡,赏不徇所私,罚必当於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政》:“忽墓中一丈夫出,厉声曰:‘我 聂政 也,良家子岂容强佔!念汝辈不能自由,故且宥恕,寄语无道王:若不改行,不日将抉其首!’”词语解释:放恕 拼音:fàng shù
宽恕。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刘赤父 者,梦 蒋侯 召为主簿。期日促,乃往庙陈请:‘母老子弱,情事过切,乞蒙放恕。’”词语解释:察恕 拼音:chá shù
犹言体察谅解。 鲁迅 《书信集·致胡弦》:“办事纷纭,以致先生终于未曾收到此项稿件,实是抱歉之至。倘见察恕,不胜感荷。”词语解释:慈恕 拼音:cí shù
仁慈宽恕。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宋史·赵师民传》:“﹝ 师民 ﹞性极慈恕,勤於吏治,政有惠爱。”词语解释:曲恕 拼音:qǔ shù
宽容。《南史·谢述传》:“ 述 语子 综 曰:‘主上矜 邵 夙诚,自将曲恕。’” 清 林则徐 《批余保纯等呈洋商劝外商节略并义律说帖禀》:“本大臣但知懔遵諭旨,力断鸦片来源,不能曲恕诡谋,为开门揖盗之事也。”词语解释:强恕 拼音:qiáng shù
勉力于恕道。《孟子·尽心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孙奭 疏:“言勉强以忠恕之道而行之,以求仁之术最近。” 宋 王安石 《王任试大理评事充节推知县制》:“维能强恕以求仁,然后副吾置吏为民之意。”词语解释:怜恕 拼音:lián shù
哀怜宽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 董 益惧,战栗哀求,愿仙人怜恕。”词语解释:简恕 拼音:jiǎn shù
宽大仁恕。 南朝 宋武帝 《至江陵下书》:“夫去弊拯民,必存简恕,捨网修纲,虽烦易理。” 刘劭 《人物志·效难》“或恐其过误” 北魏 刘昞 注:“以简恕取人。”词语解释:哀恕 拼音:āi shù
同情宽恕。 宋 王安石 《谢孙龙图启》:“尚幸仁明,儻存哀恕。”词语解释:和恕 拼音:hé shù
宽和仁恕。 宋 范仲淹 《乞召还王洙及就迁职任事札子》:“清简和恕,吏民乐康。”词语解释:见恕 拼音:jiàn shù
被宽恕;宽恕我。 宋 王安石 《谢王司封启》:“﹝某﹞固陋顓蒙,动輒乖於时变,以此而游於世,未尝见恕於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苏联版画集〉序》:“要请读者见恕的是我竟偏在这时候生病,不能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来。”词语解释:姑恕 拼音:gū shù
姑息宽宥。《三国演义》第七九回:“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词语解释:矜恕 拼音:jīn shù
怜悯宽恕。《后汉书·郭躬传》:“ 躬 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 宋 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之三:“某屏居丘园,衰疾日婴,闕於修问,想蒙矜恕。” 明 王錂 《寻亲记·发配》:“古人有矜恕之心,下官岂无出罪之条。叫左右劈了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