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肿上声 [zhòng,轻重][zhǒng,种子][详注1][详注2][冲着][详注3][迅速]


注1:茸 音冗。草生貌。《前汉·司马相如传》丛以茏茸。《师古注》聚貌。
注2:蛩 音拱。虫名,百足也。《尔雅·注疏》蚰𧍢,江东人呼蛩。音巩。
注3:筩 音勇。箭室。《左传·昭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注》冰,箭筩盖,可以取饮。
末字词组
惟恐惊恐怕恐诚惶诚恐迫恐战恐怖恐吓恐
或恐惜恐虑恐颤恐骇恐惴恐惮恐劫恐
第恐生恐震恐临难不恐担惊受恐悸恐恫恐 
惶恐诚恐虽恐胁恐沮恐振恐有恃毋恐 
皇恐忧恐恐恐耽恐畏恐悲恐有恃无恐 

词语解释:惟恐  拼音:wéi kǒng
只怕。《孟子·离娄上》:“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史记·五宗世家》:“初好音舆马;晚节嗇,惟恐不足於财。” 唐 李颀 《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此一行奈妾有八箇月身孕,惟恐路上艰难。”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穆公 木天 也反正了,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两人。”
词语解释:或恐  拼音:huò kǒng
也许;可能。 唐 崔灏 《长干曲》:“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词语解释:第恐  拼音:dì kǒng
只怕。表示拟测。 元 麻革 《守约斋为吕仲和作》诗:“第恐达者事,还为狷者嗤。” 元 麻革 《归潜堂为刘京叔赋》诗:“第恐遯世志,还负习隐讥。”
词语解释:惶恐  拼音:huáng kǒng
(1).恐惧,惊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 建 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北史·长孙俭传》:“客人惶恐不敢仰视。” 沙汀 《凶手》:“当那青年走近他时,一种惶恐的颤栗,便又立刻通过他全身了。”
(2).惭愧、难为情。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説也惶恐,因为贫难,无以度日,要寻我妹子讨些盘缠使用。”《三国演义》第六回:“ 术 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 孙坚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 李员外 也自知惶恐,不去叫他。”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四:“我是尽量地领教了各方面的朋友们的意见,使我感觉着有点惶恐的。”
(3).表示谦恭的用语。《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庚子,定太子见三师仪:……其与三师书,前后称名‘惶恐’。” 宋 曾巩 《答孙都官书》:“盛编尚且借观,而先以此谢。惶恐,惶恐。不宣。”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辱示长笺,词旨过重,适少冗迫,来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惶恐,惶恐!”
词语解释:皇恐  拼音:huáng kǒng
惊惶;恐惧。皇,通“ 惶 ”。《汉书·刘屈牦传》:“ 胜之 皇恐,自杀。” 宋 叶适 《题〈拙斋诗稿〉》:“ 胡紘 、 刘德秀 等多架造险阻,欲株陷良善,人人皇恐不自保。”《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某皇恐再拜,上启小娘子妆前。” 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王之寀授奉直大夫妻孔氏加封宜人制》:“迨抗章严谴之日,正闔门皇恐之时。”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阿姊何当介蒂于中,令穉弟皇恐无地。”
词语解释:惊恐  拼音:jīng kǒng
(1).惊吓恐惧。《史记·陈涉世家》:“卒皆夜惊恐。” 唐 无名氏 《蚍蜉传》:“是时王子以惊恐入心,厥疾弥甚。”《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大凡人受了惊恐,胆先受伤。” 茅盾 《动摇》八:“她不免焦灼地乱想,因而稍稍惊恐。”
(2).指使惊吓恐惧。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降怪异以惊恐之。” 清 梅曾亮 《送珠船序》:“耆利昧生死,越国万里,踔一船环扣海疆,诈言求市,惊恐民吏。”
词语解释:惜恐  拼音:xī kǒng
恐怕。 宋 张先 《菩萨蛮》词:“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宋 杜安世 《安公子》词:“惜恐鶯花晚,更堪容易相抛远。”
词语解释:生恐  拼音:shēng kǒng
生怕;唯恐。《红楼梦》第九五回:“ 王夫人 知事难瞒……心里也徬徨的很,生恐 贾母 着急。”《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本是个老经纪;他见那女子行迹有些古怪,公子又年轻不知庶务,生恐弄出些什么事来店中受累,便走到公子房中要问个端的。” 周作人 《碰伤》:“我当时心里祈求不要遇见剑侠,生恐一不小心得罪他们。”
词语解释:诚恐  拼音:chéng kǒng
犹唯恐。《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於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猛然醒来,诚恐天晚母亲在家悬望。”《何典》第五回:“ 牵钻鬼 诚恐老子要怪他,便把那叫化子夹背一记。”
词语解释:忧恐  拼音:yōu kǒng
忧愁恐惧。《荀子·正名》:“心忧恐,则口衔芻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鐘鼓而不知其声。”《南史·徐羡之传》:“及 江祏 诛,内怀忧恐,然未尝表色。”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是时 吕渭 草敕, 皋 忧恐,问曰:‘僕有何命?’”《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原来 唐 时天官謫贬甚是萧条,亲眷避忌,不十分肯与往来的,怕有朝廷不测,时时忧恐。”
词语解释:怕恐  拼音:pà kǒng
惊怕,惶恐。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三折:“纵然他有些耳聋,乍闻来也须怕恐。”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一撞一衝,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我只道他喜孜孜开笑容,怎么的颤钦钦添怕恐。”
词语解释:虑恐  拼音:lǜ kǒng
忧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庄蓼塘藏书》:“ 至正 六年,朝廷开局修 宋 、 辽 、 金 三史,詔求遗书……其家虑恐兵遁图讖,干犯禁条,悉付祝融。”《醒世姻缘传》引起:“ 乐羊子 出外游学,虑恐家中日用无资,回家看望。”
词语解释:震恐  拼音:zhèn kǒng
惊恐。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唐 柳宗元 《晋问》:“ 文公 之霸也,援 秦 破 楚 ,囊括 齐 宋 , 曹 卫 解裂, 鲁 郑 震恐。”《明史·于谦传》:“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餘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二:“他是把我们弱者拿来做个榜样,在一般学生面前显示一番威风,好教别人震恐。”
词语解释:虽恐  拼音:suī kǒng
唯恐。虽,通“ 唯 ”。《墨子·非儒下》:“见利使已,虽恐后言。” 孙诒让 间诂引 俞樾 曰:“虽当作唯,古字通也。盖言利之所在,唯恐后言也。”
词语解释:恐恐  拼音:kǒng kǒng
惶惧貌。 唐 韩愈 《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不得为善之利。” 宋 苏洵 《审势》:“姦民猾吏,亦常恐恐然惧刑法之及其身。”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契税》:“若果有苟且之念,将恐恐然惟惧人知。”《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寡君赖君之灵宠,备守宗庙,恐恐焉惧不得列於诸侯,以为君羞。”
词语解释:诚惶诚恐  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1).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惶恐不安。《后汉书·杜诗传》:“ 诗 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牧养不称,奉职无効,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宋 王安石 《辞同修起居注状》之六:“臣诚惶诚恐,震怖不知所出。”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干凟天威,臣谨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亦省作“ 诚惶 ”。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谨奉表以闻,臣 云 诚惶以下。”
(2).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国民党很怕批评,每次开参政会就诚惶诚恐。” 林淡秋 《马逢伯》:“当他轻飘飘地跟着专差冲出小客栈的大门,诚惶诚恐地踏进省政府的大门时,他发觉自己手里还捏着一双筷子。”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六:“是祸,是福?她诚惶诚恐。”
词语解释:颤恐  拼音:chàn kǒng
惊恐。《吕氏春秋·慎大》:“ 桀 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 高诱 注:“颤,惊也。”
词语解释:临难不恐  拼音:lín nàn bù kǒng
见“ 临难不惧 ”。
词语解释:临难不惧  拼音:lín nàn bù jù
面对危难,毫不恐惧。《邓析子·无厚》:“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 宋 苏轼 《孔北海赞》:“世之议公者才气各有高卑,然皆以临难不惧,谈笑就死为雄。”亦作“ 临难不恐 ”、“ 临难不慑 ”。《韩非子·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呀!看这绑缚汉子,伟干长躯,丰神轩举,临难不慑,必是人豪。”
词语解释:胁恐  拼音:xié kǒng
威胁恐吓。《史记·张丞相列传》:“其时 京兆 尹 赵君 ,丞相奏以免罪,使人执 魏丞相 ,欲求脱罪而不听,復使人胁恐 魏丞相 。”
词语解释:耽恐  拼音:dān kǒng
担心害怕。《再生缘》第十九回:“天威咫尺心躭恐,一破机关命即倾。”
词语解释:迫恐  拼音:pò kǒng
恐吓胁迫。《汉书·谷永传》:“多繫无辜,掠立迫恐。”
词语解释:骇恐  拼音:hài kǒng
惊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炮祸》:“未几,透入炮房,诸炮併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仓皇莫知所为。”
词语解释:担惊受恐  拼音:dān jīng shòu kǒng
见“ 担惊忍怕 ”。
词语解释:担惊忍怕  拼音:dān jīng rěn pà
担心害怕。谓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亦作“ 担惊受恐 ”、“ 担惊受怕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水浒传》第二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欧阳予倩 《屏风后》:“担惊受怕的一晚,就是我生平最甜蜜的一天!”
词语解释:沮恐  拼音:jǔ kǒng
(1).恐吓。《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 唐 孔颖达 疏:“谓他人劫胁以军众,沮恐之以兵刃也。”
(2).气馁而惶恐。《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殷 桓 之下,专恃 王恭 , 恭 既破灭,西军沮恐。” 胡三省 注:“沮恐,言气沮而心恐也。”
词语解释:畏恐  拼音:wèi kǒng
畏惧恐慌。《荀子·王制》:“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羣臣畏恐。”《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佐》:“诸将稍不法, 佐 乃黜其大将 章德安 於 明州 、 李文庆 於 睦州 ,杀内都监 杜昭达 、统军使 闞璠 ,由是国中皆畏恐。”
词语解释:战恐  拼音:zhàn kǒng
恐惧发抖。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上语方镇曰:‘此间无人,尔辈要作官家者,可杀我而为之。’方镇伏地战恐。”
词语解释:惴恐  拼音:zhuì kǒng
恐惧。《史记·项羽本纪》:“ 楚 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 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刚果而和》:“ 程丞相 琳 ,性严毅,无所推下,出镇 大名 ,每晨起据案决事,左右皆惴恐,不敢喘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 宗 闭户惴恐,莫知所措。”
词语解释:悸恐  拼音:jì kǒng
犹惶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本田野匹夫,名姓不登於州阁,今一旦卒然被召,实不知其所以自通於朝廷,承命悸恐,不知所为。”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今者忽蒙圣恩召还擢用,又除臣弟 辙 为执政,此二事皆非大臣本意,窃计党人必大猜忌,磨厉以须,势必如此,闻命悸恐,以福为灾。”
词语解释:振恐  拼音:zhèn kǒng
震惊;恐惧。《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奉 樊於期 头函,而 秦舞阳 奉地图画,以次进至陛下。 秦舞阳 色变振恐,羣臣怪之。”《韩诗外传》卷七:“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威动天地,振恐海内。”《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将次升阶, 秦舞阳 面白如死人,似有振恐之状。”
词语解释:悲恐  拼音:bēi kǒng
悲伤恐惧。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至此方悟为入冥,心甚悲恐。”《三侠五义》第二三回:“正在悲恐之际,只见那边来个年老的樵人。”
词语解释:怖恐  拼音:bù kǒng
恐怖,害怕。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乔玄 ﹞因起自往,手捫摸之,壁自如故。还床復见,心大怖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郊坛大风》:“次晨厉风震荡,从官辟易,至不能成礼而罢。帝既怖恐,又闻 李后 擅杀所嬖贵妃 黄氏 ,遂得心疾,以至於崩。”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白蛇》:“妇大怖恐。”
词语解释:惮恐  拼音:dàn kǒng
恐惧。《吕氏春秋·论威》:“敌人之悼惧惮恐,单荡精神尽矣。”
词语解释:恫恐  拼音:tōng kǒng
恐惧。《史记·燕召公世家》:“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会除 夔路 运判,而帅司 荆鄂军 讨捕久无功,两路恫恐。”
词语解释:有恃毋恐  拼音:yǒu shì wú kǒng
见“ 有恃无恐 ”。
词语解释:有恃无恐  拼音:yǒu shì wú kǒng
有了依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明 高攀龙 《〈保安寺建养老堂疏〉引》:“昔者,圣王老老长长幼幼之化行,举天下之民,自生迄死,皆有恃而无恐。”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火器之用,既得尽其所长,而后军士临阵,乃能有恃以无恐。”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去给 英国 人作事并不足以使他有恃无恐,他也不愿那么狗仗人势的。”亦作“ 有恃毋恐 ”。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临敌之时……地势、敌情瞭如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諳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
词语解释:有恃无恐  拼音:yǒu shì wú kǒng
有了依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明 高攀龙 《〈保安寺建养老堂疏〉引》:“昔者,圣王老老长长幼幼之化行,举天下之民,自生迄死,皆有恃而无恐。”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火器之用,既得尽其所长,而后军士临阵,乃能有恃以无恐。”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去给 英国 人作事并不足以使他有恃无恐,他也不愿那么狗仗人势的。”亦作“ 有恃毋恐 ”。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临敌之时……地势、敌情瞭如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諳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
词语解释:吓恐  拼音:xià kǒng
恐吓;吓唬。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你传来信忒煞凶,我还説将人吓恐。”
词语解释:劫恐  拼音:jié kǒng
挟持恫吓。《三国志·魏志·陈琳传》:“ 进 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 进 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