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恃险恃赖恃怙恃凭恃固恃才放旷恃才矜己 
恃宠恃气恃息恃顽恃才傲物恃明恃强凌弱 
恃功恃爱恃势恃宠作娇恃众恃屺恃性 

词语解释:恃险  拼音:shì xiǎn
倚仗险要;负险。《国语·郑语》:“ 虢叔 恃势, 鄶仲 恃险。” 晋 陆机 《辩亡论》:“《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言为国之恃险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蜀 恃险而富,当 唐 之末,士人多欲依 建 以避乱。”
词语解释:恃宠  拼音:shì chǒng
依仗宠爱。《左传·定公四年》:“无怙富,无恃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弹内官善增》:“恃宠骄纵,势炽日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那一种发狂,就同那下婢贱妾恃宠生骄的一般行径!”
词语解释:恃功  拼音:shì gōng
自负功高。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燕·慕容垂》:“ 翟斌 恃功骄纵,邀求无厌。”《新唐书·王琚传》:“右相 李林甫 恨 琚 恃功使气,欲除之。”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侂胄 恃功专恣,立党论为倾者方因之。”
词语解释:恃赖  拼音:shì lài
依赖;凭借。《后汉书·袁安传》:“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南史·鲁广达传》:“公,国之重臣,吾所恃赖。” 宋 苏舜钦 《猎狐篇》:“古语比社鼠,盖亦有恃赖。” 明 李贽 《复晋川翁书》:“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以翁当其任,自然大为士民倚重,世道恃赖。”
词语解释:恃气  拼音:shì qì
凭意气。《庄子·达生》:“方虚憍而恃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吕吉甫 ﹞谓曰:‘君才如此,乃自陷罪籍,可惜也。’对曰:‘ 咏之 无他,但没著文章处耳。’其恃气不挠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然由此亦可见‘本不能文’云云,实有证据,决非虚憍恃气之谈也。”
词语解释:恃爱  拼音:shì ài
(1).仗人之爱。 南朝 梁武帝 《子夜歌》:“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
(2).后书信中常用为自谦之套语。 宋 王之道 《与无为宰李廷吉书》:“古人有言:士詘於不知己而伸於知己之道。故敢恃爱,肆所欲言而忘其交浅言深之戒。”
词语解释:恃怙  拼音:shì hù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旧唐书·文苑传下·元德秀》:“ 德秀 早失恃怙。” 明 陆采 《怀香记·鞠询香情》:“徒为恃怙,逞遁辞护女欺夫。”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女状元》:“幼失恃怙,与老姥同居。”
词语解释:恃息  拼音:shì xī
凭借气息。《庄子·外物》:“物之有知者恃息。” 宋 苏轼 《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
词语解释:恃势
倚仗权势
词语解释:恃凭  拼音:shì píng
依赖,凭借。 五代 王仁裕 《和蜀后主题剑门》:“ 李 杜 常挨託, 孙 刘 亦恃凭。”
词语解释:恃顽  拼音:shì wán
任性逞强。 明 李贽 《安期告众文》:“然中间不无偷惰成性,必待呼唤而后作者;或恃顽不理,虽呼唤之而亦不为者。”
词语解释:恃宠作娇
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
词语解释:恃固  拼音:shì gù
犹负险。《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絶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 唐 常衮 《贺破山南贼表》:“遂使恃固之垒,遽復於隍;将领之渠,尽袊其甲。”
词语解释:恃才傲物  拼音:shì cái ào wù
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梁书·萧子显传》:“及葬请諡,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 骄 。’”《旧唐书·韦挺等传论》:“恃才傲物,固亏长者之风, 宾王 报之以不仁,难与议乎君子矣!”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每惜 禰衡 《鸚鵡》一赋而遽戕其生,可为恃才傲物者诫。” 郁达夫 《采石矶》一:“能了解他的,只说他恃才傲物,不可订交。”
词语解释:恃众  拼音:shì zhòng
依仗人多势众。《吴子·图国》:“ 有扈氏 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后汉书·郑太传》:“若恃众怙力,将各棊峙,以观成败。”
词语解释:恃才放旷  拼音:shì cái fàng kuàng
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例如: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词语解释:恃明  拼音:shì míng
自负聪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残人矜才,逆诈恃明,吾终身不为也。”
词语解释:恃屺  拼音:shì qǐ
指母亲。《石点头·庐梦仙江上寻妻》:“彼苍胡毒,生我无禄。幼失恃屺,惟亲育鞠。”参见“ 恃怙 ”、“ 屺岵 ”。
词语解释:恃才矜己  拼音:shì cái jīn jǐ
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词语解释:恃强凌弱  拼音:shì qiáng líng ruò
依仗强暴,欺侮弱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同盟》:“ 河 西地久昇平, 文公 霸后称强盛。岂料 吴 人来犯境,恃强凌弱要先盟。”
词语解释:恃性  拼音:shì xìng
犹任性。 唐 李德裕 《周秦行纪论》:“ 太牢 作镇 襄州 日,判 復州 刺史 乐坤 《贺武宗监国状》曰:‘闲事不足为贺。’则恃性敢如此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