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性命性地性善性行性心性行淑均性征性腺
性情性根性爱性禀性重性力性大性窦
性灵性理性能性宗性状性交性情中人性欲
性天性气性怀性起性火性伙伴性关系性激素
性空性海性质性发性儿性索性器官性解
性真性识性高性义性体性类性命关天性趣
性拙性恶性学性别性子性三品说性度性龄
性僻性智性习性尚性术性兴奋性器性紧
性相性场性资性韵性道性急口快性命交关性病
性分性急性格性感性耽隐癖性履性鸡性理学

词语解释:性命  拼音:xìng mìng
(1). 中国 古代哲学范畴。指万物的天赋和禀受。《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 朱熹 本义:“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 五代 齐己 《酬元员外见访》诗:“《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 宋 明 以来理学家专意研究性命之学,因以指理学。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举一世安于君父之讎,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所拘者又復高谈性命,衍説仁义,细析毫芒,而至于钱穀财赋之事,茫然罔晓也。”
(2).生命。《荀子·哀公》:“故知既已知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譬如笼中鸟,仰给活性命。” 曹禺 《雷雨》第二幕:“ 蘩漪 :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
(3).本性。《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所谓隐者,盖谓其人之性情,宜於幽,洽於静,癖好清閒,不欲在荣华富贵中,汩没性命。”
词语解释:性情  拼音:xìng qíng
(1).人的禀性和气质。《易·乾》:“利贞者,性情也。” 孔颖达 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九:“见説 巴 风俗,都无 汉 性情。”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餘若 江南省 凤 、 潁 、 淮 、 徐 之民,及 山西 大同 、 朔平 之民,亦皆性情强武,敢於行路。”
(2).思想感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用韵无过十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虽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现在都成一梦了。”
(3).性格,脾气。《宋书·沉文秀传》:“且此人性情无常,猜忌特甚,将来之祸,事又难测。” 唐 白居易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诗:“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们大爷,二爷,你只要找着性情,就是捞毛的,烧火的,他也大把的银子挝出来赏你们。”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 玉生 从小就是个能干孩子,性情有点像他爹。”
词语解释:性灵  拼音:xìng líng
(1).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 唐 孟郊 《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第一回:“只有英雄忠义辈,肉身虽死性灵存。” 杨朔 《望南山》:“在人们眼里, 大南山 似乎不是没有性灵的石头,倒像最知心知意的亲人,有什么酸甜苦辣的话,都可以对他说。”
(2).性情。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 宋 徐铉 《病题》诗:“性灵慵懒百无能,唯被朝参遣夙兴。”
(3).智慧,聪明。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初, 朱崖 李太尉 有乐吏 廉郊 者,师於 曹纲 ,尽 纲 之能。 纲 尝谓儕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灵弟子也。’”《红楼梦》第九一回:“你的性灵,比我竟强远了。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説过几句禪话,我实在对不上来。”
词语解释:性天  拼音:xìng tiān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词语解释:性空  拼音:xìng kōng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大智度论》卷三一:“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业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 唐 王维 《山中示弟等》诗:“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词语解释:性真  拼音:xìng zhēn
(1).性情真率。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序:“ 鹿门子 示余《酒中十咏》,物古而词丽,旨高而性真,可谓穷天人之际矣。”
(2).指天真烂漫。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诗:“少小看头角,嬉游总性真。”
(3).谓真性。《楞严经》卷三:“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人生太閒则别念窃生,太忙则性真不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囯天条书》:“天条十款当遵守,切莫鬼迷昧性真。”
词语解释:性拙
生性笨拙
词语解释:性僻  拼音:xìng pì
性情喜好。僻,通“ 癖 ”。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词语解释:性相  拼音:xìng xiāng
佛教语。性指事物的本质,相指事物的表象。《大智度论》卷三一:“有人言性相小有差别。性言其体,相言可识……如火,热是其性,烟是其相。”《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名言不得其性相,随迎不见其终始。” 李善 注:“ 竺道生 曰:法性者,法之本分也;法相者,事之貌也。”《坛经·机缘品》:“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七:“一百八下 西谿 鐘,一十三度溪花红,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记》里魂朦朧。”
词语解释:性分  拼音:xìng fēn
(1).犹天性,本性。《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新唐书·李尚隐传》:“及还,人或袖金以赠, 尚隐 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弟示平甫兄弟》诗:“久闻 阳羡 溪山好,颇与 渊明 性分宜。” 严复 《辟韩》:“夫如是之民,则将莫不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矣,尚何有于强梗欺夺,尚何有于相为患害?”
(2).性命。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打得它大痛无声,夺去查果金珠。那 张叶 性分如何?慈鸦共喜鹊同枝,吉凶事全然未保。”
(3).犹情分。《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也因公子风流过甚,他两个期望过深,才用了个‘遣将不如激将’的法子……这正是他夫妻痛痒相关的性分。”
词语解释:性地  拼音:xìng dì
禀性;性情。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自悟前身》:“盖由二公平生学道,性地纯一,神观清净,於一念顷遂见前世。”《快心编初集》第一回:“ 玉飞 小时与 驾山 曾同笔砚,性地聪明慷慨,两人甚是莫逆。” 许地山 《爱流汐涨》:“ 素云 是一个年长的丫头。主人底心思、性地,她本十分明白,所以家里无论大小事几乎是她一人主持。”
词语解释:性根  拼音:xìng gēn
犹根性。 唐 李绅 《寿州法华院石经堂记》:“如来以万门万行,普示羣生,随其性根,用假方便。水月观像,万泉俱鉴。”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 德 性根好道,宿业所牵,未能脱去,乃此拘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那日记当中,提到他那位 叶妹夫 ……性根未定,喜怒无常云云。”
词语解释:性理  拼音:xìng lǐ
(1).谓生命之原理、规律。《后汉书·赵咨传》:“ 王孙 裸葬, 墨夷 露骸,皆达於性理,贵於速变。”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若能杖药以自永,则稻稷之贱,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此,故准性理之所宜,资妙物以养身。” 宋 司马光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诗:“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2).情绪和理智。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宋书·谢述传》:“ 述 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
(3).人性与天理。指 宋 儒性理之学。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本朝文章亦三变》:“ 唐 文章三变,本朝文章亦三变矣, 荆公 以经术, 东坡 以议论, 程氏 以性理,三者要各自立门户,不相蹈袭。” 明 李贽 《与友人书》:“﹝ 利西泰 ﹞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先辈与订音释,请明於‘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於‘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説。” 孙犁 《秀露集·关于儿童文学》:“他们有时教子弟性理之学。”
词语解释:性气  拼音:xìng qì
(1).性情脾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俞益期 性气刚直,不下曲俗,容身无所,远适在南。”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君献家姬》词:“柔和性气,雅称佳名呼 懿懿 。”《水浒传》第二一回:“你只是性气不好,把言语来伤触他,恼得押司不上门,闲时却在家里思量。”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做到官,性气就会变得差不多的。”
(2).志气。 宋 朱熹 《总论为学之方》:“不带性气底人,为僧不成,为道不了。”《红楼梦》第二十回:“ 凤姐 向 贾环 道:‘你是个没性气的东西呦……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里走,安着坏心,还只怨人家偏心呢。’”
词语解释:性海  拼音:xìng hǎi
佛教语。指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问我心,归性海;性海直应非内外。” 唐 敬播 《〈大唐西域记〉序》:“廓羣疑於性海,啟妙觉於迷津。” 宋 苏轼 《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此身性海一浮沤,委蜕如遗不自收。”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卷二:“余则心芽不茁,性海无波。” 章炳麟 《菌说》:“夫言人性,则必有善有恶矣。彼无善无恶者,并佛之所谓‘性海’,而非言人之性也。何也?自其未生言,性海湛然,未有六道,而何人性之云。”
词语解释:性识  拼音:xìng shí
(1).天分,悟性。 南朝 梁 沉约 《神不灭论》:“其愚者则不辨菽麦,其悖者不知爱敬,自斯以上,性识渐弘。” 唐 无名氏 《冥音录》:“长女适邑人 丁玄夫 ,性识不甚聪慧。”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夫文字之见,随所触感,各肖其性识才学以出,其浅深高下不同之致,奚啻九级之臺乎?”
(2).佛教称众生的根性心识。《隋书·经籍志四》:“初, 释迦 説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盖怨毒之念,根於性识。”
词语解释:性恶  拼音:xìng è
战国 时 荀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 孟子 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 性善 ”。
词语解释:性善  拼音:xìng shàn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词语解释:性智  拼音:xìng zhì
禀赋才智。 汉 王充 《论衡·实知》:“ 王莽 之时, 勃海 尹方 年二十一,无所师友,性智开敏,明达六艺。”《后汉书·杨李翟应等传论》:“ 孙懿 以高明见忌,而受欺於阴计; 翟酺 资譎数取通,而终之以謇諫。岂性智自有周偏,先后之要殊度乎?”
词语解释:性场  拼音:xìng chǎng
泛指心性领域。 唐 韦承庆 《灵台赋》:“弥性场而极览,溥情囿而环瞩。” 唐 白居易 《养拙》诗:“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词语解释:性急  拼音:xìng jí
性情急躁。《韩非子·观行》:“ 西门豹 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 董安于 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北史·陈元康传》:“ 神武 曰:‘我性急,瞋 阿惠 ,常如此。’”《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冰心 《南归》:“对于儿女,没有一句性急的话语;对于奴仆,却更加一倍的体恤慈怜。”
词语解释:性善  拼音:xìng shàn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词语解释:性恶  拼音:xìng è
战国 时 荀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 孟子 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 性善 ”。
词语解释:性善  拼音:xìng shàn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词语解释:性爱  拼音:xìng ài
(1).相亲相爱。 晋 陶潜 《归鸟》诗:“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2).雌雄性之间的爱恋。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自然在 孟子 的时代,人还没有知道凡是昆虫的作声其实是含有性爱的要求的。”
(3).特指人类的两性相爱。
词语解释:性能  拼音:xìng néng
(1).指天然具有的能力与作用。 郭沫若 《旋乾转坤论》:“男女应该以同等的人格相对待,互相尊重,互相玉成,以发展各自所禀赋的性能。” 谢觉哉 《重庆的灭鼠战》:“人们利用猫能捕鼠的性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但鼠患仍然如故。”
(2).指器物所具有的性质与效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给客人几次指点,加上药厂药房伙计的帮助,他开始熟习一些药名和它的主要性能。”
词语解释:性怀  拼音:xìng huái
犹性情。 唐 韩愈 《举钱徽自代状》:“器质端方,性怀恬淡,外和内敏,洁静精微。”
词语解释:性质  拼音:xìng zhì
(1).禀性;气质。《荀子·性恶》:“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一折:“﹝ 秀英 ﹞年长一十九岁,生的性质沉重。” 徐特立 《国民外交》:“自留学 法国 者加多,西人深知华人性质, 日本 运动,遂难生效。”
(2).质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端砚:下巖色紫如猪肝,密理坚緻,温润而泽。储水发墨,叩之有声。但性质坚矿,断裂,尤多瑕疵。”
(3).指事物的特性,本质。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芦菔》:“芦菔: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看广告的种类,大概是就可以推见这刊物的性质的。”
词语解释:性高  拼音:xìng gāo
犹性大。《水浒传》第四回:“常言酒能成事,酒能败事,便是小胆的吃了,也胡乱做了大胆,何况性高的人!”
词语解释:性学  拼音:xìng xué
对性或两性相互作用的研究,尤指人类
词语解释:性习  拼音:xìng xí
习性,习惯。《宋史·刘蒙叟传》:“且万国已观其始,惟陛下慎守其终,思鲜克之言,戒性习之渐,则天下幸甚。” 严复 《原富》按语:“观于 斯密 之论,斥为卤莽之愚,可以知其根于性习者至深,而非由乐道而夸大之者矣。” 茅盾 《一个女性》四:“有时她也反省:或许自己太走远了一步?或许时间久了成为性习,无意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的堕落?然而她立刻很坚决的自己否认了!”
词语解释:性资  拼音:xìng zī
禀性,资质。 宋 曾巩 《节相制》:“某性资强毅,识虑精通。”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芭蕉花》:“ 仁和 诚意斋 生 陈瑶 ,为学勤敏,而性资老成。” 清 方苞 《汉高帝论》:“自 汉高 以后比次诸君,其性资可与復古者,惟 光武 为近。”
词语解释:性格  拼音:xìng gé
(1).性情品格。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唐 李中 《献张拾遗》诗:“官资清贵近丹墀,性格孤高世所稀。” 明 李贽 《读律肤说》:“故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慢。” 商韬 《论元代杂剧·元杂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如此强调矛盾冲突,就是为了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反映生活的本质。”
(2).犹脾气。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讌金釵客,这的担着利害,把你那小性格,且寧柰。”
词语解释:性行  拼音:xìng xíng
本性与行为。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善渐於恶,恶化於善,成为性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祕府有拟状注制十卷,多用四六,纪其人履歷性行。” 王统照 《搅天风雪梦牢骚》:“凡是 景武 的历史与其性行,他那位族兄 萧然 知道的顶顶清楚。”
词语解释:性禀  拼音:xìng bǐng
禀性,本性。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禀孤介,举止安详,发言清雅。”
词语解释:性宗  拼音:xìng zōng
(1).佛教语。法性宗的简称,与法相宗同为大乘的两大宗派。以破相显性为宗旨。 清 钱谦益 《寄内衡法师书》:“古来判教,大率以《瑜珈》属相宗,《中论》属性宗。相先性后,似有浅深差别。”
(2).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道家有南北二宗,南宗不言性,北宗则曰性命双修……其学先了心性,谓之性宗;后以坐功得丹得药,谓之命宗,故曰性命双修。”
词语解释:性起
发脾气
词语解释:性发  拼音:xìng fā
脾气发作。《水浒传》第二三回:“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急得 陈大郎 性发,倾箱倒篋的寻个遍,只是不见,便破口駡老婆起来。”
词语解释:性义  拼音:xìng yì
犹义理。 汉 徐干 《中论·贵言》:“是以君子将与人语大本之源,而谈性义之极者,必先度其心志,本其器量,视其鋭气,察其堕衰。” 宋 叶适 《题端信师帖》:“ 端信大师 自天台教观兼习诸宗,性义融彻,词辩锋起。”
词语解释:性别  拼音:xìng bié
雌雄两性的区别;男女两性的区别。 钱锺书 《围城》三:“ 褚慎明 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冷冷道:‘夜莺雌的不会唱,会唱的是雄夜莺。’” 郭小川 《女性的豪歌》:“女人怎么样,性别有啥错。”
词语解释:性尚  拼音:xìng shàng
本性的爱好与崇尚。《后汉书·独行传序》:“性尚分流,为否异适矣。” 李贤 注:“人之好尚不同,或为或否,各有所适。”
词语解释:性韵  拼音:xìng yùn
性情风度。《南齐书·刘祥传》:“ 祥 少好文学,性韵刚疎,轻言肆行,不避高下。”
词语解释:性感  拼音:xìng gǎn
谓富有性的诱惑力。 徐迟 《牡丹》三:“她是富有激情的,一举一动饱和着官能的感觉,是性感的,有血有肉的。”
词语解释:性心  拼音:xìng xīn
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楞严经》卷一:“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迴是中,自取流转。”参见“ 心性 ”。
词语解释:心性  拼音:xīn xìng
(1).性情;性格。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今先生所交必清澄其行业,所厚必沙汰其心性。” 宋 柳永 《红窗睡》词:“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红楼梦》第七一回:“ 周瑞家的 虽不管事,因他素日仗着 王夫人 的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惯各处献勤讨好。” 秦兆阳 《选举》:“她是知道儿子的心性的。”
(2). 中国 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 战国 时 孟子 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 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 程颐 、 朱熹 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 陆九渊 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 清 初 王夫之 和后来的 戴震 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 宋 明 理学。《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心性不异,即心即性。”参见“ 理学 ”。
词语解释:性重  拼音:xìng zhòng
脾气大。《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老拙两个薄薄罪过他两句言语,不想女儿性重,顿然悒怏,不喫饮食,数日而死。”
词语解释:性状  拼音:xìng zhuàng
性质和状态。如:塑料的理化性状。
词语解释:性火  拼音:xìng huǒ
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与具体的“事火”相对。《楞严经》卷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浄本然,周偏法界。” 宋 苏辙 《新火》诗:“性火出真空,应量曾无边。”
词语解释:性儿  拼音:xìng ér
性子,脾气。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回来便要钱,你也知道我的性儿!”《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姑娘听了这话,口里欲待不合他辩,争奈心里那点兼人好胜的性儿不准不合他辩。”
词语解释:性体  拼音:xìng tǐ
(1).本性,气质。《北史·杜弼传》:“詔又问曰:‘説者妄,皆言法性宽,佛性狭,如何?’ 弼 曰:‘在宽成宽,在狭成狭,若论性体,非狭非宽。’”《旧唐书·太宗纪下》:“﹝ 隋文帝 ﹞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朱子语类》卷六八:“问:‘乾者天之性情。’曰:‘此只是论其性体之健。’”
(2).指形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性体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六者一张便正。”
(3).性格,脾气。 丛深 《百年大计》:“你都二十六啦,当了孩子妈啦!还像当姑娘那喒那个性体呢!”
词语解释:性子  拼音:xìng zi
(1).性情,脾气。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老龙云:]你怎生性子乖劣,不与小龙相和。” 清 李渔 《蜃中楼·回宫》:“我説你的性子略使一使,定要损伤许多元气。” 梁斌 《播火记》十七:“他人儿生得虽面善,性子可是倔强得厉害。”
(2).指素性、本性。 峻青 《海啸》第二章:“ 大老姜 的个子大,胃口也大,要是由着性子,所有这一些也不够他一个人吃。”
(3).事物的特性。 清 李渔 《巧团圆·防辱》:“我常见爹爹制药到了巴豆一味,就不敢亲自动手,定要央人代制,只因巴豆的性子极狠极烈。”
词语解释:性术  拼音:xìng shù
性情的表现形式。《礼记·乐记》:“乐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於此矣。” 郑玄 注:“性术,言此出於性也。” 汉 王充 《论衡·本性》:“人禀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或仁或义,性术乖也。” 清 陈维崧 《〈溉堂前集〉序》:“夫声音之际,抑扬抗坠之间,其关人性术者,岂微渺哉?”
词语解释:性道  拼音:xìng dào
(1).禀性。《太平广记》卷一六九引《唐会要》:“ 岑文本 性道敦厚,文章所长,持论恒据经典,自不负於理。”
(2).人性与天道。 清 顾炎武 《述古》诗:“哆口论性道,捫籥同矇瞽。”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至於甄辨性道,极论空有,概乎其未有闻焉。”
词语解释:性耽隐癖
秉性迟钝,甘子寂寞
词语解释:性行淑均
性格和善,品行端正
词语解释:性力
指药性和药力
词语解释:性交  拼音:xìng jiāo
两性之间的性行为。
词语解释:性伙伴  拼音:xìng huǒ bàn
互相满足性欲的伴侣
词语解释:性索  拼音:xìng suǒ
关心。 元 王晔 《水仙子·苏妈妈答》曲:“是谁俊俏谁村拗,俺老人家不性索。”
词语解释:性类  拼音:xìng lèi
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 晋 陆机 《遂志赋》:“随性类以曲成,故圆行而方立。”
词语解释:性三品说  拼音:xìng sān pǐn shuō
汉 董仲舒 和 唐 韩愈 的人性学说。 董仲舒 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因“中民之性”可上可下,可善可恶,“性待渐於教训,而后能为善” 韩愈 进一步提出“性之品有上中下三”并把“性”和“情”对立起来,“性”的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生”的;“情”的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接于物而生”的。参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 唐 韩愈 《原性》
词语解释:性兴奋  拼音:xìng xīng fèn
由性欲带来的兴奋;尤指雌性哺乳动物的性兴奋
词语解释:性急口快  拼音:xìng jí kǒu kuài
性子急,有话就说。《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那 何小姐 性急口快,便道:‘娘这话也説得是,那么着,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词语解释:性履  拼音:xìng lǚ
犹性行。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於未用,保性履之始终,诚未易也。”《晋书·温峤传论》:“ 太真 性履纯深,誉流邦族。”
词语解释:性征  拼音:xìng zhēng
一个人的性别特征、行为和脾气的总和
词语解释:性大  拼音:xìng dà
脾气大,性情急躁。 元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三折:“怎么性大便杀,他有罪呵,御阶前吃几金瓜,他掌着百十万军权柄把。”
词语解释:性情中人  拼音:xìng qíng zhōng rén
有血性、富于真情实感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来感动他。” 古龙 《长干行》六:“这人年纪虽小,倒是性情中人,对于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竟然依恋如斯。”
词语解释:性关系  拼音:xìng guān xì
指性交行为
不正当的性交。例如:他和她发生性关系时,还只不过是一个十九岁的孩子。
词语解释:性器官  拼音:xìng qì guān
人及高等动物所具的生殖器官
词语解释:性命关天  拼音:xìng mìng guān tiān
犹言性命交关。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出了差错,性命关天。 王姑娘 ,叩头接旨吧。”
词语解释:性度  拼音:xìng dù
性情度量;性情气度。《后汉书·刘宽传》:“使侍婢奉肉羹,飜污朝衣。婢遽收之, 宽 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南史·周山图传》:“ 攸之 为人,性度险刻,无以结固士心。”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野逸》:“ 罗可 , 沙阳 之硕儒也,性度宽弘,词学赡丽。” 明 李东阳 《庆云侯赠宣国公谥恭和周公墓志铭》:“公少奇俊不凡,性度详雅,寡言笑。”
词语解释:性器  拼音:xìng qì
即生殖器官
词语解释:性命交关  拼音:xìng mìng jiāo guān
指有关生命的事情。形容事关重大。 清 夏纶 《杏花村·监闹》:“官人嗄,此事是你我性命交关的事。” 清 林则徐 《严禁中外商民贩卖鸦片烟示》:“是利未到手而害己及身,该铺户等谁敢以性命交关,甘为外夷愚弄乎?”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这是乡下人性命交关的事!你还在糊里糊涂,看成这样平常呢。”
词语解释:性鸡  拼音:xìng jī
阉割过的公鸡。《中国民间故事选·中虚壶》:“ 赵宝 准备下一只大性鸡,一背柴,就地支起了锅灶,燃起熊熊的柴火,把鸡放在锅里,煮了起来。”
词语解释:性腺  拼音:xìng xiàn
生殖腺,男性为睾丸,女性为卵巢
词语解释:性窦  拼音:xìng dòu
犹心窍。 明 宋濂 《上天竺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东溟日公碑铭》:“师随其性竇浅深而疏导之。”
词语解释:性欲  拼音:xìng yù
(1).佛教语。谓习性、乐欲。《无量义经·说法品》:“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説法无量,故义亦无量。”《法华经·方便品》:“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方便説诸品,皆令得欢喜。”
(2).对性行为的欲望。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个车夫也应当和别人一样的有那些吃喝而外的问题。他也必定有志愿,有性欲,有家庭和儿女。”
词语解释:性激素  拼音:xìng jī sù
一种激素,对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功能,或对第二性征的发生具有效应;尤指卵巢或精巢所产生的激素
词语解释:性解  拼音:xìng jiě
谓禀性颖悟。指天才。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有人攖人,或有人得攖者,为帝大禁,其意在保位,使子孙王千万世,无有底止,故性解之出,必竭全力死之。”
词语解释:性趣  拼音:xìng qù
性情志趣。《北史·外戚传·冯诞》:“ 诞脩 虽并长宫禁,而性趣乖别。 诞 性淳篤, 脩 乃浮竞。” 郭沫若 《黑猫》一:“叔母是知道我的,我的性趣,我们家里的习惯,她当然明了。”
词语解释:性龄  拼音:xìng líng
犹天年。自然的寿数。《隋书·乞伏慧传论》:“终享禄位,不夭性龄,盖其任心而行,不为矫饰之致也。”
词语解释:性紧  拼音:xìng jǐn
性急。《水浒传》第七三回:“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
词语解释:性病  拼音:xìng bìng
旧称“花柳病”。男女性器官患梅毒、淋病、软性下疳等疾病的统称。主要由性交传染。
词语解释:性理学  拼音:xìng lǐ xué
指 宋 儒 程 ( 程颢 、 程颐 ) 朱 ( 朱熹 )派理学。本于 程颐 “性即理也”之说。因别于 陆九渊 、 王守仁 “心即理也”之说,故 清 儒以“性理之学”标举 程 朱 派理学。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