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急流 拼音:jí liú
(1).湍急的水流。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 江 介多悲风, 淮 泗 驰急流。”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急流腾飞沫,回风起 江 濆。”
(2).谓水流疾速流动。 唐 许浑 《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3).比喻官场中复杂的斗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刘瞻 ﹞孤贫有艺,虽登科第,不预急流。”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恁莫痴,争似 张良 会归,急流中身先退。” 清 杜濬 《肥水先生忽有居》诗:“急流未必从君退,且喜归怀有定踪。”参见“ 急流勇退 ”。
词语解释:急流勇退 拼音:jí liú yǒng tuì
宋 陈抟 约 钱若水 相晤。 钱 至,见 陈 与一老僧拥炉而坐。僧视 若水 良久,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是急流中勇退人也。”意思说 钱若水 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恋官场的人。后 钱 官至枢密副使,年四十即退休。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后因以“急流勇退”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宋 苏轼 《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元 关汉卿 《乔牌儿》套曲:“繁华重念簫韶歇,急流勇退寻归计。”《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你只看公公正在精神健壮的时候,忽然的急流勇退,安知不是一心指望你来翻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就这样,没有一个发表言论的机关,遂使一科的朋友们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逼得 徐寿轩 急流勇退,在我实在是感觉着遗憾。”词语解释:急急 拼音:jí jí
(1).急切貌。《北史·刘芳传》:“澹然自守,不急急於荣利,不戚戚於贫贱,乃著《穷通论》以自慰。”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岂今几筵之下可为身名之计乎?不然何急急於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襄敏公 见众人急急之状,到问道:‘你等去未多时,如何一齐跑了回来?’”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该号既于十月方出,何以如此之急急耶?”
(2).急忙;赶紧。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咱弟兄每急急回家,准备出征则个。”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 周祺 看见 刘三公 ,急急趋前去,热烈捏住 三公 的手,说:‘呵, 三公 ,辛苦啦。’”
(3).迅急。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閒白了少年头。”词语解释:急管 拼音:jí guǎn
亦作“ 急筦 ”。 节奏急速的管乐。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渌水》今《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筦復风湍。”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一弄松声悲急筦,西看牕日犹嫌短。”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 清 吴懋谦 《燕京秋怀》诗:“万里天涯真梦寐,征笳急管意茫茫。”词语解释:急景 拼音:jí yǐng
急驰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时光。 唐 曹邺 《金井怨》诗:“西风吹急景,美人照金井。” 宋 楼钥 《次韵翁处度同游北山》:“我携旧纪访陈迹,止恐急景不得延。” 元 高士谈 《次伯坚韵》:“急景只教人貌改,沧溟不放酒杯深。”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一:“春天的急景,已经快晚了的五点钟的时候,我点了一枝蜡烛,在那里安放几本刚从栈房里搬过来的破书。”参见“ 急景凋年 ”、“ 急景流年 ”。词语解释:急难 拼音:jí nàn
(1).解救危难。《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唐 杜甫 《义鹘行》:“兹实鷙鸟最,急难心炯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今势力世界,曲直难以理定,君又孤,脱有翻覆,急难者谁也!” 清 唐孙华 《恺功侍读用余赠忧重原韵有诗寄怀次韵答之》:“感君急难心,已矣勿长喟。”
(2).犹危难。《管子·问》:“士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 宋 苏轼 《物不可以苟合论》:“安居以为党,急难以相救,此足以为朋友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如今我又把我交给谁去?眼前可以急难相告的只有 邓 褚 两家父女翁婿三个人。” 马金凤 《我演穆桂英》:“我觉得国家有急难,人人都有保卫祖国的责任。”词语解释:急须 拼音:jí xū
(1).煮茶、暖酒器名。 宋 黄裳 《龙凤茶寄照觉禅师》诗:“寄向仙 庐 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 明 都卬 《三馀赘笔·急须仆憎》:“ 吴 人呼暖酒为急须……急须者,以其应急而用。”
(2).一说古为便溺器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饮器》:“近时人又以贮酒之器谓之急须,亦止为一饮字讹之。殊不知古人以溺器为急须,乃应急而须待之者,反又不知其义,可笑。”词语解释:急贤 拼音:jí xián
重贤;急于求贤。 南朝 梁 任昉 《求荐贤士诏》:“庶同则哲之明,称朕急贤之旨。”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上令侍御者抬步輦召学士来。时 元崇 为翰林学士,中外荣之。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先是 高宗 南渡,急贤如饥渴。”词语解释:急水 拼音:jí shuǐ
指常水或酸性水。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六:“二 广 有草名胡蔓,以急水吞之即死,慢水即缓死。”按,胡蔓指马钱科的胡蔓藤,俗称断肠草(与 江 南所称断肠草的雷公藤不同),含有剧毒成分钩吻碱。如将胡蔓与常水或酸性水同服,此种生物碱易于溶出,中毒反应就会较快出现。如与慢水(碱性水或含有某些重金属离子之水)同服,其有毒成分不易溶解,可延缓肠道内的吸收过程,中毒反应较慢出现。词语解释:急滩 拼音:jí tān
河道中水浅流急之处。 唐 崔道融 《溪夜》诗:“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词语解释:急风 拼音:jí fēng
狂风
指强烈而突然的风。例如:浅黑色的冷杉矮林,在阵阵急风暴雨中不安地摇动。词语解释:急桨 拼音:jí jiǎng
疾速划桨。亦指快行舟。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歛橈随水脉,急桨渡江湍。” 唐 李适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诗:“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 元 范梈 《发横浦之永淳县》诗:“急桨开蜃涨,孤尊已夕阳。”词语解释:急鼓 拼音:jí gǔ
急促的鼓声。战阵或竞技中用以激励斗志。《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轻军晨夜袭拔 庐江 ” 裴松之 注引《吴录》:“臣讨 黄祖 ……身跨马櫟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 宋 杨万里 《过弋阳观竞渡》诗:“急鼓繁鉦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词语解释:急于 拼音:jí yú
着急地想来或去。例如:访问者急于进来;狗急于想到外面去。词语解释:急节 拼音:jí jié
(1).急速的乐曲节奏。《文选·傅毅〈舞赋〉》:“及至迴身还入,迫於急节。” 李善 注:“逼迫於曲之急节也。”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繁音急节十二徧,跳珠撼玉何鏗錚。”
(2).指声调急促。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3).谓急速迁移。《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吕延济 注:“急节,谓迁移速也。”
(4).指急速而过的时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二:“急节谢流水,羈心摇悬崖。”
(5).指急变的时令。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曰若先生,逢辰之缺,温风怠时,飞霜急节。”《南史·袁彖传》:“夫迅寒急节,乃见松筠之操;危机迥构,方识贞孤之风。”
(6).犹匆促;急忙。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则见他无发付氲氲恶气,急节里不能勾步步相随。”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偶见》:“他三回自语,一顾倾人。急节中间,难以相近。”词语解释:急湍 拼音:jí tuān
(1).犹急流。《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晋 挚虞 《观鱼赋》:“鱼未惊而失行,忽浪达於急湍。”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由山弯中曲折一里许,悬崖急湍,湿翠欲滴。”
(2).指水势湍急。 闻捷 《海燕》:“四月的海水是清冷的,海峡中的潮流又很急湍。”词语解释:急就 拼音:jí jiù
(1).速成;匆促而成。《史记·李斯列传》:“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復彊,相聚约从,虽有 黄帝 之贤,不能并也。” 宋 杨万里 《跋悟空道人墨迹》诗:“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须珍。” 叶圣陶 《某城纪事》:“ 仲箎 说完他的急就的计划,结句说:我们至亲,一定可以帮忙吧?”
(2).见“ 急就篇 ”。
词语解释:急就篇 拼音:jí jiù piān
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 汉 史游 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 汉 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汉书·艺文志》:“ 元帝 时,黄门令 史游 作《急就篇》。” 鲁迅 《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唐 末 宋 初用过《太公家教》,久已失传,后来才从 敦煌 石窟中发现。而在 汉 朝,是读《急就篇》之类的。”亦作“ 急就章 ”。《魏书·崔浩传》:“ 浩 既工书,人多託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 清 赵翼 《独夜》诗:“时趋竞尚新翻曲,旧学几忘《急就章》。”亦省作“ 急就 ”。《齐民要术·杂说》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词语解释:急务 拼音:jí wù
急需办的事。 汉 桓宽 《盐铁论·执务》:“愿闻方今之急务,可復行於政,使百姓咸足於衣食,无乏困之忧。”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令侍从至馆职,疏朕闕失及当今急务。” 明 李贽 《李中丞奏议序》:“﹝ 晁错 ﹞之论兵事,与夫募民徙边,屯田塞下,削平七国等,皆一时急务。”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所以当今急务之一,是在养成勇敢而明白的斗士。”词语解释:急觞 拼音:jí shāng
举觞快饮。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哀哇动梁埃,急觴盪幽默。” 唐 杜甫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觴为缓忧心擣。”词语解释:急徵
1.紧急征召。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早赴急徵来凤沼,常陪内宴醉龙楼。”《旧唐书·崔彦昭传》:“独推元老,曾请急徵,以守道而自臻,实荣亲之最重。”
2.急诏赴狱。 清 钱谦益 《书邹忠介公贺府君墓碑后》:“ 杨公 被急徵。语所亲曰:‘ 江 左更安得一 贺知忍 乎?’”词语解释:急义 拼音:jí yì
重义气。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林子安赴举》:“因从客问 林 曰:‘ 魏户部 何如人?’ 林 曰:‘ 子安 与之姻戚,其人慷慨急义。’” 宋 张扩 《悼子平侄》诗:“夜半忧时常抱膝,生平急义几倾困。”词语解释:急响 拼音:jí xiǎng
(1).急促作响。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连橈渡急响,鸣櫂下浮光。” 茅盾 《子夜》十八:“那大雷雨的黄昏,那第一阵豪雨急响时,她懒懒地躺在那亭子里的藤睡椅上。”
(2).指急促的响声。 元 马臻 《湖中春游曲》:“箜篌急响如相恼,岸头折尽忘忧草。”词语解释:急棹 拼音:jí zhào
谓船急行。 唐 张说 《岳州观竞渡》诗:“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词语解释:急弦 拼音:jí xián
节奏急速的弦乐。《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汉 侯瑾 《筝赋》:“急絃促柱,变调改曲。” 晋 陆机 《猛虎行》:“急絃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急絃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词语解释:急病 拼音:jí bìng
(1).急于解救困难;解难。《国语·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今我不如 齐 ,非急病也。”《宋书·何尚之传》:“泉布废兴,未容骤议……自非急病权时,宜守久长之业。” 明 唐顺之 《读〈春秋〉》:“使 桓 文 而试於勤王,诚於攘夷急病,而其柄则倒持也,其分则上陵也……况其借名勤王,而实则自殖;阳为急病,而阴欲养乱也。”
(2).指突然发作、来势凶猛的疾病。如:急性脑膜炎、急性阑尾炎。词语解释:急溜 拼音:jí liū
紧要。《西游记》第七五回:“ 八戒 道:‘也罢,也罢,望你带挈带挈。但只急溜处,莫捉弄我。’”
急霤:急速下注的水。 唐 元稹 《书异》诗:“瘴云愁拂地,急霤疑注瓶。” 元 袁桷 《滦河》诗:“维时雨新过,急溜槽床注。” 元 曹伯启 《夜雨》诗:“四簷急溜三江泻,一道寒声万弩齐。” 词语解释:急转 拼音:jí zhuǎn
突然转身;突然改变方向。例如:急转向门。词语解释:急濑 拼音:jí lài
(1).湍急的水流。 唐 许浑 《泛五云溪》诗:“急瀨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元 黄溍 《西岘峰》诗:“层云抱春岑,急瀨洩嵌竇。”
(2).指急湍声。 宋 陆游 《秋夜闻雨》诗:“清似钓船闻急瀨,悲於静院听繁砧。”词语解释:急忙 拼音:jí máng
(1).急速匆忙;赶紧。 宋 苏舜钦 《寄题水月》诗:“如何遂得追游性,摆却营营不急忙。”《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急忙便讨三盃酒,安排夜饭待官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二人领命,急忙回山打点行李牲口去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 卢嘉川 ﹞有许多紧急的工作必须赶快去做,因此伴着 道静 走了一段路,他就急忙走开了。”
(2).仓卒;短时间。《水浒传》第六三回:“军兵败走,心中必怯。若不乘势追赶,诚恐养成勇气,急忙难得。”《西游记》第十八回:“话説那 三藏 望 行者 急忙不来,心甚疑惑。”《西游记》第八四回:“我们走路的人辛苦,只怕睡着,急忙不醒,一时失所,奈何?”词语解释:急传 拼音:jí chuán
快速的驿传。《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周公 旦 从 鲁 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饗国而杀贤者,何也?’” 宋 苏舜钦 胡舜元 《地动联句》:“坦途重车僨,急传壮马攲。”词语解释:急先 拼音:jí xiān
犹抢先。《水浒传》第七六回:“大队军将,急先涌来,占住中央,里面列成阵势。”词语解释:急人 拼音:jí rén
谓救人急难。《汉书·地理志下》:“ 蓟 ,南通 齐 赵 ……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於急人, 燕丹 遗风也。”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赴人之急,果於赴难也。”词语解释:急事 拼音:jí shì
紧急的事情词语解释:急性 拼音:jí xìng
性情急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若使急性人及小儿者,拦约不得,必有打伤之灾。” 宋 毛滂 《虞美人·东园赏春》词:“更将绣幕密遮花,任是东风急性,不由他。”《水浒传》第四八回:“ 秦明 是箇急性的人,更兼 祝家庄 捉了他徒弟 黄信 ,正没好气,拍马飞起狼牙棍,便来直取 祝龙 。” 王西彦 《风雪》二:“司机是个急性的人,就大声咒骂着,连续地按着催人的喇叭。”词语解释:急电 拼音:jí diàn
(1).闪电。以其急速,故称。 唐 韩偓 《姤媒》诗:“难留旋逐惊飈去,暂见如随急电来。” 五代 齐己 《夏雨》诗:“乍红縈急电,微白露残阳。”
(2).需要加快传送的电报。词语解释:急征 拼音:jí zhēng
(1).紧急征召。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早赴急徵来凤沼,常陪内宴醉龙楼。”《旧唐书·崔彦昭传》:“独推元老,曾请急徵,以守道而自臻,实荣亲之最重。”
(2).急诏赴狱。 清 钱谦益 《书邹忠介公贺府君墓碑后》:“ 杨公 被急徵。语所亲曰:‘ 江 左更安得一 贺知忍 乎?’” 词语解释:急救 拼音:jí jiù
(1).紧急抢救。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子文》:“ 子文 遽前执其手,攫拏不置,左右急救之,犹败面流血。”《水浒传》第八十回:“ 花荣 搭上箭,拽满弓,望着那个开詔使臣道:‘看 花荣 神箭!’一箭射中面门,众人急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江潮大上,一小舟为风漂没, 徐翁 急救之,得无恙。”
(2).今特指对患急性病或受重伤的人进行紧急的医疗救护措施。 洪深 《青龙潭》第二幕:“ 费有三 :你还是躺着养息一回,等 林先生 来,他懂得急救的法子。”词语解释:急就章 拼音:jí jiù zhāng
(1).见“ 急就篇 ”。
(2).比喻匆促完成的文章或工作。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不能够从容细绘流民状,只好在马上封题急就章。” 清 龚自珍 《咏史》:“羽书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特别使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他那许多由于报纸宣传需要的急就章。”
词语解释:急就篇 拼音:jí jiù piān
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 汉 史游 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 汉 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汉书·艺文志》:“ 元帝 时,黄门令 史游 作《急就篇》。” 鲁迅 《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唐 末 宋 初用过《太公家教》,久已失传,后来才从 敦煌 石窟中发现。而在 汉 朝,是读《急就篇》之类的。”亦作“ 急就章 ”。《魏书·崔浩传》:“ 浩 既工书,人多託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书盖以百数。” 清 赵翼 《独夜》诗:“时趋竞尚新翻曲,旧学几忘《急就章》。”亦省作“ 急就 ”。《齐民要术·杂说》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词语解释:急涧 拼音:jí jiàn
湍急的涧水。 唐 韦应物 《寻简寂观瀑布》诗:“躡石敧危过急涧,攀崖迢递弄悬泉。” 宋 朱熹 《卧龙之游》诗:“躡石渡急涧,穷源得灵湫。” 元 周伯琦 《还自上京途中纪事》诗之五:“峭厓屏列翠,急涧玉鸣环。”词语解释:急要 拼音:jí yào
犹紧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深愍役夫之疲劳,厚矜兆民之不赡,取常食廪之士,非急要者之用。”《魏书·任城王澄传》:“凡所营造,自非供御切须,戎仗急要,亦宜微减。”词语解释:急手 拼音:jí shǒu
(1).急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乍者中土,思忆本乡。急手速去,还尔 丹阳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若初煮豆伤熟者,急手抨净即漉出。”《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急手出火,烧却前头草。”
(2).快手,动作敏捷。 宋 陈师道 《答黄生》诗:“ 黄生 学诗用力新,急手疾口如翻盆。”词语解释:急用 拼音:jí yòng
紧急需用。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紫姑蓝粥诗》:“末豆应急用,屑榆岂充欲?嗜好肖 赵 张 ,苍皇救 文叔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万金内一半作为门生的尽心,一半作为众门生的集腋……此时且应老师的急用。”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 李闯王 ﹞叹口气说:‘好药只剩下一点儿,不能不留下来以备急用。’”词语解释:急切 拼音:jí qiè
(1).紧要;迫切。《后汉书·崔寔传》:“不彊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 李贤 注:“背当时之急切,而慕所闻之事,则非济时之要。”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自今宫殿门城门,并须依时开闭,非有急切大事,勿復夜开。”《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早料定这庙中除了劫财害命,定还有些伤天害理的勾当作出来,因急切要救 安公子 ,且不能兼顾到此。”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六:“每次见面以后,她总是怀着急切的心情,在等待着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2).仓卒;短时间。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急切钓不的沧海鲸鰲。”《红楼梦》第八七回:“ 寳玉 站住再听,半日,又拍的一响…… 寳玉 方知是下棋呢。但只急切听不出这个人的语音是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船开得也不慢,只是人太多,急切渡不完。”词语解释:急速 拼音:jí sù
(1).迅速;立即。 汉 贾谊 《新书·瑰玮》:“此四者使君臣相冒,上下无别,天下困贫,奸诈盗贼并起,罪人蓄积无已者也,故不可不急速救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刘晏 为度支,专用果鋭少年,务在急速集事。”《水浒传》第四九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端木蕻良 《乡愁》四:“他侄儿有病,让他急速回家。”
(2).犹急躁,急于求成。
(3).指仓卒间发生的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济阳 江禄 ,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词语解释:急农 拼音:jí nóng
重视农业。 三国 魏 曹操 《置屯田令》:“ 秦 人以急农兼天下, 孝武 以屯田定 西域 。”词语解释:急疾 拼音:jí jí
(1).快速;急切。《吕氏春秋·论威》:“凡兵欲急疾捷先……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穫,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 唐 白居易 《除李绛平章事制》:“况朕薄德,不逮先王,是用急疾於求贤,置之於左右。” 茅盾 《多角关系》十二:“他急疾地旋转身去。”
(2).指紧要之事。《晋书·顾和传》:“况今日艰难百王之弊,尚书令礼已过祥练,岂得听不赴急疾而遂罔极之情乎!”
(3).谓性情褊急。《汉书·地理志下》:“ 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颜师古 注:“急疾顓己,言性褊狭而自用。”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 汝南 , 楚 之界也,其俗急疾有气决。”词语解释:急缓 拼音:jí huǎn
(1).严与宽;紧与松。《管子·七臣七主》:“彼时有春秋,岁有败凶,政有急缓。”《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齐辑乎轡衔之际,而急缓乎脣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
(2).危急,紧急。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即有急缓, 周亚夫 可任将军!”《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人情顾家,诸将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 宋 欧阳修 《与集贤杜相公书》:“某才薄力劣,不足以备急缓之用。”词语解释:急装 拼音:jí zhuāng
(1).急速整装。《汉书·赵充国传》:“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復有疑。” 汉 刘向 《列仙传·呼子先》:“临去,呼酒家嫗曰:‘急装。’”
(2).扎缚紧凑的装束。《宋书·沉庆之传》:“ 庆之 戎服履靺缚絝入,上见而惊曰:‘卿何意乃尔急装?’” 清 唐孙华 《寿朱雪鸿七十》诗:“急装短袖不宜身,风貌居然古逸民。”词语解释:急澜 拼音:jí lán
迅猛的波澜。 南朝 梁 萧琛 《别萧谘议》诗:“游子无淹期,晨川有急澜。” 唐 骆宾王 《秋月》诗:“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词语解释:急杵 拼音:jí chǔ
(1).急促的捣衣声。 宋 陆游 《露坐》诗:“秋近不堪闻急杵,夜凉已復怯轻絺。”
(2).指急速挥动的捣衣杵。 元 吴师道 《促织吟》:“背壁孤灯照清泪,谁家急杵捣寒衣。”词语解释:急缚 拼音:jí fù
紧紧捆缚。 唐 杜甫 《遣兴》诗之四:“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词语解释:急放 拼音:jí fàng
绞盘上用来急速松缆的锥形部词语解释:急声 拼音:jí shēng
古汉浯有二音急读而成一音的,叫做“急声”。亦叫做合声、合音。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之乎”为“诸”。现代方言中亦有急声,如北京话“不用”为“甭”,苏州话“勿要”为“覅”。词语解释:急变 拼音:jí biàn
指事关重大的紧要奏疏。《汉书·车千秋传》:“ 千秋 上急变讼太子寃。” 颜师古 注:“所告非常,故云急变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新唐书·通王滋传》:“ 建 畏王等有兵,遣人上急变,告诸王欲杀 建 ,脇帝幸 河中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镇州 驻泊都监 弭德超 因乘间以急变闻於帝……又巧诬以他事,帝颇疑之。”词语解释:急迫 拼音:jí pò
(1).犹紧急。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袁釰 者, 羌 豪也。 秦 时,拘执为奴隶,后得亡去。 秦 人追之急迫,藏於穴中。”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窃以为古人之所以大过於人者,惟能於扰攘急迫之中,行宽大闲暇之政,此天下所以不测而大服也。” 茅盾 《喜剧二》:“肚子里早就咕咕地叫,这是比什么都急迫。”
(2).匆促;急促。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人欲得正己而物正,大抵道义虽不可缓,又不欲急迫,在人固须求之有渐,於己亦然。”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寺僧闻棺中急迫有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事情很多,时间急迫,不可能多过细的考虑。”
(3).迫切。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弟年近古稀矣……且生世之苦目击又已如此,使我学道之念转转急迫也。”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来援的敌人,既然是 贾立义 带队,他不同于 石黑 ,很可能没有那种急迫的心情。”
(4).焦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及 武王 既丧, 商 人不靖,观《鴟鶚》、《小毖》之诗,悲哀急迫,岌岌然若不可以一朝居。” 柔石 《二月》十八:“ 萧 一时非常急迫,他眼盯住看这妇人,他只从她脸上看出憔悴悲伤。”词语解释:急递 拼音:jí dì
(1).古时的快速驿递。用于传送紧急文书。《新唐书·李绛传》:“枢密使 刘光琦 议遣中人持赦令赐诸道,以裒馈餉, 絳 请付度支盐铁急递以遣,息取求之弊。”《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 安远 节度使 符彦超 奴 王希全 、 任贺儿 ……夜叩门称有急递, 彦超 出至听事,二奴杀之。” 胡三省 注:“军期紧急,文书入递不容稽违晷刻者,谓之急递。递,邮传也。”亦称“ 急脚递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驛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熙寧 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
(2).指急速传递文书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义问 离 镇江 三十里,至 下蜀镇 ,有急递云:‘官军败退。’”词语解释:急持 拼音:jí chí
紧紧抱持。 唐 沉既济 《任氏传》:“既从,则捍御如初,如是者数四。 崟 乃悉力急持之。”词语解释:急热 拼音:jí rè
犹言打得火热。 唐 杜牧 《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新唐书·藩镇传·李宝臣》:“与 薛嵩 、 田承嗣 、 李正己 、 梁崇义 相姻嫁,急热为表里。”词语解释:急需 拼音:jí xū
急切需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其人急需之物,可以当药。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吴组缃 《山洪》三一:“多多制备草鞋和干粮,作为临时的急需。”词语解释:急促 拼音:jí cù
(1).褊急。《书·洪范》“曰急,恆寒若” 孔颖达 疏引 汉 郑玄 曰:“急促自用也。言人君急促太酷,至恆寒之气来应之。” 柔石 《二月》二十:“我看你近来的态度太急促,像这样的办事要失败的。”
(2).犹迅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菴 是有心寻不是的,来得急促。 唐仲友 出乎不意,一时迎接不及。” 柯岩 《东方的明珠》一:“他急促地拉开了客厅的门。”
(3).快而短促。 清 何洯 《竞渡歌》:“轻扬 楚 些三山落,急促 吴 謳十里闻。”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歌声凄厉、简直像在呼号,再配上急促剧烈的动作,那种抢天呼地的歌舞,真有撕裂人心的力量。”
(4).指时间仓促。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少奶奶:]等我多想想,(顿)现下太急促了。”
(5).犹紧迫。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一个重要的节目,一项急促的宣传任务,报纸往往要组织相应的版面。”词语解释:急公 拼音:jí gōng
热心公益。《颜氏家藏尺牍·孔观察兴诏》:“及至嗣后急公者多,抚臺每於季报疏内入告请拨。”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然后能勤民急公,丰财和众,礼俗达而政教成。”词语解释:急世 拼音:jí shì
谓剧烈变革的时代。《韩非子·五蠹》:“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轡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词语解释:急足 拼音:jí zú
(1).指急行送信的人。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某拜闻中舍三哥,急足还领书,承尊候已安,只是少力。”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鳖精》:“时 香泉 客 河南 毕中丞 幕中,家遣急足以女病告之。”
(2).拘捕案犯的捕快。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王天常》:“一夕,梦二急足追至一处……庭下桎梏者颇众,皆僧道尼,亦有狱吏卫守。”词语解释:急荒 拼音:jí huāng
见“ 急慌 ”。
词语解释:急慌 拼音:jí huāng
亦作“ 急荒 ”。 慌急慌忙。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我急慌里,着些闲散话儿遮。”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我但有些卧枕着牀脑袋疼,他委实却也心内惊,他急荒的请医人诊了脉却笑容生。”亦作“ 急慌慌 ”。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三折:“泪汪汪甚人来守孝堂,急慌慌为亲爷来献香。” 姚雪垠 《长夜》三七:“像这样急慌慌的情形是从来没有的,显然是管家的得到了严重消息。”词语解释:急遍 拼音:jí biàn
乐曲中节拍加快的乐段。 唐 张祜 《悖拏儿舞》诗:“春风南内百花时,道调《凉州》急遍吹。”词语解释:急徽 拼音:jí huī
拧紧琴徽。《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颜师古 注:“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词语解释:急带 拼音:jí dài
紧束腰带。《南齐书·张融传》:“ 王敬则 见 张融 革带垂宽,殆将至骼,谓之曰:‘革带太缓。’ 融 曰:‘既非步吏,急带何为?’”词语解释:急兵 拼音:jí bīng
指突然发生的战乱。《晋书·天文志上》:“七星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又主急兵盗贼。”《南史·宋元凶劭传》:“始 文帝 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东方有急兵,其祸不测,宜列万人兵於 太极前殿 ,可以销灾。’”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 景仁 上执政书,言继嗣不定,将有急兵。”词语解释:急眼 拼音:jí yǎn
(1).发怒,光火。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 郭全海 ﹞跟人翻了脸,到急眼的时候,光红脸粗脖,说不出有分量的话来。” 李根全 《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急眼了,吩咐下人用马鞭抽他,用烙铁烙他,用铁锤捶他。”
(2).紧急;着急。 丛深 《百年大计》:“现在是急眼的时候,不是唠嗑的时候,说干就干,别再耽误了!” 高凤阁 《垫道》:“其实人们也都急眼啦,都摸起绳套,把眼睛瞪得溜溜圆,一齐叫劲。”词语解释:急烦 拼音:jí fán
急躁烦恼。《白雪遗音·岭儿调·心腹事儿》:“心腹事儿难言,腹内急烦,断肠肠又断,血淋淋痴心一片。”词语解释:急晷 拼音:jí guǐ
急速的日影。喻飞驰的时光。 宋 王銍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急晷驰轮岁将歇,我更荒村转冰辙。”词语解释:急派 拼音:jí pài
急速、急躁、猛烈地推动、急行或急送。例如:能够急派三团国民警备队到战场去。词语解释:急泪 拼音:jí lèi
临时洒落的眼泪。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二:“只愁 许 史 辈,急泪难时得。”《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这先生一定有些甚么症候。他这满口里不伦不类祝赞的是些甚么?他又从那里来的这副急泪?好不着要!”词语解释:急遽 拼音:jí jù
(1).仓促。 宋 欧阳修 《回颍州通判杨虞部书》:“旦夕之间,方思布款,急遽之至,先以惠音。” 清 刘大櫆 《翰林侍讲张君墓志铭》:“而又虑急遽之难以取给,乃更与有力之贤,共相捐输,使一人掌其资本,而取其息以侍用。”
(2).犹急速。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镕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他料到部长这时叫唤他一定没有好事,心急遽地跳动。”词语解释:急躁 拼音:jí zào
(1).亦作“ 急燥 ”。性急,不冷静。 元 吴莱 《狙赋》:“急躁袭取,智虑毕输。”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敬慎》:“宽是不狭隘,裕是不急躁。”《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婆婆性儿忒急燥,説的话儿不大妙。” 巴金 《家》二九:“﹝ 觉慧 ﹞比哥哥更热情些,性子更急躁些。”
(2).形容声音急促嘈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白翎雀》:“《白翎雀》者,国朝教坊大曲也。始则雍容和缓,终则急躁繁促,殊无有餘不尽之意。”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这阵急躁得震聋耳朵的鼓乐声后,就悠悠然地吹起箫笛来了。”词语解释:急亲戚
最接近的亲戚词语解释:急杀人
极其着急词语解释:急屎狗
性急的狗词语解释:急撮
因受人摆弄而急躁词语解释:急率
匆忙之间词语解释:急离披
急急忙忙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