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思量 拼音:sī liang
志趣和器量。《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评》:“ 黄权 弘雅思量, 李恢 公亮志业……咸以所长,显名发迹。”《晋书·魏舒传》:“司徒 剧阳子 舒 体道弘粹,思量佳远。”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怎么今日就这样骄其妻妾,思量高尚?”
(1).考虑;忖度。《晋书·王豹传》:“得前后白事,具意,輒别思量也。”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閒坐细思量,惟吟不可忘。”《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蓉 出了 荣国府 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 杨闻宇 《渠水儿悠悠》:“也不思量思量,这到底是为他呀还是害他呀!”
(2).商量。《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於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西游记》第七回:“﹝诸侯﹞又不敢打拱,又不敢混杂,众人思量,伏在地上,又走不动。”
(3).想念;相思。《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遍·征夫数载》:“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宋徽宗 《燕山亭》词:“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4).犹心思。 明 陈大声 《粉蝶儿·赏桂花》套曲:“正近著秋吟緑牕,写幽情费尽了思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我费了多少思量,说过了几次,结果呢,也只落得一片痴心。”
(5).方言。顾虑。 梁斌 《播火记》三一:“话刚吐出,又想到: 志和 走了,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就又犯了思量。”词语解释:思归 拼音:sī guī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词语解释:思旧 拼音:sī jiù
怀念旧事或旧友。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今宸极反正,惟新告始,宪章既明,品物思旧。”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唐 李咸用 《送赵舒处士归庐山》诗:“思旧 江 云断,谈玄岳月移。” 元 马臻 《西湖晚思》诗:“老态多思旧,时情只贵新。”词语解释:思远 拼音:sī yuǎn
谓追思先人。《汉书·礼乐志》:“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情眇然以思远,悵自失而潜愠。”词语解释:思虑 拼音:sī lǜ
(1).思索考虑。《楚辞·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夙夜无寤,思虑惓心。”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 茅盾 《有志者》:“他挺了挺胸膛,觉得自己的思虑真是周密之至。”
(2).犹心智,心思。《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词语解释:思亲 拼音:sī qīn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词语解释:思妇 拼音:sī fù
(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闥。”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 紫姑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女弟子》:“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寂寞的思妇,凭倚在石阶前的石栏干畔。”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词语解释:思古 拼音:sī gǔ
怀古。 汉 班固 《西都赋》:“愿宾攄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汉 班固 《咏史》:“上书诣闕下,思古歌《鸡鸣》。”词语解释:思惟 拼音:sī wéi
亦作“ 思维 ”。
(1).思量。《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 唐 李德裕 《与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 徐先生 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维,终于决定贡献一点意见。”
(2).指想念。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王奴》:“ 马嵬 变后, 明皇 朝夕思维。”
(3).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要是大家都成录音机,我们就用不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脑子也成了多余的了。”词语解释:思齐 拼音:sī qí
《诗·大雅·思齐》:“思齐 大任 , 文王 之母。” 毛 传:“齐,庄也。” 郑玄 笺:“常思庄敬者, 大任 也,乃为 文王 之母。”后因以“思齐”赞美母教及内助之词。 汉 蔡邕 《太傅安乡侯胡公夫人灵表》:“体季兰之姿,蹈思齐之迹。” 宋 秦观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之二:“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
思与之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朱熹 集注:“冀己亦有是善。”《三国志·魏志·杨阜传》:“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治,总观季世放荡之恶政。” 唐 李翱 《与淮南节席使书》:“比之时辈,亦知颇异,思齐古人,则十曾未及其一二为恨耳。”词语解释:思忆 拼音:sī yì
想念。《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黄鹄曲一》:“腹中车轮转,君知思忆谁。” 唐 韩偓 《玉合》诗:“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著长思忆。”《水浒传》第四二回:“忽然感动 公孙胜 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 蓟州 ,离家日久,未知如何。”词语解释:思议 拼音:sī yì
理解;想象。《金石萃编·北齐临淮王像碑》:“变化之奇,实难思议。”《西游补》第二回:“ 行者 此时真所谓疑团未破,思议空劳,他便按落云端,念动真言,要唤本方土地问个消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下木浅土,势若悬浮,横竖反侧,非人思议所及。”参见“ 不可思议 ”。
词语解释:不可思议 拼音:bù kě sī yì
(1).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维摩诘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慧远 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方等深教,不可思议,传之东土,惟尔之力。” 明 宋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句引》:“其神功浩浩乎不可思议,是以歷代宝之。”《云笈七籤》卷九四:“思虑所不达,行用所无阶者,则叹不可思议。”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稽首拈香,无极大道,不可思议功德。”
(2).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那时的人在自然势力威胁之下,常疑心某种生物或无生物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 杜大心 底瘦削的面容,在月光下,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美丽。”词语解释:思想 拼音:sī xiǎng
(1).想念,怀念。《公羊传·桓公二年》“纳于大庙” 汉 何休 注:“庙之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泣别》:“你在旅舘中,休要思想着我。”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思想你,好凄凉!”
(2).特指相思。 前蜀 魏承班 《诉衷情》词:“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不期 阮三 在家,思想成病。”
(3).思忖;考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 子房 独坐思想……久后不免死於 汉王 之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婆娘把东西收拾起,思想道:‘我把 石 家两个丫头作贱勾了,丈夫回来,必然廝闹。’”《老残游记》第八回:“骑着驴,玩着山景,实在快乐得极,思想做两句诗,描摹这个景象。”
(4).指思维的条理脉络。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编辑和译著的人,都是思想清楚的战士与作家。”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5).念头,想法。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茅盾 《野蔷薇·昙》:“失败的感觉,被欺骗的感觉,混合着报复的愤恨,突然膨胀起来,驱走了其他一切的思想。”
(6).思想意识。指道德品质方面。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二:“你嫌不舒坦,不美气,故意找我岔子,你这是啥思想!走!”
(7).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 毛泽东 《实践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也指某种思想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儒家思想。词语解释:思意 拼音:sī yì
心思用意。《鬼谷子·阴符》:“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元典章·户部五·家财》:“后因亲生二子长立, 周桂发 、 周自思 各生思意。”《四游记·祖师得道见帝》:“前夜见者若邪,则无劝我修行之心,必有思意。”词语解释:思王 拼音:sī wáng
三国 魏 曹植 封 陈思王 ,简称“思王”。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班女 恩移 赵 , 思王 赋感 甄 。”词语解释:思鲈 拼音:sī lú
同“ 思鱸蒓 ”。 宋 陆游 《枕上作》诗:“采若未能浮 楚 泽,思鱸犹欲钓 吴松 。”词语解释:思算 拼音:sī suàn
思量筹划。 宋 张咏 《旅中感怀》诗:“人世贪名岂是闲,几回思算几凄然。” 元 刘庭信 《一枝花·咏别》套曲:“愁和闷难思算,闷和愁几样般。”《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向着床里垂泪,思算报仇之策。”词语解释:思玄 拼音:sī xuán
亦作“ 思元 ”。 研求妙理。 汉 张衡 有《思玄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沙门释 法澄 建刹于其上,更为思玄之胜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是以緇服思元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 康有为 《送张十六翰林延秋先生还京》诗:“忧道海滨伤独立,思元天外若为通。”词语解释:思迟 拼音:sī chí
想望。《后汉书·章帝纪》:“朕思遟直士,侧席异闻。其先至者,各以发愤吐懣,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於左右,顾问省纳。” 李贤 注:“遟,犹希望也。”词语解释:思结 拼音:sī jié
(1).我国少数民族部族名。 敕勒 诸部之一。见《新唐书·回鹘传上》。
(2).复姓。 回纥 九姓之一。 唐 有 思结归国 。词语解释:思过 拼音:sī guò
反省过失。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汉书·韩延寿传》:“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词语解释:思无邪 拼音:sī wú xié
心无邪意;心归纯正。《诗·鲁颂·駉》:“思无邪,思马斯徂。” 郑玄 笺:“思遵 伯禽 之法,专之无復邪意也。”《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邢昺 疏:“为政之道,在於去邪归正。”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吐谷浑》:“凯族献清庙,万国思无邪。”词语解释:思心 拼音:sī xīn
(1).忧思;思虑。《楚辞·九章·悲回风》:“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南朝 宋 颜延之 《飨神歌》:“思心睿,谋筮从。”
(2).思念之情。旧题 汉 苏武 《诗》之二:“ 胡 马失其羣,思心常依依。”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明 刘基 《将进酒》诗:“酌言进之,思心洋洋。”
(3).思恋爱慕之心。《四游记·华光来千田国显灵》:“公主捲起神幔,看见 华光 寳像,便有思心。”词语解释:思陵 拼音:sī líng
宋高宗 赵构 死后葬于 会稽 之 永思陵 。 宋 人因以“思陵”为 高宗 的代称。 宋 楼钥 《跋王岐公立英宗诏草》:“ 思陵 以 寿皇 为皇子,詔曰‘ 艺祖皇帝 七世孙也。’”参阅《宋史·高宗纪九》。词语解释:思念 拼音:sī niàn
(1).想念;怀念。《国语·楚语下》:“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与哀殯丧,於是有叹,其餘则否。”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上思念 李夫人 不已。” 宋 苏轼 《答参寥书》:“到 黄 已半年,朋游常少,思念公不去心。” 碧野 《名城颂》:“我思念 黄河 上游的名城-- 兰州 。”
(2).指回忆。《汉书·广陵王刘胥传》:“事久远,请归思念具对。”
(3).考虑;思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今全无悼远之志,反思念娶事,是《春秋》之所甚疾也。”《百喻经·乘船失釪喻》:“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捨之而去,后当取之。”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其蚤暮思念,皆道德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自然做学生的也要思念本源,但你要用他呀!”
(4).思虑;想法。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相御妻》:“今者吾从门间观其志气,恂恂自下,思念深矣。” 老舍 《赶集·微神》:“我在山坡上晒太阳,一点思念也没有,可是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滴下些诗的珠子。”词语解释:思情 拼音:sī qíng
思念之情。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词语解释:思仙 拼音:sī xiān
杜仲的别名。《艺文类聚》卷五六引 南朝 梁 沉约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垂景迫连桑,思仙慕云埒。”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杜仲》。词语解释:思春 拼音:sī chūn
犹怀春。谓少女思慕异性。《白雪遗音·马头调·春风刮的》:“为游春,翻到得了思春病。”词语解释:思绪 拼音:sī xù
(1).思想的端绪;思路。《晋书·潘岳传论》:“ 安仁 思绪云騫,词锋景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製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清知思绪断,爽觉心源澈。” 杨沫 《花蕊》:“使我的思绪,我的目光也随着延伸。”
(2).情绪;心情。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孤衾引思绪,独枕愴忧端。” 唐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度量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容华虽少健,思绪即悲翁。”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想写一封信告诉她自己的思绪,像往常一样。”词语解释:思维 拼音:sī wéi
见“ 思惟 ”。
词语解释:思惟 拼音:sī wéi
亦作“ 思维 ”。
(1).思量。《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 唐 李德裕 《与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 徐先生 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维,终于决定贡献一点意见。”
(2).指想念。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王奴》:“ 马嵬 变后, 明皇 朝夕思维。”
(3).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要是大家都成录音机,我们就用不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脑子也成了多余的了。”词语解释:思存 拼音:sī cún
思念,念念不忘。存,铭记在心。《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郑玄 笺:“此如云者,皆非我思所存也。”《文选·沉约〈和谢宣城〉》:“神交疲梦寐,路远隔思存。” 吕向 注:“思虑所存也。”词语解释:思越 拼音:sī yuè
(1).心神散逸。犹言灵魂出窍。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精散思越,惘若有失。”
(2).谓神思飞越。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望 汨 心欷,瞻 罗 思越。”词语解释:思秋 拼音:sī qiū
悲秋。《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李善 注:“思,悲也。”词语解释:思索 拼音:sī suǒ
思考探求。《荀子·劝学》:“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 杨倞 注:“思求其意也。” 汉 王充 《论衡·异虚》:“ 高宗 恐骇,侧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宋史·儒林传二·周尧卿》:“为学不专於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红楼梦》第三七回:“ 侍书 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 巴金 《“最后的时刻”》:“他的面容安静而严肃,一位伟大人物在思索自己的国家、人民和人类的光明的未来。”词语解释:思逸 拼音:sī yì
神思纵逸。 唐 王勃 《九成宫东台山池赋》:“指山楹而思逸,怀水镜而神虚。” 宋 欧阳修 《哭圣俞》诗:“一饮百盏不言休,酒酣思逸语更遒。”词语解释:思莼 拼音:sī chún
亦作“ 思蓴 ”。同“ 思鱸蒓 ”。 宋 陈与义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能復几寒暑,思蒓久未决。”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赴闽》:“几载戎衣满战尘,雄心拚裹革,肯思蓴?” 词语解释:思寻 拼音:sī xún
寻思,思忖。《三国志·吴志·骆统传》:“思寻所由,小民无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简文 云, 渊源 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再生缘》第六九回:“左思右想无良计,説来此事费思寻。”词语解释:思忖 拼音:sī cǔn
考虑;思量。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归来重思忖,愿告诸邑君。”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却和我做日月参辰。”《红楼梦》第四八回:“ 薛姨妈 听了,思忖半晌道:‘倒是你説的是。花两个钱,叫他学些乖来,也值。’” 柯岩 《奇异的书简·岚山情思》:“也正是由于这点感情与这点记忆的奇异作用吧,我常暗自思忖 周总理 说这句话的心情意境。”词语解释:思元 拼音:sī yuán
见“ 思玄 ”。
词语解释:思玄 拼音:sī xuán
亦作“ 思元 ”。 研求妙理。 汉 张衡 有《思玄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沙门释 法澄 建刹于其上,更为思玄之胜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是以緇服思元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 康有为 《送张十六翰林延秋先生还京》诗:“忧道海滨伤独立,思元天外若为通。”词语解释:思怀 拼音:sī huái
(1).谓胸中的学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江思悛 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2).情怀。 唐 韦应物 《除日》诗:“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
(3).怀念。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更数日遂东行,千万爱,不胜思怀也。”词语解释:思郁
思虑薀结词语解释:思归乐 拼音:sī guī lè
(1).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唐 元稹 《思归乐》诗:“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
(2).指杜鹃的鸣声。 唐 温庭筠 《河渎神》词:“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廓。”参见“ 思归 ”。
(3). 唐 曲调名。见 宋 王溥 《唐会要·诸乐》。
(4).词牌名。 宋 柳永 有《思归乐》词。
词语解释:思归 拼音:sī guī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词语解释:思致 拼音:sī zhì
(1).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韶润不如 仲祖 ,思致不如 渊源 ,而兼有诸人之美。”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 王僧孺 ﹞理尚栖约,思致恬敏。”《新唐书·刘祎之传》:“方是时,詔令丛繁, 禕之 思致华敏,裁可占授,少选可待也。”
(2).指文学作品的意趣或意境。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二废》:“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虽欲废词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陶潜 、 谢朓 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劌目琱琢者所为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虽是小诗,颇有思致。”词语解释:思义 拼音:sī yì
(1).想着道义。《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左传·昭公十年》:“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2).思辨能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淳于智 ﹞性深沉,有思义。”
(3).研求要旨,探究大义。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词语解释:思治 拼音:sī zhì
想望治世。《诗·曹风·下泉序》:“《下泉》,思治也。 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孔颖达 疏:“此谓思上世明王贤伯治平之时。”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国安由万邦之思治,主尊赖羣后之图身。”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方颠沛,则显不如隐;万物思治,则默不如语。”词语解释:思鸟 拼音:sī niǎo
思侣之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二:“亹亹孤兽骋,嚶嚶思鸟吟。” 南朝 宋 鲍照 《自砺山东望震泽》诗:“幽篁愁暮见,思鸟伤夕闻。” 南朝 梁 沉约 《咏雪应令诗》:“思鸟聚寒芦,苍云軫暮色。”词语解释:思省 拼音:sī shěng
省察;考虑。《汉书·薛宣传》:“思省吏职,求其便安。”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第二表》:“臣自思省,得其端倪。”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臣敢不夙夜思省,进退扬厉。” 清 毛健 《东风第一枝》词:“许多心事,总付与、灯残思省。”词语解释:思劳 拼音:sī láo
(1).思虑劳累。《孔子家语·五仪解》:“日出听政,至于中冥……君以此思劳,劳亦可知矣。”
(2).香料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香》:“思劳香出 日南 ,如乳香,歷青黄褐色,气如枫香。”词语解释:思怨 拼音:sī yuàn
相思哀怨。《石点头·唐玄宗恩赐纩衣缘》:“霎时惊觉,却是一梦。满身冷汗,心头还跳一个不止。原来思怨之极。隐几而卧,遂做了这个痴梦。”词语解释:思归引 拼音:sī guī yǐn
琴曲名。相传 春秋 时 邵王 聘 卫侯 女,未至而王死,太子留之,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遂援琴而歌曰:“涓涓流水,流反而淇兮;有怀於 卫 ,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菑。”曲终,自缢而死。亦名《离物操》。见 汉 蔡邕 《琴操·思归引》。词语解释:思永 拼音:sī yǒng
考虑长久之道。《书·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孔 传:“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 唐 赵蕃 《甸人献嘉禾赋》:“圣虑弥深,皇猷思永。”词语解释:思服 拼音:sī fú
想念。《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毛 传:“服,思之也。”《后汉书·章帝纪赞》:“思服帝道,弘此长懋。” 南朝 宋 谢灵运 《燕歌行》:“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词语解释:思短 拼音:sī duǎn
(1).省己之不足。 唐太宗 《金镜》:“闇主护短而永愚,明主思短而长善。”
(2).才思短浅。 元 郑元祐 《送诗僧珩书记》诗:“我老於诗苦思短,援笔欲下仍嚬呻。”词语解释:思过半 拼音:sī guò bàn
(1).谓已领悟大半。《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孔颖达 疏:“思虑有益,以过半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盖麤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谓 荀悦 ,史乎,史乎!谓 陆机 ,文乎,文乎!皆思过半矣。”
(2).指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授徵仕郎制》:“兵垣得人,而疆事思过半矣。”词语解释:思政 拼音:sī zhèng
谓思行善政。 汉 王充 《论衡·感类》:“ 太戊 思政,桑穀消亡。”《隋书·循吏传·柳俭》:“时 高祖 初有天下,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宰牧。”词语解释:思事 拼音:sī shì
犹心事。 唐 张鷟 《游仙窟》:“下官起,諮请曰:‘ 十娘 有一思事,亦拟申论,犹自不敢即道,请 五嫂 处分。’”词语解释:思帝乡 拼音:sī dì xiāng
(1). 唐 教坊曲名。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
(2).词牌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五:“ 京兆 尹 郑元规 刼迁车驾,移都 东洛 ,既入 华州 ……沿路有《思帝乡》之词。” 清 万树 《词律·目次》:“《思帝乡》又一体名《万斯年曲》。”词语解释:思慕 拼音:sī mù
(1).怀念;追慕。《荀子·礼论》:“哀痛未尽,思慕未忘。” 汉 班固 《白虎通·诛伐》:“哀孝子之思慕,不忍加刑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 一拂 自少至老读书此山寺,后之人思慕遗风,祠而祀之。”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嗟乎!勇士竟此下吏死,令人至今思慕之。”
(2).仰慕;爱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不多几天,他又来了一封信,仍然是一片思慕感激的话。” 郁达夫 《沉沦》:“他在她的面前实在是受苦不起了……然而他思慕她的情,却一天一天的浓厚起来。”词语解释:思路 拼音:sī lù
思想的门径;思维的条理脉络。《尺牍新钞》卷七引 明 俞琬纶 《答友人书》:“凡不得意文,皆思路不开时所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作传奇者,能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则思路不分,文情专一。”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科学能教人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词语解释:思渴 拼音:sī kě
渴念。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之三:“七哥官人大郎来,领书,知公外安寧,甚慰思渴。”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阻阔未久,岂胜思渴。”词语解释:思功 拼音:sī gōng
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梁书·萧子显传》:“每有製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词语解释:思辨 拼音:sī biàn
(1).亦作“ 思辩 ”。思考辨析。语本《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辩?”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八》:“故必极学问思辨之力……然后可以治天下国家。”
(2).哲学名词。即纯粹思考。对经验的思考而言。词语解释:思摩 拼音:sī mó
竹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思摩竹》:“思摩竹,如竹大,而笋生其节。笋既成竹,春而笋復生节焉。 交 广 所在有之。”词语解释:思且 拼音:sī qiě
犹思存。《诗·郑风·出其东门》:“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郑玄 笺:“匪我思且,犹非我思存也。” 马瑞辰 通释:“且即徂之渻借,故《笺》谓且犹存。《释文》:且音徂,引《尔雅》‘徂,存也’为证。”一说“且”为语助(音jū),见 朱熹 集传。词语解释:思望 拼音:sī wàng
(1).思念想望。《诗·郑风·东门之墠》“岂不尔思” 汉 郑玄 笺:“我岂不思望女乎?”《后汉书·卢芳传》:“谨奉天子玉璽,思望庭闕。”
(2).思慕向往。《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昔 王莽 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於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厚薄也。”词语解释:思子台 拼音:sī zǐ tái
指 汉武帝 所作 归来望思之台 。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郑庄公望母台》:“ 郑庄公 望母臺 ,与 汉武帝 思子臺 ,情事略同。”参见“ 思子宫 ”。
词语解释:思子宫 拼音:sī zǐ gōng
宫名。 汉武帝 太子 据 以巫蛊事自杀, 武帝 知其冤后,作 思子宫 ,并建 归来望思之台 于 湖县 。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词语解释:思忧 拼音:sī yōu
悲伤忧愁。《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孔颖达 疏:“而民感之则悲思忧愁也。”词语解释:思理 拼音:sī lǐ
(1).思辨能力。《晋书·戴若思传》:“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庾道季 云:‘思理伦和,吾愧 康伯 。’”
(2).犹思致。才思情致。《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王僧绰 ﹞好学,有思理,练悉朝典。” 胡三省 注:“思理,犹言思致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昭代风雅,自不属此数公。若 刘伯 温之思理, 高季迪 之韵度……絶壁孤騫,无可攀躡。”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可知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
(3).犹构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4).指构思设计的才智。《北齐书·辛术传》:“与僕射 高隆之 共典营构 鄴都 宫室, 术 有思理,百工克济。”《南齐书·刘休传》:“ 宋 末,上造指南车,以 休 有思理,使与 王僧虔 对共监试。”词语解释:思味 拼音:sī wèi
指文学作品的情趣、意味。 明 李东阳 《〈琼台吟稿〉序》:“﹝ 邱公 ﹞蚤能诗,信口纵笔若不经意,而思味雋永,援据该博。”词语解释:思负 拼音:sī fù
思念罪过。《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乃废 平 为民,徙 梓橦郡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诸葛亮 又与 平 子 丰 教曰:‘若都护思负一意,君与 公琰 推心从事,否可復通,逝可復还也。’”《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思负,谓思其罪负也。”词语解释:思考 拼音:sī kǎo
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巴金 《〈家〉后记》:“它跟我的其他的作品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构思。”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七:“ 韦克 就是这样引导学生不断地动脑筋去思考。”词语解释:思言 拼音:sī yán
希望人臣进言。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皝》:“殿下圣世宽明,思言若渴,故人尽芻蕘,有犯无隐。”词语解释:思至 拼音:sī zhì
(1).谓灵感到来,思想集中。《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阬岸。”
(2).谓由思考而得。 南朝 梁 沉约 《谢灵运传论》:“至於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词语解释:思悲翁 拼音:sī bēi wēng
乐曲名。 汉 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参阅《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智匠 《古今乐录》。词语解释:思洞 拼音:sī dòng
犹洞察。 晋 陆云 《牛责季友》:“故神穷来哲,思洞无间。”《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陆倕 《天光寺碑》:“思洞希微,言穷名象。”词语解释:思愆 拼音:sī qiān
反省罪愆。《汉武帝内传》:“好道慕仙者,精诚志念,斋戒思愆。”《晋书·高阳王睦传》:“退静思愆,改修其德。”词语解释:思愿 拼音:sī yuàn
愿意;想望。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四:“思愿献良规,江海倘不逆。”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夫所以经营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丽,而足思愿爱乐矣。”词语解释:思士 拼音:sī shì
(1).思恋异性的男子。《列子·天瑞》:“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 张湛 注:“《大荒经》曰:‘有 思幽之国 ,思士不妻,思女不夫,精气潜感,不假交接而生子也。’”
(2).忧思善感之士。 宋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不然连山絶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覩其为快也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且更为忖度其言,又将见古之思士,决不以 华 土为可乐,如今人所张皇。”词语解释:思牢 拼音:sī láo
竹名。 宋 杨伯嵒 《臆乘》:“思牢竹,南番 思牢国 产,竹质涩甚,可以礪指甲……今 广东 新州 有此种,製琴样为礪甲之具。”词语解释:思潮 拼音:sī cháo
(1).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鲁迅 《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陶元庆 君的绘画,是没有这两重桎梏的。就因为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 中国 的民族性。” 端木蕻良 《关山月的艺术》:“ 岭 南画派是伴随着辛亥革命以及‘五四’新思潮而产生的一个重要画派。”
(2).指起伏不平的思想、情绪。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火车的轮机声,打断我的思潮,车里却静悄悄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四:“他又坐下来,思潮像是一条清流,给 朱瑞芳 搅得浑浊不堪,啥也看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