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可怖畏怖怪怖诈怖慑怖悇怖悸怖 
惊怖疑怖震怖五怖惶怖振怖詟怖 
恐怖眩怖危怖迷怖惭怖汹怖同性恋恐怖 
怕怖窘怖蹙怖骇怖惧怖悲怖白色恐怖 
忧怖愁怖黑色恐怖战怖惨怖怛怖皇怖 

词语解释:可怖  拼音:kě bù
可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一鬼自丛薄中出,形状可怖。” 茅盾 《子夜》十七:“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这壮丽的 吴公馆 更显得阴沉可怖。”参见“ 可怕 ”。
词语解释:可怕  拼音:kě pà
(1).使人害怕。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茅盾 《子夜》四:“枪声在这小房间里更显得惨厉可怕。”
(2).只怕。 唐 李涉 《送颜觉赴举》诗:“居然一片 荆山 玉,可怕无人是 卞和 。”
词语解释:惊怖  拼音:jīng bù
(1).惊恐。《庄子·逍遥游》:“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四拍》:“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明史·欧阳一进传》:“时 应嘉 已屡迁参议,忧归,闻 拱 ( 高拱 )再相,亦惊怖而卒。” 茅盾 《锻炼》二一:“ 阿银 跌倒了,发出惊怖的叫声。”
(2).指使惊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 额 於十一年作守 潮阳 ……屠毒生灵,惊怖城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上仙》:“方凝听间,忽案上若堕巨石,声甚厉。妇转身曰:‘几惊怖煞人!’”
(3).指惊恐的心理。《百喻经·宝箧镜经》:“见镜中人,便生惊怖。”
词语解释:恐怖  拼音:kǒng bù
(1).感到可怕而畏惧。《六韬·略地》:“城人恐怖,期将必降。”《后汉书·董卓传》:“帝见 卓 将兵卒至,恐怖涕泣。” 宋 张师正 《括异志·蔡侍禁》:“ 蔡 氏举族大恐怖,虽白昼不敢正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 许 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復恐怖。” 闻一多 《最后一次的讲演》:“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2).谓令人畏惧。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三分恐怖,七分神秘。”
(3).威胁;恫吓。《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威我也” 汉 何休 注:“以威恐怖 鲁 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为何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鬼无所栖,乃来与我争屋,时时现恶状,恐怖小儿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这一世界中人,会轻蔑,憎恶,压迫,恐怖,杀戮别一世界中人。”
词语解释:怕怖  拼音:pà bù
恐惧。《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面带惊惶,心在怕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是须休怕怖,请夫人放心无虑。”《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妲己 不见此剑万事俱休,既见此剑,大叫一声,奔走如风,约行一二十步,心上怕怖。”
词语解释:忧怖  拼音:yōu bù
忧愁害怕。《后汉书·袁绍传》:“闻 魏郡 兵反……坐中客家在 鄴 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 宋 陆游 《暮次秭归》诗:“是身初非我,底处着忧怖。” 清 孙枝蔚 《渡江行》之二:“江神念我多忧怖,蛟龙远遁镜中路。”
词语解释:畏怖  拼音:wèi bù
畏惧,恐怖。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畏怖明宪,检於静息。”《三国志·魏志·卫臻传》:“ 权 恃 长江 ,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金 王若虚 《哀雁词》:“夫其畏怖之情,觳觫之态,可以想而知也。”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斯而可乐,人间更有何事足为畏怖?”
词语解释:疑怖  拼音:yí bù
疑惧;惶恐。《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设甲兵为军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渊 计吏从 洛阳 还,语 渊 曰:‘使者 左骏伯 ,使皆择勇力者,非凡人也。’ 渊 由是疑怖。” 宋 韩驹 《再次韵兼简李道夫》:“学道无疑怖,忧时有主臣。”
词语解释:眩怖  拼音:xuàn bù
目迷心惊。《新唐书·杜咸传》:“ 咸 纵火,譟而前,贼眩怖相失,自腾践死。”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词语解释:窘怖
为难恐惧
词语解释:愁怖  拼音:chóu bù
忧愁恐怖。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景德传灯录·优波毱多》:“由是魔宫震动, 波旬 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生愁怖,终夜不枕。”
词语解释:怪怖  拼音:guài bù
惊异恐惧。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 王 家亡妇感郎恩情深,将见会。恐生怪怖,故使相闻。”
词语解释:震怖  拼音:zhèn bù
惊恐或使惊恐。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旃裘之君长,咸震怖。”《南齐书·萧昭胄传》:“ 建武 以来, 高 武 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三国演义》第三回:“ 卢尚书 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而时之振作其国人者何人?震怖其外敌者何人?曰:科学也。”
词语解释:危怖  拼音:wēi bù
谓恐惧不安。《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南史·蔡廓传》:“今举朝惶惶,人怀危怖,指撝之日,谁不影从?”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地轴偷转,朝日渐起,任凭你电花奇火有几万万光焰,也都濒于夺光失采的危怖。”
词语解释:蹙怖  拼音:cù bù
忧愁恐惧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焦螟》:“狐乃蹙怖作色,愿谨奉教。”
词语解释:黑色恐怖
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
词语解释:诈怖  拼音:zhà bù
欺骗恐吓。《后汉书·第五伦传》:“其巫祝有依託鬼神诈怖愚民,皆案论之。”
词语解释:五怖  拼音:wǔ bù
佛教指不活、恶名、死、堕恶趣、处众怯等五种怖畏。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汲引四流,周圆五怖。”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三清遗法,未明五怖之灾。”参阅《瑜迦师地论》卷四七。
词语解释:迷怖  拼音:mí bù
迷惘恐怖。 明 徐渭 《徐相公碑》:“ 润 ( 沉润 )曰:‘我尝夜半胶舟浅水,鬼火萤遶,忽失楫,我迷怖号神,忽闻空鸡,遂获楫以归。’”
词语解释:骇怖  拼音:hài bù
惊恐。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金陵邸》:“举手指胸曰:胸中有玉环,问君知不知?瞥然復入,士骇怖不能支,几欲堕地。” 王统照 《刀柄》:“可是他一看到这里,脸上现出奇诧与骇怖的神色!”
词语解释:战怖  拼音:zhàn bù
恐惧不安。《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其碑文今已撰成,谨録封进,无任慙羞战怖之至。”
词语解释:慑怖  拼音:shè bù
恐惧。《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唐 司马贞 述赞:“ 陆贾 使 越 , 尉佗 慑怖。” 宋 苏辙 《再言役法札子》:“今耕稼之民,性如麋鹿,一入州县,已自慑怖。”
词语解释:惶怖  拼音:huáng bù
恐惧。《东观汉记·阳球传》:“权门惶怖股慄,莫不雀目鼠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瑶》:“ 瑶 惊骇惶怖,因蒙面匍匐而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惶怖莫知筹计,惟长跪一听女命。” 王统照 《号声·沉船》:“无穷尽的大水使他起一种惊奇而又惶怖的心理。”
词语解释:惭怖  拼音:cán bù
亦作“慙怖”。 羞愧惶恐。《后汉书·邓骘传》:“﹝ 騭 等﹞上疏自陈曰:‘……圣策定於神心,休烈垂於不朽,本非臣等所能万一,而猥推嘉美,并享大封,伏闻詔书,惊惶慙怖。’”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公惭怖,不知所对。”
词语解释:惧怖  拼音:jù bù
恐惧;惶惧。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国君惧怖,令於国:有能还 吴 军者,与之分国而治。” 曹禺 《原野》第二幕:“ 花氏 在外候着,惧怖地谛听里面的声音。”
词语解释:惨怖  拼音:cǎn bù
凄惨恐怖。 清 黄钧宰 《金壶逸墨·放鱼》:“对众生惨怖之状,返诸自己贪生畏死之心,安乎不安乎!” 茅盾 《子夜》十一:“他那死澄澄的眼睛前正在那里搬演着卖田卖地赖债逃走等等惨怖的幻景。”
词语解释:悇怖  拼音:tú bù
忧惧惊恐。 王闿运 《吊旧赋》:“告余音之不存兮,危余心而悇悑。”
词语解释:振怖  拼音:zhèn bù
畏惧。《史记·刺客列传》:“ 燕王 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词语解释:汹怖  拼音:xiōng bù
骚乱恐慌。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邑固滨海,一日,惊传海水且大上,居人汹怖反走。”
词语解释:悲怖  拼音:bēi bù
哀痛惶恐。《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今社稷危急,兆庶悬命……臣等不胜悲怖,谨伏地上请。”
词语解释:怛怖  拼音:dá bù
恐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当此际,心殊怛怖,乃折轩前凤仙花却步欲归。”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三:“知身为不死之物,虽杀之亦不死,则成仁取义,必无怛怖于其衷。”
词语解释:悸怖  拼音:jì bù
恐惧。 唐 裴铏 《传奇·马拯》:“二子悸怖,遂攀缘而上。”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彼垂堂固有戒兮,心悸怖而内疑。”
词语解释:詟怖  拼音:zhé bù
恐惧。
词语解释:同性恋恐怖  拼音:tóng xìng liàn kǒng bù
对同性恋或同性恋者的无理畏惧
词语解释:白色恐怖  拼音:bái sè kǒng bù
指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邓颖超 《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无论是同志间,夫妇间,每次的生离,实意味着死别呀!” 梁斌 《播火记》四四:“我没有别的嘱咐,党正在困难关头,希望你能执行党的任务,度过这白色恐怖。”
词语解释:皇怖  拼音:huáng bù
惶恐;惊怕。皇,通“ 惶 ”。 唐 张九龄 《荆州谢上表》:“伏奉四月十四日制,授臣 荆州 大都督府长史。闻令皇怖,魂胆飞越。”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引 宋 郑克 《折狱龟鉴》:“﹝县令﹞追盗牛贼 李璡 , 璡 皇怖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