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惆怅凄怅慨怅鲠怅悒怅忡怅叹怅 
怊怅恻怅惋怅遗怅悔怅怨怅罔怅 
怅怅追怅愁怅懊怅惭怅恨怅  
悲怅郁怅觖怅潸怅悼怅怏怅  

词语解释:惆怅  拼音:chóu chàng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楚辞·九辩》:“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怜。”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悵而独悲。” 唐 韦瓘 《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宋 苏轼 《梦中绝句》:“落英满地君不见,惆悵春光又一年。” 明 陆采 《怀香记·缄书愈疾》:“心惆悵,把佳期翻为灾瘴。” 巴金 《春》十五:“他惆怅地在 觉民 的窗下徘徊一阵,觉得没有趣味,一个人寂寞地走了。”
(2).惊叹。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僕皆惆悵。” 仇兆鳌 注引 申涵光 曰:“‘圉人太僕皆惆悵’,讶其画之似真耳,非妬其赐金也。” 明 何景明 《吴伟飞泉画图歌》:“不须对此更惆悵,会观瀑布青天上。”
(3).轻率。《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卿为臣下我为君,今日商量只两人,朝暮切须看听审,惆悵莫交外人闻。”
(4).仓猝。《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闻此语惆悵归家,问母来由,要知虚实。”《熟煌掇琐·十四十五上战场》:“昨夜马惊轡断,惆悵无人遮烂(拦)。” 蒋礼鸿 通释:“这个‘惆悵’就是仓猝的意思。”
词语解释:怊怅  拼音:chāo chàng
犹惆怅。《楚辞·九辩》:“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悵而无冀。”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唐 皎然 《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徵入朝》诗:“归心復何奈,怊悵在江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朝鲜采风录》引 金质忠 诗:“平生久负凌云气,怊悵如今半已摧。”
词语解释:怅怅  拼音:chàng chàng
失意不快貌。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悵悵兮迟迟,遵吉路兮凶归。” 唐 张南史 《草》诗:“青青千里遥,悵悵三春早。”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至 靖康 丙午岁,侯守 淄川 ,闻 金 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悵悵,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生乃知其非常人,错愕良久,悵悵自失。”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昨天回来后,休息之馀,心中只怅怅的,念不下书去。”
词语解释:悲怅  拼音:bēi chàng
悲哀惆怅。 元 倪瓒 《听钱文则弹琴》诗:“促軫泪沾缨,歌诗重悲悵。” 明 归有光 《见村楼记》:“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 南楼 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悵者久之。”
词语解释:凄怅  拼音:qī chàng
伤感惆怅。 宋 苏轼 《七月五日》诗之二:“西风送落日,万窍含悽悵,念当急行乐,白髮不汝放。”
词语解释:恻怅  拼音:cè chàng
忧伤惆怅。 明 张煌言 《拟古》诗:“ 越 鸟栖南枝, 代 马立朔风。藐焉长惻悵,道阻谁适从。”
词语解释:追怅  拼音:zhuī chàng
犹追恨。 宋 王安石 《老景》诗:“每嫌柳浑青,追悵李太白。”
词语解释:郁怅  拼音:yù chàng
郁闷惆怅。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此心鬱悵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词语解释:慨怅  拼音:kǎi chàng
感慨惆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慨悵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词语解释:惋怅  拼音:wǎn chàng
犹惆怅。《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 恭 虽惋悵,谓 忱 为搆己也。 忱 虽心不负 恭 ,而无以自亮。”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四:“无缘重诣,临纸惋悵。”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有人持 徐熙 《牡丹图》,求钱二十万……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悵者数日。”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予急归捡之,按照目録,仅存十一,为惋悵久之。”
词语解释:愁怅  拼音:chóu chàng
忧伤惆怅。 姚雪垠 《长夜》三七:“算啦,别为这一支枪纳闷愁怅的。我有办法给你弄一根,包在我身上。”
词语解释:觖怅  拼音:jué chàng
谓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明 张居正 《寄有道李中溪言求归未遂》:“但恐世缠日錮,归宿无期,觖悵!觖悵!”
词语解释:鲠怅  拼音:gěng chàng
念结于心而怅然不已。《新唐书·恭懿太子佋传》:“帝及后梦 佋 辞决流涕去,帝鯁悵,故册赠皇太子。”
词语解释:遗怅  拼音:yí chàng
遗憾;不称心。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醉乡律令》:“第其叙述稍冗,肯綮弗章,读之不能无遗悵焉。”
词语解释:懊怅  拼音:ào chàng
懊恼惆怅。 茅盾 《幻灭》四:“她好比做梦拾得黄金的人,没等到梦醒就已胡乱化光,徒然留得醒后的懊怅。”
词语解释:潸怅  拼音:shān chàng
悲伤惆怅。 南朝 梁 任昉 《答何胤书》:“怀人望古,潸悵久之。”
词语解释:悒怅  拼音:yì chàng
忧郁怅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女》:“悒悵间,窃恨未覩下体;俄见帘下绣履双翘,瘦不盈指。生又拜。”
词语解释:悔怅  拼音:huǐ chàng
悔恨惆怅。《新唐书·段秀实传》:“帝在 奉天 ,恨用 秀实 不极才,垂涕悔悵。”
词语解释:惭怅  拼音:cán chàng
羞愧惆怅。 宋 程颢 《李寺丞墓志铭》:“惟偶为 仲通 所责,则其人必惭悵累日,痛自飭励。”
词语解释:悼怅  拼音:dào chàng
伤感。 唐 沉亚之 《秦梦记》:“ 亚之 以悼悵过戚,被病,卧在 翠微宫 。”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一日,而鸚鵡忽焉疾死, 长公 悼悵,几废食寝。”
词语解释:忡怅  拼音:chōng chàng
忧伤惆怅。《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失委附之土,弃贡献之国……臣不胜忡悵之情,谨拜表以闻。”
词语解释:怨怅  拼音:yuàn chàng
埋怨。《水浒传》第三一回:“那两个女使,正口里喃喃訥訥地怨悵, 武松 却倚了朴刀,掣出腰里那口带血刀来。”一本作“ 怨唱 ”。《醒世恒言·陈孝基陈留认舅》:“若有不到之处,任凭我责罚,不许怨悵。”
词语解释:恨怅  拼音:hèn chàng
遗憾惆怅。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当时若得相聚一番,彼此极论,庶几或有剖决之助,今又失此机会,极令人恨悵也。”
词语解释:怏怅  拼音:yàng chàng
犹抱歉。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昨出京仓惶,遂不得一别,去后数日始知悔恨。盖一时间变出,不意遂扰乱如此,怏悵,怏悵。”
词语解释:叹怅  拼音:tàn chàng
感叹惆怅。 晋 王羲之 《殷侯帖》之五:“ 殷 废责事便行也,令人叹悵无已。”
词语解释:罔怅  拼音:wǎng chàng
迷惘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