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共14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忠孝忠烈忠告忠纯忠忱忠勋忠切忠谨
忠臣忠贤忠赤忠勇忠佞忠和忠悫忠虔
忠义忠节忠恕忠力忠朴忠正忠情忠谟
忠信忠魂忠鲠忠惠忠谊忠款忠骸忠洁
忠言忠肝忠谏忠精忠劳忠悃忠骨忠介
忠良忠嘉忠直忠肃忠敬忠论忠能忠概
忠诚忠谋忠规忠心忠亮忠益忠謇忠果
忠愤忠谠忠荩忠爱忠梗忠实忠至忠方
忠贞忠勤忠清忠公忠报忠毅忠舌忠诲
忠厚忠邪忠武忠壮忠懿忠顺忠许忠甫

词语解释:忠孝  拼音:zhōng xiào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
词语解释:忠臣  拼音:zhōng chén
忠于君主的官吏。《国语·越语下》:“﹝ 吴王 ﹞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毕迁官》诗:“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南都二墓》:“吾夫为国死,为忠臣;吾子为父死,为孝子。天下妇人好夫好子,无出我右。”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这去,本也不是做忠臣充孝子去的!”
词语解释:忠义  拼音:zhōng yì
(1).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 献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与 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词语解释:忠信  拼音:zhōng xìn
忠诚信实。《易·乾》:“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
词语解释:忠言  拼音:zhōng yán
忠直之言。《荀子·致士》:“忠言、忠説、忠事、忠谋、忠誉、忠愬,莫不明通。” 宋 王安石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诗:“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太子毅然陈大计,献忠言。”
词语解释:忠良  拼音:zhōng liáng
(1).忠诚善良。《书·冏命》:“昔在 文 武 ,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 宋 苏辙 《代李公仪谏议祭张文裕侍郎文》:“惟公擢秀 齐 鲁 ,朴厚忠良,自下升高,勤劳四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你道他果然赤心忠良,代主人看行李么?”
(2).忠诚善良的人。《左传·成公十六年》:“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明史·郭楠传》:“人臣事君,阿意者未必忠,犯颜者未必悖……不意圣明之朝,而忠良获罪若此。” 穆青 《历史的审判》:“受审的十名主犯每人都有一套残害忠良的鬼蜮伎俩。”
词语解释:忠诚  拼音:zhōng chéng
真心诚意,无二心。《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賁於外,形於四海。”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 周勃 质朴忠诚, 高祖 以为安 刘 氏者必 勃 也。”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 汉 末 诸葛氏 分处三国,并著忠诚。” 朱德 《悼罗荣桓同志》诗:“起义 鄂 南即治军,忠诚革命贯平生。”
词语解释:忠愤  拼音:zhōng fèn
忠义愤激。《魏书·刁冲传》:“ 冲 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书说》:“ 唐 杜工部 更 天寳 之乱,作诗独出忠愤,措意甚深,而用事不苟。” 明 杨慎 《岁享旌忠庙碑记》:“以身殉城,以死勤事,忠愤之气,凛然千载。” 章炳麟 《杂感》诗之一:“羣公辛苦怀忠愤,尚忆‘ 扬州 十日’不?”
词语解释:忠贞  拼音:zhōng zhēn
(1).忠诚坚贞。《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贞。”《国语·晋语二》:“昔君问臣事君於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復生不悔,生人不媿,贞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颜回 竟短折, 贾谊 徒忠贞。”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 王恕 素志忠贞,可任大事。”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一个人民的战士,对革命事业,要像金子一样忠贞。”
(2).指忠诚而坚定不移的人。《后汉书·皇甫规传》:“﹝陛下﹞摄正之初,拔用忠贞,其餘维纲多所改正。”
词语解释:忠厚  拼音:zhōng hòu
(1).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於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 杨倞 注:“忠厚,忠心篤实。”《史记·郑世家》:“ 子产 者, 郑成公 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2).指老实而不精明。 沉从文 《王谢子弟》:“ 湘云 那孩子痴,太忠厚了,我担心她会受人欺侮。”
词语解释:忠烈  拼音:zhōng liè
(1).忠义壮烈。《晋书·忠义传·麴允》:“ 允 发愤自杀。 聪 嘉其忠烈,赠车骑将军,諡 节愍侯 。”《隋书·诚节传·张季珣》:“ 季珣 家素忠烈,兄弟俱死国难,论者贤之。” 杨朔 《蓬莱仙境》:“﹝ 任常伦 ﹞跟鬼子拚了刺刀,自己也牺牲了。人民怀念他的忠烈,还在当地替他铸了座铜像呢。”
(2).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南史·刘勔传论》:“ 刘勔 出征久抚,所在流誉,行己之节,赴陷为期,虽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许绍棣叶溯中黄萍荪》:“ 黄 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
(3).忠诚刚正。《宋书·朱龄石传》:“ 绰 为人忠烈,受 冲 更生之恩,事 冲 如父。” 唐 杜甫 《北征》诗:“桓桓 陈将军 ,仗鉞奋忠烈。” 明 夏完淳 《六哀·侯纳言》诗:“忠烈简迈姿,淡然青云志。”
词语解释:忠贤  拼音:zhōng xián
(1).忠诚贤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忠贤之臣,导主志,承君惠,攄盛德而化洪,天下安澜,比屋可封。”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忠贤望士,谓之党人,囚捕诛锄,天下嗟嗷。”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故忠贤才识之士,谓之寳臣。”
(2).忠诚贤明的人。《汉书·元后传》:“ 凤 不可久令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任不肖,则受天下之祸。”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维新变法,破除 满 汉 的意见,一切奸臣,尽行革去;一切忠贤,尽行登用。”
词语解释:忠节  拼音:zhōng jié
(1).忠贞的节操。《汉书·元后传》:“ 王氏 爵位日盛,唯 音 为修整,数諫正,有忠节。”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忠节克明,茂绩维嘉。” 昭槤 《啸亭杂录·孔王祠》引 清 永珹 《孔王祠》诗:“素帛全忠节,丹忱报亶聪。”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
(2).忠贞而有节操。《后汉书·周荣传》:“出为 潁川 太守,坐法,当下狱。 和帝 思 荣 忠节,左转 共 令。”
(3).指忠贞有节操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褻。”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崎嶇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词语解释:忠魂  拼音:zhōng hún
忠烈者的英魂。 唐 许浑 《题卫将军庙》诗:“欲奠忠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持杯,西眺徘徊,些千载忠魂来不来?” 明 杨继盛 《临刑》诗:“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
词语解释:忠肝  拼音:zhōng gān
指忠义之心。《宋史·儒林传八·王应麟》:“帝御 集英殿 策士,召 应麟 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 应麟 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 文天祥 也。”
词语解释:忠嘉  拼音:zhōng jiā
忠厚善良。 宋 曾巩 《枢密迁官加殿学士知州制》:“某忠嘉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遗,以辅朕躬。”
词语解释:忠谋  拼音:zhōng móu
忠诚的谋划。《荀子·致士》:“忠言、忠説、忠事、忠谋、忠誉、忠愬,莫不明通。”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讜言忠谋,世祖是嘉,将僕储皇,奉轡承华。”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羲之子昂》:“尝见 赵子昂 论 至元 钞法与説 彻里 论 桑哥 罪恶,亦深中事宜,而忠谋不浅。”《再生缘》第二一回:“要贤卿,竭尽忠谋办事端。”
词语解释:忠谠  拼音:zhōng dǎng
忠诚正直。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朗碑》:“规诲之策,日諫於庭,忠讜著烈,令闻流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行幸》:“ 隋氏 之亡,其君则杜塞忠讜之言,臣则苟欲自全。” 明 何景明 《宁母朱太夫人状》:“昔 滂 有母,澄清之志行; 軾 有母,忠讜之节立。”《花月痕》第四六回:“次日,内阁传旨,御史 梅山 ,忠讜可嘉,著赏人参二觔。”
词语解释:忠勤  拼音:zhōng qín
亦作“ 忠懃 ”。 忠心勤劳。《后汉书·公孙瓒传》:“ 长沙 太守 孙坚 ,前领 豫州 刺史,遂能驱走 董卓 ,埽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晋书·黄泓传》:“ 石苞 在位,称为忠勤,帝每委任焉。”《宋书·武帝纪上》:“其翼奬忠懃之佐,文武毕力之士,敷执在己之谦,用亏国体之大。” 明 宋濂 《进〈元史〉表》:“况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书参考之无凭,虽竭忠勤,难逃疎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其平日办事忠勤,持躬廉介,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词语解释:忠邪  拼音:zhōng xié
忠正与奸邪。 晋 殷仲文 《罪衅解尚书表》:“宜其极法,以判忠邪。”《旧唐书·李峤传》:“今忠邪既辨,具物惟新,赏罚倘乖,下人安劝?”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哼,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词语解释:忠告  拼音:zhōng gào
(1).真诚劝告。《论语·颜渊》:“ 子贡 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唐 贾岛 《送南卓归京》诗:“长策并忠告,从容写玉墀。”
(2).真诚的劝告。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徵茶太纷扰。” 鲁迅 《花边文学·论重译》:“ 穆木天 先生在二十一日的《火炬》上,反对作家的写无聊的游记之类……我以为这是很切实的忠告。”
词语解释:忠赤  拼音:zhōng chì
忠心赤胆。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仰以事君,必先罄尽忠赤,深结主知,而使上见信。”《清史稿·醇亲王奕譞传》:“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非徒深宫知之最深,实天下臣民所共谅。”
词语解释:忠恕  拼音:zhōng shù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后汉书·章帝纪》:“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姦,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镜花缘》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説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
词语解释:忠鲠  拼音:zhōng gěng
亦作“ 忠梗 ”。 忠诚耿直。《世说新语·规箴》“ 孙皓 问丞相 陆凯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逊 族子忠鯁有大节,篤志好学。”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颠沉在须臾,忠鯁谁復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居易 累以忠鯁遭摈,乃放纵诗酒。”《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因 刘洪义 是个年老之人,而且为人忠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升吉甫 忠梗可恃。”
词语解释:忠谏  拼音:zhōng jiàn
忠心规劝。《庄子·至乐》:“忠諫不听,蹲循勿争。” 汉 贾谊 《惜誓》:“ 比干 忠諫而剖心兮, 箕子 被髮而佯狂。”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諫之路也。”《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楚王 不纳忠諫之词,曲受佞臣之语。”
词语解释:忠直  拼音:zhōng zhí
忠诚正直。《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汉书·刘向传》:“ 更生 年少於 望之 、 堪 ,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为今之要,在於辅佐之臣,朝夕啟沃,唯以亲忠直,纳諫争,广聪明,去雍蔽为先务。”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他为人精诚廉明,但又专横残暴;倔强忠直,却又骄傲自负,不能忘怀他为 吴国 立下的丰功伟业。”
词语解释:忠规  拼音:zhōng guī
(1).尽心规划;忠心谋划。 晋 潘岳 《西征赋》:“入 郑 都而抵掌,义 桓友 之忠规。”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若乃忠规密謨,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又言 寇準 忠规亮节,宜还之内地。”
(2).忠言规谏。《旧唐书·儒学传下·邢文伟》:“公譖申勗戒,聿荐忠规,敬寻来请,良符宿志。” 王闿运 《〈巫山天岫峰〉诗序》:“又考 宋玉 赋,知 高唐 齐地,神女忠规,乃作山祠铭,陈先 楚 开国主山氏 巫 之义,云雨朝暮,谬解克正焉。”
词语解释:忠荩  拼音:zhōng jìn
犹忠诚。《三国志·蜀志·董和传》“后从事於 伟度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伟度 ﹞为 亮 主簿,有忠藎之效,故见褒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忠藎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説。”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须补报君恩,尽忠藎,安黎庶。” 聂绀弩 《古时候的公务员》:“君主需要臣仆的忠荩,远过于需要他的良心与智慧。”
词语解释:忠清  拼音:zhōng qīng
忠诚廉正。亦指忠诚廉正的人。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尝小仕者,有忠清之効,治事之干,则寸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观勇也。”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二:“忠清俱没世,孝友是生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赖 文文中公 篤棐忠清,宣布威德,五省通商,慬得无事。”
词语解释:忠武  拼音:zhōng wǔ
忠义勇猛。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於抚下,慎於事上。”
词语解释:忠纯  拼音:zhōng chún
忠诚纯正。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侍郎 郭攸之 、 费禕 、 董允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旧唐书·忠义传下·卢奕》:“先黄门以直道佐时, 奕 嗣之以忠纯,可谓遵业。”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忠纯之操,简注于三朝;愷悌之风,仪刑于四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伏念职弟 端锦 ,天性孝友,制行忠纯。”
词语解释:忠勇  拼音:zhōng yǒng
忠诚勇敢。《后汉书·李固传》:“自非 博陆 忠勇, 延年 奋发,大 汉 之祀,几将倾矣。”《新唐书·白居易传》:“ 度 为人忠勇,可尝一面。” 陈衍 《元诗纪事·张玉娘》:“丈夫则以忠勇自期,妇人则以贞节自许。” 柔石 《二月》一:“城内的敌兵,见这边有这样忠勇的人,胆也吓坏了,他们自己逃散了。”
词语解释:忠力  拼音:zhōng lì
(1).忠诚与力量。《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2).尽忠效力。《新唐书·李光颜传》:“ 弘 素蹇踪,阴挟贼自重,且恶 光颜 忠力,思有以橈衊之。”
词语解释:忠惠  拼音:zhōng huì
忠诚仁爱。《墨子·天志下》:“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故凡从事此者,圣知也,仁义也,忠惠也,慈孝也。”《国语·吴语》:“ 越国 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逸周书·官人》:“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
词语解释:忠精  拼音:zhōng jīng
精忠,精诚。《汉书·刘向传》:“天子心知 向 忠精,故为 凤 兄弟起此论也,然不能夺 王氏 权。” 宋 文天祥 《平原》诗:“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明 宋濂 《余左丞传》:“其忠精之气,炯炯上贯霄汉。”
词语解释:忠肃  拼音:zhōng sù
忠诚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孔颖达 疏:“忠者,与人无隐,尽心奉上也。肃者,敬也,应机敏达,临事恪勤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忠肃内发,款诚外昭。”《隋书·经籍志二》:“致令允恭之德,有闕於典坟;忠肃之才,不传於简策。”
词语解释:忠心  拼音:zhōng xīn
(1).真诚;忠诚。《国语·吴语》:“ 申胥 諫曰:‘夫 越 非实忠心好 吴 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彊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故忠心好善而日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家还有一个极忠心的家人叫 胡安 ,送三小姐到船上,一直抽抽咽咽的背着人哭。” 梁斌 《红旗谱》五十:“﹝ 严萍 ﹞嘴里唔唔地应着,表示她听明白了,而且忠心去执行。”
(2).忠诚的心。《再生缘》第二七回:“边疆尚乱我悲哀,如言 卫焕亭山 等,止不过,竭尽忠心与壮怀。”
词语解释:忠爱  拼音:zhōng ài
(1).忠诚与仁爱。《礼记·王制》:“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有悖逆之心,无忠爱之义。”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三:“盖习俗益降,交友以諛説为忠爱,间有及於其身,劘切过闕,輒頳尔变色,以为发己之短。”
(2).谓忠君爱国。《六部成语注解补遗·吏部》“忠爱性成”:“言臣子忠君爱国之心本於其性质所生成也。” 章炳麟 《〈艾如张〉〈董逃歌〉序》:“ 张之洞 始为《劝学篇》,以激忠爱,摧横议,就余咨度。”
词语解释:忠公  拼音:zhōng gōng
忠诚公正。《后汉书·左雄传》:“时 顺帝 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 雄 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僕射 虞詡 以 雄 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词语解释:忠壮  拼音:zhōng zhuàng
忠义勇武;忠直豪壮。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大冢宰任总机衡,是勤王略,惜君忠壮,委以爪牙。”《旧唐书·良吏传上·田归道》:“ 中宗 嘉其忠壮,召拜太僕少卿,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韩玉 ﹞言词忠壮,闻者感动。”
词语解释:忠忱  拼音:zhōng chén
忠诚。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七·繇余氏》:“ 尧帝 而来,汔於 开寳 ,数百千载而精爽犹在,足信定分之不可逾,而直谅忠忱之不泯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又赐 文端 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臣院内激忠忱,外观时变,不得不痛切质陈於圣主之前。” 徐特立 《学习朱总司令》:“尤其是他对于国家民族,对于人民的忠忱,应该作为我们党员、干部前进的旗帜。”
词语解释:忠佞  拼音:zhōng nìng
忠贞与奸佞。《北史·高闾传》:“ 孝文 又引见王公以下於 皇信堂 ,令辨忠佞。”
词语解释:忠朴  拼音:zhōng pǔ
亦作“ 忠朴 ”。 忠诚朴实。《史记·货殖列传》:“ 夏 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杨信 , 高杨 人,忠朴,善御士卒。”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潁川 、 南阳 , 夏 人之居也。 夏 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词语解释:忠谊  拼音:zhōng yì
犹忠义。 宋 王安石 《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诗:“时危忠谊常恨少,寳此勿復令埋堙。”
词语解释:忠劳  拼音:zhōng láo
(1).尽忠的劳绩。《晋书·简文帝纪》:“或白首戎阵,忠劳未敍;或行役弥之,儋石靡储。”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官职虽分,而功德有巨细,其有忠劳於国家也同。”
(2).忠诚勤劳。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朕择材勇之士……非强毅忠劳,閲试惟旧,不在兹选,岂非重歟?”
词语解释:忠敬  拼音:zhōng jìng
忠诚恭敬。《礼记·祭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明荐之而已矣。”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伊君临终,不忘忠敬,寝休牀蓐,念在朝廷。” 唐 韩愈 《明水赋》:“古者圣人之制,祭祀也必主忠敬,崇吉蠲,不贵其丰。”
词语解释:忠亮  拼音:zhōng liàng
(1).忠诚坚贞。 汉 蔡邕 《鼎铭》:“尚书 朱穆 ,立节忠亮。”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伏见司隶 潁川 周弁 ,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公忠亮果断,出於天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该大臣久歷中外,诚信素孚,且世受国恩,秉性忠亮,必能竭诚赞助,力顾大局。”
(2).指忠诚坚贞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收復中原,调燮黄阁,急须封拜卜忠亮。”
词语解释:忠梗  拼音:zhōng gěng
见“ 忠鯁 ”。
词语解释:忠鲠  拼音:zhōng gěng
亦作“ 忠梗 ”。 忠诚耿直。《世说新语·规箴》“ 孙皓 问丞相 陆凯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逊 族子忠鯁有大节,篤志好学。”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颠沉在须臾,忠鯁谁復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居易 累以忠鯁遭摈,乃放纵诗酒。”《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因 刘洪义 是个年老之人,而且为人忠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升吉甫 忠梗可恃。”
词语解释:忠报  拼音:zhōng bào
尽忠效命。《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比干 於 紂 ,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忠报之心,在於宗庙而已。”
词语解释:忠懿  拼音:zhōng yì
忠君的美德。《魏书·南安王桢传》:“翁孝行著於私庭,令问彰於邦国,每钦忠懿,思一言展,故因讲武,远徵赴闕。”
词语解释:忠勋  拼音:zhōng xūn
尽忠的勋绩。亦指尽忠而有勋绩的人。《后汉书·桓帝纪》:“斯诚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庆贺,以酬忠勋。” 南朝 陈 徐陵 《进武帝为长城公诏》:“思所以敬答忠勋,用申朝典,可进爵为 长城县公 。”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内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惟其有忠君爱国之忱,故能识敌愾同仇之义。自应优加奬保,以旌鋭勇而表忠勋。”
词语解释:忠和  拼音:zhōng hé
忠实谦和。《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贾公彦 疏:“‘中’下从‘心’,谓言出於心,皆有忠实也;云和不刚不柔者,谓宽猛相济者也。”《后汉书·章帝纪》:“盖君人者,视民如父母,有憯怛之忧,有忠和之教,匍匐之救。”
词语解释:忠正  拼音:zhōng zhèng
(1).忠诚正直。《汉书·刘向传》:“窃闻故前将军 萧望之 等,皆忠正无私,欲致大治,忤於贵戚尚书。”《新唐书·苏安恒传》:“窃见 元忠 廉直有名,位宰相,履忠正,邪佞之徒嫉之如讎。”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没有得到任何可以安慰他心灵的赏赐,但他还是按照他忠正的心肠活着。”
(2).指忠诚正直的人。 汉 贾谊 《新书·先醒》:“退僻邪而进忠正……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明 王融 《〈李文公集〉前序》:“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近。”
(3).同“ 中正 ”。古官名。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 陈王 ﹞以 朱房 为忠正, 胡武 为司过。”《史记·陈涉世家》作“中正”。
词语解释:忠款  拼音:zhōng kuǎn
忠诚。 汉 杜邺 《临终作墓石文》:“ 魏郡 杜鄴 ,立志忠款,犬马未陈,奄先草露。”《南齐书·氐传》:“君奕世忠款,深识理顺,想即起义,应接大军,共为掎角,讨灭 乌奴 。”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故左右亲信之臣,又得以窥意向而效忠款,陛下喜其颐指如意,而士大夫亦喜其有言之易达也。”
词语解释:忠悃  拼音:zhōng kǔn
忠诚。 明 张居正 《谢银币疏》:“随又节奉圣諭……赐元辅 居正 银五十两,紵丝四表裡,以示朕嘉奬忠悃之意。”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武后》:“其言虽出忠悃,然秽语竟入奏章,可乎?” 郭沫若 《看了〈侵略〉》:“但在国难期间,敌人有无数可耻可恨的暴行,亲人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忠悃,一一都呈现在眼前。”
词语解释:忠论  拼音:zhōng lùn
忠直的言论。《韩非子·八经》:“凡听之道,人臣忠论以闻姦,博论以内一,人主不智则姦得资。”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
词语解释:忠益  拼音:zhōng yì
(1).尽忠报效的益处。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群下教》:“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夫古之缀衣虎賁皆选吉士,而后出入起居不陷於非几,所以慎辅导,广忠益也。”
(2).犹忠效。《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三年》:“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
词语解释:忠实  拼音:zhōng shí
(1).忠诚老实。《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 ﹞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 宋 文天祥 《集杜诗·〈林检院琦〉序》:“﹝ 林琦 ﹞外有文采,内甚忠实,数随患难,劳而不怨。”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苏 松 兵备僉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无一岁不在兵间,忠实练事,沉毅内明,出入海潮,艰危不避。” 茅盾 《昙》二:“人家的信,一封一封接连着来,很忠实很恳切。”
(2).真实。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十二月二十四》:“对的,假如 苇弟 能够再聪明一点,我是可以比较喜欢他些,但他却只能如此忠实的去表现他的真挚。”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
词语解释:忠毅  拼音:zhōng yì
忠正刚毅。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匪 条侯 之忠毅,将七国之陵正。”《新唐书·李嗣业传》:“ 嗣业 忠毅忧国,不计居产。”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故发而为忠毅之业,巍巍赫赫,与日月并明,与阴阳同用。” 郭小川 《骆驼商人挽歌》:“大风砂里,忠毅的旅人呵!”
词语解释:忠顺  拼音:zhōng shùn
忠实顺从。《孝经·士》:“忠顺不失,以事其上。”《晋书·陶侃传》:“ 陶公 机神明鉴似 魏武 ,忠顺勤劳似 孔明 , 陆抗 诸人不能及也。”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念先帝岁寒之本意,故 夏王 忠顺之大功,岂一朝之失而骤絶之。” 巴金 《家》二五:“她也并不十分大胆,她甚至想不到跟他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她只想做他的忠顺的奴隶。”
词语解释:忠切  拼音:zhōng qiē
忠诚恳切。《汉书·李寻传》:“如近世 贡禹 ,以言事忠切蒙尊荣。”《后汉书·刘儒传》:“极言得失,辞甚忠切。”《新唐书·武平一传》:“﹝ 平一 ﹞上书曰:‘病之在四体者,跡分而易逐;居心腹者,候遽而难治。刑政乖舛,四支疾也;亲权猜间,心腹患也……’帝美其忠切,卒不用。”
词语解释:忠悫  拼音:zhōng què
忠诚朴实。《魏书·罗结传》:“ 世祖 以其忠慤,甚见信待。”《旧唐书·屈突通传》:“ 通 性刚毅,志尚忠慤,检身清正。” 丁玲 《阿毛姑娘》:“所来往的人,也不过是像父亲一样忠悫的乡下老人。”
词语解释:忠情  拼音:zhōng qíng
忠于君国的感情。《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军师美至,雅气曄曄,致命明主,忠情发臆。”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务以忠情达志,非拘拘执笔凝思而为之也。”
词语解释:忠骸  拼音:zhōng hái
犹忠骨。 孙种因 《重九战记》:“战死忠骸,均营葬于 五华山 顶 万寿亭 。” 罗广斌 等《在烈火中永生》:“直到不久以前-- 重庆 解放近八年的时候,人们才在松林深处的荒山坡上找到他们的忠骸。”
词语解释:忠骨  拼音:zhōng gǔ
忠烈者的遗骨。 清 梁章鉅 《楹联丛话·庙祀下》引 松江 徐 氏女题 岳 坟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词语解释:忠能  拼音:zhōng néng
(1).忠心与才能。旧题 汉 马融 《忠经·守宰》:“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
(2).忠诚能干。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荐 泰山 太守 李固 在郡忠能,徵 固 为将作大匠。”
(3).指忠诚能干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功成不处,乞骸告退,高选忠能,进以自代。”
词语解释:忠謇  拼音:zhōng jiǎn
亦作“ 忠蹇 ”。
(1).忠诚正直。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臣愚以为宜擢 文 右职,以劝忠謇。”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忠蹇匪躬,尽诚事国。”《三国志·吴志·王蕃传》:“常侍 王蕃 黄中通理,知天知物,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大 吴 之 龙逢 也。”《新唐书·魏徵传》:“帝曰:‘当今忠謇贵重无踰 徵 。’”
(2).指忠诚正直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忠謇离退,姦凶得志,邪流溢而不可遏也,伪涂闢而不可杜也。”
词语解释:忠至  拼音:zhōng zhì
忠诚之极。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夫忠至者无以为国,况怀智以迷上乎!”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 谢朏 、 孔彦颜 等,屡劝解素,乃是忠至,未达朕心。”
词语解释:忠舌  拼音:zhōng shé
忠臣之口。《后汉书·刘陶传》:“且 秦 之将亡,正諫者诛,諛进者赏,嘉言结於忠舌,国命出於谗口,擅 阎乐 於 咸阳 ,授 赵高 以车府。”
词语解释:忠许  拼音:zhōng xǔ
忠诚许国。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匡救之德,翻有未从;忠许之谋,谁其相晓?”
词语解释:忠谨  拼音:zhōng jǐn
忠诚敬慎。《汉书·昭帝纪》:“右将军 张安世 宿卫忠谨,封 富平侯 。”《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 唐 世中人以忠谨称者,唯 存亮 、 西门季玄 、 严遵美 三人而已。”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其青宫内外侍从禁卫,一应职属,早为择补,务求忠谨端亮,以专羽翼,而资保护。”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屡奏肤功,忠谨不回。”
词语解释:忠虔  拼音:zhōng qián
犹虔诚。《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忠虔有道,寧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顙耆腊而直体万乘者哉!”
词语解释:忠谟  拼音:zhōng mó
犹忠谋。《晋书·王导传论》:“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謨,竟翦吞沙之寇。”《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謨。” 清 蒋琏 《〈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间,扶危定倾……其忠謨智计,往往见之章奏。”
词语解释:忠洁  拼音:zhōng jié
忠直廉洁。 明太祖 《诚意伯诰》:“ 基 累从征伐,覩列曜垂象,每言有準,多効劳力,人称忠洁。”
词语解释:忠介  拼音:zhōng jiè
忠诚耿介。 唐 皮日休 《反招魂》:“帝命余以辅君兮,亦以君之忠介些。” 清 翟灏 《咏烟草》:“苦口成忠介,焚心异鬱紆。”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窃思平日德薄才疎,自应受此谴责。然感 刚直公 及诸亲友高谊,终身不忘,愿与忠介者共勉之。”
词语解释:忠概  拼音:zhōng gài
亦作“忠槩”。 谓忠贞有节概。《南史·刘善明传》:“与 崔祖思 友善, 祖思 出为 青 冀 二州, 善明 遗书敍旧,因相勗以忠概。”
词语解释:忠果  拼音:zhōng guǒ
(1).忠诚而果敢。 汉 孔融 《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讎。”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瓚 少稟志节,资性忠果,奉上以诚,率下有方。”《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 高侃 俭素自处,忠果有谋。”
(2).橄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
词语解释:忠方  拼音:zhōng fāng
忠诚方正。《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徵事 邴原 、议郎 张让 ,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
词语解释:忠诲  拼音:zhōng huì
尽心教诲。语本《论语·宪问》:“忠焉,能勿诲乎?” 宋 刘宰 《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得再字》:“先入勿偏听,未信勿忠诲。”
词语解释:忠甫  拼音:zhōng fǔ
忠义之人。甫,古为男子之美称。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呜呼哀哉兮,敬余忠甫。”
共14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