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首字词组
忘机忘世忘劳忘帝力忘年交忘家狗忘恩负义忘乎其形
忘言忘我忘餐忘蹄忘性忘齿忘形朋忘翼
忘归忘筌忘恩忘己忘先忘迹忘忽忘言交
忘却忘其忘忧物忘念忘命忘啜废枕忘恩背义忘生舍死
忘忧忘身忘忧草忘神忘寝废食忘八蛋忘齿交忘昧
忘情忘味忘记忘想忘八旦忘八羔子忘恩失义忘乎所以
忘形忘倦忘昏忘私忘餐废寝忘断忘掉忘八
忘年忘食忘反忘魂忘其所以忘形交忘漂麦忘服
忘怀忘名忘本忘归草忘颜忘情负义忘机瓮 

词语解释:忘机  拼音:wàng jī
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唐 王勃 《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絶虑,怀声弄影。” 宋 司马光 《花庵独坐》诗:“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明 何景明 《雨后》诗:“沙头莫相识,与尔久忘机。” 清 俞国贤 《归来》诗:“荒圃一区行灌亩,遗书几卷坐忘机。” 郭沫若 《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我完全忘机于幽居的情趣之中。”
词语解释:忘言  拼音:wàng yán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词语解释:忘归  拼音:wàng guī
(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 左思 《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 李周翰 注:“忘归,矢名。”
词语解释:忘却  拼音:wàng què
忘记掉。 唐 张籍 《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诗:“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 曲江 春。” 宋 张先 《满江红·初春》词:“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水浒传》第六十回:“ 吴学究 道:‘ 吴用 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李国文 《月食》:“有些值得永远记忆,有些应该彻底忘却。”
词语解释:忘忧  拼音:wàng yōu
(1).忘却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2).萱草的别名。 唐 陈子昂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词语解释:忘情  拼音:wàng qíng
(1).无喜怒哀乐之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一:“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 宋 儒云,禪家有为絶欲之説者,欲之所以益炽也;道家有为忘情之説者,情之所以益荡也。”
(2).引申为感情上不受牵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生失望,乃辞叟出,而心縈縈,不能忘情於 青凤 也。” 曹靖华 《飞花集·哪有闲情话年月》:“可是我们木刻家呵,怎能忘情于 中国 宣纸呢?!”
(3).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静女和通陈彦臣》:“二人忘情,不觉语言为母氏所闻,遂亲捉获了,因解官囚之。”《红楼梦》第六六回:“ 湘莲 笑道:‘原是我自己一时忘情,好歹别多心。’” 王西彦 《风雪》一:“他原来应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当他激动起来时,却极容易忘情。”
词语解释:忘形  拼音:wàng xíng
(1).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前蜀 韦庄 《对酒》诗:“何用巖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清 潘陆 《同朱士叶北固山用唐人韵》:“高人住巖壑,永日与忘形。 江 爱秋涛壮,山怜宿雨青。”
(2).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 蔡邕 《琴赋》:“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朱细芳 忘形地扑向 周祺 ,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 李 与 元 。” 元 刘致 《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战……才有 汉光武 、 严子陵 的忘形。”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
词语解释:忘年  拼音:wàng nián
(1).忘记年月。《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於无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结 《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禪,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独松》诗:“上友不羈云,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禰衡 有逸才,少与 孔融 交。时 衡 未满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传》:“ 宽 当时位望,又与 大师 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 苏辙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 张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
词语解释:忘怀  拼音:wàng huái
(1).不介意;不放在心上。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词:“君看 庄生 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英雄有恨餘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 白知时 在迈过贞女坊,奔上马路时,是这样为他同姓的古女叹息,把自己的命运倒暂时的忘怀了。”
(2).忘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我到忘怀了,还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 佛印 禪师,他説云游去了。有书一纸,寄与老爷。”《说唐》第二四回:“你原来就是 程一郎 哥,我一时忘怀,多多有罪。”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他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红军送过江来。”
(3).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萧颖士 ﹞有时读书到忘怀之处,还认做 杜亮 在傍,抬头不见,便掩卷而泣。”
(4).无拘无束。 宋 苏轼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浮游云释嶠,燕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童二人频频斟酒,三个客人忘怀大釂。”
词语解释:忘世  拼音:wàng shì
忘却世情。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戊午拜复职奉祠之命》词:“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词语解释:忘我  拼音:wàng wǒ
(1).谓自己被他人忘记。《庄子·天运》:“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后汉书·彭宠传》:“我功当为王,但尔者陛下忘我邪?”
(2).忘记自己。形容人公而忘私。《晋书·王坦之传》:“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此天地所以成功,圣人所以济化。” 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们的国家正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多么需要人才--需要那些忘我地献身四化的人才。” 曹靖华 《飞花集·风雨六十年》:“英勇战斗,忘我劳动。”
(3).以形容超然尘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心情逐着林海的波涛起伏,舒畅辽阔得将要进入忘我的境界。”
词语解释:忘筌  拼音:wàng quán
(1).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晋 何劭 《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独夫常独泣,多士已忘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视的事或物。 唐 刘禹锡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曾向空门学坐禪,如今万事尽忘筌。”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资尔屈伸功用毕,莫将良器等忘筌。”
词语解释:忘其  拼音:wàng qí
同“ 亡2其 ”。同“ 妄2其 ”。 选择连词。犹抑。《战国策·赵策二》:“不识三国之憎 秦 而爱 怀 邪,忘其憎 怀 而爱 秦 邪?” 褚祖耿 集注引 王引之 曰:“忘与亡同。亡其,转语词也。”
词语解释:忘身  拼音:wàng shēn
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 汉 贾谊 《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其所以忘身徇国,捨逸就劳者,岂有求而然哉!”
词语解释:忘味  拼音:wàng wèi
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汉 班固 《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忘味, 孔丘 留滞不虚;三日绕梁, 韩娥 餘音是实。”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若非审音以知政,安能制礼而作乐,听之忘味,佞邪之道弗兴。”
词语解释:忘倦  拼音:wàng juàn
谓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輒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态风流,使人忘倦。”
词语解释:忘食
忘了吃饭
词语解释:忘名  拼音:wàng míng
不慕声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词语解释:忘劳  拼音:wàng láo
不感觉劳苦;不知疲倦。《礼记·祭义》:“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 郑玄 注:“思父母之慈爱,已而自忘己之劳苦。”《新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 文远 説经,徧举先儒异论,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听者忘劳。”
词语解释:忘餐  拼音:wàng cān
亦作“ 忘飡 ”。 忘记饮食。形容心神专注于一事。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宋书·志序》:“每含毫握简,杼轴忘飡。”
词语解释:忘恩  拼音:wàng ēn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词语解释:忘忧物  拼音:wàng yōu wù
(1).指酒。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七:“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唐 白居易 《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
(2).指萱草。 南朝 梁武帝 《古意》诗之二:“当春有一草,緑花復重枝,云是忘忧物,生在北堂陲。”
词语解释:忘忧草  拼音:wàng yōu cǎo
萱草的别名。《说文·艸部》:“藼,令人忘忧草也。或从宣。”《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曰忘忧草, 吴中 书生呼为疗愁花。” 明 何景明 《送施御史便道寿母次韵》:“堂下忘忧草,今春倍往春。”
词语解释:忘记  拼音:wàng jì
(1).不记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乃答以岁月之久,皆忘记。”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我亦全然忘记近事,只觉如初时一般,谈説终日。” 朱自清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该做的事没有想到去做。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你众女将我这教诫的言语,务要勉励,身体力行,不要怠慢忘记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六:“他伸手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
(3).没有感觉到。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怀安浦漵暖,忘记云海宽。” 清 孙枝蔚 《九日汪叔定季甪招饮见山楼》诗:“笑声乱落梧桐树,忘记江头羽檄驰。” 李準 《耕云记》:“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那时我也忘记害怕啦!只觉得好看。”
词语解释:忘昏  拼音:wàng hūn
犹糊涂。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则是忒现新,忒忘昏,更做道你眼钝。”
词语解释:忘反  拼音:wàng fǎn
(1).忘记回去。《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御轻舟而上遡,浮长川而忘反。”
(2).谓忘记反朴归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於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
词语解释:忘本  拼音:wàng běn
(1).忘记根本。《礼记·乐记》:“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 孔颖达 疏:“淫酗肆虐,是流湎以忘根本也。”《新唐书·哥舒翰传》:“谚言‘狐向窟嘷,不祥’,以忘本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祖贯 松江 ,鼎革后,入籍 汾阳 ,名纸称乡眷,不忘本也。”
(2).谓境遇变好后忘掉原来情况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清 李渔 《蜃中楼·乘龙》:“我和你成就姻缘,都是神仙的法力,为人不可忘本,还该望空拜谢了他。” 柳青 《狠透铁》:“人不应该忘本啊!良心到什么时候都是要的。”
词语解释:忘帝力  拼音:wàng dì lì
相传 帝尧 时,一老者边击壤,边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用为歌颂太平的典故。 唐 高适 《酬庞十兵曹》诗:“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参阅《古诗源·击壤歌》
词语解释:忘蹄  拼音:wàng tí
犹忘筌。《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陆德明 释文:“蹄,兔罥也;又云兔弶也,繫其脚,故曰蹄也。” 金 李纯甫 《画兔》诗:“捣药元无死,忘蹄始见渠。”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词语解释:忘己  拼音:wàng jǐ
(1).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识不知,顺乎自然的处世态度。《庄子·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
(2).不主观,不自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二圣忘己,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 宋 苏轼 《拟殿试策问》:“朕虚心忘己,以来众言。”
词语解释:忘念  拼音:wàng niàn
谓入神,精神专注。《梁书·王筠传》:“思力所该,一至乎此,叹服吟研,周流忘念。”
词语解释:忘神  拼音:wàng shén
(1).犹忘情。不能控制感情。《红楼梦》第一○九回:“ 寳玉 已经忘神,便把 五儿 的手一拉。”
(2).犹出神。精神高度集中而发呆的样子。 郭沫若 《一只手》:“他在自己的唇边浮着会心的微笑,忘神地看见烟斗上的烟子在空中打着圈儿。”
(3).绝思忘虑。朦胧恍惚的精神状态。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死后我想是最恬静也没有的,那儿,就是宗教家所幻想的天堂,文学家所幻想的乐园,比抽大烟上了瘾的人所感受的那种忘神状态恐怕还要愉快。”
词语解释:忘想  拼音:wàng xiǎng
不关心,不去想。 明 康海 《愿双成·述隐》套曲:“饭牛蒔药课田桑,万事悠然忘想。”
词语解释:忘私  拼音:wàng sī
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以 宣尼 叡哲, 子云 参圣,在於著述,不能忘私。”
词语解释:忘魂  拼音:wàng hún
(1).神志不清。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我若是与你相会呵,我便认了有何妨,难道小官直如此忘魂。”
(2).谓不顾生死。《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况且世路上又怎样指得準有这等一位破死忘魂卫顾人的 安老爷 呢!”
词语解释:忘归草  拼音:wàng guī cǎo
即忘忧草。《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感彼归涂艰,使我怨慕深;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衿。” 吕向 注:“忘归草,谓忘忧草。”
词语解释:忘年交  拼音:wàng nián jiāo
以才德相契,不拘年龄、行辈而结成的知交。《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 南乡 范云 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清 冯桂芬 《陈君若木家传》:“余与君同客 裕靖节 所,君年长以倍,为忘年交。”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两人都觉得出,他们这‘忘年交’的友谊在迅速地增进。”
词语解释:忘性  拼音:wàng xìng
健忘的毛病。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章:“老了,忘性大了,不顶事了。” 草明 《乘风破浪》二:“你们是城里人,忘性大……哪还有功夫去记乡下的事儿?”
词语解释:忘先  拼音:wàng xiān
忘记祖先。《汉书·礼乐志》:“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 颜师古 注:“先者,先人,谓祖考。”
词语解释:忘命  拼音:wàng mìng
不怕死;竭尽全力。《后汉书·郎顗传》:“稟性愚愨,不识忌讳,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韩少功 《飞上蓝天》:“如今软的怕硬的,硬的怕忘命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八:“全社的男子,不论老少,也都忘命地干了。”
词语解释:忘寝废食  拼音:wàng qǐn fèi shí
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宋 司马光 《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飢饉,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宋 刘跂 《赵氏〈金石录〉序》:“好古之志忘寝废食而求,常恨不广尔,岂专以为玩哉!”亦作“ 忘餐废寝 ”。 元 朱庭玉 《行香子·痴迷》套曲:“飢不忺进饮食,卧不能安牀枕,岂止道忘餐废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忘餐废寝,则久入成迷;舌敝脣焦,则相看似鬼。”
词语解释:忘八旦  拼音:wàng bā dàn
亦作“ 忘八蛋 ”。 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是那一个没天理,没王法,不入人类的混帐畜生、忘八旦干出来的?”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忘八蛋!’秀才在后面用了官话这样骂。”
词语解释:忘餐废寝  拼音:wàng cān fèi qǐn
见“ 忘寝废食 ”。
词语解释:忘寝废食  拼音:wàng qǐn fèi shí
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宋 司马光 《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飢饉,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宋 刘跂 《赵氏〈金石录〉序》:“好古之志忘寝废食而求,常恨不广尔,岂专以为玩哉!”亦作“ 忘餐废寝 ”。 元 朱庭玉 《行香子·痴迷》套曲:“飢不忺进饮食,卧不能安牀枕,岂止道忘餐废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忘餐废寝,则久入成迷;舌敝脣焦,则相看似鬼。”
词语解释:忘其所以  拼音:wàng qí suǒ yǐ
(1).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谁想 满生 是个轻薄后生,一来看见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公子此时是乐得忘其所以。” 茅盾 《子夜》十五:“ 吴荪甫 忘其所以的突然问道:‘呀呀! 和甫 !我们那八个厂没有事吧?’”
(2).忘记了一切。《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因事体年远, 老王千户 也忘其所以了,忙唤 王兴 ,问其缘故。”
词语解释:忘颜  拼音:wàng yán
谓朋友相交不拘形迹。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吾与 彦辅 ,契心忘颜。”
词语解释:忘家狗  拼音:wàng jiā gǒu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适 郑 ,与弟子相失, 孔子 独立郭东门。 郑 人或谓 子贡 曰:‘东门有人,其顙似 尧 ……纍纍若丧家之狗。’”后以“忘家狗”比喻穷迫无处存身的人。忘,通“ 亡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想 仲尼 亦似忘家狗,不信你这样人做官,也难知雕鶚解横秋。”
词语解释:忘齿  拼音:wàng chǐ
胡怀琛 《赠陈蜕庵先生》诗:“捻鬚觅句得佳趣,忘齿论交到少年。”参见“ 忘年 ”。
词语解释:忘年  拼音:wàng nián
(1).忘记年月。《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於无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结 《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禪,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独松》诗:“上友不羈云,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禰衡 有逸才,少与 孔融 交。时 衡 未满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传》:“ 宽 当时位望,又与 大师 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 苏辙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 张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
词语解释:忘迹  拼音:wàng jì
犹忘形。谓超然物外,忘其形迹。 唐 元结 《惠公禅居表》:“圣者忘跡,达人化心。”参见“ 忘形 ”。
词语解释:忘形  拼音:wàng xíng
(1).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前蜀 韦庄 《对酒》诗:“何用巖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宋 秦观 《满庭芳》词:“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清 潘陆 《同朱士叶北固山用唐人韵》:“高人住巖壑,永日与忘形。 江 爱秋涛壮,山怜宿雨青。”
(2).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 蔡邕 《琴赋》:“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朱细芳 忘形地扑向 周祺 ,好像 周祺 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 李 与 元 。” 元 刘致 《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战……才有 汉光武 、 严子陵 的忘形。”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
词语解释:忘啜废枕  拼音:wàng chuò fèi zhěn
谓不食不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词语解释:忘八蛋  拼音:wàng bā dàn
见“ 忘八旦 ”。
词语解释:忘八旦  拼音:wàng bā dàn
亦作“ 忘八蛋 ”。 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是那一个没天理,没王法,不入人类的混帐畜生、忘八旦干出来的?”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忘八蛋!’秀才在后面用了官话这样骂。”
词语解释:忘八羔子  拼音:wàng bā gāo zǐ
詈词。《红楼梦》第七五回:“你们这起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词语解释:忘断  拼音:wàng duàn
忘尽,完全忘记。《儒林外史》第七回:“考事行了大半年,才按临 兖州府 ,生童共是三棚,就把这件事忘断了。”
词语解释:忘形交  拼音:wàng xíng jiāo
指相处不拘形迹的知心朋友。《新唐书·孟郊传》:“﹝ 孟郊 ﹞性介,少谐合。 愈 一见为忘形交。”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既得 仲和 ,语合,意豁然大适,为忘形交,久之益亲。”
词语解释:忘情负义  拼音:wàng qíng fù yì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后来 寳玉 明白了,旧病復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
词语解释:忘恩负义  拼音:wàng ēn fù yì
忘掉他人对己的恩德,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元 杨显之 《酷寒亭》楔子:“我看此人不是忘恩负义的,日后必得其力。”《说唐》第五六回:“我 秦琼 受你大恩,不曾报得。今日不能救你,真乃忘恩负义。”《何典》第九回:“岂可瞒心昧己,做那忘恩负义的无良心人。”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一章:“想不到此人是个忘恩负义的软骨头,把我出卖了。”
词语解释:忘形朋  拼音:wàng xíng péng
犹忘形交。 清 唐孙华 《酬徐薲洲侍郎》诗:“ 姜 查 二子名久宿,与我向作忘形朋。”
词语解释:忘忽  拼音:wàng hū
(1).犹恍惚。模糊不清貌。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人对计事,起而行之,尚有不从,况於忘忽杂梦,亦可必乎?”
(2).遗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条载十数类於左,自备忘忽云尔。”
词语解释:忘恩背义  拼音:wàng ēn bèi yì
犹忘恩负义。 宋 赵善璙 《自警篇·器量》:“唯 韩魏公 不然,更説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辞和气平,如道寻常事。”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是个忘恩背义的人。”《三国演义》第六四回:“ 刘璋 大怒,扯毁其书,大駡:‘ 法正 卖主求荣,忘恩背义之贼!’逐其使者出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章第一节:“荐主与被荐人在政治上发生君臣的关系,在私人情感上发生父子的关系,被荐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背义,将为士类所不齿。”
词语解释:忘齿交  拼音:wàng chǐ jiāo
同“ 忘年交 ”。 明 袁宏道 《送潜江潘明府伯和入计序》:“尚璽卿 潘去华 ,忘齿交,余兄弟深相知。”
词语解释:忘恩失义  拼音:wàng ēn shī yì
犹忘恩负义。《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扬鞭大駡曰:‘ 刘备 忘恩失义、反叛朝廷之贼!’” 明 王玉峰 《焚香记·陈情》:“谁想他呵,恶狠狠一旦忘恩失义。”
词语解释:忘掉  拼音:wàng diào
忘记
词语解释:忘漂麦  拼音:wàng piāo mài
《后汉书·逸民传·高凤》:“﹝ 凤 ﹞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於庭,令 凤 护鷄。时天暴雨,而 凤 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 凤 方悟之。”后用为专心读书的典故。 清 赵翼 《漫兴》诗:“尚耽书味忘漂麦,未长诗功想揠苗。”
词语解释:忘机瓮  拼音:wàng jī wèng
传说 孔子 的学生 子贡 ,在游 楚 返 晋 过 汉阴 时,看见一个种菜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者忿然作色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见《庄子·天地》。后因以“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清 俞樾 《驻云飞》曲:“争似先生抱个忘机瓮,君不见万种机谋总是空。”
词语解释:忘乎其形  拼音:wàng hū qí xíng
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五幕:“ 秦始皇 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 高渐离 身旁走去。”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也因那简单的几句话表白出来之后,足以显示自己实在是一个纯洁青年,并不是一见异性就忘乎其形,连什么分际都不顾的。”
词语解释:忘翼  拼音:wàng yì
谓不飞去。《大戴礼记·诰志》:“於时龙至不闭,凤降忘翼。” 孔广森 补注:“忘翼,不飞去也。”
词语解释:忘言交  拼音:wàng yán jiāo
不须凭借语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 李源 ﹞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酒而已。不置僕使,絶其知闻,唯与 圆观 为忘言交。”
词语解释:忘生舍死  拼音:wàng shēng shě sǐ
忘却性命,不怕牺牲。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忘生捨死安邦将,大胆雄心敢战儿。”《再生缘》第二一回:“或报父仇兼敌愾,他必会,忘生捨死定边尘。”
词语解释:忘昧  拼音:wàng mèi
犹忘记。
词语解释:忘乎所以  拼音:wàng hū suǒ yǐ
同“ 忘其所以 ”。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二:“但这时,他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加上文化水平、政治阅历有限,估错了形势。” 张抗抗 《夏》五:“我们高兴得拼命扑打着对方,忘乎所以地靠在一起。”
词语解释:忘八  拼音:wàng bā
(1).龟、鳖的俗称。又称王八。多用作詈词。 元 施惠 《幽闺记·天凑姻缘》:“咳,这个天杀的老忘八!”《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一说谓忘记“礼义廉耻孝弟忠信”八字,故云。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王八》
(2).称其妻有外遇的男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红楼梦》第二八回:“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
词语解释:忘服  拼音:wàng fú
忘其从服,忘其职分。《国语·鲁语下》:“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 陈 以 肃慎氏 之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