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首字词组
忆鲈忆江南忆念忆鲙忆黄犬忆恋忆逼忆昔抚今
忆王孙忆鲈鱼忆莼羹忆想忆酒垆忆莼菜忆秦娥忆秦娥(箫声咽)
忆莼忆戴忆莼鲈忆记忆度忆鹤华亭忆识 

词语解释:忆鲈  拼音:yì lú
犹忆莼鲈。 明 张煌言 《答纪石青年丈》诗之二:“已知世态供谈虎,岂为微名重忆鱸。”
词语解释:忆王孙  拼音:yì wáng sūn
(1).词牌名。 唐 孙棨 《北里志》谓 天水 光远 以诗题 杨莱儿 室,有“萋萋芳草忆王孙”句。 宋 秦观 《忆王孙》词,全用其句,因以为名。又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画蛾眉》《阑干万里心》《怨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亦有双调,五十四字,仄韵,见《复雅歌词》。参阅《词谱》卷二。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北曲仙吕宫又有《一半儿》,与此曲相仿,仅末句改七字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参见“ 一半儿 ”。
词语解释:一半儿  拼音:yī bàn ér
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与词牌《忆王孙》相仿,惟末句七字增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故名。 清 李调元 《雨村曲话》卷上:“ 临川 陈克明 《春粧曲》云:‘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捻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后遂名此调为‘一半儿’。”
词语解释:忆莼  拼音:yì chún
同“ 忆蒓鱸 ”。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寓居尚復能栽竹,羈宦悬知正忆蒓。”
词语解释:忆江南  拼音:yì jiāng nán
词牌名。原名《谢秋娘》,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谓此调系 唐 李德裕 为亡妓 谢秋娘 所作。后因 白居易 词有“能不忆 江 南”句改名。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皆平韵。参阅《词谱》卷一。
词语解释:忆鲈鱼  拼音:yì lú yú
犹忆莼鲈。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东走无復忆鱸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词语解释:忆戴  拼音:yì dài
比喻想念友人。 唐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忆 戴 差过 剡 游仙惯入壶。” 唐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诗:“繫舟偏忆 戴 ,炊黍愿期 张 。”参见“ 访戴 ”。
词语解释:访戴  拼音:fǎng dài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称访友为“访戴”。 唐 皇甫冉 《刘方平西斋对雪》诗:“自然堪访 戴 ,无復《四愁》诗。”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 谢 家娇女,正笑倚栏干,欲拈丽句。访 戴 舟迴,襟怀多半为伊阻。”
词语解释:忆念  拼音:yì niàn
(1).记忆。《大庄严经》卷一:“何故忆而不忘失?答曰:以有念觉与心相应,便能忆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鸡鸣挟书,尽夜分,皆忆念上口。”
(2).回忆。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忆念 凤翔 都,聚散俄十春。” 茅盾 《过年》一:“他木然又望着那旗竿上面的天空,刚才那忆念便又立刻退去。”
(3).思念。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初, 秦国夫人 生公而终,忆念至老,常涕泣。”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我直到揭席时来到家时,我又索趲下些工夫忆念尔。”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请他们不要惜别,请他们不要忆念。”
(4).纪念。《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小姐立在帘内,只责备小人来迟悮事,莫説婚姻,连金帛也不能相赠了,这金釵鈿权留箇忆念。”
词语解释:忆莼羹  拼音:yì chún gēng
犹忆莼鲈。 宋 陆游 《芒屦》诗:“清秋故不远,回首忆蒓羹。”
词语解释:忆莼鲈  拼音:yì chún l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蓀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书·文苑传·张翰》作“乃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蓴,同“ 蒓 ”。后以“忆蒓鱸”喻思乡或归隐之念。 明 刘基 《宋大内》诗:“征鸿暮南去,回首忆蒓鱸。”
词语解释:忆鲙  拼音:yì kuài
犹忆莼鲈。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五:“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鱠言词小 季鹰 。”
词语解释:忆想  拼音:yì xiǎng
回想。 宋 唐庚 《有所叹诗》之二:“耕田佩印两徒然,忆想 平津 只去年。”
词语解释:忆记  拼音:yì jì
记忆。
词语解释:忆黄犬  拼音:yì huáng quǎn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 ,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亦作“ 悲东门 ”、“ 悲黄犬 ”、“ 念黄犬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七:“ 李公 悲东门, 苏子 狭 三河 。”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踟躇念黄犬,太息呼诸子。”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填尸圜土悲黄犬,回首欢场付爽鳩。”
词语解释:忆酒垆  拼音:yì jiǔ lú
晋 王戎 曾与 嵇康 、 阮籍 同饮于 黄公 的酒店。 嵇 阮 被杀后, 王 再过 黄公 酒店,思念亡友,深感孤凄。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后用为悼念亡友的典故。 唐 李商隐 《白云夫旧居》诗:“平生误识 白云夫 ,再到仙檐忆酒壚。”
词语解释:忆度  拼音:yì dù
臆度;揣测。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上:“ 佘山 宣妙寺 佛像极精。僧云:昔有工来自 江 右,塑诸像,经岁方毕,诸刹罕儷。后病,僧欲延医治之。工曰:‘我想像忆度,已尽告神,今此躯殻,安能再生。’竟死。”
词语解释:忆恋  拼音:yì liàn
怀念依恋。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序:“ 建安 十六年,大军西讨 马超 ,太子留监国, 植 时从焉。意有忆恋,遂作《离思赋》云。”
词语解释:忆莼菜  拼音:yì chún cài
犹忆莼鲈。 清 丘逢甲 《李伯质太守屡牍乞退归志决矣相处四稔不能无言》诗之一:“风味五湖忆蒓菜,云阴四载託甘棠。”
词语解释:忆鹤华亭  拼音:yì hè huà tíng
晋 陆机 , 华亭 人,遭谗被杀,临刑前慨叹:“ 华亭 鹤唳,岂可復闻乎?”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晋书·陆机传》。后用为被杀害前怀念家乡的典故。 宋 方千里 《哨遍·陈抑斋乞致仕》词:“金缕歌声,渐变成悲。待思犬东门,忆鹤 华亭 ,悔之晚矣。”
词语解释:忆逼  拼音:yì bī
抑逼,强逼。《敦煌变文集·搜神记变文》:“其女先与 王凭 志重,不肯改嫁。父母忆逼,遂适与 刘元祥 为妻。” 蒋礼鸿 通释:“‘忆’是‘抑’的同音假借字。”
词语解释:忆秦娥  拼音:yì qín é
(1).词牌名。 唐 李白 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又名《秦楼月》《双荷叶》《蓬莱阁》《碧云深》《花深深》等。双调,有三十七字、三十八字、四十字、四十一字、四十六字,分平韵、仄韵两体。参阅《词谱》卷五。
(2).曲牌名。亦名《秦楼月》。属商调,南、北曲均有。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句法与词同,亦或后阙有异。
词语解释:忆识  拼音:yì shí
记忆。《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操 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词语解释:忆昔抚今  拼音:yì xī fǔ jīn
回忆昔日,看看今天。例如:忆昔抚今,思绪万千。
词语解释:忆秦娥(箫声咽)  拼音:yì qín é (xiāo shēng yān )
词篇名。相传为唐代李白作。写伤心离别,清秋寂寥,引发出深沉的历史感慨。末二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气象雄浑,使本词超越了普通的愁恨离别之作。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同被后人尊为“百代词曲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