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侵平声 [chén][jīn,力所胜任][rén,负荷][cēn shēn,参差,人参][详注1][xín][详注2][详注3][《集韻》於金切,音隂。草木蔭翳也。][详注4][同吟]澿


注1:南 【韻補】叶尼心切。【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
注2:黔 《广韵》巨金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琴。黔羸,神名。《楚辞·远游》造黔羸而见之兮。亦作黔雷。《司马相如·大人赋》左玄冥而右黔雷。《注》神名。
注3:湛 与沈同。《史记·司马相如传》湛恩汪濊。又音淫。与霪同。久雨也。《王充·论衡》变复之象,以久雨为湛。
注4:渗 《集韻》《韻會》疎簪切,音森。淋滲,毛羽始生貌。《木華·海賦》鶴子淋滲。又《集韻》《類篇》千尋切,音侵。與浸同。浸淫漸漬也。
共526,分7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心事心肠心相心境心里心动心机心匠
心期心赏心眼心胆心猿心断心许心寒
心知心违心曲心灰心性心若心会心王
心地心目心所心切心传心降心骨心旌
心情心绪心远心静心香心计心念心得
心中心力心法心月心尚心开心镜心休
心与心迹心神心醉心平心友心宽心口
心胸心上心肝心折心怀心腹心倾心耳
心空心源心印心意心下心思心虚心斋
心头心安心田心心心伤心魂心死心定

词语解释:心事  拼音:xīn shì
(1).志向;志趣。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少无宦情,有 箕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唐 李贺 《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明 吴承恩 《赠鹿园万总戎》诗之二:“到处山僧为写真, 净名 心事宰官身。”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女仙外史》:“而平生学问心事,皆寄託於此。”
(2).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 唐 刘皂 《长门怨》诗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3).心情,情怀。 唐 高适 《闲居》诗:“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宋 苏轼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老人心事日摧頽,宿火通红手自焙。”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玉簪失去,还有甚么心事坐朝!”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八:“本来一个国家,跟合股开店一样,人人都是主人,要是有几个人把这座店把持了,不承认大家是主人,大家还有什么心事爱护这座店啦?”
(4).心地,胸襟。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王钱门对》:“二公非心事光明,胡能门联如此哉!”《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今日方见恩人心事,赛过 柳下惠 、 鲁 男子。愚妹是女流之辈,坐井观天,望乞恩人恕罪则箇!” 李準 《李双双小传》四:“四婶是个贫农,人也公正,做活也牢靠。再说,都知道四婶心事也好!”
词语解释:心期  拼音:xīn qī
(1).心中相许。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唐 王勃 《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於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於下走。”
(2).引申为相思。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心期昨夜寻思徧,犹负殷勤,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 明 陆采 《怀香记·赴约惊回》:“悲命,今宵良会未成,还要把心期再整。”
(3).深交。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诗:“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 士逊 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
(4).期望。《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明 唐寅 《题画》诗:“心期此日来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高旭 《癸丑元旦》诗:“新朝甲子旧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
(5).心愿,心意。 唐 罗隐 《谗言·越妇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宋 陆淞 《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 梁遇春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许多的志愿,无数的心期,全在这几年里销磨尽了。”
(6).胸怀。 唐 钱起 《送沉仲》诗:“心期邈霄汉,词律响琼琚。” 宋 文天祥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 宋 亦英 《沁园春·悼念周恩来同志》词:“世颂殊勛,人夸大度,美德高风孰比拟?公永在,有照人肝胆,日月心期。”
(7).情绪,心境。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又不是困人天气,中酒心期,魆魆地常如醉。” 余疚侬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韵》:“身世最怜趋俗惯,心期最恨有家牵。”
词语解释:心知  拼音:xīn zhī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词语解释:心地  拼音:xīn dì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
(2). 宋 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 明 高攀龙 《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
(3).居心,用心。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陈古庵经纪梁氏》:“朋游中,惟邻居同年 陈汝同 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帐!”
(4).器量,胸襟。《水浒传》第十七回:“ 王伦 那廝,心地褊窄,安不得人。”《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
(5).心情,心境。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五:“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元诗纪事》卷十引 元 黄肖翁 《题水村图》诗:“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諳七十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一个年青女子的心地是和一个中年男子是不相同的。”
词语解释:心情  拼音:xīn qíng
(1).心神;情绪。《隋书·恭帝纪》:“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 宋 史达祖 《玉楼春·梨花》词:“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李广田 《没有名字的人们》:“生活虽然十分苦,心情却并不太恶。”
(2).兴致,情趣。 唐 元稹 《酬乐天叹穷愁》诗:“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诗之二:“老向轩裳增力量,病於风月减心情。”
词语解释:心中  拼音:xīn zhōng
(1).中心点。《墨子·经说上》:“捷与狂之同长也,心中自是往相若也。” 孙诒让 间诂:“规画其边,周匝成圜形,则自圜边为多线,以往凑中点,其长诸线必正相等,此即同长相若之义。”
(2).心里。《国语·晋语二》:“使百姓莫不有藏恶於其心中。” 晋 欧阳建 《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心中酸。”《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也觉心中颇有所感,忍泪含笑劝解。”
词语解释:心与  拼音:xīn yǔ
以心相许。《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刘良 注:“心与,心相许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故 州平 心与, 元直 神交。”
词语解释:心胸  拼音:xīn xiōng
(1).犹心中,内心。《后汉书·隗嚣传》:“今 孺卿 当成败之际,遇严兵之锋,可为怖慄,宜断之心胸,参之有识。”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君今幸未成老翁,二十八宿罗心胸。” 茅盾 《子夜》一:“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 吴老太爷 的心胸。”
(2).胸怀,胸襟。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唐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诗之一:“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我自露臺上凭栏闲眺,颇觉得心胸开豁。”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一章:“她对 老黄 提了意见, 老黄 思想有抵触,心胸狭隘,怕他日后打击报复。”
(3).抱负。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马维翰 ﹞《咏梅》云:‘雅值心知原欲笑,淡无人赏亦终开。’其心胸可想。” 梁斌 《播火记》十九:“ 贾湘农 看着面前这一伙农民群里的英雄好汉,都是这样有心胸、有肝胆、有热血的,这时他觉得实在高兴。”
词语解释:心空  拼音:xīn kōng
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唐 王维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唐 庞蕴 《杂诗》:“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词语解释:心头  拼音:xīn tóu
(1).心上,心间。 唐 白居易 《思往喜今》诗:“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 宋 朱淑真 《秋夜闻雨》诗之二:“独宿 广寒 多少恨,一时分付我心头。”《红楼梦》第二五回:“天不拘兮地不羈,心头无喜亦无悲。” 萧殷 《桃子又熟了》:“一股怒火,涌上我的心头。我觉得脸上热呼呼的,大概我的耳朵都红了。”
(2).胸口。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麒麟客》:“家人曰:‘取药既迴,呼之不应,已七日矣,唯心头尚暖,故未殮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殮。况且心头温温的,只得坐守。幸喜果然还魂转来。”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六章:“ 徐文盛 很害怕……心头跳动得很厉害。”
词语解释:心肠  拼音:xīn cháng
(1).心情;心绪。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性和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红楼梦》第二九回:“﹝ 宝玉 ﹞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 巴金 《家》二一:“‘你们还有心肠打牌?’ 觉慧 这样想。”
(2).指感情。 唐 孟郊 《古结爱》诗:“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旧好自均亲骨肉,新知何怪薄心肠。”《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柯岩 《红领巾的歌·三匹“马”的冰车》:“ 杨杨 一个劲地摇头,什么也打不动他的心肠。”
(3).犹心地。指思想意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这个就是説书的一片道学心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也有説他两个心肠儿好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多么好心肠的人啊!”
(4).犹心头,心中。 唐 张籍 《学仙》诗:“勤劳不能成,疑虑积心肠。”《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太公 闻言大惊:‘怎有如此之事,二人先知我心肠之机?’”
(5).犹胸怀,肚量。《朱子语类》卷七四:“须是大著心肠看始得。”
(6).犹心腹,知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史 魏 二人先下此工夫,以结其心,却是未敢説甚么正经心肠话。”
(7).想法;意思。《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
(8).犹心事。指心中所思虑的事。 萧红 《生死场》二:“你把筐子丢啦!我看你好像一点心肠也没有,打柴的人幸好是 朱大爷 ,若是别人拾去还能找出来吗?” 梁斌 《播火记》三八:“一面饮着酒,吃着菜,互相倾吐心肠。”
词语解释:心赏  拼音:xīn shǎng
(1).犹心爱。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2).心情欢畅。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唯谈笑可以遣平生,唯文词可以陈心赏。” 宋 欧阳修 《伊川独游》诗:“身闲爱物外,趣远谐心赏。”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砚石,古今所贵……吾是以中心好之,拊之抱之,浴之澡之,心赏神怡,而不可以告客者也。”
词语解释:心违  拼音:xīn wéi
心愿没有达到。 唐 杜甫 《忆昔行》:“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
词语解释:心目  拼音:xīn mù
(1).心和眼。泛指记忆,眼前。《国语·晋语一》:“上下左右,以相心目。” 三国 魏 曹丕 《又与吴质书》:“追思昔游,犹在心目,”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每见居人以叶舟浮泛,就食菰米鱸鱼,近来思之,如在心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自报纸风传而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2).想法和看法;内心。《礼记·中庸》“故至诚如神” 宋 朱熹 集注:“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於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觉口噤体僵,有如梦魘,然心目仍了了。” 巴金 《家》十一:“我想要是她知道大哥为什么特别爱梅花,在大哥底心目中梅花含着什么意思,那么她不晓得会怎样悲伤呢。”
词语解释:心绪  拼音:xīn xù
心思,心情。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緖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宋 欧阳修 《与孙威敏公书》:“昨日 范公 宅得书,以埋铭见託。哀苦中无心绪作文字,然 范公 之德之才,岂易称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但重整云鬟,再施铅粉,丈夫已亡,有何心绪?” 李广田 《没有名字的人们》:“他已很少再有到街头或邻家去夜谈的心绪。”
词语解释:心力  拼音:xīn lì
(1).心思和能力。《左传·昭公十九年》:“尽心力以事君。”《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 玉 仁爱不矜,虽贫贱廝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 唐 杜甫 《西阁曝日》诗:“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郭沫若 《沸羹集·〈悼念A·托尔斯泰〉》:“他说:‘我爱人生,我本着全副的心力反对抽象,反对唯心论的人生观。’”
(2).指精神与体力。 明 张居正 《答宣大王巡抚言蓟边要务》:“僕十餘年来,经营 蓟 事,心力俱竭。”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故为之缕述始末,以见余於此事心力交尽,卒之无功,有憾。”
(3).指思维能力,才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且 华 人之心力,未必远逊西人也。多有 华 人习学日久,技艺日精。” 鲁迅 《伪自由书·保留》:“至于少年和儿童,则拼命的使尽他们稚弱的心力和体力。”
词语解释:心迹  拼音:xīn jì
亦作“ 心跡 ”。
(1).思想与行为。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跡双寂漠。”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西城员外丞,心跡两屈奇。”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思有以少补圣政,助成应天之实,使 尧 舜 之仁,名言皆行,心迹相应,庶几天下感通。”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九:“心跡不相从,我思难具陈。”
(2).犹心事;心情。《宋书·傅亮传》:“考旧闻於前史,访心跡於污隆。”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此畴曩心跡,安敢不尽於君侯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正为暴白心跡,故来与祭。” 沙汀 《酒后》:“而且一再发誓要把五亩绝业捐给善堂,以明心迹。”
词语解释:心上  拼音:xīn shàng
心里,心中。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行修 触着‘稠桑’二字,心上想道:‘莫不是 王老 就在此处?’”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各人自用兵机,且看谁人得胜。先入京师者,就做皇帝,你心上如何?”
词语解释:心源  拼音:xīn yuán
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唐 元稹 《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宋 邵雍 《暮春吟》:“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疎懒味偏长。”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此惟明於大化之浑沦与心源之寂感者,乃知元亨利贞统於《乾》《坤》之妙。”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民能以秉彝之纯莹智照直证心源,不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斯其包藴之善,自能发挥光大。”
词语解释:心安  拼音:xīn ān
内心安适坦然。例如:心安意适。
词语解释:心相  拼音:xīn xiāng
(1).佛教语。指能感知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宝亮》:“如来乘本愿以託生,现慈力以应化,离文字以设教,忘心相以通道。”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碑》:“贝叶真偈,现心相於银钩。”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谚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此言人以心相为上也。”
(2).方言。心思,兴趣。《何典》第六回:“人説‘叫化三年,做官无心相’。”
词语解释:心眼  拼音:xīn yǎn
(1).心与眼。 南朝 梁 王僧孺 《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宋 苏辙 《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诗:“吾弟有儁才,见事心眼明。”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九:“你人小不会有人注意,路上见人嘴要巧,心眼灵活些。”
(2).谓有意做作以求人知。语本《庄子·列御寇》:“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 郭象 注:“有心於为德,非真德也。夫真德者,忽然自得而不知所以德也。率心为德犹之可耳,役心於眉睫之间则伪已甚矣。” 唐 李德裕 《慎独论》:“为德者尚不可以有心眼,况为恶者乎?”
(3).指心计。《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及至处下来,见他一味诚实,不辞劳,不自大,没一些心眼儿,没一分脾气……因此大家不但不笑他,转都爱他敬他。”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祥子 送的,看他多么有心眼!’ 虎妞 堵着爸爸的耳根子吹嘘。” 峻青 《海啸》第四章七:“咳!这些混蛋,真可恶,竟然使出这种黑心眼来了。”
(4).胸怀;度量。 唐 施肩吾 《登岘亭怀孟生》诗:“ 峴山 自高水自緑,后辈词人心眼俗。”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 小顺儿 的妈决定沉住了气,不去嫉妒老二作官。她的心眼儿向来是很大方的。”
(5).见识;观察力。 唐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 宋 邓椿 《画继》卷九:“ 元章 心眼高妙,而立论有过中处。”
(6).心意;心思。 宋 张先 《武陵春》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元 刘天迪 《齐天乐》词:“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 刘白羽 《新社会的光芒》:“反正两个心眼:穷人盼八路来,富人盼八路别来。”
(7).心底,内心。《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姑娘一听,这话又正钻到心眼里来了。”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老人家打心眼里喜欢这粗壮的后生。”
(8).心地,存心。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你光打辕马,不是心眼太偏了吗?” 梁斌 《播火记》四:“模样尚在其次,要紧的是心眼好,脾气正直,将来能顶门过日子。”
(9).佛教语。谓心如眼,能洞察领悟诸法。《观无量寿经》:“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
词语解释:心曲  拼音:xīn qǔ
(1).内心深处。《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郑玄 笺:“心曲,心之委曲也。” 朱熹 集传:“心曲,心中委曲之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百忧攻其心曲,众难萃其门庭。” 宋 周邦彦 《满江红》词:“无限事,縈心曲。”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为父母者孰不欲知其子之心曲隐微,而置其子於安乐得所。”
(2).犹心绪。 唐 孟郊 《古怨别》诗:“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説,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生命中,岂容有这许多预定,乱人心曲?”
(3).心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 宋 范成大 《送严子文通判建康》诗:“人谁可与话心曲,天忽谴来同里居。”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和你再谈谈心曲吧。”
词语解释:心所  拼音:xīn suǒ
佛教语。心所有法的简称。亦名相应行法、心数。谓此类法皆依心王而起,与心王相应。如:触、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种。 章炳麟 《驳神我宪政说》:“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与禽兽所同也。”
词语解释:心远  拼音:xīn yuǎn
(1).心情超逸;胸怀旷达。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 陶潜 。”
(2).智虑深远。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有问心远之义於 胡文定公 者,公举 上蔡 语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此之谓心远。”
(3).感情疏远。《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到如今当面对语,心隔千山,隔着一堵墙,咫尺不得相见,心远路非遥。”
词语解释:心法  拼音:xīn fǎ
(1).佛教语。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 唐 李华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自 菩提达摩 降及 大照禪师 ,七叶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图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诗。”《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自然神仙一辈,叫做会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诀,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对色法而言,即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种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门传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书经集传〉序》:“精一执中, 尧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词语解释:心神  拼音:xīn shén
(1).心思精力。语出《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心神已弊,晷刻增悲。” 唐 姚合 《武功县居》诗:“簿书销眼力,盃酒耗心神。” 清 孙枝蔚 《客句容五歌》之四:“俸金特寄虽无几,能无忧惧劳心神。”
(2).心情;精神状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初, 曹公 壮 羽 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昔 泰山 吴伯武 少孤,与弟 文章 相失二十餘年,遇于县市, 文章 欲欧 伯武 ,心神悲慟,因相寻问,乃兄弟也。”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寧,顾已慙靦,手足失措。”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牓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
词语解释:心肝  拼音:xīn gān
(1).心与肝。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须是活取心肝进呈。” 许杰 《惨雾》下:“就好像把自己的心肝割了出来。”
(2).指情思;心思。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唐 李白 《古朗月行》:“忧来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宋 苏辙 《读旧诗一首》:“饱食餘暇尽日眠,安用琢句愁心肝。”
(3).喻真挚的情意。 唐 杜甫 《彭衙行》:“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朱自清 《论老实话》:“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来,人家也许还嫌血腥气呢!”
(4).良心;正义感。《南史·陈纪下·后主》:“ 隋文帝 曰:‘ 叔寳 全无心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于是白就表了奸诈。”
(5).喻最亲切、心爱的人。《晋书·刘曜载记》:“ 陇上 壮士有 陈安 ,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红楼梦》第四十回:“ 寳玉 滚到 贾母 怀里, 贾母 笑的搂着叫‘心肝’。”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以后跟妈在一块儿,没有人会欺负你,我的心肝孩子。”
(6).喻精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又当大地之交通,万国之并会,薈东西诸哲之心肝精英而酣飫之。”
词语解释:心印  拼音:xīn yìn
(1).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坛经·顿渐品》:“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於佛经。’” 唐 韩偓 《江岸闲步》诗:“立谈禪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折:“心印非遥,只在本来还照。回头早,认得胎胞儘,四大皆安好。”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此格致诚正之説,所以阐 尧 舜 之正传而为 孔氏 之心印也。”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而二美意皆属予,微露拒 程 之意, 程子 亦心印。”
(4).心心相印。 沉从文 《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
(5).拆字术。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与心合,是之谓印。爰及万法,缘虑施为,随心所合,皆得名印。”
词语解释:心田  拼音:xīn tián
(1).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明 唐顺之 《石湖王传辱观拙集见赠长句二十三韵奉答一首》:“言语能工诧鸚鵡,心田耳秽惊狐蜮。”
(2).心思;心意。《白雪遗音·玉蜻蜓·戏芳》:“芳是唤名心是素,只恐爱花人空自费心田。”《再生缘》第六二回:“劳气血,用心田,训弟成人法甚严。” 叶文玲 《年饭》:“藕和缸子的故事, 钟鸣 也知道,当看到这份切得不寻常的菜时,她和 老姜 ,自然明白了 苗新 的心田。”
词语解释:心境  拼音:xīn jìng
(1).佛教语。指意识与外物。 唐 希运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唐 张说 《清远江峡山寺》诗:“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四:“根尘各清净,心境两奇絶。”
(2).犹心意。《红楼梦》第三三回:“这 琪官 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的心境。”
(3).心情;心绪。《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虽是各人心境不同,却同是一般的欢喜。”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四:“可是当时我的心境真是痛苦极了!”
词语解释:心胆  拼音:xīn dǎn
(1).心和胆。常以喻胆量。《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你一定要买,也该回来和你爹商酌商酌嘛。你心胆太大了。”
(2).指心。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
(3).心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词语解释:心灰  拼音:xīn huī
(1).佛教语。心上的尘埃。指心中的世俗杂念。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2).谓心如死灰。极言消沉。 唐 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 宋 苏轼 《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老去心灰不復然,一麾江海意方坚。” 吴玉章 《辛亥革命》三:“同盟会的著名活动家 赵声 在 广州 起义失败后生起病来,不久就在 香港 死了; 黄兴 因事败而心灰,束手无策。”
词语解释:心切  拼音:xīn qiè
(1).心情迫切。 宋 周邦彦 《满路花·咏雪》词:“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 魏国禄 《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我一过去,小鬼们高兴极了,都争着要上牲口。我说:‘不行,一次只能上三个。’他们过河心切,根本不听。”
(2).心意真切。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辞殫意穷,心切理直。如或妄谈,昊天是殛。”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 王柬芝 看样子倒是为人心切,已抢上来提过包袱。”
词语解释:心静  拼音:xīn jìng
心里平静。如:这人一向心静,很少见他烦躁。
词语解释:心月  拼音:xīn yuè
佛教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五灯会元·青原信禅师法嗣·正法希明禅师》:“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捨父,衣内忘珠。”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
词语解释:心醉  拼音:xīn zuì
(1).佩服,倾倒。《庄子·应帝王》:“ 列子 见之而心醉,归以告 壶子 ,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世说新语·赏誉上》“ 山公 举 阮咸 为吏部郎”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名士传》曰:“ 太原 郭奕 见之心醉,不觉叹服。”《玉娇梨》第十九回:“他与小弟同寓一寺……其风流淹贯,真令人心醉。”
(2).心里陶醉。 唐 宋之问 《送赵六贞固》诗:“目断南浦云,心醉东郊柳。” 清 黄景仁 《摸鱼儿·雪夜和少云时同寓法源寺》词:“江乡风味,渐燕笋登盘,刀鱼上筯,忆著已心醉。” 巴金 《家》二一:“当时的快乐真令人心醉。”
词语解释:心折  拼音:xīn zhé
(1).中心摧折。形容伤感到极点。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骸,心折骨惊。”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一:“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明史·文苑传三·高叔嗣》:“憔瘁婉篤,令人心折。”
(2).佩服。《明史·文苑传三·茅坤》:“ 坤 善古文,最心折 唐顺之 。” 清 戴名世 《唐允隆传》:“里中有争讼,必质 允隆 ,片言立断,无不心折者。”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八年来出版的长篇小说,差不多读过十之七八,使我心折而欢喜者,凡三、四部。”
词语解释:心意  拼音:xīn yì
(1).意思;心情。《易·明夷》:“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孔颖达 疏:“心有所存,既不逆忤,能顺其上,故曰获心意也。”《史记·李斯列传》:“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説耳目者,必出於 秦 然后可,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 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作》诗:“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宋 欧阳修 《山中之乐》诗序:“於其行也,为作《山中之乐》三章,极道山林间事,以动其心意,而卒反之於正。”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七章:“ 二柱 是苦水泡大的孩子,晓得穷苦人家的心意。”
(2).思虑;想法。《汉书·赵充国传》:“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又恰恰的碰上了他那一腔酸心恨事,动了个同病相怜的心意。” 蒋光慈 《我应当归去》诗:“我曾经起过这般的心意:我为什么不常在异国流浪呢……但是现在我感觉得我是怎样地,不能,不能和祖国相隔离。”
(3).主观想象。《淮南子·览冥训》:“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
(4).情意。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俺浑家心意真,你母子性命存。”《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夫妻二人如酒醉, 鶯鶯 痛伤悲,哎哟小姐心意灰。” 峻青 《海啸》第四章:“这点东西,就算是给咱们家乡老少爷们的一点慰劳吧,东西不多,是点心意。”
词语解释:心心  拼音:xīn xīn
(1).佛教语。指连绵不断的思想念头。《仁王经·奉持品》:“断诸功用,心心寂灭,无身心相,犹如虚空。” 五代 齐己 《残秋感怆》诗:“日日加衰病,心心趣寂寥。”
(2).犹心愿。 前蜀 贯休 《桐江闲居作》诗之九:“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
(3).彼此间的情意。 隋 江总 《长相思》诗之二:“心心不相照,望望何由知。” 唐 孟郊 《结爱》诗:“心心復心心,结爱务在深。”
(4).一心一意,专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职,其职必举。”
词语解释:心里  拼音:xīn lǐ
(1).胸膛里面。如:心里感到不舒服。
(2).思想里;头脑里。《北史·突厥传》:“帝享之, 处罗 稽首谢曰:‘臣总西面诸蕃,不得早来朝拜,今参见迟晚,罪责极深。臣心里悚惧,不能尽道。’”《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玉格 这话很是;我也这个意思。这些话我心里也有,就是不能像他説的这么文诌诌的。”
(3).犹心中。 巴金 《家》十三:“老太爷看见眼前许多兴奋的发红的脸,听见搳拳行令的欢笑声,心里更快活。”
词语解释:心猿  拼音:xīn yuán
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繫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儔,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掛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 心猿意马 ”。
词语解释:心猿意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宋 道潜 《赠贤上人》诗:“心猿意马就覊束,肯逐万境争驰驱。”《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八:“ 潘汉五 和 翁静闲 两个人,心猿意马地忙得丢三忘四。”参见“ 心猿 ”。
词语解释:心性  拼音:xīn xìng
(1).性情;性格。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今先生所交必清澄其行业,所厚必沙汰其心性。” 宋 柳永 《红窗睡》词:“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红楼梦》第七一回:“ 周瑞家的 虽不管事,因他素日仗着 王夫人 的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惯各处献勤讨好。” 秦兆阳 《选举》:“她是知道儿子的心性的。”
(2). 中国 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 战国 时 孟子 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 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 程颐 、 朱熹 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 陆九渊 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 清 初 王夫之 和后来的 戴震 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 宋 明 理学。《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心性不异,即心即性。”参见“ 理学 ”。
词语解释:理学  拼音:lǐ xué
(1). 宋 明 儒家 周敦颐 、 邵雍 、 张载 、 程颢 、 程颐 、 朱熹 、 陆九渊 、 王守仁 等的哲学思想。 宋 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 明 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理度议谥》:“ 理宗 未祔,议諡……遂拟曰‘理’。盖以圣性崇尚理学,而天下道理最大,於是人无间言。” 元 刘将孙 《题阁皂山〈凌云集〉》:“近世 周益公 之辞藻, 朱文公 之理学, 杨诚斋 之风节,与人交皆不数数,独为 阁皁 笔墨,先后辉映,其缠绵倾倒如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下官 程颐 ,别号 伊川 ……自惭理学名儒。”
(2).教学上理科的旧称。
词语解释:心传  拼音:xīn chuán
佛教语。犹言以心传心。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悟解契合,递相授受。见 唐 希运 《传心法要》卷上。 宋 儒为宣扬道统,借指圣人以心性精义相传,谓《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为 尧 舜 禹 递相传授之心法,称“十六字心传”。后泛谓精义相传。 金 元好问 《感兴》诗之二:“诗印高提教外禪,几人针芥得心传。”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然至此亦良不易,当少为导引,卅年之后,再证心传也。”
词语解释:心香  拼音:xīn xiāng
(1).佛教语。谓中心虔诚,如供佛之焚香。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铭》:“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唐 韩偓 《仙山》诗:“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一日》:“假如当天便能够起飞,我倒是心香祷祝的。”
(2).指真诚的心意。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红泪弹前恨,心香警旧盟。”
词语解释:心尚  拼音:xīn shàng
心志;襟怀。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遥。”
词语解释:心平  拼音:xīn píng
(1).要求不高。 茅盾 《子夜》十一:“最近她自己也是把交易所当作白天的家,时常用‘押宝’的精神买进一万,或者是卖出五千;--在这上头,她倒是很心平的。”
(2).心情平静。 谌容 《人到中年》七:“﹝ 陆文婷 ﹞从院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心平如镜,一往如常。”
词语解释:心怀  拼音:xīn huái
(1).居心;心中存有。 唐 寒山 《诗》之一八八:“言既有枝叶,心怀便险詖。”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沉耀光现形》:“友聆其言,始疑为心怀畏惧。” 柳青 《狠透铁》:“他依稀觉得仿佛是吃了对合作化心怀不满的亏。”
(2).心里,心间。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一折:“我且记在心怀,待后图之。” 茅盾 《〈呼兰河传〉序》:“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
(3).心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若得遂心怀,愿彼 观音 力。”《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把 安 老夫妻两个乐得大称心怀,眉开眼笑。”
(4).犹胸怀。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
(5).情怀,心情。 清 徐怀仁 《法曲献仙音》词:“恼破春情,窥残春意,心怀了无凭据。” 梁斌 《播火记》四十:“ 湘农 听说送了情报来,打动了他的心怀,青年妇女在兵荒马乱里送情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词语解释:心下  拼音:xīn xià
(1).心里,心中。 宋 黄庭坚 《品令·茶词》:“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白氏 本是强逼来的,心下十分恨他。”《红楼梦》第四九回:“ 香菱 听了,心下不信。” 茅盾 《创造》三:“她看见房里只有 君实 不衫不履呆呆地坐着,心下明白现在还不是她进来的时候。”
(2).中医学指膈下胃脘的部位。《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注:“心下,膈下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五·金匮枳术汤》:“治心下硬如大盘,边旋如杯,水饮所作。”注“心下,胃之上脘也。”
词语解释:心伤  拼音:xīn shāng
(1).害怕。《六韬·动静》:“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
(2).伤心。《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听了这片言语,暗自心伤,簌簌的泪下。”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贮人空有黄金屋,繫人枉设风流狱。风流狱,心伤目惨,有声难哭。”
词语解释:心动  拼音:xīn dòng
(1).指心跳,突感不安。《战国策·赵策一》:“ 襄子 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 豫让 也。”《史记·高祖本纪》:“ 赵 相 贯高 等谋弑 高祖 , 高祖 心动,因不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尝言:人欲危己,己輒心动。”
(2).内心有所触动。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动,无故自恐。”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应修人 《不留名字的爱我者》:“我每每投身到人群里,看见头一个人,就觉得有些面熟,有些心动。”
(3).谓产生想做某事的念头。《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邢夫人 本是个没主意的人,被傻大舅一番假话哄得心动。”
词语解释:心断  拼音:xīn duàn
犹心碎。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思旧都兮心断,怜故人兮无极。”
词语解释:心若  拼音:xīn ruò
犹心顺。《汉书·礼乐志》:“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词语解释:心降  拼音:xīn xiáng
犹心服。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自向叨 希畋 珠邱金穴、口讽心降之言,其復家传奥言、身周雄文者乎?” 前蜀 韦庄 《和人岁晏旅舍见寄》:“意合论文后,心降得句初。”
词语解释:心计  拼音:xīn jì
(1).计算;计算的才能。《史记·平準书》:“ 弘羊 , 雒阳 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新五代史·唐臣传·张延朗》:“ 延朗 号为有心计,以三司为己任,而天下钱穀亦无所建明。” 清 王韬 《洋泾浜海市说》:“ 英 人於诸国中最桀黠,工心计,贸迁有无,靡处不至。”
(2).内心考虑。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帝崩於 未央宫 ,无嗣。大臣议所立, 武帝 子独有 广陵王 胥 , 胥 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 光 心计不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尚 熙 ﹞败走奔 辽东 , 公孙康 诱斩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略》:“ 康 亦心计曰:‘今不取 熙 尚 ,无以为説於国家。’”
(3).谋略,计谋。 唐 张巡 《守睢阳作》诗:“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红楼梦》第一○六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到人后头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为了争夺一个孤儿的两万多元的遗产,她用尽心计。”
(4).犹心情。 南朝 宋 鲍照 《请假启》:“心计焦迫,进退罔躓。”
词语解释:心开  拼音:xīn kāi
谓心灵开悟。《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为人少文,居它惛惛不辩,至於中尉则心开。”《明史·孙承宗传》:“帝每听 承宗 讲,輒曰:‘心开。’”
词语解释:心友  拼音:xīn yǒu
知心的朋友。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这位相公是谁?[ 白乐天 云]是我心友廉访 元微之 。”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二折:“栽花种柳,携琴载酒,我和那松竹梅花做心友。” 郭沫若 《女神·光海》:“我契己的心友呀!你蒲柳一样的风姿,还在我眼底留连,你解放了的灵魂,可也在我身旁欢笑?”
词语解释:心腹  拼音:xīn fù
(1).心与腹。《战国策·秦策三》:“ 秦 韩 之地形,相错如绣。 秦 之有 韩 ,若木之有蠧,人之病心腹。”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一》:“譬之一人之身: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曰:‘吾母心腹疾,汝有汤药?’阜老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2).比喻要害部位。《东观汉记·来歙传》:“上以 畧阳嚣 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朱子语类》卷一三○:“ 靖康 之祸,纵 元城 了翁 诸人在,亦了不得。 伯謨 曰:心腹溃了。”
(3).亲信。在身边参与机密的人物。《后汉书·窦融传》:“ 宪 既平 匈奴 ,威名大盛,以 耿夔 、 任尚 等为爪牙, 邓叠 , 郭璜 为心腹。”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周瑜 、 陆公 、 鲁肃 、 吕蒙 之儔,入为心腹,出作股肱。”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营长把我当做他的心腹近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齐交托与咱。”
(4).指机要重任。《明史·冯胜传》:“遂命 国用 典亲兵,委以心腹。”
(5).衷情,真意。《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歷告尔百姓于朕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説到相知的分际,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他一看我,我就要把心腹话都对他说出来。”
词语解释:心思  拼音:xīn sī
(1).思考能力;才思。《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 休 为人质朴訥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难挑,怎描?便那女娘行心思十分巧,其实的刺不成绣不到。” 朱自清 《南京》:“ 豁蒙楼 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2).思想。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疏》:“是犹范人之形,有头目手足口舌身体,而独无心思,必至冥行蹢埴,颠倒狂瞀而后已。”
(3).想法;念头。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我们的青年并不是看见妇女就起坏心思的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新 中国 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4).心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不要性急,自然这病要好的,此刻何必耽这个无谓的心思。”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江泰 早猜中 曾皓 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 茹志鹃 《妯娌》:“一家人都欢天喜地,可是奇怪, 赵二妈 却是满脸愁容,一肚子心思。”
(5).心情。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肌力尽鞍甲,心思歷凉温。” 老舍 《月牙儿》:“客人们故意的和我说东说西,招我笑,我没心思说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可如今忙得我满头烟雾,那有心思来跟姑娘大姐扯闲话?”
(6).心神,精力。 宋 曾巩 《再乞对状》:“心思消缩,齿髮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於无穷也。”
词语解释:心魂  拼音:xīn hún
心神,心灵。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百年信荏苒,何用苦心魂!” 宋 苏舜钦 《和菱溪石歌》:“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 清 顾贞观 《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曹靖华 《飞花集·洱海一枝春》:“尤其是大红的茶花,老远就把人的眼睛,人的心魂都吸引住了。”
词语解释:心机  拼音:xīn jī
(1).心思,计谋。 南朝 梁 何逊 《穷鸟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足是非,官閒自觉省心机。”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能用兵,善为将,有心机,有胆量。”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我们不必再去费尽心机,学说古代的死人的话,要说现代的活人的话。”
(2).机巧之心。 五代 齐己 《静坐》诗:“日日只腾腾,心机何以兴。”《古尊宿语录·洞山第二代初禅师语录》:“悟了始知言无异,休将功妙用心机。”
词语解释:心许  拼音:xīn xǔ
(1).默许。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汉 王充 《论衡·祭意》:“ 季子 曰:‘前已心许之矣,可以 徐君 死故负吾心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昔 延陵季子 解剑於此,所谓不违心许也。”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一:“‘好!好!你们已定婚?’‘彼此心许,没有正式的定规!’”
(2).赞许,赞美。 唐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诗:“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宋 陆游 《先少师宣和初有赠晁公以道诗泣而足之》:“远闻佳士輒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蒿庵 有知,当亦心许。”
词语解释:心会  拼音:xīn huì
心中领会。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生问曰:‘别来无恙否?’ 鶯鶯 不言而心会。”
词语解释:心骨  拼音:xīn gǔ
(1).犹心,内心。 唐 元稹 《连昌宫词》:“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宋 黄庭坚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词:“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乾。” 郁达夫 《沉沦》:“朝夕的凉风,同刀也似的刺到人的心骨里去。”
(2).志气;意气。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词语解释:心念  拼音:xīn niàn
(1).心中思念。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目倦修涂异,心念山泽居。”
(2).意念;思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乌萇国 即是 北天竺 ,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跡于此,其跡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
词语解释:心镜  拼音:xīn jìng
(1).佛教语。指清净之心。谓心净如明镜,能照万象,故称。《圆觉经》卷上:“慧目肃清,照曜心镜。”《晋书·王湛王国宝等传论》:“ 国宝 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於心镜,开险路於情田。”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开心镜,静观消长,闲考亏盈。”
(2).心里洞察。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心镜万机,揽照下情。”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故学不常师,而心镜羣籍;理不启问,而情炤诸密。”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智烛千里,动必察微;心镜万机,物来斯应。”
词语解释:心宽  拼音:xīn kuān
(1).宽心,放心。《水浒传》第十七回:“你且説与我些去向,我自有补报你处。正教我怎地心宽!”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觉得 吴荪甫 也还是往日那个态度,便又心宽起来。”
(2).胸襟宽弘。 王安友 《协作》:“ 庆山 为人心宽,社里的工作忙,倒也没把妈去走闺女家的事放在心上。”
(3).性不急。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革命的路是长远的,只有心宽,才会不怕路途长。”
词语解释:心倾  拼音:xīn qīng
(1).心术不正。 汉 扬雄 《太玄·戾》:“虚邪心倾,不可辅也。”
(2).心相倾慕。 唐 李峤 《楚望赋》:“既情招而思引,亦目受而心倾。” 宋 梅尧臣 《花娘歌》:“去春送客出东城,舟中接膝已心倾。”
词语解释:心虚  拼音:xīn xū
(1).谓内心空明而无成见或谦虚而不自满。《列子·仲尼》:“ 南郭子 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淮南子·原道训》:“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北堂书钞》卷九八引 晋 谢尚 《谈赋》:“理玄旨邈,辞简心虚。” 陈毅 《赣南游击词》:“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2).胆怯。 唐 张鷟 《游仙窟》:“莫怪向者频声战,良由得伴乍心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 夏作人 此时心虚已经到了极点,一看见了吓得魂不附体,汗如雨下,不觉战抖起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三:“你笑什么?笑也掩饰不了你心虚。你是被我击中要害了!”
(3).神经衰弱。亦谓心跳不正常。《宋书·谢述传》:“ 述 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政 已赶得心虚气喘,惊疑不定。”
词语解释:心死  拼音:xīn sǐ
(1).道家谓心无杂念,达到无我的思想境界。《列子·汤问》:“唯 黄帝 与 容成子 ,居 空峒 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 嵩山 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张湛 注:“所谓心同死灰,形若枯木。”参见“ 心若死灰 ”。
(2).谓在精神上崩溃而甘于自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谓哀痛至极。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4).绝望。 唐 杜甫 《喜达行在所》诗之一:“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蔡梦弼 笺:“ 甫 陷贼中,忆帝引领西望,无人从帝所来,不得消息,是以眼穿心死也。” 茅盾 《赛会》:“ 金官 钻进帐子里,还没有心死。”
词语解释:心若死灰  拼音:xīn ruò sǐ huī
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庄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隋书·卢思道传》:“心若死灰,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 金 马钰 《满庭芳·赠宋何二先生》词:“心若死灰,自是神气冲和。”亦作“ 心如寒灰 ”、“ 心如死灰 ”。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失意多病,衰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髮。” 宋 司马光 《无为赞贻邢和叔》:“学 黄老 者以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为无为,迂叟以为不然。”《镜花缘》第三八回:“倘主意拿定,心如死灰,何处不可去,又何必持其龙鬚以为依附?” 巴金 《家》二十:“眼前的风景固然跟旧时一样,只是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一样不唤起一段痛苦的回忆?我纵然心如死灰,也难把往事轻易忘掉。”
词语解释:心匠  拼音:xīn jiàng
(1).指独特的构思设计。 唐 白居易 《白苹洲五亭记》:“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益 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遇有操觚,一师心匠,气从意畅,神与境合。”
(2).谓精心设计。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 富弼 ﹞燕息此园几二十年,亭臺花木,皆其目营心匠。”
词语解释:心寒  拼音:xīn hán
(1).害怕。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譬则司直立朝,姦回志折;元戎当閫,逋寇心寒。”《抗日歌谣·采莲船拜年》:“五拜民兵真勇敢哪哟哟,鬼子听了便心寒呃划哟。” 冉丹 《沙姆》七:“那凄厉的声音是使人心寒的。”
(2).痛心,失望。 余小华 《返青》:“一批批热血青年成了历史的牺牲品,谁能不为之心寒啊!”
词语解释:心王  拼音:xīn wáng
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为三界万法之主,故称。《涅槃经·寿命品》:“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光宅真空,心王之四履;建功无旱,法将之万胜。” 唐 刘禹锡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词语解释:心旌  拼音:xīn jīng
(1).喻不宁静的心神。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郑振铎 《桂公塘》:“心旌飘飘荡荡的,不知置身于何所。”
(2).指心神,神思。 宋 王安石 《次韵宋中散》之一:“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清 赵翼 《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作诗必以龕,毋乃拘心旌。”
词语解释:心得  拼音:xīn dé
指工作和学习中的体验和领会。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学医宜慎》:“ 程杏轩 医案,歷叙生平治验,颇有心得。” 梁斌 《播火记》十三:“不是你介绍了 广州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心得,我哪里能做这个工作。”
词语解释:心休  拼音:xīn xiū
心中喜乐。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马瑞辰 通释:“休,亦喜也。” 宋 韩琦 《后园闲步》诗:“心休谁似我,官府有青山。”
词语解释:心口  拼音:xīn kǒu
(1).心与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纵心口之近欲,轻召灾之根源。”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恣此心口,众罪所集。”
(2).心头,心。 唐 张鷟 《游仙窟》:“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慇懃着心口。” 宋 周邦彦 《大有》词:“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心口把 朱 陈 相缔,犹未得赋于归。” 峻青 《海啸》序幕三:“他说不下去了,心口上像塞上了一块石头。”
(3).胸口,胸膛。《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灯节后,﹝ 严监生 ﹞就叫心口疼痛……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红楼梦》第九八回:“那人説毕,袖中取出一石,向 寳玉 心口掷来。”
词语解释:心耳  拼音:xīn ěr
(1).心与耳。泛指思维与感觉器官。《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唐 李白 《题元丹丘山居》诗:“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红楼梦》第七七回:“可知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
(2).生理学名词。指心房上部圆锥形的突出物。
词语解释:心斋  拼音:xīn zhāi
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庄子·人间世》:“ 回 曰:‘敢问心斋。’ 仲尼 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於听,心止於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之二:“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清 赵翼 《岁暮杂诗》之一:“身退敢谈天下事,心斋惟对古人书。”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故尔沐浴之后,必然地伴以心斋,我是这样地感觉着。”
词语解释:心定  拼音:xīn dìng
心安。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倒心定一些了。”
共526,分7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