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末字词组
金徽嗣徽弦徽急徽航徽邮徽懿徽相徽
音徽三徽风徽遗徽节徽珪徽文徽 
玉徽瑶徽长徽高徽会徽帽徽族徽 
崔徽鸿徽明徽解徽队徽黏徽流徽 
琴徽黄金徽珠徽英徽军徽校徽徽徽 
宣徽扬徽慎徽中徽贞徽承徽簪徽 
清徽余徽道徽缨徽路徽帝徽团徽 
前徽纆徽钿徽国徽党徽宏徽袿徽 

词语解释:金徽  拼音:jīn huī
(1).琴上系弦之绳。 南朝 梁元帝 《秋夜》诗:“金徽调玉軫,兹夕抚离鸿。”
(2).指用金属镶制的琴面音位标识。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蜀 中 雷氏 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
(3).借指琴。 唐 黄滔 《塞上》诗:“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 明 汤式 《一枝花·素兰》曲:“纬天经地 鲁 仲尼 ,也将他演入金徽。”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越巢近体》:“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
词语解释:音徽  拼音:yīn huī
(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李善 注:“音徽,即徽音也。” 张铣 注:“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吴门 ,相去迥远,而音徽如近。”
(4).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注:“音徽,言文章、书信。” 前蜀 魏承班 《谒金门》词:“雁去音徽断絶,有恨欲凭谁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十年来, 河 陇 路断, 松潘 围逼,至今三君音徽断絶。”
词语解释:玉徽  拼音:yù huī
玉制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 郢 中之听。” 唐 宋之问 《放白鹇篇》诗:“玉徽闭匣留为念,六翮开笼任尔飞。” 宋 陆游 《到家旬馀意味甚适戏书》诗:“石鼎颼飀闲煮茗,玉徽零落自修琴。”
词语解释:崔徽  拼音:cuī huī
唐 歌妓名。曾与 裴敬中 相爱,既别,托画家写其肖像寄 敬中 曰:“ 崔徽 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后抱恨而卒。事见 唐 元稹 《崔徽歌序》。后多以指美丽多情或善画的少女。 宋 史达祖 《三姝媚》词:“记取 崔徽 模样,归来暗写。”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玩真》:“小娘子画似 崔徽 ,诗如 苏蕙 ,行书逼 卫夫人 。”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 崔徽 自写卷中人,毫釐惟恐差效顰。”
词语解释:琴徽  拼音:qín huī
(1).琴上系弦之绳。《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 唐 颜师古 注:“徽,琴徽也。”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扬雄传》:‘高张急徽’。注,琴徽也。按:琴軫繫弦之绳,谓之徽。”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诗:“小妇新粧冶,拂匣动琴徽。” 唐 张祜 《乐静》诗:“发匣琴徽静,开缾酒味真。”
(2).指琴弦音位的标志。即古琴面板左方的一排圆星点,用贝壳、磁或金属镶制而成。 宋 梅尧臣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巖屋。” 明 李东阳 《生日自述并答雅怀》诗:“家藏笔法犹存谱,手按琴徽错记絃。”
词语解释:宣徽  拼音:xuān huī
宣徽院的简称。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宫女出 宣徽 ,厩马减 飞龙 。”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某门中有乐史 杨志 ,善琵琶。其姑尤更妙絶,姑本 宣徽 弟子,后放出宫,於 永穆观 中住,自惜其艺,常畏人闻,每至夜方弹。 杨志 恳求教授,坚不允。”
词语解释:清徽  拼音:qīng huī
(1).犹清操。《晋书·宗室传论》:“﹝ 安平 ﹞清徽至范,为 晋 宗英。” 唐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 靖节 昔高尚,令孙嗣清徽。”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深源 之清徽雅量,固自为众议所归,而 桓温 尤忌之。”
(2).清美的音声;高雅的谈吐。 晋 潘尼 《答杨士安》诗:“俊德貽妙诗,敷藻发清徽。”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愿名思友操,播之清徽琴。” 清 黄景仁 《咏怀》:“好风入怀抱,可以发清徽。”
词语解释:前徽  拼音:qián huī
前人美好的德行。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钦若皇姑,允迪前徽。”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 欒 郤 之家,前徽未远。”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祖 轩 而父 頊 ,未沫於前徽。” 清 方文 《田居杂咏》之六:“我质本浅薄,安敢望前徽。”
词语解释:嗣徽  拼音:sì huī
语本《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 郑玄 笺:“徽,美也。嗣 大任 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令。” 高亨 注:“嗣,继也。徽音,美誉也。”后以“嗣徽”指帝王继承前人的盛美德业。《宋书·王敬弘传》:“先帝拔臣於蛮 荆 之域,赐以国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齿。”《清史稿·礼志四》:“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时恫,执豕酌匏。”
词语解释:三徽  拼音:sān huī
北魏 崔徽伯 、 房徽叔 、 张烈 (字 徽仙 )的合称。《魏书·张烈传》:“ 张烈 字 徽仙 , 清河 东武城 人也。 高祖 赐名曰 烈 ,仍以本名为字焉……时 青州 有 崔徽伯 、 房徽叔 ,与 烈 并有令誉,时人号曰三徽。”
词语解释:瑶徽  拼音:yáo huī
玉制的琴徽。徽,琴弦音位标志,多以金、玉或贝壳等制成。借指美琴。 唐 鱼玄机 逸句:“綺陌春望远,瑶徽春兴多。” 明 高启 《燕歌行》:“欲写忧思抚瑶徽,君今不在听者稀。” 明 何景明 《十七夜月》诗之二:“灯前理鸣絃,瑶徽为谁识。”
词语解释:鸿徽  拼音:hóng huī
大美;大善。多指极为人称誉的美德善行。 南朝 宋 谢庄 《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鸿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 唐 阎随侯 《西岳望幸赋》:“邦国之鸿徽克播,帝王之盛事毕陈。” 宋 司马光 《光献慈圣太后挽辞》:“只应彤管在,万古播鸿徽。”
词语解释:黄金徽  拼音:huáng jīn huī
金饰的琴徽。借指琴。 唐 刘禹锡 《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寄王右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一闻丘中趣,再抚黄金徽。”
词语解释:扬徽  拼音:yáng huī
亦作“ 扬挥 ”。
(1).挥动军旗。《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乃徇曰:‘扬徽者,公徒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戎士介而扬挥,戴金鉦而建黄鉞。” 李善 注:“徽与挥古字通。”
(2).喻征战。 章炳麟 《辨诗》:“铭者自名,器有题署,若士卒扬徽,死者题旌,下及楬木以记化居,落马以示毛物,悉铭之属。”
词语解释:余徽  拼音:yú huī
遗留下来的美德。《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徽,美也。” 南朝 梁 沉约 《比丘尼僧敬法师碑》:“载刊贞轨,永播餘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延熹 六年十二月, 雍丘 令 董生 ,仰餘徽于千载,遵茂美于絶代。”
词语解释:纆徽  拼音:mò huī
(1).犹徽纆。绳索。《汉书·游侠传·陈遵》:“﹝瓶﹞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於纆徽。” 颜师古 注:“纆徽,井索也。”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动为纆徽牵,何当执寿巵。” 清 周亮工 《泪》诗之一:“纆徽连雨湿,荐草滴霜残。”
(2).木工所用的绳墨。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朱熹 注:“纆徽谓木工所用之绳墨也。”
词语解释:弦徽  拼音:xián huī
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仓猝而作,立付弦徽者,仍与徒歌相仿。”
絃徽:一说琴弦和琴徽。《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参见“ 弦徽 ”。
词语解释:风徽  拼音:fēng huī
(1).风范,美德。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绸繆结风徽,烟煴吐芳讯。” 明 宋濂 《径山悦堂禅师四会语序》:“仰前哲之风徽,作后武之距度,究其遗辙,足证新功。” 郭沫若 《新华颂·西伯利亚车中》:“壮怀激烈望南天, 黎利 风徽似昔年。”
(2).谓以风范影响和传播。《魏书·李崇传》:“养黄髮以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国长久,风徽万祀者也。”
(3).指文章的完美风格。《旧唐书·文苑传序》:“近代唯 沉隐侯 斟酌《二南》,剖陈三变,攄 云 渊 之抑鬱,振 潘 陆 之风徽。”
词语解释:长徽  拼音:cháng huī
长索。《文选·卢谌〈赠刘琨〉诗》:“长徽已缨,逝将徒举。” 刘良 注:“徽,索也。”
词语解释:明徽  拼音:míng huī
指明快的节拍。徽,古代琴面指示音节的标志。 唐 李白 《幽涧泉》诗:“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王琦 注:“琴之为乐,絃合声以作主,徽分律以配臣。古徽十有三,象十二月,其一象闰。”
词语解释:珠徽  拼音:zhū huī
精美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綵画赋》:“玉琴兮珠徽,素女兮锦衣。” 清 陈维崧 《沁园春·赠别芝鹿先生》词:“吾醉矣,纔一声《河满》,泪滴珠徽。”
词语解释:慎徽  拼音:shèn huī
恭谨宣美。《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陈书·高祖纪下》:“慎徽时序之世,变声改物之辰。”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虞舜 之慎徽五典也,有若八元之忠肃恭懿宣慈惠和。” 明 方孝孺 《赠林士恭序》:“精微广博,虽 尧帝 之平章百姓, 大舜 之慎徽五典,无以加之。”
词语解释:道徽  拼音:dào huī
道行的旗帜、榜样。《世说新语·德行》“ 桓常侍 闻人道 深公 者”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僧 法深 ,不知其俗姓,盖衣冠之胤也。道徽高扇,誉播 山 东。”
词语解释:钿徽  拼音:diàn huī
镶嵌在七弦琴上用螺钿做的指示十三个音节的标志。引申为乐音。 宋 贺铸 《河传》词:“玉指鈿徽,总是挑人心眼。恨随红蜡短。”
词语解释:急徽  拼音:jí huī
拧紧琴徽。《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颜师古 注:“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
词语解释:遗徽  拼音:yí huī
死者生前的美好德行。 宋 岳珂 《愧郯录·追册后》:“是时, 郭后 正位中宫, 仁宗 追念遗徽,特崇位号。”
词语解释:高徽  拼音:gāo huī
急促的调子。《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 牙 旷 高徽, 义渠 哀激。” 吕延济 注:“ 牙 , 伯牙 ,善鼓琴; 旷 , 师旷 ,乐官也。徽,调也。”《文选·陆机〈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 李周翰 注:“调急曰高,言歌之哀响逐琴调而急也。”
词语解释:解徽  拼音:jiě huī
犹失调。《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举脩网之絶纪,纽大音之解徽。” 吕延济 注:“解,失;徽,调也。”
词语解释:英徽  拼音:yīng huī
(1).指才德美好。亦指才德优异的人。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禹庙文》:“咨圣继天,载诞英徽,克明克哲,知章知微。”
(2).美好的乐音。《南齐书·乐志》:“妙感崇深,英徽弥亮。” 唐 吕令问 《金茎赋》:“惟 汉 武皇 ,圣謨洋溢,英徽振於緜古,洪德协於元吉。”
词语解释:中徽  拼音:zhōng huī
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志叫“徽”。居中的一个叫做“中徽”。 唐 白居易 《夜调琴忆崔少卿》诗:“何人解爱中徽上,秋思头边八九声。”《宋史·文苑传三·崔遵度》:“先儒谓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愚谓琴以中徽为君,尽矣。”
词语解释:缨徽  拼音:yīng huī
妇女所佩的香囊。《文选·嵇康〈琴赋〉》:“新衣翠粲,缨徽流芳。” 李善 注:“《尔雅》曰:‘妇人之徽谓之縭。’ 郭璞 曰:‘今之香缨也。’” 南朝 宋 鲍照 《梦归乡》诗:“开奩夺香苏,探袖解缨徽。”
词语解释:国徽  拼音:guó huī
代表某个国家的标志。其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 天安门 ,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词语解释:航徽  拼音:háng huī
代表某个航空局或航空公司的标记
词语解释:节徽  拼音:jié huī
为某个特定的节日规定的徽记
词语解释:会徽  拼音:huì huī
某些会(如运动会)的特征标志;某些组织的会员所佩带以表示该会特征身分的标志
词语解释:队徽  拼音:duì huī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它由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
词语解释:军徽  拼音:jūn huī
军队的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徽是五角红星镶金黄色边,当中嵌金黄色的“八一”两字。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乡亲们关怀我们情深百倍,百倍情深爱护这五星军徽。”
词语解释:贞徽  拼音:zhēn huī
贞洁美善。 唐 韩滉 《昭德皇后哀册文》:“坤厚载物,乾道由仪;成象大矣,贞徽纂之。” 唐 韩休 《惠宣太子哀册文》:“夫行以諡尊,恩由礼盛,申备物以增饰,缅贞徽而独映。”
词语解释:路徽  拼音:lù huī
“铁路路徽”的简称。铁路企业使用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铁路统一使用的路徽图案上部是人民的人字,下部是钢轨的横断面,合起来又为机车正面的轮廓,用以象征人民铁道。
词语解释:党徽  拼音:dǎng huī
表明某个政党的徽章。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三八章:“帽子上缀着国民党党徽。”
词语解释:邮徽  拼音:yóu huī
旧时邮务所用徽章。旧式圆形,内绘一雁,后废。1931年,改定新式:圆形,白地、蓝边,中篆书正方红色邮字。凡涉邮务旗帜、车、船及员工帽章等均用之。
词语解释:珪徽
古代妇女珪衣上所佩的香缨
词语解释:帽徽  拼音:mào huī
安在帽子前面正中的徽章。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南瓜汤,来复枪,五星帽徽闪金光。”
词语解释:黏徽  拼音:nián huī
指鱼落网中。《文选·潘岳〈西征赋〉》:“弛青鯤於网鉅,解頳鲤於黏徽。” 李善 注:“《説文》曰:‘黏,相着也。’……又曰:‘徽,大索也。’言鱼黏於网,故曰黏徽也。” 吕向 注:“徽,纲也。”
词语解释:校徽  拼音:xiào huī
学校师生员工佩带的标明校名的徽章。 茹志鹃 《鱼圩边》:“ 二喜 胸前别了一个校徽,戴着红领巾,也走在里面。”
词语解释:承徽  拼音:chéng huī
南朝 女官名。《宋书·后妃传序》:“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凡五职,班亚九嬪。”
词语解释:帝徽  拼音:dì huī
谓天帝的美德。《南齐书·乐志》:“神锡懋祉,四纬昭明;仰福帝徽,俯齐庶生。”
词语解释:宏徽  拼音:hóng huī
伟大的功德。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指岁暮而归休,咏宏徽於刊勒。”
词语解释:懿徽  拼音:yì huī
美善。用以称颂妇德。《清史稿·礼志五》:“ 雍正 初元,遂上尊諡,庙号 圣祖 。復諭: 太祖 、 太宗 、 世祖 三圣相承,功高德盛; 孝庄 、 孝康 、 孝惠 翼运啟期,懿徽流庆;宜并加諡,俾展孝思。” 清 周亮工 《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自非秉懿徽之质,而深於圣贤之旨者,未易几此也。”
词语解释:文徽  拼音:wén huī
华美。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被服文徽,皓繽纷兮;令仪襜襜,歛玉手兮。”
词语解释:族徽  拼音:zú huī
表示某个宗族或家族的标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
词语解释:流徽  拼音:liú huī
(1).琴的别称。 南朝 梁 张率 《相逢行》:“堂上抚流徽,雷罇朝夕施。”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音乐·琴》:“《初学记》:‘堂上抚流徽。’按:流徽,谓琴也。”
(2).流传的好名声。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流徽未湮,思追芳躅。”
词语解释:徽徽  拼音:huī huī
(1).美善。 汉 扬雄 《太玄·从》:“从徽徽,后得功也。” 范望 注:“从善故有功者也。”
(2).灿烂。徽,通“ 煇 ”。《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吕向 注:“徽徽溢目,文章盛也。”
(3).静谧貌。 南朝 宋 谢庄 《世祖孝武皇帝歌》:“肃肃清庙,徽徽閟宫。”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斐郁郁以闲丽,謐徽徽而清肃。”
词语解释:簪徽  拼音:zān huī
犹簪缨。亦借指仕宦。 唐 陈子昂 《为司刑袁卿让官表》:“皆缘际会,昭遇盛明,谬得扬歷簪徽。” 宋 王十朋 《次韵李刑曹病起书怀》之二:“渐喜蛛丝封药裹,未容鹤髮上簪徽。”
词语解释:团徽  拼音:tuán huī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上方为飘扬的团旗,左右各半为齿轮和麦穗,中间是光芒四照的太阳及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词语解释:袿徽  拼音:guī huī
古代妇女袿衣上所佩的香缨。
词语解释:相徽  拼音:xiāng huī
谓同样美好。《文选·张衡〈南都赋〉》:“御房穆以华丽,连阁焕其相徽。” 李善 注:“相徽,言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