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首字词组
徽音徽容徽束徽懿徽绩徽商徽班徽数
徽弦徽柔徽索徽调徽绳徽典徽睇徽派
徽猷徽钦徽文徽业徽赫徽剧徽纻徽客
徽章徽金徽命徽芳徽车徽徽徽祚徽显
徽册徽庙徽言徽腔徽霍徽庸徽繣徽织
徽纆徽轸徽行徽缠徽风徽德徽望 
徽名徽烈徽祖徽网徽仪徽帮徽猛 
徽号徽誉徽美徽识徽婳徽志徽政 
徽称徽范徽绋徽荣徽位徽尘徽物 
徽声徽墨徽真徽记徽华徽策徽帜 

词语解释:徽音  拼音:huī yīn
(1).犹德音。指令闻美誉。《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郑玄 笺:“徽,美也。” 汉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灵表》:“至德修於几微,徽音畅于神明。”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 宋 苏轼 《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七:“侯王宗庙求元妃,徽音岂在纤厥趾。”
(2).佳音,嘉讯。《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吕良 注:“徽,美也。言我儻遇此仙公,长絶子美音信。” 明 王世贞 《过维扬有怀子相》诗:“奈何各分离,徽音邈以修。”
(3).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 汉 王粲 《公宴》诗:“管絃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听縹緲徽音清俏,似求凰声韵好。”
词语解释:徽弦
亦作“ 徽弦 ”。
1.挥弦。指弹琴。徽,通“ 挥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有不能下棊而经目识胜负,不能徽絃而过耳解 郑 雅者。”
2.琴上的徽和弦。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有琴具徽絃,再鼓听愈淡。” 韩醇 注引《晋书·陶潜传》:“畜素琴一张,徽弦不具。”今本《晋书》作“絃徽”。
3.指代琴。 元 王学文 《柳梢青·友人至》词:“愁怀无语相看,谩写入、徽絃自弹。”
4.弦索。指弓弦。
词语解释:徽猷  拼音:huī yóu
美善之道。猷,道。指修养、本事等。《诗·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毛 传:“徽,美也。” 郑玄 笺:“猷,道也。君子有美道以得声誉,则小人亦乐与之而自连属焉。”《梁书·文学传下·谢几卿》:“故得仰慕徽猷,永言前哲。”《旧唐书·姚珽传》:“小人无知,不识轻重,因为诈伪,有玷徽猷。” 明 宋濂 《龙渊义塾记》:“ 章 君有见于斯,不效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闢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宏而为功甚溥。”
词语解释:徽章  拼音:huī zhāng
(1).旗章。古时军中将卒所佩用以识别部曲的标志。《战国策·齐策一》:“ 章子 为变其徽章,以杂 秦 军。” 诸祖耿 集注:“ 高诱 曰:‘徽,帜名也……通白(帛)曰章幅(幅,一作帜),变易之,使与 秦 旗章同,欲以袭 秦 。’ 金正煒 曰:‘ 鲍氏 引《説文》:徽(幑),帜也。以絳帛著於背,章其别也。’”参见“ 徽识 ”。参阅《墨子·旗帜》《尉缭子·兵教》
(2).指用以表示尊崇的旗幡。 晋 陆云 《登遐颂》:“则是神物,错综徽章。”《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注:“ 郑玄 《礼记》注曰:‘徽,旌旗也。’又曰:‘旌,葬乘车所建也。’ 毛萇 《诗》传曰:‘章,旒也。’” 唐 钱起 《贞懿皇后挽词》:“淑丽诗传美,徽章礼饰哀。”
(3).指褒崇封赠的策命。 北周 王褒 《周太保尉迟纲墓碑》:“司勋载其弘烈,典册备其徽章。” 唐 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称是徽章,聿归全德。” 宋 王禹偁 《拟封淮海国王可汉南国王册文》:“考师锡以有谓,降徽章而弗私。” 宋 王安石 《贺杭州蒋密学启》:“近者伏审拜命徽章,陛荣北省,伏惟庆慰。”
(4).标志衙署的旗号。《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苏慈墓志》:“开幕府而署贤,垂徽章而发号。”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騏驎。”
(5).犹证章。佩戴身上用以旌别的标志。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徽章》:“今谓凡可旌别之记号者,曰徽章。常用者以金银铜为之,暂用者以绸缎綾为之。”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办事处就给他红十字的旗子,好在学校门前张起来;又给他红十字的徽章,标明他是红十字会的一员。” 老舍 《骆驼祥子》一:“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6).美好的诗篇。 南朝 梁 萧统 《芙蓉赋》:“初荣夏芬,晚花秋曜。兴《泽陂》之徽章,结《江南》之流调。”
词语解释:徽册  拼音:huī cè
册书之美称。《宋书·柳元景传》:“宜崇賁徽册,以旌忠懿。”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重炳徽册,再晰光誥。”《宋史·乐志十一》:“肃奉徽册,尊名孔章。”
词语解释:徽纆  拼音:huī mò
亦作“ 徽墨 ”。
(1).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易·坎》:“上六,係用徽纆,寘于丛棘。” 陆德明 释文引 刘表 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晋 张华 《答何劭》诗:“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宋 傅亮 《为刘毅军败自解表》:“圣恩含宥,弛其徽墨。”《新唐书·窦建德传》:“ 琮 率郡属素服面缚军门, 建德 亲释徽纆。” 王闿运 《哀江南赋》:“寻干戈而自戮,繫徽纆而待诛。”
(2).引申为捆绑;囚禁。《后汉书·西羌传论》:“壮悍则委身於兵场,女妇则徽纆而为虏。”《魏书·高祖纪上》:“詔曰:‘隆寒雪降,诸在徽纆及转输在都或有冻馁,朕用愍焉。’”
(3).比喻法度或规矩。 晋 陆机 《挽歌辞》之二:“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则王之所重轻,人知之矣,而又欲绳之以王之徽纆,范之以王之榘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大义微言,皆所不遑研究,此正束缚天下文人学者一徽纆而已。”
词语解释:徽名  拼音:huī míng
美名。《南齐书·皇后传论》:“宝命方昌,椒庭虚位,有妇人焉,空慕 周 典,禎符显瑞,徒萃徽名。”
词语解释:徽号  拼音:huī hào
(1).旗帜的名号。指旗的式样、图案、颜色。旧时作为新兴朝代或某一帝王新政的标志之一。《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与民变革者也。” 郑玄 注:“徽号,旌旗之名也。” 孔颖达 疏:“徽号,旌旗也, 周 大赤, 殷 大白, 夏 大麾,各有别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隆 又以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变民耳目,故三春称王,明三统也。”《周礼·夏官·大司马》“辨号名” 清 孙诒让 正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注云:‘属谓徽识也。《大传》谓之徽号。’徽识、徽号、号名,义并同, 贾 疏云:‘即《司常》注:三者旌旗之细者也。’”
(2).引申指国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张柬之 等既迁 则天 于 上阳宫 , 中宗 犹以皇太子监国,告 武氏 之庙。时,累日阴翳,侍御史 崔浑 奏曰:‘方今国命初復,当正徽号称 唐 ,顺万姓之心,奈何告 武氏 庙?庙宜毁之,復 唐 鸿业,天下幸甚!’”
(3).泛指标志,记号。 秦牧 《古战场春晓》:“战船和枪炮就是他们的徽号。”
(4).褒扬赞美的称号。旧时专指加给帝王及皇后的尊号。每逢庆典,可以屡次加上,每次通常加两个字,尽是歌功颂德之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尊号》:“ 秦 汉 以来,天子但称皇帝,无别徽号, 则天 垂拱 四年,得瑞石於 洛水 ,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其石为宝图,于是羣臣上尊号,请称‘圣母神皇后’。”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熙寧 中,因上皇帝尊号,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因又降詔,归美神考 哲宗 ,用告成功。上亲加上两朝徽号,令庙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牘,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又如, 清 叶赫那拉氏 的徽号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见《清史稿·后妃传》
(5).褒扬赞美的称号。指帝王封授的爵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汝水 又东为 周公渡 ,藉‘承休’之徽号,而有‘周公’之嘉称也。”按, 汉 元帝 初元 五年以 周子南君 姬延年 为 周承休侯 。
(6).褒扬赞美的称号。泛指美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上古 神农氏 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义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
(7).犹绰号。 明 吴炳 《西园记·闻讣》:“日日街头寻人闹,满城与我加徽号。” 老舍 《赵子曰》第十一:“所以由身体看,由精神上看,‘大智若愚’的这个徽号是名实相符的。”
词语解释:徽称  拼音:huī chēng
褒扬赞美的称号。 南朝 宋 傅亮 《进宋公为宋王诏》:“乘马之制,有陋旧章,徽称之美,未穷上爵,岂足以显报懋功。”《旧唐书·韦温传》:“羣臣上尊号, 温 上疏曰:‘……今岁 三川 水灾, 江 淮 旱歉,恐非崇饰徽称之时。’帝深嘉之,乃止。” 元 揭傒斯 《进至大圣德颂表》:“皇太子暨丞相百僚耆耋等以皇帝陛下出抚边陲,入继大统,丰功盛德,高出千古,握符御极,宜获徽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真君封爵》:“ 永乐 十五年加封 徐知证 、 徐知諤 二真君曰‘九天金闕明道达德大仙……’凡三十四字,至加上帝号则仅十八字,爵虽崇而徽称减矣。”参见“ 徽号 ”。
词语解释:徽号  拼音:huī hào
(1).旗帜的名号。指旗的式样、图案、颜色。旧时作为新兴朝代或某一帝王新政的标志之一。《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与民变革者也。” 郑玄 注:“徽号,旌旗之名也。” 孔颖达 疏:“徽号,旌旗也, 周 大赤, 殷 大白, 夏 大麾,各有别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隆 又以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变民耳目,故三春称王,明三统也。”《周礼·夏官·大司马》“辨号名” 清 孙诒让 正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注云:‘属谓徽识也。《大传》谓之徽号。’徽识、徽号、号名,义并同, 贾 疏云:‘即《司常》注:三者旌旗之细者也。’”
(2).引申指国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张柬之 等既迁 则天 于 上阳宫 , 中宗 犹以皇太子监国,告 武氏 之庙。时,累日阴翳,侍御史 崔浑 奏曰:‘方今国命初復,当正徽号称 唐 ,顺万姓之心,奈何告 武氏 庙?庙宜毁之,復 唐 鸿业,天下幸甚!’”
(3).泛指标志,记号。 秦牧 《古战场春晓》:“战船和枪炮就是他们的徽号。”
(4).褒扬赞美的称号。旧时专指加给帝王及皇后的尊号。每逢庆典,可以屡次加上,每次通常加两个字,尽是歌功颂德之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尊号》:“ 秦 汉 以来,天子但称皇帝,无别徽号, 则天 垂拱 四年,得瑞石於 洛水 ,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其石为宝图,于是羣臣上尊号,请称‘圣母神皇后’。”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熙寧 中,因上皇帝尊号,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因又降詔,归美神考 哲宗 ,用告成功。上亲加上两朝徽号,令庙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牘,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又如, 清 叶赫那拉氏 的徽号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见《清史稿·后妃传》
(5).褒扬赞美的称号。指帝王封授的爵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汝水 又东为 周公渡 ,藉‘承休’之徽号,而有‘周公’之嘉称也。”按, 汉 元帝 初元 五年以 周子南君 姬延年 为 周承休侯 。
(6).褒扬赞美的称号。泛指美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上古 神农氏 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义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
(7).犹绰号。 明 吴炳 《西园记·闻讣》:“日日街头寻人闹,满城与我加徽号。” 老舍 《赵子曰》第十一:“所以由身体看,由精神上看,‘大智若愚’的这个徽号是名实相符的。”
词语解释:徽声  拼音:huī shēng
美好的声誉。《隶续·汉平舆令薛君碑》:“料拣真实,好此徽声。” 南朝 梁 任昉 《为武帝追封永阳王诏》:“亡兄德履冲粹,识业深通,徽声善誉,风流籍甚。”《魏书·李彪传》:“是以访童问师,不避渊泽;询谋諮善,不弃芻蕘。用能光茂实於竹素,播徽声於金石。”
词语解释:徽容  拼音:huī róng
(1).美好的风范;美好的容貌。 晋 张载 《送锺参军》诗:“善见理不拔,阐道播徽容。”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2).用为画像的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今祖行有期,泉穸无远。素旂望路,綵旌思归。所以垂宣徽容,仿佛金石者,谨详牒行状,具以申言。”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翠幙深中,对徽容、空在紈素。”
词语解释:徽柔  拼音:huī róu
善良仁慈。《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 孙星衍 疏:“徽者,《释詁》云:‘善也。’柔者, 韦昭 注《晋语》云:‘仁也。’” 宋 苏辙 《西掖告词·范纯仁三代·祖母》:“具官某祖母某氏,徽柔靖恭,信顺慈孝。”
词语解释:徽钦  拼音:huī qīn
北宋 徽宗 、 钦宗 二帝的并称。二帝于 靖康 二年为 金 人所俘,后死于 金国 。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上引 清 吴更生 《土木怀古》诗:“蒙尘幸免 徽 钦 辱,归国重烦 吕 却 谋。” 清 觉佛 《女英雄·杀贼》:“皇陵掘, 徽 钦 囚,此恨深深难受。”
词语解释:徽金  拼音:huī jīn
金饰的琴徽。亦用作琴徽的美称。 唐 李咸用 《水仙操》诗:“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将軫玉。” 清 张炳璿 《拟庭中有奇树》诗:“不栽 嶧 阳桐,半死凿徽金。”
词语解释:徽庙  拼音:huī miào
北宋 皇帝 赵佶 庙号 徽宗 , 宋 人因称 徽宗 为“徽庙”。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徽庙 尤喜书,立学养士,惟得 杜应稽 一人。” 宋 曹勋 《北狩见闻录》:“ 徽庙 出御衣之衬一领,俗呼背心。”
词语解释:徽轸  拼音:huī zhěn
琴腹下转动琴弦的轴。 宋 苏轼 《欧阳晦夫惠琴枕》诗:“轮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之三:“徽軫不得荐,欂櫨亦何补?”亦借指琴声。 唐 卢纶 《重同畅当奘公院闻琴》诗:“悮以音声祈 远公 ,请将徽軫付秋风。”
词语解释:徽烈  拼音:huī liè
宏业,伟业。 三国 魏 应璩 《与王将军书》:“雀鼠虽愚,犹知徽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诗》《颂》,斧藻羣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间明圣相因,忧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近正人,而能绍兴其徽烈者也。”
词语解释:徽誉  拼音:huī yù
美誉。《宋书·王弘传》:“并绸繆先眷,契阔屯夷,内亮王道,外流徽誉。”
词语解释:徽范  拼音:huī fàn
懿范,美好的风范。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王正仲 云:‘……徽范貽来者,成功念昔歟。’”
词语解释:徽墨  拼音:huī mò
(1).见“ 徽纆 ”。
(2). 安徽 旧 徽州府 (府治在今 歙县 )所产的墨。其质量装饰并佳,自 宋 以后即著称于世。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徽墨》:“徽墨, 安徽 徽州府 所产。古人製墨,率用松烟。 汉 取诸 扶风 , 晋 取诸 庐州 , 唐 则 易州 上党 。自 李超 徙 歙 , 张谷 徙 黟 ,皆世其业,於是始有徽墨,以至於今。”
词语解释:徽纆  拼音:huī mò
亦作“ 徽墨 ”。
(1).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易·坎》:“上六,係用徽纆,寘于丛棘。” 陆德明 释文引 刘表 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晋 张华 《答何劭》诗:“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宋 傅亮 《为刘毅军败自解表》:“圣恩含宥,弛其徽墨。”《新唐书·窦建德传》:“ 琮 率郡属素服面缚军门, 建德 亲释徽纆。” 王闿运 《哀江南赋》:“寻干戈而自戮,繫徽纆而待诛。”
(2).引申为捆绑;囚禁。《后汉书·西羌传论》:“壮悍则委身於兵场,女妇则徽纆而为虏。”《魏书·高祖纪上》:“詔曰:‘隆寒雪降,诸在徽纆及转输在都或有冻馁,朕用愍焉。’”
(3).比喻法度或规矩。 晋 陆机 《挽歌辞》之二:“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则王之所重轻,人知之矣,而又欲绳之以王之徽纆,范之以王之榘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大义微言,皆所不遑研究,此正束缚天下文人学者一徽纆而已。”
词语解释:徽束  拼音:huī shù
束缚。 唐 皇甫曾 《遇风雨作》诗:“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词语解释:徽索  拼音:huī suǒ
拘系罪人的绳索。亦谓以绳索拘系。 汉 扬雄 《解嘲》:“ 范雎 , 魏 之亡命也,折胁拉髂,免於徽索。”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逆颈尽徽索;仇头恣髠鬝。”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取彼单于,係之徽索。”
词语解释:徽文  拼音:huī wén
(1).盛美之文德。 南朝 宋 殷淡 《宋章庙乐舞歌·章德凯容乐》:“幽瑞浚灵,表彰嬪圣,翊载徽文,敷光崇庆。”
(2).美好的诗文。 明 何景明 《六子诗·何编修瑭》:“至朴敛华蔚,徽文陋雕綺。”
词语解释:徽命  拼音:huī mìng
(1).大命。指天命。 明 方孝孺 《存养斋记》:“惟天以二气敷施,五行实函,显赫徽命,播生万汇。”
(2).大命。指诏命。 南朝 梁 沉约 《为长城公主谢表》:“封妾为 长城县公主 ,徽命降临,慙腆妄寘。”
词语解释:徽言  拼音:huī yán
美言,善言。《书·立政》:“予 旦 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 孔 传:“叹所受贤圣説 禹 汤 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鸿章晨映,徽言夕永。” 明 方孝孺 《姚贞妇赞》:“篤行徽言,传於乡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余及见其盛时,招致四方名士 徐友竹 、 方南塘 、 曹学宾 诸公,有琴歌酒赋之欢;然其徽言佳句,竟不传也。”
词语解释:徽行  拼音:huī xíng
美好的德行。 明 宋濂 《元故静江路大墟务税使王府君墓志铭》:“自曾大父 重 ,大父 荣彰 ,父 实 ,虽无仕者,皆以徽行闻於人人。”
词语解释:徽祖  拼音:huī zǔ
指 宋徽宗 。 宋 岳珂 《桯史·宣和御画》:“适 睿思殿 有 徽祖 御画扇,绘事特为卓絶,上时持玩流涕,以起羹墙之悲。”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 陈了翁 在 徽祖 朝,名重一时,为右司员外郎。”
词语解释:徽美  拼音:huī měi
美好。多指美德。《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依义以篤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章,而瑕过隐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可谓孝悌发於方寸,徽美著於无穷者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季兰》:“概而论之,后来 班姬 伤秋扇以暂恩, 谢娥 咏絮雪而同素; 大家 《七诫》,执者修省; 蔡琰 《胡笳》,闻而心折。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於悠远。”
词语解释:徽绋  拼音:huī fú
绳索。引申为束缚。 宋 司马光 《出都日涂中成》诗:“扬鞭出都门,旷若解徽紼。”参见“ 徽纆 ”。
词语解释:徽纆  拼音:huī mò
亦作“ 徽墨 ”。
(1).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易·坎》:“上六,係用徽纆,寘于丛棘。” 陆德明 释文引 刘表 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晋 张华 《答何劭》诗:“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宋 傅亮 《为刘毅军败自解表》:“圣恩含宥,弛其徽墨。”《新唐书·窦建德传》:“ 琮 率郡属素服面缚军门, 建德 亲释徽纆。” 王闿运 《哀江南赋》:“寻干戈而自戮,繫徽纆而待诛。”
(2).引申为捆绑;囚禁。《后汉书·西羌传论》:“壮悍则委身於兵场,女妇则徽纆而为虏。”《魏书·高祖纪上》:“詔曰:‘隆寒雪降,诸在徽纆及转输在都或有冻馁,朕用愍焉。’”
(3).比喻法度或规矩。 晋 陆机 《挽歌辞》之二:“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则王之所重轻,人知之矣,而又欲绳之以王之徽纆,范之以王之榘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大义微言,皆所不遑研究,此正束缚天下文人学者一徽纆而已。”
词语解释:徽真  拼音:huī zhēn
美人的肖像。 宋 秦观 《南乡子》词:“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絳脣。”
词语解释:徽懿  拼音:huī yì
美好。 宋 王禹偁 《为宰臣上尊号表》:“臣等大胜不愿,敢固请上尊号曰:‘法天崇道文武皇帝’。庶得将顺谦冲之旨,惟新徽懿之名,免使圣朝有兹闕典。”
词语解释:徽调  拼音:huī diào
徽剧的旧称。亦指徽剧所用的腔调。主要为吹腔、高拨子和二黄,后也用西皮、高腔、昆腔等。 乾隆 、 嘉庆 年间徽班进京演出后,对京剧腔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徐珂 《清稗类钞·戏剧·徽调戏》:“ 程长庚 亦挟技入都,於是始有徽调。”
词语解释:徽业
宏业,伟业
词语解释:徽芳  拼音:huī fāng
盛德;美德。 南朝 宋 王韶之 《食举歌》之七:“鸣珩佩,观典章,乐王度,説徽芳。”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议曹坐朝罢,尺板嗣徽芳。”
词语解释:徽腔  拼音:huī qiāng
即徽调。 潘漠华 《牧生和他的笛》:“他能吹出昆调、徽腔。”
词语解释:徽缠  拼音:huī chán
绳索。亦比喻束缚,牵累。 三国 魏 阮籍 《猕猴赋》:“婴徽缠以拘制兮,顾 西山 而长吟。”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序》:“僕失路艰虞,遭时徽缠,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宋 王安石 《一日不再饭》诗:“筋骸徽缠束,肺腑鼎鐺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寃声满狱,鎯鐺夜徽缠。” 王季思 等注:“徽缠是绑囚犯的索,这裡作动词用,意即綑绑。”
词语解释:徽网  拼音:huī wǎng
绳网。喻指刑法。《初学记》卷十二引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秘书郎萧遥昌》:“兼祕书郎臣 萧遥昌 ,盛戚茂年,升华祕馆,淑贞之迹未彰,违惰之容已及,宜寘徽网,以肃朝风。”
词语解释:徽识  拼音:huī shí
(1).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形似小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 汉 郑玄 注:“属谓徽识也。《大传》谓之徽号。今城门僕射所被及亭长著絳衣,皆其旧象。” 贾公彦 疏:“‘属谓徽识也’者,谓在朝在军所用小旌,故以属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扬徽者” 唐 孔颖达 疏:“徽识,制如旌旗,书其所任之官与姓名於上,被之於背,以备其死,知是谁之尸也。”
(2).泛指标志。 苏曼殊 《遯迹记》:“恶兽女体,头上插花,以为徽识。”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北京站》诗:“十年建国增徽识,七月工程树典型。”
词语解释:徽荣  拼音:huī róng
犹荣誉。 前蜀 杜光庭 《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将坛相印,委遇益隆;苍珮行师,徽荣弥厚。”
词语解释:徽记  拼音:huī jì
正式地用作(如一个家族,部落或国家的)象征的徽章、像章、图案或其它物件
词语解释:徽绩  拼音:huī jì
伟绩。《宋书·殷景仁传》:“司空 文成公 景仁 德量淹正,风识明允,徽绩忠謨,夙达先照,惠政茂誉,实留民属。”
词语解释:徽绳  拼音:huī shéng
徽索。指捆绑罪人的绳索。亦比喻囚禁。 南朝 梁 王僧孺 《辞府笺》:“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貽疵辱,方致徽绳,解籙收簪,且归初服。”参见“ 徽纆 ”。
词语解释:徽纆  拼音:huī mò
亦作“ 徽墨 ”。
(1).绳索。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易·坎》:“上六,係用徽纆,寘于丛棘。” 陆德明 释文引 刘表 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晋 张华 《答何劭》诗:“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南朝 宋 傅亮 《为刘毅军败自解表》:“圣恩含宥,弛其徽墨。”《新唐书·窦建德传》:“ 琮 率郡属素服面缚军门, 建德 亲释徽纆。” 王闿运 《哀江南赋》:“寻干戈而自戮,繫徽纆而待诛。”
(2).引申为捆绑;囚禁。《后汉书·西羌传论》:“壮悍则委身於兵场,女妇则徽纆而为虏。”《魏书·高祖纪上》:“詔曰:‘隆寒雪降,诸在徽纆及转输在都或有冻馁,朕用愍焉。’”
(3).比喻法度或规矩。 晋 陆机 《挽歌辞》之二:“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则王之所重轻,人知之矣,而又欲绳之以王之徽纆,范之以王之榘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大义微言,皆所不遑研究,此正束缚天下文人学者一徽纆而已。”
词语解释:徽赫  拼音:huī hè
美好而显赫。《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帝王者,係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曰 赫连氏 。”
词语解释:徽车  拼音:huī chē
饰有徽帜的车。《汉书·扬雄传上》:“徽车轻武,鸿絧緁猎。” 颜师古 注:“徽车,有徽帜之车也。”一说轻疾的车。《文选·扬雄〈羽猎赋〉》:“徽车轻武。”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徽,疾貌也。”
词语解释:徽霍  拼音:huī huò
辉光霍闪。徽,通“ 煇 ”。 晋 挚虞 《思游赋》:“俯游光逸景倏烁徽霍兮,仰流旌垂旄猋攸襳纚。”
词语解释:徽风  拼音:huī fēng
(1).美好的风范。 南朝 宋 谢庄 《孝皇帝歌》:“德敷金石,道被管絃。有命既集,徽风永宣。”《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徽风遐被,盛业日新。”
(2).好风,和风。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白鸠颂〉表》:“徽风协律,甘液洒津。”
词语解释:徽仪  拼音:huī yí
美好的仪容。 南朝 齐 王融 《皇太子哀策文》:“曖徽仪而可慕,摽嗣子之纯心。”
词语解释:徽婳
亦作“ 徽繣 ”。 乖戾貌。 汉 马融 《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騖分奔。”《广韵·入麦》:“繣,徽繣,乖违。”参阅《楚辞·离骚》“忽纬繣其难迁” 游国恩 纂义引 清 朱珔 说。
词语解释:徽位  拼音:huī wèi
大位,帝位。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奏》:“岂非神明之业难崇,功基之迹易泯。自兹以降,讫于季末,莫不欲英弘徽位,详固洪声,岂徒深默修文,渊幽驭世而已。”
词语解释:徽华  拼音:huī huá
犹休光。喻美德。《梁书·皇后传论》:“至於 穆贵嬪 ,徽华早著,诞育元良,德懋六宫,美矣。” 北周 庾信 《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荣曜夙彰,徽华早茂。”
词语解释:徽商  拼音:huī shāng
旧指 徽州 籍的商人。 宋 代逐渐形成, 明 清 时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 长江 中下游一带颇有势力。 清 末渐趋衰落。经营业务主要有盐、米、丝、茶、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其中以盐商、文具商和典当商为最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陈增之死》:“ 守训 乃訐 宗尧 多赃巨万,潜寄徽商 吴朝俸 家。上如所奏严追。”
词语解释:徽典  拼音:huī diǎn
(1).盛美的典礼。 晋 潘尼 《释奠颂》:“穆穆焉,邕邕焉,真先王之徽典,不刊之美业,允不可替已。”
(2).美好的典常。语出《书·舜典》:“慎徽五典。” 孔 传:“徽,美也;五典,五常之教。”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惟累圣之徽典,恭淑慎以允缉。” 清 徐作肃 《侯氏旅谱题词》:“呜呼,徽典!亲族之训著於《书》《行苇》之诗作於 周公 。古之圣人,凡以为教化之大者,固人人知也。”
(3).美好的典章。《宋书·礼志四》:“正名存义,有国之徽典;臣子一例,史传之明文。”
词语解释:徽剧  拼音:huī jù
安徽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徽腔”、“徽调”或“二黄调”。曾流行于该省和 江苏 、 浙江 、 江西 等地区。 明 末 清 初,“徽州”、“青阳”、“四平”等声腔受昆曲影响,形成了昆弋腔。后又和北方南来的西秦腔相互影响,形成以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戏”。它的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 清 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 乾隆 、 嘉庆 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技巧,逐渐演变为京剧,而 安徽 当地的徽调反趋衰落。解放后,经积极抢救,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定名为“徽剧”。
词语解释:徽徽  拼音:huī huī
(1).美善。 汉 扬雄 《太玄·从》:“从徽徽,后得功也。” 范望 注:“从善故有功者也。”
(2).灿烂。徽,通“ 煇 ”。《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吕向 注:“徽徽溢目,文章盛也。”
(3).静谧貌。 南朝 宋 谢庄 《世祖孝武皇帝歌》:“肃肃清庙,徽徽閟宫。”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斐郁郁以闲丽,謐徽徽而清肃。”
词语解释:徽庸  拼音:huī yōng
丰功,伟绩。 汉 张衡 《司空陈公诔》:“纂 禹 之跡,导扬徽庸;致训京畿,协和万邦。”
词语解释:徽德  拼音:huī dé
美德。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感皇祖之徽德,爰识冲而量渊。” 南朝 梁 刘孝标 《与举法师书》:“闻诸行李,高谈徽德,逖听风声,心飞魂竦。”
词语解释:徽帮  拼音:huī bāng
旧指 徽州 籍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因同乡、业务关系而结成的商业行帮。参见“ 徽商 ”。
词语解释:徽商  拼音:huī shāng
旧指 徽州 籍的商人。 宋 代逐渐形成, 明 清 时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 长江 中下游一带颇有势力。 清 末渐趋衰落。经营业务主要有盐、米、丝、茶、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其中以盐商、文具商和典当商为最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陈增之死》:“ 守训 乃訐 宗尧 多赃巨万,潜寄徽商 吴朝俸 家。上如所奏严追。”
词语解释:徽志  拼音:huī zhì
标志。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乾隆 中,閎儒辈起,训詁博辨,度越昔贤,别立徽志,号曰汉学。” 蔡元培 《美术的起源》:“初民美术的开始,差不多都含有一种实际上目的……尤如家族的徽志,平和会的歌舞,与社会结合,有重要的关系。”
词语解释:徽尘  拼音:huī chén
美好的事迹。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追慕徽尘,兴言断絶。”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实宜树闕疏壤,写极上穹,克播徽尘,永光盛烈。”
词语解释:徽策  拼音:huī cè
策书的美称。《宋书·武帝纪中》:“爰暨木居海处之酋,被髮彫题之长,莫不忘其陋险,九译来庭,此盖播诸徽策,靡究其详者也。”
词语解释:徽班  拼音:huī bān
徽剧班社的省称。 清 杨懋建 《梦华琐簿》:“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楼、庆乐园,亦必徽班为主。” 张庚 郭汉城 《中国戏曲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扬州画舫录》说:‘迨 长生 还 四川 , 高朗亭 入京师,以 安庆 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 三庆 。’ 三庆班 是第一个进入 北京 的徽班。”
词语解释:徽睇  拼音:huī dì
犹美盼。 晋 陆机 《七徵》:“因清明以宣诚,流徽睇而授爱。”
词语解释:徽纻  拼音:huī zhù
苎麻纤维,亦指用苎麻纤维纺成的纱或织成的布。《小尔雅·广服》“麻、苧、葛曰布” 清 葛其仁 疏证:“紵, 荆 扬 之间谓之徽紵。”参阅 钱玄 《三礼名物通释·衣服·布帛》
词语解释:徽祚  拼音:huī zuò
犹洪福。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白鸠颂〉表》:“是以 玄扈 之凤,昭 帝轩 之鸿烈; 酆宫 之雀,徵 姬文 之徽祚。”
词语解释:徽繣  拼音:huī huà
见“ 徽嫿 ”。
词语解释:徽婳
亦作“ 徽繣 ”。 乖戾貌。 汉 马融 《广成颂》:“徽嫿霍奕,别騖分奔。”《广韵·入麦》:“繣,徽繣,乖违。”参阅《楚辞·离骚》“忽纬繣其难迁” 游国恩 纂义引 清 朱珔 说。
词语解释:徽望  拼音:huī wàng
美好的声望。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等封侯诏》:“并时宗民秀,徽望允集。”
词语解释:徽猛  拼音:huī měng
谓束缚猛兽。 汉 扬雄 《太玄·养》:“小子牵象,妇人徽猛。” 司马光 集注:“徽,大索,谓縻縶也;猛,猛兽也。”
词语解释:徽政  拼音:huī zhèng
美政,善政。 明 袁宏道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侯之徽政,不可枚举,略述其大者如此。”
词语解释:徽物  拼音:huī wù
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如旌旗、服饰等。 南朝 宋 傅亮 《宋公九锡策文》:“朕闻先王之宰世也,庸勋尊贤,建侯胙土,褒以宠章,崇其徽物,所以协辅皇家,永隆藩屏。”
词语解释:徽帜  拼音:huī zhì
同“ 徽识 ”。
(1).《汉书·王莽传上》:“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 颜师古 注:“徽帜,通谓旌旗之属也。”《文选·左思〈魏都赋〉》:“徽帜以变,器械以革。” 张载 注:“《礼记》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竖琴〉前记》:“然而,单说是‘爱文学’而没有明确的观念形态的徽帜的‘ 绥拉比翁 的兄弟们’,也终于逐渐失掉了作为团体的存在的意义,始于涣散,继以消亡。”参见“ 徽号 ”、“ 徽识 ”。
(2).泛指标志。
词语解释:徽数  拼音:huī shù
谓褒赐封赏之礼数。 宋 王安石 《除韩琦制》:“恩典徽数,所以旌帝臣;明德茂功,所以奬王室。”
词语解释:徽派  拼音:huī pài
篆刻流派之一。篆刻专学 秦 汉 ,风格朴茂苍秀。为 明 嘉靖 时 安徽 婺源 (今属 江西 )人 何震 所开创,继起者多属 徽州 籍,因有徽派之称。也称皖派。
词语解释:徽客  拼音:huī kè
旧指 徽州 籍的客商。 明 徐渭 《玉禅师翠乡一梦》第二出:“我猛可的照见这 柳翠 ,今日与那闝他的徽客 凤朝阳 ,来 西湖 游耍。”详“ 徽商 ”。
词语解释:徽商  拼音:huī shāng
旧指 徽州 籍的商人。 宋 代逐渐形成, 明 清 时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 长江 中下游一带颇有势力。 清 末渐趋衰落。经营业务主要有盐、米、丝、茶、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其中以盐商、文具商和典当商为最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陈增之死》:“ 守训 乃訐 宗尧 多赃巨万,潜寄徽商 吴朝俸 家。上如所奏严追。”
词语解释:徽显  拼音:huī xiǎn
美好显明。《文选·左思〈魏都赋〉》:“乾坤交泰而絪緼,嘉祥徽显而豫作。” 李周翰 注:“徽,美也。”一说,同“ 微显 ”。谓显示隐微。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卷六:“‘徽’与‘微’通。《易·繫辞》:‘微显而阐幽。’赋语当本此。”
词语解释:徽织  拼音:huī zhī
同“ 徽识 ”。 《管子·事语》:“农夫寒耕暑耘,力归於上,女勤於缉绩徽织,功归於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十》:“徽织即徽识。《周官·司常》注曰:‘徽识,旌旗之细也。’识或作织。”《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 汉 郑玄 笺:“织,徽织也;鸟章,鸟隼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著焉。” 马瑞辰 通释:“按《周官·司常》 贾 疏两引《诗》皆作‘识文鸟章’。‘识’为正字,今作‘织’者,假借字,或通作‘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