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边徼 拼音:biān jiǎo
亦作“邉徼”。
(1).犹边境。《梁书·萧藻传》:“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 唐 李峤 《城》诗:“何辞一万里,边徼捍 匈奴 。” 宋 苏辙 《次韵子瞻人日猎城西》:“少小事邉徼,斩刈轻荼蓼。” 明 谢肃 《送陈德原之琼州宁远县知县》诗:“但使政成邉徼静,酿榴为酒且须酣。”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 腾 则僻在边徼,交通梗塞,海内之人,知者盖鲜。”
(2).犹界限。 闻一多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诗:“我才知道我已离了故乡,贬斥在情爱底边徼之外--飘簸在海涛上的一枚钓饵。”词语解释:江徼 拼音:jiāng jiǎo
江边;江界。 唐 张说 《五君咏·赵耿公彦昭》:“何意瑶臺云,风吹落江徼。”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双鹅飞 洛阳 ,五马渡 江 徼。”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我於芦心得之,颇甚新紧。然沙洲江徼,是物何自而来,吾甚异之。”词语解释:绝徼 拼音:jué jiǎo
极远的边塞之地。 唐 韩愈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休垂絶徼千行泪,共泛清 湘 一叶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絶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明 公鼐 《诸将》诗:“絶徼尚传 青海 箭,中原新动 緑林 兵。” 清 吴伟业 《哭瞿稼轩》诗:“禁垣遗直看封事,絶徼孤忠誓佩刀。”词语解释:蛮徼 拼音:mán jiǎo
蛮地、边徼。泛指边远地区。指南方边塞。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深仁洽蛮徼,愷乐周寰县。”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一:“其为諫官,不避诛责,极陈中宫废立之失,远贬蛮徼,非知有今日之报也。”词语解释:海徼 拼音:hǎi jiǎo
谓近海地区。 唐 刘长卿 《赠元容州》诗:“海徼长无戍, 湘山 独种畬。”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慰海徼之幽荒,布德音之宽大。” 宋 苏轼 《与傅维岩秘校书书》之一:“守局海徼,淹屈才美。” 清 谭莹 《闻试炮声感赋》:“近来承庙謨,召募遍海徼。”词语解释:丹徼 拼音:dān jiǎo
古代称南方的边疆。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南方徼色赤,故称丹徼,为南方之极也。”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苍江緑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旧唐书·辛替否传》:“ 韦月将 受诛於丹徼, 燕钦融 见杀於紫庭。” 明 杨慎 《送祝文安知楚雄府》诗:“ 禺山 阁道盘丹徼, 岷水 牂牁带黝溪。”词语解释:荒徼 拼音:huāng jiǎo
荒远的边域。 唐 杨衡 《送人流雷州》诗:“不知荒徼外,何处有人家?” 明 姜埰 《赴戍宣州卫》诗:“荷戈荒徼去,收骨瘴江还。” 清 刘大櫆 《与吴阁学书》:“ 闽 海荒徼,闻公之名,无不束手敛袵,瞻顾而不敢前。”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词语解释:遐徼 拼音:xiá jiǎo
边远之地。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迢递投遐徼,苍黄出奥区。”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明 高启 《答衍师见赠》诗:“灵奇务穷蒐,不惮躡遐徼。”词语解释:南徼 拼音:nán jiǎo
(1).南方边陲;南部边界。 唐 宋之问 《入泷江》诗:“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新唐书·天文志一》:“ 江 源自南纪之首,循 梁州 南徼达 华阳 ,而与地络相会。”
(2).指代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或附属国。 汉 马融 《广成颂》:“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词语解释:穷徼 拼音:qióng jiǎo
荒远的边境。 明 唐顺之 《封知府朱公墓志铭》:“ 梧 ,瘴癘穷徼地也。” 明 归有光 《解惑》:“君名在天下,虽岭海穷徼,语及君莫不敛袵。”词语解释:巡徼 拼音:xún jiǎo
(1).巡行视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騶虞巡徼,昌明捧闑。”《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善巡徼,以待 魏王 。” 胡三省 注:“言善巡徼宫闕及皇城内外坊市,以待 魏王 继岌 。” 明 张敬修 《文忠公行实》:“警夜捕昼,巡徼江海。”
(2).指巡查的士卒。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贾家庄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词语解释:越徼 拼音:yuè jiǎo
南方边远之地。 唐 顾况 《酬漳州张九使君》诗:“故人穷越徼,狂生起悲愁。” 唐 白居易 《与陆庶诏》:“卿望重周行,寄分越徼。”词语解释:炎徼 拼音:yán jiǎo
南方炎热的边区。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冰洲炎徼,来献其琛。” 唐 白居易 《遇微之于峡中》诗:“君还 秦 地辞炎徼,我向 忠州 入瘴烟。”词语解释:远徼 拼音:yuǎn jiǎo
遥远的边境。 唐 韦应物 《送别覃孝廉》诗:“ 秭归 通远徼, 巫峡 注惊波。” 清 黄景仁 《忆徐逊斋滇南》诗:“桑榆万事堪不朽,坐令远徼开文明。”词语解释:游徼 拼音:yóu jiǎo
(1). 秦 汉 时乡官名。负责巡查盗贼。 秦 置, 汉 至 南北朝 多沿置,后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游徼徼循禁贼盗。”《东观汉记·郑均传》:“兄 仲 为县游徼,颇受礼遗, 均 数諫止。”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汉 曰三老,曰嗇夫,曰游徼,皆赐爵同于乡遂之官。”
(2).巡游。《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十年》:“无事则泛舟长 淮 ,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明史·常遇春传》:“ 汉 军出 江 游徼, 遇春 击之,皆反走,乘胜取 江州 。”
指游击的小部队。徼,通“ 邀 ”,截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更选精鋭为游徼,乘间掠零骑,扰耕牧,更番叠出,以俟窾会。”
(1).古代乡官。 秦 始置,掌一乡的巡察缉捕。两 汉 至 南北朝 多沿置不改,后废。《古谣谚·刘圣公宾客醉歌》引《后汉书·刘玄传》 唐 李贤 注:“《续汉书》曰:时 圣公 聚客,家有酒,请游徼饮,宾客醉歌,言:‘朝亨两都尉,游徼后来,用调羹味。’游徼大怒,缚捶数百。”《后汉书》作“游徼”。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又 汉 制: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嗇夫,游徼。”
(2).指担任巡逻任务的官员或兵卒。 宋 杨侃 《皇畿赋》:“城皇之外,游徼四布。”原注:“京城四面,巡检各一人。” 宋 秦观 《盗贼策中》:“自陛下即位以来……而郡县之閒枹皷或惊,游徼旁午,未见休已者,何也?”
(3).犹巡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师”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所谓游徼,徼循禁备盗贼也。”《明史·王直传》:“宜敕沿边守臣,发兵游徼,有警则入保,无事则力耕。”词语解释:楚徼 拼音:chǔ jiǎo
楚 境。徼,边界。 唐 许裳 《陈情献江西李常侍》诗之四:“ 秦 城还逐梦, 楚 徼影随形。”词语解释:岭徼 拼音:lǐng jiǎo
指 五岭 以南地区。徼,边界。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今天下虽无事, 河 湟 有黠虏之患, 岭 徼有逋蛮之虞。”《新唐书·天文志一》:“自 豫章 迄 会稽 ,南逾 岭 徼,为 越 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序》:“ 滇 南车马,纵贯 辽阳 , 岭 徼宦商,衡游 蓟 北。”词语解释:岩徼 拼音:yán jiǎo
山崖边。 南朝 齐 谢朓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九河亙积岨, 三嵕 鬱旁眺。皇州揔地德,回江款巖徼。” 宋 孔武仲 《宿天池》诗:“遥看 天池 路,一线在巖徼。”词语解释:紫徼 拼音:zǐ jiǎo
北方边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科通紫徼,印负 黄州 。” 唐 李峤 《道》诗:“紫徼三千里,青楼十二重。”词语解释:山徼 拼音:shān jiǎo
(1).山地边塞。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束刃踰山徼,张翼纵漠沙。”
(2).山中地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晋寧 乃 滇池 南一坞稍开……总计南北不过十五里,东西不过三十里,不及诸蛮酋山徼一曲也。”词语解释:闽徼 拼音:mǐn jiǎo
指 福建 。该省位于海疆,故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四六禀启》:“望真人于霄汉,日远 长安 ;投下吏于海滨,风殊 闽 徼。”词语解释:塞徼 拼音:sāi jiǎo
障塞,要塞。 汉 侯应 《罢边备议》:“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词语解释:豪徼 拼音:háo jiǎo
大道。《文选·左思〈魏都赋〉》:“长涂牟首,豪徼互经。” 张载 注:“豪徼,道也。”词语解释:关徼 拼音:guān jiǎo
边关。《后汉书·西域传序》:“关徼不闭,羽檄不行。” 明 李东阳 《倪文僖公诔》:“公在关徼,百险不回。”词语解释:北徼 拼音:běi jiǎo
北部边境;北方边远地区。《新唐书·天文志一》:“ 河 源自北纪之首,循 雍州 北徼,达 华阴 ,而与地络相会。” 宋 苏轼 《登州谢两府启》:“眷此东州,下临北徼,俗近 齐 鲁 之厚,迹皆 秦 汉 之陈。”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俄国 偏居北徼,风气较晚。”词语解释:鄣徼 拼音:zhāng jiǎo
边界上所设的城堡。《汉书·王莽传中》:“粟米之内曰内郡,其外曰近郡,有鄣徼者曰边郡:合百二十有五郡。”词语解释:候徼 拼音:hòu jiǎo
伺察巡逻。《荀子·富国》:“观国之治乱臧否,至於疆易而端已见矣。其候徼支繚,其竟关之政尽察,是乱国已。” 郭嵩焘 注:“候徼支繚,多疑而烦苦,竟关之政察,析利而苛细,知此之为乱,可与言治矣。”词语解释:青徼 拼音:qīng jiǎo
(1).东方的边塞。《文选·张协〈七命〉》:“丹冥投锋,青徼释警。” 李善 注:“青徼,东方也…… 张揖 《汉书注》曰:‘徼,塞也。’”
(2).即 青羌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羌 的一支。 清 黄景仁 《平金川铙歌》之二:“偏是旄牛 青徼 地,却烦两度拜轻车。”参见“ 青羌 ”。
词语解释:青羌 拼音:qīng qiāng
(1).指东方。《吕氏春秋·求人》:“ 禹 东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高诱 注:“ 青羌 ,东方之野也。”
(2).古代西南地区 羌 族的一支。服饰尚青色,故称。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突将、无前、 賨叟 、 青羌 、散骑、武骑一千餘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鋭。”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移 南中 劲卒 青羌 万餘家於 蜀 。为五部。” 唐 杜甫 《秋风》诗之一:“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 青羌 连 白蛮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 青羌 十七种,驊騮饰文罽。”
(3).指 青羌 人所居之地。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江声通 白帝 ,山势入 青羌 。”词语解释:险徼 拼音:xiǎn jiǎo
心术不正,希图侥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比年士大夫乃有险徼之人,挟己憎爱,依其形势,以造浮説。”词语解释:亭徼 拼音:tíng jiǎo
边境上的防御工事。亦指边防要地。《史记·平準书》:“ 新秦中 或千里无亭徼,於是诛 北地 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徼,塞也。” 宋 尹洙 《息戍》:“国家割弃朔方,西师不出三十年,而亭徼千里,环重兵以戍之。” 明 唐顺之 《李封君七十寿序》:“蛮夷亦息戈负耒喁喁然自嚮於亭徼之外。”词语解释:偏徼 拼音:piān jiǎo
边境。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俱出偏徼,共入危邦。”词语解释:黄徼 拼音:huáng jiǎo
古戍所名。《宋书·沉庆之传》:“ 庆之 令诸军斩山开道攻之,而山高路险,暑雨方盛,乃置 东冈 、 蜀山 、 宜民 、 西柴 、 黄徼 、 上夌 六戍而还。”词语解释:障徼 拼音:zhàng jiǎo
边陲;边塞。 宋 曾巩 《苏明允哀辞》:“自京师至於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词语解释:骚徼 拼音:sāo jiǎo
骚扰边境。 唐 张说 《谏避暑三阳宫疏》:“今国家北有胡寇覷边,南有夷獠骚徼……臣愿陛下及时旋軫,深居上京。”词语解释:庐徼 拼音:lú jiǎo
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 孝恭 ﹞欲以威重夸远俗,乃筑第 石头城 ,陈庐徼自衞。”词语解释:火徼 拼音:huǒ jiǎo
指南方炎热的边区。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烟驰火徼,励珠产而移琛;雪鶩冰洲,驾瑶谿而纳賮。”词语解释:故徼 拼音:gù jiǎo
犹故塞。《汉书·西南夷传》:“及 汉 兴,皆弃此国而关 蜀 故徼。” 颜师古 注:“西南之徼,犹北方塞也。”词语解释:款徼 拼音:kuǎn jiǎo
犹款塞。 南朝 梁 江淹 《敕为朝贤答刘休范书》:“是以彩云祥风之瑞,布濩区中;梯山栈火之俗,款徼请吏。”词语解释:沙徼 拼音:shā jiǎo
沙漠的边沿地带。《旧唐书·食货志上》:“ 煬帝 即位,大纵奢靡,加以东西行幸,舆驾不息,征讨四夷,兵车屡动,西失律於沙徼,东丧师於 辽 碣 。”词语解释:方徼 拼音:fāng jiǎo
边塞;边防地区。《后汉书·南蛮传赞》:“百蛮蠢居,仞彼方徼……往化既孚,改襟输寳。”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方徼》:“徼者绕也,所以绕遮蛮夷使不得侵入中国也。方者方面也。”词语解释:周徼 拼音:zhōu jiǎo
谓周围巡行警戒。徼,巡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离宫设衞,别殿周徼。”词语解释:穷荒绝徼 拼音:qióng huāng jué jiǎo
极远的边塞。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穷荒絶徼,圣人以爪甲视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皇考临御六十年,四征不庭,凡穷荒絶徼,无不指日奏凯。”词语解释:警徼 拼音:jǐng jiǎo
犹警巡。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遂开门走出,於警徼之间,莫有觉者,便逾城径去。” 北齐 萧悫 《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诗〉》:“钩陈夜警徼,河汉晓参横。”词语解释:行徼 拼音:xíng jiǎo
巡行视察。《史记·匈奴列传》:“是时 雁门 尉史行徼,见寇,葆此亭,知 汉 兵谋,单于得,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 汉 兵所居。”《汉书·赵敬肃王刘彭祖传》:“﹝ 彭祖 ﹞常夜从走卒行徼 邯郸 中。” 颜师古 注:“徼,谓巡察也。”词语解释:疆徼 拼音:jiāng jiǎo
(1).边境;边界。《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太子仁德素著,及薨……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慟哭。”
(2).疆界;国土。《梁书·武帝纪上》:“﹝废主﹞穷凶极悖,书契未有。征赋不一,苛酷滋章……遂使亿兆离心,疆徼侵弱。”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却思旧游国,转瞬分疆徼。”词语解释:夷徼 拼音:yí jiǎo
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 明 杨慎 《安宁温泉诗》序:“若夷徼边隅,不可胜纪,要独以 安寧 之 碧玉泉 为胜。”词语解释:守徼 拼音:shǒu jiǎo
守卫边境。《史记·黥布列传》:“ 汉王 收诸侯,还守 成皋 、 滎阳 ,下 蜀 汉 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词语解释:玄徼 拼音:xuán jiǎo
北方的边塞。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若乃地分玄徼,路指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