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微平声 [衣服][芳菲][jī,微也。如见几][穀不熟][详注1][féi]岿鬿[详注2]


注1:蜚 與飛通。《史記·周本紀》麋鹿在牧,蜚鴻滿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
注2:騩 音归。山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密县有大騩山。《山海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
共16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翠微依微衰微轻微通微察微参微空微
紫微几微至微忽微识微阴微渊微涓微
霏微入微动微贱微极微虑微积微绵微
微微细微见微深微烛微杳微密微稍微
精微熹微知微寒微湮微尘微私微字微
少微金微卑微显微表微则微鉴微沈微
式微隐微照微探微万微些微凄微谨微
太微清微希微防微杜紫微妙微昏微慎微
幽微造微发微稀微谈微析微丝微总微
玄微中微纤微穷微三微扶微家微笑微微

词语解释:翠微  拼音:cuì wēi
(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 郭璞 注:“近上旁陂。” 郝懿行 义疏:“翠微者……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葱鬱葐蒀,望之谸谸青翠,气如微也。” 唐 李白 《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地当山之翠微,深崖坠壑,尚在其下,不觉其为幽閟;乱峯小岫,初环於上,不觉其为孤高。”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一:“藜杖意行闻午鷄,人家住在翠微西。”
(2).泛指青山。 唐 高适 《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峭壁连崆峒,攒峯叠翠微。”《西游记》第九回:“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 毛泽东 《答友人》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3).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文选·左思〈蜀都赋〉》:“鬱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刘逵 注:“翠微,山气之轻縹也。”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汹汹 洞庭 莽翠微, 九疑 鑱天荒是非。” 宋 吴文英 《玉京谣》词:“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词语解释:紫微  拼音:zǐ wēi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词语解释:紫微垣  拼音:zǐ wēi yuán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词语解释:霏微  拼音:fēi wēi
(1).飘洒;飘溢。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雨散漫以霑服,云霏微而袭宇。”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浩荡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石门而下,初势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沥,溅面洒肌。”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使冷韵幽香,恒霏微于曲房斗室。”
(2).蒙蒙细雨。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 竇儼 《水论》﹞五日一霏微,十日一霢沐。” 郭沫若 《烛影摇红》词:“霏微期过暑如蒸,空袭频投弹。”
(3).雨雪细小貌。 唐 李端 《巫山高》诗:“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元 刘伯亨 《朝元乐》曲:“这雪他初下霏微则是后渐疾,赤紧的风踅的雪急。”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五月 江 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 聂绀弩 《林冲杨志合论》:“天冷了,窗外细雨霏微,窗纸叫风吹得飒飒地响。”
(4).迷蒙。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西湖 观月,秋爽最宜,烟波镜浄,上下一色。渔灯依岸,城角传风,山树霏微。” 清 顾炎武 《送张山人应鼎还江阴》诗:“旧京秋色转霏微,目送 毘陵 一雁飞。” 鲁迅 《呐喊·白光》:“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比硫黄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
词语解释:微微  拼音:wēi wēi
(1).微贱;幼小;渺小。《汉书·韦贤传》:“微微老夫,咨既迁絶,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茫茫四海,我王康之。微微 汉 嗣,我王匡之。” 晋 傅咸 《申怀赋》:“微微小子。”
(2).隐约;淡远。 南朝 梁 沉约 《刘真人东山还》诗:“连峯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唐 陈子昂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诗:“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3).轻微;稍微。 明 张煌言 《立秋同诸子限韵》:“清露微微沾薜荔,凉风淡淡拂松杉。” 叶圣陶 《隔膜·欢迎》:“他那平滑的脸上微微露出轻视的笑。”
(4).犹蒙蒙。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遂乃沉阴坱圠,甘泽微微,雨我公田,爰暨于私。”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期云生西北,雾起东南,落下微微细雨。”
(5).幽静貌。《文选·张衡〈南都赋〉》:“ 章陵 鬱以青葱,清庙肃以微微。” 李善 注:“微微,幽静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竦肃肃以静謐,密微微其清闲。”《隋书·音乐志上》:“神宫肃肃,灵寝微微。”
(6).主单位的一万亿分之一。如:微微法拉。
词语解释:精微  拼音:jīng wēi
(1).精深微妙。《礼记·经解》:“絜静精微,《易》教也。”《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祖父学无不涉,究测精微,文艺之高,一时莫伦。”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百:“ 灵簫 合贮此灵山,意思精微窈窕间。”
(2).犹细微。《荀子·赋》:“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 杨倞 注:“言智虑大则参天,小则精微无形也。” 宋 苏轼 《林希中书舍人制》:“﹝ 林希 ﹞往践外制,为朝廷常润色其精微,期配昔人,使天下识典刑之髣髴。” 清 谭嗣同 《仁学》一:“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
(3).犹精粹。《文子·九守》:“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浑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 汉 王充 《论衡·奇怪》:“説圣者以为禀天精微之气,故其为有殊絶之知。”
(4).精专细致。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 衡 精微有文思,善於天文阴阳之数,由是迁太史令。”《宋书·范晔传》:“ 曄 性精微有思致,触类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损制度,世人皆法学之。”
词语解释:少微  拼音:shǎo wēi
(1).微贱。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
(2).稍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农妇》:“腹少微痛,想孽障欲离身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应酬已毕,少微歇息,吃些东西。”
(1).星座名。共四星,在太微垣西南。《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 张守节 正义:“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也;第二星,议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士大夫也。占以明大黄润,则贤士举;不明,反是;月、五星犯守,处士忧,宰相易也。”按,五,当从《汉书·天文志》作“四”。《晋书·隐逸传·谢敷》:“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
(2).称处士。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唐 牟融 《送沉翔》诗:“清朝尽道无遗逸,当路谁曾访少微。”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 江 东久霣少微星。”
词语解释:式微  拼音:shì wēi
(1).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 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明 归有光 《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武王 以前的 周 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 以后的 周 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 茅盾 《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2).《诗·邶风》篇名。《诗序》说, 黎侯 流亡于 卫 ,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后以赋《式微》表示思归之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荣城伯 赋《式微》乃归。”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悵然吟《式微》。”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清 曹寅 《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十竹秋来好,连宵咏《式微》。”一说《邶风·式微》诗是表现征夫痛苦、反对徭役的作品。
词语解释:太微  拼音:tài wēi
亦作“ 大微 ”。
(1).古代星官名。三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轸、翼之北,大角之西,轩辕之东。诸星以五帝座为中心,作屏藩状。《楚辞·远游》:“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大微之所居。” 王逸 注:“博访天庭在何处也。大,一作太。”《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古以为天庭。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之二:“步虚仙子脱尘鞿,身驾春风上太微。”
(2).用指朝廷或帝皇之居。 宋 沉遘 《谢两府三启》:“抱槧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词语解释:幽微  拼音:yōu wēi
(1).隐微。《汉书·扬雄传下》:“若夫閎言崇议,幽微之涂,盖难与览者同也。”《北齐书·儒林传·权会》:“﹝ 权会 ﹞少受《郑易》,探賾索隐,妙尽幽微。”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二折:“这棋中幽微之趣,可得闻乎?”
(2).微弱;轻微。《旧唐书·方伎传·许胤宗》:“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 鲁迅 《彷徨·祝福》:“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词语解释:玄微  拼音:xuán wēi
(1).深远微妙。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佛﹞有经数千万……世俗之人以为虚诞,然归於玄微深远,难得而测。” 唐 周贺 《赠姚合郎中》诗:“道从会解唯求静,诗造玄微不趁新。”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敬美 论诗,大有玄微之旨。”
(2).深远微妙的义理。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以 章武 精敏,每访辨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 晋 之 张华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梦寐能通造化机,天教达识剖玄微。” 陈蜕 《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悟彻玄微息息通,此身原在有无中。”
(3).指高空,天空。 唐 郭周藩 《谭子池》诗:“言讫辞冲虚,杳蔼上玄微。”
词语解释:依微  拼音:yī wēi
(1).隐约,不清晰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鷄犬,豁达值阡陌。”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透着些影依微何处灯……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
(2).细微;轻微。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春雨依微春尚早, 长安 贵游爱芳草。” 宋 曾巩 《秋夜露坐偶作》诗:“风来亦依微,浊暑焉得扫!”
词语解释:几微  拼音:jī wēi
(1).犹预兆;隐微。《汉书·萧望之传》:“愿陛下选明经术,温故知新,通於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政事。”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年少气鋭,不识几微。”
(2).些微,一点点。《后汉书·陈宠传》:“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金史·萧玉传赞》:“於是 太祖 之美意无復几微存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晏 、 许普 ﹞见哥哥如此分析,以为理之当然,絶无几微不平的意思。”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先生能处任何时世,而使己身无几微之痏。”
词语解释:入微  拼音:rù wēi
(1).深入到细微之处。常用于形容精妙或细致。《晋书·葛洪传》:“﹝ 葛洪 ﹞著述篇章富於 班 马 ,又精辩玄賾,析理入微。” 唐 顾况 《拟古》诗之二:“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写景入微,非老手不能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此论可谓入微,惟上暗下明之故,则不能言其所以然。”《花城》1981年第3期:“他心眼儿里不觉地长出些爱慕的苗苗,行动上也自然表现出异常的关心,入微的体贴。”
(2).谓声音渐趋细弱。 宋 林逋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诗寻静语应无极,琴弄寒声转入微。”
词语解释:细微  拼音:xì wēi
(1).细小;隐微。《鬼谷子·抵巇》:“通达计谋,以识细微。”《后汉书·卢植传》:“宜弘大务,蠲略细微。” 唐 杜甫 《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颺如丝飞。” 明 刘基 《遣兴》诗:“细微何足较,此意谁当传。”
(2).低贱。《汉书·高帝纪下》:“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唐 崔颢 《卢姬篇》:“人生今日得娇贵,谁道 卢姬 身细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冗篇》:“而 奢 方拔自细微,又易以愚 秦 耳目。”
词语解释:熹微  拼音:xī wēi
光线淡弱貌。 晋 陶潜 《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宋 叶适 《营师常秉烛为人说气色戏成此绝》:“曙色熹微已出门,擘浮热眼相旁人。” 明 沉璟 《义侠记·除凶》:“趁着这落日熹微,醉眼的这矇矓,已到岗子上,为何不见什么大虫?” 清 金农 《忆茶》诗:“草铺緑罽地无尘,朝日熹微榆火新。”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几处很伟大的学校建筑,矗立在熹微的晨光里。”
词语解释:金微  拼音:jīn wēi
古山名。即今 阿尔泰山 。 唐 贞观 年间,以 铁勒卜骨部 地置 金微 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南朝 陈 沉炯 《赋得边马有归心》:“连鑣度 蒲海 ,束舌下 金微 。” 卢照邻 《王昭君》诗:“肝肠辞玉輦,形影向 金微 。” 清 宋徵舆 《古意》诗:“离魂不识 金微 路,愿逐 交河 水北流。”
词语解释:隐微  拼音:yǐn wēi
(1).隐约细微。《管子·九守》:“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姦,姦动则变更矣。” 戴望 校正:“动,当作洞,声之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祸固多藏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者也。”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朱自清 《民众文学谈》:“我们只说‘文学’底情调比较错综些、隐微些,艺术也比较繁复些、致密些、深奥些便了。”
(2).犹隐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鬼骂陈尚书》:“自是,鬼无日不至,无日不闹,往往抉其隐微,数其奸慝。”
词语解释:清微  拼音:qīng wēi
(1).犹清和。《诗·大雅·烝民》“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圣人视天而行……其告之以政令而化风之清微也,欲合诸天之颠倒其一而以成岁也。” 宋 范成大 《晚春》诗之一:“轻颸宜白紵,时节近清微。”
(2).虚己谦下。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昔者 尧 舜 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
(3).清淡微妙。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韵清微,高山流水野猿嘶, 楚 雨 湘 云塞雁飞,清风明月孤鹤唳。” 清 恽敬 《〈靖节集〉书后二》:“其诗清微通澈,雄厉奋发,如其人,如其人焉。”
词语解释:造微  拼音:zào wēi
达到精妙的程度。 五代 齐己 《酬微上人》诗:“古律皆深妙,新吟復造微。” 宋 曾巩 《使相制》:“某精虑造微,翘材絶众,崇论閎议,富于文辞,强识博闻,饱於术学。” 清 冯桂芬 《天元算术序》:“余早岁颇事涉猎,而不专为病,无由造微,未尝不退自惭惋。”
词语解释:中微  拼音:zhōng wēi
中道衰微。《史记·楚世家》:“ 季连 生 附沮 , 附沮 生 亢熊 ,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汉 王逸 《鲁灵光殿赋》:“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 夏后 昔中微,国絶四十载。”
射中微小的目标。《庄子·庚桑楚》:“ 羿 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荀子·儒效》:“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 羿 也。” 杨倞 注:“善射者能及远又中微细之物。”
词语解释:衰微  拼音:shuāi wēi
衰败,不兴旺。《史记·周本纪》:“王道衰微, 穆王 閔 文 武 之道缺,乃命 伯臩 申诫太僕国之政,作《臩命》。”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其后渐衰微,餘袭犹未弹。” 清 顾炎武 《贞烈堂记》:“属当岸谷之变,门户衰微,无能光大其业。” 老舍 《蛤藻集·老字号》:“更奇怪的,正香村发财,而三合祥一天比一天衰微。”
词语解释:至微  拼音:zhì wēi
(1).指极微细的物类;极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经训》:“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领也。”《史记·龟策列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昭昭生於太阴,隆隆隐於至微。”
(2).极卑微。 晋 李密 《陈情事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词语解释:动微  拼音:dòng wēi
洞察精微。《陈书·虞荔传》:“将军运动微之鉴,折从衡之辩,策名委质,自託宗盟,此将军之妙筭远图,发於衷诚者也。”
词语解释:见微  拼音:jiàn wēi
从小处看到迹兆。《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书·杜周传赞》:“庶几乎《关雎》之见微,非夫浮华博习之徒所能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洪涛崔巍,轻艘尘漂,力与心违,徒嗟泣而罔建,乃悟达者之见微也。”《南史·傅亮传》:“自知倾覆,求退无由,又作 辛有 、 穆生 、 董仲道 赞,称其见微之美云。”
词语解释:知微  拼音:zhī wēi
犹知几。《国语·晋语二》:“ 縶 敏且知礼,敬以知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应变知微,探賾赏要。”参见“ 知几 ”。
词语解释:知几  拼音:zhī jī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词语解释:卑微  拼音:bēi wēi
(1).衰落;微弱。 汉 贾谊 《新书·过秦论中》:“ 周 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德卑微,战国既彊, 卫 以小弱, 角 独后亡。”《汉书·楚元王传》:“是后 尹氏 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 周 室卑微。”
(2).低微;渺小。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夫登 东岳 者,然后知众山之邐迤也;奉至尊者,然后知百里之卑微也。” 唐 何光远 《鉴诫录·落韵贬》:“ 太祖 出身行伍,歷职卑微,万战千征,九生十死,方得节居四镇,位处一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林西厓方伯》:“从前因 林儁 之父,係 福康安 家僕,门地卑微,曾降旨内用不过郎中,外用不过府道而止。” 冰心 《分》:“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
(3).谦卑。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八章:“ 占魁 在沙子和碎石的河滩路上站住,满脸堆起卑微的笑来。”
(4).谦称自己。《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今乃不弃卑微,敢欲邀君一食。”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倘蒙不弃卑微,一邀青盼足矣。”
词语解释:照微  拼音:zhào wēi
察见隐微。《后汉书·班固传上》:“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 三国 魏 曹植 《责殷》诗:“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词语解释:希微  拼音:xī wēi
(1).《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河上公 注:“无声曰希,无形曰微。”后因以“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虚无微茫。 晋 陆云 《荣启期赞》:“泝怀玄妙之门,求意希微之域。”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徘徊茫昧,翱翔希微。”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臣闻妙本希微,至真虚寂,运神功而化育,陶品物以生成。”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
(2).指名声和形迹。《南史·隐逸传序》:“若道义内足,希微两亡,藏景穷巖,蔽名愚谷,解桎梏於仁义,示形神於天壤,则名教之外别有风猷。”
(3).微明;隐约不明。《晋书·隐逸传·陶潜》:“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按,希,《文选·陶潜〈归去来辞〉》作“熹”。 宋 苏轼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4).谓平淡无奇。 宋 真德秀 《赠萧长夫序》:“以琴来謁者甚众,静而听之,大抵厌古调之希微,夸新声之奇变,使人喜欲起舞,悲欲涕零,求其所谓淳古淡泊者,殆不可得。”
(5).稀疏微细。 唐 贾登 《奉和圣制喜雨赋》:“其始至也,歷乱希微,雾杂烟霏。”
(6).指些微,很少。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公邃于理学,义命自安,未尝有希微怨懟之色。”
词语解释:发微  拼音:fā wēi
(1).阐发微妙之处。 汉 陈琳 《迷迭赋》:“动容饰而发微,穆斐斐以承颜。” 宋 周敦颐 《通书·诚几德》:“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朱熹 注:“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充之周遍而不可穷,则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书名或篇名,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阁下山居静篤,将为《礼经发微》《或问》等书,何不先取此三礼(昏、丧、祭)撰著鸿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吴乔 《〈西昆发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无题诗一十六篇为上卷,与 令狐 二世及当时往还者为中卷,疑似之诗为下卷,详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发微》。”如: 鲁迅 《而已集·大衍发微》
词语解释:纤微  拼音:xiān wēi
亦作“纎微”。 细微。亦指细微的事物。《韩诗外传》卷九:“患生於忿怒,祸起於纤微。”《汉书·张安世传》:“内治产业,累积纤微。” 宋 范成大 《探木犀》诗:“秋半秋香花信迟,攀枝擘叶看纤微。”一本作“纎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眉目衣纹,又纤微毕露。” 何其芳 《画梦录·墓》:“她会把麻分成极纤微的丝,然后用指头绩成细纱,一圈圈的放满竹筐。”
词语解释:轻微  拼音:qīng wēi
(1).细小,细微。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饿寒之患。” 峻青 《黎明的河边》二:“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簌簌声。”
(2).菲薄,微薄。《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就取些银子做功果钱,与和尚去,‘有劳师兄,莫责轻微。明日准来上刹讨素麵吃。’”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瑞丰 拿来的一点礼物很轻微,可是 大赤包 极郑重的把它接过去。”
(3).卑微,微贱。 宋 司马光 《答谢公仪书》:“虽 光 之愚陋轻微,不足齿於僚列者,皆亲枉车骑,怀启袖謁,临其蓬蓽,一无所遗。” 明 陈子龙 《古意和舒章》之二:“託身在轻微,弃置不復道。”
(4).程度浅。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 嘉定 五年,夫人从其子守 温州 ,明简静恕,能消弭大鬭,使之轻微。”
(5).不重要。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将几个不同的意思情绪对比对照,以显出哪一项是轻微,哪一项是重要。”
词语解释:忽微  拼音:hū wēi
(1).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汉书·律历志上》:“銖者,物繇忽微始,至於成著,可殊异也。” 清 黄宗羲 《答刘伯绳问律吕书》:“其釐之积,便奇零而为忽微矣。”
(2).极言细微。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发於忽微,形於音声,播於歌咏,见之於人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词语解释:贱微  拼音:jiàn wēi
低下微贱。《后汉书·杨震传》:“阿母 王圣 出自贱微。”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七:“草木知贱微,所贵寒不易。” 元 揭傒斯 《病目二首呈程承旨》之一:“世俗轻贱微,君子重期诺。”
词语解释:深微  拼音:shēn wēi
深奥微妙。《吕氏春秋·勿躬》:“是故圣王之德……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南史·齐纪上·高帝》:“朕闻至道深微,惟人是弘。”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读《诗》《周易》《洪范》《中庸》《论语》《孟子》,味其深微,皆有训释。”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盖科学者,以其知识,歷探自然见象之深微,久而得效。”
词语解释:寒微  拼音:hán wēi
(1).指出身贫贱,家世低微。《晋书·吾彦传》:“﹝ 吾彦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你説 贾似道 起自寒微,有甚宾客?有句古诗説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何其芳 《画梦录·魔术草》:“在他家里,一位族中寒微的老先生长期住着。”
(2).指出身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唐 杨贲 《时兴》诗:“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
词语解释:显微  拼音:xiǎn wēi
显著和隐微。 明 李东阳 《泉斋说》:“后人论道者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聆言语,贵思维,孝感曾无间显微。”
词语解释:探微  拼音:tàn wēi
(1).探索微妙的事理。 唐 张说 《〈上官昭容集〉序》:“ 上官昭容 ……明淑挺生,才华絶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旧唐书·王虔休传》:“适遇有知音者,与臣论及乐章,探微賾奥,穷理尽性。”
(2).谓察知微细之事。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俺恩相霜威铁面,巡四国褰帷露冕,探微擿伏能视远。”
词语解释:防微  拼音:fáng wēi
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为三军之统,卿为谋 垂 之主,用兵制胜之权,防微杜贰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常谓尽诚可以絶嫌猜,徇公可以弭谗愬。谓慎独防微为近隘,谓艰贞用晦为废忠。”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也,其远嫌防微,至於如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二戴》:“凌霄桑寄生,滋蔓尚可惧。惜哉不防微,良材化枯树。”
词语解释:稀微  拼音:xī wēi
犹隐约。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发高沙》诗:“ 城子河 边委乱尸,河阴血肉更稀微。” 许地山 《萤灯》:“在稀微的灯光底下,看见她躺着,直像对着一片被月光照耀的银渚。”
词语解释:穷微  拼音:qióng wēi
(1).探究精微的道理。 清 戴名世 《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2).穷尽细微琐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人谓家常日用之事,已被前人做尽,穷微极隐,纤芥无遗,非好奇也。”
词语解释:通微  拼音:tōng wēi
通晓、洞察细微的事物。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色平而畼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吾能通微,预知子高良,故谩矜子,以短而欲乱子言。” 明 张居正 《赠毕石庵宰朝邑叙》:“夫志成于惧,而荒于怠,惧则思,思则通微。”
词语解释:识微  拼音:shí wēi
《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汉 刘向 《说苑·杂言》:“故 箕子 弃国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过 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盖无平不陂,无往不復,盛衰无常,吉凶靡定,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今世识微之士,谓 俄罗斯 将达於彼岸之时不远矣。”
词语解释:极微  拼音:jí wēi
(1).研求几微。 汉 蔡邕 《太尉陈球碑》:“凡坟素遗训,圣贤立言,掬精极微,无□不究。”
(2).极其微小。
(3).佛教语。梵文的意译,音译“阿拏”、“阿菟”、“阿耨”。指色的最小单位,为色的不可再分的原素。《俱舍论》卷十二:“分析诸色至一极微,故一极微为色极少。” 五代 齐己 《山中春怀》诗:“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4).引申为最小单位的物质或指化学元素。 章炳麟 《无神论》:“鞞世师之説,建立实性,名为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者皆有极微。我、意虽虚,亦在极微之列,此所谓惟物论也。”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若以物言,亦可执有边无边之见。所以者何?现有六十四种极微积为地球,推而极之以至恒星世界,此恒星世界极微之量果有边际乎,抑无边际乎?”
词语解释:烛微  拼音:zhú wēi
谓观察入微。 宋 洪适 《辞免除右仆射兼枢密使第三表》:“臣器非任重,识不烛微。” 宋 陆游 《德勋庙碑》:“沉机独智,烛微察远。”
词语解释:湮微  拼音:yān wēi
没落衰微。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 孟子 閔悼 尧 、 舜 、 汤 、 文 、 周 、 孔 之业,将遂湮微。”《陈书·高祖纪上》:“ 梁 德湮微,祸乱荐发。” 宋 陈亮 《问答上》:“诛锄剗削,至於分裂以各王其子弟,同姓湮微,而后族之祸又成矣。” 明 宋濂 《〈吕氏采史目录〉序》:“慨然悯胜国之亡,其史将遂湮微。”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四:“改由扩大的管弦乐队执行伴奏,再经 瓦格纳 与 韦尔第 的改革,宣叙与歌唱的界限,愈见湮微。”
词语解释:表微  拼音:biǎo wēi
(1).谓表明微细的事。《礼记·檀弓下》:“君子表微。” 郑玄 注:“表,犹明也。” 孔颖达 疏:“若失礼微细,唯君子乃能表明之。” 清 侯方域 《书练贞吉日记后》:“以此二謔语观之,是 鉅公 碑传之所不尽者,而赖以表微也。”
(2).谓阐扬衰微之学。《汉书·礼乐志》:“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絶表微。” 颜师古 注:“表,显也。”
词语解释:万微  拼音:wàn wēi
(1).犹万几。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参万微之景业,升九序之康歌。”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臣等猥以一介,获览万微。”参见“ 万几 ”。
(2).指万物变化之迹兆。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一:“盖闻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词语解释:万几  拼音:wàn jī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孔 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帝王﹞思劳于万几,神驰于宇宙。” 唐 刘禹锡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亲万几。”《明史·韩文传》:“是时青宫旧奄 刘瑾 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觝,不亲万几。”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万几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众公议。”
词语解释:杜紫微  拼音:dù zǐ wēi
指 唐 杜牧 。 杜牧 曾官中书舍人, 唐 中书省又称紫微省,故名。 唐 郑谷 《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 张生 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 杜紫微 。”
词语解释:谈微  拼音:tán wēi
谈论精深微妙的道理。 唐 陆龟蒙 《和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韵》之一:“丽事肯教饱 沉 谢 ,谈微何必减 宗 雷 。”
词语解释:三微  拼音:sān wēi
(1).三正。三正之始,万物皆微,故又称三微。《汉书·律历志上》:“三微之统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后汉书·陈宠传》:“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李贤 注引《三礼义宗》:“三微,三正也。言十一月阳气始施,万物动於黄泉之下,微而未著,其色皆赤,赤者阳气。故 周 以天正为岁,色尚赤,夜半为朔。十二月万物始牙,色白,白者阴气。故 殷 以地正为岁,色尚白,鷄鸣为朔。十三月万物始达,其色皆黑,人得加功以展其业。 夏 以人正为岁,色尚黑,平旦为朔,故曰三微。”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伏以七始载华,三微遂著,方明主抚辰之盛,宜哲人膺祉之多。”参见“ 三正 ”。
(2).谓十五日。《易纬乾凿度》卷上:“三王之郊,一用 夏 正。天气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体。” 郑玄 注:“五日为一微,十五日为一著。”
(3).古代箭靶上的三条竖线。《后汉书·陈敬王羡传》“ 宠 善弩射,十发十中” 李贤 注引《华峤书》:“ 宠 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经纬相将,万胜之方,然要在机牙。”参阅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弩机”条。
词语解释: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1).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紂 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于天,毁坏其三正。” 张守节 正义:“按:三正,三统也。 周 以建子为天统, 殷 以建丑为地统, 夏 以建寅为人统也。”《魏书·儒林传·李业兴》:“虽三正不同,言时节者,皆据 夏 时正月。”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正》:“ 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书·甘誓》云:‘ 有扈氏 怠弃三正。’则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国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后,故不敢以子丑寅释之,而但谓天地人之正道。 王肃 亦云:‘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为正。’然《尚书大传》云:‘王者存二代之后以备三正。’ 马融 註《甘誓》,亦云:‘子、丑、寅也。’”
(2).指 夏 、 殷 、 周 三代。《文选·班固〈幽通赋〉》:“震鳞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灭 姬 。”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谓 夏 、 殷 、 周 也。”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周礼·夏官·射人》:“乐以《貍首》,七节、三正。” 郑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损玄、黄。”
词语解释:察微  拼音:chá wēi
明察细微。《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宋 陈郁 《话腴》:“ 钟会 欲询以时事而致之罪,而 籍 终皆以沉湎避。其察微见远,寄託保身,非高出数子之上,其能脱屣於祸穽哉!”《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 赵克谦 察微知著,就在青萍之末刚有风意的时候,他已经未雨绸缪了。”
词语解释:阴微  拼音:yīn wēi
谓短浅的,说不出口的。《红楼梦》第二七回:“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下贱的见识。”
词语解释:虑微  拼音:lǜ wēi
考虑到细微处。 清 梅曾亮 《闲园诗》序:“自督抚至州县,其尊卑濶絶……惟郡守之职当其枢,可以通怀虑微,抒德导情。”
词语解释:杳微  拼音:yǎo wēi
深奥精微。 唐 韩愈 《送穷文》:“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
词语解释:尘微  拼音:chén wēi
形容极其微小或卑微。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瞻 衡 恒 之峻极,不让壤於尘微。” 前蜀 杜光庭 《李玄儆为亡女修斋词》:“臣粤自尘微,早依真教,叨深玄渥,夙荷灵休。”
词语解释:则微  拼音:zé wēi
犹言地位卑微。则,通“ 侧 ”。《公羊传·定公八年》:“ 季氏 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
词语解释:些微  拼音:xiē wēi
(1).少许,一点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寧竭货财以媚权贵,不肯捨些微以济贫乏,此天下之通惑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刻 少卿 兄莫若先赏差人些微银子,叫他仍旧到 王府塘 去。” 鲁迅 《伪自由书·保留》:“想于 中国 有些微的裨益者,真不知有若干次数了。”
(2).略微,稍微。《红楼梦》第五八回:“些微谈了一谈,便催 宝玉 去歇息调养。”《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如果些微润色点,我旁边人就替他硬做主。”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二:“ 翠花 照例是些微一欠身儿,嫣然一笑,叫了声‘婶子’。”
词语解释:妙微  拼音:miào wēi
犹精妙。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佩则结緑悬黎,宝之妙微。”
词语解释:析微  拼音:xī wēi
(1).切割细微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二:“蝉翼之割,剖纤析微。”
(2).分析精深细微的道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究精微者,谓之析微。” 林纾 《闽中新乐府》:“诈为‘鱼跃’孰‘鳶飞’,且请先生与析微。”
词语解释:扶微  拼音:fú wēi
扶持衰微。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今圣上德通神明……遣近臣奉旨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合力,冀得废道。”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扶微助衰,歷成其道。” 宋 曾巩 《相制一》:“呜呼,自 周 衰以来,千有餘岁,先王之道,蔽而不明,振坏扶微,朕窃有志。”
词语解释:参微  拼音:cān wēi
领悟微妙的意旨。 清 程荩臣 《鸳鸯牒》:“﹝ 李弄玉 ﹞宜巧配 谢灵运 、 沉初明 ,以离合诸作,慧解参微,破其岑寂。”
词语解释:渊微  拼音:yuān wēi
深沉精微。《后汉书·张衡传论》:“故知思引渊微,人之上术。” 宋 秦观 《贺吏部傅侍郎启》:“某官道术渊微,器猷宏博,更险夷而不测其操,践中外而不易其心。”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三节:“ 屈原 文豪也,然其感情之渊微,设辞之瑰伟,亦我国思想中一异彩也。”
词语解释:积微  拼音:jī wēi
(1).谓从细微处累积。《管子·明法解》:“姦臣之败其主也,积渐积微,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管子·强国》:“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杨倞 注:“积微细之事,月不如日。言常须日日留心於庶事,不可怠忽也。” 元 袁桷 《平章政事董某封赠三代制》之二:“信知明道,不可以计功,要在积微,因之而成著。” 胡小石 《读〈高僧传〉感法显事有作》诗:“积微遂成色,运悲缘幻起。”
(2).算术谓积小见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算历极数,见路乃明。《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淮南 《万毕》,皆其类也。” 周振甫 注:“积微,算术积小见大。”
词语解释:密微  拼音:mì wēi
邃密微妙。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夫人者,宽博浩文,恢廓密微,附远寧近,怀来万邦。”《北史·刘勔传》:“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若才轻任重,灾眚必及,天道密微,避岂能免?” 宋 苏辙 《谢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二:“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游神渊默,灼见羣臣之情;运智密微,阴扶圣母之断。”
词语解释:私微  拼音:sī wēi
犹谗言。《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王逸 注:“言己又观人君私爱佞谗,受其微言,伤害贤臣者,国以危殆也。”
词语解释:鉴微  拼音:jiàn wēi
照见细微的东西。 唐 孟郊 《结交》诗:“铸镜图鑑微,结交图相依。”
词语解释:凄微  拼音:qī wēi
微寒,略有寒意。 宋 梅尧臣 《春阴》诗:“浓淡震无定,凄微气宇寒。”
词语解释:昏微  拼音:hūn wēi
亦作“昬微”。 隐晦,不明。 清 方苞 《书〈汉书·霍光传〉后》:“﹝古之良史﹞所书一二事,则必具其首尾并所为旁见侧出者而悉著之……后人反是,是以蒙杂、暗昧使治乱、贤姧之迹并昬微而不著也。”
词语解释:丝微  拼音:sī wēi
稍微;丝毫。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丝微有些风吹草动,我都可以看得见,甚至连别人心里所想的什么,我都可以看得见了。” 艾芜 《纺车复活的时候》:“纺车老早就停止活动了。也许幼小时还看见过几次吧,然而长久的岁月已将记忆磨灭尽了,长大来不复有着丝微的影子。”
词语解释:家微  拼音:jiā wēi
家庭出身微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太后》:“﹝ 杨太后 ﹞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絶不与通,密遣内璫求同宗,遂得右庠生 严陵 杨次山 为姪。”
词语解释:空微  拼音:kōng wēi
谓极小的数目。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创百龄於纤隐,积千里於空微。”参见“ 空积 ”。
词语解释:空积  拼音:kōng jī
谓极小的数目。《汉书·律历志上》:“非黄鐘而它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空积,若 郑氏 分一寸为数千。忽微,若有若无,细於髮者也。”
词语解释:涓微  拼音:juān wēi
细小。 唐 李华 《杂诗》之一:“邪气悖正声, 郑 卫 生其间。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又一溪自西北来,渡而随之。始仅涓微,渐下渐大,遂成轰雷涌雪观。”
词语解释:绵微  拼音:mián wēi
亦作“緜微”。 微弱;细微。《梁书·殷钧传》:“顷者绵微,守尽晷漏,自乱玄黄,心迷哀乐。”《南史·虞寄传》:“ 寄 气力緜微,餘阴无几,感恩怀德,不觉狂言,鈇鉞之诛,甘之如薺。”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罗络四季间,緜微无一隙。”
词语解释:稍微  拼音:shāo wēi
(1).衰微。《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2).略微。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于是梦想正位的太子仍旧只能稍微委屈一些。” 巴金 《秋》一:“稍微睡晏点,也不要紧。”
词语解释:字微  拼音:zì wēi
(1).同“ 字尾 ”。《史记·五帝本纪》:“鸟兽字微。” 裴駰 集解:“乳化曰字。《尚书》‘微’作‘尾’字。《説文》云‘尾,交接也’。”
(2).抚爱幼辈。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及春秋高,於内外属高曾行,而慈幼字微,愈久弥篤。”
词语解释:沈微  拼音:shěn wēi
隐蔽,隐伏。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运筹通变,其退也藏於隐微,其为业也奇而希用,故或沉微而不章。”
词语解释:谨微  拼音:jǐn wēi
谓虽细微之处,亦必慎重对待。《墨子·号令》:“守必谨微,察视謁者、执盾、中涓及妇人侍前者志意、颜色、使令、言语之请。”《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清 冯景 《陪臣执国命解》:“家臣贱,名氏不见,圣人谨微,盖絶之於其端焉耳。”
词语解释:慎微  拼音:shèn wēi
谨慎及于细微之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汉书·董仲舒传》:“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溺死三人,虽曰咎由自取,要皆风流自赏者有以致之,故君子贵慎微焉。”
词语解释:总微  拼音:zǒng wēi
概括精微的道理。《韩非子·难言》:“总微説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劌而不辩。”
词语解释:笑微微  拼音:xiào wēi wēi
微笑貌。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我听的説就里,你原来为这的,倒引的我忍不住笑微微。”《再生缘》第六二回:“ 忠孝王爷 观一遍,喜了个心宽意放笑微微。”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在早晨凉嗖嗖的海风中, 一竹 笑微微地顶着竹篮。”
共16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