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末字词组
征徭赋徭飞徭杂泛差徭差徭徵徭外徭 
宽徭均徭戍傜杂徭家徭租徭  
莫徭科徭发徭侬徭更徭丁徭  
蛮徭兴徭王役,王徭小徭戍徭王徭  

词语解释:征徭  拼音:zhēng yáo
亦作“ 征繇 ”。赋税与傜役。《后汉书·隗嚣传论》:“至使穷庙策,竭征徭,身殁众解然后定。”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六龙言旋,迺下詔復除征繇。” 元 汤式 《天净沙·小景》曲:“山翁一笑,胜桃源堪避征徭。”
徵徭:赋税和徭役。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边地勤输輓,徵徭念践更。”
词语解释:宽徭
减轻徭役
词语解释:莫徭  拼音:mò yáo
瑶 族的古称。《隋书·地理志下》:“ 长沙郡 又杂有 夷蜒 ,名曰 莫徭 ,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 唐 杜甫 《岁晏行》:“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 射雁鸣桑弓。” 宋 陆游 《将赴官夔府书怀》诗:“民风杂 莫徭 ,封域近无詔。”
词语解释:蛮徭  拼音:mán yáo
见“ 蛮猺 ”。
词语解释:蛮猺  拼音:mán yáo
亦作“ 蛮徭 ”。 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武陵 二年,军律严静, 蛮猺 震服,省地晏然。”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六回:“苦则苦,艷质消磨烽火里;愁则愁,红颜怎得敌 蛮猺 ?”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蠲税课农, 蛮徭 大和。”
词语解释:赋徭  拼音:fù yáo
(1).赋税与徭役。《旧唐书·突厥传上》:“使内郡黔黎,各安其业,择其宰牧,轻其赋徭。”
(2).指分配徭役。 宋 王安石 《主簿王正臣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制》:“无赋徭之役,而有重禄之加。”
词语解释:均徭  拼音:jūn yáo
(1). 明 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 清 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词语解释:科徭  拼音:kē yáo
科征徭役。《宋史·儒林传三·程大昌》:“ 六和塔 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 大昌 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於民,奈何许之!’”《明史·项忠传》:“其祖 巴丹 ,自 明 初率所部归附,世以千户畜牧为雄长,仍故俗,无科徭。”
词语解释:兴徭  拼音:xīng yáo
征募役夫。 明 唐顺之 《答符松岩郡守》:“若此法立得有下落,则自此以后,兴徭作赋……不知省却几多气力,絶却几多弊端。”
词语解释:飞徭  拼音:fēi yáo
古代临时的徭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虽然赋役飞徭,原自出之众户。”
词语解释:戍傜
兵役及劳役
词语解释:发徭
征派徭役
词语解释:王役,王徭
朝廷的徭役
词语解释:杂泛差徭  拼音:zá fàn chà yáo
见“ 杂泛差役 ”。
词语解释:杂泛差役  拼音:zá fàn chāi yì
元 明 时指各种不定的零碎的徭役、差使,如斫柴、修仓、运料、接递等等。《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应係籍儒户,杂泛差役,依例蠲免。”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惟杂泛差役及额外科派,请下有司,痛令裁省。”亦作“ 杂泛差徭 ”。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养老》:“天下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咸许冠带,与县官平礼,免杂泛差徭。”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词语解释:杂徭  拼音:zá yáo
封建社会徭役之一。其剥削范围及剥削程度随统治者需要而定,无严格规定。《唐六典·户部·郎中员外郎》:“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旧唐书·杨炎传》:“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清史稿·食货志一》:“ 清 因 明 之旧,卫屯给军分佃,罢其杂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夫役--又叫杂徭。 北宋 夫役,表面上是按人丁户口科差。但官户、形势户享有免役特权。”
词语解释:侬徭  拼音:nóng yáo
指 北宋 时壮族首领 侬智高 。《宋史·陆詵传》:“自 儂徭 定后, 交 人浸骄,守帅常姑息。”
词语解释:小徭  拼音:xiǎo yáo
供官府杂使的徭役。《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魏郡 太守 陈国 吴瓘 ……咸为良二千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起文学,听吏民欲读书者,復其小徭。”
词语解释:差徭  拼音:chà yáo
徭役。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地土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每有差徭,俱照丁派。”
词语解释:家徭  拼音:jiā yáo
一家应该承担的徭役。《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
词语解释:更徭  拼音:gēng yáo
更番戍守边境的傜役。《史记·货殖列传》:“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户,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傜租赋出其中。”
词语解释:戍徭  拼音:shù yáo
戍役和劳役。傜,同“ 徭 ”。《史记·李斯列传》:“赋敛愈重,戍傜无已。”
词语解释:徵徭
赋税和徭役。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边地勤输輓,徵徭念践更。”
词语解释:租徭  拼音:zū yáo
租税与徭役。《旧唐书·李抱真传》:“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 宋 宋祁 《明堂颂》:“日宽租徭,岁贷囚庾。”
词语解释:丁徭  拼音:dīng yáo
古代成年男子所服的劳役。《宋史·刑法志二》:“﹝ 郑从易 ﹞尝纳官赎父配隶罪,请同举人法,得免丁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其 孟县 等二十州县,丁徭地粮分额徵收。”
词语解释:王徭  拼音:wáng yáo
朝廷的徭役。《旧唐书·宪宗纪》:“内乏口食,外牵王徭。岂惟转输之虞,虑有馁殍之患。”《旧唐书·李德裕传》:“自闻 泗州 有坛,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髮,意在规避王徭,影庇资产。”
词语解释:外徭  拼音:wài yáo
指征发戍边的徭役。《汉书·贾山传》:“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膳食,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