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首字词组
徭役徭人徭使徭差徭编徭力  
徭赋徭洞徭夫徭税徭戍   

词语解释:徭役  拼音:yáo yì
(1).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三国 魏 曹植 《谏伐辽东表》:“臣以为当今之务,在於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三者既备,然后令 伊 管 之臣得施其术,孙吴之将得奋其力。”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 燕 齐 海 岱 ,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 宋 司马光 《劝农札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糲食,以殖百穀,赋敛萃焉,徭役出焉。” 郭沫若 《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诗:“ 秦始皇 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2).指服劳役的人。《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 秦中 , 秦中 遇之多亡状。”
(3).谓服劳役。 南朝 宋 刘铄 《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词语解释:徭赋  拼音:yáo fù
力役与赋税。《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徭,一本作“ 傜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一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既成新规,须惩积弊。”《明史·太祖纪三》:“復 凤阳 临淮 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词语解释:徭人  拼音:yáo rén
指瑶族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野婆》:“有兽名野婆……尝为健夫设计挤之大壑中,展转哮吼,脛絶不可起,徭人集众刺杀之。”
词语解释:徭洞
瑶族人居住的山洞;借指瑶族人
词语解释:徭使  拼音:yáo shǐ
犹徭役。 汉 贾谊 《新书·属远》:“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徭使,其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输将者不苦其劳,徭使者不伤其费。”参见“ 徭役 ”。
词语解释:徭役  拼音:yáo yì
(1).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三国 魏 曹植 《谏伐辽东表》:“臣以为当今之务,在於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三者既备,然后令 伊 管 之臣得施其术,孙吴之将得奋其力。”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 燕 齐 海 岱 ,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 宋 司马光 《劝农札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糲食,以殖百穀,赋敛萃焉,徭役出焉。” 郭沫若 《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诗:“ 秦始皇 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2).指服劳役的人。《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 秦中 , 秦中 遇之多亡状。”
(3).谓服劳役。 南朝 宋 刘铄 《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词语解释:徭夫  拼音:yáo fū
服劳役的民夫。 明 何景明 《岁晏行》:“徭夫河边行且哭,沙寒水冰冻伤骨。”
词语解释:徭差  拼音:yáo chà
犹徭役。 明 徐渭 《歌代啸》第一出:“一则是,生子生孙为祖宗绵血脉;一则是,撑门撑户替府县益徭差。”参见“ 徭役 ”。
词语解释:徭役  拼音:yáo yì
(1).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三国 魏 曹植 《谏伐辽东表》:“臣以为当今之务,在於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三者既备,然后令 伊 管 之臣得施其术,孙吴之将得奋其力。”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 燕 齐 海 岱 ,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 宋 司马光 《劝农札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糲食,以殖百穀,赋敛萃焉,徭役出焉。” 郭沫若 《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诗:“ 秦始皇 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2).指服劳役的人。《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 秦中 , 秦中 遇之多亡状。”
(3).谓服劳役。 南朝 宋 刘铄 《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词语解释:徭税  拼音:yáo shuì
徭赋。《后汉书·南蛮传》:“ 澧中蛮 以郡县徭税失平,怀怨恨。”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一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於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於徵求。”参见“ 徭赋 ”。
词语解释:徭赋  拼音:yáo fù
力役与赋税。《韩非子·诡使》:“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徭,一本作“ 傜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 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一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既成新规,须惩积弊。”《明史·太祖纪三》:“復 凤阳 临淮 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词语解释:徭编  拼音:yáo biān
编户之民的徭役。
词语解释:徭戍  拼音:yáo shù
谓服劳役与戍守边疆。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吾闻夫 齐 魏 徭戍, 荆 韩 召募。”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戍边三日,称为徭戍。”
词语解释:徭力  拼音:yáo lì
工役劳力。《新唐书·李适之传》:“ 玄宗 患 穀 洛 岁暴耗徭力,詔 适之 以禁钱作三大防,曰 上阳 、 积翠 、 月陂 ,自是水不能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