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末字词组
转徙游徙东徙责徙避徙适徙播徙 
迁徙远徙推徙发徙徒徙骤徙放徙 
移徙散徙谪徙逃徙驱徙侨徙拔徙 
流徙诛徙靡徙运徙东飘西徙桑荫不徙窜徙 
倚徙更徙莺徙倍徙东迁西徙流离转徙外徙 

词语解释:转徙  拼音:zhuǎn xǐ
(1).辗转迁移。 汉 晁错 《守边劝农疏》:“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 胡 人之生业。”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飢渴而顿踣。”《明史·魏源传》:“ 河 南旱荒,民多转徙。” 鲁迅 《热风·为“俄国歌剧团”》:“你们漂流转徙的艺术者,在寂寞里歌舞,怕已经有了归心了罢。”
(2).变化。《庄子·大宗师》:“夫 尧 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成玄英 疏:“转徙,变化也。” 清 顾炎武 《墟里》诗:“慨焉岁月去,人事亦转徙。” 郭沫若 《瓶》诗之二一:“我看她的来信呀,有一个天大的转徙:前回是声声‘先生’,这回是声声‘你’。”
词语解释:迁徙  拼音:qiān xǐ
(1).犹变化。《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史记·李斯列传》:“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覩归。” 宋 陈师道 《拟御试武举策》:“及上废其典、下失其职而 周 衰矣,故征伐出於诸侯,使典之用舍兴坏繫焉迁徙。”
(2).更改;改变。《国语·齐语》:“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 韦昭 注:“迁徙,犹改更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故卒伍成於内,则军正定於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宿迁县志》:“至国朝 雍正 十一年,復属 徐州 。沿革迁徙不一,故志为难。”
(3).搬家;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王阳 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 宋 苏轼 《策别十九》:“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劳。”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家母等仍居 北京 ,盖年事已老,习于安居,迁徙殊非所喜。”
(4).流放边远地区。《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李迪 既与 丁谓 论事,得罪迁徙,淹沦久之。”《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眼目》:“将 曹辛一 决杖一百七下,迁徙 辽阳 屯种。”
(5).谓升迁官职。《史记·龟策列传》:“卜迁徙去官不去。”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上悉可,内外迁徙,数日间凡数十人,皆 文靖 平日所厚。” 清 傅维鳞 《明书》卷一六二:“ 刘瑾 用事,以入赂迁徙人官,故中外冀迁官者多贪墨克赂,民重病之。”
词语解释:移徙  拼音:yí xǐ
(1).搬动住处;迁移。《史记·匈奴列传》:“而单于之庭直 代 、 云中 :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昔者,洪水沸出,氾滥衍溢,民人升降移徙,崎嶇而不安。” 清 沉德潜 《解佩令》词:“古枫江宅,小停云馆,又移徙 梅家桥 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六:“那时候我们已经移徙到新的家塾里了。”
(2).犹移动。《汉书·霍光传》:“﹝ 张赦 ﹞谓 竟 曰:移徙陛下,在太后耳。”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视 驼 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钦派大臣临视之,其驻札大臣,移徙不定。” 郭沫若 《残春》一:“几只雪白的帆船徐徐地在水上移徙。”参见“ 移动 ”。
词语解释:移动  拼音:yí dòng
(1).改换原来的位置。《吴子·料敌》:“旌旗乱动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北史·于谨传》:“若难於移动,据守罗郭,是其下策。”《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弟子争先来举,如万斤之重,休想移动得分毫。”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果然楼梯上有人下来了,沉重的脚步声一步步迟缓地往下移动。”
(2).调动。 宋 苏辙 《论所言不行札子》:“但见 种朴 一人移 涇原路 句当公事,至於 育 ( 范育 ) 谊 ( 种谊 )并未见移动。”
词语解释:流徙  拼音:liú xǐ
(1).迁移;转移。《管子·侈靡》:“广其德以轻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记·酷吏列传》:“ 山 东水旱,贫民流徙。” 宋 苏辙 《出山》诗:“ 汉 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在流徙之际, 海婴 忽染疹子,因居旅馆一星期,贪其有汽炉耳。”
(2).指流离失所的人。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维时连年歉,道路多流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燕九》:“念 西河 流徙,则持牒招来,全活不下三万人。”
(3).流放。《后汉书·桓帝纪》:“流徙者使还故郡,没入者免为庶民。”《南史·周弘正传》:“后为平西 邵陵王 府諮议参军,有罪应流徙,敕以赐 干陁利国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理藩院》:“理刑司掌 蒙古 诸刑名,自斩绞外,罪止鞭朴,不及流徙,而以牛马作赎刑焉。”
(4).犹变迁。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词语解释:倚徙  拼音:yǐ xǐ
留连徘徊。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七:“人生不得恒称意,惆悵倚徙至夜半。”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曲:“倚徙西楼,留连 北海 ,断送 东君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昔尝读书 谼径 洪氏 庄,屋在水东,常倚徙桥上,俯视碧流澄澈,谢华启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二》:“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这就是现在洋场上的‘西崽相’。”
词语解释:游徙  拼音:yóu xǐ
迁移。《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 始皇 卜之,卦得游徙吉。迁 北河 、 榆中 三万家,拜爵一级。” 张守节 正义:“言徙三万家以应卜卦游徙吉也。”
词语解释:远徙  拼音:yuǎn xǐ
迁移到远处。《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后汉书·马援传》:“ 羌 大惊坏,復远徙 唐翼谷 中。 援 復追讨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宣武 既废 太宰 父子…… 太宰 父子远徙 新安 。”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筹策》:“ 杨一清 巡边……虏闻,俱远徙,不敢入寇。”
词语解释:散徙  拼音:sàn xǐ
(1).变动不定。《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2).谓分散迁徙到各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商贾散徙,井邑萧条,全不似一都会。”
词语解释:诛徙  拼音:zhū xǐ
杀戮和流放。 宋 陆游 《题十八学士图》诗:“老奸得志国几丧, 李氏 诛徙连孤婴。”
词语解释:更徙  拼音:gēng xǐ
变迁。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扬州》:“ 禹 别 九州 , 扬 居其一,歷 三代 、 秦 、 汉 、 隋 、 唐 ,虽更徙分合不常,而名终勿易。” 清 冯桂芬 《汪氏耕荫义庄记》:“闻诸故老, 毕尚书 宅之入官也, 孙氏 售诸官,愿隐其姓,县令信笔署以 汪 。今终为君家有,从前更徙,及兹而定。”
词语解释:东徙  拼音:dōng xǐ
向东迁移。《史记·管蔡世家》:“ 周幽王 为 犬戎 所杀, 周 室卑而东徙。”《汉书·翼奉传》:“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
词语解释:推徙  拼音:tuī xǐ
推移;更易。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某无适时才用。其始仕也,苟以得禄养亲为事耳;日月推徙,遂非其据。”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文章风气如四序迁移…… 南唐 二主、 冯延巳 之属,固为词家宗主,然是勾萌,枝叶未备;至 小山 、 耆卿 而春矣; 清真 、 白石 而夏矣; 梦窗 、 碧山 已秋矣;至《白云》,万宝告成,无可推徙。”
词语解释:谪徙  拼音:zhé xǐ
因罪而被罚迁徙。《史记·南越列传》:“ 秦 时已并天下,略定 杨越 ,置 桂林 、 南海 、 象郡 ,以謫徙民,与 越 杂处十三岁。”《魏书·刑罚志》:“ 汉武 时,始启 河 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謫徙之。” 宋 王安石 《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謫徙。”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二:“被地方官寻个题目,谪徙到 广平府 永年县 (今 河北 永年 )居住。”
词语解释:靡徙  拼音:mí xǐ
举止失措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敞罔靡徙,因迁延而辞避。” 司马贞 索隐:“敞罔,失容也。靡徙,失正也。”
词语解释:莺徙  拼音:yīng xǐ
犹莺迁。 清 龚萼 《复王静山书》:“大官大邑,在在需才,定卜乔枝鶯徙。”
词语解释:责徙  拼音:zé xǐ
降职调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黜责帅臣亦降召命》:“ 丁谓 疑其不受命,詔 河北 运使 韩亿 驰往收其兵,既而 曹 得责命,即日上道,则是此时大帅径加责徙,遂不託名为召矣。”
词语解释:发徙  拼音:fā xǐ
发遣迁移。《汉书·陈汤传》:“丞相御史请废 昌陵 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 汤 :‘第宅不彻,得毋復发徙?’” 颜师古 注:“问其不被发彻,更移徙邪?”
词语解释:逃徙  拼音:táo xǐ
谓离乡逃奔他处居住。《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民贫者﹞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 世宗 听得居民恁地逃徙,急驰詔禁止剽掠。” 郭希仁 《从戎纪略》:“ 陈殿卿 出省时,队官某竟带全队潜逃……沿路百姓逃徙一空。”
词语解释:运徙  拼音:yùn xǐ
犹迁徙。《墨子·大取》“诸以居运命者,苟入於其中者,皆是也” 孙诒让 间诂引 清 毕沅 曰:“居运,言居住或运徙。”
词语解释:倍徙  拼音:bèi xǐ
见“ 倍蓰 ”。
词语解释:倍蓰  拼音:bèi xǐ
亦作“ 倍屣 ”。亦作“ 倍徙 ”。 谓数倍。倍,一倍;蓰,五倍。《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要之策士浮谈,视丹书敬义之规,何啻倍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后輦货而归,其利倍蓰。” 王闿运 《罗季子诔》:“ 龚生 之夭,倍徙君年。”
词语解释:避徙  拼音:bì xǐ
谓避难迁居。 清 吴敏树 《梅伯言先生诔辞》:“余穷老於世,今且避徙无所。”
词语解释:徒徙
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
词语解释:驱徙  拼音:qū xǐ
驱逐迁徙。《宋史·奸臣传二·张觉》:“ 金 虏恃虎狼之强,驱徙 燕京 富家巨室,止留空城以塞盟誓。”
词语解释:东飘西徙  拼音:dōng piāo xī xǐ
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 明 陆采 《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飘西徙,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
词语解释:东迁西徙  拼音:dōng qiān xī xǐ
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 沙州 三十餘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舞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词语解释:适徙  拼音:shì xǐ
谓发配罪人徙往远方。《汉书·南粤传》:“ 秦 并天下,略定 扬粤 ,置 桂林 、 南海 、 象郡 ,以适徙民与 粤 杂处。” 颜师古 注:“适,读曰讁,讁有罪者,徙之於 越 地,与其土人杂居。”
词语解释:骤徙  拼音:zhòu xǐ
谓忽然升迁官职。 明 张居正 《答奉常刘小鲁》:“昨曾见臺告归,提督有缺,銓司欲拟公调补,僕再三力止之。盖知公之不乐骤徙,用成高致焉。”
词语解释:侨徙  拼音:qiáo xǐ
迁移到外地居住。 清 薛福成 《母弟季怀事状》:“避 粤 寇之难,举家侨徙 宝应 之 东乡 。”
词语解释:桑荫不徙  拼音:sāng yīn bù xǐ
亦作“ 桑荫未移 ”。 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 尧 见 舜 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舜 受大麓,桑荫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唐 尉迟敬德 赞曰:‘ 敬德 之来, 太宗 以赤心付之。桑荫不徙,而大功立。’”
词语解释:流离转徙  拼音:liú lí zhuǎn xǐ
辗转迁移。 清 戴名世 《周烈妇传》:“ 周二 以薙髮为生,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已而自 定远 之 舒城 遂家焉。” 田汉 《〈田汉选集〉前记》:“在我长期流离转徙的生活中许多存稿存书都散佚了。”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涉江》篇所叙的正是 屈原 流离转徙的情形。”
词语解释:播徙  拼音:bō xǐ
流亡迁移。《宋书·志序》:“自戎狄内侮, 有晋 东迁,中土遗氓播徙 江 外。”
词语解释:放徙  拼音:fàng xǐ
流放。《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帝崩, 王莽 擅朝,诛贵戚 丅 傅 ,大臣 董贤 等皆放徙远方。”
词语解释:拔徙  拼音:bá xǐ
迁离本土。《三国志·魏志·郭淮传》:“遂讨 羌迷当 等,按抚 柔氐 三千餘落,拔徙以实 关中 。”
词语解释:窜徙  拼音:cuàn xǐ
(1).逃散。《明史·西域传二·罕东卫》:“ 洪武 二十五年, 凉国公 蓝玉 追逃寇 祁者孙 至 罕东 地,其部众多窜徙。”
(2).流放;放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青莲 胸怀洒落,虽经窜徙,亦不甚哀痛。”
词语解释:外徙  拼音:wài xǐ
谓转任地方官。《新唐书·儒林传中·徐坚》:“﹝ 徐坚 ﹞数外徙,久乃迁祕书监、左散骑常侍。”参见“ 外迁 ”。
词语解释:外迁  拼音:wài qiān
旧时谓京官调任地方官。《汉书·五行志上》:“ 刘向 以为先是上復徵用 周堪 为光禄勋,及 堪 弟子 张猛 为太中大夫, 石显 等復譖毁之,皆出外迁。”《新唐书·孔温业传》:“ 大中 时为吏部侍郎,求外迁,宰相 白敏中 顾同列曰:‘吾等可少警, 孔吏部 不乐居朝矣。’”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遽此外迁,处之剧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