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徙倚 拼音:xǐ yǐ
犹徘徊;逡巡。《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王逸 注:“彷徨东西,意愁愤也。”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洛灵 感焉,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王令 诣 谢公 ,值 习凿齿 已在坐,当与併榻, 王 徙倚不坐。” 宋 朱熹 《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徙倚緑树荫,摩挲苍石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被逐,徙倚无所归,母恐其折挫行死,令独居而给之食。” 郭沫若 《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我们走在江边上往复徙倚着,足足有一个钟头。”词语解释:徙薪 拼音:xǐ xīn
见“ 徙薪曲突 ”。
词语解释:徙薪曲突 拼音:xǐ xīn qǔ tū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 徐生 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 茂陵 徐福 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 福 説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 福 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高诱 注,谓乃 淳于髠 事。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风之前。” 清 林则徐 《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叹,踞觚听者休相瞋。” 柳亚子 《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终何济?烂额焦头已上卿。”亦省作“ 徙薪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勿惮徙薪之烦,以省焦烂之费。” 唐 权德舆 《读〈穀梁传〉》诗:“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大家协力图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词语解释:徙居 拼音:xǐ jū
迁居。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颐》:“大盖治床,南归羖羊,长伯为我,多得牛马,利於徙居。” 唐 牛僧孺 《张佐》:“徙居 鹤鸣山 下,草堂三间,户外駢植花竹,泉石縈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孝廉》:“又从幸 濼阳 。一日踉蹌至宫门,请上速徙居高处,以避水厄。”词语解释:徙木 拼音:xǐ mù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 始皇 , 秦 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 清 吴伟业 《读史杂诗》之二:“ 商君 刑师傅,徙木见威约。”词语解释:徙置 拼音:xǐ zhì
(1).谓把物件等移放到别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 薛伯宗 善徙痈疽, 公孙泰 患背, 伯宗 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
(2).移民使定居于某地。《后汉书·鲜卑传》:“闻 倭 人善网捕,於是东击 倭人国 ,得千餘家,徙置 秦水 上,令捕鱼以助粮食。”词语解释:徙市 拼音:xǐ shì
古礼,天子诸侯丧,庶人不外出求觅财利,以示忧戚,因移市于巷中以供其急需,谓之徙市。《礼记·檀弓下》:“岁旱, 穆公 召 县子 而问然:‘天久不雨……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郑玄 注:“徙市者,庶人之丧礼。今徙市,是忧戚於旱若丧。” 孔颖达 疏:“今徙市是忧戚於旱,若居天子诸侯之丧必巷市者,以庶人忧戚无復求觅财利,要有急须之物不得不求,故於邑里之内而为巷市。”词语解释:徙舍 拼音:xǐ shè
(1).指星移位。《吕氏春秋·制乐》:“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昔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 汉 王充 《论衡·变虚》:“案《子韦书録序奏》亦言 子韦 曰:‘君出三善言,荧惑宜有动。’于是候之,果徙舍。”
(2).指军队拔营。《孙膑兵法·十阵》:“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此击强众之道也。”《国语·吴语》:“明日徙舍,至於 御儿 ,斩有罪者以徇。”词语解释:徙家 拼音:xǐ jiā
迁居。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 景龙 四年,持幕竿随 玄宗 入 大明宫 ,诛 韦氏 ,奉 睿宗 朝羣后,遂为 景云 功臣,以长刀备亲卫。詔徙家东 云龙门 。” 明 刘基 《棣萼轩记》:“ 大同 之先,旧为 山阴 人,今徙家 萧山 三世矣。”词语解释:徙民 拼音:xǐ mín
(1).移民。《管子·四时》:“其时曰冬……其事号令,修禁徙民,令静止。”《汉书·陈汤传》:“自 元帝 时, 渭陵 不復徙民起邑。”
(2).迁移之民。《史记·平準书》:“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卜式 持钱二十万予 河南 守,以给徙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城中有 舜 庙, 魏 秦州 刺史治, 太和 迁都罢州,置 河东郡 ,郡多流杂,谓之徙民。”词语解释:徙义 拼音:xǐ yì
谓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论语·颜渊》:“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徙义,见义则徙意而从之。”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澄思寡欲,以致睿也;补过徙义,以日新也。”词语解释:徙治 拼音:xǐ zhì
迁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史记·秦本纪》:“ 献公 即位,镇抚边境,徙治 櫟阳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闔庐 之时大霸,筑 吴越城 ,城中有小城二,徙治 胥山 。”词语解释:徙废 拼音:xǐ fèi
贬谪废弃。《后汉书·第五伦传》:“近代 光烈皇后 ,虽友爱天至,而卒使 阴就 归国,徙废 阴兴 宾客。”词语解释:徙跸 拼音:xǐ bì
移动帝王的车驾。谓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 泽宫 ,筵阑 相圃 ,悵徙蹕之留欢,眷廻鑾之餘舞。”《北史·元寿传》:“今月五日,鑾舆徙蹕,亲临射苑。”词语解释:徙御 拼音:xǐ yù
谓帝王出行。《魏书·尒朱荣传》:“朕徙御北徂,劬劳鞍甲。”词语解释:徙举 拼音:xǐ jǔ
指军队行动。《荀子·强国》:“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 梁启雄 简释引 物茂卿 曰:“徙举者,徙军举兵也。”《荀子·议兵》:“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明史·武德传》:“乘高覘之,其部曲徙举不安而声嚣。”词语解释:徙都 拼音:xǐ dōu
迁移都城。《史记·周本纪》:“明年,伐 崇侯虎 ,而作 丰邑 ,自 岐下 而徙都 丰 。”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曜》:“ 乔太 、 王腾 等杀 準 ,奉六璽来降。二年,夏四月,徙都 长安 ,立 子熙 为太子。”词语解释:徙宅 拼音:xǐ zhái
传说 孟子 之母曾三迁其宅,使其子有良好的环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由此言之,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于身, 孟 母之徙宅,盖得其验。”后因以“徙宅”为母教的通称。 唐 白居易 《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窌,用旌徙宅之贤。虽示新恩,允符旧典。”参见“ 三迁 ”。
词语解释:三迁 拼音:sān qiān
(1).相传 孟轲 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 孟母 三次迁居,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汉 赵歧 《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迁之教既成,而一日之养不逮。”
(2).三次迁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范蠡 三迁,皆有荣名。” 清 黄遵宪 《潮州行》:“一夕輒三迁,踪跡无定所。”
(3).三次升迁。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 赵忠肃 号 得全 ,宗 伊川 之学,由司諫三迁至大用。”词语解释:徙宅忘妻 拼音:xǐ zhái wàng qī
搬家忘记携带妻子。形容粗心、健忘。语本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鲁哀公 问 孔子 曰:‘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孔子 对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魏徵 曰:‘昔 鲁哀公 谓 孔子 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 曰:“又有甚者, 桀 紂 乃忘其身。”亦犹是也。’”词语解释:徙官 拼音:xǐ guān
迁徙官职。亦指被迁之官。《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徙官闻言不徙。居官有忧。”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引疾三上书,微愿不克谐。徙官復在兹,心迹一何乖。” 明 文徵明 《送嘉定尹王君赴召叙》:“故余不惜其徙官之独后,而独幸其得民之久且深也。”词语解释:徙尾 拼音:xǐ wěi
犹言倒数,末尾。 宋 宋□ 《分门古今类事·异兆中·伯珍注名》:“名字在第二等末,徙尾第二人。 魏之枢 之下, 彭垂象 之上。”词语解释:徙播 拼音:xǐ bō
犹迁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昔隆 周 徙播,皆凭 晋 郑 之功;彊 汉 阽危,终假 虚牟 之力。” 吴兆宜 笺注:“《左传》 周 之东迁, 晋 郑 焉依。”词语解释:徙意 拼音:xǐ yì
谓改变意念。 三国 魏 曹植 《鹞雀赋》:“向者共出,为鷂所捕……我之得免,復胜於兔。自今徙意,莫復相妬。”词语解释:徙善远罪 拼音:xǐ shàn yuǎn zuì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大戴礼记·礼察》:“贵絶恶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词语解释:徙处 拼音:xǐ chǔ
迁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者, 楚 人也,字 丝 。父故为羣盗,徙处 安陵 。”词语解释:徙任 拼音:xǐ rèn
调任。《宋书·王僧达传》:“ 元嘉 二十八年春, 索虏 寇逼,都邑危惧, 僧达 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 宣城 太守,顷之,徙任 义兴 。”词语解释:徙业 拼音:xǐ yè
谓不专心本业,见异思迁。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词语解释:徙戎 拼音:xǐ róng
晋 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晋书·江统传》:“ 统 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清 项□□ 《〈中西纪事〉叙》:“窃惟驭外之要,不越剿抚二端。乃由前而论,择将之难, 汉文 拊髀而兴叹;由后而论,徙戎之患, 江统 蒿目而生忧。”词语解释:徙卜 拼音:xǐ bǔ
迁居。古人定居须经过占卜,故称。《宋书·武帝纪中》:“朝野丧沮,莫有固志,家献徙卜之计,国议迁都之规。”词语解释:徙道 拼音:xǐ dào
谓迁居。《荀子·礼论》:“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徙者,迻也。象徙道者,谓如将迻居然耳,亦不忍死其亲之意。”词语解释:徙放 拼音:xǐ fàng
流放。《宋书·后废帝纪》:“ 元徽 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改元,大赦天下……自元年以前貽罪徙放者,悉听还本。”词语解释:徙散 拼音:xǐ sàn
迁移疏散。《宋书·文帝纪》:“顷年岳牧迁回,军民徙散,廛里庐宇,不逮往日。”词语解释:徙逐 拼音:xǐ zhú
犹放逐。《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后汉书·乌桓传》:“若亡畔为大人所捕者,邑落不得受之,皆徙逐於雍狂之地,沙漠之中。”词语解释:徙贯 拼音:xǐ guàn
犹徙家。《新唐书·李尚隐传》:“ 李尚隐 ,其先出 赵郡 ,徙贯 万年 。”按,《旧唐书》作“徙家”。词语解释:徙迤 拼音:xǐ yǐ
后退貌。词语解释:徙迁 拼音:xǐ qiān
迁移。《国语·周语上》:“夫神壹,不远徙迁焉。” 韦昭 注:“言神壹心依凭於人,不远迁也。”《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夷狄居处饮食,随水草寒暑徙迁。” 宋 欧阳修 《观文殿大学士晏公神道碑铭》:“公讳 殊 ,字 同叔 ,姓 晏 氏,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词语解释:徙边 拼音:xǐ biān
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古代的一种刑罚。《汉书·陈汤传》:“ 汤 前有讨 郅支单于 功,其免 汤 为庶人,徙边。”《后汉书·安帝纪》:“乙亥,詔自 建初 以来,诸祅言它过坐徙边者,各归本郡,其没入官为奴婢者,免为庶人。”词语解释:徙薪曲突 拼音:xǐ xīn qǔ tū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 徐生 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 茂陵 徐福 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 福 説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 福 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高诱 注,谓乃 淳于髠 事。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风之前。” 清 林则徐 《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叹,踞觚听者休相瞋。” 柳亚子 《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终何济?烂额焦头已上卿。”亦省作“ 徙薪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勿惮徙薪之烦,以省焦烂之费。” 唐 权德舆 《读〈穀梁传〉》诗:“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大家协力图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词语解释:徙移 拼音:xǐ yí
迁移。多指河流改道。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顺其所欲行而治之,则易为功。强其所不欲而復之,则难为力。”《宋史·河渠志二》:“盖地形北高, 河 无北徙之道,而海口深浚,势无徙移,此边防之説不足听也。”词语解释:徙锢 拼音:xǐ gù
贬谪禁锢。《后汉书·谢弼传》:“又故太傅 陈蕃 ,辅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见陷羣邪,一旦诛灭。其为酷滥,骇动天下,而门生故吏,并离徙錮。 蕃 身已往,人百何赎!”词语解释:徙靡 拼音:xǐ mí
摇曳纷披貌。《文选·宋玉〈高唐赋〉》:“徙靡澹淡,随波闇蔼。” 李善 注:“徙靡,言枝往来靡靡然。”词语解释:徙系 拼音:xǐ xì
谓将人转移到某地拘禁。《史记·孝文本纪》:“五月, 齐 太仓令 淳于公 有罪当刑,詔狱逮徙繫 长安 。”《汉书·张耳传》:“ 陈王 从其计,徙繫 武臣 等家宫中,封 耳 子 敖 为 成都君 。”词语解释:徙月 拼音:xǐ yuè
逾月。谓丧家过了除服之月。《礼记·檀弓上》:“是月禫,徙月乐。” 郑玄 注:“言禫明月可以用乐。”词语解释:徙构 拼音:xǐ gòu
易地而建。《魏书·宣武帝纪》:“古之哲王,创业垂统,安民立化,莫不崇建胶序……自皇基徙构,光宅中区,军国务殷,未遑经建;靖言思之,有惭古烈。可敕有司依 汉 魏 旧章,营缮国学。”词语解释:徙次 拼音:xǐ cì
迁居。词语解释:徙痈 拼音:xǐ yōng
一种江湖医术,传说能移去痈疽。语出《南史·薛伯宗传》:“时又有 薛伯宗 善徙痈疽, 公孙泰 患背, 伯宗 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边便起一瘤如拳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素常乐为之药》:“予一生疗病,全用是方,无疾不试,无试不验,徙痈浣肠之奇,不是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