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末字词组
往往既往迈往向往长此以往过此而往来往往生往
来往勇往以往敢往今来古往过此以往开来继往独来独往
独往无往闲往电往藏往遁世长往拔来报往寒来暑往
古往而往之往乃往阏往迅往日来月往宕往
还往送往过往出往跋来报往常来常往情深一往熙来攘往
长往神往交往游往迎来送往不追既往忤往一如既往
一往孤往归往乡往逝往不溯既往心驰神往知来藏往
已往暂往遂往南来北往进往不咎既往有来有往神醉心往
追往心往前往反往过来过往锐往明来暗往 

词语解释:往往  拼音:wǎng wǎng
(1).常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往往鷄鸣巖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词语解释:来往  拼音:lái wǎng
(1).来去,往返。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 唐 李白 《大猎赋》:“ 大章 按步以来往, 夸父 振策而奔走。” 明 刘基 《途中见去雁》诗:“昔与鴈同归,今来鴈北飞。殷勤祝过鴈,来往莫相违。”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天空腾起更多小燕子,来往迴旋,每架后尾都拖着道白烟。”
(2).偏指来、到。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杖锡閒来往,无心到处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沧州 瞽者 刘君瑞 ,尝以弦索来往余家。”
(3).交际往来。《史记·吕不韦列传》:“﹝ 华阳夫人 ﹞从容言 子楚 质於 赵 者絶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政 听了,心想:‘和 老赵 并无来往,怎么也来?’”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跟这种东西来往?”
(4).谓重复多次。《西游记》第二四回:“﹝ 清风 ﹞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
(5).犹言上下,左右,表示概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见有二尺多高,径圆也不过一尺来往,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觔重。”《老残游记》第十四回:“总不到顿把饭的工夫,水头就过去,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郭沫若 《归去来·东平的眉目》:“《七请》本只是三千字来往的文章。”
词语解释:独往  拼音:dú wǎng
(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 李善 注:“ 淮南王 《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 司马彪 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 唐 杜甫 《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 庞公 竟独往, 尚子 终罕遇。”参见“ 独往独来 ”。
(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值大事之阽危,则能悍然独往,以为生民请命。”
词语解释:独往独来  拼音:dú wǎng dú lái
(1).指特立独行的人,摆脱万物的挂碍,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张湛 注:“物往亦往,物来亦来,任物来入,故莫有碍。”
(2).指人之思想、行为、活动自由,无所阻碍。《鬼谷子·内揵》:“欲就则就,欲去则去……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好逑传》第十二回:“﹝姪女﹞举动有嫌,虽抱知感之心,亦只好独往独来于漠然之中,而冀知我者知耳。” 茅盾 《夜读偶记》二:“反对论者强调艺术思想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好像艺术思想的兴衰,当真是独往独来,是艺术家的头脑的独创。”
(3).一人自去自来。 宋 杨万里 《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在 太平洋 舟中,青天碧海,独往独来之间,我常常忆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两句。”
(4).指文章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 清 戴名世 《〈金正希稿〉序》:“尝习诵读之,但见其独往独来,吐弃一切,非卑论儕俗者之所能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顾黄公春秋论》:“ 黄公 负经世才,其文不立间架……破八家之藩篱,自成一种独往独来文字。”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二章二:“可称为‘公安派’的先驱者,乃是几位独往独来的大家,却不是什么古文作家们。”
词语解释:古往  拼音:gǔ wǎng
往昔。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其中有旨意可观而词近古往者,为古讽。”《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燉煌 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
词语解释:还往  拼音:huán wǎng
(1).往来。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郡》:“或长吏忿怒,寃枉弱民,欲赴诉郡官,每惮还往。” 宋 曾巩 《答葛蕴》诗:“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
(2).往来之人。指亲朋。《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作客在 江西 ,得病卧毫釐。还往观消息,看看似别离。” 唐 李白 《少年行》:“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词语解释:长往  拼音:cháng wǎng
(1).一去不返。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冰山》:“﹝ 张彖 ﹞后登第为 华阴 尉,叹曰:‘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兄途中谨慎,早早到家,有便再来,勿为长往。”
(2).指避世隐居。 晋 潘岳 《西征赋》:“悟山潜之逸士,卓长往而不反。” 唐 王度 《古镜记》:“又将遍游山水,以为长往之策。”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先生乃復欲愤世自遂,长往之情得矣!”
(3).死亡的婉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书》:“岂谓中年,奄为长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俄顷,又举头顾 希文 曰:‘亦无鬼神,亦无恐怖。’言讫遂长往。”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愚民含忿轻生》:“见其幼弟气尚未絶,灌救得生。其餘六人则已长往。”
词语解释:一往  拼音:yī wǎng
(1).一去。亦为“死亡”的婉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元 方回 《武林书事》诗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文德》:“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於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犹一向。 晋 曹毗 《对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矫,岂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阳草!”《新唐书·狄仁杰传》:“ 山东 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 赵士楨 ﹞兴味阑珊,絶无平昔造鸟銃、议车阵、议屯田一往豪气。” 黄节 《陈先生集记》:“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嘆於今后死难。”
(3).一时。 宋 苏轼 《沉香山子赋》:“幸置此於几席,养幽芳於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 知章 学士,此一往何来?”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又学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词语解释:已往  拼音:yǐ wǎng
(1).以前。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諫,知来者之可追。” 宋 叶适 《始议一》:“嗟夫!是已往之事,不可追而悔者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已往的检讨,足为将来的借鉴。”
(2).以后。《后汉书·吕布传》:“ 布 见 操 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西晋 已往字书,何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輒耳!”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臣恐自兹已往,习惯成风,尽为执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
词语解释:追往  拼音:zhuī wǎng
追念往事;追悼死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深心追往,远情逐化。”《元典章新集·刑禁·禁骚扰》:“僧道人等,非因亲戚,指以追往为名,私相交通,受其餽遗。” 清 归庄 《祭钱牧斋先生文》:“感时追往,忽復泪下淋浪。”
词语解释:既往  拼音:jì wǎng
(1).以往;过去。《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於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晋 左思 《魏都赋》:“揆既往之前迹,即将来之后辙。” 宋 王安石 《谢赐元丰敕令格式等表》:“歷观既往,或仍踳駮之餘;绪正厥遗,实待缉熙之久。”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鉴 湖南 於既往,责 湖南 以未来,同心戮力,驱此丑酋。” 茅盾 《子夜》十九:“眼前这交易所公债关口一过,他必须重建既往的威权。”
(2).死的讳称。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序》:“ 晏婴 既往, 齐君 趍车而行哭。”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呜呼,尚生不存, 仲氏 既往。”
词语解释:勇往  拼音:yǒng wǎng
奋勇前进。 宋 杨万里 《观水叹》诗之二:“回风打别港,勇往遮不住。”《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或火其祠,或沉其像,勇往不顾,以是人亦以胆气许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然而这诧异使伊喜欢,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
词语解释:无往  拼音:wú wǎng
犹言无论到哪里。常与“不”“非”连用,表示肯定。 晋 孙绰 《喻道论》:“意之所指,无往不通。”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 清 谭嗣同 《仁学》一:“电气即脑,无往非电,即无往非我。”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想起他那首以生命写成的诗,这首诗无往不在。”
词语解释:而往  拼音:ér wǎng
(1).以后。《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以上。表示数量在某一点之上。《荀子·强国》:“故自四五万而往者,彊胜,非众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数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脩政矣。” 杨倞 注:“而往,犹已上也。”
词语解释:送往  拼音:sòng wǎng
(1).送别去者。《庄子·山木》:“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参见“ 送往迎来 ”。
(2).祭送死者。《礼记·祭义》:“乐以迎来,哀以送往。” 郑玄 注:“送去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参见“ 送往事居 ”。
词语解释:送往迎来  拼音:sòng wǎng yíng lái
(1).送往者,迎来者。多指应酬客人,接送官员。《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农夫﹞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弔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宋 杨万里 《儿侄新亭相迎》诗:“百年事业何为者?送往迎来过一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另外还要有些耗费,如送往迎来、吊死丧、问疾病、养育孤儿幼童,实在是勤苦已极。”亦作“ 送往劳来 ”、“ 送去迎来 ”。《楚辞·卜居》:“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后汉书·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2).指娼妓接送嫖客。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丰衣足食,不用送往迎来,此亦妾所愿也。” 郭沫若 《女神·湘累》:“哦,你是要叫我去做个送往迎来的娼妇吗?”
词语解释:送往事居  拼音:sòng wǎng shì jū
谓礼葬死者,奉事生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杜预 注:“往,死者;居,生者;耦,两也。送死事生,两无疑恨,所谓正也。” 唐 独孤及 《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谥议》:“论道赋政,送往事居,协恭秉彝,动罔违德。”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餘能事,尽於送往事居,不失倨侮。”亦作“ 送往视居 ”。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送往视居,则竭忠贞而不迴。”
词语解释:神往  拼音:shén wǎng
(1).谓心神出游。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二:“驰情运想,神往形留。” 宋 叶适 《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副赵公墓志铭》:“噫余 赵公 ,旷度逸羣,神往无方,岂是之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 范公 ﹞有时安睡恒一二日不觉,戒家人弗惊动,盖神往冥间判事也。”《红楼梦》第八七回:“﹝ 黛玉 ﹞一面思想,不知不觉神往那里去了。”
(2).内心向往;思慕。 清 张潮 《〈板桥杂记〉小引》:“似此胜游,真堪神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二子神往丽人,食不知味,逡巡辞去。” 鲁迅 《野草·一觉》:“﹝漂渺的名园中﹞这自然使人神往的罢,然而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 金小姐 似乎望见了那花的明耀的笑靥,她的脸上现出神往的光彩。”
词语解释:孤往  拼音:gū wǎng
独自前往。喻指归隐。《文选·陶潜〈归去来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授徒穷乡。制艺试帖之属,不中有司程度,学子稍稍引去。君益冥心孤往,孑焉寡儔。” 清 龚自珍 《尊史三》:“若夫高騫远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隐矣,焉用文之?”
词语解释:暂往  拼音:zàn wǎng
暂时离去。道家谓死。道家以生死为自然形气转化,往复无穷。故称生为暂来,死为暂往。《列子·杨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 张湛 注:“此书大旨,自以为存亡往復,形气转续,生死变化,未始絶灭也。”
词语解释:心往  拼音:xīn wǎng
犹向往,向慕。 清 刘大櫆 《吴蕊圃先生七十寿序》:“予心往先生,而自恨无因缘相见也。”
词语解释:迈往  拼音:mài wǎng
(1).超脱凡俗。 晋 王羲之 《诫谢万书》:“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羣辟,诚难为意也。” 宋 陆游 《贺叶枢密启》:“负沉雄迈往之略,躬英发絶人之姿。”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夫兄雄俊之文,博辩之才,迈往之气,无一人不知之。”
(2).谓时光流逝。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少壮真当努力,光阴迈往,悔其可追!”
(3).谓一直向前。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吾民惟一之大任,乃在迈往直前,以应方来之世变。” 闻一多 《雪》:“仿佛是诗人向上的灵魂,穿透自身的躯壳:直向天堂迈往。”
词语解释:以往  拼音:yǐ wǎng
(1).犹言以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赵文子 ﹞谓 穆叔 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史记·刺客列传》:“酒酣以往,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於市中。”《太平广记》卷八一引 晋 王嘉 《王子年拾遗记·韩稚》:“ 牺 轩 以往,屑屑焉以相诛灭。”按,今本《拾遗记·前汉上》“以往”作“以来”。 严复 《救亡决论》:“继今以往,将皆视物理之明昧,为人事之废兴。”
(2).用于地名之后,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陆行自兴安岭以往,林木丛杂,途径窄隘,冬雪之时,沙结氷坚。”
(3).犹言以上,表示数量有余。 郭沫若 《屈原》人物表:“上官大夫 靳尚 -- 楚怀王 之佞臣,年三十以往。”
(4).从前,以前。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这样地饱尝到作人的艰苦,变得忧郁而沉默,使她以往的朋友们惊叹一个少女怎会变得这样突然。” 碧野 《雪路云程》:“以往路没修通,牧民进山,人畜经常受到伤亡。”
词语解释:闲往  拼音:xián wǎng
指非大朝时的谒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为东朝 长乐宫 ,及閒往,数蹕烦人,迺作复道,方筑武库南。” 司马贞 索隐:“閒往谓非时也。中閒往来,清道烦人也。”《汉书·叔孙通传》作“间往”。 颜师古 注:“非大朝时,中间小謁见。”
词语解释:之往  拼音:zhī wǎng
去;到。《后汉书·羊续传》:“其所之往,輒迎致礼敬,厚加赠赂。”
词语解释:过往  拼音:guò wǎng
(1).谓时光过去或流逝。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阿英 《〈流离〉自序》:“从这一部纪录里,能以看出离乱时代的一部分人民的流离颠沛的生活状况,以及过往的一年的社会的暗影。”
(2).以往;往昔。 郭沫若 《羽书集·告国际友人书》:“过往无数志士仁人为谋世界和平,为谋人类福祉,费尽无量的心血所创建的文化利器,都为 日本 军部所逆用,用来摧残人类,以发泄他们的兽欲了。” 倪贻德 《零落》:“行人也很快的把以前住在那里的主人忘记,再没有人去谈论他们过往的历史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不提过往的事吧。我眼下招婿,全是为了两个老的。”
(3).(人物)经过;来去。 宋 刘宰 《送魏华甫侍郎谪靖州》诗:“六花瑞腊春臺熙,尤便逐客过往稀。”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夜祷明心》:“天地三光,虚空过往神祇。”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把回子网兜放在怀里,抖露着叫过往的人看。”
(4).谓人物的过从,交往。 冰心 《晚晴集·老舍和孩子们》:“我们和 老舍 过往较密的时期,是在抗战期间的 重庆 。” 臧克家 《往事忆来多》:“近十年来,我和 茅盾 先生过往颇密,往来函件很多。”
词语解释:交往  拼音:jiāo wǎng
互相来往。《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 李太伯 虽前辈,不相交往。”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几十年来, 汉 人与他的交往,朝廷对他的信义和帮助,使他看清了 长安 对 匈奴 和好的不变之策。”
词语解释:归往  拼音:guī wǎng
归附,向往。《穀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后汉书·铫期传》:“今 更始 失政,大统危殆,海内无所归往。”《隋书·经籍志一》:“万物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饗。”
词语解释:遂往  拼音:suì wǎng
谓以往的错误。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风成俗习,莫不逐末流,遁遂往,可慨者也。”《宋书·二凶传·元凶劭》:“如有守迷遂往,党一凶类,刑兹无赦,戮及五宗。”《梁书·袁昂传》:“若执迷遂往,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词语解释:前往  拼音:qián wǎng
(1).犹往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既无 长君 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鉴念前往,可为寒心。”《南齐书·豫章王萧嶷传》:“况道尊前往,惠积联绵者哉。”
(2).前去。《新唐书·文艺传中·萧颖士》:“ 林甫 尝至故人舍邀 颖士 , 颖士 前往。”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臣受命惊惕,不敢自寧,星驰前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其在京家产,著派 希拉布 前往查抄。”《人民日报》1984.6.9:“在前往 和平宫 的路上, 赵总理 及其陪同人员浏览了 菲德烈堡宫 。”参见“ 前去 ”。
词语解释:前去  拼音:qián qù
(1).谓到某处去。《南史·梁武帝纪》:“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唐 戴司颜 《江上雨》诗:“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 明 唐顺之 《阅视军情首疏》:“兹特命尔前去。”《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老爷 这里打发来人,又专人前去道答,就便打听那边的消息。”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今托友送上大洋二十五元,乞先生前去买下为托。”
(2).犹将来。 宋 苏舜钦 《城南感怀呈永叔》诗:“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飢。”
词语解释:向往  拼音:xiàng wǎng
(1).思慕。谓因羡慕而希望能如愿以偿。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 毕 每读《青凤传》,心輒向往,恨不一遇。” 袁鹰 《悲欢·一声绣金匾》:“他们不是向往着象解放军叔叔那样保卫社会主义江山吗?”
(2).指思慕之情。 清 孙枝蔚 《赠和州杨仲延》诗:“听此慰向往,怀古转悠然。”
(3).理想;追求。 明 何景明 《〈海叟集〉序》:“其子 继芳 者,从予论学,大有向往。”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四》:“这时,我懂了:原来她有着比她现在已有成就更高更远的向往。”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周大勇 ﹞身心沉浸在一种庄严的向往中。”
(4).指适才过去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印儿 心胆堕地,忽下树密覘向往,歷数嶮巇,卒至一破庙前。”
(1).思慕;想望。 宋 曾巩 《与王深父书》:“与 深父 别四年矣,嚮往之心,固不可以书道。” 清 吕璜 《与吴仲伦先生书》:“月前始得假大著伏而讽诵,不自意夙所嚮往於古人者,并世尚及见之。” 柯岩 《船长》:“经历过十多年的狂飙巨浪,他们还象儿时那样天真地向往海洋吗?”
(2).归向,趋向。 明 张居正 《答总督谭二华论任事筹边》:“昨巡关出,亦曾与之极言其利害,又故以他事奬之,而使之知所嚮往。”
词语解释:敢往  拼音:gǎn wǎng
谓行事果敢向前而无所顾忌。《汉书·酷吏传·义纵》:“﹝ 纵 ﹞治敢往,少温籍。”《汉书·王温舒》:“择军中豪敢往吏十餘人为爪牙。” 颜师古 注:“豪杰而性果敢、一往无所顾者以为吏也。”
词语解释:电往  拼音:diàn wǎng
如电之飞驰。《文选·郭璞〈江赋〉》:“凌波纵柂,电往杳溟。” 李善 注:“ 王逸 《荔枝赋》曰:‘飞匡上下,电往景还。’” 刘良 注:“电,谓疾也。” 唐 卢照邻 《穷鱼赋》:“鳧趋雀跃,风驰电往。” 宋 苏轼 《答径山琳长老》诗:“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詰。”
词语解释:乃往  拼音:nǎi wǎng
从前,以前。《无量寿经》卷上:“ 佛 告 阿难 :乃往过去,久远无量。”
词语解释:出往  拼音:chū wǎng
出亡;逃亡。《史记·宋微子世家》:“太师,少师,我其发出往?”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发,起也。 紂 祸败如此,我其起作出往也。”
词语解释:游往  拼音:yóu wǎng
(1).交游;往来。《梁书·徐勉传》:“其所游往,皆一时才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 陆鸿渐 与 皇甫曾 、 权德舆 、 李季卿 辈游往,是 大历 元和 人。”
(2).到某处闲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寒林者,弃尸之所,俗谓不祥之地,人絶游往之迹。”
词语解释:乡往  拼音:xiāng wǎng
向往;专心想望。乡,通“ 向 ”。《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伏惟閤下以盛德伟誉,丰功茂烈,为天下所乡往。”
词语解释:南来北往  拼音:nán lái běi wǎng
泛指来来往往。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都来我这里吃酒。” 峻青 《海啸》第三章:“在海上和河里打鱼的船,常在镇西的渡口码头上停泊卸鱼和装粮,所以这镇上就开了不少店铺,招徕着那些南来北往的人们。”
词语解释:反往  拼音:fǎn wǎng
往返。《新唐书·李光颜传》:“ 光颜 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 光颜 ,矢集其身如蝟。”
词语解释:长此以往  拼音:cháng cǐ yǐ wǎng
长久地这样下去。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坚卓者无不灭亡,游移者愈益堕落,长此以往,将使 中国 无一好人。”
词语解释:今来古往  拼音:jīn lái gǔ wǎng
犹古往今来。 明 何景明 《登谢台》诗:“今来古往事穷事,万载消沉共一哀。”
词语解释:藏往  拼音:cáng wǎng
记藏往事于心中。意在作为来日之借鉴。《易·繫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夫读史尽其文不尽其质,于藏往则已疏矣,而欲以此知来,妄其颜之过厚耶?”
词语解释:阏往
阻止放逸的意念和行为
词语解释:跋来报往  拼音:bá lái bào wǎng
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 拔 ”。语本《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郑玄 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情变》第一回:“一众乡人,跋来报往的来领吃。”
词语解释:迎来送往  拼音:yíng lái sòng wǎng
(1).谓迎接来者,送走去者。 宋 杨万里 《过鹦斗湖》诗之一:“红旗青盖鸣鉦处,都是迎来送往人。” 明 刘基 《过苏州》诗之二:“天地山河有真主,迎来送往总成空。”
(2).谓来时迎接,去时送行。 温靖邦 《将星在狼烟中升起》十一:“太夫人冷笑道:‘这位 黄先生 我看枉为人师!劝学生卖主求荣,他当的什么老师?听说你还客客气气迎来送往?’”
词语解释:逝往  拼音:shì wǎng
犹往昔。《文选·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唐 李善 注:“循四时而叹其逝往之事,揽视万物盛衰而思虑纷紜也。”
词语解释:进往  拼音:jìn wǎng
前往,前进。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屯》:“进往无光,留止有庆。”《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唐 孔颖达 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
词语解释:过来过往  拼音:guò lái guò wǎng
来往经过。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兀那一街两巷,过来过往的人,您都听着,俺这 周公 ,阴阳有准,祸福无差,但是一卦算不着,甘罚这一箇银子。”
词语解释:过此而往  拼音:guò cǐ ér wǎng
见“ 过此以往 ”。
词语解释:过此以往  拼音:guò cǐ yǐ wǎng
除此以外。《易·繫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身衣口食,绢米足充,过此以往,实无所用。”亦作“ 过此而往 ”。 汉 扬雄 《法言·问道》:“五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中於天地者为中国,过此而往者人也哉!”
词语解释:过此以往  拼音:guò cǐ yǐ wǎng
除此以外。《易·繫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身衣口食,绢米足充,过此以往,实无所用。”亦作“ 过此而往 ”。 汉 扬雄 《法言·问道》:“五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中於天地者为中国,过此而往者人也哉!”
词语解释:遁世长往  拼音:dùn shì cháng wǎng
亦作“遯世长往”。 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 明 归有光 《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其所见四方贤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几;遁世长往、怀道藴术之士有几?” 明 归有光 《题玉女潭记》:“由此言之,余殆疑所谓仙人之跡者,皆遯世长往之士有所托而为之,亦 史君 类耶?”
词语解释:迅往  拼音:xùn wǎng
犹言一往直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文》:“南人喜读书,西北诸公则但凭其迅往之气,便足雄盖一时。”
词语解释:常来常往  拼音:cháng lái cháng wǎng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词语解释:不追既往  拼音:bù zhuī jì wǎng
见“ 不咎既往 ”。
词语解释:不咎既往  拼音:bù jiù jì wǎng
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明史·贵州土司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此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亦作“ 不追既往 ”。 清 林则徐 《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絶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词语解释:不溯既往  拼音:bù sù jì wǎng
“溯及既往”的对称。法律只适用于它施行后所发生的事项,而不适用于它施行前所发生的事项的原则。
词语解释:不咎既往  拼音:bù jiù jì wǎng
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明史·贵州土司传》:“令还侵地,不咎既往,已属国家宽大。”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此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亦作“ 不追既往 ”。 清 林则徐 《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絶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词语解释:锐往  拼音:duì wǎng
犹言一往无前。 清 周亮工 《盛此公传》:“屈其二十年鋭往之气,頫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
词语解释:来往往  拼音:lái wǎng wǎng
来来去去。形容往来频繁。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我着你再休恋那红尘内赤力力虎鬭龙争,碧天边来往往鸟飞兔走。”
词语解释:开来继往  拼音:kāi lái jì wǎng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诗刊》1978年第4期:“四海五湖,群贤集,早春时节。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参见“ 继往开来 ”。
词语解释:继往开来  拼音:jì wǎng kāi lái
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公 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清 顾炎武 《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 两汉 而下,虽多保残守缺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 邓小平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当前,我国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
词语解释:拔来报往  拼音:bá lái bào wǎng
速来速往。后以指往来频繁。报,通“ 赴 ”。语出《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郑玄 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少顷,以足牀来,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携一短足几至。拔来报往,蹀躞甚劳。”
词语解释:日来月往  拼音:rì lái yuè wǎng
见“ 日往月来 ”。
词语解释:日往月来  拼音:rì wǎng yuè lái
形容岁月不断流逝。语本《易·繫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日往月来,暑退寒袭。” 吕向 注:“言感时迁变。” 唐 薛逢 《醉春风》诗:“日往月来何草草,今年又校三年老。”《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日往月来,不觉十一月下旬,吉期将近。”亦作“ 日来月往 ”。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不去营运,日来月往,手内使得没了。”
词语解释:情深一往  拼音:qíng shēn yī wǎng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清 王晫 《今世说·豪爽》:“ 茅 名 兆儒 ,一字 雪鸿 , 浙江 钱塘 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闻 忆娘 与先生本旧相识,一别十年,尊前问姓,故诗中不觉情深一往云。”参见“ 一往情深 ”。
词语解释:一往情深  拼音:yī wǎng qíng shēn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清 黄宗羲 《郑禹梅刻稿序》:“然 震川 之所以见重於世者,以其得史 迁 之神也,其神之所寓,一往情深,而紆迴曲折次之。” 张辛欣 《我在哪儿错过了你》:“ 李克 在用那清澈的目光一往情深地看着我。” 礼平 《晚霞消失的时候》第四章:“老人年事已高,不会再放弃他多年的信仰,他对佛教已经一往情深,肯定会抱守着这些陈旧的信条去颐养天年的。”亦作“ 一往而深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与知己交,绸繆繾綣,一往而深,不以贫富易其念。”
词语解释:忤往  拼音:wǔ wǎng
谓阻碍不通。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理积则神无忤往,事感则悦情斯来。”
词语解释:心驰神往  拼音:xīn chí shén wǎng
见“ 心往神驰 ”。
词语解释:心往神驰  拼音:xīn wǎng shén chí
谓一心向往。 宋 欧阳修 《祭杜祁公文》:“自公之丧,道路嗟咨。况於愚鄙,久辱公知;繫官在朝,心往神驰。”亦作“ 心驰神往 ”。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这两棵大树,至今依旧蓊郁苍翠,巍然挺立。来到树下,谁能不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词语解释:有来有往  拼音:yǒu lái yǒu wǎng
谓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陶行知 《怎样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虚心的请教他,他也会虚心的请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
词语解释:明来暗往  拼音:míng lái àn wǎng
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来往频繁(多含贬义)。如:这伙人相互勾结,明来暗往,阴谋策划,干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坏事。
词语解释:生往  拼音:shēng wǎng
产生向往之心。《管子·侈靡》:“使人思之,人所生往,教之始也,身必备之。” 尹知章 注:“人既思之,则生其善心。”
词语解释:独来独往  拼音:dú lái dú wǎng
独身来往,不与人为伍。亦比喻事事不与人同。 明 李贽 《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柳青 《在皇甫村》:“别说参加互助组吧,他就是进 终南山 ,到镇上去赶集,都不结伴,总是独来独往。” 柳青 《狠透铁》:“﹝他﹞古怪,独来独往,爱抬杠,你说东来他偏西。”
词语解释:寒来暑往  拼音:hán lái shǔ wǎng
(1).谓四季的更替。亦泛指时光流逝。语本《易·繫辞卜》:“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寒往暑来而不穷,哀极乐反而有终。”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则他这兔走乌飞,寒来暑往,春日花开,可又早秋天月朗。断送了光阴,消磨了世况。” 郭小川 《他们下山开会去了》诗:“那本小书呵,仍旧带在他们的身上。十三度寒来暑往,不知又经过多少人的手掌。”
(2).谓忽冷忽热,冷热交替。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陈全词》:“ 全 尝病疟,恼恨不胜,乃製《叨叨令》以自写云:‘冷来时冷的在冰凌上卧,热来时热的在蒸笼里坐……只被你闷杀人也么哥,真的是寒来暑往人难过。’”
词语解释:宕往  拼音:dàng wǎng
豪纵不羁。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刚畧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歷纤理,则宕往而疏越。” 清 周亮工 《跋顾少宰朱卷》:“岂如今世操觚家驰骋华腴,竞为宕往之词而莫知所止者乎?” 清 龚自珍 《丙戌秋日独游法源寺惘然赋》:“髫年抱秋心,秋高屡逃塾。宕往不可收,聊就寺门读。”
词语解释:熙来攘往  拼音:xī lái rǎng wǎng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惟其不能破,所以世界上的人还那么熙来攘往;若是都破了,那就没了世界了。” 沙汀 《困兽记》四:“说完,她就匆匆忙忙收回了手,很快在熙来攘往的人丛中消失了。”参见“ 熙熙攘攘 ”。
词语解释:熙熙攘攘  拼音:xī xī rǎng rǎng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语本《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壤,通“ 攘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熙熙攘攘,都为利来;蚩蚩蠢蠢,皆纳祸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奴婢废止议》:“原夫天地之生人也,熙熙攘攘,初无贫富之区别,即无贵贱之等级。”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亦省作“ 熙攘 ”。 明 孙仁孺 《东郭记·由君子观之》:“君不见尽处熙攘名利中。” 张抗抗 《北极光》:“从那熙攘而拥挤的集市穿过去,起码可以晚半点钟到达照相馆。”
词语解释:一如既往  拼音:yī rú jì wǎng
完全象过去一样。 陈毅 《在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 代表团一如既往,在实践中一定贯彻这个原则。”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四章:“它一如既往,是一片蓬勃的繁忙景象。” 庞瑞垠 《我们还会相逢……》:“我一到家,父亲便一如既往地乐呵呵地迎了上来。”
词语解释:知来藏往  拼音:zhī lái cáng wǎng
《易·繫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来知德 注:“凡吉凶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来·吉凶之理,见在於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知来者,先知也。藏往者,了然藴畜於胸中也。”后以“知来藏往”谓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非知来藏往者,莫之能审也。”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摛藻彫章,研几之餘事;知来藏往,採賾之所宗。” 清 龚自珍 《江子屏所著书叙》:“有训詁事实以为之跡,有知来藏往以为之神。”
词语解释:神醉心往  拼音:shén zuì xīn wǎng
心神陶醉向往。 明 叶式 《题〈诚意伯刘公集〉》:“此僕所为神醉心往,而窃怪夫人之未深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