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冬平声 [chóng,重复][cóng,服从][gōng,供给][féng][chōng,交通要道、冲击][详注1][详注2][yóng][gōng][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详注3][通颙]


注1:纵 从衡。《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
注2:笼 《广韵》《集韵》力钟切《正韵》卢容切,音龙。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
注3:憃 音舂。《集韵》騃昏也。或作憧。《礼·哀公问》寡人憃愚冥顽。《注》憃,蔽於气质也。 又《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
首字词组
彤庭彤史彤彤彤车彤芝盖彤云密布彤殿 
彤管彤弓彤帏彤幢彤銮彤丹彤珠 
彤云彤襜彤宫彤弧彤几彤镂彤暑 
彤墀彤幨彤陛彤壶彤卢彤鱼  
彤闱彤廷彤驺彤辇彤精彤矢  

词语解释:彤庭  拼音:tóng tíng
亦作“ 彤廷 ”。
(1). 汉 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
(2).泛指皇宫。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自甘茅屋老三间,岂意彤廷缀两班。” 清 赵翼 《木兰较猎》诗:“行闕嵯峨倚翠屏,名王俱入宴彤廷。”
词语解释:彤管  拼音:tóng guǎn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貽我彤管。” 毛 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 郑玄 笺:“彤管,笔赤管也。” 陈奂 传疏引 董仲舒 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 高亨 《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 余冠英 《诗经选译》《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李贤 注:“彤管,赤管笔也。”
(2).指女子文墨之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三闺秀时代相近,并有功是书。彤管清徽,一时鼎峙,韵矣哉!”
(3).指 汉 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晋书·夏侯湛传》:“入閶闔,躡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我持彤管双凤翎,浮沉帝傍近紫庭。”
(4).指画笔。 明 唐寅 《题牡丹画》诗:“穀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词语解释:彤云  拼音:tóng yún
(1).红云,彩云。《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彤云昼聚,素灵夜哭。” 李善 注:“彤,丹色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彤云斐亹以翼櫺,皦日炯晃於綺疏。” 吕向 注:“彤云,彩云也。斐舋,文色皃。”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六:“细擘桃花逐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百朵彤云,烂如朝霞。”
(2).指下雪前密布的浓云。 唐 宋之问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诗:“北闕彤云掩曙霞,东风吹雪舞山家。” 明 陆采 《明珠记·雪庆》:“彤云四起,看雨结空花,风翦飞絮。” 峻青 《瑞雪图》:“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词语解释:彤墀  拼音:tóng chí
即丹墀。借指朝廷。 唐 韩愈 《归鼓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宋 秦观 《寄孙莘老少监》诗:“一出 承明 七换麾,君恩復许上彤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二:“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
词语解释:彤闱  拼音:tóng wéi
朱漆宫门。借指宫廷。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拂雾朝清阁,日旰坐彤闈。” 明 唐顺之 《八月五日顺义道中望阙》诗:“几时承遣出彤闈,寒暑俄惊节候非。”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啑血彤闈地,横尸紫籞汪。”
词语解释:彤史  拼音:tóng shǐ
(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新唐书·百官志二》:“彤史二人,正六品。” 清 毛奇龄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闈起居及内庭燕褻之事,用示劝戒。”
(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晋书·后妃传序》:“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之猷替矣。” 唐 沉佺期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诗:“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五》:“彤史年来不絶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
词语解释:彤弓  拼音:tóng gōng
(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书·文侯之命》:“用賚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 孔 传:“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杨伯峻 注:“彤弓、彤矢与下玈弓矢,俱以所漆之色言之。” 汉 韦贤 《劝励》诗:“彤弓斯征,抚寧遐荒。”《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窃念本朝七否,巨业沦胥,攀鼎驾以长违,抚彤弓而自咎。”
(2).《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左传·文公四年》:“ 卫 宁武子 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彤弓》。”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归来颁赏賚,燕饗赋《彤弓》。”
词语解释:彤襜  拼音:tóng chān
见“ 彤幨 ”。
词语解释:彤幨  拼音:tóng chān
亦作“ 彤襜 ”。 赤色车帷。 唐 皇甫冉 《送崔使君赴寿州》诗:“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宋 王安石 《送浑州知府宋谏议》诗:“班春回紺幰,问俗卷彤襜。”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词语解释:彤幨  拼音:tóng chān
亦作“ 彤襜 ”。 赤色车帷。 唐 皇甫冉 《送崔使君赴寿州》诗:“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宋 王安石 《送浑州知府宋谏议》诗:“班春回紺幰,问俗卷彤襜。”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词语解释:彤廷  拼音:tóng tíng
见“ 彤庭 ”。
词语解释:彤庭  拼音:tóng tíng
亦作“ 彤廷 ”。
(1). 汉 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
(2).泛指皇宫。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自甘茅屋老三间,岂意彤廷缀两班。” 清 赵翼 《木兰较猎》诗:“行闕嵯峨倚翠屏,名王俱入宴彤廷。”
词语解释:彤彤  拼音:tóng tōng
通红貌。 唐 戎昱 《下第留辞顾侍郎》诗:“綺陌彤彤花照尘,王门侯邸尽朱轮。”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那股火的洪流闪亮闪亮,映得每个炼钢手浑身上下红彤彤的。”
词语解释:彤帏  拼音:tóng wéi
汉 代刺史出行用的赤色车帷。后用以借指州府地方长官。 唐 崔湜 《拜襄州剌史途中言志》诗:“彤幃荷新宠,朱黻蒙旧荣。”
词语解释:彤宫  拼音:tóng gōng
彤庭。 唐 杜甫 《往在》诗:“往在 西京 日,胡来满彤宫。”
词语解释:彤陛  拼音:tóng bì
彤墀。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皁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
词语解释:彤驺  拼音:tóng zōu
骑马为达官贵人吆喝开路的前导。身着红衣红帽,故称。 唐 褚亮 《和御史韦大夫喜霁之作》诗:“白简光朝幰,彤騶出禁中。”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彤驺》:“ 褚亮 诗‘彤騶出禁中’,盖五伯戴红帽以唱騶,自 唐 已然矣。 宋 人科甲给騶从归第曰‘黄榜开天上,彤騶出禁中’,本 褚亮 句也。”《通雅·称谓》:“彤騶即《南史》之絳騶,不自 唐 始也。”
词语解释:彤车  拼音:tóng chē
朱漆车。王侯之乘。《史记·五帝本纪》:“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 明 何景明 《七述》:“尔其彤车翠盖翳华芝,左驂双龙右两螭。”
词语解释:彤幢  拼音:tóng zhuàng
用于仪仗的赤色旗帜。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彤幢絳旃紫纛旛,炎官热属朱冠褌。”
词语解释:彤弧  拼音:tóng hú
即彤弓。《后汉书·班固传》:“乘其命赐彤弧、黄戚之威,用讨 韦 、 顾 、 黎 、 崇 之不格。”参见“ 彤弓 ”。
词语解释:彤弓  拼音:tóng gōng
(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书·文侯之命》:“用賚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 孔 传:“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杨伯峻 注:“彤弓、彤矢与下玈弓矢,俱以所漆之色言之。” 汉 韦贤 《劝励》诗:“彤弓斯征,抚寧遐荒。”《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窃念本朝七否,巨业沦胥,攀鼎驾以长违,抚彤弓而自咎。”
(2).《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左传·文公四年》:“ 卫 宁武子 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彤弓》。”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归来颁赏賚,燕饗赋《彤弓》。”
词语解释:彤壶  拼音:tóng hú
朱漆漏壶。古代计时器的一种。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女童队》:“彤壶漏箭,随鸡唱以渐移;絳节綵髦,闻凤簫而自举。”
词语解释:彤辇  拼音:tóng niǎn
朱漆宫车。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之二:“云路移彤輦,天津转明镜。”
词语解释:彤芝盖  拼音:tóng zhī gài
朱伞。天子仪仗之一。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縹縹緲緲红云里,雉尾扇遮着赭黄袍。深深沉沉丹陛间,龙麟座覆着彤芝盖。” 明 孙梅锡 《琴心记·持节锦行》:“奏罢五云开,望絶彤芝盖。”
词语解释:彤銮  拼音:tóng luán
指皇宫正殿。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又观其雄峙闕门,凛伏彤鑾;乌鳶慴窜,狐兔摧残。”
词语解释:彤几  拼音:tóng jǐ
朱漆几。卿大夫来聘时设酢席间。《周礼·春官·司几筵》:“昨席,莞筵纷纯,加繅席画纯,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左彤几。” 孙诒让 正义:“《博物志》引 董仲舒 云:‘彤者,赤漆。’”
词语解释:彤卢  拼音:tóng lú
彤弓和卢弓。古代天子用以赏有功的诸侯或大臣。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投彤卢而不弯,非繁弱之不劲也,坐莫赏焉。”
词语解释:彤精  拼音:tóng jīng
指赤色的光芒。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日耀彤精,天澄翠色。”
词语解释:彤云密布  拼音:tóng yún mì bù
天空布满乌云
词语解释:彤丹  拼音:tóng dān
(1).指朱漆。 晋 王廙 《笙赋》:“合松蜡以密际,糅彤丹以发光。”
(2).谓因漆朱而闪耀红光。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山池壮丽,阶阁彤丹。”
词语解释:彤镂  拼音:tóng lòu
涂丹漆和雕刻花纹。亦泛指装饰。《左传·哀公元年》:“昔 闔庐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鏤。” 杜预 注:“彤,丹也。鏤,刻也。” 陆德明 释文:“彤,丹漆也。”《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 韦昭 注:“彤谓丹楹,鏤谓刻桷。”
词语解释:彤鱼  拼音:tóng yú
古国名。《国语·晋语四》:“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 皆为 己 姓。 青阳 , 方雷氏 之甥也; 夷鼓 、 彤鱼氏 之甥也。” 韦昭 注:“ 彤鱼 ,国名。”
词语解释:彤矢  拼音:tóng shǐ
朱漆箭。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诸侯大臣。《书·文侯之命》:“彤弓一,彤矢百。”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凡此者,妕盘虽丽,难鐫彤矢之勋;曶鼎良珍,莫罄赤环之绩。”参见“ 彤弓 ”。
词语解释:彤弓  拼音:tóng gōng
(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书·文侯之命》:“用賚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 孔 传:“诸侯有大功,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彤弓以讲德习射,藏示子孙。”《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杨伯峻 注:“彤弓、彤矢与下玈弓矢,俱以所漆之色言之。” 汉 韦贤 《劝励》诗:“彤弓斯征,抚寧遐荒。”《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窃念本朝七否,巨业沦胥,攀鼎驾以长违,抚彤弓而自咎。”
(2).《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左传·文公四年》:“ 卫 宁武子 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彤弓》。”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归来颁赏賚,燕饗赋《彤弓》。”
词语解释:彤殿  拼音:tóng diàn
彤庭。 南朝 齐 陆厥 《李夫人及贵人歌》:“彤殿向蘼芜,青蒲復萎絶。”
词语解释:彤珠  拼音:tóng zhū
烧红的铁丸。《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彤珠星流,飞矢雨集。” 李善 注:“彤珠星流,谓冶铁以灌敌。《司马兵法》曰:‘火攻有五,斯为一焉。’”
词语解释:彤暑  拼音:tóng shǔ
犹酷暑。 唐 高宗 《玉华宫山铭》:“炎生肇授,彤暑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