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彖系 拼音:tuàn xì
《周易》中《彖传》与《繫辞》的并称。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斯文忧患餘,圣哲垂《彖》《繫》。” 仇兆鳌 注:“彖谓卦辞,繫谓《繫辞传》。” 明 方孝孺 《勉学诗》之七:“《家》《睽》在妇德,《彖》《繫》有遗音。” 清 顾炎武 《谒夫子庙》诗:“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繫》,吾志在《春秋》。”词语解释:彖辞 拼音:tuàn cí
(1).指《周易》中的卦辞。《左传·昭公二年》“见《易·象》与《鲁春秋》” 唐 孔颖达 疏:“故先代大儒 郑众 、 贾逵 等或以为卦下之彖辞, 文王 所作。”按,象,或以为非《易》十翼之《象》,应是《象魏》。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易·乾》“元亨利贞” 宋 朱熹 本义:“元亨利贞, 文王 所繫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
(2).指《周易》中的爻辞。《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郑玄 注:“彖辞,爻辞也。”词语解释:彖传 拼音:tuàn chuán
《易传》之一。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繫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 孔子 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参阅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词语解释:彖定 拼音:tuàn dìng
断定。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未尽询谋之诚,遽下彖定之语,此其流弊。以视偶语之禁,腹诽之罚,尚为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