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良弼 拼音:liáng bì
犹良佐。《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孔 传:“梦天与我辅弼良佐,将代我言政教。” 唐 杨炯 《中书令薛振行状》:“ 文王 协於朕卜,迎 太公 於 渭水 ; 高宗 求於朕梦,得良弼於 傅巖 。” 明 刘基 《巫山高》诗:“君不见, 商王 梦中得良弼, 傅巖 之美今安匹!”词语解释:辅弼 拼音:fǔ bì
亦作“ 辅拂 ”。
(1).辅佐;辅助。《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於大难。”《荀子·臣道》:“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諫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 太宗 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寧。’”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学成三略和六韜,忘生捨死建功劳。赤心辅弼为良将,尽忠竭力保皇朝。” 章炳麟 《秦政记》:“ 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而外戚窃其柄。”
(2).辅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吕氏春秋·自知》:“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史记·管蔡世家》:“然 周武王 崩, 成王 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 成叔 、 冄季 之属十人为辅拂,是以诸侯卒宗 周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自 太宗 崇奬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尚志 所上的十策,朕细看,学问很渊深。这人可用为辅弼么?”
(3).今也指辅佐领袖的人。 郭沫若 《悼念周总理》诗:“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隐翳五洲哀。”
(4).指辅星和弼星。《云笈七籤》卷二五:“破军,辅弼,保臣长生,除却灾厄,絶去邪精。”《云笈七籤》卷二五:“辅弼真君,一隐一显,至真至神,佐相北极,环遶紫晨。”词语解释:丞弼 拼音:chéng bì
(1).辅佐的大臣。 宋 苏辙 《论用台谏札子》:“每当视朝,上有丞弼朝夕奏事,下有臺諫更迭进见。”《明史·戴士衡传》:“陛下高拱九重,目不睹师保之容,耳不闻丞弼之议。” 清 顾炎武 《杭州》诗之二:“南渡始侨藩,懿亲藉丞弼。”
(2).辅佐的职位。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璪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知郑州》:“昔我神考,收擢儁良,置於丞弼。” 明 归有光 《张治赐谥文毅诰文》:“往殿 南都 ,以长六卿;寻被召还,置之丞弼。”
(3).辅佐。 宋 范仲淹 《谢授知邠州表》:“詔旨弗从留居丞弼之位,表章再露,请陈戎狄之机。”《明史·李善长等传赞》:“其从容丞弼之任者, 李善长 、 汪广洋 、 胡惟庸 三人而已。”词语解释:光弼 拼音:guāng bì
多方面匡辅。《晋书·王浑传》:“ 周公 得以圣德光弼幼主,忠诚著於金縢。”词语解释:元弼 拼音:yuán bì
首席辅臣。指宰相。 唐 杜甫 《进封西岳赋表》:“维岳固陛下本命,以永嗣业,维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公藴开物致君之才,居元弼上公之位。”词语解释:近弼 拼音:jìn bì
接近帝王的辅弼之臣。 宋 苏轼 《司马光左仆射追封温国公》:“粤惟先朝,延登近弼。”词语解释:赉弼 拼音:lài bì
语本《书·说命上》:“梦帝賚予良弼。”后用“賚弼”谓赏赐辅佐之臣。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 高宗 梦帝賚弼,致 殷商 有中叶之盛,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耳。”词语解释:傅弼 拼音:fù bì
辅弼;辅佐。《晋书·索靖传》:“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宜赞百揆,傅弼朕躬。”词语解释:承弼 拼音:chéng bì
承命辅佐。《书·冏命》:“其侍御僕从……以旦夕承弼厥辟。” 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肃肃卿士,邕邕承弼。”词语解释:使弼 拼音:shǐ bì
犹使相。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 张 ( 张士逊 ), 吕 ( 吕夷简 )亲姻也,私焉,曰:‘主上独留公,必是 士逊 别有差遣?’因祈以恩命。 吕 沉吟久之,曰:‘使弼。’ 张 也欣然慰望。”参见“ 使相 ”。
词语解释:使相 拼音:shǐ xiāng
唐 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 宋 初因之,以亲王、留守、节度使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实际上不主政事。如 王安石 罢相后以 镇南军 节度使同平章事判 江宁府 ,即其例。 明 代官场中用以称以辅臣身分督师者, 清 代用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唐明皇 天宝 十五载六月,授 崔圆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蜀郡长史、剑南节度如故,使相始也。” 清 张际亮 《传闻》诗:“地阴将军仍卧甲,天高使相但衔杯。”词语解释:赞弼 拼音:zàn bì
辅弼,辅佐。 蔡锷 《致各省军政府电》:“其各发抒讜论,赞弼宏謨,岂特 滇省 之幸,实我大 中华国 万世之幸。”词语解释:台弼 拼音:tái bì
犹台辅。《宋史·沉伦传》:“ 沉伦 逮事两朝,早升台弼,有祗畏谨守之美,有矜恤周济之心。”词语解释:匡弼 拼音:kuāng bì
匡正辅佐;纠正补救。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朗碑》:“骄盈僣差,或蹈宪理,非弘直硕儒,莫能匡弼。”《后汉书·左雄传》:“伏见议郎 左雄 ……实有王臣蹇蹇之节, 周公 謨 成王 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明史·徐溥传》:“国家设 文渊阁 ,命学士居之,诚欲其謨谋政事,讲论经史,培养本原,匡弼闕失,非欲其阿諛顺旨,惟言莫违也。” 清 薛福成 《书太监安德海伏法事》:“嚮非列圣家法之严,皇太后之明圣与诸大臣之匡弼,其安能若是神速哉!”词语解释:予违汝弼 拼音:yú wéi rǔ bì
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孔 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隋书·高颎等传赞》:“君邪而不能正言,国亡而情均众庶。予违汝弼,徒闻其语;疾风劲草,未见其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然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词语解释:亮弼 拼音:liàng bì
辅佐。 唐 杨炯 《酅国公墓志铭》:“惟丞相保寧 西汉 ,惟太尉亮弼东朝。”《旧唐书·元载传》:“亮弼之功,未能经邦成务;挟邪之志,常以罔上面欺。”词语解释:桢弼 拼音:zhēn bì
指栋梁辅弼之臣。《魏书·阳固传》:“遭季叶之纷乱兮,仍矫迹於 良乡 ;弃侯卫之楨弼兮,乃殖根於 幽 方。”词语解释:俊弼 拼音:jùn bì
才智杰出的辅佐之臣。 晋 陆云 《逸民箴》:“朝有俊弼,野有逸民,各有攸届。”词语解释:保弼 拼音:bǎo bì
(1).保卫并辅佐。《北齐书·文宣帝纪》:“其祗顺往册,保弼皇家,用终尔休德,对扬我 太祖 之显命。”
(2).指保卫、辅佐之业。《南史·宋武帝纪》:“出蕃入辅,弘兹保弼。”词语解释:左辅右弼 拼音:zuǒ fǔ yòu bì
(1).《孔丛子·论书》:“王者前有疑,后有丞,左有辅,右有弼,谓之四近。”后以“左辅右弼”指帝王或太子左右的辅佐近臣。 晋 潘尼 《乘舆箴》:“左辅右弼,前疑后丞。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2).左右辅助。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屯》:“左辅右弼,金玉满柜。”词语解释:宰弼 拼音:zǎi bì
宰辅。 唐 李德裕 《让官表》:“臣顷居宰弼,获戾於时,既望 汨 以怀 沙 ,甘赴 湘 而溺死。”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待诏相笏》:“愚之所识处士 丁重 ,善於相人吉凶,屡有奇验。 于都尉 方判盐铁,频有宰弼之耗……问之曰:‘所见如何?’ 重 曰:‘入相必矣,兼在旬月之内。’”词语解释:宥弼 拼音:yòu bì
形容职司机密,重要。 宋 王珪 《三司使礼部侍郎田况可枢密副使制》:“兹庸倚尔忠方之良,置诸宥弼之地,熙我大业之无穷。”词语解释:建弼 拼音:jiàn bì
建议和辅佐。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设临几事不能有所建弼,耻也;有所建弼而不合於义不行焉,亦耻也。”词语解释:忠弼 拼音:zhōng bì
忠诚辅佐。 唐 毛杰 《与卢藏用书》:“帝曰尔谐,擢为近侍。所以从容禁省,出入琐闈,忠弼在躬,优柔荐及。”词语解释:方弼 拼音:fāng bì
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殯日﹞方弼、方相,以纸壳製巨人,皂帕金鎧;空中而横以木架,纳活人内负之行。”参见“ 方相 ”。
词语解释:方相 拼音:fāng xiāng
上古传说中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灵。《晋书·庾翼传》:“ 翼 如厠,见一物如方相,俄而疽发背。”古代民间多以人扮演或以竹纸扎制“方相”,用于某种场合以驱疫避邪。为上古方相氏之遗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远观是丧船上方相,近覷乃山门外金刚。” 清 赵翼 《戏题魁星像》诗:“黄金点目儺方相,牛头夜叉舞跳踉。”参见“ 方相氏 ”。
词语解释:方相氏 拼音:fāng xiāng shì
周 官名。夏官之属,由武夫充任,职掌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敺疫。大丧,先匶,及墓,入壙,以戈击四隅,敺方良。”词语解释:笃弼 拼音:dǔ bì
忠诚辅助。《书·洛诰》:“惟命曰,汝受命篤弼,丕视功载。” 蔡沉 集传:“惟命之曰,汝功臣受此褒赏之命,当益厚辅王室。”词语解释:四弼 拼音:sì bì
(1).四佐。指四位辅佐大臣。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天子置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以顺。左辅主修政刺不法,右弼主纠周言失倾,前疑主纠度定德经,后承主匡正常考变失,四弼兴道,率主行仁。”
(2).星官名。《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词语解释:规弼 拼音:guī bì
规划辅佐。《周书·李贤传》:“﹝ 李贤 ﹞斯土良家,勋德兼著,受委居朕,辅导积年,念其规弼,功劳甚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