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弹铗弹文弹抨弹丸脱手弹筋估两弹驳弹路弹腿
弹丸弹镊弹曲弹尽粮绝弹鐄弹墨绫弹责弹空说嘴
弹棋弹金弹窝弹子涡弹算弹参弹药库弹子窝
弹剑弹治弹正弹尽援绝弹章弹墨弹坐弹斤估两
弹泪弹痕弹随弹骨弹疽弹壳弹坑弹抵
弹子弹断弹丸黑志弹黜弹歌弹议弹头弹夹
弹弦弹冰弹举弹道弹痤弹论弹肃弹搊
弹舌弹拍弹事弹片弹枉弹违弹激弹无虚发
弹击弹诘弹丸黑子弹毫弹盘弹雨枪林弹禁弹包
弹弓弹糺弹丸之地弹爵弹药弹诋弹纬弹兑

词语解释:弹铗  拼音:dàn jiá
(1).弹击剑把。铗,剑把。《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 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 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復弹其鋏,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 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 客我。’后有顷,復弹其剑鋏,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 问:‘ 冯公 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 冯諼 不復歌。”后因以“弹鋏”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肯扫门觅仕,復懒弹鋏求通。”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明 王世贞 《答陈淮安玉叔书》:“ 沉嘉则 、 魏季朗 诸君从门下游,甚善;然渠辈尚以多弹鋏之叹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鋏与谁论。”
(2).谓寄食权门。 唐 于武陵 《过侯王故第》诗:“不知弹鋏客,何处感新恩。” 清 徐乾学 《北征》诗:“入市碎琴易,依人弹鋏难。”
(3).或谓思归。 明 郭登 《送岳季方还京》诗:“身留塞北空弹鋏,梦绕 江 南未拂衣。”
词语解释:弹丸  拼音:dàn wán
(1).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韩诗外传》卷十:“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明珠自有千金价,肯与游人作弹丸。”《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接过瓜锤,如弄弹丸一般。”《中国歌谣资料·军中歌》:“弹丸激雨刀旋风,血溅征衣红。”
(2).形状、大小如弹丸之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天寿院 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
(3).喻指圆转流畅的诗文。语出《南史·王筠传》:“ 谢朓 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宋 陆游 《答郑虞任检法见赠》诗:“文章要须到 屈 宋 ,万仞青霄下鸞凤。区区圆美非絶伦,弹丸之评方娱人。”
(4).比喻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三》:“诚知 秦 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新唐书·高适传》:“奈何以弹丸地困全 蜀 太平之人哉!” 清 顾炎武 《昌黎》诗:“弹丸餘小邑,固守作东藩。” 郁达夫 《出奔》:“虽只弹丸似的一区小市,但从军事上、政治上说来,在一九二七年的前后,要取 浙江 ,这 兰溪县 倒也是 钱塘江 上游不得不先夺取的第一军事要港。”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词语解释:弹棋  拼音:dàn qí
亦作“ 弹棋 ”。亦作“ 弹碁 ”。
(1).古代博戏之一。《西京杂记》卷二:“ 成帝 好蹴踘,羣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棊以献。帝大悦。”《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踘、意钱之戏。” 李贤 注引《艺经》曰:“弹棊,两人对局,白黑棊各六枚,先列棊相当,更先弹之。其局以石为之。”至 魏 改用十六棋, 唐 又增为二十四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弹棊始自 魏 宫内用妆奩戏。 文帝 於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棊,妙踰於帝。”
(2).称弈棋为弹棋。 清 顾景星 《〈楝亭诗钞〉序》:“弧骑、剑槊、弹碁、擘阮,悉造精诣。”《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渐次学到手谈、象戏、五木、双陆、弹棋。”
词语解释:弹剑  拼音:dàn jiàn
犹弹铗。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一:“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食茅栗》:“故国霜蓬如盌大,夜来弹剑似 冯讙 。”
词语解释:弹泪  拼音:dàn lèi
挥泪。 南唐 冯延巳 《忆江南》词:“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腰下光鋩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弹泪?” 宋 杨万里 《罗溪望夫岭》诗:“岂有心情管风雨,向人弹泪绕天流。”
词语解释:弹子  拼音:dàn zǐ
(1).即弹丸。 宋 钱易 《洞微志》:“有术士於腕间出弹子三丸,皆五色。”《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这个当儿,又是照前噗的一声,一个弹子左耳朵眼儿里打进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生平有一薄技,百步之内,用弹子击物,百发百中。”参见“ 弹丸 ”。
(2).方言。台球。在特制的台子上用杆撞球的游戏。
(1).牵引船只的绳索。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舟人称谓有据》:“余生长泽国,每闻舟子呼造帆曰‘欢’以牵船之索曰‘弹子’。”
(2).古代的一种游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今 闽 中妇人女子尚有弹子之戏,其法以围棋子五,随手撒几上,敌者用意去其二,而留三,所留必隔远,或相黏一处者,然后弹之,必越中子而击中之,中子不动则胜矣。此即弹棋遗法。”参见“ 弹棊 ”。
词语解释:弹丸  拼音:dàn wán
(1).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韩诗外传》卷十:“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明珠自有千金价,肯与游人作弹丸。”《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接过瓜锤,如弄弹丸一般。”《中国歌谣资料·军中歌》:“弹丸激雨刀旋风,血溅征衣红。”
(2).形状、大小如弹丸之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天寿院 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
(3).喻指圆转流畅的诗文。语出《南史·王筠传》:“ 谢朓 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宋 陆游 《答郑虞任检法见赠》诗:“文章要须到 屈 宋 ,万仞青霄下鸞凤。区区圆美非絶伦,弹丸之评方娱人。”
(4).比喻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三》:“诚知 秦 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新唐书·高适传》:“奈何以弹丸地困全 蜀 太平之人哉!” 清 顾炎武 《昌黎》诗:“弹丸餘小邑,固守作东藩。” 郁达夫 《出奔》:“虽只弹丸似的一区小市,但从军事上、政治上说来,在一九二七年的前后,要取 浙江 ,这 兰溪县 倒也是 钱塘江 上游不得不先夺取的第一军事要港。”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词语解释:弹棋  拼音:dàn qí
亦作“ 弹棋 ”。亦作“ 弹碁 ”。
(1).古代博戏之一。《西京杂记》卷二:“ 成帝 好蹴踘,羣臣以蹴踘为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棊以献。帝大悦。”《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踘、意钱之戏。” 李贤 注引《艺经》曰:“弹棊,两人对局,白黑棊各六枚,先列棊相当,更先弹之。其局以石为之。”至 魏 改用十六棋, 唐 又增为二十四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弹棊始自 魏 宫内用妆奩戏。 文帝 於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棊,妙踰於帝。”
(2).称弈棋为弹棋。 清 顾景星 《〈楝亭诗钞〉序》:“弧骑、剑槊、弹碁、擘阮,悉造精诣。”《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渐次学到手谈、象戏、五木、双陆、弹棋。”
词语解释:弹弦  拼音:dàn xián
弹奏弦乐器。《汉书·地理志下》:“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徧诸侯之后宫。”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 姬弹弦, 汉 女击节。”
词语解释:弹舌  拼音:dàn shé
犹摇舌。谓唱念、说话等。 唐 李洞 《送三藏归西天国》诗:“十万里程多少磧,沙中弹舌授降龙。”自注:“ 奘公 弹舌念梵语《心经》,以授 流沙 之龙。” 元 迺贤 《铁钵盂》诗:“山僧偶弹舌,引得老龙蟠。” 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声音不二门,古译音不準,既辩之矣,予能肖弹舌,依今译大摄小,亦能以大摄小书,然而不废古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引祖训》:“然授后生以话端,致其弹舌相讥,可见通今之难胜於博古。”
词语解释:弹击  拼音:dàn jī
(1).弹劾抨击。 宋 欧阳修 《论贾昌朝除枢密使札子》:“陛下常患近岁以来,大臣体轻,连为言事者弹击,盖由用非其人,不叶物议而然也。”《明史·陈祚传》:“﹝ 陈祚 ﹞遂擢御史,巡按 福建 。方面大吏多被弹击,禁止和买, 闽 人德之。” 清 曾国藩 《复黄恕皆侍郎书》:“凡臣工皆可弹击权奸,除恶君侧。”
(2).犹敲打。 叶圣陶 《线下·校长》:“这时候听得门上有指头弹击的声音。”
词语解释:弹弓  拼音:dàn gōng
用弹力发射弹丸等的弓。古代可用作武器。现在有时用来打鸟,也为儿童玩具。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大觜乌〉》:“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二十三日御前献送后苑作与书艺局等处製造戏玩,如毬杖、弹弓、弋射之具,鞍轡、衔勒、樊笼之类,悉皆精巧。”《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萧昊轩 ﹞遂将弹弓拿了,走出天井来。”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
(1).手工弹棉花的工具。 元 王祯 《农书》卷三六:“木棉弹弓,以竹为之,长可四尺许,上一截颇长而弯,下一截稍短而劲,控以绳弦,用弹棉英,如弹毡毛法,务使结者开,实者虚。”参见“ 弹花弓 ”。
(2).指弹簧。《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计烧去西装弹弓牀子八张,紫檀木雕刻花草人物的牀子十张。”参见“ 弹簧 ”。
词语解释:弹花弓  拼音:tán huā gōng
手工弹棉花的工具。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弹花弓, 松 俗男女皆资以为生。其制象字形,非射矢之式也。男弓紘以羊肠为之,击则其声嗒嗒然,弹成絮胎,为人御寒。女则以丝为紘,其声錚錚然,弹成作条,以车纺之,若抽丝,细者曰纬,粗者曰经,总名之曰纱。”
词语解释:弹簧  拼音:tán huáng
亦作“ 弹鐄 ”。 利用材料的弹性作用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老残游记》第八回:“ 子平 一路滚着,那薄冰一路破着,好像从有弹鐄的褥子上滚下来似的。”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簧,几乎是微一着地便弹了起来。” 柳青 《狠透铁》九:“走步感到脚轻了,好像鞋底上安了弹簧。”
词语解释:弹文  拼音:dàn wén
文体名。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有造游士之狱者,索其楮中,得公弹文,检御史所上,不差一字。”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弹文固目中之一,而其辞要核实风轨,所谓气流墨中、声动简外可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我记得里面就有一篇弹文,所弹的乃是一个败落的世家。”
词语解释:弹镊  拼音:dàn niè
弹击镊子,使发响声。镊工以此招唤主顾。 宋 黄庭坚 《陈留市隐》诗:“时时能举酒,弹镊送飞鸿。” 清 梁同书 《日贯斋途说》:“ 山谷 《陈留市隐刀镊工》一首末句云:‘弹镊送飞鸿。’余幼年所见,凡业是工者,皆手持大镊,弹之作声,今则絶响矣,始知弹镊乃古也,村野人名曰‘唤子’。”
词语解释:弹金  拼音:dàn jīn
《西京杂记》卷四:“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长安 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后因以“弹金”谓发射弹丸。 宋 梅尧臣 《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诗:“却入上苑看鬪鸡,击毬弹金无不为。”
词语解释:弹治  拼音:dàn zhì
弹压处治。《汉书·张敞传》:“ 梁国 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 开元 初,罢太子詹事,出为 岐州 刺史,兼 关内 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 宋 曾巩 《开封府狱空转官制》:“摘发姦欺,动而必中;弹治豪右,勇於敢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巡抚 纪山 遣副将率兵弹治,不奉约,反伤我官兵。”
词语解释:弹痕  拼音:dàn hén
枪弹或炮弹击中物体后留下的痕迹。 郭希仁 《从戎纪略》:“近城门两面垛堞数十丈,无处无弹痕,其密处几不能辨砖形。”
词语解释:弹断  拼音:dàn duàn
讥评。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然吾子所著,弹断风俗,言苦辞直,吾恐适足取憎在位,招摈於时,非所以扬声发誉,见贵之道也。”
词语解释:弹冰  拼音:dàn bīng
弹奏弦乐器。古人谓以冰蚕之丝制为冰弦,故称。 宋 高观国 《喜迁莺》词:“寳瑟弹冰,玉臺窥月,浅澹可怜偷聚。” 元 萨都剌 《赠弹筝者》诗:“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词语解释:弹拍  拼音:dàn pāi
犹弹奏。 宋 梅尧臣 《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诗:“人知难熟独善弹,弹拍未终脂驾速。”参见“ 弹奏 ”。
词语解释:弹奏  拼音:tán zòu
(1).犹弹劾奏闻。《晋书·刘隗传》:“ 隗 之弹奏,不畏彊御,皆此类也。”《旧唐书·职官志三》:“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弹奏者,则具事为状,大夫、中丞押奏。”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遂遭弹奏,吏籍其家。”
(2).弹琴演奏。 茅盾 《烟云集·搬的喜剧》:“隔壁那一家又在弹奏风琴了。” 冰心 《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北风在无数的花圈上,给我们弹奏着悲壮的军乐。” 华山 《大戈壁之野》:“渔夫用海涛歌唱,找矿的人用石头弹奏未来。”
词语解释:弹诘  拼音:dàn jié
弹劾诘问;责问。《资治通鉴·宋苍梧王元徽二年》:“上皇命事无大小,皆据律正名,不得为疑奏;合则制可,违则弹詰,尽用墨詔,由是事皆精审。” 宋 苏辙 《罢提举太平官欲还居颍川》诗:“闭门便衰病,杜口谢弹詰。”
词语解释:弹糺  拼音:dàn jiū
见“ 弹纠 ”。
词语解释:弹纠  拼音:tán jiū
亦作“ 弹糺 ”。
(1).犹弹劾。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安守太定汝南胡伊》:“时公 袁隗 意亦非之,然不弹纠。自是之后,弥以滋甚。”《世说新语·自新》“ 处 遂改励”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处 仕 晋 为御史中丞,多所弹糺。”《旧唐书·韦见素传》:“弹纠长吏,所至肃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摈斥制外,弹纠司扃,以断蠆毒之尾。”
(2).谓纠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 宋 元 以来,此説流传不絶,且广被民间,致劳学者弹纠,而实则仅出于 李公佐 假设之作而已。”
词语解释:弹抨  拼音:dàn pēng
弹劾、抨击。《新唐书·阳峤传》:“ 杨再思 素与 嶠 善,知其意不乐弹抨事。”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叶李纪梦诗》:“谓予夙是 文昌 相,漏泄轻举遭弹抨。”
词语解释:弹曲  拼音:dàn qǔ
犹司直。专门负责纠察官吏不法行为的官员。《三国志·吴志·孙晧传》“是岁姦情发闻,伏诛”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俶 表立弹曲二十人,专纠司不法,於是爱恶相攻,互相谤告。弹曲承言,收繫囹圄,听讼失理,狱以贿成。”
词语解释:弹窝  拼音:dàn wō
见“ 弹子窝 ”。
词语解释:弹子窝  拼音:dàn zǐ wō
岩石表面经水浪长期冲激形成的圆孔。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太湖石》:“ 平江府 太湖石产 洞庭 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青,其质纹理纵横,笼络隐起,於石面徧多坳坎,盖因风浪衝激而成,谓之弹子窝,叩之微有声。”亦省作“ 弹窝 ”。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雨攻绳眼断,浪击弹窝圆。”
词语解释:弹正  拼音:dàn zhèng
纠弹;纠正。《后汉书·仲长统传》:“至如近世,外戚宦竖请託不行,意气不满,立能陷人於不测之祸,恶可得弹正者哉!”《新五代史·杂传·刘昫》:“至 昫 为僕射,自以由宰相罢与 道 同,乃随 道 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四:“近刻《玉臺新咏》《乐府诗集》改‘狄香’作‘秋香’,大谬。 吴 中近日刻古书,妄改例如此,不能一一尽弹正之。” 章炳麟 《孙诒让传》:“ 詒让 一切依古文弹正。”
词语解释:弹随  拼音:dàn suí
以 随 珠弹雀。谓得不偿失的可笑之事。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 随 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陈熙晋 笺注:“《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今且有人於此,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参见“ 弹雀 ”。
词语解释:弹雀  拼音:tán què
(1).射雀。《论衡·书解》:“蛢弹雀则失鷜,射鹊则失鴈。”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调鹰向新市,弹雀往 睢阳 。”
(2).《庄子·让王》:“今且有人於此,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以“弹雀”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的行动。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誌也,氏族之谱也。郡县之誌,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孙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贿赂,继之哃喝。 董狐 、 南史 之笔,岂忍弹雀?”
词语解释:弹丸黑志  拼音:dàn wán hēi zhì
见“ 弹丸黑子 ”。
词语解释:弹丸黑子  拼音:dàn wán hēi zǐ
亦作“ 弹丸黑誌 ”。 喻极小。语出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录·赵普》:“ 太原 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誌之地,将无所逃。”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名都大邑,所向皆破,而吾 桐 独完, 桐 小县,仅弹丸黑子。”
词语解释:弹举  拼音:dàn jǔ
弹劾检举。《南史·萧思话传》:“所以从来弹举,虽在空文,而许以推迁。”《旧唐书·刘洎传》:“左丞 戴胄 、右丞 魏徵 ,并晓达吏方,质性平直,事应弹举,无所迴避。”
词语解释:弹事  拼音:dàn shì
(1).弹劾之事。《魏书·儒林传·孙惠蔚》:“ 光 ( 崔光 )以 惠蔚 书呈宰辅,乃召 惠蔚 与 峦 庭议得失,尚书令 王肃 又助 峦 ,而 峦 理终屈,弹事遂寝。”
(2).即弹章。《南史·王准之传》:“ 准之 尝作五言诗, 范泰 嘲之:‘卿唯解弹事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后之弹事,迭相斟酌,惟新日用,而旧準弗差。”参见“ 弹章 ”。
词语解释:弹章  拼音:dàn zhāng
弹劾官吏的奏章。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笏异》:“甫退朝,则 刘 弹章已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故 吕诲 中丞弹章曰:‘外示朴野,中怀狡诈。’”《明史·刘观传》:“帝怒,逮 观 父子,以弹章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越日,弹章交至,奉旨削职以去。”
词语解释:弹丸黑子  拼音:dàn wán hēi zǐ
亦作“ 弹丸黑誌 ”。 喻极小。语出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录·赵普》:“ 太原 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誌之地,将无所逃。”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名都大邑,所向皆破,而吾 桐 独完, 桐 小县,仅弹丸黑子。”
词语解释:弹丸之地  拼音:dàn wán zhī dì
像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狭小。例如: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战国策·赵策三》
词语解释:弹丸脱手  拼音:dàn wán tuō shǒu
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畅。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新诗如弹丸,脱手不移晷。”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下:“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 汤惠休 称 谢灵运 为‘初日芙渠’、 沉约 称 王筠 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 筠 亦未能尽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赓缦堂诗》:“诸联皆琢句清新,弹丸脱手。”
词语解释:弹尽粮绝  拼音:dàn jìn liáng jué
弹药用尽,粮食吃光。泛指作战物资用尽,后勤供应又接续不上时的困难局面。也用于比喻
词语解释:弹子涡  拼音:dàn zǐ wō
指卵石。 宋 苏轼 《取弹子涡石养石菖蒲》诗序:“ 文登 蓬莱阁 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 垂慈堂老人 。”
词语解释:弹尽援绝  拼音:dàn jìn yuán jué
弹药用完了,又无后援。形容处于危难的境地
词语解释:弹骨  拼音:dàn gǔ
古代北方胡人盟约之法。置酒于人头骨中,互饮以示信守。《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 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高诱 注:“胡人之盟约,置酒人头骨中饮以相诅。”
词语解释:弹黜  拼音:dàn chù
弹劾黜免。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不即弹黜姦佞,而须於万人之中乃暴引之,是为陷君。”《晋书·李重传》:“在职三年,弹黜四县。”
词语解释:弹道  拼音:dàn dào
弹头被火药气体推出后,其重心运动的轨迹。分为内弹道和外弹道。是射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词语解释:弹片  拼音:dàn piàn
炮弹、炸弹等的金属弹体或弹头在爆炸后产生的碎片
词语解释:弹毫  拼音:dàn háo
犹挥毫,振笔。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出不能安上治民,移风易俗;入不能弹毫属笔,祖述六艺。”一本作“ 挥毫 ”。 北魏 宗钦 《赠高允》诗之五:“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词语解释:弹爵  拼音:dàn jué
犹弹雀。爵,通“ 雀 ”。 明 李东阳 《送邵文敬知思南序》:“千金之剑不可锥履,径寸之珠不可弹爵。”参见“ 弹雀 ”。
词语解释:弹雀  拼音:tán què
(1).射雀。《论衡·书解》:“蛢弹雀则失鷜,射鹊则失鴈。”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调鹰向新市,弹雀往 睢阳 。”
(2).《庄子·让王》:“今且有人於此,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以“弹雀”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的行动。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天下之书,最不可信者有二:郡县之誌也,氏族之谱也。郡县之誌,狐貉口中之姓氏,子孙必欲探而出之,始以贿赂,继之哃喝。 董狐 、 南史 之笔,岂忍弹雀?”
词语解释:弹筋估两  拼音:dàn jīn gū liǎng
形容掂量轻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裡 陈大郎 拿着东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故意走出屋簷,件件的翻覆认看,言真道假、弹觔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
词语解释:弹鐄  拼音:dàn huáng
见“ 弹簧 ”。
词语解释:弹簧  拼音:tán huáng
亦作“ 弹鐄 ”。 利用材料的弹性作用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老残游记》第八回:“ 子平 一路滚着,那薄冰一路破着,好像从有弹鐄的褥子上滚下来似的。”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簧,几乎是微一着地便弹了起来。” 柳青 《狠透铁》九:“走步感到脚轻了,好像鞋底上安了弹簧。”
词语解释:弹算  拼音:dàn suàn
掂量估摸。 王杏元 《天板蓝蓝》一:“他眼皮直打闪着,心里紧张地在弹算着。”
词语解释:弹章  拼音:dàn zhāng
弹劾官吏的奏章。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笏异》:“甫退朝,则 刘 弹章已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故 吕诲 中丞弹章曰:‘外示朴野,中怀狡诈。’”《明史·刘观传》:“帝怒,逮 观 父子,以弹章示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越日,弹章交至,奉旨削职以去。”
词语解释:弹疽  拼音:dàn jū
割治痈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故能使个弹疽者,必其忍痛者也。”
词语解释:弹歌  拼音:dàn gē
古歌谣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 范蠡 进善射者 陈音 , 勾践 询以弓弹之理, 陈音 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謡”。
词语解释:弹痤  拼音:dàn cuó
割治痤疮。《韩非子·六反》:“夫弹痤者痛,饮药者苦。为苦惫之故,不弹痤饮药,则身不活,疾不已矣。”
词语解释:弹枉  拼音:dàn wǎng
弹劾枉法者,纠正偏颇。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赫矣 乔父 ,秉文握武,内为宗干,出为藩辅,在宪弹枉,竟由厥矩。”
词语解释:弹盘  拼音:dàn pán
装机枪子弹的圆盘。 王集成 《团结自己,消灭敌人》:“说罢扛起枪,挟起两个弹盘便飞也似地向阵地上跑去。”
词语解释:弹药  拼音:dàn yào
枪弹、炮弹、手榴弹、炸弹、地雷等具有杀伤能力或其他特殊作用的爆炸物的统称。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一场:“现在我们正缺少枪支弹药咧。”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他冷静地清查了一下弹药。手榴弹只剩下两枚,子弹也不多了。”
词语解释:弹驳  拼音:dàn bó
(1).弹劾驳斥。《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謐 为人外似疎略,而内多忌。其在臺阁,数有所弹駮,臺中患之,事不得行。”《魏书·李冏传》:“ 冏 性鯁烈,敢直言,常面折 高祖 ,弹驳公卿,无所迴避,百僚皆惮之。”
(2).犹指摘。 沙汀 《淘金记》二十:“‘二爸他们当事的时候,哪里像这样呀!’寡妇说,有点感慨万端。‘他哥子哪还有弹驳的!’”
词语解释:弹墨绫  拼音:dàn mò líng
嵌有墨线的綾子。《红楼梦》第五七回:“﹝ 寳玉 ﹞一面説,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綾薄棉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
词语解释:弹参  拼音:dàn cān
犹弹劾。《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就此一点原因,便有些京官,因弄不得 周栋臣 的钱财到手,心中怀着私愤,便要伺察 周栋臣 的行动,好为他日弹参地步。”
词语解释:弹墨  拼音:dàn mò
(1).弹劾的奏章。《宋史·赵鼎传》:“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万里之外乎?”
(2).工匠以墨线规划形状尺寸等。
词语解释:弹壳  拼音:dàn ké
枪弹或炮弹的后部,形状像圆筒,多用金属制成,内装填发射火药
炸弹的外壳
词语解释:弹议  拼音:dàn yì
批评议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词语解释:弹论  拼音:dàn lùn
犹弹劾。《宋史·岳飞传》:“﹝ 秦檜 ﹞又风中丞 何铸 、侍御史 罗汝楫 交章弹论。” 元 无名氏 《鸯鸳被》楔子:“替朝廷干事的,反倒受人弹论,公道安在?”
词语解释:弹违  拼音:dàn wéi
弹劾违法乱纪者。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姦党实繁,而不严弹违之制者,未见其长世之福也。”《晋书·应詹传》:“今之艰弊,过於往昔,宜分遣黄、散若中书郎等循行天下,观採得失,举善弹违,断截苟且,则人不敢为非矣。” 唐 白居易 《使百职修皇纲振策》:“有若讜直强毅,举正弹违者,引而进之。有若慎默畏惧,吐刚茹柔者,推而远之。”
词语解释:弹雨枪林  拼音:dàn yǔ qiāng lín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清 孙雨林 《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劫灰。” 贯公 《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无论两军对垒,弹雨枪林,而观战之侦探队,须履险如夷,电传消息。”
词语解释:弹诋  拼音:dàn dǐ
弹劾诋毁。 明 徐渭 《季先生祠堂碑》:“间有稍疑之者,谓先生当 长沙 时,以严以涅,为人所弹詆罢。”
词语解释:弹路  拼音:dàn lù
以弹丸弹射路人。《左传·宣公二年》:“ 晋灵公 不君:厚敛以彫墙;从臺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后因以“弹路”指统治者的暴虐行为。
词语解释:弹责  拼音:dàn zé
批评,指摘。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闻之庄书,非直孤説:未获详校,遽见弹责。”
词语解释:弹药库  拼音:dàn yào kù
存放弹药的地方
在军事设施内存放弹药和炸药的建筑物
船内用以放置弹药和炸药的船舱
词语解释:弹坐  拼音:dàn zuò
弹劾并坐之以罪。《北史·韩显宗传》:“今州郡贡察,徒有秀、孝之名而无秀、孝之实,而朝廷但检其门望,不復弹坐。”
词语解释:弹坑  拼音:dàn kēng
炮弹、地雷、炸弹等爆炸后,在地面或其他东西上形成的坑。 柯岩 《快活的小诗·小建筑家》:“帮他们填弹坑,帮他们盖楼房。”
词语解释:弹头  拼音:dàn tóu
鱼雷或其他弹种装有炸药、化学战剂或燃烧剂和起爆机构的那一部分
词语解释:弹肃  拼音:dàn sù
犹整饬。 晋 王珉 《答徐邈书》:“詹事弹肃一宫,如尚书令中丞矣。”《梁书·孔休源传》:“弹肃礼闈,雅允朝望。”
词语解释:弹激  拼音:dàn jī
谓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明 徐渭 《知清丰沉公祠碑》:“虏蹂 大同 ,塞臣败绩,则割 汉 首以上,倖赎。公移书詆之,又作《射虎行》《筹边赋》及诸謡词,以弹激风刺,稍稍闻京师。 分宜 若塞臣畏且衔之。”
词语解释:弹禁  拼音:dàn jìn
弹压禁止。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各国有大破坏文明及公共之安乐,背万国之公法者,公议院得以公调合各国之兵弹禁之。”
词语解释:弹纬  拼音:dàn wěi
张弦弹奏。《楚辞·刘向〈九叹·愍命〉》:“破 伯牙 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 王逸 注:“纬,张絃也。言乃破 伯牙 号钟所鼓之鸣琴,反持凡人小筝,急张其弦而弹之也。”
词语解释:弹腿  拼音:dàn tuǐ
也称“潭腿”。注重腿功的一种拳术。以拳法、掌法为基本手法,腿法则主弹踢、蹬踹。步型多弓步、马步。流行的有十二路弹腿、十路弹腿和六路弹腿。
词语解释:弹空说嘴  拼音:dàn kōng shuō zuǐ
犹言唱高调说空话。《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莫要弹空説嘴。假如不幸我 庄周 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词语解释:弹子窝  拼音:dàn zǐ wō
岩石表面经水浪长期冲激形成的圆孔。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太湖石》:“ 平江府 太湖石产 洞庭 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青,其质纹理纵横,笼络隐起,於石面徧多坳坎,盖因风浪衝激而成,谓之弹子窝,叩之微有声。”亦省作“ 弹窝 ”。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雨攻绳眼断,浪击弹窝圆。”
词语解释:弹斤估两  拼音:dàn jīn gū liǎng
形容掂量轻重。
词语解释:弹抵  拼音:dàn dǐ
讥弹抨击。
词语解释:弹夹  拼音:dàn jiā
夹子弹用的长条夹。用来将子弹成排夹住,以便压入弹匣
词语解释:弹搊  拼音:dàn chōu
拨弄;弹奏。《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涂抹伊谁识阿婆,弹搊竞自矜纤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拜月亭》:“《琵琶》无论袭旧太多,与《西厢》同病,且其曲无一句可入絃索者,《拜月》则字字稳帖,与弹搊胶粘,盖南曲全本可上絃索者惟此耳。”
词语解释:弹无虚发  拼音:dàn wú xū fā
弹弹击中目标。形容射击技术高
词语解释:弹包  拼音:dàn bāo
犹批评,指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或短或长,或肥或瘦,一箇箇精神没弹包。”
词语解释:弹兑  拼音:dàn duì
谓称兑银子。《六部成语·户部·弹兑》注:“凡称银,必将天平弹正,高下如一,故曰弹兑。”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