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寒平声 [kān kàn][nán,艰难][guān,衣冠][gān,同干]竿[guān,观看][tán][详注1][pán][cuán][mán][zuān][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pán][hán,可汗][gān gǎn][gān][详注2][同㙢。][pán][guān][音檀。触也。][dān][舍弃][hān][详注3][tuán][地名][huán][duān][详注4][tuán]


注1: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tán
 韵 去声 dàn,名词

拼音:tán 繁体或异体字:寒韵,另见

彈 tán
〈动〉
  •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 同本义
  • 弹,行丸也。——《说文》
  • [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 又如:弹力(弹射的力量);弹丸(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弹射(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弹金(发射弹丸)
  • 弹击
  •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 倚柱弹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 复弹其铗。
  • 复弹其剑铗。
  • 善弹琵琶。——·王谠《唐语林·雅量》
  • 又如:弹唱(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弹棉花;弹弓(手工弹花的工具)
  • 用手指拨动而演奏
  •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咏怀》
  • 又如:弹琴;弹击(演奏乐器);弹弦(弹丝。弹奏弦乐器);弹纬(张弦弹奏)
  • 批评,揭发
  • 旌善以兴化,弹邪而矫俗。——《三国志·陶谦传》
  •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曹植《与杨德祖》
  • 又如:抨弹(抨击);弹议(弹劾评议);弹黜(弹劾罢黜);弹文(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弹正(纠弹;纠正);弹断(讥评);弹激(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 针刺
  • 弹疽不严,必半复聚。——《资治通鉴》
  • 测定重量
  • 拿来天平上弹着。——·佚名《陈州粜米》
  • 又如:弹算(掂量估模);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康熙字典古文:𢎝

  • 《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𠀤音憚。 (翰韵)
  • 《玉篇》行丸也。《吳越春秋》彈生於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李尤·彈銘》昔之造彈,起意弦木。以彈爲矢,合竹爲樸。
  • 又彈丸,喻小也。《史記·虞卿傳》此彈丸之地。
  • 又鬼彈。《水經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
  • 又《廣韻》徒干切《集韻》《韻會》唐干切《正韻》唐闌切,𠀤音檀。 (寒韵)
  • 《廣韻》射也。《集韻》彈丸射也。《左傳·宣二年》晉靈公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
  • 又擊也。《史記·孟嘗君傳》馮驩彈其劒而歌。
  • 又《韻會》鼓爪曰彈。《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史記·五帝紀》舜彈五絃之琴。
  • 又《廣韻》糾也。《增韻》劾也。《周禮·地官·里宰註》街彈之室。《疏》漢時在街置室,檢彈一里之民。《後漢·史弼傳》州司不敢彈糾。
  • 又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句兵欲無彈。《註》句兵,戈戟屬。彈謂掉也。
  • 又彈棊。《西京雜記》成帝好蹴踘,羣臣以爲勞。帝曰: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家君作彈棊以獻。
  • 又叶徒沿切,音田。 (先韵)
  • 《陸機·文賦》抱景者咸叩,懷響者必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以討源。又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