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弭节 拼音:mǐ jié
(1).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洪兴祖 补注:“弭,止也。” 马茂元 注:“弭节,犹言停车不进。”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弭节 罗 潭,艤舟 汨 渚。”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 明 归有光 《东隅说》:“弭节乎 暘谷 之地,总轡乎 扶桑 之墟。”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自从弭节驻 鸡林 ,所部精兵皆百鍊。”
(2).少停,一会儿。《文选·宋玉〈高唐赋〉》:“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弭节奄忽,蹄足洒血。” 李周翰 注:“弭节,犹少时也,言鸟兽未及远飞走,少时之间,蹄足之上皆以洒血。”
(3).驾驭车子。《文选·张衡〈东京赋〉》:“ 大丙 弭节, 风后 陪乘。” 薛综 注引 高诱 曰:“二人, 太乙 之御也。”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王,匪敢晏寧,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二:“ 涂山 烽候惊,弭节度 龙城 。” 唐 韦应物 《寄大梁诸友》诗:“分竹守南 譙 ,弭节过 梁 池。”词语解释:弭棹 拼音:mǐ zhào
亦作“ 弭櫂 ”。停泊船只。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弭棹薄枉渚,指景待乐闋。” 唐 陈子良 《入蜀秋夜宿江渚》诗:“我行逢日暮,弭櫂独维舟。” 宋 贺铸 《拥鼻吟·吴音子》词:“别酒初销,憮然弭櫂蒹葭浦。回首不见高城,青楼更何许。” 元 卢挚 《黑漆弩·晚泊采石》曲:“记朝来黯别 江 滨,又弭棹娥眉晚处。”词语解释:弭盖 拼音:mǐ gài
谓控驭车驾徐徐而行。盖,车盖,借指车。《文选·谢庄〈月赋〉》:“腾吹寒山,弭盖秋坂,临濬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 李善 注:“ 王逸 《楚辞》注曰:‘弭,按也。’”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诗:“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词语解释:弭楫 拼音:mǐ jí
亦作“ 弭檝 ”。 弭棹。 晋 张协 《七命》:“纵棹随风,弭楫乘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昔 贾谊 、 史迁 ,皆尝逕此,弭檝江波,投弔于渊。” 唐 杜易简 《湘川新曲》之一:“愿君稍弭檝,无令贱妾羞。”词语解释:弭忘 拼音:mǐ wàng
忘却。《诗·小雅·沔水》:“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遒。” 宋 司马光 《祭张尚书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没身衔戢,不敢弭忘。” 明 唐顺之 《与罗念庵修撰》:“年来世事扰扰,忧国一念,未能弭忘。”词语解释:弭耳 拼音:mǐ ěr
犹帖耳。形容动物搏杀前敛抑之貌。亦指驯服、安顺貌。《六韬·发启》:“鷙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淮南子·人间训》:“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弭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虎弭耳下山,随者骇惧。”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一:“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虽似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待他弭耳受教,便好全他那片孝心,成这老头儿这番义举,也完我父子的一腔心事。”词语解释:弭谤 拼音:mǐ bàng
禁止非议。《国语·周语上》:“ 厉王 虐,国人谤王, 召公 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 卫 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 召公 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韦昭 注:“弭,止也。”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虞卿》诗:“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宋 欧阳修 《论茶法奏状》:“不护前失,深思今害,黜其遂非之心,无袭弭谤之迹,除其前令,许人献説。”词语解释:弭灾 拼音:mǐ zāi
消除灾害。《西游记》第十六回:“不去弭灾,反行助虐。”《明史·刘子勃传》:“十六年秋,类报灾异,请‘缓赋省刑,亦弭灾一术’,时不能用。”词语解释:弭伏 拼音:mǐ fú
驯伏;顺服。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之五:“吾闻 黄帝 鼓清角,弭伏熊羆舞玄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是虽暴戾,而善事其姑,每与人斗,姑叱之,輒弭伏。”词语解释:弭患 拼音:mǐ huàn
消除祸患。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无苛自可乐,弭患非所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是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你还没有看见满街上贴的招纸,还有出卖妇科絶孕丹的呢,那更是弭患於无形的善法了。”词语解释:弭辔 拼音:mǐ pèi
止辔不行。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发 卞口 而游歷,迄 西山 而弭轡。” 唐 独孤及 《梦远游赋》:“ 羲和 未及弭轡,荣枯纷而万变。”词语解释:弭兵 拼音:mǐ bīng
平息战事;停止战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晋 楚 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及 福州 、 湖南 再丧师,知攻取之难,始议弭兵务农。” 明 钱嶪 《悯黎咏》:“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飢。”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近来虽有人高唱弭兵,高唱非战,然而唱者自唱,争者自争。”词语解释:弭难 拼音:mǐ nán
消除灾难。《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词语解释:弭戢 拼音:mǐ jí
止息,收敛。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太一词》:“臣封境乂安,龙神辑睦,生灵康泰,远近昭苏,疵癘无侵,干戈弭戢。”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狙啖势穷,乃稍弭戢;而 虔 、 南雄 、 南安 三州, 楚 、 百粤 首尾地,尚凭负巢窟,炽张如故。”词语解释:弭首 拼音:mǐ shǒu
犹俯首。降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于是 泉 人亦弭首附於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其时若非大帅遥制,可使弭首受约束。”词语解释:弭盗无方
除盗无方词语解释:弭耳受教
驯服;服帖词语解释:弭患无形
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词语解释:弭锡 拼音:mǐ xī
驻锡。谓云游的僧人住止于某地。锡,僧人所用之锡杖。 明 徐渭 《天竺僧》诗:“扬帆 三竺 涘,弭锡 五羊城 。”词语解释:弭禳 拼音:mǐ ráng
谓祷神消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总论》:“至於祈祷雨暘,弭禳灾变,挽天心而补救农功,是又民事之大者也。”词语解释:弭帖 拼音:mǐ tiē
顺从帖伏。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象油》:“ 燕京 昔有一雄象,甚大,凡伤死数人,官吏欲杀之,不得已乃明其罪,象遂弭帖就杀。” 清 赵翼 《行围即景·套驹》诗:“握鬃伏鬣何晏然,衔勒早向驹口穿,纔穿便觉气降伏,弭帖随人为转旋。”词语解释:弭宁 拼音:mǐ níng
平息。 唐 钱珝 《代史馆王相公让相位第一表》:“所务者生灵富寿,每痛彫残;所制者兵革弭寧,尚闻侵伐。”词语解释:弭翼 拼音:mǐ yì
收敛羽翼。喻隐退。《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梟鴞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王逸 注:“言贪狼之人并进成郡,廉洁之士敛节而退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怡颜高览,弭翼凤戢。託跡 黄老 ,辞世却粒。”《宋书·江夏王刘义恭传》:“是以潜虬耸鳞,佇利见之期;翔凤弭翼,应来仪之感。”词语解释:弭定 拼音:mǐ dìng
平定。《后汉书·段熲传》:“ 熲 復追击於 鸞鸟 ,大破之,杀其渠帅,斩首三千餘级, 西羌 於此弭定。”词语解释:弭合 拼音:mǐ hé
符合,契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商 周 以来,则刻於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 秦 汉 ,文字弥繁,而摄以六事,大抵弭合。”词语解释:弭彻 拼音:mǐ chè
1.见"弭"。词语解释:弭佩 拼音:mǐ pèi
失佩。谓丧偶。佩,指所佩之玉,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下遇二女,解珮相赠。见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清 曹寅 《程霱堂至诗以慰之》之一:“客毛颁白尽,相见惜庭柯。弭佩三年改,登阶一揖多。”按,时 程 丧妻,故诗之二有“不娶非 莱老 ,全生苦节贞”句。词语解释:弭变 拼音:mǐ biàn
平息变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按 隆庆 初元,加 孝烈 謚号,有‘祇天衞圣’字面,盖亦著当时弭变之功也。” 清 戴名世 《〈辨苗纪略〉序》:“夫起衅之由,弭变之策,及章奏文移,无不具载。”词语解释:弭乱 拼音:mǐ luàn
平息或制止变乱。《逸周书·明堂》:“ 周公 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尧 诛四凶以惩恶, 周公 杀 管 蔡 以弭乱。”《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等以 备 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塘总制》:“吾兄弭乱之略始试于 辽左 ,而绥辑之效再见于 山东 者若此。”《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今之当道者敦无守土之责,乃既不能防患於未萌,又未能弭乱於将发……果谁之责歟!”词语解释:弭从 拼音:mǐ cóng
服从,顺从。《后汉书·吴汉传》:“ 汉 即撝兵骑,收 曾 斩之,而夺其军。 北州 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 李贤 注:“弭犹服也。”词语解释:弭辙 拼音:mǐ zhé
见"弭"。词语解释:弭口 拼音:mǐ kǒu
住口。《战国策·秦策二》:“ 楚王 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词语解释:弭服 拼音:mǐ fú
顺服。《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冀 殷 既合, 沧 、 瀛 、 幽 、 定 自然弭服,唯 刘诞 黠 胡 或当乖拒,然非明公之敌。”词语解释:弭息 拼音:mǐ xī
平息,止息。《后汉书·陈蕃传》:“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羣贼弭息矣。”《宋书·礼志一》:“今戎事弭息,唯此为大。”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赦已往之过尤,锡将来之福庆,三灾弭息,九厄蠲消。” 王闿运 《储玟躬传》:“ 湖南 边 苗 蛮 界 五岭 间,民气震动,以无衅得弭息之。”词语解释:弭毛 拼音:mǐ máo
亦作“ 弭髦 ”。 毛发顺服,为驯服之态。《吕氏春秋·决胜》“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汉 高诱 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悦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 李周翰 注:“弭髦,言其毛皆顺合。”词语解释:弭散 拼音:mǐ sàn
顺服散去。《后汉书·冯绲传》:“后 鲜卑 寇边,以 緄 为 辽东 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 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词语解释:弭头 拼音:mǐ tóu
弓的下端。《礼记·曲礼上》“右手执簫,左手承弣” 汉 郑玄 注:“簫,弭头也。谓之簫。簫,邪也。” 孔颖达 疏:“簫,弓头,头稍剡差,邪似簫,故谓为簫也。谓弓头为鞘,鞘簫之言亦相似也。然执簫谓捉下头,客覆右手,执弓下头也……弓下头者,下头拄地不浄,不可与人,故自执之,而以上头授人,所以为敬也。”词语解释:弭除 拼音:mǐ chú
消除;除去。例如:弭除隔阂。词语解释:弭髦 拼音:mǐ máo
见“ 弭毛 ”。
词语解释:弭毛 拼音:mǐ máo
亦作“ 弭髦 ”。 毛发顺服,为驯服之态。《吕氏春秋·决胜》“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 汉 高诱 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悦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 李周翰 注:“弭髦,言其毛皆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