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弩矢 拼音:nǔ shǐ
(1).弩弓与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司马贞 索隐:“亭吏二人,弩矢合是亭长负之,今县令自负矢,则亭长当负弩也。”《汉书·霍光传》:“会为票骑将军击 匈奴 ,道出 河东 , 河东 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
(2).弩所发射的箭。《后汉书·天文志上》:“弩矢雨集,城中负户而汲。”《西京杂记》卷四:“ 茂陵 轻薄者化之,皆以杂寳错厕翳障,以 青州 芦苇为弩矢,轻骑妖服,追随於道路,以为懽娱也。”词语解释:弩末 拼音:nǔ mò
(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趋衰弱。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起视斯文之坛坫,七子已成弩末。” 周实 《痛哭》诗之一:“弩末已无穿縞力,刀头休作赐环恩。”
(2).喻馀暇,馀力。 明 胡应麟 《诗薮·宋》:“彼训詁六经,业已併兼千古,弩末刃餘,復暇及此,才岂易企!”
(3).喻事情接近尾声的时候。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馀音还嫋嫋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词语解释:弩弦 拼音:nǔ xián
弩弓的弦。《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武帝 幸 华林园 射虎而弩弦断,使者时从驾,又上胶一分,使口濡以续弩弦,帝惊曰:‘异物也。’”《宋史·马怀德传》:“﹝ 马怀德 ﹞尝因战,流矢中其顙,鏃入於骨,以弩弦繫鏃,发机而出之。”词语解释:弩机 拼音:nǔ jī
装置在弩的木臂后部的机械,控制发射用,青铜制。构件有:钩弦的“牙”,牙外的“郭”,郭上的瞄准器“望山”,郭下的扳机“悬刀”。扳动悬刀,牙向下缩,所钩住的弦弹出,箭就被发射出去。弩机最早见于 战国 ,盛行于 汉 晋 。《吕氏春秋·察微》:“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予顷年在 海州 ,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 颜运生 教授有弩机拓本,云得之 宋芝山 。长五寸,宽一寸三分,铭十八字,隶书小如半菽,纹细如髮。”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女乙来点灯了,对面墙上挂着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便都在昏暗的灯光中出现。”词语解释:弩台 拼音:nǔ tái
弩箭发射台。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诗:“弩臺雨坏逢金鏃,香径泥销露玉釵。”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昔 乌程 豪族 严白虎 于山下垒石为城,与 吕蒙 战所。今山上有弩臺、烽火楼之跡犹存焉。” 清 赵翼 《书绵州牧刘荫萱守城事》诗:“弩臺彀机括,战格列梐枑。”词语解释:弩手 拼音:nǔ shǒu
弓箭手。《宋书·索虏传》:“又募天下弩手,不问所从,若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宋史·兵志四》:“ 荆 湖 南 北 有弩手、土丁。”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立忠毅、忠鋭等军,教民兵弩手。”词语解释:弩箭 拼音:nǔ jiàn
用弩发射的箭。《汉书·韩延寿传》“抱弩负兰”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籣,盛弩箭箙也。” 唐 李商隐 《射鱼曲》:“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元典章新集·刑部·诸杀》:“ 何庆七 状招不合於 至大 元年十月初六日将弩箭毒药於荒草内安下,要射野猪等物。”《水浒传》第八四回:“ 天山勇 听了便道:‘大王放心,教这蛮子吃俺一弩箭!’” 黄昌禄 《苦聪人有了太阳》:“从十来岁开始学射弩箭,一直盼到没有力气拉开弩弓的时候。”词语解释:弩力 拼音:nǔ lì
(1).弩弓的射力。《淮南子·泰族训》:“夫矢之所以射远贯牢者,弩力也。”
(2).犹努力。《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 马武 为 茂建 所败,奔过 王霸 营,大呼求救。 霸 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弩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明 何景明 《赠望之》诗之五:“去住各弩力,良覿会有因。”词语解释:弩牙 拼音:nǔ yá
(1).弩机钩弦的部件。《书·太甲上》“若虞机张” 孔 传:“机弩牙也。”《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鄣,皆袷以緑红锦,金银鏤弩牙,瑇瑁帖箭。” 宋 梅尧臣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诗:“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弩》:“弩牙发弦者名机。” 钟广言 注:“弩上整个发矢的机关叫做弩机,包括牙、郭、悬刀等。钩弦的部件叫牙。”
(2).借指弓弩。 明 杜岕 《小鸟》诗:“弩牙羞弹汝,抱膝发长吟。”词语解释:弩行 拼音:nǔ xíng
长于行走。《三国志·魏志·吴普樊阿传》“青黏生於 丰 、 沛 、 彭城 及 朝歌 云” 裴松之 注引 东阿王 《辩道论》:“﹝ 甘始 ﹞又言:‘ 车师 之西国。儿生,擘背出脾,欲其食少而弩行也。’”一本作“ 怒行 ”。词语解释:弩影 拼音:nǔ yǐng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 ,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 ,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虵。 宣 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晋书·乐广传》亦有类似记载。后即以“弩影”为胸腹之疾的代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卧疾》诗:“沉痾类弩影,积弊似河鱼。”词语解释:弩括 拼音:nǔ kuò
弩弓用以发箭的机栝。 清 谭嗣同 《仁学》四五:“曰‘弹力’,骤起击压,无坚不摧,如弩括突矢,突矢贯札然。”词语解释:弩栝
弩弓用以发射弓箭的机栝词语解释:弩门
蒙语称弓词语解释:弩庐 拼音:nǔ lú
置连弩车之庐。一说,为弩手所居之庐。《墨子·杂守》:“三十步一弩庐,庐广十尺,袤丈二尺。” 孙诒让 间诂:“弩庐即置连弩车之庐也。” 岑仲勉 简注:“或是一般弩手所居之庐。”词语解释:弩下逃箭 拼音:nǔ xià táo jiàn
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喻。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词语解释:弩体 拼音:nǔ tǐ
弩机上铭文的字体。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系》:“同时,有 蜀汉 景耀 八石弩机铭,正书。字如黍米大,浑厚苍整, 清臣 《麻姑坛》似之,可为小楷极则。此后 正和 、 太和 之弩体亦相近。”词语解释:弩车 拼音:nǔ chē
专载弩弓的战车。《宋史·魏胜传》:“列阵则如意车在外,以旗蔽障,弩车当阵门,其上寘床子弩,矢大如凿,一矢能射数人,发三矢可数百步。”词语解释:弩那 拼音:nǔ nà
盛多浓厚貌。词语解释:弩师 拼音:nǔ shī
教习弩射的教师。《后汉书·顺帝纪》:“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词语解释:弩张剑拔 拼音:nǔ zhāng jiàn bá
喻雄健。 明 丰道生 《真赏斋赋》:“昔者 周穆 巡狩,至乎 坛山 ,吉日癸巳,亲题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沉砺 《题近作后》诗:“轻裾长袖难为伍,一卷吟哦蓬藿门。莫道而今诗思澹,弩张剑拔气犹存。”参见“ 剑拔弩张 ”。
词语解释:剑拔弩张 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1).语本《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你们剑拔弩张,汗流浃背,到底做成了些什么呢?” 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还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
(2).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韦诞 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明 宋濂 《跋重刻吉日癸巳碑》:“笔力雄峭,有剑拔弩张之势。”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偶然把笔,学画兰蕙,风枝雨叶,纵横离披,亦殊有剑拔弩张之态。”
(3).谓诗词中表现的豪情壮志过于显露。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稼轩 词着力太重处,如《破阵子》《水龙吟》等作,不免剑拔弩张……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札,斯为絶技。”词语解释:弩子 拼音:nǔ zǐ
弩弓。《水浒传》第四九回:“那弟兄两个当官受了甘限文书,回到家中,整顿窝弓药箭,弩子钂叉。”《水浒传》第八四回:“ 燕青 取出弩子,一箭射去,正中番将鼻凹,番将落马。”词语解释:弩弓 拼音:nǔ gōng
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 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词语解释:弩团 拼音:nǔ tuán
古代军队中的弓箭部队。《宋史·兵志五》:“﹝ 熙寧 ﹞六年,诸路行保甲,司农寺请令 全 邵 二州土丁、弩手、弩团与本村土人共为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