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弛担 拼音:chí dān
(1).放下担子,息肩。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一日樵归,於山道遇二道人对棊,弛担就观。”
(2).指推卸责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掣籤授官》:“初行时,主者既以权衡弛担,幸谢揣摩,得者亦以义命自安,稍减怨懟,亦便计也。”
(3).指栖息。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先寺》:“往虽弛担为 梁 ,今便言旋闕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 元 黄溍 《杭州送儿侄归里》诗:“息肩弛担今何处?明朝过我 三釜山 。” 蔡有守 《师子林》诗:“今日嫁 吴门 ,弛担輒访寻。”词语解释:弛张 拼音:chí zhāng
(1).谓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语本《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 文 武 弗能也;弛而不张, 文 武 弗为也。一张一弛, 文 武 之道也。”比喻事物的盛衰、强弱、兴废等。《韩非子·解老》:“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至於国有弛张,乡有併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乘之大患,要为缮吾羣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2).比喻处事的松紧、进退、宽严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唐 元稹 《刘颇河中府河西县令》:“且言其伐 蔡 之役,常参谋於怀汝之师,部分弛张,允协军政,遂命试领 银州郡 事。”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皮》:“赏罚弛张,必从其令。”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盖其时文章界域,极可弛张,纵之则包举万汇之形声;严之则排摈简质之叙记,必有藻韵,善移人情,始得称文。”
(3).犹变更。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 韩王 名 信都 ,而輒去‘都’留‘信’,用使称其名姓,全与 淮阴 不别。 班氏 一準 太史 ,曾无弛张。静言思之,深所未了。”
(4).拉开或收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几案可以弛张,什器轻于携取,便于用矣,而不得谓之美术。”词语解释:弛兵 拼音:chí bīng
放下武器。词语解释:弛弓 拼音:chí gōng
(1).放松弦的弓。《仪礼·乡射礼》:“加弛弓于其上。”《礼记·曲礼上》:“张弓尚筋,弛弓尚角。”
(2).指放松弓弦。《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词语解释:弛维 拼音:chí wéi
废弛的纲纪。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振厥弛维,光阐远韵。”《宋书·礼志三》:“德振弛维,功济沦象。”词语解释:弛慢 拼音:chí màn
懈怠轻忽。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其释‘厥咎舒,厥罚恒燠’,以为其政弛慢,失在舒缓,故罚之以燠,冬而亡冰。”《旧五代史·周书·萧愿传》:“然性嗜酒无节,职事弛慢。”《元典章·吏部七·公事》:“其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常务纠弹,毋容弛慢。”词语解释:弛刑 拼音:chí xíng
指弛刑徒。《汉书·宣帝纪》:“ 西羌 反,发 三辅 、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诣 金城 。”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弛,废也。谓若今徒解钳釱赭衣,置任输作也。’……弛刑, 李 説是也。若今徒囚但不枷锁而责保散役之耳。”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上以 干 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从千人诣 超 。”词语解释:弛备 拼音:chí bèi
放松戒备。《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建德 伪与连和, 刀儿 弛备, 建德 袭击破之。”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时西边弛备已久,人不知兵,识者以为忧。”词语解释:弛隳 拼音:chí huī
犹毁坏。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三光弛隳不復暾,虎熊麋猪逮猴猿。”词语解释:弛刑徒 拼音:chí xíng tú
解除枷锁的刑徒。 唐 李商隐 《哭虔州杨侍郎虞卿》诗:“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今中郎将弛刑五十人” 元 胡三省 注:“弛刑者,弛刑徒也。《説文》‘弓解曰弛’,此谓解其罪而输作者。”词语解释:弛柝 拼音:chí tuò
废巡更。词语解释:弛禁 拼音:chí jìn
解除禁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领司隶校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法正 諫曰:‘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餘,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小国换约》:“若夫米穀豆石铜钱,向不准出口;硝磺白铅向不准进口。今一概弛禁,任其择肥而噬。”词语解释:弛废 拼音:chí fèi
败坏;荒废。《晋书·儒林传序》:“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穨毁。”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久别,思咏日深,衰疾多故,人事弛废。” 明 张居正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百执事亦皆兢兢务修其职业,无敢以玩愒弛废者。”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 孔子 所谓羣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词语解释:弛仗 拼音:chí zhàng
放下兵器。《北齐书·孝昭帝纪》:“帝至东閤门,都督 成休寧 抽刃呵帝。帝令 高归彦 喻之, 休寧 厉声大呼不从。 归彦 既为领军,素为兵士所服,悉皆弛仗, 休寧 叹息而罢。”词语解释:弛侯 拼音:chí hòu
废射侯。《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 范宁 注:“弛,废也。侯,射侯也。废侯不燕射。”词语解释:弛拙 拼音:chí zhuō
懈怠而无能。《宋书·袁淑传》:“乃者燮定携远,阻违授律,由将有弛拙,故士少鬭志。”词语解释:弛易 拼音:chí yì
(1).犹怠慢。《荀子·君道》:“天下之变,境内之事,有弛易龋差者矣,而人主无由知之,则是拘胁蔽塞之端也。”
(2).变动,更换。词语解释:弛坠 拼音:chí zhuì
犹毁废。《晋书·元帝纪》:“王室多故,姦凶肆暴,皇纲弛坠,颠覆大猷。” 南朝 宋 谢庄 《密诣世祖启事》:“使弛坠之构,更获缔造;垢辱之甿,復得明目。”词语解释:弛夜 拼音:chí yè
解除宵禁。词语解释:弛力 拼音:chí lì
止息劳役。《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四曰弛力。”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弛力,息繇役也。” 贾公彦 疏:“弛力者,弛放其力役之事。”词语解释:弛恶 拼音:chí è
松散损坏。《新唐书·突厥传上》:“ 頡利 已和,亦会甚雨,弓矢皆弛恶,遂解而还。”词语解释:弛悬 拼音:chí xuán
见“ 弛县 ”。
词语解释:弛县 拼音:chí xiàn
亦作“ 弛悬 ”。 收藏钟磬等悬挂的乐器。谓罢乐。《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国之大忧,令弛县。”《文选·马融〈长笛赋〉》:“ 瓠巴 聑柱,磬 襄 弛悬。”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弛,释下也;悬,钟格也。”词语解释:弛惰 拼音:chí duò
(1).懈怠。《南史·宋纪中·孝武帝》:“外内服其神明,莫敢弛惰。”《隋书·隐逸传·李士谦》:“少长肃然,不敢弛惰。”
(2).指懈怠的士卒。 宋 欧阳修 《论乞诏谕陕西将官札子》:“万一西贼骤出忿兵,击吾弛惰,则立见败事。”词语解释:弛崩 拼音:chí bēng
崩毁。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礼义弛崩,风俗灭息。”词语解释:弛坏 拼音:chí huài
废弛败坏。《孙子·地形》“卒强吏弱曰弛” 三国 魏 曹操 注:“吏不能统,故弛坏。”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有闇塞退憒而庶事乱者矣,或有潦倒疏缓而致弛坏者矣。”词语解释:弛卸 拼音:chí xiè
犹推卸。《明史·金光辰传》:“臣愚以任内臣,诸臣益弛卸不任。”词语解释:弛县 拼音:chí xiàn
亦作“ 弛悬 ”。 收藏钟磬等悬挂的乐器。谓罢乐。《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国之大忧,令弛县。”《文选·马融〈长笛赋〉》:“ 瓠巴 聑柱,磬 襄 弛悬。”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弛,释下也;悬,钟格也。”词语解释:弛怠 拼音:chí dài
懈怠,放松。 明 李东阳 《西庄处士罗君墓志铭》:“公帅众守西门,不脱介胄,示以固守,力惩弛怠,敲朴日不絶。”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十六:“许多人都为爱情把工作弛怠了。”词语解释:弛旷 拼音:chí kuàng
懈怠荒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当 寧夏 未寧, 蒲中 最扼飞輓之衝,公悉应之,略无弛旷。”词语解释:弛政 拼音:chí zhèng
除去苛政。《礼记·乐记》:“庶民弛政,庶士倍禄。” 郑玄 注:“弛政,去其 紂 时苛政也。”词语解释:弛行 拼音:chí xíng
停止行进。词语解释:弛落 拼音:chí luò
犹废弃。 南朝 梁武帝 《平议治纲诏》:“顷因多难,治纲弛落,官非积及,荣由幸至。”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加以束缚弛落,思索自由,社会蔑不有新色,则有尔后超形气学上之发见。”词语解释:弛解 拼音:chí jiě
谓解除警卫。 明 归有光 《与徐子言书》:“常怪吾 吴 中宰县者,坐贵之甚,几与民庶隔絶,颇不然之。故为县,一切弛解,虽儿妇人,悉至榻前与语。”词语解释:弛驭 拼音:chí yù
放松对马的驾御。比喻统治削弱。《晋书·李雄李班特等载记赞》:“ 晋 图驰驭,百六斯钟。天垂伏鳖,野战羣龙。”词语解释:弛谬 拼音:chí miù
犹疏失。《新唐书·李光弼传》:“节度使 王承业 政弛谬,侍御史 崔众 主兵 太原 ,每侮狎 承业 , 光弼 素不平。”词语解释:弛狱 拼音:chí yù
释放狱囚。《淮南子·缪称训》:“ 召公 以桑蚕耕种之时,弛狱出拘,使百姓皆得反业脩职。”词语解释:弛绝 拼音:chí jué
废绝;绝灭。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方今 汉 室陵迟,纲维弛絶。”《宋书·礼志三》:“ 汉 饗国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胙运尽,普天弛絶,率土分崩。”《世说新语·言语》“ 温嶠 初为 刘琨 使” 刘孝标 注引《语林》:“既坐,陈説九服分崩,皇室弛絶。 晋 王君臣,莫不歔欷。”词语解释:弛懈 拼音:chí xiè
松懈;放松。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实由世人以忌日不乐,而不能竟日兴感,以对宾客或弛懈,故过自屏晦,不与外接。设假之由,实在于此。”《明史·杨守陈传》:“教化凌夷,刑禁弛懈。”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临睡钻入被窝……便快适地阖拢眼皮,任四肢自由地弛懈地伸展开来。”词语解释:弛放 拼音:chí fàng
松弛。 宋 苏辙 《民政策》下之三:“此非难办之事,是以不待非常之才而后能济,唯其弛放怠惰,是以至此。”词语解释:弛然 拼音:chí rán
放心的样子。例如: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词语解释:弛期 拼音:chí qī
缓期,延期。《战国策·魏策二》:“羣臣多諫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词语解释:弛替 拼音:chí tì
犹废弃。《宋书·孝武帝纪》:“前詔江海田池,与民共利。歷岁未久,浸以弛替。”《宋书·礼志二》:“此则碑禁尚严也,此后復弛替。”词语解释:弛防 拼音:chí fáng
解除防备。词语解释:弛罟 拼音:chí gǔ
谓网开三面。喻施恩德。《文选·张衡〈东京赋〉》:“慕 天乙 之弛罟,因教祝以怀民。”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 汤 见罔置四面, 汤 拔其三面,置其一面。’”词语解释:弛职 拼音:chí zhí
失职。《新唐书·阎立德传》:“ 文德皇后 崩,摄司空,营 昭陵 坐弛职免。” 明 何景明 《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考其程课,漫不即叙;诛其弛职,则自谓曰:‘吾官卑,吾齿迈,苟升斗私吾妻孥,尔安所为哉?’”词语解释:弛缓 拼音:chí huǎn
(1).松弛不严。 明 方孝孺 《送祝彦芳致仕还家序》:“天子新有天下,惩前代弛缓不振之弊。”
(2).放松,缓和。 鲁迅 《准风月谈·帮闲法发隐》:“人们的热情原不是永不弛缓的。” 张天翼 《报复》:“他把他自剖成两个人,来安慰自己,来弛缓自己紧张了的神经。”词语解释:弛荡 拼音:chí dàng
犹放荡。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书》:“ 来卿 本属异才,又五兄家世多阴德,何虑不成?其一时弛荡, 敬 于前八年早知之。”词语解释:弛纵 拼音:chí zòng
松弛;松散;放任。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公府臺阁,亦復默然。”《宋书·五行志一》:“ 魏 尚书 邓颺 ,行步驰纵,筋不束体,坐起倾倚,若无手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歷数 全斌 等数将贪黷货财,弛纵兵律。”词语解释:弛玩 拼音:chí wán
松懈玩忽。 明 吴本泰 《帝京篇》诗:“宵旰怀 殷 忧,筹边寝弛玩。”词语解释:弛沓 拼音:chí tà
拖沓。《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 西川 节度使 杜元颖 治无状,障候弛沓相蒙。”词语解释:弛紊 拼音:chí wěn
松弛紊乱。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祸基京畿,毒徧宇内,皇纲弛紊,王室遂卑。”《隋书·炀帝纪下》:“政刑弛紊,贿货公行,莫敢正言,道路以目。” 宋 王禹偁 《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于时皇纲弛紊,官纪僭忝,僕射之称不为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