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弘道 拼音:hóng dào
(1).弘扬大道,弘扬正道。《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规谏太子》:“尽情义以兼极,谅弘道之在人。” 清 梅曾亮 《吴府君墓表》:“儒者避其名而不復权其义,世因以儒之行病不广大,岂所谓能弘道者乎?”
(2).大道;正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皇上继隆,经教弘道。” 李周翰 注:“以经教天之大道也。”词语解释:弘毅 拼音:hóng yì
宽宏坚毅。谓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朱熹 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具足千子,智勇弘毅;復有百女,仪貌妍雅。” 明 谢谠 《四喜记·月桂同攀》:“论为仁识先弘毅,道传一贯唯无违。”《新华日报》1942.4.7:“勤学慎思,明辩笃行,造成弘毅笃实之风气。”一说为刚强果决。 章炳麟 《广〈论语〉骈枝》:“《説文》:‘弘,弓声也。’后世借‘强’为之,用为彊义。”词语解释:弘大 拼音:hóng dà
广大;宽大;巨大。《诗·大雅·民劳》:“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郑玄 笺:“弘,广也。”《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无形。”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辽史·太宗纪上》:“召 敬瑭 至行在所,赐坐。上从容语之曰:‘吾三千里举兵而来,一战而胜,殆天意也。观汝雄伟弘大,宜受兹南土,世为我藩辅。’”词语解释:弘济 拼音:hóng jì
(1).广为救助。《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 前蜀 杜光庭 《王宗寿常侍丈人山醮词》:“公私清泰,家眷安寧,即永荷众圣弘济之恩。”《文献通考·经籍一》:“本非有祖述 汤 武 ,弘济苍生之夙志。”
(2).宽宏,大度。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裴僕射 善谈明理,混混有雅致” 刘孝标 注引《冀州记》:“ 頠 弘济有清识。”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刘孝标 注引《魏志》:“ 玄 ( 夏侯玄 )格量弘济,颜色不异,举止自若。”词语解释:弘誓 拼音:hóng shì
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大愿。《无量寿经》卷上:“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净土咏》:“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羣生。”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寳臺四藏,将十万轴,因发弘誓,永事流通,仍书愿文,悉连卷后。”词语解释:弘慈
大慈大悲词语解释:弘愿 拼音:hóng yuàn
(1).佛教语。谓拯救一切众生的大愿。 唐 窥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上:“若诸菩萨先於菩提发弘愿已,欲勤修学。” 唐 王勃 《兜率寺浮图碑》:“兆基弘愿,继发浄因。”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发慈悲度人弘愿,又早到 狮子山 。”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 远生 既持精灵不灭之説,又深怵生死报应之感。故发弘愿,斯生浄土。”
(2).泛指宏大的志愿。如:他们抱着改造自然的弘愿投入了这场战斗。词语解释:弘敞 拼音:hóng chǎng
亦作“ 弘惝 ”。 高大宽敞。《文选·扬雄〈甘泉赋〉》:“正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惝,大貌也。音敞。” 汉 张衡 《西京赋》:“ 渐臺 立於中央,赫昈昈以弘敞。” 唐 韦应物 《蓝岭精舍》诗:“緑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偶涉一兰若,殿宇禪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掛搭其中。”词语解释:弘深 拼音:hóng shēn
(1).宽广深沉。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其为中也弘深,其为外也肃括,可以禔身矣。”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於己。”
(2).指博大精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箴铭碑誄,则体制於弘深。” 明 杨慎 《〈周受庵诗选〉序》:“ 广汉 受菴 周公 颖异秉资,弘深绩学。”词语解释:弘规 拼音:hóng guī
(1).宏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夫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南齐书·皇后传赞》:“ 文安 废主,百忧已离, 中兴 秉制,揖让弘规。”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广陵王 某幼挺岐嶷,长标洵淑,佩《诗》《礼》之明训,宣忠孝之弘规。”
(2).宏大的规模。 晋 左思 《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规。”词语解释:弘量 拼音:hóng liàng
(1).宽宏的度量。 南朝 宋 任昉 《〈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管子·形势》“小谨者不大立” 唐 尹知章 注:“言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能大立也。” 唐 无名氏 《玉泉子》:“时人服其弘量,临事不挠。”
(2).谓大酒量。 唐 韦应物 《扈亭西陂燕赏》诗:“有酒今满盈,愿君尽弘量。” 唐 戴叔伦 《感怀》诗:“但当尽弘量,觴至无復辞。”词语解释:弘度 拼音:hóng dù
伟大的抱负;宏大的器度。《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晋 孙楚 《乐毅赞》:“ 乐生 诞节,寔立弘度。”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咨弘度之峻邈,壮大业之允昌。”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业,家行士风,茂学清辞,冲襟弘度。”词语解释:弘义 拼音:hóng yì
大义;正道。《后汉书·荀彧传》:“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能以国让,弘义有归。”词语解释:弘仁
1610—1664词语解释:弘多 拼音:hóng duō
甚多。《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公承圣贤之末代,属丧乱之弘多。”《金史·贾铉传》:“多参机务,补益弘多。” 清 周亮工 《寿青溪三老序》:“百折之遇,足以发其奇想;万里之游,足以助其侠气。取材既富,用物弘多。”词语解释:弘法 拼音:hóng fǎ
佛教语。谓弘扬流通佛法。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遯。”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 慧远 虽遁迹 庐山 ,而孜孜为道,务在弘法。”词语解释:弘绩
伟大的功绩词语解释:弘扬 拼音:hóng yáng
大力宣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当於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元代白话碑集录·重编百义清规法旨》:“好生遵守清规,修行办道,专与上位祈福祝寿,报答圣恩,弘扬佛法者。”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三论宗的开创人 吉藏 ,弘扬 关 河 三论,曾著《三论玄义》,反复解释三论之间的关系。”词语解释:弘论 拼音:hóng lùn
识见广博的言论。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清文穷丽则,弘论尽高奇。”词语解释:弘雅 拼音:hóng yǎ
犹高雅。《后汉书·周荣传》:“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号令,言必弘雅,辞必温丽。”《周书·独孤信传》:“ 信 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宋 世诸书,大约数百家,弘雅之流,稍加博焉。”词语解释:弘通 拼音:hóng tōng
(1).宽宏通达。《三国志·魏志·徐邈胡质等传论》:“ 徐邈 清尚弘通。”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小子岂敢苟洁区区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旧唐书·韩愈传》:“ 愈 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2).谓弘扬流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昙摩罗刹》:“所获《贤劫》、《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写译,劳不告勌。”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时候,往往戒律荡然,不知道是佛教的弘通,还是佛教的败坏?”词语解释:弘懿 拼音:hóng yì
弘大美善。 汉 张衡 《南都赋》:“弘懿明叡,允恭温良。”《后汉书·班彪传》:“体弘懿之姿,据高明之埶。”《宋书·羊玄保传》:“卿二贤明美朗识,会悟多通,然弘懿之望,当共推 羊 也。”词语解释:弘邃 拼音:hóng suì
深广。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所谓考盐梅之咸酸,不知大羹之不致;明飘颻之细巧,蔽於沉深之弘邃。” 明 归有光 《思子亭记》:“独有屋数十楹,中颇弘邃。”词语解释:弘阔 拼音:hóng kuò
弘大;宽阔。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李献吉 、 何仲默 二学宪,气象弘阔,词彩精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 太原 耿氏 ,故大家,第宅弘阔。”词语解释:弘博 拼音:hóng bó
犹博大。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夫童謡犹助圣人之耳目,岂况坟索之弘博哉!” 宋 陈亮 《〈郑景望杂著〉序》:“朋友间有得其平时所与其徒考论古今之文,见其议论弘博,读之穷日夜不厌,又欲鋟木以与从事於科举者共之。” 唐弢 《论作家与群众结合》:“运用革命作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印证 毛泽东 文艺思想的精深与弘博。”词语解释:弘和 拼音:hóng hé
宽宏和善。 唐 柳宗元 《送韩丰群公诗后序》:“敦朴而知变,弘和而守节,温淳重厚,与直道为伍。” 唐 杜牧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子性剧弘和,愚衷深褊狷。”词语解释:弘浃
广大普遍词语解释:弘功
大功词语解释:弘裕 拼音:hóng yù
犹宽宏;宏大。 汉 蔡邕 《荆州刺史庾侯碑》:“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风起世。”《北齐书·刘祎传》:“ 禕 性弘裕,有威重,容止可观,虽昵友密交,朝夕游处,莫不加敬。” 宋 吕祖谦 《答陈同甫书》:“此书若出,于学者亦不为无益,但气象未弘裕耳。”词语解释:弘远 拼音:hóng yuǎn
广大深远。《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识度弘远,器宇疏通。” 清 陈确 《与老友董东隐书》:“圣途弘远,固非弟等末学所能几及。”词语解释:弘贷 拼音:hóng dài
犹宽恕。《旧唐书·德宗纪上》:“ 朱滔 以 泚 连坐,路远必不同谋,永念旧勋,务存弘贷,如能效顺,亦与惟新。”词语解释:弘赡 拼音:hóng shàn
犹言极其丰富。《隋书·儒林传·马光》:“ 光 剖析疑滞,虽辞非俊辩,而理义弘赡。论者莫测其浅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劳焉。”词语解释:弘辩 拼音:hóng biàn
犹雄辩。《战国策·秦策三》:“ 燕 客 蔡泽 ,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既被桎梏” 刘孝标 注引《魏氏春秋》:“风格高朗,弘辩博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尔其实録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词语解释:弘休 拼音:hóng xiū
大而美。谓大业美德。《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 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 颜师古 注:“弘,大也。休,美也。言天广临,不以下房为幽侧而隔异之,赐以此芝,是大美也。” 唐 王勣 《游北山赋》:“玉殿金舆之事业,郊天祀地之弘休。”词语解释:弘伟 拼音:hóng wěi
(1).博大。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弘伟之士,履道之生,其崇信匪徒重仞之墙,其渊泽不唯 吕梁 之深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赞》:“言必贞明,义则弘伟。”《明史·滕德懋传》:“﹝ 德懋 ﹞为人有才辨,器量弘伟,长於奏疏。”
(2).犹雄伟。形容规模、计划宏大。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绵亘五千多里的长城,著名的 阿房宫 ,以及 汉 代的一些宫殿建筑,都很弘伟壮丽。”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何等弘伟的一部戏曲总集!”词语解释:弘致 拼音:hóng zhì
(1).广为招致。《后汉书·章帝纪》:“方春东作,宜及时务。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
(2).大义。《梁书·武帝纪上》:“盖闻受金於府,通人弘致;高蹈海隅,匹夫力节。”
(3).远大的志趣。《晋书·祖逖传》:“ 逖 方当摧锋越 河 ,扫清 冀 朔 ,会朝廷将遣 戴若思 为都督, 逖 以 若思 吴 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词语解释:弘业 拼音:hóng yè
大业。《汉书·叙传下》:“受命之初,赞功剖符,奕世弘业,爵土乃昭。” 唐 杨炯 《唐赠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在朝济济,在家雍雍;祗服弘业,克丕堂构。”《清史稿·礼志十一》:“我皇考盛德弘业,侯服爱戴。”词语解释:弘肆 拼音:hóng sì
弘大恣肆。多用以形容学问文章等。语本 唐 韩愈 《进学解》:“先生之於文,可谓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元 揭傒斯 《何先生墓志铭》:“先生之学可谓弘肆深博矣。” 明 杨慎 《易图考证》:“ 周子 太极一图决理义之门,至 程子 《易传》而浩博弘肆。”《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其文章,弘肆有才气,海内请求者无虚日,能屈曲以副其所望。”词语解释:弘美 拼音:hóng měi
大美。指大道,盛德。《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诗》:“但愿隆弘美,王度日清夷。” 刘良 注:“但愿二子盛大美之道,为王之法度日益清平。”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序:“抑不足以揄扬弘美,亦以攄其所抱而已。”词语解释:弘长 拼音:hóng cháng
光大发扬。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弘长风流,许与气类。” 唐 高仲武 《中兴閒气集·钱起》:“‘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则礼义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长名流,为后楷式。”
弘大长远。《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士元 弘长,雅性内融。” 李周翰 注:“弘,大;长,远也。言其思虑大远也。”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将恐弘长之道,别有未周。”《北齐书·幼主纪论》:“ 武成 风度高爽,经算弘长,文武之官,俱尽其力,有帝王之量矣。”词语解释:弘厚 拼音:hóng hòu
(1).优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陛下加恩,授以上相,封爵宠禄,丰大弘厚,生平之愿,实不望也。”
(2).宽大忠厚。《周书·厍狄峙传》:“ 峙 少以弘厚知名,善骑射,有谋略。”《南史·陈纪下论》:“ 陈宣帝 器度弘厚,有人君之量。”《隋书·宇文忻传》:“ 忻 兄 善 ,弘厚有武艺。”词语解释:弘器 拼音:hóng qì
大才。能担负重任之才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周侯 於 荆州 败绩还,未得用。 王丞相 与人书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遗!’” 唐 郑馀庆 《左仆射贾躭神道碑》:“凡歷数使,宾待益重,奇才愈茂,弘器日彰,天下士君子推公为栋梁。”词语解释:弘图 拼音:hóng tú
宏大的规划。 唐 王勃 《驯鸢赋》:“鬱霄汉之弘图,受园亭之近顾。”词语解释:弘侈 拼音:hóng chǐ
(1).大而多。《国语·楚语上》:“且夫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邇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2).奢侈;豪华。《隋书·宇文恺传》:“ 愷 揣帝心在弘侈。于是 东京 制度,穷极壮丽,帝大悦之。” 明 施绍莘 《〈花影集〉自序》:“茅茨草舍之酸寒,崇台广囿之弘侈。”词语解释:弘丽 拼音:hóng lì
宏伟华丽。《汉书·扬雄传上》:“ 蜀 有 司马相如 ,作赋甚弘丽温雅。”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譬如 东甌 之木, 长洲 之林,梓豫虽多,而未可谓之为大厦之壮观,华屋之弘丽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 李文正 宾之 ,学既该博,词颇弘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有臺高丈餘,臺上殿十一楹,弘丽无比。”词语解释:弘亮 拼音:hóng liàng
(1).犹言光大。《清史稿·礼志一》:“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
(2).洪亮,响亮。 钱锺书 《围城》四:“取一名字又别致,又浑成,不但典雅,而且弘亮。”词语解释:弘光 拼音:hóng guāng
南明 褔王 朱由崧 年号(公元1644年-1645年)。亦借指 朱由崧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小生扮 弘光 袞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词语解释:弘化 拼音:hóng huà
弘扬德化。《书·周官》:“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爰降詔书,敦还摄任,固请移岁,表奏相望,事不我与,屈己弘化。”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我国家光宅四海,年将二百,十圣弘化,万邦怀仁。”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四:“自古大乱之世,未有无圣人而可以致治者,亦未有无贤臣而可以弘化者。”词语解释:弘厉 拼音:hóng lì
弘大激越。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诸凡诗中之声,清澈弘厉,万感悉至。”词语解释:弘敷 拼音:hóng fū
(1).大力敷扬。《书·君牙》:“弘敷五典,式和民则。” 孔 传:“大布五常之教,用和民,令有法则。”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总制兵机,弘敷庙策,尽瘁抚绥蛮貊。”《明史·马自强传》:“诚宜及此大庆,荡涤烦苛,弘敷惠泽,俾四海烝黎,咸戴帝德。”
(2).广为延伸。《文选·张衡〈西京赋〉》:“处 甘泉 之爽塏,乃隆崇而弘敷。” 薛综 注:“弘敷,犹延蔓也。”词语解释:弘惝 拼音:hóng chǎng
见“ 弘敞 ”。
词语解释:弘敞 拼音:hóng chǎng
亦作“ 弘惝 ”。 高大宽敞。《文选·扬雄〈甘泉赋〉》:“正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惝,大貌也。音敞。” 汉 张衡 《西京赋》:“ 渐臺 立於中央,赫昈昈以弘敞。” 唐 韦应物 《蓝岭精舍》诗:“緑林含萧条,飞阁起弘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偶涉一兰若,殿宇禪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掛搭其中。”词语解释:弘润 拼音:hóng rùn
(1).宽宏温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宽明弘润,优游躇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阮思旷 何如?’曰:‘弘润通长。’”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惟公少而英明,长而弘润。”
(2).宏伟圆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铭兼襃讚,故体贵弘润。其取事也必覈以辨,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此其大要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秦皇 铭 岱 ,文自 李斯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3).谓补充润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贾充 初定律令,与 羊祜 共咨太傅 郑冲 , 冲 曰:‘ 皋陶 严明之旨,非僕闇懦所探。’ 羊 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 冲 乃粗下意。”词语解释:弘壮 拼音:hóng zhuàng
宏伟雄壮。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恩泽》引《御制大圆通寺重修碑》:“规制弘壮,视昔如一,其供具庄严差胜焉。”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那铁与铁的相击的弘壮的音乐,有绝大的力量,引诱他向前去。”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记》(《洛阳伽蓝记》)中描写战乱前寺观庙塔的弘壮多靡,穷形极相,尽文笔之能事。”词语解释:弘宥 拼音:hóng yòu
宽恕;宽宏。《宋书·孝武帝纪》:“约法从简,务思弘宥,恩令骤下,而逃伏犹多。” 南朝 陈 徐陵 《为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今所禽 欧阳頠 、 傅泰 等,莫不弘宥,政尔授其兵马,处以荣禄,坦然游狎,无介怀抱。”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皋逢箫玉》:“元帅德量宽弘,机谋深远,下官才力不胜,敢望齐驱,惟求弘宥。”《明史·黄道周传》:“陛下宽仁弘宥,有身任重寄至七八载罔效、拥权自若者。”词语解释:弘新 拼音:hóng xīn
开阔清新。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皇太子圣质如初” 刘孝标 注引 晋 干宝 《晋纪》:“太子明识弘新,有如明詔。”词语解释:弘方 拼音:hóng fāng
宽宏方正。《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以 杨脩 颇有才策” 裴松之 注引 晋 荀绰 《冀州记》:“ 脩 子 嚣 , 嚣 子 準 ,皆知名於 晋 世…… 準 子 嶠 字 国彦 , 髦 字 士彦 ,并为后出之俊。 準 与 裴頠 、 乐广 善,遣往见之。 頠 性弘方,爱 嶠 之有高韵,谓 準 曰:‘ 嶠 当及卿, 髦 小减也。’”词语解释:弘朗 拼音:hóng lǎng
(1).旷达开朗。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其风度弘朗,閒素超脱。”
(2).洪亮。 景梅九 《罪案》:“先请 太炎 读祝辞,气度沉雄,声音弘朗,掌声因之雷起。”词语解释:弘旷 拼音:hóng kuàng
谓心胸宽阔。《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子 籍 子 浑 器量弘旷。”《隋书·高熲苏威传论》:“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不存易简,未为通德。”词语解释:弘旨 拼音:hóng zhǐ
大旨,宗旨。 南朝 梁 王筠 《答释法云书》:“窃闻僾然有见,礼典之格言;今则不灭,法教之弘旨。”词语解释:弘简 拼音:hóng jiǎn
宽宏简易。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 刘孝标 注引《道安法师传》:“ 竺法汰 者,体器弘简,道情冥到,法师友而善焉。”《宋书·柳元景传》:“风度弘简,体局深沉,正义亮时,恭素范物。”《南史·蔡撙传》:“累迁吏部尚书,在选弘简有名称。”词语解释:弘粹 拼音:hóng cuì
广博精纯。《晋书·魏舒传》:“体道弘粹,思量经远,忠肃居正,在公尽规。”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谢太傅 絶重 褚公 ” 刘孝标 注引《文字志》:“ 安 ( 谢安 )弘粹通远,温雅融畅。”词语解释:弘文馆 拼音:hóng wén guǎn
唐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 太宗 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唐中宗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 李弘 名,改曰昭文馆。 玄宗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 开元 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 明 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 宣德 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词语解释:弘烈 拼音:hóng liè
指巨大的功业。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奉答天命,导扬弘烈。”《后汉书·章帝纪》:“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 文武 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词语解释:弘益 拼音:hóng yì
补益;增益。 晋 葛洪 《抱朴子·任能》:“ 惠康子 贱起家而治大邦,实由胜己者多,而招其弘益。”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劭 之所録,其为弘益多矣。” 明 刘基 《送余希贤归江东序》:“有谋画,悉与计议,多所弘益。”词语解释:弘盛 拼音:hóng shèng
弘扬兴盛。《曹溪大师别传》:“ 神会 问:‘大师,传法袈裟,云何不传?’答云:‘若传此衣,传法之人短命;不传此衣,我法弘盛,留镇 曹溪 。我灭度七十年后,有东来菩萨:一在家菩萨,修造寺舍;二出家菩萨,重建我教。’”词语解释:弘彰 拼音:hóng zhāng
光大显扬。 唐 黄滔 《知白守黑赋》:“弘彰典式,克免危颠。”词语解释:弘恕 拼音:hóng shù
宽容;宽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南史·萧暎传》:“后为 北徐州 刺史,在任弘恕,人吏怀之。”《旧唐书·郑畋传》:“ 畋 文学优深,器量弘恕,美风仪,神彩如玉,尤能赋诗。”词语解释:弘奖 拼音:hóng jiǎng
大力劝勉、奖励。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弘奬之路,斯既然矣。”《旧唐书·韩愈传》:“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奬仁义为事。”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朕惟昭明大节,实开王化之源;弘奬名流,式畅玄风之旨。” 清 钱谦益 《思仁先赠承德郎兼按察司佥事制》:“是用赠具阶官,用以昭明其世德,且可弘奬夫风流。”词语解释:弘敏 拼音:hóng mǐn
旷达敏捷。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