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勾引 拼音:gōu yǐn
(1).勾结串通。《魏书·獠传》:“ 法僧 在任贪残, 獠 遂反叛,勾引 萧衍 军围逼 晋寿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嘉靖 之季,倭奴犯 浙 、 直 、 闽 、 广 ,而独不及 山东 者, 山东 之人不习於水,无人以勾引之故也。”
(2).引诱。《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小二 见他家无人,勤谨做活。 周氏 时常眉来眼去的勾引他。”《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贾芸 、 贾蔷 等﹞时常在外书房设局赌钱,喝酒……那 贾蔷 还想勾引 寳玉 。” 杨朔 《大旗》:“最叫 殷老大 痛心的是,儿子竟受了 日本 浪人的勾引,常往白面馆跑,没钱抽时,便从家里偷东西变卖。”
(3).招引;吸引。 唐 杜甫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诗:“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妬红花却倒吹。”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套曲:“秋波送搬鬭的春山纵,春山纵勾引的芳心动。” 清 汪懋麟 《人日同骏霞醉白叔定家兄游平山》诗:“春声勾引向山行,岁首难逢七日晴。”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小孩给赛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洋铁铜鼓,洋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词语解释:满引 拼音:mǎn yǐn
斟满饮尽。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蠙 知之,挈酒一壶,谓 鐸 曰:‘公将登庸矣,吾恐不可及也!愿先事少接左右。’ 鐸 妻疑置酖,使婢言之。 蠙 惊曰:‘吾岂酖者!’即命大白,满引而去。”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斟佳醖且深杯满引,醉倚营门,高歌击剑动星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七年》:“酒数行,至堂中路石桥少憩,帝捧觴,太上、 寿皇 皆釂饮,帝亦满引。”词语解释:汲引 拼音:jí yǐn
(1).从下往上打水。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终成汲引絶,不耗復不盈。”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渔樵汲引,荆棘荣衰。” 艾芜 《〈丰饶的原野〉前言》:“到夏天大河的水干了,要靠挖深泉塘,让地下水冒了出来,再用牛和骡子拉的水车,汲引上来,进行灌溉。”
(2).汲取水流。 晋 郭璞 《江赋》:“并吞 沅 灃 ,汲引 沮 漳 。”
(3).犹吸取。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絶也,虽天外毫内,不足以喻其辽邈,其相倾也,虽三光熠耀,不足以方其巨细。”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李东阳》:“ 西涯 宏才硕学,汲引风流,播之声诗,洵足领袖一时。”
(4).引荐;提拔。《汉书·刘向传》:“ 禹 稷 与 皋陶 传相汲引,不为比周。”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 翟公巽 虽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为屈。” 茅盾 《路》一:“入党政界罢?不但要人汲引,并且也得会拍会钻。”
(5).引导;开导。 南朝 梁 沉约 《为竟陵王发讲疏并颂》:“无相非色空不可极,而立言垂训,以汲引为方。”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愿生千佛,无非贤圣,汲引之义虽同,随机之感非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无生有汲引,兹理儻吹嘘。”词语解释:远引 拼音:yuǎn yǐn
远去;远游。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 燕 路者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以兴士当高举远引,归洁其身如海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濡足权门不足责,既而蒙谴,智者必远引,自庆脱网矣。”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脱身思远引,束缚加覊韁。”词语解释:接引 拼音:jiē yǐn
(1).接待;招待。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曲晏密集,管絃嘈杂,后宾填门,不復接引。”《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天色晚,两箇投宿於旅邸,小二哥接引,拣了一间宽洁房。”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又东有巨擘一双,作接引状。手背拇指,分合都辨。”
(2).引进;推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苻宏 叛来归国, 谢太傅 每加接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縻薄俸也。” 宋 文天祥 《与刘吉州汉传书》:“终日清言,接引后进。”
(3).佛教语。谓佛与 观世音 、 大势至 两菩萨引导众生入西方净土。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佛之随机接引,故多开遮权变,不可执一求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大聚僧伽,广宣接引,使长往幽魂,悟真空而解脱;含寃滞魄,识业报而依皈。”泛指助人度脱凡尘。《红楼梦》第一二○回:“小女 英莲 ……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词语解释:牵引 拼音:qiān yǐn
(1).拉,拖。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拔河》:“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两只脚就像被什么牵引着似地,向着那个大黑家伙走去。”
(2).引动,引起。《史记·律书》:“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四:“﹝ 刘希坚 ﹞盘旋着温柔的愉快,浮出微笑来,是一种被幸福所牵引着的微笑。”
(3).援引,引荐。《汉书·鲍宣传》:“窃见 孝成皇帝 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4).引导。 清 朱昂 《探春》词:“眉嫵含情处,应多谢东风牵引。” 黄中黄 《沉荩》第二章:“惟党籍中 湖北 大小官吏,自道府以下二百餘员皆有名,为 之洞 所燬,盖 藎 运动牵引之力为多也。”
(5).引诱;吸引。 宋 张载 《经学理窟二·气质》:“覩一物又敲点着此心,临一事又记念着此心,常不为物所牵引去。”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反覆思惟,总是名心牵引,不得不颠倒耳。” 沉从文 《生》:“小玩具作飞机形状,上升与降落,同时还牵引了远方许多眼睛。”
(6).牵制。《左传·襄公十三年》:“使归而废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牵引也,不犹愈乎?”《明史·成祖纪一》:“惮 燕王 强,未发,乃先废 周王 橚 ,欲以牵引 燕 。”
(7).株连;连累。《汉书·王莽传中》:“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后汉书·马援传》:“帝怒,乃下郡县收捕诸王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北史·恩幸传·王叡》:“及沙门 法秀 谋逆事发,多所牵引。”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谁是妇人,腹有私孕,惧其打落耶?打即打耳,何必牵引老夫。”
(8).拘泥。 唐 元结 《九疑图记》:“但苦堂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製,不能有所改剏也。”
(9).犹牵强。 唐 刘知几 《史通·五行志错误》:“斯岂非乌有成説,扣寂为辞者哉?此所谓影响不接,牵引相会。”
(10).引证。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口笔乏乎典据,牵引错於事类。”《朱子语类》卷七十:“从来有舆尸血刃之説,何必又牵引别説。”词语解释:自引 拼音:zì yǐn
(1).自杀。《后汉书·虞诩传》:“ 防 必欲害之,二日之中,传考四狱,狱吏劝 詡 自引。 詡 曰:‘寧伏欧刀以示远近。’”《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 晋 潘岳 《寡妇赋》:“感三良之殉 秦 兮,甘捐生而自引。”
(2).自行引退。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凤縹縹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后汉书·陈蕃传》:“时 李膺 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 独以清绩留。” 宋 叶适 《辞免提举上清太平宫状》:“儻若贪荣冒处,不知自引,是彰圣朝滥予之过,而非所以为劝也。”
(3).自己攀引。《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闻知,即部吏案校 望之 在冯翊时廩牺官钱放散百餘万。廩牺吏掠治急,自引与 望之 为姦。”
(4).自己抽身。《史记·刺客列传》:“因左手把 秦王 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 惊,自引而起,袖絶。”
(5).犹自发。 清 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六:“ 何仲言 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駢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词语解释:导引 拼音:dǎo yǐn
(1).前导;引导。《楚辞·王褒〈九怀·尊嘉〉》:“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瀨。” 王逸 注:“虬螭,水禽,驰在前也。”《魏书·灵徵志下》:“復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积年乃出。”《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果见乡中百姓绑缚一人,用鼓乐导引,送於白虎神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哨鹿》:“上蒐猎木兰时,於黎明亲御名骏,命侍卫导引入深山垒嶂中,寻觅鹿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吹鼓手热闹地吹打起了他的乐器,导引着花轿动身往山顶上去了。”
(2).引申为推导。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木可深入土中,穿岩破石,又可保持土壤,予以范围,故木克土。这些也都是从现实导引出来的知识,并不玄虚。”
(3).援引;招引;指引。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其文武宰僚,愿识 有方 ,共为导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导引僧家来乞食,分明追取赴阴司。”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着眼于此(指连环画),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进的艺术家的正确的任务。”
(4).导气引体。古医家、道家的养生术。实为呼吸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疗法。近年出土的 西汉 帛画有治疾的《导引图》。《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凡人自摩自揑,申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揑,即名按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晚年酷嗜仙佛,尝持斋茹素,学导引长生之术,以致疽发於背。”
(5).古乐曲名。《宋史·乐志十五》:“皇太后恭谢宗庙,悉用正宫《降仙臺》、《导引》、《六州》、《十二时》,凡四曲。”词语解释:句引 拼音:jù yǐn
引诱。 元 贡师泰 《偶成》诗:“无端一树樱桃熟,句引鶯声到枕边。”句,一本作“ 勾 ”。词语解释:奉引 拼音:fèng yǐn
(1).为皇帝前导引车。《史记·韩长孺列传》:“丞相 田蚡 死, 安国 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汉书·郊祀志下》:“前上 甘泉 ,先敺失道;礼月之夕,奉引復迷。”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奉引,前导引车。”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十五夜燃灯继以酺宴应制》诗:“奉引迎三事,司仪列万方。”
(2).泛指在前导引。《清史稿·礼志九》:“出征王率各官行至陈兵所,礼部设祖帐,光禄寺备茶酒,内大臣等奉引谢恩。”词语解释:双引 拼音:shuāng yǐn
(1).分列两旁导引。 唐 张说 《王公神道碑》:“以十六年十月詔,葬於 万年县 见子 之原,卤簿齐列,方相双引。” 朱孝臧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词:“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2).谓举双烛引路。 唐 制,宰相入朝须举双烛,故称。 唐 白居易 《寄公垂》诗:“却寄两条君领取,明年双引入中书。”自注:“宰相入朝举双烛,餘官各一。”
(3).谓由二人引马。 宋 制,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二:“旧制,学士以上,并有一人朱衣吏引马,所服带用黄金,而无鱼,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谓之双引。”词语解释:水引 拼音:shuǐ yǐn
亦称“ 水引麪 ”。亦称“ 水引餺飥 ”。 面条的别名。《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范汪 《祠制》:“孟秋下雀瑞,孟冬祭下水引。”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麪条子》:“麪条子,曰切麪、曰拉麪、曰索麪、曰挂麪,亦曰麪汤,亦曰汤饼,亦曰索饼,亦曰水引麪。”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麪条子》:“水引餺飥者,汤饼中水引麪条也……水引餺飥之名,则又今之汤餑餑,亦谓之扁食。”词语解释:逗引 拼音:dòu yǐn
(1).触动;引发。《全元散曲·新水令·闺情》:“绣针儿怕待亲,腮斗儿粉香褪。鶯慵燕懒清明近,把闲情相逗引。”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一折:“逗引起羣雄逐鹿,空教我独自亡羊。” 叶紫 《丰收》四:“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
(2).勾引;吸引;引诱。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妾身 谢金莲 是也,奉相公的钧旨,教我假粧做 王同知 女儿,往后花园逗引那 赵秀才 。” 杨振声 《报复》:“‘久不见啦!新到的好营口,来上一杯,试试这劲儿。’ 陈老兴 在逗引 高二 。”《花城》1981年第5期:“对了,说她是那种逗引男人去沾花惹草的妖冶,肯定百分之百的正确!”
(3).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洪深 《飞将军》:“对于 陈怡仙 ,这里的密司 陈 ,你似乎是有点故意地逗引着她玩。” 李瑛 《雨中》诗:“雨呢?雨呢?好像顽皮的云朵,在逗引我们汽车兵。”词语解释:前引 拼音:qián yǐn
在前头引导。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前后骑从数十人,别有青衣二人执节前引,呵殿而至。”《宋书·礼志五》:“案天文毕昴之中谓之天街,故车驾以罼罕前引。”《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押赴市曹处斩。但见犯由前引,棍棒后随,前街后巷,这番过后几时回?”词语解释:诱引 拼音:yòu yǐn
引诱。《后汉书·张奂传》:“秋, 鲜卑 復率八九千骑入塞,诱引 东羌 与共盟诅。”《水浒传》第七九回:“只因 高太尉 要用诈术,诱引这伙英雄下山。”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四章:“她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喉咙里像有一道细细的小小的声流,轻轻地、一条羞怯的小河似的,随着这声音底诱引,竟泻流出来了。”词语解释:胜引 拼音:shèng yǐn
犹胜友,良友。《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广筵散汎爱,逸爵紆胜引。” 李善 注:“胜引,胜友也。引,犹进也,良友所以进己,故通呼曰胜引。” 唐 颜真卿 《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诗:“及兹紆胜引,曾是美无度。” 明 杨慎 《圣泉篇赠韩石淡》:“名公紆胜引,嘉招陶芳筵。” 词语解释:长引 拼音:cháng yǐn
(1).指声音拉得很长。 晋 成公绥 《啸赋》:“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
(2).古时官府发给商人长途运销茶、盐的专卖凭证。 宋 苏辙 《论蜀茶五害状》:“ 吕陶 奏乞改法,只行长引,令民自贩茶,每茶一贯出长引钱一百,更不得取息。”参见“ 引茶 ”、“ 引盐 ”。词语解释:招引 拼音:zhāo yǐn
(1).招致;引之使来。《后汉书·樊鯈传》:“ 建武 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 鯈 外戚,争遣致之,而 鯈 清静自保,无所交结。”《南史·蔡廓传》:“若以重兵迎之,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不测。”《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惯一招引閒神野鬼,上门闹炒!”
(2).吸引。 宋 苏舜钦 《望太湖》诗:“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橈一 楚 吟。”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 梅雨潭 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八:“‘咱们部队上的同志’这句话,立刻招引来一阵亲切的握手、问好。”
(3).招惹,引出。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九章:“﹝ 琼斯 说﹞ 麦克阿瑟 本来告诉我们,打到三八线可以回家,谁知道又让我们跨过了三八线,结果把 中国 人招引来了。”词语解释:雁引 拼音:yàn yǐn
亦作“鴈引”。 雁的鸣声。引,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庄〈郊游〉》:“气清知雁引,露华识猿音。”《文选》收此诗作“鴈引”。词语解释:钩引 拼音:gōu yǐn
亦作“钩引”。
(1).招引;引出。 前蜀 薛昭蕴 《离别难》词:“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鉤引泪阑干。”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冲雨迓使者道闻子规》:“啼鹃撩客心,钩引着何许。” 明 吴承恩 《如梦令·题海棠》词:“银烛照残粧,钩引粉情脂性。”
(2).勾搭引诱。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三:“ 三仙姑 起先还以为自己仍有钩引青年的本领。”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九:“你母女两个好生生把我个孩子钩引坏,你倒有脸来找我!”词语解释:归来引 拼音:guī lái yǐn
即《归去来》。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 李格非 善论文章,尝曰:‘ 诸葛 孔明 《出师表》, 李令伯 《陈情表》, 陶渊明 《归来引》,皆然如肝肺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参见“ 归去来 ”。
词语解释:归去来 拼音:guī qù lái
(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词语解释:先引 拼音:xiān yǐn
前导。《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负韊矢为公子先引。”《汉书·萧望之传》:“少史冠法冠,为妻先引。”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先引谓导车前。”词语解释:调引 拼音:tiáo yǐn
(1).用言语排解疏导。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三·慧净》:“黄巾 蔡子晃 、 成世英 ,道门之秀,纔申论击,因遂徵求,自覆义端,失其宗绪。 浄 乃安词调引, 晃 等饮气而旋。”
(2).引逗;挑逗。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俺自有正兔丝和那的亲瓜葛。是谁人,无端调引,谩劳饶舌。”《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一味将笑撮在脸上。调引这几个小男女,亲亲热热,胜如亲生。”词语解释:指引 拼音:zhǐ yǐn
指点引导。 唐 吕岩 《西江月》词之二:“若遇高人指引,都来不费功程。”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既蒙先生许诺,我自有路径指引你去。”《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问:‘ 桂员外 家居何处?’有人指引道:‘在西门城内。’”词语解释:思归引 拼音:sī guī yǐn
琴曲名。相传 春秋 时 邵王 聘 卫侯 女,未至而王死,太子留之,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遂援琴而歌曰:“涓涓流水,流反而淇兮;有怀於 卫 ,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菑。”曲终,自缢而死。亦名《离物操》。见 汉 蔡邕 《琴操·思归引》。词语解释:梅花引 拼音:méi huā yǐn
(1).《梅花三弄》的别名。 唐 李白 《青溪半夜闻笛》诗:“ 羌 笛《梅花引》, 吴 溪 陇水 情。”
(2).词牌名。一名《贫也乐》。双调,五十七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又一体为五平韵、一迭韵);后段六句,两仄韵,两平韵,一迭韵。
(3).词牌名。一名《小梅花》。一百十四字,即五七字体再加一迭。词语解释:争引 拼音:zhèng yǐn
援引事例以谏诤。争,通“ 諍 ”。《汉书·杜钦传》:“塞争引之原,损宽明之德。” 颜师古 注:“争引谓引事类以諫争也。一曰,下有諫争之言,上引而纳之也。”词语解释:蔓引 拼音:màn yǐn
牵连。《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 仲禧 偕 伊逊 鞫太子之狱,蔓引无辜,未尝雪正,为公论所不与。”词语解释:援引 拼音:yuán yǐn
(1).引证。 汉 何休 《〈公羊传〉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紜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凡三百六十事,而援引书百餘种,每一书皆録一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四部七録,信口援引,诗文奇速,顷刻万言。”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谓 中国 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
(2).提拔;引荐。 汉 王充 《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於衡门之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婭。” 宋 司马光 《遗表》:“喜则数年之间,援引登青云;怒则黜逐摈斥,终身沉草莱。” 郭沫若 《鲁迅与王国维》:“ 鲁迅 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 北京 教育界,都是由于 蔡元培 的援引。”
(3).犹指引。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觉之不倦。”词语解释:曲引 拼音:qǔ yǐn
乐曲。《文选·马融〈长笛赋〉》:“故聆曲引者,观法於节奏,察变於句投,以知礼制之不可踰越焉。” 李善 注:“引亦曲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曲引向阑,众音将歇。”词语解释:疏引 拼音:shū yǐn
断断续续地叫。 南朝 梁 沉约 《愍衰草赋》:“秋鸿兮疏引,寒鸟兮聚飞。”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诗序:“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旧时募捐簿前的简短的说明文字。《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砌了一本缘簿,里边使了连四白纸,上面都排列了红签,外边用蓝绢做了壳叶,签上标了‘万民饱德’四个楷字。自己做了一篇疏引。”词语解释:迎引 拼音:yíng yǐn
犹言迎接导引。《魏书·李彪传》:“ 彪 有女,幼而聪令…… 世宗 闻其名,召为婕妤,以礼迎引。” 宋 钱愐 《钱氏私志》:“贤穆下降,三殿护送就第,太常卤簿迎引。”词语解释:将引 拼音:jiāng yǐn
(1).引导;带领。《北史·成淹传》:“ 王肃 之至,鑾舆行幸, 肃 多扈从,敕 淹 将引,若有古迹,皆使知之。”
(2).扶助收纳。词语解释:推引 拼音:tuī yǐn
(1).推动;推拉。《管子·禁藏》:“缮农具当器械,耕农当攻战,推引銚耨,以当剑戟。” 尹知章 注:“用銚耨者,必推引之,若剑戟击刺。” 汉 王充 《论衡·效力》:“人力不能举荐,其犹薪者不能推引大木也。”
(2).推荐引进。《魏书·李神儁传》:“ 神儁 意尚风流,情在推引人物。”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闲官敢推引。”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徒以名教之不可灭,是非之不可昩,故千里一人焉,百里一人焉,遥相推引,而致朋党之不可復解。”词语解释:内引 拼音:nèi yǐn
到内殿谒见皇帝。因须由有关官员引领,故称“内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内引:内殿引见,则可以少延时刻,亦或赐坐,亦或免穿执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符离之师》:“明日内引, 浚 奏曰:‘ 史浩 意不可回也,恐失机会,惟陛下英断。’”词语解释:啸引 拼音:xiào yǐn
啸聚;招引。《新唐书·藩镇传·李师道》:“自 正己 以来,虽外奉王命,而啸引亡叛,有得罪于朝者厚纳之。”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伾文用事》:“后世盖有居 伾 ( 王伾 )、 文 ( 王叔文 )之地,而但务啸引沾沾小人以为鹰犬者,殆又不足以望其百一云。”词语解释:要引 拼音:yào yǐn
邀迎荐举。《北齐书·徐之才传》:“ 之才 药石多効,又闚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词语解释:劝引 拼音:quàn yǐn
勖勉诱导。《魏书·列女传·卢元礼妻李氏》:“若不加旌异,则无以劝引浇浮。”词语解释:路引 拼音:lù yǐn
古代的通行凭证。 元 施惠 《幽闺记·文武同盟》:“你去渡关津,怕有人盘问,又没个官司文凭路引,此行何处能安顿?”《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 张万户 ﹞写下问候书札,上寿礼帖,又取出一张路引,以防一路盘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三日》:“ 康熙 年间, 义国 教士 马国贤 以善绘油画驰名,居 中国 京都十有三年,供奉内庭,颁赐大缎马匹等物,并发路引,许携 华 生五名航海西归。”词语解释:六引 拼音:liù yǐn
(1).引挽天子丧车的绳索。《周礼·地官·大司徒》:“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引,谓丧车索也。” 贾公彦 疏:“大丧,谓王丧,至七月而葬。大司徒帅六乡之众庶,取一千人,属其六引挽柩。”《宋史·乐志十六》:“攀六引,转悲悽。”
(2).古乐曲名。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雏芳小谱序》:“备子弟数登场,宿諳六引;现妇人身説法,即是三摩。”词语解释:挽引 拼音:wǎn yǐn
牵引。《礼记·王制》“五十不从力政” 唐 孔颖达 疏:“力政,挽引筑作之事。”《资治通鉴·唐高宗麟德元年》:“而比年出征,皆使勋官挽引,劳苦与白丁无殊。”词语解释:外引 拼音:wài yǐn
从外国或外地引进词语解释:雅引 拼音:yǎ yǐn
正曲。《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若乃匠人輟成风之妙巧, 伯子 息流波之雅引。” 吕延济 注:“雅,正;引,曲也。” 唐 柳宗元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由是正声迭奏,雅引更和。”词语解释:道引 拼音:dào yǐn
(1).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运用呼吸俯仰、肢体屈伸、意念活动或局部按摩等使体内血气畅通,促进身体健康。《庄子·刻意》:“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 成玄英 疏:“导引神气以养形魂。” 陆德明 释文:“音导。”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虽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这是古人所说的‘道引’,今人所说的气功。”
(2).在前引导;前导。《周礼·夏官·太仆》“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 汉 郑玄 注:“前驱,如今道引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白蛇》:“闭户窥於帘隙,见仪卫道引甚盛。”词语解释:扇引 拼音:shān yǐn
煽动引诱。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中国 传教之姦民,互相煽引,滋扰无休。”词语解释:西引 拼音:xī yǐn
犹西向。 汉 刘向 《九叹·远游》:“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於 玉门 。” 元 虞集 《冈子原呈王学士》诗:“西引峰峦来座上,东观楼阁起天中。”词语解释:漕引 拼音:cáo yǐn
犹漕运。《新唐书·王播传》:“南方旱歉,人相食, 播 掊歛不少衰,民皆怨之。然浚 七里港 以便漕引,后赖其利。”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渠诗》:“漕引天下半,岂云独 荆 杨 。”词语解释:交引 拼音:jiāo yǐn
(1). 宋 代采办军粮使用的代价证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淳化 四年初,行交引罢贴射法。西北入粟,给交引,自 通利军 始。”《文献通考·征榷五》:“ 雍熙 后用兵,乏於馈餉,多令商人输芻粮塞下,酌地之远近不为直,取市价而后增之,授以要券,谓之交引,至京师给以緡钱。又移文 江 、 淮 、 荆 、 湖 给以颗末盐及茶。”
(2).交集引发。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笤箒》:“自是惶惑殊深,淫情交引,苦思不置。”词语解释:公引 拼音:gōng yǐn
官方证件。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姚 之田亩,贡赋未尝纳, 商父 ( 刘商父 )闻其风久矣。至官,深嫉之,检 姚 所欠赋税,以公引追纳。”《元典章·刑部十三·防盗》:“凡行路之人,先於见住处司县官司,具状召保,给公凭,方许他处勾当。若公引限满,其公事未毕,依所在例给。”词语解释:虚引 拼音:xū yǐn
(1).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汉 蔡邕 《荆州刺史庾侯碑》:“事亲以孝,则行侔於 曾 閔 ;结交以信,则契明於 黄 石 。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风起世,信 荆 山之良宝,灵川之明珠也。”
(2).拉开无箭的弓,做出发射的样子。 唐 白居易 《宣州试射中正鹄赋》:“愜羣心而踊跃,骇众目而翕习,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弯而鴈惊,虚引而猿泣者也。”
(3).毫无事实根据而乱加攀扯。《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 朗 知其诈,乃上言:‘ 建 等无姦,专为 忠 平 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曰:‘即如是, 忠 平 何故引之?’对曰:‘ 忠平 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词语解释:荐引 拼音:jiàn yǐn
推荐引进。《后汉书·王符传》:“自 和 安 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 符 独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进。” 宋 欧阳修 《论台官上言按察使状》:“况按察之任,人所难能,或大臣荐引之人,或权势侥倖之子,彼按察使者,下当怨怨,上忤权势而不敢避者,只赖朝廷主张而已。” 清 顾炎武 《与陈介眉书》:“比因修史之举,輦下诸公復有欲相荐引者,不知他人可出,而弟必不可出也。”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本会收接会友,务要由旧会友二人荐引。”词语解释:根引 拼音:gēn yǐn
犹牵连。《新唐书·裴度传》:“大贾 张陟 负五坊息钱亡命,坊使 杨朝汶 收其家簿,閲贷钱虽已偿,悉钩止,根引数十百人,列箠挺胁不承。”词语解释:旁引 拼音:páng yǐn
广泛验证或引证。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余辞上参於天墬兮,旁引之於四时。” 唐 杜牧 《与人论谏书》:“尚宜旁引曲释,亹亹绎绎,使其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抱朴子》﹞其外篇盖拟 王氏 《论衡》,故旁引曲喻,必达其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周易〉》:“是虽 弼 所未注者,亦委曲旁引以就之。”词语解释:序引 拼音:xù yǐn
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至於 班 傅 之《北征》、《西巡》,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 宋 苏洵 父名 序 , 洵 文因讳序而称引,后人沿用,序、引遂指同一文体。参阅 陈垣 《史讳举例》。词语解释:秋引 拼音:qiū yǐn
商声曲调。《文选·谢庄〈月赋〉》:“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李善 注:“秋引,商声也。”按,《淮南子·时则训》:“孟秋之月……其虫毛,其音商。”词语解释:连引 拼音:lián yǐn
牵连;引及。《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 淮南王 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汉书·王莽传上》:“ 莽 因是诛灭 卫氏 ,穷治 吕宽 之狱,连引郡国豪桀素非议己者。”《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唐 胡璩 《谭宾录·李邕》:“后 柳勣 下狱, 吉温 令 勣 引 邕 ,议及休咎,厚相赂遗,词状连引。”词语解释:箜篌引 拼音:kōng hóu yǐn
乐府《相和六引》之一。亦名《公无渡河》。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名曰《箜篌引》焉。” 唐 王叡 《灸毂子录·序乐府》:“《箜篌引》,亦曰《公无渡河》。旧説 朝鲜 津卒 霍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词语解释:杂引 拼音:zá yǐn
(1).各种琴曲。 唐 陈子良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诗:“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
(2).多方引用。 明 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逸品》:“ 汪廷訥 《狮吼》,初止一剧,继乃杂引妬妇诸传,证以内典。”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金榜》:“儒者於《周官》军数往往杂引《管子》释之。”词语解释:说引 拼音:shuō yǐn
诱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僕求容,助相説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王利器 集解:“ 卢文弨 曰:‘説,舒芮切。’説引,犹言诱引。” 词语解释:控引 拼音:kòng yǐn
(1).犹贯通。《文选·班固〈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 渭 洞 河 ,汎舟 山 东,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李周翰 注:“谓泛舟可以通 山 东之运,亦与 淮 、湖、海通波澜。”
(2).控制;掌握。《文选·左思〈魏都赋〉》:“ 白藏 之藏,富有无隄,同賑大内,控引世资。” 张铣 注:“大内内寳库,与 白藏 同丰,控引天下之资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宋 王安石 《葛兴祖墓志铭》:“嗟乎,命不可控引,而才之难恃以自见,盖久矣。”引申为统率。《陈书·侯瑱传》:“ 齐 遣 慕容恃德 镇於 夏首 , 瑱 控引西还,水陆攻之, 恃德 食尽,请和。”词语解释:边引 拼音:biān yǐn
旧时官府发给盐商、茶商等在边地经商的凭证。 明 卢象昇 《密陈边计疏》:“除内庭区画措办外,所不足者,莫若起废弁,召商贾,开事例,中边引,通马市以充之。”《明史·食货志四》:“於是姦人专以收买边引为事,名曰囤户,告掣 河 盐,坐规厚利。”《清史稿·食货志五》:“ 四川 有腹引、边引、土引之分。腹引行内地,边引行边地,土引行土司。”词语解释:宣引 拼音:xuān yǐn
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 宋 周必大 《玉堂杂纪》卷中:“﹝ 必大 ﹞得旨,赴 东华门 祗候宣引。日已晡,闻有内宴,小黄门出云:‘恐改日引。’然不敢退。酉后,忽宣入 选德殿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宣引 东华 去。似当年, 文皇 亲擢, 马周 徒步。殿上风霜生白简,下殿扁舟已具。怎不与官家留住。”《宋史·光宗纪》:“﹝ 绍熙 二年六月﹞癸巳,詔宰臣、执政,自今不时内殿宣引奏事。”词语解释:乌啼引 拼音:wū tí yǐn
即《乌夜啼引》。琴曲名。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后人写出《乌啼引》, 吴 调哀絃声楚楚。”参见“ 乌夜啼 ”。
词语解释:乌夜啼 拼音:wū yè tí
(1).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乌夜啼》, 宋 临川王 义庆 所作也。 元嘉 十七年,徙 彭城王 义康 於 豫章 。 义庆 时为 江州 ,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徵还宅,大惧。妓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閤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 南兗州 刺史,作此歌……今所传歌似非 义庆 本旨。”又为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
(2).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乌夜啼引》引 唐 李勉 《琴说》:“《乌夜啼》者, 何晏 之女所造也。初, 晏 繫狱,有二乌止於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君弹《乌夜啼》,我传乐府解古题。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后世所见《乌夜啼》,内容多为男女恋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为唱当时《乌夜啼》,青衫泪满 江 南客。”
(3). 唐 教坊曲名, 南唐 后主 李煜 用为词牌名。 宋 人 欧阳修 、 赵令畤 等多用之。见《词谱》卷六。
(4).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字数与有的词牌如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段相同,作为引子。词语解释:提引 拼音:tí yǐn
提拔。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忘其菲薄,曲赐提引。”词语解释:延引 拼音:yán yǐn
(1).拖延。《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若待国命,往返道途,延引日月。” 唐 乾封 元年《郑海石举钱契》:“到 左 须钱之日,索即须还。若 郑 延引不还 左 钱,任 左 牵掣 郑 家资杂物、口分田薗(园),用充钱子本直取。”亦指延缓。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就这样又把内在的危机一时延引下去了。”
(2).邀请。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防慎不至》:“﹝ 樊 ﹞谓 峴 曰:‘弟卷轴不鄙,恶札可以佐弟。’ 峴 欣然以十餘轴授之,皆要切卷子,延引逼试,每轴头为札三两纸而授之。”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乌》:“因避风雨之故,深相延引。”词语解释:寻引 拼音:xún yǐn
量度长短的工具;尺度。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 廖莹中 辑注:“寻,八尺;引,十丈。寻、引,所以度长短也。”词语解释:茶引 拼音:chá yǐn
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上开运销数量及地点,准予按引上的规定从事贸易。此制始于 宋 代, 元 、 明 、 清 仍之, 清 末渐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一·江茶》:“ 政和 初, 蔡京 欲尽笼天下钱实中都,乃创引法,即 汴京 置都茶场,印卖茶引,许商人赴官算请,就园户市茶,赴所在合同场秤发,岁收息钱四百餘万緡。”《宋史·赵开传》:“﹝ 建炎 二年﹞参酌 政和 二年 东京 都茶务所创条约,即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宋 时禁茶榷税,但是茶商纳了官银,方关茶引,认引不认人。有此茶引,可以到处贩卖。”词语解释:押引 拼音:yā yǐn
犹言率领。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石晋 时, 张从恩 尹 洛 。 凝式 自 汴 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 凝式 先以诗寄 从恩 曰:‘押引蝗虫到 洛 京,合消郡守远相迎。’ 从恩 弗怪也。”词语解释:赞引 拼音:zàn yǐn
(1).赞礼并导引。 唐 郑谷 《入阁书》诗:“对扬称法吏,赞引出宫鈿。”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即其升降馈奠,皆不能知其时节之所宜,虽其赞引之人,亦不闻其告语之声矣。”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政事门》:“须俟上更衣復坐,以次赞引。”《清史稿·职官志六》:“奉常掌赞引儐导。”
(2).指赞礼并导引的人。《隋书·礼仪志七》:“典謁赞引,流外冗吏,通服之,以縵。”
(3).引导。《管子·小问》“有赞水者” 唐 尹知章 注:“谓赞引渡水者。”词语解释:霹雳引 拼音:pī lì yǐn
古琴曲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霹雳引》 宋 郭茂倩 题解:“ 谢希逸 《琴论》曰:‘ 夏禹 作《霹靂引》。’《乐府解题》曰:‘ 楚 商梁 游於 雷泽 ,霹靂下,乃援琴而作之,名《霹靂引》。’未知孰是。”词语解释:钱引 拼音:qián yǐn
中国 古代的一种钱票。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宋史·食货志下三》:“﹝ 崇寧 ﹞四年,令诸路更用钱引,準新样印製。”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 元 之钞法,即 周 汉 之质剂, 唐 之钱引, 宋 之交会, 金 之交钞……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下百货。”词语解释:渔父引 拼音:yú fǔ yǐn
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名。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亦称“ 渔父行 ”。 唐 元结 《系乐府·欸乃曲》:“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词语解释:绪引 拼音:xù yǐn
犹抽引。 清 张裕钊 《答吴挚甫书》:“欲学古人之文,其始在因声以求气,得其气则意与辞往往因之而并显,而法不外是矣。是故契其一而其餘可以绪引也。”词语解释:清江引 拼音:qīng jiāng yǐn
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词语解释:盐引 拼音:yán yǐn
(1).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始于 宋 代。《宋史·食货志下三》:“又以内藏钱二百万緡假三司,遣市易吏行四路请买盐引,仍令 秦凤 、 永兴 盐钞,岁以百八十万为额。”《金史·食货志四》:“若罢盐引,添灶户,庶可易得。”
(2).指盐包。每引四百斤或七百斤不等。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快準备着五千船盐引,十万担茶挑。”词语解释:药引 拼音:yào yǐn
中药方剂中附加的药味,能调节药性,增强药效。 鲁迅 《〈呐喊〉自序》:“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词语解释:贬引 拼音:biǎn yǐn
谓引咎自责。《后汉书·安帝纪》:“咎在朕躬,非羣司之责,而过自贬引,重朝廷之不德。” 李贤 注:“贬引谓贬损引过也。”词语解释:博引 拼音:bó yǐn
广泛地引证。《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诸公要不信这话,博引烦称,还有个佐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人之辞而省曰字例》:“‘ 孟子 曰:仕。’一言足矣,无事繁称博引也。”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吾能杂搜博引,细説详辩,揭其隐衷微意,以著于天下。”词语解释:发引 拼音:fā yǐn
(1).谓执绋。参加出殡礼仪。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豫章太守汝南封祈》:“今 李氏 获保首领,以天年终,而诸君各怀进退,未肯发引。妾幸有三孤,足统丧纪。”
(2).用以指出殡,灵车启行。《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张劭 卒,﹞ 式 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壙,将窆,而柩不肯进。” 唐 杜甫 《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以其载八月旬有一日发引,归葬於 河南 之 偃师 。”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五:“旧制,殿试在三月初一日…… 成化 八年,以 悼恭太子 发引,改殿试於十五日。”《红楼梦》第十四回:“那 贾珍 因见发引日近,亲自坐车带了阴阳生,往 铁槛寺 来踏看寄灵之所。”
(3).启程,出发。《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既得之已,相将发引。”《南史·宋纪中·前废帝》:“先是讹言 湘 中出天子,帝将南巡 荆 湘 以厌之,期旦诛除四叔,然后发引。”
(4).点火,发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言道著》:“此礮不用人力发引,攻打无休,昼夜不絶。”词语解释:证引 拼音:zhèng yǐn
(1).谓举证和攀引他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 楚 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繫者甚众。”《晋书·嵇康传》:“后 安 为兄所枉诉,以事繫狱,辞相证引,遂復收 康 。”
(2).犹引证。《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邵 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唐 杜牧 《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君安泰自如,令人旁读十三代史书,一闻不遗。客来与之议论证引,听者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