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凋弊颓弊虚弊刓弊诡弊为法自弊六弊隐弊
救弊雕弊困弊弊弊切中时弊卑弊讹弊陵弊
宿弊共弊老弊扰弊舌弊粗弊利弊靡弊
流弊殚弊欺弊蠹弊锢弊单弊踬弊麋弊
积弊疲弊舞弊羸弊作法自弊营私作弊踣弊杜弊
破弊家弊余弊垢弊防弊营私舞弊衅弊掯财作弊
补弊奸弊作弊厘弊车弊习弊通弊拯弊
革弊掩弊世弊荒弊兴利除弊顿弊通同作弊搜弊
文弊时弊尪弊贫弊陈弊顽弊做弊疵弊
衰弊蛊弊沦弊语弊饥弊乱弊隆弊遗弊

词语解释:凋弊  拼音:diāo bì
凋敝。《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復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郡中凋弊,无以迎逢大贤。”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若还付有司,则出纳之吝,必无成议,日復一日,农民凋弊,所忧不小。”《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今日见别人的女儿,多与了富贵之家,反是他女婿家里凋弊了,好生不服气,一心要悔这头亲事。” 茅盾 《子夜》二:“世界产业凋弊,厂经跌价!”参见“ 凋敝 ”。
词语解释:凋敝  拼音:diāo bì
(1).衰败;破败;困乏。《史记·酷吏列传》:“吏民益凋敝。”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自法行以来,民力凋敝,海内愁怨。”《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单单剩得夫妻二人相向,几间接脚屋里居住,渐渐衣服凋敝,米粮大缺。”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凋敝不堪的村舍,形容枯槁的农民,和一望无际,五彩缤纷的罂粟花。”
(2).指衰败的景象。《隋书·炀帝纪上》:“﹝ 文帝 ﹞拯群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唐 杜甫 《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国家自采榷之使四出,虽平昔富庶繁丽之乡,皆成凋敝。”
(3).指困苦的百姓。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受命巡山东,恩威恤凋敝。”
词语解释:救弊  拼音:jiù bì
纠正弊端。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词语解释:宿弊  拼音:sù bì
积久的弊政。《新唐书·温璋传》:“ 璋 素彊干,鉏宿弊,豪右慴服,加检校吏部尚书。” 元 王祯 《农书》卷四:“更其宿弊,均其惠利,但具为教条,使相勉励,不期化而民自化矣。”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兹欲剔除宿弊,诚宜大加整顿。”
词语解释:流弊  拼音:liú bì
亦作“ 流敝 ”。 相沿而成的弊病。《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今之学者,师 商 韩 而上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此最风俗之流弊,创业者之所致慎也。” 宋 叶适 《题画婆须密女》:“此 苏 黄 之流弊,当戒而不当法也。”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善乎 定远先生 之论曰:‘“西崑”之流敝,使人厌读丽词。’” 鲁迅 《书信集·致蔡永言》:“大江书店之线订法,流弊甚多,我想只好仍用将线订在纸边之法。”
词语解释:积弊  拼音:jī bì
见“ 积敝 ”。
词语解释:积敝  拼音:jī bì
(1).亦作“ 积弊 ”。累积弊病。《荀子·王制》:“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曰积佚。”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经始权其多福,虑终取其少祸,非谓矦伯无可乱之符,郡县非致治之具也;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及承微积敝,王室遂卑。”
(2).指积久的弊端。《宋书·武帝纪中》:“此州积弊,事故相仍,民疲田芜,杼轴空匱。”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庙,蠲减租责,策徵贤良,褒德及先,赏功延嗣,敬宾养老,念旧睦亲,生人之积弊尽除,有国之頽纲必举。” 宋 王安石 《拟上殿札子》:“陛下不能如此,苟於积敝之末流,因不足任之才,而修不足为之法,臣恐在军者日以劳,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而於天下国家愈其无补也。” 清 林则徐 《颁发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稿》:“名为健卒而精力疲惫不堪,委以查私而贿赂公行滋甚,此种积弊,实堪痛恨!”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3).谓长期艰危。《后汉书·李固传》:“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
词语解释:破弊  拼音:pò bì
见“ 破敝 ”。
词语解释:破敝  拼音:pò bì
亦作“ 破弊 ”。
(1).破坏损害。《史记·苏秦列传》:“ 齐宣王 卒, 湣王 即位,説 湣王 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 齐 而为 燕 。”
(2).破旧;破烂。《北史·郑子翻传》:“傲诞不自羈束,或有所之造,乘驴衣韀,破弊而往。”《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和同辈在田间收穀,忽见路旁一人叩头乞食,衣裳破弊,面目尘垢,身体疮脓,臭秽可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童年约十四五,衣履破敝,而眉目极姣好。” 曹禺 《日出》第三幕:“屋子正面有两个门,一左一右,都通外院,各有一蓝布帘子来遮风,破敝不堪。”
词语解释:补弊  拼音:bǔ bì
见“ 补敝 ”。
词语解释:补敝  拼音:bǔ bì
亦作“ 补弊 ”。 补救敝败。《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汉书·董仲舒传》:“至於 宣王 ,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 文 武 之功业, 周 道粲然復兴。” 三国 蜀 刘禅 《出军诏》:“奉顺符讖,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復祖业。”
词语解释:革弊  拼音:gé bì
革除弊害。《宋史·唐恪传》:“革弊当以渐,宜择今日之所急者先之。”《辽史·礼志一》:“变通革弊,与时宜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有司分考》:“革弊而反以滋弊,釐姦而重以为姦,似非计之得者。”
词语解释:文弊  拼音:wén bì
(1).见“ 文敝 ”。
(2).文业凋弊。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夫居位而愧道者,上则荒其业,下则偷其言。业而可荒,文弊也。言而可偷,训薄也。”
词语解释:文敝  拼音:wén bì
亦作“ 文弊 ”。 谓尚文之极而成弊害。《史记·高祖本纪》:“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復始, 周 秦 之閒,可谓文敝矣。”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又自 周 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 明 刘基 《〈苏平仲文集〉序》:“ 汉 兴,一扫衰 周 之文敝而返诸朴。”
词语解释:衰弊  拼音:shuāi bì
犹衰败。《三国志·蜀志·孟光传》:“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诗道至 宋 人已自衰弊,而又专以此相尚,才识如 东坡 ,亦不免波荡而从之。”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偶见一篇它的社论,大意说,一国当衰弊之际,总有两种意见不同的人。”
词语解释:颓弊  拼音:tuí bì
(1).败坏。 唐 元结 《元谟》:“臣曾记有説风化頽弊,或以之兴,或以之亡者,不知何代君臣。”
(2).破败。《宣和遗事》后集:“有屋数十间,皆頽弊,廊廡若官,篱落疎虞,不类人居。”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而岁月既深,寝至頽弊。”
词语解释:雕弊  拼音:diāo bì
亦作“ 雕敝 ”。
(1).衰落破败。《宋书·礼志二》:“ 建安 十年, 魏武帝 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南史·循吏传·申恬》:“ 齐 地连岁兴兵,百姓雕弊。” 鲁迅 《准风月谈·新秋杂识》:“经济的雕敝,使出版界不肯印行大部的学术文艺书籍。”
(2).谓使衰落破败。 汉 刘陶 《上桓帝书》:“使羣丑刑隶芟刈小民,雕敝诸夏。”一本作“ 彫敝 ”。
彫弊:1.衰败;困苦。《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况今天下彫弊,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畜。” 宋 陆游 《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 袁州 积彫弊,公佐其守,穷利病根源,一切罢行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今輦下彫弊,不似往年,宫掖贵貂,亦未闻有大檀施。”
(2).损减。《晋书·地理志上》:“于时民罹 秦 项 ,户口彫弊,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词语解释:共弊  拼音:gòng bì
见“ 共敝 ”。
词语解释:共敝  拼音:gòng bì
亦作“ 共弊 ”。 《论语·公冶长》:“ 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后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北齐书·唐邕传》:“﹝ 显祖 ﹞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 邕 ,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同袍还共弊,连轡每推先。”
词语解释:殚弊  拼音:dān bì
谓极其疲困。 唐 王无竞 《北使长城》诗:“殫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 唐 顾况 《十月之效》诗:“陆迁水济,百力殫弊。”
词语解释:疲弊  拼音:pí bì
见“ 疲敝 ”。
词语解释:疲敝  拼音:pí bì
亦作“ 疲弊 ”。
(1).困苦穷乏。《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车马不疲弊於远路。”《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宪 以为天下疲敝,不宜动众。”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契丹 乘西鄙用兵,中国疲敝,阴谋入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恭勤公》:“ 蜀 中自 金川 用兵以来,府库空竭,又承 福文襄王 积奢侈后,徵调赋敛无艺,州郡皆疲敝。”
(2).衰败;腐朽。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次山谢表》:“今日刺史,若无武略以制暴乱,若无文才以救疲弊……则乱将作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弛,卒至疲敝,不可收拾。” 梁启超 《学校总论》:“堂堂大教,乃反藉此疲敝之科举以图存……其与亡也相去几何矣!”
(3).非常疲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曹操 之众,远来疲弊,闻追 豫州 ,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九》:“欲望没有衰,身体却疲敝了。”如:精神疲敝的人。
词语解释:家弊  拼音:jiā bì
家境贫寒。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词语解释:奸弊  拼音:jiān bì
亦作“奸弊”。亦作“奸敝”。 诡诈舞弊;欺诈蒙骗。《旧唐书·牛僧孺传》:“ 乾符 中,选曹猥滥,吏为姦弊,每岁选四千餘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却是那丑汉买嘱媒人,要哄骗小人的女儿为婚,却将那姓 钱 的后生,冒名到小人家里。老爷只问媒人,便知奸弊。” 清 唐甄 《潜书·权实》:“是以百职不脩,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贫家丁多,无处隐蔽,只好按丁纳租税,再加上胥吏的奸弊,贫弱的民众,除了逃亡作浮户,实在无法应付。”
词语解释:掩弊  拼音:yǎn bì
见“ 揜蔽 ”。
词语解释:掩蔽  拼音:yǎn bì
(1).遮蔽。《后汉书·郎顗传》:“白虹春见,掩蔽日曜。”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宋 梅尧臣 《和端式上人十韵·天外峰》:“重云不掩蔽,万里见头角。” 杨朔 《风暴》:“ 赵区长 赶紧吩咐 谢三财 掩上门,转身从炕上拿起一条紫花布棉被,掩蔽着纸窗。”
(2).指遮蔽之物或地方。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看见敌人飞机来临,他自会一面寻着掩蔽,一面持枪射击。”
(3).蒙蔽;隐瞒。《吕氏春秋·自知》:“今贤非 尧 、 舜 、 汤 、 武 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大史衅龟筴、占兆,审卦吉凶,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后汉书·韩棱传》:“事下案验,吏以 棱 掩蔽 兴 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錮。”《隋书·炀帝纪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劫掠从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4).引申为袒护。 宋 苏辙 《论用台谏札子》:“ 钦 等所言,皆掩蔽 凤 短,专攻帝失。”
(5).盖过,超过。《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引 王廷相 《家藏集》:“ 李献吉 以恢阔统辩之才,成沉博伟丽之文,游精於 秦 汉 ,割正於六朝。执符於《雅》《謨》,参变於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贤,命令当世。”
词语解释:时弊  拼音:shí bì
当世的弊病。《晋书·姚萇载记》:“ 萇 还 安定 ,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费,以救时弊。”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目覩时弊,口不敢论。” 鲁迅 《〈热风〉题记》:“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
词语解释:蛊弊  拼音:gǔ bì
亦作“ 蛊敝 ”。 事情积久形成的弊病。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蛊者,事有蛊弊而治之也。干父之蛊,迹似相违,意则在於承继其业,成父之美也。”《宋史·儒林传四·杨泰之》:“总揽威权,无牵於私,无夺於邪説,以救蛊敝,以新治功。” 元 王祯 《农书》卷四:“凡欲振发而飭其蛊弊,使之率作兴事耳。”
词语解释:虚弊  拼音:xū bì
虚弱疲敝;贫乏疲困。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刘 阮 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旧唐书·狄仁杰传》:“近者国家频岁出师,所费滋广,西戍四镇,东戍 安东 ,调发日加,百姓虚弊。”
词语解释:困弊  拼音:kùn bì
困顿疲惫。《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民之困弊,咎生於此。”《旧唐书·李密传》:“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方凶岁,公私困弊,不可举事。”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困弊。”
词语解释:老弊  拼音:lǎo bì
年老衰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闻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远寻。”
词语解释:欺弊  拼音:qī bì
欺诈蒙骗。 宋 欧阳修 《河北奉使奏草·乞一面除放欠负》:“牵驾纲船,般运物色,内有少欠,元无欺弊。”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四折:“莫非有些欺弊,瞒着老夫么?”
词语解释:舞弊  拼音:wǔ bì
犹作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此辈依人门户,本为舞弊而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只要不另外再想出新法子来舞弊,就算是个好人了。”
词语解释:余弊  拼音:yú bì
残留下来的陋弊之俗。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命市贡之鬻者无所禁,旬月之内, 越 俗无餘弊,朝廷宜之,积累岁不迁。”
词语解释:作弊  拼音:zuò bì
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 宋 王禹偁 《条制三司不得将可断公事闻奏敕》:“自非公然作弊,岂合輒便上言。”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红楼梦》第四三回:“只许你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吗?” 柯岩 《红领巾的歌·我们小队的努力》:“我们从来最爱护队员的荣誉,为了他却开始在考试时作弊。”
词语解释:世弊  拼音:shì bì
社会的弊病。 宋 梅尧臣 《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已能明世弊,枉作幕中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鲍防》:“ 防 工於诗,兴思优足,风调严整。凡有感发,以讥切世弊,正国音之宗派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编:“志士欲救世弊,则穷竭神虑,举其知闻。”
词语解释:尪弊  拼音:wāng bì
亦作“尩弊”。 衰病疲困。《晋书·皇甫谧传》:“臣以尩弊,迷於道趣,因疾抽簪,散髮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羣。”
词语解释:沦弊  拼音:lún bì
败落。 唐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儒风久沦弊, 颜 閔 寿不长。”
词语解释:刓弊  拼音:wán bì
亦作“ 刓敝 ”。
(1).摩挲致损;磨损,损坏。《史记·淮阴侯列传》:“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宋 梅尧臣 《吴冲卿鼓契》诗:“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小印﹞稜角刓敝,而篆文颇古雅有致。”
(2).凋敝。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余能理亡国之刓弊,愈膏肓之患难。”《新唐书·窦建德传》:“今水潦为灾,民力刓敝。”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况积习刓弊,又数十年。”
词语解释:弊弊  拼音:bì bì
辛苦疲惫貌。《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亡蘄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明 宋濂 《跋清源国师所书栖霞碑》:“览者毋徒弊弊焉索之於形迹之间,庶几目击而道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所谓学者,牵制章句,剖析文义,弊弊焉用力於末节,而不復顾其行。”
词语解释:扰弊  拼音:rǎo bì
因纷扰而衰弊。 唐 王勃 《倬彼我系》诗:“ 晋 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 太原 ,播徂 江 澨。”
词语解释:蠹弊  拼音:dù bì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蚀破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以前 剑南 ,蠹弊如斯。”《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2).公害和积弊。 宋 陆游 《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凡其施为之品式,举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迹具在,有志经国者所当一一究心者也。”
词语解释:羸弊  拼音:léi bì
(1).破烂。 汉 贾谊 《新书·属远》:“行中道而衣,行胜已羸弊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覩一妇人,姿容惨悴,服装羸弊。”
(2).疲困。《三国志·吴志·陆抗传》:“羸弊日久,难以待变。” 宋 岳飞 《乞兵马粮食状》:“惟是新復 建康 之后,所有士马,疮痍尚新,羸弊方甚。”
词语解释:垢弊  拼音:gòu bì
见“ 垢敝 ”。
词语解释:垢敝  拼音:gòu bì
亦作“ 垢獘 ”。亦作“ 垢弊 ”。 又脏又破。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冠履垢獘,衣或繿缕,而或不耻焉。”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忽有一人衣服垢弊,行过于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道士能豪饮。 徐 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
词语解释:厘弊  拼音:lí bì
整治弊端。《明史·张岳传》:“巡视内府库藏,奏行釐弊八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邑令 钟 ,牒请釐弊,得可。” 清 冯桂芬 《方恬庵先生家传》:“既居养舍,训吾师以閲文釐弊之法甚备。”
词语解释:荒弊  拼音:huāng bì
犹凋敝。指生计艰难或事业衰败。《宋书·明帝纪》:“时经略 淮 泗 ,军旅不息,荒弊积久,府藏空竭。”《南史·宋晋平剌王休祐传》:“ 明帝 即位,以 山阳 荒弊,改封 晋平王 。”《陈书·沉君理传》:“是时兵革未寧,百姓荒弊。”
词语解释:贫弊  拼音:pín bì
见“ 贫敝 ”。
词语解释:贫敝  拼音:pín bì
亦作“ 贫弊 ”。亦作“ 贫獘 ”。 贫穷破败;贫困。《宋书·文帝纪》:“比者冰雪经旬,薪粒贵踊,贫弊之室,多有窘罄。” 唐 陈子昂 《上益国事》:“乃使公府虚竭,私室贫弊,而天地珍藏,委废不论。”《史记·平準书》“百姓抏獘以巧法”唐 司马贞 索隐:“言百姓贫獘,故行巧抵之法也。”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高黄二镇》:“ 得功 闻之,自谓身经百战,功甚高,而居 庐州 贫敝之地。”
词语解释:语弊  拼音:yǔ bì
语病。 清 龚自珍 《与江子屏笺》:“有此十者,改其名目,则浑浑圜无一切语弊矣。”
词语解释:诡弊  拼音:guǐ bì
指欺诈作弊等情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大概从佔过来的时候便有隐瞒下的,失迷掉的,甚至从前家人庄头的诡弊,暗中盗典的都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纵有一切诡弊,难逃太阳之照矣。”
词语解释:切中时弊  拼音:qiè zhòng shí bì
切中:正好击中。指对社会弊端的批评议论很切合。例如:赵安仁言事,切中时弊,及答契丹书,不失祖宗规式。——《宋史·陈彭年传论》
词语解释:舌弊  拼音:shé bì
亦作“ 舌敝 ”。 谓说话很多,舌为之疲。《战国策·秦策一》:“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明史·吴道南传》:“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
词语解释:锢弊  拼音:gù bì
积重难返的弊端。錮,通“ 痼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严饬里胥》:“力除錮弊,概与更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诸大臣膺兹重任,尤宜共矢公忠,精白乃心,力除錮弊,以谋国利民福。”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词语解释:作法自弊  拼音:zuò fǎ zì bì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 秦惠王 ﹞发吏捕 商君 。 商君 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 商君 也,曰:‘ 商君 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 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章谊 宜叟 侍郎有田在 明州 ……叹其赋重。从兄 彦武 在傍曰:‘此作法自弊之过也。’”亦作“ 作法自毙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 余 笑起,飞一巨觥;酒方引满,蝶亦颺去。顷之,鼓又作,两蝶飞集 余 冠。 余 笑云:‘作法自毙矣。’” 欧阳山 《柳暗花明》一○五:“想不到这回到底是作法自毙了。”
词语解释:防弊  拼音:fáng bì
谓防备奸伪欺诈之事。 梁启超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先王之为天下也公,故务治事;后世之为天下也私,故务防弊。”
词语解释:车弊  拼音:chē bì
车行停止。《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苗田,如蒐之灋,车弊,献禽以享礿。” 郑玄 注:“﹝车弊,﹞驱兽之车止也。”《后汉书·马融传》:“车弊田罢,旋入禁囿。” 李贤 注:“车弊,车止也。”
词语解释:兴利除弊  拼音:xīng lì chú bì
兴办有利的一面,除去弊端。例如: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词语解释:陈弊  拼音:chén bì
指陈旧败坏之物。《新唐书·阿史那社尒传》:“十四年,以 交河道 行军总管平 高昌 ,诸将咸受赏, 社尒 以未奉詔,秋毫不敢取,见别詔,然后受,又所取皆老弱陈弊。”
词语解释:饥弊  拼音:jī bì
飢饿疲惫。饥,通“ 飢 ”。《宋书·沉庆之传》:“去岁蛮言大稔,积穀重巖,未有饥弊,卒难禽剪。”《北史·魏纪四·宣武帝》:“频年水旱,百姓饥弊。”
词语解释:为法自弊  拼音:wéi fǎ zì bì
作定自弊。《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毅 夜投 牛牧佛寺 ……寺僧拒之曰:‘昔亡师容 桓蔚 ,为 刘卫军 所杀,今实不敢容异人。’ 毅 叹曰:‘为法自弊,一至於此!’”参见“ 作法自弊 ”。
词语解释:卑弊  拼音:bēi bì
指社会风气鄙薄败坏。《新唐书·杜牧传》:“ 魏 晋 以下,工机纤杂,意态百出,俗益卑弊,人益脆弱。”
词语解释:粗弊  拼音:cū bì
粗恶。 唐 韩愈 《潮州祭湖神文》:“牲精酒食器皿觕弊,不能严清。”
词语解释:单弊  拼音:dān bì
单薄破旧。
词语解释:营私作弊  拼音:yíng sī zuò bì
见“ 营私舞弊 ”。
词语解释:营私舞弊  拼音:yíng sī wǔ bì
为谋私利而耍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清史稿·安定亲王永璜传》:“ 载銓 营私舞弊,自谓操进退用人之权。”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五:“工作的物质生活条件很窘,往往迫得营私舞弊。”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第二场:“要是有营私舞弊,克扣中饱的情况,你要负责。”亦作“ 营私作弊 ”。 清 谭嗣同 《代拟上谕》:“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
词语解释:营私舞弊  拼音:yíng sī wǔ bì
为谋私利而耍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清史稿·安定亲王永璜传》:“ 载銓 营私舞弊,自谓操进退用人之权。”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五:“工作的物质生活条件很窘,往往迫得营私舞弊。”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第二场:“要是有营私舞弊,克扣中饱的情况,你要负责。”亦作“ 营私作弊 ”。 清 谭嗣同 《代拟上谕》:“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
词语解释:习弊  拼音:xí bì
犹通病,老毛病。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 敏树 近於诗文俱罕有作,惟见 阮氏 所编我朝《经解》中,有 仁和翟灝 《四书考异》,因就加论辨,自谓颇有得处,足以破考据家之习弊,而收其一二之功。”
词语解释:顿弊  拼音:dùn bì
(1).犹疲顿。《魏书·高昌传》:“或云昔 汉武 遣兵西讨,师旅顿弊其中,尤困者因往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大王亲总三军,远临边境,寒暑骤移,不无顿弊?”
(2).废败;损坏。《国语·周语中》“君之武震,无乃玩而顿乎”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举非义兵,诛罚失当,故君之武威将见慢黷顿弊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会 关中 久雨,粮运阻絶,士卒疲於征役,器械顿弊,朝廷及军中咸以为忧。” 宋 苏轼 《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乐。”
词语解释:顽弊  拼音:wán bì
见“ 顽蔽 ”。
词语解释:顽蔽  拼音:wán bì
亦作“ 顽弊 ”。
(1).愚鲁,愚笨。 汉 蔡邕 《胡公碑》:“惟我末臣,顽蔽无闻,仰慕羣贤,恶乎可及?”《文选·潘岳〈杨荆州诔〉》:“余以顽蔽,覆露重阴。” 吕向 注:“顽蔽,犹愚鲁也。”《晋书·周顗传》:“不悟天鉴忘臣顽弊,乃欲使臣内管銓衡,外忝傅训。”《南史·王融传》:“囚实顽蔽,触行多愆。”
(2).指愚鲁、愚笨的人。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其与人也,温良善诱,仁恕多容,俾夫顽蔽开析,愎鷙扰从,君子进道,小人革虑。”
词语解释:乱弊  拼音:luàn bì
犹丧乱。
词语解释:六弊  拼音:liù bì
见“ 六蔽 ”。
词语解释:六蔽  拼音:liù bì
亦作“ 六弊 ”。 谓因不好学而造成的六种弊端。《论语·阳货》:“子曰:‘ 由 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后因以谓不学无识。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且 仲尼 穷理尽性,以至七十;田父以六弊蠢愚,有百二十者。”《宋书·殷琰传》:“夫拥数千乌合,抗天下之兵,倾覆之状,岂不易晓。假令六蔽之人,犹当不为其事,况復足下少祖名教,疾没世无称者邪!”
词语解释:讹弊  拼音:é bì
弊害;弊病。 唐 赵璘 《因话录·徵》:“上不慎名器,是以廝养待贤也,下不慎名器,是以婴孩奉君,而削弱朝廷也。遂致猥滥讹弊,流荡可忧,不知谁之咎也。”《旧唐书·崔邠传》:“ 文宗 勤於政道,每苦选曹讹弊, 延英 谓宰臣曰:‘吏部殊不选才,安得摭实无滥,可釐革否?’”
词语解释:利弊  拼音:lì bì
利益与弊病;好处与坏处。 清 孙枝蔚 《午日赠江都明府梁木天》诗:“君欲悉利弊,谁能助訏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设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 马南邨 《燕山夜话·围田的教训》:“对于围田和圩田的利弊,可惜 徐光启 没有全面地加以详细的论述。”
词语解释:踬弊  拼音:zhì bì
颠沛困顿。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后妃》:“及 遥光 破败之后,其子 詡 等,竝多躓弊。”
词语解释:踣弊  拼音:bó bì
见“ 踣毙 ”。
词语解释:踣毙  拼音:bó bì
(1).亦作“ 踣弊 ”。败亡;衰落。《国语·周语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絶后无主,湮替隶圉。” 韦昭 注:“踣,僵也。” 唐 柳宗元 《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及今閤下以仁义正直,入居相位, 宗元 实抚心自庆,以为获其所望。故敢致其辞以声其哀,若又捨而不顾,则知沉埋踣毙无復振矣。” 唐 柳宗元 《祭从兄文》:“中遭诸武,抑压讎寃,踣弊不振,数逾百年。”
(2).倒毙。《清史稿·兵志十二》:“凡牧马毙,则验其皮,踣毙例须赔抵,有一九、一七之罚。”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四回:“若閲四五年之久,无冬无夏,即骡马尚且踣毙,何况於人?”
词语解释:衅弊  拼音:xìn bì
指缺失,弊端。《晋书·东海王越传》:“若端坐京輦,以失据会,则衅弊日滋,所忧逾重。”
词语解释:通弊  拼音:tōng bì
犹通病。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被疾病则遽针灸,冒危险则甚畏死,然末俗通弊,不崇真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外士人妻女,相沿袭用袍带,固天下通弊。”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得其通弊,察其黮暗。”
词语解释:通同作弊  拼音:tōng tóng zuò bì
勾结起来,合伙共同舞弊。例如:钦派大臣查办,查了出来是他画的稿,此时有口难分,不能说他不是通同作弊。——·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
词语解释:做弊  拼音:zuò bì
作弊,舞弊。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最奇的,他们自己对自己,也要做弊。”
词语解释:隆弊  拼音:lóng bì
兴废;盛衰。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敢问《郑》《雅》之体,隆弊所极,风俗移易,奚由而济。”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夫盛衰隆弊,理所固有,教之兴废,繫乎其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盖教化所由,各有隆弊,非皆善始而恶终也,事使之然。”
词语解释:隐弊  拼音:yǐn bì
暗中作弊。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若一户而各区纳粮,则史书得以出入隐弊,而其弊不可胜言矣。”《天雨花》第五回:“这般隐弊谁能测,真是天星降世尘。”
词语解释:陵弊  拼音:líng bì
衰败凋敝。《晋书·慕容暐载记》:“今诸军营户,三分共贯,风教陵弊,威纲不举,宜悉罢军封,以实天府之饶。”
词语解释:靡弊  拼音:mí bì
见“ 靡敝 ”。
词语解释:靡敝  拼音:mí bì
亦作“ 靡弊 ”。亦作“ 靡币 ”。亦作“ 靡獘 ”。
(1).残破,凋敝。《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鏤。”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以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餘年,未见 种蠡 之功而见靡弊之効。”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竖煦濡饮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为帅。”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昔先帝用兵累年,虽中国靡敝,然 夏 人困折,亦几於亡。”
(2).毁坏,破坏。《管子·轻重乙》:“草木以时生,器以时靡币,泲水之盐以日消。”《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一本作“ 靡獘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 杨倞 注:“敝,败也。”《文选·扬雄〈解嘲〉》:“ 吕 刑靡敝, 秦 法酷烈。” 张铣 注:“靡,坏也。”
(3).耗费;浪费。《管子·轻重甲》:“顿戟一譟,而靡币之用日去千金。” 马非百 新诠:“ 张佩纶 云:‘靡币当作靡敝。’……《盐铁论·刺復篇》文学云‘军旅相望,甲士糜弊’。糜弊即靡弊,犹言消耗。”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程工省费,俾无靡敝之材。”《明史·刘奋庸传》:“生财甚难,靡敝无纪。”
词语解释:麋弊  拼音:mí bì
疲惫不堪。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军旅相望,甲士麋弊。”
词语解释:杜弊
杜绝作弊
词语解释:掯财作弊
勒索财物,违法乱纪
词语解释:拯弊
匡救衰病
词语解释:搜弊
搜查弊端,弄清欺诈行为
词语解释:疵弊
缺点或过失
词语解释:遗弊  拼音:yí bì
前朝遗留的弊病。《南齐书·高帝纪下》:“援拯遗弊,革末反本,使公不专利,氓无失业。”《拾遗记·前汉上》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汉 兴,继六国之遗弊,天下思於圣德,是以黔黎嗟 秦 亡之晚,恨 汉 来之迟。”
共12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