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弊衣弊政弊句弊孔弊亏弊漏弊躧弊民
弊俗弊风弊故弊坏弊帚自珍弊混弊陋弊窦
弊帚弊端弊弊弊摋弊帛弊本弊赋弊欺
弊事弊法弊席弊惫弊习弊梗弊车羸马弊薮
弊屣弊蠹弊乱弊幽弊幸弊末弊蹻弊绝风清
弊帷弊久弊子弊制弊帚千金弊象弊穴弊衣疏食
弊恶弊邑弊方弊人弊秽弊谋弊病弊薄
弊居弊裤弊尪弊仆弊屦弊讹弊狱弊落
弊盖弊世弊害弊困弊源弊骐弊止 

词语解释:弊衣  拼音:bì yī
(1).破旧之衣。 汉 贾谊 《新书·属远》:“彊提荷弊衣而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 宋 陆游 《祠禄满不敢复请作口号》之二:“弊衣不补惟频结,浊酒难谋且细倾。”
(2).古代的一种裤子。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裩》:“ 周文王 所制裩,长至膝,谓之弊衣。”裩,同“ 褌 ”。
词语解释:弊俗  拼音:bì sú
(1).鄙陋的习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宜正色矫而呵之,何谓同其波流,长此弊俗哉!”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 英伦 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
(2).指不良的习尚。《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刺史 赵元楷 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车驾,盛饰廨舍楼观,又饲羊百餘头,鱼数百头以馈贵戚。上数之曰:‘……卿所为乃亡 隋 之弊俗也。’”
(3).指风气败坏的社会。《陈书·何之元传》:“﹝ 梁高祖 ﹞生自布衣,长於弊俗,知风教之臧否,识民黎之情伪。” 宋 秦观 《医者》诗:“时迁圣徂遂幽昏,弊俗窃以资利源。”
词语解释:弊帚  拼音:bì zhǒu
破旧的扫帚。喻指极无价值之物。常用为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手札启》:“激以死灰之气,陈其弊帚之辞。”参见“ 弊帚千金 ”。
词语解释:弊帚千金  拼音:bì zhǒu qiān jīn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詔让 吴汉 副将 刘禹 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禹 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词语解释:弊事  拼音:bì shì
有害的事,坏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 唐太宗 尝云:奴告主反,此弊事也。”
词语解释:弊屣  拼音:bì xǐ
破旧的鞋子。喻无用之物。《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孟子》:“ 舜 视弃天下犹弃弊屣也。”今本《孟子·尽心上》作“敝蹝”。 宋 王安石 《我所思寄黄吉甫》诗:“ 黄侯 可与谈妙理,视弃荣官犹弊屣。”
词语解释:弊帷  拼音:bì wéi
《礼记·檀弓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敝,同“ 弊 ”。因以“弊帷”借指马死。 宋 苏舜钦 《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俄传弊帷信,无復锦蒙亲。”
词语解释:弊恶  拼音:bì è
(1).恶劣。《百喻经·雇倩瓦师喻》:“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
(2).破旧。《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时 朔方军 资装不至,旗服弊恶, 宣武 人嗤之曰:‘乞子能破贼乎!’”
词语解释:弊居  拼音:bì jū
(1).简陋的居所。 唐 白居易 《履道西门》诗之一:“履道西门有弊居,池塘竹树遶吾庐。”
(2).以谦称己居。《剪灯新话·牡丹灯记》:“弊居咫尺,佳人可能回顾否?”
词语解释:弊盖  拼音:bì gài
指狗死。 唐 温宪 《唐故集贤直院官荣王府长史程公墓志铭》:“ 昭献 常所幸犬名 卢儿 ,一旦有弊盖之叹,上命公图其形,宫中畋犬见者皆俯伏。”参见“ 弊帷 ”。
词语解释:弊帷  拼音:bì wéi
《礼记·檀弓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敝,同“ 弊 ”。因以“弊帷”借指马死。 宋 苏舜钦 《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俄传弊帷信,无復锦蒙亲。”
词语解释:弊政  拼音:bì zhèng
不良的政令;腐败的政治。《汉书·公孙弘传》:“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刺史 柳蒙 等任窃藩条,无心守职,成此弊政,害及平人。”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若説他( 曾国藩 )不知道这些事体,缘何却把他的儿子 曾纪泽 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却不敢把朝廷的弊政更改些儿呢?”
词语解释:弊风  拼音:bì fēng
不良的习尚。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此乃前朝之弊风,少年之事务,何忽今日行之?” 宋 叶适 《资政殿学士参政枢密杨公墓志铭》:“歷指 宣和 致乱, 靖康 弊风,穷大极小,无不激烈也。”
词语解释:弊端  拼音:bì duān
(1).弊病产生的原因。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指陈时事,剖析弊端,枝叶扶疎,往往切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以上三者,实为 中国 弊端之端,病源之源,所有千疮百孔、万秽亿腥,皆其子孙也。”
(2).弊病。 明 唐顺之 《答符松岩郡守》:“若此法立得有下落,则自此以后,兴徭作赋,设备追胥,不知省却几多气力,絶却几多弊端。”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又须防同行密约,凡投票之价,预加若干,同沾餘利。种种弊端,不胜枚举。”
词语解释:弊法  拼音:bì fǎ
指不合时宜的法度。 唐 元结 《时议下篇》:“若天子能追行已言之令,必行将来之法,且免天下无端杂徭,且除天下随时弊法……然后推仁信威令,与之不惑,此帝王常道。”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
词语解释:弊蠹  拼音:bì dù
弊病、祸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樊莹》:“ 樊莹 知 松江府 , 松 赋重役繁,自 周文襄公 后,法在人亡,弊蠹百出。” 清 温肃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奏折》:“立宪徒託空言,弊蠹因而丛积。”
词语解释:弊久  拼音:bì jiǔ
指破损、陈旧之物。《管子·度地》:“取完坚,补弊久,去苦恶。”
词语解释:弊邑  拼音:bì yì
(1).偏僻的小城镇。 晋 左思 《吴都赋》:“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2).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战国策·秦策二》:“ 赵王 喜,乃案兵告於 秦 曰:‘ 齐 以 阳武 赐弊邑而纳 顺子 ,欲以解伐,敢告下吏。’”《战国策·西周策》:“ 韩庆 为 西周 谓 薛公 曰:‘……君不如令弊邑阴合於 秦 而君无攻,又无藉兵乞食。’” 宋 欧阳修 《与王郎中道损书》:“值某迁郡 淮南 ,扶挈老幼,凡再登舟,再出陆,始至弊邑。”
词语解释:弊裤  拼音:bì kù
破旧之裤。《韩非子·内储说上》:“ 韩昭侯 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 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今夫袴,岂特嚬笑哉!袴之与嚬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三国 魏 曹植 《赏罚令》:“乃知 韩昭侯 之藏弊袴,良有以也。”
词语解释:弊世  拼音:bì shì
犹衰世。 汉 贾谊 《新书·立后义》:“故天下犹行弊世德与其功烈风俗也。”
词语解释:弊句  拼音:bì jù
拙劣的文句。 唐 白居易 《元稹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赐紫金鱼袋制》:“试知制誥而能芟繁词、剗弊句,使吾文章言语与 三代 同风。”
词语解释:弊故  拼音:bì gù
破旧。《太平广记》卷五四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忽一人衣饰弊故,踰垣而入。”
词语解释:弊弊  拼音:bì bì
辛苦疲惫貌。《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亡蘄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明 宋濂 《跋清源国师所书栖霞碑》:“览者毋徒弊弊焉索之於形迹之间,庶几目击而道存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所谓学者,牵制章句,剖析文义,弊弊焉用力於末节,而不復顾其行。”
词语解释:弊席
破旧的草席
词语解释:弊乱  拼音:bì luàn
败乱。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必将开发素藴,以尊主康民,使天下想望风采,謳歌德业,而后世法则其所为,以拯弊乱。”
词语解释:弊子  拼音:bì zǐ
卑劣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其寓言譬喻,犹有可采,以供给碎用,充御卒乏,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无行之弊子,得以《老》《庄》为窟藪,不亦惜乎!”
词语解释:弊方  拼音:bì fāng
犹旧书。方,书板。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其於古人所作为神,今世所著为浅,贵远贱近,有自来矣。故新剑以诈刻加价,弊方以伪题见宝也。”
词语解释:弊尪  拼音:bì wāng
衰弱。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呻号弊尩,谁职为之?”
词语解释:弊害  拼音:bì hài
弊病。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周公 作礼乐,谓矫世弊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 果戈理 的忧愤深广,也不如 尼采 的超人的渺茫。”
词语解释:弊孔  拼音:bì kǒng
发生弊害的漏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然弊孔蠧竇,皆由胥役、官吏迁转不常,何知之有?” 清 顾炎武 《书故总督兵部尚书孙公清屯疏后》:“承平既久,而额设之田乃为权豪有力者所据,以至隐占侵没,弊孔百出而军实亏。”
词语解释:弊坏  拼音:bì huài
(1).破旧,破败。《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形容不饰,衣裘弊坏者,谓之廉洁。”《晋书·石勒载记》:“ 勒 见 坦 ( 樊坦 )衣冠弊坏,大惊曰:‘ 樊参军 何贫之甚也!’” 宋 苏轼 《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近以本州廨宇弊坏,奏乞度牒二百道修完。”
(2).衰落;腐败。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弊坏之时,则必思振起。”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故能起当今之弊坏,断千古之兴亡。”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为因选法弊坏,国学书生多有託故还乡,不肯求进。”
词语解释:弊摋  拼音:bì shā
混杂。《淮南子·俶真训》:“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 高诱 注:“弊摋,犹杂揉也。弊音跋涉之跋,摋读 楚 人言杀。”
词语解释:弊惫  拼音:bì bèi
疲困。 明 祝允明 《前闻记·妻代夫死》:“夫之父母俱年七十之上,衰病老朽,弊惫极甚。”
词语解释:弊幽  拼音:bì yōu
指隐居未仕之人。《战国策·秦策五》:“ 管仲 ,其 鄙人 之贾人也, 南阳 之弊幽, 鲁 之免囚, 桓公 用之而伯。” 高诱 注:“弊,隐也。幽,潜。不见升用,贫贱於 南阳 ,故曰‘ 南阳 之弊幽’。”
词语解释:弊制  拼音:bì zhì
有害的制度。《新唐书·元结传》:“杂傜弊制,拘忌烦令,一切蠲荡。”
词语解释:弊人  拼音:bì rén
卑鄙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委德行而不修,奉权势以取媚者,弊人也。”
词语解释:弊仆  拼音:bì pú
谓死亡。 三国 魏 文钦 《降吴表》:“ 钦 累世受 魏 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在三之义,期于弊仆。”
词语解释:弊困  拼音:bì kùn
疲惫困乏。 唐 萧颖士 《与从弟评事书》:“志力弊困,未堪诣府。”
词语解释:弊亏  拼音:bì kuī
亏损。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奏》:“以致元气弊亏,痰邪胶结。”
词语解释:弊帚自珍  拼音:bì zhǒu zì zhēn
犹弊帚千金。 宋 陆游 《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如: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虽然幼稚,但弊帚自珍,一直藏着。
词语解释:弊帛  拼音:bì bó
(1).破旧的布帛。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视诸侯之位如过客,视金玉之宝如砖石,视紈綺如币帛者,始可谓能问道耳。”
(2).币帛。弊,通“ 币 ”。《鹖冠子·武灵王》:“所谓因人事者,结弊帛,用货财,闭近人之復其口。”
词语解释:弊习  拼音:bì xí
坏习气。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没有自尊自大的弊习。”
词语解释:弊幸  拼音:bì xìng
(1).舞弊、侥倖而进。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剗塞弊倖,一新大政。”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闲慢司分欲迁入要局者,即自寺监拨入省曹,任情纷乱,弊倖百出。”
(2).奸谋。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三折:“他使弊倖,使气性,见无钱踏着陌儿行,推我在这陷人坑。”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这其间都是你 随何 随何 弊倖。”《水浒传》第八一回:“ 燕青 奏道:‘……第二番招安,故把詔书读破句读,要除 宋江 ,暗藏弊倖。’”
词语解释:弊帚千金  拼音:bì zhǒu qiān jīn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詔让 吴汉 副将 刘禹 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禹 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词语解释:弊秽  拼音:bì huì
犹卑污。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篇》:“不必苟循世中之弊秽。”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信度国》:“伽蓝数百所,僧徒万餘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抵懈怠,性行弊秽。”
词语解释:弊屦  拼音:bì jù
汉 贾谊 《新书·谕诚》:“昔 楚昭王 与 吴 人战, 楚 军败, 昭王 走,屨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 隋 ,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 昭王 曰:‘ 楚国 虽贫,岂爱一踦屨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 楚国 之俗无相弃者。”后因以“弊屨”喻不可轻弃之故旧。《北齐书·高德政传》:“ 魏静帝 曰:‘人念遗簪弊屨,欲与六宫别,可乎?’乃入与夫人嬪御以下诀别,莫不歔欷掩涕。”
词语解释:弊源  拼音:bì yuán
弊病产生的根源。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庶可杜絶弊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惟孜孜以培养凋残、釐剔奸骫为务,欲求清絶弊源。”
词语解释:弊漏  拼音:bì lòu
弊病;纰漏
词语解释:弊混  拼音:bì hùn
作弊蒙混。 清 林则徐 《批驳广州府禀齎》:“此禀即著该府等飭令原商掷还 义律 ,并将此批事理转諭懔遵,飭令自行查明究办,毋得再任弊混,大干咎戾。”
词语解释:弊本  拼音:bì běn
弊病产生的根源。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乃革其弊本,大增上供之数。”
词语解释:弊梗  拼音:bì gěng
以币帛祭祷。《管子·四时》:“其事号令,修除神位,谨祷弊梗。” 尹知章 注:“梗,塞也。时方开通,而有弊败梗塞者,则祷神以通道之。”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七》:“ 引之 曰:弊与币同。梗,祷祭也。币梗者,梗用币也…… 尹 以弊梗为弊败梗塞,非是。”
词语解释:弊末  拼音:bì mò
弊风末俗。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 汉 兴,本恭俭,革弊末,移风俗之厚者,以 孝文 为称首。”
词语解释:弊象  拼音:bì xiàng
弊病的迹象。 李大钊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科学界过重分类的结果,几乎忘却他们只是一个全体的部分而轻视他们相互间的关系,这种弊象,呈露已久了。”
词语解释:弊谋  拼音:bì móu
决策。《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志而弊谋。”
词语解释:弊讹  拼音:bì é
犹弊病。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词语解释:弊骐  拼音:bì qí
赌博下棋。弊,通“ 蔽 ”,博箸。骐,通“ 棊 ”,棋子。《墨子·号令》:“无敢有乐器、弊騏军中,有则其罪聅。” 岑仲勉 注:“弊騏读为蔽綦,‘菎蔽象棊’,见《楚辞·招魂》,军中不许弈棋也。”
词语解释:弊躧  拼音:bì xǐ
弊屣。《战国策·燕策一》:“则 燕 赵 之弃 齐 也,犹释弊躧。”
词语解释:弊陋  拼音:bì lòu
(1).破旧粗劣。《北史·列女传·姚氏妇杨氏》:“以 姚氏 妇衣裳弊陋,特免其罪。”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幃簿器皿弊陋而不易。”
(2).指破旧粗劣之物。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于是悉撤弊陋而更新之。”
(3).愚劣、浅陋。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効,自分削黜,以彰众诫。”
(4).丑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有眇嫗,抱三岁女来,弊陋亦甚。”
词语解释:弊赋  拼音:bì fù
谦称自己的军队。古代按田亩出车徒,因称兵卒、车辆为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梁祖 曰:‘ 王公 朋附 并汾 ,违盟爽信,弊赋已及於此,期於无舍。’”参见“ 敝赋 ”。
词语解释:敝赋  拼音:bì fù
对自己军队的谦称。古代按田亩出车徒,故称兵卒、车辆为赋。《左传·襄公八年》:“ 蔡 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寧处,悉索敝赋,以讨于 蔡 。”《国语·鲁语下》:“我先君 襄公 不敢寧处,使 叔孙豹 悉帅敝赋,踦跂毕行,无有处人,以从军吏。”
词语解释:弊车羸马  拼音:bì chē léi mǎ
破车瘦马。《三国志·吴志·刘繇传》“ 繇 伯父 宠 为 汉 太尉”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宠 前后歷二郡,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恆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窶陋。”
词语解释:弊蹻  拼音:bì jué
破旧的草鞋。喻极无价值之物。《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
词语解释:弊穴  拼音:bì xué
产生弊害的漏洞。 宋 叶适 《宋武翼郎新制造御前军器所监造官邵君墓志铭》:“其职任虽卑近,而倖门弊穴更为深远而难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宋艺祖》:“夫节镇之强,非 宋 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末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
词语解释:弊病  拼音:bì bìng
弊端,毛病。《朱子语类》卷七十:“若使小人参其间,则诚有弊病。” 清 黄宗羲 《复秦灯岩书》:“ 忠宪 言 释氏 之学,其精微吾儒具有之,总不出无极二字,其弊病总不出无理二字。”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二心集》中的那一篇,是针对那时的弊病而发的。”
词语解释:弊狱  拼音:bì yù
判罪。《孔子家语·正论》:“ 晋 邢侯 与 雍子 争田, 叔鱼 摄理。罪在 雍子 ; 雍子 纳其女於 叔鱼 , 叔鱼 弊狱 邢侯 。” 南朝 梁 沉约 《立左降诏》:“罚罪之奏,日闻於早朝;弊狱之书,亟劳於晏寝。”
词语解释:弊止  拼音:bì zhǐ
谦称自己栖止之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日暮,举人指支径曰:‘某弊止从此数里,能左顾乎?’”
词语解释:弊民  拼音:bì mín
疲惫之民。《汉书·邹阳传》:“ 高皇帝 烧栈道,水 章邯 ,兵不留行,收弊民之倦,东驰 函谷 , 西楚 大破。”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而乃使理乱 殷 之弊民,显荣爵於藩国。”
词语解释:弊窦  拼音:bì dòu
(1).产生弊害的漏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但掣籤之法终不可传后,况其中弊竇亦自不少也!”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知有利而因循坐误,则利源日消;知有弊而立法预防,则弊竇自絶。”
(2).指弊病,弊端。 郭沫若 《太戈尔来华的我见》:“其实西洋文明的弊窦只是在用途上错了,在它纯粹的精神上……并不会发生什么冲突。”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官办哩,自然一开始就弊窦丛生,不上几天,蚀本关门。”
(3).指作奸犯科的事。《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向佛前拈香礼拜,暗暗祷告,要究求嗣弊竇。”
(4).破绽,漏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 耿精忠 ﹞呼 倩霞 出其手,反覆视之,见指爪,乃大笑曰:‘弊竇在此矣!’”
词语解释:弊欺  拼音:bì qī
舞弊。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然两界监官廨舍毋得近本院邻墙并壁居,所以防弊欺也。”
词语解释:弊薮  拼音:bì sǒu
弊害之渊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此最为弊藪,而无如之何。” 清 林则徐 《谕十三行附近应筑墙设栅妥议禀办札》:“该府、县、副将等惟当悉心妥议,实力奉行,以期永塞奸窬,扫除弊藪。”
词语解释:弊绝风清  拼音:bì jué fēng qīng
弊害之事绝迹,不正之风廓清。语本 宋 周敦颐 《拙赋》:“上安下顺,风清弊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恭喜本府 杜太爷 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絶风清。” 清 林则徐 《关防告示》:“随时随事,杜渐防微,庶几弊絶风清,令行政肃。”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前的‘赌痞’,现在自己在那里禁赌了,农会势盛地方,和牌一样弊绝风清。”
词语解释:弊衣疏食  拼音:bì yī shū shí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谓生活清苦。《周书·柳虯传》:“弊衣疎食,未尝改操。”
词语解释:弊薄  拼音:bì báo
破败。《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宅舍弊薄,资财无餘。”
词语解释:弊落  拼音:bì luò
衰落。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今中国弊落不忧,务在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