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廿四考中书 拼音:niàn sì kǎo zhōng shū
指 唐 郭子仪 。《旧唐书·郭子仪传》载,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在任期中主持官吏的考绩,前后达二十四次,故有此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词语解释:廿八躔 拼音:niàn bā chán
指躔次在黄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等星辰。 清 赵翼 《苏州玄妙观登三层楼》诗:“眼廓三千界,胸罗廿八躔。”词语解释:廿四桥 拼音:niàn sì qiáo
在 江苏 扬州市 境。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谓:“ 廿四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在 熙春臺 后。”一说谓二十四座桥。 清 赵翼 《陈绳武司马招同春农寓斋讌集即事纪胜》诗:“春情盎盎夜迢迢,占尽烟花廿四桥。”详“ 二十四桥 ”。
词语解释:二十四桥 拼音:èr shí sì qiáo
故址在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县 西郊。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 隋 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 宋 韩令坤 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扬州 在 唐 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 浊河 茶园桥 ……自 驛桥 北河流东出,有 参佐桥 ,次东水门,东出有 山光桥 。”系指 扬州 城外西自 浊河桥 茶园桥 起,东至 山光桥 止沿途所有的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 廿西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 宋 周邦彦 《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元 萨都剌 《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 淮南 八月泻银河。”词语解释:廿四堆 拼音:niàn sì duī
南宋 宫人墓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廿四堆》:“ 越 中 屭湖 之滨, 狮山 之侧,俗名 廿四堆 ,皆 南宋 宫人墓也。”词语解释:廿四史 拼音:niàn sì shǐ
即二十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 伯述 叹道:‘现在的世界,不能死守着 中国 的古籍做榜样的了!你不过看了《廿四史》上,五胡大闹时,他们到了 中国 ,都变成 中国 样子,归了 中国 教化。’”详“ 二十四史 ”。
词语解释:二十四史 拼音:èr shí sì shǐ
指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明 有二十一史之目, 清 乾隆 四年又增《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总计三千二百四十三卷。各史名称、卷数及作者(或领衔人)如下:1.《史记》130卷, 汉 司马迁 著。
(2).《汉书》100卷, 汉 班固 著。
(3).《后汉书》120卷, 南朝 宋 范曄 著。
(4).《三国志》65卷, 晋 陈寿 著。
(5).《晋书》130卷, 唐 房玄龄 著。
(6).《宋书》100卷, 南朝 梁 沉约 著。
(7).《南齐书》59卷, 南朝 梁 萧子显 著。
(8).《梁书》56卷, 唐 姚思廉 著。
(9).《陈书》36卷, 唐 姚思廉 著。
(10).《魏书》114卷, 北齐 魏收 著。
(11).《北齐书》50卷, 唐 李百药 著。
(12).《周书》50卷, 唐 令狐德棻 著。
(13).《隋书》85卷, 唐 魏徵 著。
(14).《南史》80卷, 唐 李延寿 著。
(15).《北史》100卷, 唐 李延寿 著。
(16).《旧唐书》200卷, 五代 后晋 刘昫 著。
(17).《新唐书》225卷, 宋 欧阳修 著。
(18).《旧五代史》150卷, 宋 薛居正 著。
(19).《新五代史》74卷, 宋 欧阳修 著。
20.《宋史》496卷, 元 托克托 著。
21.《辽史》116卷, 元 托克托 著。
22.《金史》135卷, 元 托克托 著。23.《元史》210卷, 明 宋濂 著。24.《明史》332卷, 清 张廷玉 著。词语解释:廿二史 拼音:niàn èr shǐ
即二十二史。 清 赵翼 《放歌》:“撑肠五千卷,纵目廿二史。” 清 赵翼 撰有《廿二史札记》。详“ 二十二史 ”。
词语解释:二十二史 拼音:èr shí èr shǐ
清 乾隆 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清 钱大昕 著有《二十二史考异》、 清 赵翼 著有《二十二史札记》。参见“ 二十一史 ”。词语解释:廿四风 拼音:niàn sì fēng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每一节气分为三个候,共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应以一花,始于梅花,终于楝花,共二十四个花期。风应花期而来,称“花信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楼东乙字初三月,亭北丁当廿四风。”又: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两番花信,故词语解释:廿一史 拼音:niàn yī shǐ
即二十一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你看十三经、廿一史,九流三教,诸子百家,腐烂时文,新奇小説,上下充箱盈架,高低列肆连楼。”详“ 二十一史 ”。
词语解释:二十一史 拼音:èr shí yī shǐ
明 万历 国子监刊行的正史,将 宋 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 宋 辽 金 元 四史,称为二十一史。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 宋 时止有十七史,今则并 宋 、 辽 、 金 、 元 四史为二十一史。” 清 张廷玉 《上明史表》:“兴衰有自,七十二君之蹟何称;法戒攸关,二十一史之编具在。”参见“ 十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