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径去声 [xìng,兴趣][shèng,胜败][yìng,答应][夜也][shèng,名词][chèng chèn,相称][详注1][dèng][止水也][chèng][鞍鐙][jìng][dìng,动词][nìng][《集韻》莫定切,銘去聲][音证。《广韵》热也。《正韵》郁热。][详注2]


注1:莹 《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玉色光潔也。《逸論語》如玉之瑩。
注2:橙 音凳。几属。《晋书·王献之传》魏时凌云殿榜未题,匠人误钉,不可下,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发尽白。
首字词组
廷尉廷争廷魁廷尉评廷折廷推廷鞠 
廷臣廷诤廷选廷辱廷圭墨廷杖廷逆 
廷评廷策廷理廷辩廷参廷讯廷辨 
廷议廷试廷平廷尉平廷掾廷见廷质 
廷圭廷对廷寄廷史廷毁廷诘廷说 
廷论廷疏廷吏廷授廷孔廷鞫廷除 

词语解释:廷尉  拼音:tíng wèi
官名。 秦 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 汉 初因之,秩中二千石。 景帝 时改称大理, 武帝 时复称廷尉。 东汉 以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又称廷尉卿。 北齐 至 明 清 皆称大理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历代职官表》卷二“大理寺”。
词语解释:廷臣  拼音:tíng chén
朝臣。《史记·吴王濞列传》:“ 汉 廷臣方议削 吴 , 吴王 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 宋 曾巩 《送丁琰序》:“诸郡守、县令以罪不任职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詔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三公荐人》:“遣廷臣整理边关粮草。”
词语解释:廷评  拼音:tíng píng
见“ 廷尉平 ”。
词语解释:廷尉平  拼音:tíng wèi píng
亦作“ 廷平 ”。亦作“ 廷尉评 ”。亦作“ 廷评 ”。 官名, 汉 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 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 晋 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 、 北齐 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 潘岳 《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 ,为 河阳 、 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素事録尚书 高阳王 雍 , 雍 欲以为廷尉评,频烦託 顺 , 顺 不为用。”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綵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词语解释:廷议  拼音:tíng yì
(1).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时 匈奴 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
(2).指朝廷上的议论。 清 李慈铭 《庚午书事》诗:“夷酋方丧魄,廷议急和戎。”
词语解释:廷圭  拼音:tíng guī
见“ 廷珪墨 ”。
词语解释:廷圭墨  拼音:tíng guī mò
南唐 墨官 李廷珪 (本姓 奚 ,后赐姓 李 )所制作的墨,坚如玉,纹如犀,自 宋 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珪墨”,亦省称“ 廷珪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吴幵 正仲 家蓄 唐 以来墨,诸 李 所製皆有之,云无出廷珪之右者,其坚利可以削木。渠书《华严经》一部半,用廷珪才研一寸,其下四秩用承宴墨,遂至二寸,则胶法可知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四·廷珪墨》:“ 李廷珪 之墨,形制不一,有圆饼龙蟠而剑脊者,有四浑厚长剑脊而两头尖者,又有如弹丸而龙蟠者,皆用金泥,但传久模糊或貰而无者矣。原墨一料用珍珠三两、玉屑一两,捣万杵而成,故久而刚坚不坏。”
词语解释:廷论  拼音:tíng lùn
(1).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 魏其 、 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上善《穀梁》,后大儒 萧望之 等廷论二家同异,多从《穀梁》。由是《穀梁》学復兴。” 宋 陈亮 《王珪确论如何》:“诸公亦奋然并见其才,而无相媢之意,虽至於廷论之际,辩其所长,如数黑白,则诸公岂不各以自慰哉!”
(2).朝廷上的议论。 明 王世贞 《少保王公督府奏议序》:“下有不一之将心,而上有不一之廷论。”
词语解释:廷争  拼音:tíng zhēng
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史记·吕太后本纪》:“ 陈平 、 絳侯 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 刘氏 之后,君亦不如臣。’”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徐 大理 有功 ,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比日以来,物论颇讥 晦叔 慎嘿太过,若此际復不廷争,事蹉跌,则入彼朋矣。”
词语解释:廷诤  拼音:tíng zhèng
廷争。 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济》诗:“国嗣初将付诸 武 ,公独廷諍守丹陛。”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武后 信重 狄仁杰 ,羣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 好面折廷諍,太后每屈意从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蒲城王文恪公尸谏》:“明日復廷諍,甚苦,上怒,拂衣而起。”
词语解释:廷策  拼音:tíng cè
谓会试中式者,天子亲自策问于朝廷。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坚忍字》:“辛丑岁将廷策多士。”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史学优 ﹞年五十,擢南省魁,后中廷策。”
词语解释:廷试  拼音:tíng shì
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通常称殿试。《宋史·选举志一》:“凡廷试,帝亲閲卷累日,宰相屡请宜归有司,始詔岁命官知举。”《明史·选举志二》:“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於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词语解释:廷对  拼音:tíng duì
(1).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后汉书·邳彤传》:“ 彤 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陶文毅公 丰裁峻整,好议论人物,惟恐不尽,虽廷对亦然。”
(2).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伏望陛下念根本之重,为宗庙之计……廷对大臣,审择宫邸。”
(3).即廷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庠 果为南省第一,不及廷对而死。”《明史·忠义传四·李中正》:“ 万历 末,举会试,以 天啟 二年赴廷对,授 承天府 推官,迁兵部主事。” 王闿运 《李仁元传》:“以进士廷对,第高同列。”
词语解释:廷疏  拼音:tíng shū
在朝廷上向皇帝面奏。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尧臣》:“《倦游杂録》载, 唐介 为臺官,廷疏宰相之失, 仁庙 怒,謫 英州 别驾。”
词语解释:廷魁  拼音:tíng kuí
廷试第一名,即状元。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二:“后数十年, 李士美 、 何文縝 亦以廷魁至鼎席。”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故事,有官人应举,谓之锁厅,例不作廷魁。”
词语解释:廷选  拼音:tíng xuǎn
由朝廷选任。 唐 韩愈 《故幽州节度判官清河张君墓志铭》:“﹝ 范阳府 ﹞密奏: 幽州 将父子继续,不廷选且久,今新收,臣又始至,孤怯,须强佐乃济。”
词语解释:廷理  拼音:tíng lǐ
春秋 时 楚国 官名,掌刑狱。《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荆庄王 有茅门之法,曰:‘羣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践霤者,廷理斩其輈,戮其御。’”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楚 令尹 子文 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
词语解释:廷平  拼音:tíng píng
见“ 廷尉平 ”。
词语解释:廷尉平  拼音:tíng wèi píng
亦作“ 廷平 ”。亦作“ 廷尉评 ”。亦作“ 廷评 ”。 官名, 汉 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 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 晋 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 、 北齐 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 潘岳 《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 ,为 河阳 、 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素事録尚书 高阳王 雍 , 雍 欲以为廷尉评,频烦託 顺 , 顺 不为用。”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綵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词语解释:廷寄  拼音:tíng jì
清 时皇帝的谕旨,分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交内阁发布,廷寄由军机大臣专寄给外省将军、都统、督、抚、钦差等大员,开首有“军机大臣奉面諭旨”等字样。 清 赵翼 《檐曝杂记·廷寄》:“军机处有廷寄諭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鈐之,交兵部加封,发驛驰递……此例自 雍正 年间始,其格式乃 张文和 所奏定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此时有个廷寄下来,查问江南军政。”
词语解释:廷吏  拼音:tíng lì
朝廷的官吏。《韩非子·八奸》:“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
词语解释:廷尉评  拼音:tíng wèi píng
见“ 廷尉平 ”。
词语解释:廷尉平  拼音:tíng wèi píng
亦作“ 廷平 ”。亦作“ 廷尉评 ”。亦作“ 廷评 ”。 官名, 汉 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 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 晋 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 、 北齐 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 潘岳 《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 ,为 河阳 、 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素事録尚书 高阳王 雍 , 雍 欲以为廷尉评,频烦託 顺 , 顺 不为用。”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綵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词语解释:廷辱  拼音:tíng rǔ
谓在朝廷上当众侮辱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兄子 种 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説 盎 曰‘君与鬭,廷辱之,使其毁不用!’”《汉书·张释之传》:“既已,人或让 王生 :‘独柰何廷辱 张廷尉 如此?’”
词语解释:廷辩  拼音:tíng biàn
亦作“ 廷辨 ”。
(1).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鋭身为救 灌夫 ……窃出上书。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 魏其 食,曰:‘东朝廷辩之。’”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执政中有论不同者,臣请与之廷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 準 入对,帝语及 冯拯 事, 準 抗辩,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之体。’”
(2).指在公堂上辩论。《新唐书·李义琰传》:“ 李勣 为都督,僚吏惮其威, 义琰 独敢廷辨曲直, 勣 甚礼之。”
词语解释:廷尉平  拼音:tíng wèi píng
亦作“ 廷平 ”。亦作“ 廷尉评 ”。亦作“ 廷评 ”。 官名, 汉 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 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 晋 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 、 北齐 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 潘岳 《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 ,为 河阳 、 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素事録尚书 高阳王 雍 , 雍 欲以为廷尉评,频烦託 顺 , 顺 不为用。”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綵凤。”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词语解释:廷史  拼音:tíng shǐ
廷尉的属吏,掌书记。《史记·酷吏列传》:“ 杜周 初徵为廷史。”《汉书·刑法志》:“今遣廷史与郡鞠狱,任轻禄薄,其为置廷平。”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廷史,廷尉史也。”
词语解释:廷授  拼音:tíng shòu
由朝廷任命。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蔡 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其树本坚。”
词语解释:廷折  拼音:tíng shé
在朝廷上当众折辱。《陈书·后主纪》:“欲听昌言,不疲痺足;若逢廷折,无惮批鳞。”《新唐书·柳范传》:“帝怒,拂衣起。顷之,召谓曰:‘何廷折我?’ 范 谢曰:‘主圣则臣直,陛下仁明,臣敢不尽愚!’帝乃解。”
词语解释:廷圭墨  拼音:tíng guī mò
南唐 墨官 李廷珪 (本姓 奚 ,后赐姓 李 )所制作的墨,坚如玉,纹如犀,自 宋 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珪墨”,亦省称“ 廷珪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吴幵 正仲 家蓄 唐 以来墨,诸 李 所製皆有之,云无出廷珪之右者,其坚利可以削木。渠书《华严经》一部半,用廷珪才研一寸,其下四秩用承宴墨,遂至二寸,则胶法可知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四·廷珪墨》:“ 李廷珪 之墨,形制不一,有圆饼龙蟠而剑脊者,有四浑厚长剑脊而两头尖者,又有如弹丸而龙蟠者,皆用金泥,但传久模糊或貰而无者矣。原墨一料用珍珠三两、玉屑一两,捣万杵而成,故久而刚坚不坏。”
词语解释:廷参  拼音:tíng cān
在廷前参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癸未,中书奏节度使见元帅仪,虽带平章事,亦以军礼廷参,从之。” 胡三省 注:“今望令诸道节度使以下,凡带兵权者,见元帅,阶下具军礼参见。”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觷 踞坐厅事,引 悦 廷参, 悦 甚不堪。”
词语解释:廷掾  拼音:tíng yuàn
县令的属吏。《史记·滑稽列传》:“ 鄴 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 河伯 娶妇,与祝巫共分其餘钱持归。”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 汉 县有廷掾,监乡五部,春、夏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
词语解释:廷毁  拼音:tíng huǐ
在朝廷上当众诽谤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已而 絳侯 望 袁盎 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词语解释:廷孔  拼音:tíng kǒng
即阴户。《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张隐庵 集注:“廷孔,阴户也。溺孔之端,阴内之产门也。”
词语解释:廷推  拼音:tíng tuī
明 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在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词语解释:廷杖  拼音:tíng zhàng
明 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杖责朝臣于殿阶下,至有当廷被杖死者。《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 明 、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 明 朱国桢 《涌幢小品·廷杖》:“ 成化 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毡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牀数月,而后得愈。 正德 初年,逆 瑾 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清 钱谦益 《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管公行状》:“臣以为不除言官之廷杖,言路终不得而开也。”
词语解释:廷讯  拼音:tíng xùn
在朝廷上审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是冬, 张广泗 至京廷讯,责以挟师观望之罪。”《清史稿·宣宗纪一》:“上廷讯 张格尔 ,磔於市。”
词语解释:廷见  拼音:tíng jiàn
指百官朝见皇帝。《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廷见,谓於百官正朝毕集之时。”
词语解释:廷诘  拼音:tíng jié
在朝廷上诘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尹昌隆》:“ 昌隆 初倡禪让之议,其忠邪不可知,然亦可谓冒死不顾矣。至 文皇 廷詰得免,且令辅佐储宫,则知遇亦颇不浅。”
词语解释:廷鞫  拼音:tíng jū
亦作“ 廷鞠 ”。 在朝廷上审讯。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杨埙》:“ 杨 惧考死于狱,乃誑 达 曰:‘此实 李 教我,但於此招实无证见,不若会请多官廷鞫,待我言之,庶使 李 无辞矣。’”《明诗纪事丙籤·程敏政》引 清 查慎行 《人海记》:“ 刘文靖 以 程篁墩 短其不能诗,衔之,酿成廷鞠之狱。”鞠,一本作“ 鞫 ”。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孔孟所使》:“御史 吴时来 劾奏 严分宜 父子奸贪误国,语太激, 世庙 大怒,廷鞫问是谁所使。”
词语解释:廷鞠  拼音:tíng jū
见“ 廷鞫 ”。
词语解释:廷鞫  拼音:tíng jū
亦作“ 廷鞠 ”。 在朝廷上审讯。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杨埙》:“ 杨 惧考死于狱,乃誑 达 曰:‘此实 李 教我,但於此招实无证见,不若会请多官廷鞫,待我言之,庶使 李 无辞矣。’”《明诗纪事丙籤·程敏政》引 清 查慎行 《人海记》:“ 刘文靖 以 程篁墩 短其不能诗,衔之,酿成廷鞠之狱。”鞠,一本作“ 鞫 ”。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孔孟所使》:“御史 吴时来 劾奏 严分宜 父子奸贪误国,语太激, 世庙 大怒,廷鞫问是谁所使。”
词语解释:廷逆  拼音:tíng nì
谓在朝廷上出言顶撞君主。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顺阿之臣,佞倖之徒是也。准主而説,适时而行,无廷逆之郄,则无斥退之患。”
词语解释:廷辨  拼音:tíng biàn
见“ 廷辩 ”。
词语解释:廷辩  拼音:tíng biàn
亦作“ 廷辨 ”。
(1).在朝廷上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鋭身为救 灌夫 ……窃出上书。立召入,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 魏其 食,曰:‘东朝廷辩之。’”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执政中有论不同者,臣请与之廷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 準 入对,帝语及 冯拯 事, 準 抗辩,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之体。’”
(2).指在公堂上辩论。《新唐书·李义琰传》:“ 李勣 为都督,僚吏惮其威, 义琰 独敢廷辨曲直, 勣 甚礼之。”
词语解释:廷质  拼音:tíng zhì
在朝廷上对质。《明史·范志完传》:“事定,议罪,召 縯祚 廷质,问 志完 逗遛淫掠状, 志完 辨。问御史 吴履中 ,对如 縯祚 言。”
词语解释:廷说  拼音:tíng shuō
在朝廷上游说。《战国策·秦策一》:“且夫 苏秦 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軾撙衔,横歷天下,廷説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词语解释:廷除  拼音:tíng chú
(1).宫廷的台阶,泛指朝廷。《旧唐书·玄宗纪赞》:“ 开元 握图,永鉴前车。景气融朗,昏氛涤除。政纔勤倦,妖集廷除。”
(2).指朝廷任命官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时年十四,专事游戏,政事一委 令孜 ,呼为‘阿父’,廷除官职,不復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