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庾岭庾公楼庾园庾积庾曹庾廪庾将军 
庾郎庾公尘庾开府庾鲑庾吏庾徐庾亿 
庾楼庾尘庾愁庾肠庾司庾弓  

词语解释:庾岭  拼音:yǔ lǐng
山名。即 大庾岭 。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 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 。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 庾岭 梅花觉, 隋堤 柳暗惊。”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 郁达夫 《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岭 梅花寄一枝。”
词语解释:庾郎  拼音:yǔ láng
(1).指 北周 诗人 庾信 。 宋 姜夔 《齐天乐》词:“ 庾郎 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2).借指多愁善感之诗人。 清 纳兰性德 《念奴娇·宿汉儿邨》词:“牧马长嘶,征笳互动,併入愁怀抱;定知今夕, 庾郎 瘦损多少!”
(3).指 南朝 齐 庾杲之 。 杲之 为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韮菹、生韮杂菜,人戏之曰“谁谓 庾郎 贫,食鮭常有二十七种。”三九二十七,音谐三韮。事见《南齐书》本传。 唐 陆龟蒙 《中酒赋》:“ 周子 之菘向晚, 庾郎 之薤初春。”
词语解释:庾楼  拼音:yǔ lóu
(1).楼名。一名 庾公楼 ,在 江西 九江 。传说为 晋 庾亮 镇 江州 时所建,不足信。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楼正对 庐山 之 双剑峯 ,北临 大江 ,气象雄丽…… 庾亮 尝为 江 荆 豫 州刺史,其实则治 武昌 。若 武昌 南楼 名 庾楼 ,犹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晋 特 柴桑县 之 湓口关 耳,此楼附会甚明。” 唐 白居易 《庾楼晓望》诗:“三百年来 庾楼 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2).泛指楼阁。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 庾楼 无限佳兴。”
词语解释:庾公楼  拼音:yǔ gōng lóu
即庾楼。 清 赵翼 《庾楼》诗:“危栏瞰天地,千载 庾公楼 。”
词语解释:庾公尘  拼音:yǔ gōng ché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庾 公权重,足倾 王公 。 庾 在 石头 , 王 在 冶城 坐,大风扬尘。 王 以扇拂尘,曰:‘ 元规 尘污人。’” 元规 , 庾亮 字。 王导 恶 亮 权势逼人,故发此语。后以“庾公尘”喻权贵的气焰。 宋 苏轼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北牖已安 陶令 榻,西风还避 庾公 尘。” 宋 陆游 《独游城西诸僧舍》诗:“万里欲呼 牛渚 月,一生不受 庾公 尘。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 元 汤式 《普天乐·友人为人所诬赴杭》曲:“袖拂 庾公 尘,人上 杨朱 路。”亦省作“ 庾尘 ”。 宋 京镗 《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词:“西风正好狂吹帽, 庾 尘那解关吾事。” 金 冯壁 《和希颜》诗:“虎守天门未易通,庾尘无扇障西风。”
词语解释:庾尘  拼音:yǔ chén
见“ 庾公尘 ”。
词语解释:庾公尘  拼音:yǔ gōng ché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庾 公权重,足倾 王公 。 庾 在 石头 , 王 在 冶城 坐,大风扬尘。 王 以扇拂尘,曰:‘ 元规 尘污人。’” 元规 , 庾亮 字。 王导 恶 亮 权势逼人,故发此语。后以“庾公尘”喻权贵的气焰。 宋 苏轼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北牖已安 陶令 榻,西风还避 庾公 尘。” 宋 陆游 《独游城西诸僧舍》诗:“万里欲呼 牛渚 月,一生不受 庾公 尘。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 元 汤式 《普天乐·友人为人所诬赴杭》曲:“袖拂 庾公 尘,人上 杨朱 路。”亦省作“ 庾尘 ”。 宋 京镗 《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词:“西风正好狂吹帽, 庾 尘那解关吾事。” 金 冯壁 《和希颜》诗:“虎守天门未易通,庾尘无扇障西风。”
词语解释:庾园  拼音:yǔ yuán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余有数亩弊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復 晏婴 近市,不求朝夕之利; 潘岳 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后世遂有“庾园”之称。 宋 程颢 《和王安之五首·小园》:“恰似 庾 园基址小,全胜絶涧路途赊。”亦用以借指故园。 唐 许浑 《怀旧居》诗:“藤蔓覆梨 张谷 暗,草花侵菊 庾园 空。”
词语解释:庾开府  拼音:yǔ kāi fǔ
指 北周 文学家 庾信 。因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 庾开府 ,俊逸 鲍参军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苏属国 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 之江关永弃。”
词语解释:庾愁  拼音:yǔ chóu
南朝 梁 诗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长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虽通显,而常有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意。后因称乡思或故国之思为“庾愁”。 宋 李莱老 《青玉案》词:“ 荀 香犹在, 庾 愁何许,云冷 西湖 赋。”
词语解释:庾积  拼音:yǔ jī
露天储积之谷物。《国语·周语中》:“野有庾积,场功未毕。” 韦昭 注:“此庾露积穀也。”
词语解释:庾鲑  拼音:yǔ guī
《南齐书·庾杲之传》:“﹝ 庾杲之 ﹞清贫自业,食唯有韮葅、生韮杂菜,或戏之曰:‘谁谓 庾郎 贫,食鮭常有二十七种。’言三九也。”因以“庾鮭”喻贫苦生活。 清 胡天游 《咏庭中葡萄》诗:“多觉欺隣枣,贫犹敌 庾 鮭。”
词语解释:庾肠  拼音:yǔ cháng
指忧念家国之心。 明 邢雉山 《宴赏·燕山重九》套曲:“只恐怕老侵 潘 髩,愁入 庾 肠,枉自惭衰朽。”参见“ 庾愁 ”。
词语解释:庾愁  拼音:yǔ chóu
南朝 梁 诗人 庾信 ,使 西魏 ,阻于兵,留 长安 。 北周 代 西魏 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虽通显,而常有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意。后因称乡思或故国之思为“庾愁”。 宋 李莱老 《青玉案》词:“ 荀 香犹在, 庾 愁何许,云冷 西湖 赋。”
词语解释:庾曹  拼音:yǔ cáo
管理仓廪之曹司。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诗:“勉子守庾曹,勿使兹物王。”
词语解释:庾吏  拼音:yǔ lì
古代管粮仓的小官。 宋 岳珂 《桯史·刘改之诗词》:“ 开禧 乙丑,过 京口 ,余为饟幕庾吏,因识焉。”
词语解释:庾司  拼音:yǔ sī
宋 代管理粮仓的机构。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庾司》:“提举常平司, 宋 人谓之仓司,亦谓之庾司。”
词语解释:庾廪  拼音:yǔ lǐn
粮仓。《金史·胥鼎传》:“ 平阳 岁再被兵,人户散亡,楼櫓修缮未完,衣甲器械极少,庾廩无两月食。”
词语解释:庾徐  拼音:yǔ xú
庾信 和 徐陵 二人皆 南朝 梁 时文学家,文风绮艳,世称 徐 庾 体。 庾信 晚年文风转为沉郁。 明 夏完淳 《读陈轶符李舒章宋辕文合稿》诗:“ 庾 徐 别恨同千古, 苏 李 交情在五言。”
词语解释:庾弓  拼音:yǔ gōng
古代六弓之一,弓力较弱,用于近射。《周礼·夏官·司弓矢》:“夹弓、庾弓,以授射豻侯,鸟兽者。” 郑玄 注:“豻侯五十步及射鸟兽,皆近射也,近射用弱弓。”参见“ 六弓 ”。
词语解释:六弓  拼音:liù gōng
六种弓。《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及其颁之,王弓、弧弓,以授射甲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豻侯鸟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 郑玄 注:“王、弧、夹、庾、唐、大六者,弓异体之名也。往体寡,来体多,曰王、弧;往体多,来体寡,曰夹、庾;往体、来体若一,曰唐、大。”往体,弓体的外挠部分;来体,弓体的内向部分。
词语解释:庾将军  拼音:yǔ jiāng jūn
指 东晋 庾冰 。 冰 官至征虏将军,故称。 苏峻 作乱,悬赏购 冰 甚急,郡卒以小船载 冰 出逃,遂免于难。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唐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之六五:“客船虽狭小,容得 庾将军 。”
词语解释:庾亿  拼音:yǔ yì
谓仓中储米极多。语出《诗·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毛 传:“露积为庾,万万曰亿。”《文选·潘岳〈杨荆州诔〉》:“仓盈庾亿,国富兵彊。” 刘良 注:“庾亦仓属,十万曰亿。”